导航:首页 > 网络共享 > 关于网络入侵监测的主要优点哪个不正确

关于网络入侵监测的主要优点哪个不正确

发布时间:2022-04-20 10:03:45

Ⅰ 比较基本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缺点.

话劫持以及拒绝服务攻击(DoS)都象瘟疫一般影响着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无线网络不但因为基于传统有线网络TCP/IP架构而受到攻击,还有可能受到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发行802.11标准本身的安全问题而受到威胁。为了更好的检测和防御这些潜在的威胁,无线局域网也使用了一种入侵检测系统(IDS)来解决这个问题。以至于没有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的组织机构也开始考虑配置IDS的解决方案。这篇文章将为你讲述,为什么需要无线入侵检测系统,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缺点等问题。

来自无线局域网的安全

无线局域网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象802.11标准的加密方法和有线
对等保密(Wired Equivalent Privacy)都很脆弱。在"Weaknesses in the Key Scheling Algorithm of RC-4" 文档里就说明了WEP key能在传输中通过暴力破解攻击。即使WEP加密被用于无线局域网中,黑客也能通过解密得到关键数据。

黑客通过欺骗(rogue)WAP得到关键数据。无线局域网的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为自己通过很好的信号连入无线局域网,却不知已遭到黑客的监听了。随着低成本和易于配置造成了现在的无线局域网的流行,许多用户也可以在自己的传统局域网架设无线基站(WAPs),随之而来的一些用户在网络上安装的后门程序,也造成了对黑客开放的不利环境。这正是没有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的组织机构开始考虑配置IDS的解决方案的原因。或许架设无线基站的传统局域网用户也同样面临着遭到黑客的监听的威胁。

基于802.11标准的网络还有可能遭到拒绝服务攻击(DoS)的威胁,从而使得无线局域网难于工作。无线通讯由于受到一些物理上的威胁会造成信号衰减,这些威胁包括:树,建筑物,雷雨和山峰等破坏无线通讯的物体。象微波炉,无线电话也可能威胁基于802.11标准的无线网络。黑客通过无线基站发起的恶意的拒绝服务攻击(DoS)会造成系统重起。另外,黑客还能通过上文提到的欺骗WAP发送非法请求来干扰正常用户使用无线局域网。

另外一种威胁无线局域网的是ever-increasing pace。这种威胁确实存在,并可能导致大范围地破坏,这也正是让802.11标准越来越流行的原因。对于这种攻击,现在暂时还没有好的防御方法,但我们会在将来提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分析网络中的传输数据来判断破坏系统和入侵事件。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仅能检测和对破坏系统作出反应。如今,入侵检测系统已用于无线局域网,来监视分析用户的活动,判断入侵事件的类型,检测非法的网络行为,对异常的网络流量进行报警。

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同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类似。但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加入了一些无线局域网的检测和对破坏系统反应的特性。

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可以通过提供商来购买,为了发挥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优良的性能,他们同时还提供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解决方案。如今,在市面上的流行的无线入侵检测系统是Airdefense RogueWatch 和Airdefense Guard。象一些无线入侵检测系统也得到了Linux 系统的支持。例如:自由软件开放源代码组织的Snort-Wireless 和WIDZ 。

架构

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用于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集中式无线入侵检测系统通常用于连接单独的sensors ,搜集数据并转发到存储和处理数据的中央系统中。分散式无线入侵检测系统通常包括多种设备来完成IDS的处理和报告功能。分散式无线入侵检测系统比较适合较小规模的无线局域网,因为它价格便宜和易于管理。当过多的sensors需要时有着数据处理sensors花费将被禁用。所以,多线程的处理和报告的sensors管理比集中式无线入侵检测系统花费更多的时间。

无线局域网通常被配置在一个相对大的场所。象这种情况,为了更好的接收信号,需要配置多个无线基站(WAPs),在无线基站的位置上部署sensors,这样会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由于这种物理架构,大多数的黑客行为将被检测到。另外的好处就是加强了同无线基站(WAPs)的距离,从而,能更好地定位黑客的详细地理位置。

物理回应

物理定位是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的部分。针对802.11 的攻击经常在接近下很快地执行,因此对攻击的回应就是必然的了,象一些入侵检测系统的一些行为封锁非法的IP。就需要部署找出入侵者的IP,而且,一定要及时。不同于传统的局域网,黑客可以攻击的远程网络,无线局域网的入侵者就在本地。通过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就可以估算出入侵者的物理地址。通过802.11的sensor 数据分析找出受害者的,就可以更容易定位入侵者的地址。一旦确定攻击者的目标缩小,特别反映小组就拿出Kismet或Airopeek根据入侵检测系统提供的线索来迅速找出入侵者,

策略执行

无线入侵检测系统不但能找出入侵者,它还能加强策略。通过使用强有力的策略,会使无线局域网更安全。

威胁检测

无线入侵检测系统不但能检测出攻击者的行为,还能检测到rogue WAPS,识别出未加密的802.11标准的数据流量。

为了更好的发现潜在的 WAP 目标,黑客通常使用扫描软件。Netstumbler 和Kismet这样的软件来。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来记录他们的地理位置。这些工具正因为许多网站对WAP的地理支持而变的流行起来。

比探测扫描更严重的是,无线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到的DoS攻击,DoS攻击在网络上非常普遍。DoS攻击都是因为建筑物阻挡造成信号衰减而发生的。黑客也喜欢对无线局域网进行DoS攻击。无线入侵检测系统能检测黑客的这种行为。象伪造合法用户进行泛洪攻击等。

除了上文的介绍,还有无线入侵检测系统还能检测到MAC地址欺骗。它是通过一种顺序分析,找出那些伪装WAP 的无线上网用户。

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缺陷

虽然无线入侵检测系统有很多优点,但缺陷也是同时存在的。因为无线入侵检测系统毕竟是一门新技术。每个新技术在刚应用时都有一些bug,无线入侵检测系统或许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随着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飞速发展,关于这个问题也会慢慢解决。

结论

无线入侵检测系统未来将会成为无线局域网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虽然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总体上优大于劣。无线入侵检测系统能检测到的扫描,DoS攻击和其他的802.11的攻击,再加上强有力的安全策略,可以基本满足一个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快速发展,对无线局域网的攻击也越来越多,需要一个这样的系统也是非常必要的。

Ⅱ 什么是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看看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检测步骤

(1)信息收集。入侵检测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内容包括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

而且,需要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不同关键点(不同网段和不同主机)收集信息,这除了尽可能扩大检测范围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从一个源来的信息有可能看不出疑点,但从几个源来的信息的不一致性却是可疑行为或入侵的昂好标识。

当然,入侵检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收集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因此,很有必要只昶用所知道的真正的和精确的软件来报告这些信息。因为黑客经常替换软件以搞混和移走这些信息,例如替换被程序调用的子程序、库和其他工具。

黑客对系统的修改可能使系统功能失常并看起来跟正常的一样,而实际上不是。例如,UNIX系统的PS指令可以被替换为一个不显示侵入过程的指令,或者是编辑器被替换成一个读取不同于指定文件的文件(票客隐藏了初始文件并用另一版本代替)。

这需要保证用来检测网络系统的软件的完整性,特别是入侵检测系统软件本身应具有相当强的坚固性,防止被篡改而收集到错误的信息。

(2)信号分析。对上述四类收集到的有关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等信息,一般通过三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其中前两种方法用于实时的入侵检测,而完整性分析则用于事后分析。

Ⅲ 什么是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有什么优缺点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一种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监视,在发现可疑传输时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反应措施的网络安全设备。

优点是:1、IDS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

2、实时监视系统。
3、在没有跨接在任何链路上,无须网络流量流经它便可以工作。

Ⅳ 什么叫做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detection system,下称“IDS”)是一种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监视,在发现可疑传输时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反应措施的网络安全设备。它与其他网络安全设备的不同之处便在于,IDS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 IDS最早出现在1980年4月。该年,James P. Anderson为美国空军做了一份题为《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的技术报告,在其中他提出了IDS的概念。 1980年代中期,IDS逐渐发展成为入侵检测专家系统(IDES)。 1990年,IDS分化为基于网络的IDS和基于主机的IDS。后又出现分布式IDS。目前,IDS发展迅速,已有人宣称IDS可以完全取代防火墙。 我们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防火墙是一幢大楼的门卫,那么IDS就是这幢大楼里的监视系统。一旦小偷爬窗进入大楼,或内部人员有越界行为,只有实时监视系统才能发现情况并发出警告。 IDS入侵检测系统以信息来源的不同和检测方法的差异分为几类。根据信息来源可分为基于主机IDS和基于网络的IDS,根据检测方法又可分为异常入侵检测和滥用入侵检测。不同于防火墙,IDS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监听设备,没有跨接在任何链路上,无须网络流量流经它便可以工作。因此,对IDS的部署,唯一的要求是:IDS应当挂接在所有所关注流量都必须流经的链路上。在这里,"所关注流量"指的是来自高危网络区域的访问流量和需要进行统计、监视的网络报文。在如今的网络拓扑中,已经很难找到以前的HUB式的共享介质冲突域的网络,绝大部分的网络区域都已经全面升级到交换式的网络结构。因此,IDS在交换式网络中的位置一般选择在: (1)尽可能靠近攻击源 ( 2)尽可能靠近受保护资源 这些位置通常是: ·服务器区域的交换机上 ·Internet接入路由器之后的第一台交换机上 ·重点保护网段的局域网交换机上 由于入侵检测系统的市场在近几年中飞速发展,许多公司投入到这一领域上来。Venustech(启明星辰)、Internet Security System(ISS)、思科、赛门铁克等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系统分类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主机型和网络型。

Ⅳ 根据数据的来源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哪些种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根据检测数据的采集来源,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IDS) 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IDS)。

Ⅵ 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缺点有哪些

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点:
1.能够使现有的安防体系更完善。
2.能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情况。
3.能够追踪攻击者的攻击线路。
4.界面友好,便于建立安防体系。
5.能够抓住肇事者。

入侵检测系统的缺点:
1. 不能够在没有用户参与的情况下对攻击行为展开调查。
2. 不能够在没有用户参与的情况下阻止攻击行为的发生。
3. 不能克服网络协议方面的缺陷。
4.不能克服设计原理方面的缺陷。
5. 响应不够及时,签名数据库更新得不够快。
6.经常是事后才检测到,适时性不好。

Ⅶ 网络入侵问题题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主机型和网络型。
系统通信协议
IDS系统内部各组件之间需要通信,不同厂商的IDS系统之间也需要通信。因此,有必要定义统一的协议。目前,IETF目前有一个专门的小组Intrusion Detection Working Group (IDWG)负责定义这种通信格式,称作Intrusion Detection Exchange Format(IDEF),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以下是设计通信协议时应考虑的问题:
1.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传输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必须要保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必须有一定的机制进行通信双方的身份验证和保密传输(同时防止主动和被动攻击)。
2.通信的双方均有可能因异常情况而导致通信中断,IDS系统必须有额外措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入侵检测技术
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是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功能。从技术上,入侵检测分为两类:一种基于标志(signature-based),另一种基于异常情况(anomaly-based)。
对于基于标识的检测技术来说,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的事件的特征,如网络数据包的某些头信息。检测主要判别这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
而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是先定义一组系统“正常”情况的数值,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然后将系统运行时的数值与所定义的“正常”情况比较,得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
两种检测技术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有非常大的差异。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的核心是维护一个知识库。对于已知的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的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无法准确判别出攻击的手法,但它可以(至少在理论上可以)判别更广范、甚至未发觉的攻击。
[编辑本段]
IDS缺点
1998年2月,Secure Networks Inc.指出IDS有许多弱点,主要为:IDS对数据的检测;对IDS自身攻击的防护。由于当代网络发展迅速,网络传输速率大大加快,这造成了IDS工作的很大负担,也意味着IDS对攻击活动检测的可靠性不高。而IDS在应对对自身的攻击时,对其他传输的检测也会被抑制。同时由于模式识别技术的不完善,IDS的高虚警率也是它的一大问题。

Ⅷ 分析防火墙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的优缺点。

防火墙的概念
所谓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是一种获取安全性方法的形象说法,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防火墙主要由服务访问规则、验证工具、包过滤和应用网关4个部分组成。
防火墙就是一个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软件或硬件(其中硬件防火墙用的较少,例如国防部以及大型机房等地才用,因为它价格昂贵)。该计算机流入流出的所有网络通信均要经过此防火墙。
防火墙,英语为firewall,《英汉证券投资词典》的解释为:金融机构内部将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严格区分开来的法律屏障,旨在防止可能出现的内幕消息共享等不公平交易出现。使用防火墙比喻不要引火烧身。
当然,既然打算由浅入深的来了解,就要先看看防火墙的概念了。防火墙是汽车中一个部件的名称。在汽车中,利用防火墙把乘客和引擎隔开,以便汽车引擎一旦着火,防火墙不但能保护乘客安全,而同时还能让司机继续控制引擎。在电脑术语中,当然就不是这个意思了,我们可以类比来理解,在网络中,所谓“防火墙”,顾名思义,是一种隔离设备。防火墙是一种高级访问控制设备,置于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通信流的唯一通道,能根据用户有关的安全策略控制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从专业角度讲,防火墙是位于两个或多个网络间,实施网络访问控制的组件集合。从用户角度讲,防火墙就是被放置在用户计算机与外网之间的防御体系,网络发往用户计算机的所有数据都要经过其判断处理,才决定能否将数据交给计算机,一旦发现数据异常或有害,防火墙就会将数据拦截,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的保护。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策略的组成部分,它只是一个保护装置,通过监测和控制网络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1.2 防火墙的功能
(1)访问控制:
■ 限制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本企业的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措施,访问者必需要能适用现行所有的服务和应用。网络卫士防火墙支持多种应用、服务和协议,支持所有的internet服务,包括安全的web浏览器、电子邮件、ftp、telnet及rpc和udp等,还支持如oracle、sybase、sql服务器数据库访问和real audio,vodlive、netmeeting和internet phone等这样的多媒体应用及internet广播服务。
■ 提供基于状态检测技术的ip地址、端口、用户和时间的管理控制;
■ 访问控制对象的多种定义方式支持多种方式定义访问控制对象: ip/mask(如202.100.100.0/24),ip区间(如202.100.100.1-202.100.100.254),ip/mask与通配符,ip区间与通配符等,使配置防火墙的安全策略极为方便。
■ 高效的url和文件级细粒度应用层管理控制;应用层安全控制策略主要针对常用的网络应用协议http和ftp,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定义访问源对象到目标对象间的常用协议命令通过防火墙的权限,源对象可以是网段、主机。http和ftp的协议端口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策略中定义,协议命令为http和ftp的主要常用命令。通过应用层策略实现了url和文件级的访问控制。
■ 双向nat,提供ip地址转换和ip及tcp/udp端口映射,实现ip复用和隐藏网络结构:nat在ip层上通过地址转换提供ip复用功能,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同时隐藏了内部网的结构,强化了内部网的安全。网络卫士防火墙提供了nat功能,并可根据用户需要灵活配置。当内部网用户需要对外访问时,防火墙系统将访问主体转化为自己,并将结果透明地返回用户,相当于一个ip层代理。防火墙的地址转换是基于安全控制策略的转换,可以针对具体的通信事件进行地址转换。internet用户访问对内部网络中具有保留ip主机的访问,可以利用反向nat实现,即为内部网络主机在防火墙上映射一注册ip地址,这样internet 用户就可以通过防火墙系统访问主机了。映射类型可以为ip级和端口级。端口映射可以通过一个注册ip地址的不同tcp/udp端口映射到多个保留的ip主机。
■ 用户策略:可以根据企业安全策略,将一次性口令认证与防火墙其它安全机制结合使用,实现对用户访问权限的控制。用户控制策略可以实现用户之间、用户与ip网段或主机间的访问行为,如协议类型、访问时间等,策略控制对象十分灵活。一次性口令认证方式用于控制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的高安全级访问行为。
■ 接口策略:防止外部机器盗用内部机器的ip地址,这通过防火墙的接口策略实现。网络卫士防火墙将接口策略加在相应的接口上,以防止其它接口区域的ip被此接口区域内的主机冒用。如在正常情况下,内部ip不可能在防火墙的外部接口作为通信源地址出现,因此可以在外部接口上禁止所有的内部ip作为源地址的通信行为。
■ ip与mac地址绑定:防止防火墙广播域内主机的ip地址不被另一台机器盗用。也就是说,如果要保护的主机与防火墙直接相连,可以将此机器的ip与其物理网卡地址捆绑,这样其他内部机器就不可能使用这个ip通过防火墙。
■ ip与用户绑定:绑定一次性口令用户到定义ip列表上,防止绑定用户的从非许可区域通过防火墙。
■ 支持流量管理:流量管理与控制.
■ 可扩展支持计费功能:计费功能可以定义内部网络ip,记录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方向性通信流量,并可依据ip及用户统计查询计费信息。计费模块还可以提供用户化计 费信息接口,将计费信息导出到用户自的计费处理软件中。
■ 基于优先级的带宽管理:用户带宽最大用量限制,用户带宽用量保障,多级用户优先级设置流量控制功能为用户提供全部监测和管理网络的信息。
(2)防御功能
■ 防tcp、udp等端口扫描:网络卫士防火墙可以检测到对网络或内部主机的所有tcp/udp扫描。
■ 抗dos/ddos攻击:拒绝服务攻击(dos)就是攻击者过多的占用共享资源,导致服务器超载或系统崩溃,而使正常用户无法享有服务或没有资源可用。防火墙通过控制、检测与报警机制,阻止dos黑客攻击。
■ 可防御源路由攻击、ip碎片包攻击、dns/rip/icmp攻击、syn等多种攻击:网络卫士防火墙系统可以检测对网络或内部主机的多种拒绝服务攻击。
■阻止activex、java、javascript等侵入:属于http内容过滤,防火墙能够从http页面剥离activex、javaapplet等小程序及从script、php和asp等代码检测出危险的代码,同时,能够过滤用户上载的cgi、asp等程序。
■ 提供实时监控、审计和告警功能:网络卫士防火墙提供对网络的实时监控,当发现攻击和危险行为时,防火墙提供告警等功能。
■ 可扩展支持第三方ids入侵检测系统,实现协同工作:网络卫士防火墙支持topsec协议,可与第三方ids产品实现无缝集成,协同工作。
(3)用户认证
因为企业网络为本地用户、移动用户和各种远程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所以为了保护网络和信息安全,必须对访问连接用户采用有效的权限控制和身份识别,以确保系统安全。
■ 提供高安全强度的一次性口令(otp)用户认证:一次性口令认证机制是高强度的认证机制,能极大地提高了访问控制的安全性,有效阻止非授权用户进入网络,保证网络系统的合法使用。一次性口令用户认证的基本过程是:首先用户向防火墙发送身份认证请求,并指明自己的用户名,防火墙收到请求后,向用户提出挑战及同步信息,用户收到此信息后,结合自己的口令,产生一次性口令并发送给防火墙,防火墙判断用户答复是否正确以鉴别用户的合法性,为防止口令猜测,如果用户连续三次认证失败则在一定时间内禁止该用户认证。由于采用一次性的口令认证机制,即使窃听者在网络上截取到口令,由于该口令的有效期仅为一次,故也无法再利用这个口令进行认证鉴别。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采用一次性口令登录程序登陆时,防火墙向用户提供一个种子及同步次数,登录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口令、种子、同步次数计算出一次性口令并传给防火墙.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使用不同的种子而口令相同,每次在网络上传输的口令也不同, 用户可以定期改变种子来达到更高的安全目标.
■ 可扩展支持第三方认证和支持智能ic卡、ikey等硬件方式认证:网络卫士防火墙有很好的扩展性,可扩展支持radius等认证,提供拨号用户等安全访问。也可通过扩展支持支持职能ic卡、ikey等硬件方式认证。
(4)安全管理
■ 提供基于otp机制的管理员认证。
■ 提供分权管理安全机制;提供管理员和审计员分权管理的安全机制,保证安全产品的安全管理。
■ 远程管理提供加密机制;在进行远程管理时,管理机和防火墙之间的通讯可进行加密以保证安全,真正实现远程管理。
■ 远程管理安全措施:管理源主机限定;并发管理连接数限定;管理接口icmp开关控制;管理接口开关;远程登录尝试锁定;
■ 提供安全策略检测机制:网络卫士防火墙提供规则测试功能,实现策略的控制逻辑检查,及时发现控制逻辑的错误,为用户检查规则配置的正确性,完善控制策略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工具。
■ 提供丰富完整的审计机制;网络卫士防火墙产品的日志审计功能十分完善,有对系统管理体系的分类日志(管理日志、通信事件日志),也有按日期对应的运行日志。日志内容包括事件时间及事件摘要等。
■ 提供日志下载、备份和查询功能;防火墙的日志管理方式包括日志下载、备份和日志查询,这为用户进行日志的审计和分析提供了方便。防火墙还提供日志导出工具,将各种日志信息导出到管理服务器,方便进一步处理。
■ 可扩展支持计费功能。计费模块提供较强的计费功能。防火墙上设置计费功能可以避免防火墙所保护的内部网计费时,可能因防火墙策略未许可而导致某些用户计费信息与实际使用的不一致,也弥补了防火墙作地址转换时,外部网难以计费的缺陷。计费功能可以定义内部网络ip,记录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方向性通信流量,并可依据ip及用户统计查询计费信息。计费模块还可以提供用户化计费信息接口,将计费信息导出到用户自己的计费处理软件中。
(5)双机热备份
提供防火墙的双机热备份功能,提高应用系统可靠性和性能。热备份通过多种方式触发工作模式切换,模式切换时间短。
(6)操作管理
■ 提供灵活的本地、远程管理方式;
■ 支持gui和命令行多种操作方式;
■ 可提供基于命令行和gui的本地和远程配置管理。
1.3 防火墙的分类
(1)从软、硬件形式上分类
如果从防火墙的软、硬件形式来分的话,防火墙可以分为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以及芯片级防火墙。
■ 软件防火墙
软件防火墙运行于特定的计算机上,它需要客户预先安装好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支持,一般来说这台计算机就是整个网络的网关。俗称“个人防火墙”。软件防火墙就像其它的软件产品一样需要先在计算机上安装并做好配置才可以使用。防火墙厂商中做网络版软件防火墙最出名的莫过于Checkpoint。使用这类防火墙,需要网管对所工作的操作系统平台比较熟悉。
■ 硬件防火墙
这里说的硬件防火墙是指“所谓的硬件防火墙”。之所以加上“所谓”二字是针对芯片级防火墙说的了。它们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基于专用的硬件平台。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防火墙都是这种所谓的硬件防火墙,他们都基于PC架构,就是说,它们和普通的家庭用的PC没有太大区别。在这些PC架构计算机上运行一些经过裁剪和简化的操作系统,最常用的有老版本的Unix、Linux和FreeBSD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类防火墙采用的依然是别人的内核,因此依然会受到OS(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影响。
■ 芯片级防火墙
芯片级防火墙基于专门的硬件平台,没有操作系统。专有的ASIC芯片促使它们比其他种类的防火墙速度更快,处理能力更强,性能更高。做这类防火墙最出名的厂商有NetScreen、FortiNet、Cisco等。这类防火墙由于是专用OS(操作系统),因此防火墙本身的漏洞比较少,不过价格相对比较高昂。
(2)从防火墙技术上分类
防火墙技术虽然出现了许多,但总体来讲可分为“包过滤型”和“应用代理型”两大类。前者以以色列的Checkpoint防火墙和美国Cisco公司的PIX防火墙为代表,后者以美国NAI公司的Gauntlet防火墙为代表。
■ 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型
包过滤方式是一种通用、廉价和有效的安全手段。之所以通用,是因为它不是针对各个具体的网络服务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适用于所有网络服务;之所以廉价,是因为大多数路由器都提供数据包过滤功能,所以这类防火墙多数是由路由器集成的;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能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绝大多数企业安全要求。
在整个防火墙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包过滤技术出现了两种不同版本,称为“第一代静态包过滤”和“第二代动态包过滤”。
包过滤方式的优点是不用改动客户机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因为它工作在网络层和传输层,与应用层无关。但其弱点也是明显的:过滤判别的依据只是网络层和传输层的有限信息,因而各种安全要求不可能充分满足;在许多过滤器中,过滤规则的数目是有限制的,且随着规则数目的增加,性能会受到很大地影响;由于缺少上下文关联信息,不能有效地过滤如UDP、RPC(远程过程调用)一类的协议;另外,大多数过滤器中缺少审计和报警机制,它只能依据包头信息,而不能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很容易受到“地址欺骗型”攻击。对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高,建立安全规则时,必须对协议本身及其在不同应用程序中的作用有较深入的理解。因此,过滤器通常是和应用网关配合使用,共同组成防火墙系统。
■ 应用代理(Application Proxy)型
应用代理型防火墙是工作在OSI的最高层,即应用层。其特点是完全“阻隔”了网络通信流,通过对每种应用服务编制专门的代理程序,实现监视和控制应用层通信流的作用。其典型网络结构如图所示。

在代理型防火墙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它也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版本:第一代应用网关型代理防火和第二代自适应代理防火墙。
代理类型防火墙的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安全。由于它工作于最高层,所以它可以对网络中任何一层数据通信进行筛选保护,而不是像包过滤那样,只是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过滤。
另外代理型防火墙采取是一种代理机制,它可以为每一种应用服务建立一个专门的代理,所以内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不是直接的,而都需先经过代理服务器审核,通过后再由代理服务器代为连接,根本没有给内、外部网络计算机任何直接会话的机会,从而避免了入侵者使用数据驱动类型的攻击方式入侵内部网

Ⅸ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普通的基于校园网的入侵检测系统有存在哪些问题

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点:1.能够使现有的安防体系更完善。2.能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情况。3.能够追踪攻击者的攻击线路。4.界面友好,便于建立安防体系。5.能够抓住肇事者。入侵检测系统的缺点:1.不能够在没有用户参与的情况下对攻击行为

Ⅹ 入侵报警系统的四种类型----总线制、多线制、无线制、公共网络型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

根据信号传输方式的不同,入侵报警系统组建模式宜分为以下模式:
1 分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多芯电缆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一对一专线相连。
2 总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其相应的编址模块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报警总线(专线)相连。
3 无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其相应的无线设备与报警控制主机通讯,其中一个防区内的紧急报警装置不得大于4个。
4 公共网络: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现场报警控制设备和/或网络传输接人设备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公共网络相连。公共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有线一无线一有线网络。

1、 探测
入侵报警系统应对下列可能的入侵行为进行准确、实时的探测并产生报警状态:
a) 打开门、窗、空调百叶窗等;
b) 用暴力通过门、窗、天花板、墙及其他建筑结构;
c) 破碎玻璃;
d) 在建筑物内部移动;
e) 接触或接近保险柜或重要物品;
f) 紧急报警装置的触发。
2、 当一个或多个设防区域产生报警时,入侵报警系统的响应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分线制入侵报警系统:不大于2s;
b) 无张和总线制入侵报警系统的任一个防区首次报警:不大于3s;
其他防区后续报警:不大于2s;
3、 指示
入侵报警系统应能对下列状态的事件来源和发生的时间给出指示;
a) 正常状态;
b) 试验状态;
c) 入侵行为产生的报警状态;
d) 防拆报警状态;
e) 故障状态;
f) 主电源掉电、备用电源欠压;
g) 调协警戒(布防)/解除警戒(撤防)状态;
h) 传输信息失败。
4、 控制
入侵报警系统应能对下列功能进行编程设置;
a) 瞬时防区和延时防区;
b) 全部或部分探测回路设备警戒(布防)与解除警戒(撤防);
c) 向远程中心传输信息或取消;
d) 向辅助装置发激厣信号;
e) 系统试验应在系统的正常运转受到最小中断的情况下进行。
5、 记录和查询
入侵报警系统应能对下列事件记录和事后查询:
a) 4.3.3所列事件、4.3.4所列编程设置;
b) *作人员的姓名、开关机时间;#p#分页标题#e#
c) 警情的处理;
d) 维修。
6 、传输
a) 报警信号的传输可采用有线和/或无线传输方式;
b) 报警传输系统应具有自检、巡检功能;
c) 入侵报警系统应有与远程中心进行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的接口,并能对通信线路故障进行监控;
d) 报警信号传输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IEC 60839-5;
e)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应符合IEC 60839-7的要求。

阅读全文

与关于网络入侵监测的主要优点哪个不正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苹果x美版4g网络不好怎么调 浏览:55
今年最火的网络歌曲小苹果 浏览:264
四川网络电视遥控下载什么软件 浏览:960
同样4g网络5g手机比4g快吗 浏览:22
连接可用无法连接网络 浏览:710
想买个4g网络大内存的华为手机 浏览:368
苹果手机怎么连接网络投屏 浏览:508
网络视频如何截取一段 浏览:706
路由器路通网络 浏览:837
加盟网络营销公司需要多少钱 浏览:57
100g网络有多少 浏览:534
智能大厅怎么连接网络 浏览:586
网络营销职能啥意思 浏览:422
移动光猫连接网络上不了网 浏览:677
小学生被网络歧视怎么办 浏览:746
无线网络记录可以查吗 浏览:60
北京进口网络营销特点 浏览:382
无线网络摄像头的设置 浏览:197
苹果7plus移动电信网络 浏览:735
没有拨号和虚拟网络设置 浏览:92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