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简述同网段内实现网络文件夹共享的几个步骤
右键点击此电脑选择属性,记住自己的计算机名称,在电脑上新建一个文件夹。
最好在D盘或者E盘这样的非系统盘面新建一个文件夹,这样方便不占用系统盘空间。
鼠标放在建立好的共享文件夹上面,单击右键选择属性,在出现的窗口中选择共享。
❷ 如何上传PDF文档到网络空间共享
还是上传到网络文库吧。。。博客不能贴PDF格式
❸ 整理图书的实践报告
可以参考一下
二00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到九月十五日,在班级的组织下,我和另外十一个同学在我校图书馆进行了三个星期的实习。我们十二个同学共分成三组,轮流在图书馆的采编部、读者服务部等部门进行实习。其中,我第一个星期主要是进行图书的排架上架的实习;第二个星期在采编部,进行了图书的加工,采购验收及编目的实习;第三星期主要是进行专题文献的录入,即解放前云南省出版的图书和关于云南省的图书的书目的录入工作。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我把过去三年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同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上,顺利的完成了实习。即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加强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可谓是受益良多,感想颇深。而在本次实习中,我对图书的加工的感想尤其深刻。
一般来说,图书馆的图书加工业务从业务层次上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文献内容的加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编目加工。包括文献分类、标引、主题分析、文献着录等;一个是文献载体的加工,也就是简单的物理加工。包括贴磁条、加盖馆藏章、打号、贴条形码、贴书标等。虽然在采编部我只呆了短短一个星期,但是对图书加工的这两个层面,却都有涉及。
周一的早上,指导老师先请在采编部的老师给我们示范了我校图书管理系统采编部的图书采购流程,包括查找书目,下订单,验收,付款,加工,入库等流程。因为时间紧迫的关系,老师的介绍尽量简洁,但是却很扼要,不仅把要做的步骤都讲的明明白白,还讲到工作中应该要注意的各个方面。在老师讲完后,我们四个同学还依次在电脑上进行了实际操作。
下午的时候,开始进行图书馆新采购的一批外文书籍的加工。
一,献载体形态的加工
1验收。因为这批书籍还没有经过验收的,因此,在加工之前,还需要先进行验收。书籍是邮寄过来的,因此,先是开包。把包裹开包后,找出夹在里面的书单,开始验收。在这里,主要是进行以下几个步骤:一,查找有无缺页漏页及书籍是否破损,书籍若完整无损,即可验收,或者退回发行商;二,核对书名、出版者,着者、价钱、册数等细节项。因为本批书籍是外文书籍,不仅价钱昂贵而且极其难得,所以,图书馆对其丢失后所订的赔偿比也是较高的,加之书后标的是外币价格,所以,还要把书单上其人民币的数值写到书的后面去。
2贴磁条。给书籍贴磁条主要是为了便于用电脑对其进行管理。此项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实不然。磁条可以贴在书本的前面、后面或是中间等任意位置,但是应尽量靠近书背。若贴的出来了,不仅容易被读者因为好奇而把磁条撕去从而导致借还书服务的不便,而且,若太出了,会使书页粘在一起
文章载:报告中国网9+,4";2$35;",*5,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导致不便。同时,一些书本身的长度没有磁条长,在贴的过程中,要用剪刀小心的把多出的部分剪掉。在做这项工作时,一开始大家为了求快,粘起来极其随意,结果在老师验收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问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才慢慢的把每本书的磁条都贴到合乎规格。 3盖章。本批书籍主要的是盖三个章:书的外侧盖“云南大学图书馆”及“研究生专用”,书的首页盖“云南大学图书馆”章。其中,外侧我校图书馆的章盖在书偏中间的部分,正盖,首页的章一般盖在书名下面的空白处。“研究生专用”章盖在书的外侧偏上,斜盖。各个章都应盖的清晰。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我在盖的时候手不够稳,用力不均匀,总是盖的不够好。但多多练习后就好了。
4,贴条形码。条形码是在借还书时扫描用的。因此,贴的位置要准确,以方便扫描。一般来说,书的前面那个条形码要贴在馆藏单的下面,正中。书后面的那个条形码应尽量贴在书的末页的最上面,偏书背的部位。更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一本书需要贴一对条形码,所以,条形码的顺序在贴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弄错。因为此项工作比较关键且易出错,所以,在开始实习时,指导老师就已经再三的吩咐了,所以,贴的时候,大家的顺序都从没出过错,但是,位置一开始却贴的不够好。
5,贴期限单。期限单贴在书的末页的空白处,以不遮住书的内容为宜。若书的末页没有空白,可以贴在封底。我校的期限单目前还需要涂上桨糊再粘。一开始的时候,我都是涂一张粘一张,结果不仅速度非常慢,而且浆糊的量把握不好,常常因为粘太多了而把封面和末页粘到了一起。后来和我们一起进行图书加工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可以先拿上一叠期限单,轻力的把他们分开,然后再涂浆糊。这样一来,一次可以涂一批期限单,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而且,基本上不会出现浆糊过多的问题。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更深刻的明白了“实践”的重要性。
6,贴书标。书标贴在书背靠下的地方,书标上的书标号是图书馆进行图书排架查书的依据。我校图书馆因为先后采用过杜威法,云南大学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等不同的分类法,因此目前来说,分类还未达到统一,采用不同的分类法的书标号运用的是不同颜色的书标。目前我校采用的中图法,为绿色书标。
以下六个步骤,除了第一步以外,其它五步,理论上顺序可以互换。在加工一本书的时候只要注意,不要把任何一步漏掉就可以了。这一部分的工作,基本上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需要十足的耐心。完成这六个步骤后,也就完成了对一本图书的简单的物理加工。
二,文献内容的加工。
文献内容的加工主要是指对文献进行文献分类、标引、主题分析、文献着录等。
1、分类。目前我校图书馆采用的分类规则是《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所制定的分类规则。首先,把所有的图书分成以下几大基本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然后,再在这几大部类下分成二十二个大类。各它们的标识符和类名如下表: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 哲学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我们在对图书进行分类时,一方面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遇到有对类别不太清楚的,随时查阅手中的工具书。通过这一步骤的实习,我知道了工具书的重要性,同时对中图法的分类规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标引。标引,是指针对文献的情报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赋于文献检索标识地过程。它是建立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的主要工作内容。标引包括主题标引,关键词标引,分类标引,标题标引。我校图书馆采用的是主题标引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查明其中所论述的有情报价值的内容,将这些内容概括为若干主题概念;(2)根据检索系统使用者的需要,对主题概念作出取舍和处理的决定;(3)根据所采用的分类表或词表,按照决定采取的标引方式,将主题概念转换成检索标识——分类号或检索词;(4)按照所给予文献的检索标识,将文献的书目记
文章载:报告中国网!*"8;"/1,3录组织成检索系统。通过本次实习,我学会了如何更精确的选取标引词,同时,对在学习标引的知识时老师讲的那些标引规则从过去只是单单记得到了现在明白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则,如何去遵守这些规则。
3、着录。着录,就是针对实体信息资源所进行的信息描述。文献着录是指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我校图书馆采用的是MARC格式对文献进行着录。信息资源着录法中的机读目录(MARC)是计算机处理书目信息的先决条件,也是书目数据库赖以存在的基础。在对一本书籍进行着录时,先要查重。如果能检索到同类的着录,则直接引用就可以,如果没有,则要重新着录。本校有专用的着录软件,对很多着录项,都有自动生成功能。因此,只有100,200等少数字段需要自己输。在进行着录时,还有一个决窍,即在查重的过程中,如没有找到同样的书籍但找到同名的,可以先把该同名书籍的MARC资料复制过来,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在相应的字段修改就可以了。文献着录我是大三上学的,因此在实际操作时,一开始对各字段代表的是什么都不是太清楚了,子字段更是如此。但是,通过一天的实际操作,我对这些字段就记得非常清楚了。
一般来说,通过以上三步,就完成了对文献内容的简单加工。完成此步以后,就可以把加工好的书籍排架上架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图书馆的图书物理层次的简单加工都开始进行业务外包,图书馆本身把更多的时间,人力投入到了文献内容的加工(如知识发掘)和对读者提供信息检索咨询等方面。由于时间的紧迫,对这一方面的实习,涉及不多,深为遗憾。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从事这一方面的实习。
我在图书馆作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期间有辛得到了馆领导、老师的教导和帮助,同时,在“图书馆的普通读者”和“图书馆实习生”两角色的交叉和转换中,我对这座朝夕相处的精神食堂有了更深的认识。
平日时常听同学们说,有了灯光报栏,方便!白天不闭馆,真好!有了带锁抽屉,省事又放心……也许,还有很多方便被我们“习惯”了、“不经意”了,正如我们快速地从图书馆借到一本心爱的书,查到一条急需的信息,而很少考虑这经意或不竟经意的方便的代价是什么,就象吃蜜糖时极少想到蜜蜂采花酿蜜的忙碌和艰辛。这次实习,使我在对图书馆组织、管理系统了解之余,目睹了一本书从采访、编目,到流通要走过的全程;数以万计图书分类整理有序流通所需的劳动。让我亲眼看到了常被忽略的方便的另一方面——全馆员工的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实习期间一次书厅搬迁工作,四楼法商、外文、港台、赠书厅之间的调换、合并,涉及23万册图书和大批笨重书架的搬迁。为减少搬迁给读者带来的不便,全馆动员,放弃双休,连中午也顾不上休息,午饭是几块面包或一个盒饭,加班加点至深夜,把方便留提前还给了读者。当我置身宽敞了许多的法商书厅借阅时,对自己劳动后取得成果的兴奋后,剩下对方便两字一窜窜长长的解释——两手血泡、一身灰尘、满脸汗水……其实,对常年工作在图书馆的员工来说,其中解释,远非如此表面,只因我们没有注意、他们不爱张扬。
实习期间,我们对图书馆读者作了一次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信息,从中发现,图书馆已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其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普遍同学对图书馆给予良好评价的同时,似乎更关心,期待图书馆的改革,希望在这座“食堂”中不但“吃饱”而且“吃好”。为“吃饱”他们认为应延长开放时间,节假日应增加开放书厅,增加借书量,增加藏书种类和查询电脑,开设在全天候服务书厅。为“吃好”,他们渴望图书馆增加科技含量,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意识。他们期待明天的图书馆有小卖部、公用电话、网上读书、网吧、扫描服务、空调书厅等等。可见读者对图书馆环境的舒适,方便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以“在图书馆实习过”的身份优势,我可以证明上述某些希望延长短期实施可能的不现实性。但作为另一名普通读者,我们自私地希望在这信息爆炸的年代,图书馆能向我提供更多信息,并辅助我更快更有效地捕捉信息。
实习中,更让我明白了文明图书馆的建设不只是馆员努力的过程,更是与读者作为不断互动的过程。平日书厅工作人员对咨询的耐心回答,令我心愉神悦;当我作为实习生在台上为同学办理借书手续时,同学对我劳动的一声轻轻的谢谢,拟或是一缕浅浅的微笑,都让我如沫春风、心旷神诒;可见,文明是我们彼此尊重彼此理解行为的点点滴滴,当这些点点滴滴都成为我们自然而然的习惯的时候,一个春风伴书香的环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自信能做到!
汕大图书馆,我对你满怀信心!
❹ 请教网络运维自学书籍及方法
恩 先尝试的学学cisco 的东西吧 入门级的也就有CCNA了 你买本“CCNA学习指南”吧。先看看这个 然后在买个linux 系统的学习书籍比如 linux系统管理技术手册(第二版) 把这些知识搞清楚了 基本上可以算半个运维人员了吧。
❺ 几种搭建网络共享服务的共同步骤是什么
使用电脑主机或者服务器百搭建FTP/SAMBA/NFS服务
使用NAS网络存储服务器
使用启耘Box作为网络文件存储服务器
NAS是一种通过RJ45网络接口与网络交换机相连接的存储设备,主要用于局域网环境中多台计算机主机共享存度储空间和,为局域网中问的计算机提供文件共享服务,因此又称为文件服务器。
一台NAS存储设备至少包括硬件和针对文件共享应用优化过的操作系统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答硬件包括CPU、内存、主板、包含RAID功能的多块硬盘。小型NAS的CPU、内存一般都嵌入在主内板中,硬盘一般在2-5块,支持RAID冗余功能;软件一般是由开源操作系统(FreeBSD、Linux)等针对文件共享应用优化裁剪而来,FreeNAS就是一款很流行的文件共享专用 FreeBSD 操作系统;也有用windows XP裁剪而成的,容微软也有一款专用的NAS操作系统WSS。
❻ 图书共享平台没有流行起来的原因是什么,书籍流
其实公共图书馆是最早的图书共享平台,没有流行起来主要受空间(公共图书馆大多在市区,数量较少)和时间(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大部分人的上班时间重叠)的影响;
听说,网络上有一个“三人行共享悦读图书馆”的借书平台,该共享图书馆是一个致力于写字楼、办公园区等公共场所的云共享图书馆,在这个平台,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图书分享给周围的同事,也可以借到周围同事的图书,还可以借阅公司的图书(借阅过程免费),用户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中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分享自己的藏书给周围的朋友,系统支持导出自己的图书到Excel文档中。
❼ 网络 共享文件 空间
以下步骤试试:(每做一步,试试能否访问到共享文件夹) 8、开启这台电脑的GUEST帐户 8、在文件夹选项里,点查看,在高级选项里将使用简单的文件共享打勾 8、开始-运行,输入GPEDIT.MSC,打开组策略,在左侧点
❽ 推荐几本计算机网络 组网方案入门的书籍 (急)
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局域网组网技术大全》。从网络工程用的到的各种材料的详细介绍,到网络的搭建,到网络设备的选用和配置,都介绍的相当详细。
❾ 什么是共享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在图情界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公认的基本观点是:IC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
综合使用方便的互联网、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内容丰富的知识库(包括印刷型、数字化和多媒体等各种信息资源)。
在技能熟练的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工作者和指导教师的共同支持下,为读者(包括个人、小组或学术团队)的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培育读者的信息素养,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
(9)网络书籍共享空间实践过程扩展阅读:
IC的产生与发展:自第一个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于1992年8月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开放以来,这种支持开放获取,以培育读者信息素养和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及研究为目标的全新服务模式,便在北美及世界其它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诞生和流行起来。
信息共享空间的诞生主要基于两种思想:一种是基于开放获取的思想,它确保对理想信念的开放获取和利用,促进信息共享、共有和自由存取,鼓励人们在民主讨论中学习、思考和实践; 另一种是基于图书馆服务的思想,把信息共享空间作为整合空间、资源和服务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和协作式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