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的网站的ip地址好获取,我想问的是通讯软件的ip地址,如imo,飞信等这些软件的服务器IP
如果你装了360安全卫士,主界面“功能大全”里面有“网络连接查看器”,可以查看你当前使用的软件的目标IP和目标端口信息。域名的网站的ip地址好获取,我想问的是通讯软件的ip地址,如imo,飞信等这些软件的服务器IP
❷ 请问内地居民要起诉澳门居民是怎样的诉讼程序能到澳门当地法院起诉吗
当然可以到澳门当地法院起诉,也可以在内地的特定法院起诉。
法律分析
第一,内地居民起诉澳门居民当然可以到澳门当地法院起诉,这遵循了原告就被告主义。
第二,内地居民起诉澳门居民也可以在内地人民法院起诉,但是,只有特定的人民法院才享有管辖权。比如(一)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二)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三)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中级人民法院;(四)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中级人民法院;(五)高级人民法院。
第三,如果内地居民到澳门当地法院起诉需要遵循澳门法院的规定;如果内地居民在内地人民法院起诉需要遵循内地的法律规定,比如人民法院的管辖规定,以及法律适用的规定。
补充:在内地法院起诉,所需准备的材料(1)起诉状,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应当提交由原告签名或盖章的起诉状正本一份,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价副本;(2)原告主体资格证明材料,原告是自然人的,需要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原告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一份,以上均需加盖公司的公章。(3)诉讼代理人的相关资料。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五百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案件,可以参照适用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由下列人民法院管辖:(一)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二)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三)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中级人民法院;(四)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中级人民法院;(五)高级人民法院。上述中级人民法院的区域管辖范围由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确定。
❸ 电驴是个什么软件详细介绍下吧 ,用自己的话说
电驴是一款p2p文件共享软件,电驴英文名eDonkey([1]意为:electronic donkey,中文译做“电驴”,[2]),文件共享网络eDonkey2000网络(ed2k Network)由美国MetaMachine公司的创始人Jed.McCaleb和Sam.Yagan在2000年创立,是一种档案分享网络,最初用于共享音乐、电影和软件。与多数文件共享网络一样,它是分布式的;文件基于点对点原理传输,而不是由中枢服务器提供。客户端程序连接到ed2k网络来共享文件。而ed2k服务器作为一个通讯中心,帮助用户在ed2k网络内查找文件。它的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工作于Windows、Macintosh、Linux、UNIX等操作系统。任何人都可以作为服务器加入这个网络。由于服务器经常变化,客户端会经常更新它的服务器列表。MetaMachine公司的ed2k的客户端有eDonkey( 中文叫电驴,您可以参考上面的界面图 ),eDonkey2000,eDonkey overnet等多种版本 ,2005年,eDonkey(电驴)败诉,被判罚向RIAA赔款3000万美元并且永久关闭,并在电驴官方网站[3]发布如下关闭消息: “电驴网络已经不复存在 如果你盗窃音乐或电影,你就触犯了法律 全世界的法庭包括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决,任何商业组织和个人都将为非法下载承担法律责任 当你非法下载版权保护的资源时你并不是匿名的 你的IP地址是*.*.*.* 已经被记录 尊重音乐,合法下载”
❹ 互联网是什么,怎么工作的
互联网是:
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
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
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是由许多计算机组成的,要实现网络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必须要做两件事,数据传输目的地址和保证数据迅速可靠传输的措施,这是因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丢失或传错。
Internet使用一种专门的计算机语言(协议),以保证数据安全、可靠地到达指定的目的地,这种语言分两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 IP (Internet Protocol网间协议)sure网络营销理论。
TCP/IP协议的数据传输过程:TCP/IP协议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分组交换方式。所谓分组交换,简单说就是数据。
在传输时分成若干段,每个数据段称为一个数据包,TCP/IP协议的基本传输单位是数据包,TCP/IP协议主要包括两个主要的协议,即TCP协议和IP协议,这两个协议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协议联合使用,它们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首先由TCP协议把数据分成若干数据包,给每个数据包写上序号,以便接收端把数据还原成原来的格式。
2)IP协议给每个数据包写上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的地址,一旦写上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数据包就可以在物理网上传送数据了。IP协议还具有利用路由算法进行路由选择的功能。
3)这些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的传输途径(路由)进行传输,由于路径不同,加上其它的原因,可能出现顺序颠倒、数据丢失、数据失真甚至重复的现象。这些问题都由TCP协议来处理,它具有检查和处理错误的功能, 必要时还可以请求发送端重发。简言之,IP协议负责数据的传输,而TCP协议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
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互联网上可以聊天、玩游戏、查阅东西等。更为重要的是在互联网上还可以进行 广告宣传和购物。互联网给现实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网民在互联网上可以在数字知识库里寻找自己学业上、事业上的所需,从而帮助网民的工作与学习。
互联网在现实的应用很广泛,每天有数以亿计的人使用互联网,大家用它来聊天,了解资讯,购物等种种,也不乏一些人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产品宣传,因此也促使了一些新兴行业的诞生,例如网络营销等等,互联网的影响正在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将因此而获得更大的改变。
(4)法庭ip网络中心软件价格扩展阅读
实际上Internet表示的意思是互联网,又称网际网路,根据音译也被叫做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且巨大的全球化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有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各种不同的连接链路、种类繁多的服务器和数不尽的计算机、终端。
因特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首先用于军事连接,后将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另一个推动 Internet发展的广域网是NSF网,它最初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建设的,目的是连接全美的5个超级计算机中心,供100多所美国大学共享它们的资源。NSF网也采用TCP/IP协议,且与Internet 相连。
ARPA网和NSF网最初都是为科研服务的,其主要目的为用户提供共享大型主机的宝贵资源。随着接入主机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一些公司还陆续在Internet上开展了商业活动。
随着Internet的商业化,其在通信、信息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被挖掘出来,使Internet有了质的飞跃,并最终走向全球。
参考资料
网络-互联网
❺ 互联网能做什么呀,什么是Internet
互联网(INTERNET,又译因特网、网际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1995年10月24日,“联合网络委员会”(FNC:TheFederalNetworkingCouncil)通过了一项关于“互联网定义”的决议:“联合网络委员会认为,下述语言反映了对‘互联网’这个词的定义。
‘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1.通过全球唯一的网络逻辑地址在网络媒介基础之上逻辑的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其它协议基础之上的。
2.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它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网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3.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享受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这当然是从技术的角度来定义互联网。这个定义至少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最后,这些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连接在一起。
[编辑本段]历程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有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学院)、Harvard(哈佛大学)、BBN和(加州圣达莫尼卡系统发展公司)加入进来。到1972年1月,Stanford(史坦福大学)、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Carnegie-Mellon(卡内基梅隆大学)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进来。紧接着的几个月内NASA/Ames(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兰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诺利州大学)也加入进来。之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无法在此一一列出。
1968年,当参议员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听说BBN赢得了ARPA协定作为内部消息处理器(IMP)”,他向BBN发送贺电祝贺他们在赢得“内部消息处理器”协议中表现出的精神。
互联网最初设计是为了能提供一个通讯网络,即使一些地点被核武器摧毁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会指引通信信息经由中间路由器在网络中传播。
最初的网络是给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用的。当时一点也不友好。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庭和办公计算机,并且任何一个用它的人,无论是计算机专家、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得不学习非常复杂的系统。以太网-----大多数局域网的协议,出现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学学生BobMetcalfe(鲍勃.麦特卡夫)在“信息包广播网”上的论文的副产品。这篇论文最初因为分析的不够而被学校驳回。后来他又加进一些因素,才被接受。
由于TCP/IP体系结构的发展,互联网在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这个体系结构最初是有BobKahn(鲍勃.卡恩)在BBN提出来的,然后由史坦福大学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温特.瑟夫)和整个七十年代的其他人进一步发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国国防部)采用了这个结构,到1983年,整个世界普遍采用了这个体系结构。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贝协议)在贝尔实验室被提出来。1979年,在UUCP的基础上新闻组网络系统发展起来。新闻组(集中某一主题的讨论组)紧跟着发展起来,它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换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然而,新闻组并不认为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因为它并不共享TCP/IP协议,它连接着遍部世界的UNIX系统,并且很多互联网站点都充分地利用新闻组。新闻组是网络世界发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同样地,BITNET(一种连接世界教育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到世界教育组织的IBM的大型机上,同时,1981年开始提供邮件服务。Listserv软件和后来的其他软件被开发出来用于服务这个网络。网关被开发出来用于BITNET和互联网的连接,同时提供电子邮件传递和邮件讨论列表。这些listserv和其他的邮件讨论列表形成了互联网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部分。
当e-mail(电子邮件)、FTP(文件下载)和telnet(远程登录)的命令都规定为标准化时,学习和使用网络对于非工程技术人员变的非常容易。虽然无论如何也没有今天这么容易,但对于在大学和特殊领域里确实极大地推广了互联网的应用。其它的部门,包括计算机、物理和工程技术部门,也发现了利用互联网好处的方法,即与世界各地的大学通讯和共享文件和资源。图书馆,也向前走了一步,使他们的检索目录面向全世界。
第一个检索互联网的成就是在1989年发明出来,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体成员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创造的,他们为FTP站点建立了一个档案,后来命名为Archie。这个软件能周期性地到达所有开放的文件下载站点,列出他们的文件并且建立一个可以检索的软件索引。检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识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学,拥有第一个Archie的大学,发现每天中从美国到加拿大的通讯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访问Archie。学校关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这么大的通讯流量,因此只好关闭外部的访问。幸运的是当时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大约在同一时期,BrewsterKahle,当时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计算机)发明了WAIS(广域网信息服务),能够检索一个数据库下所有文件和允许文件检索。根据复杂程度和性能情况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简单的可以让网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计算机公司维护着在全世界范围内能被WAIS检索的超过600个数据库的线索。包括所有的在新闻组里的常见问题文件和所有的正在开发中的用于网络标准的论文文档等等。和Archie一样,它的接口并不是很直观,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费很大的工夫。
1991年,第一个连接互联网的友好接口在Minnesota大学开发出来。当时学校只是想开发一个简单的菜单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学校校园网上的文件和信息。紧跟着大型主机的信徒和支持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拥护者们的争论开始了。开始时大型主机系统的追随者占据了上风,但自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倡导者宣称他们可以很快建立起一个原型系统之后,他们不得不承认失败。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倡导者们很快作了一个先进的示范系统,这个示范系统叫做Gopher。这个Gopher被证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后的几年里全世界范围内出现10000多个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知识。在一个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个数字选择你想要的菜单选项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选择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Gopher系统。
当UniversityofNevada(内华达州立大学)的Reno创造了VERONICA(通过Gopher使用的一种自动检索服务),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强了。它被称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简称。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网一样搜集网络连接和索引。它如此的受欢迎,以致很难连接上他们,但尽管如此,为了减轻负荷大量的VERONICA被开发出来。类似的单用户的索引软件也被开发出来,称做JUGHEAD().
Archie的发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坚持Archie是Archier的简称。当VERONICA和JUGHEAD出现的时候,表示出非常的厌恶。
1989年,在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历史上又一个重大的事件发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人----这些人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个分类互联网信息的协议。这个协议,1991年后称为WorldWideWeb,基于超文本协议――在一个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连接的系统,当你阅读这些页面的时候,你可以随时用他们选择一段文字连接。尽管它出现在gopher之前,但发展十分缓慢。
图形浏览器Mosaic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这个协议的发展,这个浏览器是由MarcAndressen和他的小组在NCSA(国际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开发出来的。今天,Andressen是Netscape公司的首脑人物,Netscape公司开发出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图形浏览器和服务器,这一成就是微软公司始终难以超越的。
由于最开始互联网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于研究部门、学校和政府部门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务于研究部门和学校的商业应用之外,其它的商业行为是不允许的。90年代初,当独立的商业网络开始发展起来,这种局面才被打破。这使得从一个商业站点发送信息到另一个商业站点而不经过政府资助的网络中枢成为可能。
Dephi是最早的为他们的客户提供在线网络服务的国际商业公司。1992年7月开始电子邮件服务,1992年11月开展了全方位的网络服务。在1995年5月,当NFS(国际科学基金会)失去了互联网中枢的地位,所有关于商业站点的局限性的谣传都不复存在了,并且所有的信息传播都依赖商业网络。AOL(美国在线)、Prodigy和CompuServe(美国在线服务机构)也开始了网上服务。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商业应用的广泛传播和教育机构自力更生,这使得NFS成本投资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今天,NSF已经放弃了资助网络中枢和高等教育组织,一方面开始建立K-12和当地公共图书馆建设,另一方面研究提高网络大量高速的连接。
微软全面进入浏览器、服务器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市场的转变已经完成,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商业公司。1998年6月微软的浏览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电脑显示出BillGates(比尔.盖次)在迅速成长的互联网上投资的决心。
过去几年里微软的成功招来了关于他们统治地位的官司。您认为这场争论是在法庭还是会在市场中结束?
关于未来发展的流行趋势是提高网络的连接速度。56k的Modem(调制解调器)和支持它的硬件厂商的迅速发展对于紧接着的发展来说只是走出了一小步。然而新的技术迅速发展,比如多芯Modem,DSL(数字专线)和人造卫星广播网现在已经在小范围内实现了,在未来的几年内就能在大范围内实现。目前的这些技术问题不仅仅是用户的连接问题,还有保证数据能从信息源高速可靠传输到用户的问题。相信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就能解决。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壮大的时期,商业走进互联网的舞台对于寻找经济规律是不规则的。
免费服务已经把用户的直接费用取消了。Dephi公司,现在提供免费的主页、论坛和信息板。在线销售也迅速的成长,例如书籍、音乐和计算机等等,并且价格比较来说他们的利润是非常少的,然而公众对于在线销售的安全性仍然不放心。
[编辑本段]互联网影响
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目前使用的这个网络,不管是谁发明了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这种“全球性”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有其技术保证的。正如我们在本书第二章中已经看到的那样,互联网的结构是按照“包交换”的方式连接的分布式网络。因此,在技术的层面上,互联网绝对不存在中央控制的问题。也就是说,不可能存在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利益集团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来控制互联网的问题。反过来,也无法把互联网封闭在一个国家之内-除非建立的不是互联网。
然而,与此同时,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必须要有某种方式来确定联入其中的每一台主机。在互联网上绝对不能出现类似两个人同名的现象。这样,就要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为每一台主机确定名字,由此确定这台主机在互联网上的“地址”。然而,这仅仅是“命名权”,这种确定地址的权力并不意味着控制的权力。负责命名的机构除了命名之外,并不能做更多的事情。
同样,这个全球性的网络也需要有一个机构来制定所有主机都必须遵守的交往规则(协议),否则就不可能建立起全球所有不同的电脑、不同的操作系统都能够通用的互联网。下一代TCP/IP协议将对网络上的信息等级进行分类,以加快传输速度(比如,优先传送浏览信息,而不是电子邮件信息),就是这种机构提供的服务的例证。同样,这种制定共同遵守的“协议”的权力,也不意味着控制的权力。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所有这些技术特征都说明对于互联网的管理完完全全与“服务”有关,而与“控制”无关。
事实上,目前的互联网还远远不是我们经常说到的“信息高速公路”。这不仅因为目前互联网的传输速度不够,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还没有定型,还一直在发展、变化。因此,任何对互联网的技术定义也只能是当下的、现时的。
与此同时,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联网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互联网的意义、价值和本质提出新的理解。
网络就是传媒
正如我们前面看到的那样,互联网的出现固然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互联网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当初ARPANET的军事和技术目的,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为人类的交流服务的。
即使是在ARPANET的创建初期,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指令与控制研究办公室(CCR)主任利克里德尔就已经强调电脑和电脑网络的根本作用是为人们的交流服务,而不单纯是用来计算。
后来,url]麻省理工学院/url]电脑科学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DavidClark也曾经写道:“把网络看成是电脑之间的连接是不对的。相反,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互联网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电子邮件对于电脑科学来说也许不是什么重要的进展,然而对于人们的交流来说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可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们来自哪里,不能忘记我们给更大的电脑群体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不能忘记我们为将来的变化所拥有的潜力。”(RFC:第1336期)很明显,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
英文的“Communication"是个不太容易翻译的词。当我们谈到消息、新闻的时候,这个词指的是传播和传达;当我们说起运输的时候,这个词指的是交通;而当我们讨论人际关系的时候,这个词又和交往和交流有关。当年利url]克里德尔/url]强调电脑的作用在于“交流”,就是用的就是这个词。
有趣的是,“电脑”(Computer)和“交流”(Communication),都有一个共同的词根:“com”(共、全、合、与等等)。古英语的“Communicate”,就有“参与”的意思。
互联网就是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
在美国大学里,一般学习的不是新闻学,而是大众传播学(masscommunication)。在这个意义上,“communicate”与宣传和被宣传无关,而是和大家共同“参与”的“交流”紧密相关。我在这里强调“网络就是传媒”,也是为了强调网络在人类交流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迄今为止的发展,完全证明了网络的传媒特性。一方面,作为一种狭义的小范围的、私人之间的传媒,互联网是私人之间通信的极好工具。在互联网中,电子邮件始终是使用最为广泛也最受重视的一项功能。由于电子邮件的出现,人与人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普遍了。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广义的、宽泛的、公开的、对大多数人有效的传媒,互联网通过大量的、每天至少有几千人乃至几十万人访问的网站,实现了真正的大众传媒的作用。互联网可以比任何一种方式都更快、更经济、更直观、更有效地把一个思想或信息传播开来。
而互联网的出现,电子邮件和环球网的使用,正好为人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网页就是出版物
如果理解了“网络就是传媒”,就很容易理解作为互联网的功能之一的环球网的网页实质上就是出版物,它具有印刷出版物所应具有的几乎所有功能。几年来环球网发展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环球网用户直接把环球网当作出版物。根据NetSmart的统计,50%的用户阅读在线的杂志,48%的用户阅读在线报纸(http://adnet.net/statsl.htm)。
即使不通过环球网阅读报刊,环球网的网页本身也起到了出版物的作用。
环球网的发明者伯纳斯利在他关于环球网的宣言(http://www.w3.org/WWW/People/Berners-Lee/9602affi.html)中,明确指出:“环球网在本质上是使个人和机构可以通过分享信息来进行通信的一个平台。
当把信息提供到环球网上的时候,也就被认为是出版在环球网上了。在环球网上出版只需要‘出版者’有一台电脑和互联网相连并且运行环球网的服务器软件。就象印刷出版物一样,环球网是一个通用的传媒,”然而,与印刷出版物相比较,网页具有印刷出版物所不具有的许多特点。
首先,网页的成本非常便宜。在纸张非常紧张、非常昂贵的情况下,网页的优点就格外明显。因为,与印刷出版物不同,网页只是一种电子出版物,建立网页并不需要纸张。而且,当电影工作者、戏剧工作者、甚至也包括作家/们在感叹自己的工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同时,网页的优点也显示了出来。因为,网页是可以随时修改、随时“再来一次”的。
网页的另一个优点是读者面广。既然不必花钱,谁都喜欢多看一些东西,因此,好的网页肯定比好的书报传播面广得多。一个好的网页通常每天都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次光顾。其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既然是电子出版物,网页的传播速度也是印刷出版物所不能比拟的。
不用说书籍,即使是报纸,从编辑、排版、印刷到发行都需要时间,而网页则非常简单,只要放在网上就行了。这里,网页与印刷出版物的区别在于,印刷出版物是要送到读者手里的,而网页则由读者自己来取。互联网上影响最大的新闻网页(比如:美国有线新闻网url]CNN/url])都是每小时更新一次内容。读者可以常看常新,随时追踪事件的发展。
而且,由于网页使用的是超文本文件格式,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指向互联网上所有与该网页相关的内容。不管是进行理论研究,还是读新闻,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关的资料。并且,这些材料好像不是别人写好了强加于你,而是由你“参与”其中,自己“找”出来的。
也许,网页和印刷出版物的最大区别还是在于反馈。印刷出版物的反馈渠道往往还是印刷,在许多情况下,得到反馈是非常难得的。而对一个网页提出不同的看法就非常容易。
正是由于作为一种出版物的这些特性,环球网正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根据PC-Meter1996年的调查,平均每个互联网用户每次访问的环球网的网站有5.6个,每次察看的网页有20.8个,而平均阅读每一个网页所需要的时间大约1.4分钟,平均每次上网阅读环球网页的时间大约28分钟。(url]http://adnet.net/stats1.htm/url])作为这样一种具有私人和公共的双重功用的传媒,互联网效用的实现从根本上还是依赖于参与者,也就是用户的增加。而这一特性又是和网络的本性完全一致的。
❻ 目前网络下载软件中那种下载技术最有效率希望有专业的回答!
P2P的就不错。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P2P还是point to point 点对点下载的意思,他是下载术语,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这种下载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点是对你的硬盘损伤比较大(在写的同时还要读),还有就是对你内存利用率占很高,影响整机速度!
��简单的说,P2P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 P2P看起来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将现实世界中很平常的东西移植到互联网上一样,P2P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对面地或者通过电话交流和沟通。
��即使从网络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互联网最基本的协议TCP/IP并没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概念,所有的设备都是通讯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联网上的系统都同时具有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功能。当然,后来发展的那些架构在TCP/IP之上的软件的确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但是,对于服务器来说,它们之间仍然是对等联网的。以email为例,互联网上并没有一个巨大的、唯一的邮件服务器来处理所有的email,而是对等联网的邮件服务器相互协作把email传送到相应的服务器上去。另外用户之间email则一直对等的联络渠道。
��事实上,网络上现有的许多服务可以归入P2P的行列。即时讯息系统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软的MSN Messenger以及国内的QQ是最流行的P2P应用。它们允许用户互相沟通和交换信息、交换文件。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来协调。但这些系统并没有诸如搜索这种对于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这个特征的缺乏可能正为什么即时讯息出现很久但是并没有能够产生如Napster这样的影响的原因之一。
下面试图用三句话来揭示P2P的影响:
对等联网:是只读的网络的终结(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对等联网:使你重新参与互联网(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again)
对等联网:使网络远离电视(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net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个新思想,从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个最初创建互联网的最基本的思想。我们不妨花时间作一点回顾。
一、横空出世---P2P 身为何物?
互联网能够发展至今,根本原因在于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脉都是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设置的。而现在能够引起互联网震动的,无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变革本身。 如今,在基于网络的各种技术充斥于我们周围之时,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没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互联网间进行的活动几乎没有不沾P2P技术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你使用QQ尽情聊天之时,实际上就享受着P2P技术给你带来的快感与兴奋。P2P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关于P2P技术的两种解释或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种解释是,P2P即peer-to-peer。而peer在英语里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的意思。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我甚至觉得解释成为person-to-person更好一些。反正交流也都是人的交流。
而另一种解释是,P2P就是一种思想,有着改变整个互联网基础的潜能的思想。客观讲,单从技术角度而言,P2P并未激发出任何重大的创新,而更多的是改变了人们对因特网的理解与认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IBM早就宣称P2P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和经济现象。
不管是技术还是思想,P2P是直接将人们联系了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流。它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中间环节。这听起来仿佛全新的概念,但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每天见面,或者通过电话直接交流都是P2P最直接的例子。而这个时候你有没有从电话的发展的历史中隐约感觉到,P2P必将在互联网时代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他可以改变现在的Internet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让我们的语言影像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到对方身边。它最符合互联网络设计者的初衷,给了人们一个完全自主的超级网络资源库。现在在业界,比较认同的P2P计算应用系统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类:
1.信息、服务的共享与管理
2.协作
3.构建充当基层架构的互联系统
二、生机勃勃--窥探P2P的发展历程
如果说涉及此种特点便称之为信息技术中的P2P的诞生,那么它的历史这可就远了。P2P 本身的基本技术的存在时间和我们曾经熟悉的USENET、FidoNet 这两种非常成功的分布式对等网络技术几乎是一同的,甚至更长些。翻翻资料就可以知道,USENET 产生于 1979 年,FidoNet创建1984年,它们都是一个分散、分布的信息交换系统。在最初的 P2P 应用出现时,许多使用该技术的人们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然而正是这种孕育着思想的网络技术为P2P的出现搭建了温床。
P2P正式步入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7月,那几乎就是互联网在中国起步的阶段。在一段介绍此时P2P技术的时间表中这样写着:“Hotline Communications is founded, giving consumers software that lets them offer files for download from their own computers.”(1997年7月,Hotline Communications公司成立,并且研制了一种可以使其用户从别人电脑中直接下载东西的软件)
或许有人还记得,早在1998年,美国东北波士顿大学的一年级新生、18岁的肖恩?范宁为了能够解决他的室友的一个问题——如何在网上找到音乐而编写的一个简单的程序,这个程序能够搜索音乐文件并提供检索,把所有的音乐文件地址存放在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中,这样使用者就能够方便地过滤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到了1999年,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叫做Napster的程序成为了人们争相转告的“杀手程序”——它令无数散布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爱好者美梦成真,无数人在一夜之内开始使用Napster。在最高峰时Napster网络有8000万的注册用户,这是一个让其他所有网络望尘莫及的数字。这大概可以作为P2P软件成功进入人们生活的一个标志。
时间表中这样记录着这一段历史:
January 1999:
Shawn Fanning, 18, creates the Napster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while a freshman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1999年1月,18岁的美国东北波士顿大学的一年级新生肖恩?范宁开始了Napster程序的服务)
May 1999:
Napster Inc. is founded.
(1999年5月,Napster公司宣告成立)
之所以我们注重开端,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同意义上的起始,也正是从这天起,P2P开始了它曲折但极富生命力的发展。
到了2000年,P2P技术的发展就得使用月甚至日来记载了。直到现在使用P2P技术的软件比比皆是,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P2P作为高科技发展载体的快乐。平常我们使用的QQ 、MSN就不提了,其他软件更是铺天盖地,让人目不暇接。简单罗列一下,以飨读者。
软件名称 简介
eMule eMule 是以 eDonkey2000 网络为基础的新型 P2P 文件分享工具。
OPENEXT 一款P2P软件。通过它,Internet用户之间可以直接建立点对点的连接。
迅雷Thunder “光速般”的智能下载软件——迅雷(thunder2.2.0)。迅雷它拥有比目前用户常用的下载软件快7—10倍的下载速度。
易载ezpeer 易载ezPeer简体中文版,免费注册使用!ezPeer 是一个革命性的P2P(点对点)文件共享软件。
Kuro M3 Kuro-全球第一款全中文界面的火爆MP3超强抓歌软件!
酷狗(KuGoo) “KuGoo”是酷狗的简称,是基于中文平台专业的P2P音乐及文件传输软件。通过KuGoo,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安全地实现国内最大的音乐搜索查找。
APIA APIA 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 P2P 网络系统,如同目前熟知的 eDonkey、Gnutella 与 Kazaa 等软件。
iMesh 能够让你设定分享文件的类型,音乐、影片或其他文件;也能够让你搜寻并且下载你想要的文件。
BearShare BearShare 是一个非常好的文件分享软件,它让你、你的朋友、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分享文件。
三、珠联璧合---P2P和BT
说到P2P,就不能不提BT,这个被人戏称为“变态”的词几乎在大多数人感觉中与P2P成了对等的一组概念,而它也将P2P技术发展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实际上BitTorrent(中文全称比特流,简称BT)原先是指是一个多点下载的P2P软件。它不象FTP那样只有一个发送源,BT有多个发送点,当你在下载时,同时也在上传,使大家都处在同步传送的状态。应该说,BT是当今P2P最为成功的一个应用。
如果解释一下的话,BT首先在上传者端把一个文件分成了多个部分,客户端甲在服务器随机下载了第N部分,客户端乙在服务器随机下载了第M部分。这样甲的BT就会根据情况到乙的电脑上去拿乙已经下载好的第M部分,乙的BT就会根据情况去到甲的电脑上去拿甲已经下载好的第N部分。
有一句话可以作为BT最为形象的解释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最初听到此概念时,有人对我说,别用BT,会坏你的硬盘的!大概指的就是前一句。现在看来,没有贡献怎么会有获取?这大概最可以概括BT下载传输的精髓。工具软件BTJoy,将这一技术以软件的形式完美起来,这个诞生仅有一年的软件已经迅速热遍了整个网络——对于BT下载的爱好者来说,120G的硬盘都可以被迅速塞满!我的同学在不长的时间里竟然用他的刻录机完成了一百来部的电视剧的保存,拿他的话来说,可以开一个小店面了!
四、风生水起---P2P是盗版者最好的温床?
在我们尽在说P2P的好时,也不得不想到,就如同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来看下面的日程表:
1999 年 5 月,由范宁和帕克共同创办的文件共享社区网站—Napster正式成立,他们面临的麻烦就由此而起。
12 月 7 日,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代表环宇音乐、索尼音乐、华纳音乐、百代唱片、BMG等七大唱片公司以违反版权保护法为由把Napster公司推向法庭。他们称Napster向网民提供MP3文件共享软件侵犯了音乐版权,要求法院关闭该公司并赔偿损失1亿美元。
2000 年 4 月 13 日,重金属乐队Metallica起诉 Napster,称其侵犯了自己的版权,并涉嫌诈骗。
6 月 12 日,美国唱片协会(RIAA)和美国音乐出版协会(NMPA)向加利福尼亚州北地区联邦地方法院起诉Napster公司,请求法院禁止在社会上流通Napster公司的MP3文件交换软件“Napster”。
7 月 11 日,参议院就围绕Napster展开的诉讼召开听证会,无果而终。一些议员敦促国会立法,以澄清Napster公司是否违反了知识产权法;而支持Napster一方的人却认为国会不应该现在介入双方的争端,以免影响新技术的发展。
7 月 26 日,Patel同意美国RIAA的要求,作出初步判决,命令Napster立即停止服务。
2001 年 2 月 12 日,美国第九巡回上诉庭作出决定,Napster必须终止其免费互联网服务,并不再向音乐迷提供共享版权保护音乐的服务。
3 月 6 日,美国地区法官Marilyn Hall Patel做出判决, 责令Napster在五个工作日内删除所有存在争议的歌曲。
……
就在今天,就在此时,争议仍然不绝于耳。国外有关于P2P技术的纠纷一发而不可收拾,这种全新的极富生命力的传输方式从一诞生就和音乐,和版权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会引起音乐制作商们这么大恐慌?显然是其前所未有的传输速度挑起了他们的不安。在他们极力拦截还没有来得及开始的时候,一首歌曲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整个互联网,而更加确切的说应该是全球,这显然是传统的盗版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五、风景这边独好—P2P在中国
同样,在传统的方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出版商们便只有从源头上遏制了。不知道国外关于此的争闹还会继续多久,然而在中国却又是另一种风景。众所周知,现阶段中国的版权保护制度和国外还有实质上的差距,这实际上使P2P技术的运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规避版权问题的困扰。按照国内我们的理解,P2P软件提供的只是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并不需要对其中传播的内容负主要责任,只要适当地监督引导当然可以大胆运作。从这方面来说,国内的P2P软件厂商处境要比国外的同行幸福很多,路已经有前人开好,又不必像国外的先行者如Napster一样面临官司的压力。而我们面对现状,一个形象的比喻是:你愿意挥汗如雨在天桥淘碟,还是愿意轻松候意在家享受宽带视频下载? 网络传输这种传播方式迟早有一天会取代传统的以磁带、光盘为载体的影视音乐发行渠道,从而成为人们获取影音资源的主要渠道,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看看国外已经进行了多少年的争端,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在中国这样一个走进任何一家音像店,你都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获取几乎与正版没有任何区别的音像制品的情况下,利用新技术的无穷魅力与优势建立一个全新的发行渠道,打破以往那种发行模式才有可能避免切肤之痛。或许,国内的P2P行业有可能比国外的同行更有优势率先实现成熟的商业模式。
❼ 互联网是什么时候创造的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有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学院)、Harvard(哈佛大学)、BBN和(加州圣达莫尼卡系统发展公司)加入进来。到1972年1月,Stanford(史坦福大学)、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Carnegie-Mellon(卡内基梅隆大学)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进来。紧接着的几个月内NASA/Ames(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兰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诺利州大学)也加入进来。之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无法在此一一列出。
1968年,当参议员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听说BBN赢得了ARPA协定作为内部消息处理器(IMP)”,他向BBN发送贺电祝贺他们在赢得“内部消息处理器”协议中表现出的精神。
互联网最初设计是为了能提供一个通讯网络,即使一些地点被核武器摧毁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会指引通信信息经由中间路由器在网络中传播。
最初的网络是给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用的。当时一点也不友好。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庭和办公计算机,并且任何一个用它的人,无论是计算机专家、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得不学习非常复杂的系统。以太网-----大多数局域网的协议,出现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学学生BobMetcalfe(鲍勃.麦特卡夫)在“信息包广播网”上的论文的副产品。这篇论文最初因为分析的不够而被学校驳回。后来他又加进一些因素,才被接受。
由于TCP/IP体系结构的发展,互联网在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这个体系结构最初是有BobKahn(鲍勃.卡恩)在BBN提出来的,然后由史坦福大学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温特.瑟夫)和整个七十年代的其他人进一步发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国国防部)采用了这个结构,到1983年,整个世界普遍采用了这个体系结构。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贝协议)在贝尔实验室被提出来。1979年,在UUCP的基础上新闻组网络系统发展起来。新闻组(集中某一主题的讨论组)紧跟着发展起来,它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换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然而,新闻组并不认为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因为它并不共享TCP/IP协议,它连接着遍部世界的UNIX系统,并且很多互联网站点都充分地利用新闻组。新闻组是网络世界发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同样地,BITNET(一种连接世界教育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到世界教育组织的IBM的大型机上,同时,1981年开始提供邮件服务。Listserv软件和后来的其他软件被开发出来用于服务这个网络。网关被开发出来用于BITNET和互联网的连接,同时提供电子邮件传递和邮件讨论列表。这些listserv和其他的邮件讨论列表形成了互联网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部分。
当e-mail(电子邮件)、FTP(文件下载)和telnet(远程登录)的命令都规定为标准化时,学习和使用网络对于非工程技术人员变的非常容易。虽然无论如何也没有今天这么容易,但对于在大学和特殊领域里确实极大地推广了互联网的应用。其它的部门,包括计算机、物理和工程技术部门,也发现了利用互联网好处的方法,即与世界各地的大学通讯和共享文件和资源。图书馆,也向前走了一步,使他们的检索目录面向全世界。
第一个检索互联网的成就是在1989年发明出来,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体成员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创造的,他们为FTP站点建立了一个档案,后来命名为Archie。这个软件能周期性地到达所有开放的文件下载站点,列出他们的文件并且建立一个可以检索的软件索引。检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识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学,拥有第一个Archie的大学,发现每天中从美国到加拿大的通讯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访问Archie。学校关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这么大的通讯流量,因此只好关闭外部的访问。幸运的是当时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大约在同一时期,BrewsterKahle(),当时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计算机)发明了WAIS(广域网信息服务),能够检索一个数据库下所有文件和允许文件检索。根据复杂程度和性能情况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简单的可以让网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计算机公司维护着在全世界范围内能被WAIS检索的超过600个数据库的线索。包括所有的在新闻组里的常见问题文件和所有的正在开发中的用于网络标准的论文文档等等。和Archie一样,它的接口并不是很直观,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费很大的工夫。
1991年,第一个连接互联网的友好接口在Minnesota大学开发出来。当时学校只是想开发一个简单的菜单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学校校园网上的文件和信息。紧跟着大型主机的信徒和支持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拥护者们的争论开始了。开始时大型主机系统的追随者占据了上风,但自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倡导者宣称他们可以很快建立起一个原型系统之后,他们不得不承认失败。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倡导者们很快作了一个先进的示范系统,这个示范系统叫做Gopher。这个Gopher被证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后的几年里全世界范围内出现10000多个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知识。在一个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个数字选择你想要的菜单选项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选择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Gopher系统。
当UniversityofNevada(内华达州立大学)的Reno创造了VERONICA(通过Gopher使用的一种自动检索服务),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强了。它被称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简称。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网一样搜集网络连接和索引。它如此的受欢迎,以致很难连接上他们,但尽管如此,为了减轻负荷大量的VERONICA被开发出来。类似的单用户的索引软件也被开发出来,称做JUGHEAD(Jonay’).
Archie的发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坚持Archie是Archier的简称。当VERONICA和JUGHEAD出现的时候,表示出非常的厌恶。
1989年,在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历史上又一个重大的事件发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人----这些人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个分类互联网信息的协议。这个协议,1991年后称为WorldWideWeb,基于超文本协议――在一个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连接的系统,当你阅读这些页面的时候,你可以随时用他们选择一段文字连接。尽管它出现在gopher之前,但发展十分缓慢。
图形浏览器Mosaic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这个协议的发展,这个浏览器是由MarcAndressen和他的小组在NCSA(国际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开发出来的。今天,Andressen是Netscape公司的首脑人物,Netscape公司开发出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图形浏览器和服务器,这一成就是微软公司始终难以超越的。
由于最开始互联网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于研究部门、学校和政府部门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务于研究部门和学校的商业应用之外,其它的商业行为是不允许的。90年代初,当独立的商业网络开始发展起来,这种局面才被打破。这使得从一个商业站点发送信息到另一个商业站点而不经过政府资助的网络中枢成为可能。
Dephi是最早的为他们的客户提供在线网络服务的国际商业公司。1992年7月开始电子邮件服务,1992年11月开展了全方位的网络服务。在1995年5月,当NFS(国际科学基金会)失去了互联网中枢的地位,所有关于商业站点的局限性的谣传都不复存在了,并且所有的信息传播都依赖商业网络。AOL(美国在线)、Prodigy()和CompuServe(美国在线服务机构)也开始了网上服务。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商业应用的广泛传播和教育机构自力更生,这使得NFS成本投资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今天,NSF已经放弃了资助网络中枢和高等教育组织,一方面开始建立K-12和当地公共图书馆建设,另一方面研究提高网络大量高速的连接。
微软全面进入浏览器、服务器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市场的转变已经完成,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商业公司。1998年6月微软的浏览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电脑显示出BillGates(比尔.盖次)在迅速成长的互联网上投资的决心。
过去几年里微软的成功招来了关于他们统治地位的官司。您认为这场争论是在法庭还是会在市场中结束?
关于未来发展的流行趋势是提高网络的连接速度。56k的Modem(调制解调器)和支持它的硬件厂商的迅速发展对于紧接着的发展来说只是走出了一小步。然而新的技术迅速发展,比如多芯Modem,DSL(数字专线)和人造卫星广播网现在已经在小范围内实现了,在未来的几年内就能在大范围内实现。目前的这些技术问题不仅仅是用户的连接问题,还有保证数据能从信息源高速可靠传输到用户的问题。相信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就能解决。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壮大的时期,商业走进互联网的舞台对于寻找经济规律是不规则的。
免费服务已经把用户的直接费用取消了。Dephi公司,现在提供免费的主页、论坛和信息板。在线销售也迅速的成长,例如书籍、音乐和计算机等等,并且价格比较来说他们的利润是非常少的,然而公众对于在线销售的安全性仍然不放心。
互联网影响
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目前使用的这个网络,不管是谁发明了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这种“全球性”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有其技术保证的。正如我们在本书第二章中已经看到的那样,互联网的结构是按照“包交换”的方式连接的分布式网络。因此,在技术的层面上,互联网绝对不存在中央控制的问题。也就是说,不可能存在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利益集团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来控制互联网的问题。反过来,也无法把互联网封闭在一个国家之内-除非建立的不是互联网。
然而,与此同时,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必须要有某种方式来确定联入其中的每一台主机。在互联网上绝对不能出现类似两个人同名的现象。这样,就要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为每一台主机确定名字,由此确定这台主机在互联网上的“地址”。然而,这仅仅是“命名权”,这种确定地址的权力并不意味着控制的权力。负责命名的机构除了命名之外,并不能做更多的事情。
同样,这个全球性的网络也需要有一个机构来制定所有主机都必须遵守的交往规则(协议),否则就不可能建立起全球所有不同的电脑、不同的操作系统都能够通用的互联网。下一代TCP/IP协议将对网络上的信息等级进行分类,以加快传输速度(比如,优先传送浏览信息,而不是电子邮件信息),就是这种机构提供的服务的例证。同样,这种制定共同遵守的“协议”的权力,也不意味着控制的权力。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所有这些技术特征都说明对于互联网的管理完完全全与“服务”有关,而与“控制”无关。
事实上,目前的互联网还远远不是我们经常说到的“信息高速公路”。这不仅因为目前互联网的传输速度不够,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还没有定型,还一直在发展、变化。因此,任何对互联网的技术定义也只能是当下的、现时的。
与此同时,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联网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互联网的意义、价值和本质提出新的理解。
网络就是传媒
正如我们前面看到的那样,互联网的出现固然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互联网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当初ARPANET的军事和技术目的,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为人类的交流服务的。
即使是在ARPANET的创建初期,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指令与控制研究办公室(CCR)主任利克里德尔就已经强调电脑和电脑网络的根本作用是为人们的交流服务,而不单纯是用来计算。
后来,url]麻省理工学院/url]电脑科学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DavidClark也曾经写道:“把网络看成是电脑之间的连接是不对的。相反,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互联网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电子邮件对于电脑科学来说也许不是什么重要的进展,然而对于人们的交流来说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可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们来自哪里,不能忘记我们给更大的电脑群体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不能忘记我们为将来的变化所拥有的潜力。”(RFC:第1336期)很明显,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
英文的“Communication"是个不太容易翻译的词。当我们谈到消息、新闻的时候,这个词指的是传播和传达;当我们说起运输的时候,这个词指的是交通;而当我们讨论人际关系的时候,这个词又和交往和交流有关。当年利url]克里德尔/url]强调电脑的作用在于“交流”,就是用的就是这个词。
有趣的是,“电脑”(Computer)和“交流”(Communication),都有一个共同的词根:“com”(共、全、合、与等等)。古英语的“Communicate”,就有“参与”的意思。
互联网就是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
在美国大学里,一般学习的不是新闻学,而是大众传播学(masscommunication)。在这个意义上,“communicate”与宣传和被宣传无关,而是和大家共同“参与”的“交流”紧密相关。我在这里强调“网络就是传媒”,也是为了强调网络在人类交流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迄今为止的发展,完全证明了网络的传媒特性。一方面,作为一种狭义的小范围的、私人之间的传媒,互联网是私人之间通信的极好工具。在互联网中,电子邮件始终是使用最为广泛也最受重视的一项功能。由于电子邮件的出现,人与人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普遍了。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广义的、宽泛的、公开的、对大多数人有效的传媒,互联网通过大量的、每天至少有几千人乃至几十万人访问的网站,实现了真正的大众传媒的作用。互联网可以比任何一种方式都更快、更经济、更直观、更有效地把一个思想或信息传播开来。
而互联网的出现,电子邮件和环球网的使用,正好为人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网页就是出版物
如果理解了“网络就是传媒”,就很容易理解作为互联网的功能之一的环球网的网页实质上就是出版物,它具有印刷出版物所应具有的几乎所有功能。几年来环球网发展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环球网用户直接把环球网当作出版物。根据NetSmart的统计,50%的用户阅读在线的杂志,48%的用户阅读在线报纸(http://adnet.net/statsl.htm)。
即使不通过环球网阅读报刊,环球网的网页本身也起到了出版物的作用。
环球网的发明者伯纳斯利在他关于环球网的宣言(http://www.w3.org/WWW/People/Berners-Lee/9602affi.html)中,明确指出:“环球网在本质上是使个人和机构可以通过分享信息来进行通信的一个平台。
当把信息提供到环球网上的时候,也就被认为是出版在环球网上了。在环球网上出版只需要‘出版者’有一台电脑和互联网相连并且运行环球网的服务器软件。就象印刷出版物一样,环球网是一个通用的传媒,”然而,与印刷出版物相比较,网页具有印刷出版物所不具有的许多特点。
首先,网页的成本非常便宜。在纸张非常紧张、非常昂贵的情况下,网页的优点就格外明显。因为,与印刷出版物不同,网页只是一种电子出版物,建立网页并不需要纸张。而且,当电影工作者、戏剧工作者、甚至也包括作家/们在感叹自己的工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同时,网页的优点也显示了出来。因为,网页是可以随时修改、随时“再来一次”的。
网页的另一个优点是读者面广。既然不必花钱,谁都喜欢多看一些东西,因此,好的网页肯定比好的书报传播面广得多。一个好的网页通常每天都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次光顾。其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既然是电子出版物,网页的传播速度也是印刷出版物所不能比拟的。
不用说书籍,即使是报纸,从编辑、排版、印刷到发行都需要时间,而网页则非常简单,只要放在网上就行了。这里,网页与印刷出版物的区别在于,印刷出版物是要送到读者手里的,而网页则由读者自己来取。互联网上影响最大的新闻网页(比如:美国有线新闻网url]CNN/url])都是每小时更新一次内容。读者可以常看常新,随时追踪事件的发展。
而且,由于网页使用的是超文本文件格式,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指向互联网上所有与该网页相关的内容。不管是进行理论研究,还是读新闻,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关的资料。并且,这些材料好像不是别人写好了强加于你,而是由你“参与”其中,自己“找”出来的。
也许,网页和印刷出版物的最大区别还是在于反馈。印刷出版物的反馈渠道往往还是印刷,在许多情况下,得到反馈是非常难得的。而对一个网页提出不同的看法就非常容易。
正是由于作为一种出版物的这些特性,环球网正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根据PC-Meter1996年的调查,平均每个互联网用户每次访问的环球网的网站有5.6个,每次察看的网页有20.8个,而平均阅读每一个网页所需要的时间大约1.4分钟,平均每次上网阅读环球网页的时间大约28分钟。(url]http://adnet.net/stats1.htm/url])作为这样一种具有私人和公共的双重功用的传媒,互联网效用的实现从根本上还是依赖于参与者,也就是用户的增加。而这一特性又是和网络的本性完全一致的。
互联网的意义
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而又有成千上万的人自愿地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蚂蚁般地辛勤工作,构造出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互联网,并允许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互联网反映了人类所共赏的无私精神,互联网也使人们学会如何更好地和平共处。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任何人,无论来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他(她)都可以参加,互联网永远不会关闭。而且,无论你是谁,你永远是受欢迎的。你不会由于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穿戴、不同的宗教信仰而被排挤在外。在当今的世界里,唯一没有国界、没有歧视、没有政治的生活圈属于互联网。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全世界任何人,不分国籍、种族、性别、年龄、贫富,互相传送经验与知识,发表意见和见解。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正在对人类社会的文明悄悄地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许会像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一样,互联网将会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❽ 中国网络游戏
1992年末93年初,第一个泥巴游戏侠客行正式推出,由于当时的游戏运营还没有形成概念化结构,不存在更新,不存在拓展,侠客行的盛行很快被94年推出的笑傲江湖、风云取代。由于玩家逐渐减少,侠客行在95年结束经营,其他的几个泥巴网络游戏也在跟着的几年相继结束。当时没有收费的概念,所以第一个免费游戏也应该算它吧。
第一个出现在中国的3D网游是2002年的《奇迹》,但是第一款国产的3D网络游戏是《天空之城》,这个游戏没有正式运营,2003年4月随着运营商上海风之谷数字娱乐科技有限公司宣告解体而夭折。
第一个回合制游戏是2000年的万王之王,2006年的时候停运的,原因是玩家流失(这个基本是绝大部分游戏停运的原因)。第一个在线收费游戏也是它。
第一个 Q版游戏是2001年1《石器时代》,这个游戏一直存活至今年7月7日。新石器时代online则因中文版权的问题无法解决,也在2008年8月2日关闭所有游戏服务器,暂停此游戏营运服务。经典石器游戏算是彻底结束了中国市场。
Done。
❾ 有谁能解释一下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互联网(INTERNET,又译因特网、网际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指将两联网,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什么叫包括哪些方面?
❿ 为什么宜昌法院网立案系统有时候打不开网页提示网页导航已取消
1、浏览器"连接"选项设置错误
解决办法:正确设置上网类型。如果是通过代理服务上网的,请正确填写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与端口号;如果不是,请不要勾选"通过代理服务器"这个选项。
2、DNS服务器设置错误
解决办法:如果ISP提供商分配给你的是固定的IP地址,那么请正确填写ISP提供的IP地址与DNS服务器地址;如果ISP提供商分配的是动态的IP地址,那么无须填写DNS服务器地址;还有一个可能是ISP提供商的DNS服务器出错不能正确地进行域名→IP地址之间的转换,这个时候你可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敲入网站的IP地址,即可浏览网页。
3、防火墙设置错误
解决办法:如果防火墙设置不当,那么可能阻隔与外网进行信息交换,造成无法浏览网页的故障。我们可以修改防火墙设置。什么,怎么修改?这就不用俺说了吧。嗯,还是说一下,对于不了解的朋友直接选默认级别,选"中"就可以了。
情况二:ADSL能成功登陆但无法浏览网页的故障解决办法
首先应该PINGISP的DNS服务器地址,看看能否PING通,如果能PING通,多数是软件问题居多,如果不能PING通,则应该检查硬件设备/线路连接状况和通讯协议(TCP/IP)
如果能PING通,可以看到类似以下的信息:
命令:PINGA.B.C.D
ReplyfromA.B.C.D:bytes=32time=14msTTL=250
ReplyfromA.B.C.D:bytes=32time=27msTTL=250
ReplyfromA.B.C.D:bytes=32time=20msTTL=250
ReplyfromA.B.C.D:bytes=32time=17msTTL=250
如果不能PING通,会有以下信息:
PingingA.B.C.Dwith32bytesofdata:
timeout
timeout
timeout
timeout
1.有多台电脑的朋友,可以用别的电脑替换,替换的电脑不要装任何代理服务器软件,也不要装任何防火墙,并且只装一个网卡直接和ADSLMODEM相连,正确装上ADSL拨号软件后。看是否能正常浏览,如果能,故障就是用户端的电脑引起,如果不行,就需要检测MODEM和线路是否正常。
2.只有一台电脑的朋友,可以先停止运行所有代理服务器软件,例如WINGATE、SYGATE、WINDOWS的INTERNET连接共享(ICS)等等,直接登陆看看故障能否排除,如果停止运行代理服务器软件后故障排除,那可以肯定是代理服务软件的问题。
3.检查浏览器特别是IE的设置,例如最常见的引发不能浏览网页的故障是在IE中选取了"自动检测设置",记住这个选项千万不要选取。如果是IE5X版本,单击工具-》INTRENET选项-》连接-》局域网设置,就可以看到该选项,如果该选项前面打了勾,一定要取消。取消后故障就可以解决。
4.检查TCP/IP协议的属性设置,特别是DNS服务器设置是否正确,特别要说明的是,拨号软件不同,设置DNS的位置也不一样,有些(在拨号网络的连接图标的属性中设置,有些在控制面板网络中设置,有些在拨号软件(例如ENTERNET300)自带的连接Profile属性中设置。这3个地方都要务必设置正确。
5.用WINDOWS的朋友,如果经过上述检查都确认正确无误,可以准备好ADSL拨号软件和WINDOWS系统光盘,然后先删除拨号软件,再删除控制面板/网络中的所有TCP/IP协议,重启电脑后再重新添加TCP/IP协议,并打开MODEM电源,重新安装拨号软件,经过测试,如果设置正确无误,重装拨号软件和TCP/IP后大都可以解决拨号能拨通但无法浏览网页的问题。
6.更换一个浏览器软件例如网景公司的NETSCAPE浏览器浏览测试。
7.如果你直接连接ADSLMODEM上网的那台电脑装了两个网卡,试试把连接局域网络的网卡先拿起,只留下连接ADSLMODEM的网卡。然后看看故障是否排除,如果故障排除,就应该检查网络和系统资源配置。特别是看看网卡和其他设备有没有冲突(WINDOWS用户可以在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中查看设备是否正常)
8.你的网卡启用了BOOTROM芯片的引导功能,而且网卡带有PXE的引导芯片之后所造成的。可以这样解决:
①如果网卡是集成在主板上的,或者将网上的启动程序写进了BIOS中,可以从BIOS设置中修改系统的引导顺序,如设置硬盘最先引导,或者从BIOS中禁止网卡启动系统。
②如果网卡不是集成的,则可以拔掉网卡上的引导芯片或者用网卡设置程序,禁止网卡的BootROM引导功能也可以关机,然后在开机之后,当出现"PressShift-F10Configure......"时,马上按"Shift+F10"组合键,进入菜单之后,从第4行中将Bootorderrom设置为disable,然后按F4键保存退出。
情况三:共享上网无法浏览网页
用WindowsXP系统的机器做代理服务器后发现局域网中的其他电脑无法浏览网页,但是有数据流,还可以使用QQ等软件,网络中的各个机器也可以互访。代理服务器为双网卡,在网络配置向导中设置为"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通过本机上网"(通过a网卡接局域网),在共享属性中设置为"共享到网络中的b连接"(即第2张,为b网卡)。客户机设置为"通过网络中的其他电脑上网",操作系统有Windows98/2000/XP,通过交换机连接。代理服务器接交换机的了个指示灯工作正常(a、b网卡和宽带Modem连接),但客户机上的指示灯只是偶尔亮一下。在打开网页时,可以在状态栏看到"正在打开*****网页"但很长时间都看不到网页,最后显示"网页无法显示"的提示。
解决措施:可能是你的网线连接和DNS设置存在问题:
①做一条级联线,将a网卡直接连接到宽带ADSL上,其他不动。
②设置其他客户机的IP地址为192.168.0.2、192.168.0.3、192.168.0.4......,子网掩码设置为255.255.255.0,设置每台客户机的网关地址为192.168.0.1,设置DNS为你的ISP的DNS地址。
同时,也可以考虑一下代理服务器、网卡之间是否存在着冲突,调换一下PCI插槽、移除暂时不需要的外设等也对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帮助。
常见的ADSL断流现象
网页打不开、下载中断、或者在线视、音频流中断,这些情况都是很多使用ADSL上网的人会遇到的麻烦。可是当仔细检查ADSLMODEM的状态时,又会发现拨号登录已经成功。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1.线路不稳定
如果住所离电信局太远(5公里以上)可以向电信部门申报。确保线路连接正确(不同的话音分离器的连接方法有所不同,请务必按照说明书指引正确连接)。同时确保线路通讯质量良好没有被干扰,没有连接其它会造成线路干扰的设备,例如电话分机,传真机等。并检查接线盒和水晶头有没有接触不良以及是否与其它电线串绕在一起。有条件最好用标准电话线,如果是符ITU国际电信联盟标准的三类、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更好。电话线入户后就分开走。一线走电话、一线走电脑。如果居住的房间都希望安装电话分机,最好选用质量好的分线盒。PC接ADSLModem附带的双绞线。(注意:手机一定不要放在ADSLModem的旁边,因为每隔几分钟手机会自动查找网络,这时强大的电磁波干扰足以造成ADSLModem断流。)
2.检查您的网卡,如果是ISA网卡最好能换成PCI的,并且选择质量好的网卡,太便宜的网卡可能是造成问题的罪魁祸首。10M或10M/100M自适应网卡都可。另外,双网卡引起冲突同样值得关注,这时,应当拔起连接局域网或其它电脑的网卡,只用连接ADSL的网卡上网测试,如果故障恢复正常,检查两块网卡有没有冲突。
3.ADSLModem或者网卡设置有误
最常见的是设置错了ADSLModem的IP地址,或是错误设置了DNS服务器。因为对于ADSL虚拟拨号的用户来说,是不需要设定IP地址的,自动分配即可。TCP/IP网关一般也不需要设置。另外如果设定DNS一定要设置正确,如果操作系统是Windows9x,在DOS窗口下键入Winipcfg获取DNS地址,在Windows2000/XP下键入ipconfig/renew,或询问当地电信部门。
另外,TCP/IP设置最容易引起不能浏览网页的情况,例如没有更改过设置,一直可以正常浏览,突然发现浏览不正常了,就可以试着删除TCP/IP协议后重新添加TCP/IP协议。
4.ADSLModem同步异常
检查一下自己的电话线和ADSL连接的地方是否接触不良,或者是电话线出现了问题。如果怀疑分离器坏或ADSLModem坏,尝试不使用分离器而直接将外线接入ADSLModem。如果确定是分离器没有问题,要保证分离器与ADSLModem的连线不应该过长,太长的话同步很困难。如果排除上述情况,只要重起ADSLModem就可以解决同步问题。
5.拨号软件互扰
ADSL接入Internet的方式有虚拟拨号和专线接入两种,现在个人用户的ADSL大都是采用前者。而PPPOE(Point-to-PointProtocoloverEthernet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虚拟拨号软件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经过多方在不同操作系统的测试,如果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XP,推荐用它自带PPPOE拨号软件,断流现象较少,稳定性也相对提高。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ME或9x,可以用以下几种虚拟拨号软件——EnterNet、WinPoET、RasPPPoE。其中,EnterNet是现在比较常用的一款,EnterNet300适用于Windows9x;EnterNet500适用于Windows2000/XP。当你用一个PPPOE拨号软件有问题时,不妨卸载这个软件后换用一个其它的PPPOE拨号软件,请务必注意不要同时装多个PPPOE软件,以免造成冲突。
6.其他软件冲突
卸载有可能引起断流的软件,现在发现某些软件例如QQ2000b等,偶然会造成上网断流,具体什么条件下会引发,尚要进一步测试。不少网友卸载后就发现断流问题解决了,包括用普通Modem163拨号上网的用户也有用这种方法解决了断流问题的情况,笔者也收到朋友的邮件反映卸载QQ后断流问题解决,所以如果你有QQ,不妨先卸载你的OICQ,然后再上网试试。当你发现打开某些软件就有断流现象,关闭该软件就一切正常时,卸载该软件试试。
7.病毒攻击和防火墙软件设置不当
虽然受到黑客和病毒的攻击可能性较小,但也不排除可能性。病毒如果破坏了ADSL相关组件也会有发生断流现象。建议安装"天网防火墙"或者"金山网镖"网络防火墙,它们都可以实时监控你的计算机和网络的通讯情况,并警告提示莫名的网络访问方式,有效降低受攻击的危险性。如果能确定受到病毒的破坏和攻击,还发生断流现象时就应该检查安装的防火墙、共享上网的代理服务器软件、上网加速软件等,停止运行这类软件后,再上网测试,看速度是否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