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共享 > 针对网络防沉迷系统应该由哪个机构监管

针对网络防沉迷系统应该由哪个机构监管

发布时间:2024-12-03 07:42:07

① 针对网络防沉迷系统,应该由什么机构监管

网络游戏公司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文化部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代表国家对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进行登记和注册、对其的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同时具有执法权。

由于此次防沉迷系统针对未成年人,对游戏的上线时间和经验掉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还请玩家朋友根据引导,填写好自己的个人的信息,否则在7月15日后,系统将自动将您纳入到“未成年保护系统”中。但也请玩家朋友们放心,在您正确填写个人信息之后,您将可以和以前一样正常游戏。


(1)针对网络防沉迷系统应该由哪个机构监管扩展阅读:

《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作为第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游戏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专项法规,被不少人抱以厚望。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法规最为积极的意义在于,我国2.65亿网络游戏玩家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实名制注册。

注册帐号时系统将会提示玩家朋友填写防沉迷系统认证信息,只要玩家朋友正确填写个人信息之后,就可以正常游戏。

② 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什么系统

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简称:防沉迷系统),是中国有关部门于2005年提出的一种技术手段,"旨在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在2019年《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管理。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2021年10月8日,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市场执法监管。据悉,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会同行业管理部门,重点针对时段时长限制、实名注册和登录等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加大辖区内网络游戏企业的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加强网络巡查,严查擅自上网出版的网络游戏;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游艺娱乐场所等相关文化市场领域执法监管,防止未成年人违规进入营业场所。

③ 关于修改防沉迷有关问题

防沉迷系统概述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主要诱因是大多数网络游戏都设置了经验值增长和虚拟物品奖励功能,需要获得上述奖励,主要靠长时间在线累计获得,因而导致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就是针对上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诱因,利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的核心内容是:未成年人累计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后的2小时游戏时间为"疲劳"时间,在此时间段,玩家获得的游戏收益将减半。如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即为"不健康"游戏时间,玩家的收益降为0,以此迫使未成年人下线休息、学习。 其中将"健康"游戏时间定为3小时的依据是: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状况、网络游戏的基本特点,以及对未成年人的调查分析,累计3小时以内的在线游戏时间既无损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又能使他们适当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如下一盘围棋的时间一般也需2-3小时。 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中的"游戏收益"定义为:"游戏收益=游戏中与游戏角色成长升级相关的所有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经验值、荣誉值、声望值、称号等)的提升+获得的包括道具、装备、虚拟货币等在内的虚拟财产"。 收益为50%,指游戏中与游戏角色成长升级相关的所有数据和获得的包括道具、装备、虚拟货币等在内的虚拟财产均减半。 一、涉及运营商开发系统的几个问题 1.问:在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中,一个身份证号可不可以在同一款游戏内注册多个账号? 答:可以。但在计算累计在线游戏时间的时候,将把同在一款游戏中用一身份证号注册的数个账号游戏时间总和作为衡量是否达到“疲劳”游戏时间或“不健康”游戏时间的标准,并按照《网络游戏防沉迷开发标准》做相应的处理。 2.网络游戏运营商开发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如何和公安部门接口,完成身份信息的验证? 答:目前我们正在与公安部门积极协商研究验证办法,不久将公布。 二、对防沉迷系统实施中出现的客观问题 1.目前的网络游戏中有一类是注重游戏本身乐趣,而轻视游戏收益的,如棋牌类等休闲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对这类游戏也是必要吗? 答:休闲类游戏种类众多,虽然未成年人玩这类游戏可能不注重游戏收益,但在大多数这类游戏中,各种不同形式的积分、奖励等还是客观存在的,依然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在线游戏时间。至于对虚拟游戏收益完全不在意或者没有设置虚拟收益的游戏,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更多是依靠根据“疲劳”游戏时间或“不健康”游戏时间发出的提示来提醒未成年人,从而达到警示用户,避免沉迷,保护身心健康的作用。 2.未成年人在运营商的防沉迷系统里注册的个人信息,会否泄露? 答:运营商对用户所提供的实名身份信息将依法进行严格的管理及保护,并将使用现有的先进技术,防止用户的个人资料丢失、被盗用或遭篡改。运营商未经用户授权不得公开、修改、透露用户身份信息资料。只有在一些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游戏企业可基于司法机关或其它国家主管机关的要求提供相关信息。除此以外,运营商因自身原因管理不善,导致用户实名身份信息泄露,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游戏用户在注册和游戏中如果年龄刚好在18岁,系统能够及时转换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身份吗? 答:游戏运营商现在开发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都要在用户注册完成后立刻初步判定成年人或是未成年人。在未成年人年龄自然增长到成年人后,系统能自动识别并完成身份的转换。 4.有的未成年人认为,玩家购买了网游厂商的游戏和点卡,就应该享受到相应的服务,推广防沉迷系统,是否侵犯了未成年人的权利? 答:推广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是政府和企业依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明确指出:“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同时要求“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 党中央对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高度重视,提倡文明上网、文明办网,中央文明办在下发的《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目标任务分工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制定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引导、扶持软件开发企业,开发和推广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游戏软件产品。” 在网络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央8部委联合推广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就是要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落实这一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有力措施。 三、恶意规避或突破防沉迷系统的问题 1.玩家在不同游戏运营商的游戏中注册多个账号,轮流玩,以规避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对此系统如何应对? 答:防沉迷系统只是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措施之一,并不是惟一措施,更不是说安装了防沉迷系统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事实上,该系统主要是针对网游深度沉迷者设立的。深度沉迷者的通常表现是长时间钟情于某一个网络游戏,追求收益的最大化,以显示其在虚拟游戏世界中的地位。就我们跟踪观察,玩家在不同游戏中挑来换去的现象,往往都是一些初级者或未过度沉迷者。从理论上讲,对不同企业不同游戏中轮流玩的游戏时间是可以限制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极大,这等于要在不同的游戏运营商之间专门建立一个庞大的网络,才能解决一个玩家在不同运营商之间不同的游戏间跳换,这不仅要有极大的投入,并且还涉及不同企业的商业机密,知识产权保护等。 2.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证号注册,这种行为防沉迷系统如何解决,是不是防沉迷系统的漏洞? 答: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其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解决这个问题,要靠法律而非技术手段,也就是说如果有玩家采取非法手段,冒用成人身份信息注册,这不是系统的漏洞,而是需要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以限制。防沉迷系统的作用是让未成年人不沉迷于游戏。玩家不按真实身份登记,如果发生账号被盗、虚拟物品丢失等情况,将无法依法主张任何权利。所以我们忠告未成年人不要沉迷网络,更不要冒用他人身份沉迷网游,否则失去将远远超过得到的。 3.未成年人登录海外服务器逃避防沉迷系统监管,这种行为防沉迷系统如何解决? 答:目前我们推广的防沉迷系统是针对国内运营的网络游戏,对个别未成年人沉迷沉迷海外运营的网络游戏,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正确引导。 4.“私服”、“外挂”行为,对防沉迷系统有何影响? 答:“外挂”、“私服”等行为是严重侵犯着作权人合法权益的侵权出版行为。客观上讲,推广防沉迷系统可以较好的抑制“外挂”现象,使其变得无利可图。对于“私服”,我们将会和有关部门合作,依法严厉打击,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 5.由于游戏运营商担心收益减少,会不会在游戏中提供一些道具使之具有如双倍经验、增加收益时间等的功效,从而削弱防沉迷系统的效果? 答:不排除有游戏运营商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但在《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中第四条明确要求“所有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进行开发部署,不得随意更改实施方式,扩大或缩小系统功能权限等,违者,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并停止其网络游戏出版运营和相关互联网接入服务,直至取消其相关许可。”为此,我们将组织专门的评测和监督机构,检查落实各游戏运营商开发的防沉迷系统实际运行效果,如果要采用类似手段变相改变系统功能权限的话,必将受到查处。 四、对防沉迷系统不了解情况下产生的问题 1.用户申请注册新账号时填写的实名身份信息是什么? 答:实名身份信息必须包括: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2.老用户以前注册时未填写相关信息,怎么办? 答:根据《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及实名认证协议》,老用户在所玩游戏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正式实施日前已注册账号,将会享有为期6个月的实名身份信息补充填写权,补充填写期限满后老用户未补充填写实名身份信息,运营商将依照其原有信息进行实名认证。 3.老用户在补充填写身份信息的时候,原注册信息如何做相应处理? 答:根据《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及实名认证协议》,老用户在补充填写期限内提供的实名身份信息仅作为判断是否纳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之用,不替代老用户原有注册信息,不作为判断该账号权益归属的有效依据。与老用户权益归属相关的一切判断均依照原有信息进行,原有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可适当考虑参照补充填写的实名身份信息。 在补充填写期限内,如出现冒用老用户名义提供实名身份信息的情况,可在运营商或司法机关对账号归属权进行验证判断后,允许老用户通过合法流程更改账号的实名身份信息。 4.家长如何利用防沉迷系统查询未成年人子女游戏信息? 答:根据《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及实名认证协议》,与防沉迷系统配套的网络游戏实名认证信息查询系统,主要是供家长及法定监护人对其未成年子女或法定监护对象是否使用网络游戏的情况进行查询的,以及供成年公民查询本人身份信息有无被他人冒用的情况。 查询者在使用查询系统时需通过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并附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联系电话、邮编、邮寄地址或电子邮件等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信息,方可向运营商提出查询申请;如需依法查询被监护人是否使用网络游戏,需要另外提供经公证的能够证明本人与被监护人法定监护关系的证明材料。

④ 广电总局将监管有影响力的游戏,会对游戏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有什么不对吗?近年来,小学生盗刷大人卡充值游戏的新闻屡见不鲜,手游相对于端游,因为运行只需要一台手机,所以入坑门槛低。毕竟现在几乎成年人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手游的乱象由来已久,广电总局加强监管有什么不对吗?手游不应该成为法外之地、手游的乱象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实名制和防沉迷系统的缺失,我们都知道目前的电脑网络游戏都有实名制和防沉迷系统,这两个监管系统,一个是防止网络诈骗,一个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虽然这两个系统都存在漏洞,但是起码有,例如在电脑网络游戏里面,如果你未通过防沉迷系统,一般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的正常游戏时间,超出之后,游戏里面各项收益都会大幅度下降,迫使你下线休息。而缺少实名制系统。使得手游里面不断出现孩子用家长手机充值游戏,动辄上万元,让家长欲哭无泪。由于缺少实名制使得手游在学生间泛滥成灾,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第二是审查不严格,因为手游周期短,更新换代快,使得手游在开发之初想方设法吸引玩家,于是盗版跟风成为一种低成本的手段,往往是一个游戏火了之后,一大堆类似的游戏就相继推出,使得原创游戏付出研发成本之后在还没来得及收回成本就失去市场,这样大家都不愿意再创新,使得整个手游行业很多都是在炒冷饭,只是把旧游戏的装备样式名字改的酷炫点就继续跑出来圈钱。严重影响了手游这个行业的发展前行。所以在手机游戏乱象丛生的今天,广电总局加强监管我认为反而是件好事,毕竟有了规则,大家才能更好的遵守规则,才能玩的更放心,更顺心。

⑤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条例实施可以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要求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指导。

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消费数额,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


我觉得有四点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

一是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

明确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并依据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明确国家新闻出版、电影部门和国务院教育、电信、公安、民政、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二、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

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信息。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发现危害或者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信息的处置措施和报告义务。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行为。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网络欺凌行为的预警预防、识别监测和处置机制。

三、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规定监护人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指导未成年人行使相关权利。明确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时,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要求。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严格设定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访问权限、开展个人信息合规审计。明确加强未成年人私密信息保护。

四、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明确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要求改善未成年人上网条件,提供优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强化学校、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管理制度。

明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的功能要求。规定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着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

⑥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什么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这一规定的目的是减少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的沉迷程度,保障其身心健康,并提醒家长和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行为进行监管和管控。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19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规定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这一规定的背景是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依赖网络游戏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旨在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此外,该规定还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向未成年人提供相应的防沉迷系统,通过限制游戏时间、设置真实身份认证等方式帮助未成年人控制游戏时间和游戏行为。此举旨在提醒家长和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进行监管和管控,防止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游戏而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以上规定和要求的推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例如,部分家长和监护人认为抗拒管理的未成年人容易通过其他方式继续进行网络游戏,因此规定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有效监管等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除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我国还有哪些法律规定与网络游戏相关?除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我国还有《网络安全法》、《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主要是针对网络游戏的内容审查、经营许可、技术安全和用户隐私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并明确了相关责任主体和执法机构。《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其中明确了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以及应当配合政府和公安机关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和调查的规定。而《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之一,其中规定了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取得经营许可、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等要求。这些法律规定有助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保障用户权益和网络安全。

网络游戏是当前青少年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困境。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旨在减少对未成年人的沉迷程度,保障其身心健康,并提醒家长和监护人对其网络游戏行为进行监管和管控。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观念,加强网络游戏管理,共同维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四条 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阅读全文

与针对网络防沉迷系统应该由哪个机构监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有了5g信号网络经常上不去 浏览:124
为什么苹果手机切换网络会要输入密码 浏览:543
钉钉设备网络异常怎么回事 浏览:134
4兆网络下载多少千兆 浏览:179
资质异常网络监测 浏览:610
手机自己网络好打游戏很卡 浏览:50
网络测试平台有哪些 浏览:602
苹果手机有网络没有4g 浏览:134
电信卡网络哪个好 浏览:24
网络工程师考试一题多少分 浏览:504
无线网络的信号是怎么回事 浏览:300
一体机网络机顶盒怎么切换 浏览:408
网络的英语怎么写作文 浏览:230
usb共享网络和4g网卡哪个快 浏览:178
关闭网络发现会影响使用电脑吗 浏览:111
未识别网络重启路由器又恢复正常 浏览:54
网络服务组是什么意思 浏览:981
家装移动网络墙上头怎么接 浏览:372
网络上显示感叹号是怎么了 浏览:631
不用移动网络也能打电话的软件 浏览:5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