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辩论赛:网络的娱乐性比实用性强。
本人大学期间参加过一些辩论赛,只输过一场,全省大赛,复赛就撞上某大学的国家级队伍。。。。。
很喜欢这项活动,谈一点本人比赛的经验和对辩论赛的理解,希望有所助益。
狭义的辩论,也就是你所说的辩论,是辩论赛。
辩论赛是根本目的有2个:提高思辨能力和语言操控能力。(尽管是比赛过程中,需要让把自己说成真理的化身、光明的使者、道德的模范、理性的代言人,但心里应该明白辩论赛的真谛,这样你才能真的有所获益。)
辩论的过程分为两大阶段:赛前准备和比赛。
很多人更注重比赛,但是根据本人的拙见,赛前准备更为重要,比赛胜利的队伍,往往都是赛前准备充分的队伍。
下面分别就这两个阶段,谈一点经验。
准备阶段分为3个过程:
第一、破题——即深刻理解辩题的中心思想,剖析辩题反应的核心问题。破题是个方向性问题,一旦解错了,方向就错了,走的再快也是南辕北辙。
举个例子:某比赛,本人是评委,正方辩题是:专才比通才更适应社会。他们的立论基础是通才根本不存在。所以,一辩陈述就已经判定正方输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破题出问题了,辩题既然这么出,就已经给定一个假设:通才和专才是并列存在的。他们根本就没理解辩题,就盲目论证,论证的再充分、再严密也是没用的。
这里顺便谈谈辩题,辩题就是辩论一方的论点,一个好的辩题必须具备可辨性,双方都要有可辨的空间,二者非此即彼,矛盾冲突明显,并且没有学理和道德上的优劣之分,否则这就是一个烂辩题。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好的辩题,都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任何一个好的辩论员,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绝不会反复纠缠于某个辩题。希望从辩论赛当中,探寻真理的人根本不明白辩论赛的真正目的。
第二、立论——即为了证明论点(本方观点)确立分论点,以支持本方观点。立论不能太少,否则根基不稳,独木难支;也不宜过多,否则战线太长,首尾难顾。一般3~4个较好,形成鼎足之势。
作为分论点,首先必须是无懈可击的,站得住脚的。分论点是为了支持观点的,分论点本身就漏洞百出,非但不能支持观点,还会成为负担,成为对方攻击的对象。
其次,分论点对于观点的支持,越直接越好。例如让你论证某个东西是鸡蛋,你的分论点是“它是圆的”,这就离题太远了,虽然也可以论证,但是太间接;如果你的分论点是“这东西是母鸡生的”,这就非常直接了。
第三、论证——即运用充分论据通过严密的推理证明观点的过程。论证要满足两个条件:
1、论据充分、有力;
2、论证过程逻辑严密;
先谈第一点“论据充分、有力”,我不知道你是大学还是中学,如果你学过写论文,应该知道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就是客观发生的事实情况,道理论据就是得到充分认可的理论观点,就辩论赛而言,可以包括:公理、善风良俗、名人名言、法律法规、本国政府观点,等等。“充分”就是要有一定的量,当然也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更重要的是“有力”,什么是有力呢?直接——直截了当的证明了观点;权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权威部门或人物的观点,二是得到大众长期认可;
第二点“论证过程逻辑严密”,如果你们没学过逻辑学也没关系,由于辩论赛节奏紧凑,交锋激烈,对于逻辑的严密性要求并不高,也没有时间仔细推敲你的逻辑是否紧密。只要按照上述方式破题、立论、论证,不会出现明显的逻辑问题。新手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自相矛盾和假设论证,自相矛盾大多数情况都是由于辩论员之间思想不统一,准备不充分或者出现喜欢标新立异的“内鬼”,导致辩论员之间彼此矛盾,前后不一,假设论证则就是论证过程出现“如果……”、”可能……”、“假设……”、“要是……就……”,这样的词,即使在辩论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
“说道‘如果’,整个巴黎都可以装进一个瓶子。”你假设出的情况,是什么都证明不了的。
充分的准备是赢得比赛的关键,当然,反复思辨的过程是异常痛苦的,有时候自己和自己打架,很容易有人格分裂的感觉,大量的寻找资料也是很繁琐的劳动,但是只要有耐心,一定能够有所收益,有所提高。
谈一点比赛当中的经验,也都是些本人的拙见,不知道是否可以有所助益。
第一、胜负的判定。评委一般会根据从论证和团队2个方面,判定胜负(当然我是说比较有辩论赛相关知识和经验的评委)。论证方面:观点是否明确,论证是否严密,证明是否有力,论据是否充分,一句话,你是不是真正证明了你的观点的正确性。团队方面:辩论员是否配合默契、语言是否清晰流畅、仪态是否大方得体。
第二、辩论员。辩论赛是用语言做武器的战斗。但这并不是说选手可以撕破脸无所顾忌的拼杀,那是吵架,不是辩论。一个好的辩论员,不论胜败都会受到大家的尊重,这是辩论员的人格魅力而不是吵架本事。
作为辩论员,有一些禁忌必须遵守:
1-不能侮辱谩骂对方;
2-不能论及对方的隐私,学校辩论往往大家都认识,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3-决不能离开辩论席;
4-不能使用侮辱性手势,例如用手指指对方,新手自由辩论时,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如果需要指向对方,应该用类似“请”的动作,手掌并拢向对方伸一下即可;
5-尽量使用普通话,正规辩论赛中,方言除作为论据外,对方和评委都无视;
6-避免声嘶力竭,手舞足蹈,唾沫横飞等有损形象的情况。
第三、如何进行自由辩论。自由辩论是双方冲突最激烈的时刻,往往也是区分胜负的时刻,也是新手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刻,重点谈一下吧。
1-坚持观点,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新手一进入自由辩论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忘记本方论点,被对方牵着鼻子跑。不管是自由辩论还是陈述、问答,都是为了证明本方观点,驳斥对方观点,而且是以证明本方观点为主,千万不能忘记,对方一旦连续发问,就手足无措,就顾着应付对方的提问,就会非常被动了。
2-提问。自由辩论的问题大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如果你认为那些精彩的问题,都是选手的临场发挥,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些问题,都是赛前充分准备,认真推敲,精心组织出的问题,准备的时候首先要自己尝试回答,能力允许还要推测对方可能怎么回答,根据回答进一步发问。这样的问题,辩论双方都可以提出,如果你想不到,那是你还没找对路,这是由辩题的特点决定的(双方都有可辨性)。提问,不能对方答了,就没事儿了,一定要继续进一步发问。发问的一方,往往占有主动权。对方如果回避不回答,就反复发问,同时别忘了说”第X次请教对方辩友,……” :p
3-回答。回答对方的提问,要如拨云见日,不被对方迷惑。看了上面一段,你应该会想到,对方精心准备的问题,必然很难回答,绝妙的问题甚至根本就是对方观点的论据,你一旦回答,就会反而证明对方。怎么办呢?首先要记住“证明本方观点才是第一要务”,回答的时候,也尽量使用本方的论证、论据,其次要拨云见日,从根子上找对方问题的毛病,最后,实在觉得难以回答,千万不要纠缠,顾左右而言他一下,对方再问,就说“我方已经很明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鉴于时间关系,不再重复。请问对方队友……”。当然,有水平的评委一看就知道你输了这一阵,但是辩论赛交锋,是不能计较一城一寨的得失的,最后胜利才是关键。
4-找错。揪出对方的漏洞,可能是辩论员最喜欢干的事情了,乐趣无穷,往往也能博得满堂彩:) 但是,一双敏锐的耳朵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就的,还需要不断练习。举几个常见的例子,逻辑错误:对方的论证过程不严密,前后矛盾,这就属于根本性错误了,揪出来就要一批到底,尤其是对方选手之间彼此矛盾。常识错误:对方犯了常识性错误,这就一定不能放过了,这里有一个精彩的例子: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上,剑桥大学选手提出“新加坡总统李光耀……”请对方解释,复旦大学的蒋昌建何许人也,立刻指出“李光耀是新加坡总理,而不是总统。”观众掌声四起,对方颜面扫地。
辩论赛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比赛,比赛中,辩论员还会使用诡辩、偷换概念、偷梁换柱、旁敲侧击、顾此言彼,等等很多方法,能够指出对方的伎俩,当然是大快人心的。但是,这些技巧往往都是临场应变,没那个队伍,比赛前就打算诡辩的吧,练就这些技巧,不是一日之功,找出这样的问题,当然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总而言之,通过参加辩论赛,以及平时的练习,辩论技巧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对个人的思辨能力和操控语言的能力也将有所助益。
② 我和同学竞争参加辩论赛的资格,论题是网络的娱乐性比实用性强!求不一样,不同风格的辩论论文
网络的实用性比娱乐性强
一、 网络:信息处置应孕而生的一种集学习,通信及恰当时候放松的工具,包括无线网,局域网,专网,
电话网,互联网等。
实用性:发挥了实际效用,具有使用价值,包括功能性、实用性。 娱乐性:使人喜悦快乐,从属于消遣性。
强: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比较事物不同性质的大小,应从它的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出发。结合今天的辩题,横向,是指比较娱乐性与实用性对网络本身影响力的大小;纵向,是观察网络的发展过程,看娱乐性与实用性究竟谁起到主导作用。
二、 网络的实用性体现在:信息的传递和沟通、让我们更加快速便捷的生活,创造更丰厚的社会价值。 三、 主攻点:以实用为主娱乐为辅
四、 论据:1.网络的发展历史:网络的建立和发展是因为人们对于高速、远距离传输各种信息而发展起来
的。最早是因为美国国防部对于部队指挥系统的需要建立现在这个国际互联网的邹型,后因大学各种学术交流的需要而发展壮大起来。
2. 当网络开发的第一天的时候,是伴随着网站诞生了,而不是网络游戏诞生了. 网站是用来交流信息的.因此,一个事物必须发挥它的主要功能,才是真正的实用.
3.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输工具,那么工具的本质就是务实。并且实用性是首选也是最主要被考虑的性质,人们才选择它来应用。
4. 网络是由于人们需要而产生的。那么也就是说,人们需要应用网络来满足自己的一些目的,是在利用网络的实用性。人类制造发明出来的东西,首先是由于有实际的功效。 后来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慢慢演变为娱乐的工具。
5. 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娱乐,也正是因为网络应用技术的掘碰存在,否则娱乐只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网络可以用来娱乐,但它的主流是实用。
6. 物质决定意识,当网络在实用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时,人类首先重视的是将网络建设的更加实用,只有更加实用,人类才能利用它达到娱乐等其他目的。
7. 当然我们不否认当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应当去追求精神享受,我们也不否认网络的娱乐属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多少幸福多少欢笑。但我们必须承认生存才是人类发展的根本。而娱乐只是生存下来后的追求。所以实用性才是网络的根本属性。
8. 矛盾有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之分,那么基础的就是主要的。网络的娱乐性能够给人带来很多愉悦,这是建立在生产基础上的放松身心以保证生产效率的提高。 9. 方便、快捷、好用、实用是我们选择网络的主要原因。
10. 网络的娱乐性必须要使用才会娱乐,那么使用就是实用性的体现,所以网络娱乐性就是实用性的一个小方面,实用性中包含娱乐性。所以,网络的实用性必然强于娱乐性。 11.
五、问题:1.网络依靠什么来生存?
2.实用性包含娱乐性?网络有娱乐功能,使人心情愉快、舒畅,正是体现了网络的实判裂谈用性。 3.网络形成之初是以实用为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娱乐性已经成为了主导? 4. “用来娱乐”是属于“实用”还是“娱乐”?
正方
一、 实用性,指对现实有作用的部分,主要为学习工作。 娱乐性,指人们消遣的部分,主要是娱乐。 网络,互联网。
二、 论据:1. 网络的的出现其实是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那么我们先要考虑人类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不
就是生活幸福吗?然而娱乐就是在战胜一切灾害之后的最终目的了。
2. 实用性的网络只不过是针对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及少数网民而言。那么对于普通的大多数网民来说,上网的目的究竟何在呢?,网络带给大多数人的,是心理的愉悦,身心的轻松。
3. 无论从网络对人们的影响力,网上资源的比例,还是从网民的上网目的来看,网络的娱乐性大于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更是无可争议的
4. 实用性的东西也是通过娱乐的载体体现出来的。没有娱乐性的特征,网络是不能吸引人的,所以娱乐性是网络所有功能的集中和升华。
5. 网络的娱乐性在网络其他功能之上,是网络其余诸多功能的外延和引伸,是我们使用网络的最大和最终收获,网络实用性也好,丰富性也好,最终的产物源卜是网络的娱乐性。
6. 娱乐与消遣,消遣是消磨排解时光,所以,消遣的事物一定具有娱乐性,但娱乐决不仅仅只是消遣,它在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在进步人们的思想、灵魂。
7. 网络本身的虚拟性。网络资源的可篡改性和欺骗性让我们在使用时可能会达到南辕北辙的效果。所以它的实用性不会过高。
8.XX报告中表明, 网络娱乐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网络的发展。
9. 没有娱乐性作为主导,它如何由一个专业作战系统到现如今走进千家万户;没有娱乐性作为主导,它如何吸引越来越多的非专业的人士成为网民;没有娱乐性作为主导,它如何成77亿多人享受生活的首选工具。
10. 网络存在的最终目的是让人在使用之后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让人心情感到愉悦,这就是网络的娱乐性. 11. .网络的实用性是基础,但是在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娱乐性是实用性的载体,假如没有娱乐性,那么网络就不可能得到那么迅速的发展,最终走进千家万户。
12. 人类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幸福,也就是说我们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身心愉悦,那么就可以得出网络就是娱乐为主这个结论,因为娱乐性符合我们人类发展的目的 13. 大部分网站盈利靠的是娱乐性而非实用性.
14. 根据网络经济的本质特征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来分析,网络经济应该是“娱乐经济”,这才是网络经济的灵魂之所在,这才是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最根本区别。在广大网民的心目中,网络经济其实就是娱乐经济大家上网其目的就是要在闲暇之余得到欢娱、快乐!! 15. 无论是从时间或是空间,网络的娱乐性却占据了大片的江山.
16. 娱乐性是网络所有功能的集中和升华,网络的娱乐性在网络的其它功能之上,是网络其余诸多功能的外延和引申.是我们使用网络的最大和最终的收获.网络的所有性能,最终的产物是娱乐性,当代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网络存在更多的是让人们轻松愉快.娱乐性是主导.
17. 实用性看来也只能用来形容电脑,而在当今的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的网络才是真正的娱乐性的体现. 攻:
1.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能离开网络吗?
2网络在经济活动中主要用于工作还是娱乐呢?
3如你是老板你会招收那些把网络主要用于娱乐而不是主要用于工作的人吗? 4.网络是不是很实用的工具?
5.网络是否是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否:它阻碍了社会进步?)网络的娱乐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吗?(是:那为什么网络的产生是基于它的实用性呢?)如果网络像对方辩友说的那样娱乐性远远强于实用性,那网络还能如此迅速的推动社会的进步?
③ 网络娱乐性大还是实用性大请给出理由。谢谢
网络的用途太广了~(除了不能拿来粘蚊子苍蝇和下水捕鱼)。那要看你怎么去利用了~刀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学习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就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然后就娱乐了自己的身心了。对不?
④ 网络的娱乐性大于实用性 有什么问题可以让辩方无话可说
谢谢主席!
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在场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所持的观点是:网络的娱乐性比实用性强。下面请允许我开篇立论。所谓网络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数据共享和传输的目的。所谓娱乐性,主要是指使人快乐,以娱乐为目的的功能。而实用性则是指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功能。
在这里,我方必须要强调一点,其实网络的本质是建立链路,传输数据。由于网络既可以满足信息与资源的数据传输,也可以实现游戏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所以网络的数据传输是具有中立性的,并不能决定网络的娱乐性和实用性孰强孰弱。然而真正能够体现实用性和娱乐性的是以网络为依托的网络应用,同时人们也必须通过这些的应用才能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针对以上内容,而我方比较两者哪个更强的标准是:基于网络数据传输的中立性,谁更符合网络终端使用者的需求以及网络终端的发展趋势。
我方认为网络的娱乐性比实用性强,其原因有三个:
首先,网络的娱乐性比实用性更加符合普通网民对于网络应用的需求。从网民数量激增的原因来看,网络游戏、博客、交友等娱乐性应用具有极强的互动功能,这些功能会推动网络的传播,这种传播包括了向网民和向非网民的传播,而向非网民的传播将极大地推动网民规模的扩张。同时,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和网络视频等娱乐性网络应用在应用排行榜中名列前茅,这也就充分表明了普通网民对于网络应用的需求更偏向娱乐性。
其次,从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发展趋势与方向都是偏向于满足使用者娱乐方面的需求。众所周知,现代电脑硬件更新换代的时间周期只有半年左右。在如此之快的更新换代的背后,体现了人们对于电脑的画质与流畅程度等娱乐性性能的要求不断快速的提高。纵观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与进程,人类爱玩的天性是驱动电脑硬件软件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最后,我方必须强调一点,我方承认网络的娱乐性和实用性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但是今天我们仅仅论述二者的强处是无法论证本辩题的,今天辩论的关键在于如何比较,即从哪种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我方认为,比较的关键应该看人们更需要什么,对哪者的需求更强,也只有这样的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网络的娱乐性比实用性强。
⑤ 辩论会:网络娱乐性比实用性强的提问。急!急!急!!!
本人大学期间参加过一些辩论赛,只输过一场,全省大赛,复赛就撞上某大学的国家级队伍。。。。。
很喜欢这项活动,谈一点本人比赛的经验和对辩论赛的理解,希望有所助益。
狭义的辩论,也就是你所说的辩论,是辩论赛。
辩论赛是根本目的有2个:提高思辨能力和语言操控能力。(尽管是比赛过程中,需要让把自己说成真理的化身、光明的使者、道德的模范、理性的代言人,但心里应该明白辩论赛的真谛,这样你才能真的有所获益。)
辩论的过程分为两大阶段:赛前准备和比赛。
很多人更注重比赛,但是根据本人的拙见,赛前准备更为重要,比赛胜利的队伍,往往都是赛前准备充分的队伍。
下面分别就这两个阶段,谈一点经验。
准备阶段分为3个过程:
第一、破题——即深刻理解辩题的中心思想,剖析辩题反应的核心问题。破题是个方向性问题,一旦解错了,方向就错了,走的再快也是南辕北辙。
举个例子:某比赛,本人是评委,正方辩题是:专才比通才更适应社会。他们的立论基础是通才根本不存在。所以,一辩陈述就已经判定正方输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破题出问题了,辩题既然这么出,就已经给定一个假设:通才和专才是并列存在的。他们根本就没理解辩题,就盲目论证,论证的再充分、再严密也是没用的。
这里顺便谈谈辩题,辩题就是辩论一方的论点,一个好的辩题必须具备可辨性,双方都要有可辨的空间,二者非此即彼,矛盾冲突明显,并且没有学理和道德上的优劣之分,否则这就是一个烂辩题。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好的辩题,都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任何一个好的辩论员,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绝不会反复纠缠于某个辩题。希望从辩论赛当中,探寻真理的人根本不明白辩论赛的真正目的。
第二、立论——即为了证明论点(本方观点)确立分论点,以支持本方观点。立论不能太少,否则根基不稳,独木难支;也不宜过多,否则战线太长,首尾难顾。一般3~4个较好,形成鼎足之势。
作为分论点,首先必须是无懈可击的,站得住脚的。分论点是为了支持观点的,分论点本身就漏洞百出,非但不能支持观点,还会成为负担,成为对方攻击的对象。
其次,分论点对于观点的支持,越直接越好。例如让你论证某个东西是鸡蛋,你的分论点是“它是圆的”,这就离题太远了,虽然也可以论证,但是太间接;如果你的分论点是“这东西是母鸡生的”,这就非常直接了。
第三、论证——即运用充分论据通过严密的推理证明观点的过程。论证要满足两个条件:
1、论据充分、有力;
2、论证过程逻辑严密;
先谈第一点“论据充分、有力”,我不知道你是大学还是中学,如果你学过写论文,应该知道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就是客观发生的事实情况,道理论据就是得到充分认可的理论观点,就辩论赛而言,可以包括:公理、善风良俗、名人名言、法律法规、本国政府观点,等等。“充分”就是要有一定的量,当然也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更重要的是“有力”,什么是有力呢?直接——直截了当的证明了观点;权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权威部门或人物的观点,二是得到大众长期认可;
第二点“论证过程逻辑严密”,如果你们没学过逻辑学也没关系,由于辩论赛节奏紧凑,交锋激烈,对于逻辑的严密性要求并不高,也没有时间仔细推敲你的逻辑是否紧密。只要按照上述方式破题、立论、论证,不会出现明显的逻辑问题。新手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自相矛盾和假设论证,自相矛盾大多数情况都是由于辩论员之间思想不统一,准备不充分或者出现喜欢标新立异的“内鬼”,导致辩论员之间彼此矛盾,前后不一,假设论证则就是论证过程出现“如果……”、”可能……”、“假设……”、“要是……就……”,这样的词,即使在辩论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
“说道‘如果’,整个巴黎都可以装进一个瓶子。”你假设出的情况,是什么都证明不了的。
充分的准备是赢得比赛的关键,当然,反复思辨的过程是异常痛苦的,有时候自己和自己打架,很容易有人格分裂的感觉,大量的寻找资料也是很繁琐的劳动,但是只要有耐心,一定能够有所收益,有所提高。
谈一点比赛当中的经验,也都是些本人的拙见,不知道是否可以有所助益。
第一、胜负的判定。评委一般会根据从论证和团队2个方面,判定胜负(当然我是说比较有辩论赛相关知识和经验的评委)。论证方面:观点是否明确,论证是否严密,证明是否有力,论据是否充分,一句话,你是不是真正证明了你的观点的正确性。团队方面:辩论员是否配合默契、语言是否清晰流畅、仪态是否大方得体。
第二、辩论员。辩论赛是用语言做武器的战斗。但这并不是说选手可以撕破脸无所顾忌的拼杀,那是吵架,不是辩论。一个好的辩论员,不论胜败都会受到大家的尊重,这是辩论员的人格魅力而不是吵架本事。
作为辩论员,有一些禁忌必须遵守:
1-不能侮辱谩骂对方;
2-不能论及对方的隐私,学校辩论往往大家都认识,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3-决不能离开辩论席;
4-不能使用侮辱性手势,例如用手指指对方,新手自由辩论时,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如果需要指向对方,应该用类似“请”的动作,手掌并拢向对方伸一下即可;
5-尽量使用普通话,正规辩论赛中,方言除作为论据外,对方和评委都无视;
6-避免声嘶力竭,手舞足蹈,唾沫横飞等有损形象的情况。
第三、如何进行自由辩论。自由辩论是双方冲突最激烈的时刻,往往也是区分胜负的时刻,也是新手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刻,重点谈一下吧。
1-坚持观点,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新手一进入自由辩论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忘记本方论点,被对方牵着鼻子跑。不管是自由辩论还是陈述、问答,都是为了证明本方观点,驳斥对方观点,而且是以证明本方观点为主,千万不能忘记,对方一旦连续发问,就手足无措,就顾着应付对方的提问,就会非常被动了。
2-提问。自由辩论的问题大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如果你认为那些精彩的问题,都是选手的临场发挥,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些问题,都是赛前充分准备,认真推敲,精心组织出的问题,准备的时候首先要自己尝试回答,能力允许还要推测对方可能怎么回答,根据回答进一步发问。这样的问题,辩论双方都可以提出,如果你想不到,那是你还没找对路,这是由辩题的特点决定的(双方都有可辨性)。提问,不能对方答了,就没事儿了,一定要继续进一步发问。发问的一方,往往占有主动权。对方如果回避不回答,就反复发问,同时别忘了说”第X次请教对方辩友,……” :p
3-回答。回答对方的提问,要如拨云见日,不被对方迷惑。看了上面一段,你应该会想到,对方精心准备的问题,必然很难回答,绝妙的问题甚至根本就是对方观点的论据,你一旦回答,就会反而证明对方。怎么办呢?首先要记住“证明本方观点才是第一要务”,回答的时候,也尽量使用本方的论证、论据,其次要拨云见日,从根子上找对方问题的毛病,最后,实在觉得难以回答,千万不要纠缠,顾左右而言他一下,对方再问,就说“我方已经很明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鉴于时间关系,不再重复。请问对方队友……”。当然,有水平的评委一看就知道你输了这一阵,但是辩论赛交锋,是不能计较一城一寨的得失的,最后胜利才是关键。
4-找错。揪出对方的漏洞,可能是辩论员最喜欢干的事情了,乐趣无穷,往往也能博得满堂彩:) 但是,一双敏锐的耳朵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就的,还需要不断练习。举几个常见的例子,逻辑错误:对方的论证过程不严密,前后矛盾,这就属于根本性错误了,揪出来就要一批到底,尤其是对方选手之间彼此矛盾。常识错误:对方犯了常识性错误,这就一定不能放过了,这里有一个精彩的例子: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上,剑桥大学选手提出“新加坡总统李光耀……”请对方解释,复旦大学的蒋昌建何许人也,立刻指出“李光耀是新加坡总理,而不是总统。”观众掌声四起,对方颜面扫地。
辩论赛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比赛,比赛中,辩论员还会使用诡辩、偷换概念、偷梁换柱、旁敲侧击、顾此言彼,等等很多方法,能够指出对方的伎俩,当然是大快人心的。但是,这些技巧往往都是临场应变,没那个队伍,比赛前就打算诡辩的吧,练就这些技巧,不是一日之功,找出这样的问题,当然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总而言之,通过参加辩论赛,以及平时的练习,辩论技巧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对个人的思辨能力和操控语言的能力也将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