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共享 > 哪个网络群体事件讲座没有提到

哪个网络群体事件讲座没有提到

发布时间:2023-05-21 08:46:50

1. 网络群体事件的定义

在网络上同样会发生。而其中的一些负面“网络群体性事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而且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公职人员,极容易成为网络热点新闻炒作的焦点。
消息源自:华中红客安全网

2. 看有没有可能引起重大群体性事件或网络炒作的舆情

有的,举一个炒作的例子:围观劫持发酸梅汤

8月16日下午3点16分,江苏省无锡市,银仁集团员工沈某(男,29岁,盐城人)因劳资纠纷,在永定桥堍先后持刀劫持同事凌某和宋某。 劫持现场 店员搬出酸梅汤给大家喝 在紧张的劫持事件发生时,现场发生让人啼笑皆非的一幕。

对于派发酸梅汤事件,该着名火锅店的一名大堂经理介绍,事发时正好是生意较淡的时间,至于提供酸梅汤,他也不知是谁的主意,但他并没反对,“本店一直以服务出名,虽然在这件事上有蹭热度的嫌疑,但这事被传上网也是对我们理念的一种宣传”。

接下来我们针对这事件进行舆情分析。

自1981年美国运通公司提出“公益营销”概念以来,这种将企业营销战略与公益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市场营销方式,越来越受到商家的青睐。公益营销之所以广受认可并受法律保护,在于其实现了公益与营销的双重目的,乃一举双得。不过,倘若只是打着公益的幌子搞营销,而对于社会公益实无裨益,那么这种营销方式不仅违背商业道德,更有侵犯法律之嫌。

此火锅店的行为究竟是诚心实意的公益善举,还是令人恶心的营销炒作?乐思观察,就此个案而言,即便人们不怀疑该火锅店出于对群众爱护的真实性,但至少企业应该回答这样的疑问。其一,作为企业,在如此严肃,关乎人命的场合中的这种举动,是否会给事件添乱,万一造成混乱,引发事态的恶化,该如何是好?其二,店家服务的优质在于给顾客宾至如归的品质服务,而对于围观群众来说,他们只是路人,并没有消费的欲望。商家这样的行为,难道不具有很强的炒作嫌疑么?

国家鼓励企业依法开展公益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商家可以假借慈善、公益等名目搞营销。假借公益之名,大行营销炒作之实,这种绑架公益的营销策略,游离于法律与道德的边缘,一旦让公众明白真相,最终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介绍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部分公众参与并形成有一定组织和目的的集体上访、集会、游行、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造成影响。认定群体性事件,一般认为具有四个方面的辨识标准:第一,五人以上,有关部门统计群体性事件首先以人数确定,例如信访条例明文规定,五个人以上视为 “事件”;第二,有一个共同的行为指向;第三,程序上缺乏法定依据;第四,影响秩序,特别是财产安全秩序、管制秩序。

4. 合肥教授陈宏友讲座中被学生轰下台,到底发生了什么

2月18日,安徽合肥庐江中学举办了一场名师讲座,一名高校副教授陈宏友在台上演讲,讲座中被学生轰下台,视频的网上广泛流传。

他说他当时说的是同学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教授认为是抢话筒的学生没有完整理解他的意思,那么这就有意思了,试问哪个正常人会反感努力改变命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样的话呢?

如果事实真的像陈宏友教授所言,为什么他的发言得不到学生的赞同,还引起了如此大的“气愤”?

正如一个网友形容的,这是“为人民币服务的教授”遇到了“为中华民族复兴读书的学生”。陈教授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表达,也低估了我们一些同学的层次和觉悟,以为通过功利化、低俗化的表达就能够让学生们觉得励志。这也是这个教授的可悲之处,堂堂在上的高校教授在价值观上还不如一个中学的孩子。

如今年轻人将一批“老公知”赶下台,喊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强音,有这样的年轻人中国何愁不兴。

5. 积极预防与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专题讲座的书摘目录及主讲人

《积极预防与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专题讲座》目录与主讲人:
第一讲:积极预防与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 傅思明
主要内容:
一、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时代难题
1、如何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
2、如何树立公务员依法应对的法治观念?
3、如何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透明政府?
4、如何强化官员的问责,建立责任政府?
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指导原则
1、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原则
2、行政应急性原则
3、比例原则
4、信息公开与信息真实原则
5、问责制原则
三、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实证分析
思考之一: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1. 尊重公民的表达权。
2. 衡量政府预防能力的标准:
(1)依法表态原则。
(2)预防为主、准备在先原则。
思考之二:
如何提高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的处置能力?
衡量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处置能力的标准:
——“六项具体原则”
1、速度第一原则
2、承担责任原则
3、真诚沟通原则
4、反应适度原则
5、权威证实原则
6、系统运行原则
思考之三:提高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的恢复能力
衡量恢复能力的标准
——实事求是原则
第二讲:从瓮安事件看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主持人: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副教授 刘素华
访谈嘉宾:贵州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书团仿记、中央党校学员 罗兴武
吉林省政法委副书记、中央党校学员 于守臣
主要内容:
一、瓮安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1、公安局先期处置不当、措施不力
2、官方没有及时公布正确信息
3、当地县领导没有靠前指挥
二、瓮安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1、对群众的利益诉求没有解决好
2、有的干部工作不到位、作风粗暴,激化了群众和公安的矛盾
3、政法机关对当地的治安处理不到位
三、从瓮安群体性事件应吸取的教训
1、领导干部在事情发生后应靠前掌控、搞清情况,以免错失处置时机
2、在第一时间让群众了解事情的真相
3、事件发生后要深入思考深层次原因,以便尽快平息事态
4、问扒乎责到位
5、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相关矛盾
四、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1、规模越来越大、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
2、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
3、行为日趋激烈
4、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处理难度越来越大
5、非直接利益群体也借机发泄不满
五、处理群体性事件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1、要下决心、化气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利益诉求
2、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
3、注意从源头治理
第三讲:3G时代新媒体的特点与社会稳定的维护
主持人: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副教授 刘素华
访谈嘉宾: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研究局局长、中央党校学员 谢义亚
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中央党校学员 宋寒松
国家广电总局直属机关党委春或悉常务副书记、中央党校学员 杨烁
辽宁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央党校学员 张荣胜
山西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央党校学员 刘永斌

6. 2010年网络群体性事件

近期“百万级点击率”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握做。如“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张家港官太太团出国事件”、“贫困县县神皮腔委书记戴52万元名表事件”、游衫“云南躲猫猫事件”,等等。

7.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象介绍

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上同样会发生。而其中的一些负面“网络群体性事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而且公轮漏码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公职人员,极容易成为网络热点新闻炒作的焦点。
网络群体性事件,简称网群事件 ,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
如2008年11月的“干部出国旅游清单”事件,在网上搜索,仅“温州赴美考察团”一项,相关网页就高达八万多个。仅新浪网一条相关新闻的网页,网民评论就高达8098条。由此可见,这一事件的网上点击数至少是在百万人次以上”。如果出现与公职人员相关的负面新闻,并在互联网引起热议,那只有在相关部门对事件涉及干部作出免职等处分后,这一网络群体性事件才告一段落。
“百万级点击率”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如“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张家港官太太团出国事件”、“贫困县县委书腊哪记戴52万元名表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等等。
但网络群体性事件不是只有负面影响,同样,另一情形“网络群体性事件”也同样是“一呼百万应”,比如汶川特大地震中,网民对参与救援干部的好评;中国向索马里派出护航舰队等事件中,在网上均引起了“百万级的点击”。
其中以“史上最牛”、“天价”等词搜索,就会发现“史上最牛的中部地区处级官员别墅群”、“史上最牛的官腔”、“史上最牛的官员语录”、“史上最牛服务通知”、“史上最牛公章”、“天价烟局长”、“天价薪酬高管”、“天价表县委书记”、“天价公款账单”等话题,无一例外都是网上热点。而且总是呈现为“滚动散发型”,过一段时间总能出现类似的一个帖子引发网民热议。
曾任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网络新闻管理处处长的张晓宇说,“史上最牛”加“三公部门”型的网络事件,溯其本源其实就是公共部门和公职人员“涉腐”、“涉富”、“涉权”等三类事件。在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背景下,人们对于公权力如何参与社会利益的调整非常搜昌敏感,因此才会对这些网络事件如此关注。

8.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局限性

有人将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手段缺乏概括为“三个进不去”:对网络,基层党组织“进不去”,思想政治工作“进不去”,公安、武警等国家强制力“进不去”。
从公安网络警察看,其力量受到现行体制、技术的限制。安徽省一位公安网监主管干警说,网络没有属地划分,可在现实中,各地公安遵循属地管理原则。网上出现群体性事件时,往往是天南海北的网民就某一地的某件事形成聚集,如何把我们本已有限的网络处置手段整合,在紧急时能够做到快速联合反应,加以有效处置,尚无良方。
从地方宣传部门看,则缺乏法律手段。中国每天新增3000家网站,其中90%为体制外的商业网站。对他们传播转载不实信息,应依法管理,而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此外,由于外资大量进入中国互联网关键企业,一些网站的倾向明显受到外资影响。

9.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模式及舆论引导策略]2018全国群体性事件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经济矛盾在转型时期的集中涌现,加之现实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迟钝,个体转而通过网络平台来传达自我的利益诉求,这便给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温床。一些现实中出现的公共事务或议题,在网络中得到及时的反映和高度关注,经过网络媒体、网民以及传统媒体等力量的聚焦与放大,极有可能打破网络与现实之间的界限,转化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破坏性的现实性群体事件,可能会对社会秩序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模式及发展规律,及时妥当地疏导网络舆论,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要素
网络群体性事件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弯巧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是基于网络的一种群体性事件。”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一种集群性的社会现象,网络群体性事件自然具有一般群体性事件所存在的多发性、预谋性、变异性等特征。(1)但由于网络群体性事件依附于网络这一虚拟平台产生、扩大与蔓延,不同于现实中通过当面诘问、身体接触等方式产生的群体性事件,因此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要素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 导火索:舆论热点事件
舆论热点事件是能在在众多信息中“脱埋好键颖而出”,并引发网民关注普遍关注与思考的事件,它是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个导火索,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个必要条件舆论热点事件类型很多,比如灾难事故、社会道德事件、政府官员的不当言行、公共权力部门不当执法、质量安全问题、网络谣言等,都可能成为舆论热点事件。舆论热点事件的爆发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昙花一现,随着网络热点频繁更替,网民的注意力被其它的公共事件所吸引;二是在较长时间内引发了网友广泛、普遍的关注,并随着事件的推移和网友的进一步发掘,更多的关于该事件的信息浮出水面,在网民围观产生的聚焦效应下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并逐渐进入公众话语中心,主导公众议程,在现实社会中引起较大反响,从而产生网络群体性事件。
2. 凝结核:共同目标和利益
“凝结核”,实质上是一种认同机制。是网民基于网民共同经验和共同价值取向上的相互认同,也有可能是网民的切身利益。总之,“凝结核”能够促成一致或相似的观点和意见,或缔结一致的目标。 网民的观点和意见经过整合,形成一个强势的舆论导向。这个舆论导向有可能不是正确的、理性的,但是有鲜明的指向性,并可能伴有利益的诉求。它代表了大多数网友在掌握某一刺激性事件的相关信息后,对该事件的态度与立场,及自身的利益诉求。
在凝结核的作用下,原本松散的网民可以在短时间内,围绕着某一个议题,或者某一个共同的目的,整合成一个临时性的群体,这个群体并不是固定的,是根据不同的议题和诉求的不同而变化的。
3. 集体效能感
集体效能感,最早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中提出。班杜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他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水平上,强调个体行为的调控。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班杜拉在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集体效能感的概念,用来在集体的水平上解释团体行为。他认为,现代社会中有许多集体行动,而行动中集体交通感的意义十分突出,也即某个群体对其集体力量所持有的共同信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行为。集体效能感被宣言为个体对公众作为集体力量所能达到的社会或政治结果的信念。这一概念尤其适用于转型社会和具体集体主义文化传统的社会,比如中国。因为一方面转型社会中的公众往往面临相似的个人问题,或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相互之间命运相连的感觉更为强烈;另一方面集体主义文化中的民众更愿意相信集体的力量,认为只有当集体力量足够大才可能引发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及至问题的解决。(2)
4. 传播与动员节点
在网络媒体中,存在大量的信息“节点”,这些节点包括信息发布的网站和网民。每个“节点”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并没有固定的角色,既可以是信息的袜春传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和反馈者,还有可能是行动的组织者。节点之间的相互联通,使得信息的流通与交换变得愈加频繁,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制于时间和地域,能够极为迅速地扩散到网络覆盖的每一个角落。
“网络扩散的主体主要由信息的提供者,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推销者构成”(3)。信息的提供者是网络传播扩散的源泉,每个网民都能够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对于信息的传播者来说,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传播信息和组织行动的成本和风险下降,网民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传播和组织动员的工作。如向政府部门发送电子邮件,通过网络论坛和博客转发和评论帖子,借助QQ群联络行动等。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
从众多突发事件中可以看出,网络群体性事件依附于网络舆论,网络往往成为事件发生发展的发酵场、放大器,成为事件传播的平台和中心。网络舆论又因网络的自身属性和事件及议题的特征决定了其是否有转化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从网络群体性事件主体的特性以及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要素着眼,做好网络舆情观测工作,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引导策略,是预防与正确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而创建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网络环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建立网络舆情观测与反应机制
为更好的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需要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和引导机制。第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做好网上情报信息挖掘工作。要建设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系统,强化分析研判能力。利用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系统,对日常搜集的大量互联网信息和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信息情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科学地做出前瞻性、预测性的研判。只有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才能在预防群体性事件中,及时发现、分析网络舆情,防患于未然。第二,出现“危机事件”时,政府部门应快速做出反应,掌握话语主动权。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直接诱因,在于信息传播的失衡。网络舆情之所以容易出现偏激、失范,很大程度上源自网民对于真相认识存在缺陷。因此,当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时,权威机构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掌握话语的主导权,避免小道消息的趁虚而入。政府相关部门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对网上热点和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疏导和答复,一方面表明党和政府对网上民意呼声的重视,另一方面表明政府机关立场,开诚布公地发布相关信息,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震慑非理性言论,防止事件朝反面方向发展。

阅读全文

与哪个网络群体事件讲座没有提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ifi扩展器已连接但网络不稳定 浏览:110
网络发帖在哪里发 浏览:11
华为无线网络怎么升级 浏览:895
网络编辑一般扮演哪些角色 浏览:13
怎样使用4g路由器网络 浏览:566
网络安全法如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浏览:139
路由器直流线无网络 浏览:242
网络安全漏洞个人思考 浏览:4
网络犯罪指哪些 浏览:458
小企业网络营销需要什么 浏览:794
电魂网络游戏公司在哪里 浏览:727
京东下不了单网络异常 浏览:992
网络密码咋改手机 浏览:466
不用网络的路由器连接电脑 浏览:844
桐乡医院网络挂号哪个软件 浏览:661
ipad无线网络卡 浏览:290
vivox604g网络设置在哪里 浏览:678
四年级网络安全手抄报图片大全字看的清 浏览:756
无线网络一直无法识别 浏览:121
网络连接不上一个球 浏览:47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