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共享 > 遭受网络攻击算哪个法律

遭受网络攻击算哪个法律

发布时间:2023-07-15 09:07:42

㈠ 网络攻击属于触犯什么

法律分析:网络上人身攻击犯法,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利用网络对他人实施人身攻击的,是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行为,攻击者要承担侵权的责任。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㈡ 恶意网络攻击对方犯法吗

是犯法的,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依据国家的规定内容可知,利用网络对他人实施人身攻击的,是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行为,攻击者要承担侵权的责任。所谓人身攻击就是侮辱他人、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而使得他人在精神上、生活中受到了侵害并造成了严重后果。
一、网暴他人违法吗,怎么处理?
网络暴力是违法行为,情况比较严重的话会被拘留。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网络暴力是暴力形式的一种,是指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对一定的人物、事物进行谩骂、抨击、侮辱、诽谤等,并对当事人的隐私权、人身安全权及其正常生活造成威胁或某种不良影响的行为。网络暴力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而且已经打破了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网暴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网络暴力立案标准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暴力行为,捏造事实对他人名誉权进行诽谤的,情节严重就会构成刑事犯罪,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侮辱性的语言或者图片,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网络暴力的立案标准有捏造虚假的信息在网络上发布、传播或者指使他人发布、传播等。如果虚假的信息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或者转发达到五百次,就可以认定为《刑法》中情节严重,处最高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网络暴力他人属于违法行为,若是在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情况,故意捏造事实诋毁他人的名誉,情节比较严重的,可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故意传播虚假的信息,浏览次数超过5000次,转发超过500次,可以判犯罪嫌疑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拘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㈢ 网络语言攻击触犯什么法律

语言攻击的行为,涉嫌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如下:
1、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网络语言暴力的影响
(一)身心健康 网络语言暴力极其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网络本身开放与封闭,现实与虚拟的双重矛盾会导致青少年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无法形成成熟的是非判断力,继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伤害。再加以语言暴力的影响,极大增强了其负面心理,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都遭到侵犯和损害,属于精神伤害的范畴。网络语言暴力具有随意性、简单化、非理性和情绪化等特点,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软暴力’,是语言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它比传统语言暴力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强的攻击性,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精神状态,破坏当事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秩序。 (二)意识行为 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即时性冲淡了现实的社会规范,青少年在潜意识中会认为在网络里自己获得了完全的自由,可以为所欲为、大放厥词。青少年逐渐在规范中迷失自我,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个人素质,这就使得网络语言暴力有了生存的土壤。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青少年周围越多的人使用网络语言暴力,其本身固有的道德规范也就会相应地降低,站出来指正其使用网络语言暴力的概率也就越来越小,从众的青少年也会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行为惯性,破窗效应会愈发明显。(三)违法犯罪可能性 网络语言暴力易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网络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和手段,由于网络语言暴力导致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屡见不鲜。如,因网上与他人发生语言争执而在现实中斗殴、伤害他人;运用计算机病毒实施电子犯罪,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盗窃等犯罪行为等等。网络语言暴力已经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既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形成,更不利于青少年道德法制观念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㈣ 网络攻击属于触犯什么法

网络攻击行为所触犯的法律包括有《网络安全法》、《刑法》以及《民法典》等。利用网络对他人实施人身攻击的,是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行为,攻击者要承担侵权的责任。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丛颂喊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樱李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及权利人的真实身份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将该通知转送相关网络用户,并根据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名誉权渗野侵权的构成要件:
1、侵权人实施了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2、侵权人的侵权行为给被侵权人造成了损害后果;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侵权人在主观上具有过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及权利人的真实身份信息。

阅读全文

与遭受网络攻击算哪个法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看苹果手机网络锁 浏览:823
共建网络安全成全国共识 浏览:635
网络连接访问网址 浏览:586
真我Q25g网络模式选哪个 浏览:373
网络上的评论在哪里找 浏览:261
手机没有网络怎么紧急呼叫 浏览:748
拔了网线找不到wifi网络 浏览:781
网络语铲铲是什么意思 浏览:772
智能门禁能连接网络吗 浏览:253
网络公司怎么找客户 浏览:937
为上网课电脑网络安排上的文案 浏览:439
电视自带无线网络 浏览:321
中国移动网络WiFi不可用 浏览:41
无线网络用户账号是哪个 浏览:281
酒店无线网络覆盖 浏览:90
网络机顶盒坏了怎么办弹不掉 浏览:178
在电脑上怎样取消网络磁盘机 浏览:523
玩游戏网络为什么一直掉线 浏览:187
如何更改移动网络的dns 浏览:97
什么是社恐网络 浏览:26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