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腾讯红魔游戏手机6深受游戏迷喜爱,这款手机有何优势
手机玩游戏,有三个方面是人们最在乎的。一是触屏反应速度,直接影响游戏极限操作;二是网络延迟,决定了是摔手机还是拆网络;三是高帧率,决定了游戏体验性。而努比亚和腾讯合作的红魔6,主要是在这三方面有所突破。
除了这三方面之外,还有关于散热、续航和外观,毕竟是游戏手机散热和续航是非常重要的。单从介绍来看,这些功能挺不错的。
当然这仅仅是相对于其它手机而言,抛开游戏方面的功能,我对红魔6的看法只是一款旗舰机。
作为一款游戏手机,虽然红魔6在数据上非常给力,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说摄像功能,这是普通手机非常重视的。不过在红魔6中摄像没什么优点。后置6400万+800万超广角+200万微距,前置800万,只能说普普通通。
和前几代红魔相比,红魔6在软件和硬件上,都有很不错的升级。对于专注游戏的人来说,是比较不错的。
② 延迟和什么有关帧数和什么有关
延迟和ISP、网络状态、服务器物理地址、服务器响应速度、网络节点数量等因素有关。
帧数和自身电脑的配置,主要是应用所需性能有关,比如中央处理器速度,可用物理内存空间大小,显示芯片的处理能力等等,具体要看造成应用程序处理缓慢的瓶颈在哪里。
③ 对于玩游戏大家觉得1000hz好还是首次延迟重复间隔快好呢
1000Hz对游戏更有实际意义,ZOWIE的变速功能算第二种里比较先进的,好像首键延迟只是从250ms左右提高到了200,4档变速全是调节重复速率的
④ 《绝地求生》到底是hz重要还是分辨率重要
1.hz是刷新率,大部分电脑的显示器都是60hz,现在有的是144hz 的,60hz已经可以玩市面上大部分游戏了。
2.分辨率要看显示器尺寸的大小, 市面上23寸是1920*1080, 27寸以上的用2k屏显示效果好一些,但是分辨率越高,对显卡的要求也就越高,玩绝地求生仅仅在于硬件的配置和网络的优化,显示器都是不重要的额。
3.一般来说cpu7代i5+1066+8g就可以在1080p的分辨率下流畅运行。
只要帧数提上来了,画质分辨率都会很好。
FPS帧数过低
Frames Per Second更确切的解释是"每秒钟填充图像的帧数(帧/秒)"。 FPS与分辨率、显卡处理能力的关系如下: 处理能力=分辨率×刷新率。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玩游戏时,分辨率设置得越大,画面就越不流畅的原因了。 FPS越低,图像闪烁和抖动的就越厉害,眼睛疲劳得就越快。
如果帧数过低游戏加加建议:
1.尝试关闭多余无用进程,比如玩游戏的时候尽量减少播放视频,或者多开游戏;
2.降低游戏分辨率或者降低游戏渲染效果,抗锯齿垂直同步等是比较占用性能的;
3.尝试硬件超频,注意超频有风险!会导致寿命缩短,不慎会导致烧毁硬件
显示器内部有一颗重要的集成电路叫Scaler IC,是专门用来处理当图像分辨率与显示器分辨率不同时的显示方式的。为便于理解,以具体例子来做说明。如果图像分辨率小于显示器分辨率,如果仍以1:1显示,即一个像素对应一个像素,那屏幕就不会满屏。比如显卡输入640x480,而显示器为1280x1024,就会看到显示器左上角640x480的区块有清晰的图像,而其它剩余区域都是黑色的。为了实现满屏,就要实现图像的缩放(Scaling),做法就是要给画面补足像素,水平方向640个像素须补足到1280个像素,垂直方向480个像素要补足到1024个像素,插入像素的插值算法取决于Scaler IC。当图像的分辨率大于显示器时,则相反,不是补足而是要减少像素个数,这样画面细节受到损失,细节分辨不清。更麻烦的是,分辨率越高的信号时钟频率越高,过高的工作频率可能会使低分辨率的面板或电路造成损坏。所以通常显示器设计成当高于显示器的分辨率信号进入时,则关闭信号通道,并通过屏幕传送出“超出频率范围”的提示信息。
当然都很重要咯,当然你如果对视频的清晰度很在意的话建议买蓝魔t6,我上个月买的支持超高清电影
显示器的刷新率: 是指电子束对屏幕上的图像重复扫描的次数。刷新率越高,所显示的图象画面质量稳定性就越好。刷新率是基本标准之一。
分辨率: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有多少。分辨率是重要指标之一。
于刷新率与分辨率两者相互制约,因此只有在高分辨率下达到高刷新率这样的显示器才能称其为性能优秀。两者同等重要。
分辨率更重要,屏幕再大,分辨率低,画面就不清楚,那还不如要MP3。
现在还没有4K 144HZ显示器,主要问题是接口没有对应的带宽,现在最快的显示器接口是DP接口,只有21.6G带宽,要打开4K 144HZ,最少需要50G的带宽。
2K有144HZ显示器,但这样高端分辨率的显示器,要打开2K 144hz,对电脑和显卡性能、显存容量,都要求极高。
刷新率就是屏幕每秒画面被刷新的次数,当响应速度和刷新率提升之后,画面和鼠标移动会变得相当流畅顺滑,延迟和拖影的情况也会被避免。
是分辨率更重要。
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视场宽度、工作距 离、覆盖差等。这些参数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 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但应以保证分辨率为准。
1、数值孔径: 数值孔径是判断物镜性能(分辨率,焦深和亮度)的关键要素,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亮就 越大,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2.、分辨率:分辨率又称“鉴别率”,“解像力”。是衡量显微镜性能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 显微镜的分辨率用公式表示为:d=l/NA 式中d为最小分辨距离;l为光线的波长;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可见物镜的分辨率是 由物镜的NA值与照明光源的波长两个因素决定。 NA值越大, 照明光线波长越短, 则d值越小, 分辨率就越高。 要提高分辨率,即减小d值,可采取以下措施: (1) 降低波长l值,使用短波长光源。 (2) 曾大介质n值和提高NA值(NA= n×Sin(u/2))。 (3) 增大孔径角。 (4) 增加明暗反差。
3. 放大率: 放大率就是放大倍数,是指被检验物体经物镜放大再经目镜放大后,人眼所看到的最 终图象的大小对原物体大小的比值,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率也是显微镜的 重要参数,但也不能盲目相信放大率越高越好,在选择时应首先考虑物镜的数值孔径。 有效放大倍率:显微镜放大倍率的极限即有效放大倍率。 分辨率和放大倍率是两个不同的但又互有联系的概念。有关系式: 500NA < 放大率 < 1000NA 当选用的物镜数值孔径不够大,即分辨率不够高时,显微镜不能分清物体的微细结构, 此时即使过度地增大放大倍率,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轮廓虽大但细节不清的图像,称为无 效放大倍率。反之如果分辨率已满足要求而放大倍率不足,则显微镜虽已具备分辨的能力, 但因图像太小而仍然不能被人眼清晰视见。所以为了充分发挥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应使数 值孔径与显微镜总放大倍率合理匹配。根据: 总放大率 = 物距/物镜焦距×相距(250mm)/目镜焦距; 增大物距即镜筒长度,可以提高放大率,但是镜筒不能无限拉长,通常国际标准长度为160mm。
4. 焦深:焦深为焦点深度的简称,即在使用显微镜时,当焦点对准某一物体时,不仅位于该点 平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清楚,而且在此平面的上下一定厚度内,也能看得清楚,这个清楚 部分的厚度就是焦深。焦深大,可以看到被检物体的全层,而焦深小,则只能看到被检物 体的一薄层,焦深与其他技术参数有以下关系: (1) 焦深与总放大倍数及物镜的数值孔镜成反比。 (2) 焦深大,分辨率降低。 由于低倍物镜的景深较大,所以在低倍物镜照相时造成困难。
5. 视场直径: 观察显微镜时,所看到的明亮的原形范围叫视场,它的大小,是由目镜里的视场光阑 决定的。视场直径也称视场宽度,是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圆形视场内所能容纳被检物体的 实际范围。视场直径愈大,愈便于观察。计算公式如下: F=FN/Mob F: 视场直径 FN:视场数(Field Number, 简写为FN) ,标刻在目镜的镜筒外侧。 Mob:物镜放大率。 由公式可看出: (1) (2) 视场直径与视场数成正比。 增大物镜的倍数,则视场直径减小。因此,若在低倍镜下可以看到被检物体的全 貌,而换成高倍物镜,就只能看到被检物体的很小一部份。
6. 工作距离: 工作距离也叫物距,即指物镜前透镜的表面到被检物体之间的距离。镜检时,被检物 体应处在物镜的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因此,它与焦距是两个概念,平时习惯所说的调焦, 实际上是调节工作距离。在物镜数值孔径一定的情况下,工作距离短孔径角则大。数值孔 径大的高倍物镜,其工作距离小。
7. 覆盖差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也包括盖玻片在内。由于盖玻片的厚度不标准,光线从盖玻片进入 空气产生折射后的光路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了相差,这就是覆盖差。覆盖差的产生影响 了显微镜的成相质量。 国际上规定, 盖玻片的标准厚度为0.17mm, 许可范围在0.16—0.18mm., 在物镜的制造上已将此厚度范围的相差计算在内。 物镜外壳上标的0.17,即表明该物镜要求 盖玻片的厚度。
听说选择与显示屏分辨率不符的分辨率对显示屏不好,所以我一般都是分辨率默认,去调分辨率
⑤ 传播时延与网络延时的区别
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一样的,简单点说,网络为什么会出现延时,一定程度上就是带宽时延和数据量造成的;举个例子来说就很清楚了:
带宽,bandwidth,是指每秒钟传输的最大字节数。带宽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hz。因为过去传输的主要是模拟信号,现在传输数字信号的时候我们还是用这个词来表示传输的速率。
我以前总是这样以为,光纤比普通的双绞线传输的快。你看我们在网吧接着光纤上网的时候比在家上网的时候下东西的速度快的多。确实如此,但是我们理解的可能不对。不是光线更“快”,而是光纤的“量”更大。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单车道与8车道。单车道时电话线,8车道是光纤。我以前的理解反映到这个车道的比喻上来就成了这样:8车道上的车跑的比单车道上的车快!这样就很好理解我们错在哪里了。
比方说我们有8辆大卡车要从a地到b地,走8车道我们我们可以同时起步上路同时到达,而单车道上的车只能一辆一辆往前开了。此时就要涉及发送时延的概念。发送时延简单说就是发送的一个数据从第一个比特发送开始到最后一个比特发送结束所经历的时间。所以我们的光纤线路提高的仅仅是发送时延而已。但是别小看这点时延,处理大量数据的时候这个效益就很可观了。
⑥ 120hz和120帧的区别
1、延迟效果不同:如果显示器的刷新率是60Hz,不管是60帧还是200帧,实际上每秒只能显示60帧。事实上,虽然显示器的刷新率只有60帧,但当显卡计算出的帧速率远高于刷新率时,当上一帧只是要显示在屏幕上或只有一部分显示在屏幕上时,一些显示器可以直接加载下一帧。
2、显示效果不同:如果显示器的刷新率是120Hz或更高的。60帧的时候看到这一帧要再等(1000/60=16.67ms)才能看到下一帧。
如果是120Hz的显示器,只需要(1000/12=8.3mS)就可以看到下一帧。这相当于在网络延迟相同的情况下,提前8.3m看到下一帧。
3、如每秒60帧以上,则可以明显提升观众的观影感受。因120帧是每秒24帧的5倍,如果采用这样的拍摄技术的话,可以让画面更加栩栩如生,给人一种似真似幻的感觉。120帧每秒的超高帧频率,进行4k清晰度下的3D拍摄使连子弹上的灰尘都看得一清二楚
⑦ WiFi,2.4ghz和5ghz对网络延迟影响有多大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不过现在的产品比较多得都是2.4GHz的 所以这个频率比较多人连接。而5.0Ghz的比较少,所以用的人少,干扰就会少点,最终导致连接上会快点。
⑧ 虚拟现实头盔的刷新率和延迟什么关系,是刷新率越高延迟越低么
电脑的刷新和刷新率你也可以这么理解,只不过换成了每秒种屏幕被扫描的次数,当然是刷新率越高越好,图象就越稳定,对眼睛的影响也越小。刷新率的高低一般是可以用肉眼看出来的,你可以试着先把刷新率调低些,例如70Hz,然后视线离开屏幕,头部左转或右转30度,用眼睛的余光去感受一下屏幕,然后把刷新率调高,例如85Hz,再感受一下,你会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刚才的屏幕一闪一闪的,现在稳定多了。所以,刷新率应至少85Hz。从硬件角度来说,影响刷新率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显示器的带宽,现在一般17寸的彩显带宽在100左右,完全能上85Hz,屏幕越大,带宽越大,19寸的在200左右,21寸的在300左右,同品牌同尺寸的彩显,带宽越高,价格越贵。其次影响刷新率的还有显卡,显卡也有可用的刷新率和分辨率,但是就刷新率来说,这点现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主要针对老一代的显卡,现在哪怕古董级的TNT2显卡,也能支持1024*768分辨率下达到85Hz的效果,1024*768是17寸CRT显示器的标准分辨率。所以,影响刷新率最主要的还是显示器的带宽。从软件角度来说,影响刷新率最大的是屏幕的分辨率,举个例子,同样是17寸彩显,带宽108,将分辨率调至1024*768,最高能达到85Hz,调高至1280*1024,最高只能达到70Hz,调低至800*600,却能达到100Hz。分辨率越高,在带宽不变的情况下,刷新率就越低,要想保持高刷新率,只有采用高的带宽,所以大屏幕显示器的带宽都很高。你的显示器最高刷新率是100Hz,说明支持这么高的刷新率,但是建议你不要让显示器一直以最高刷新率工作,那样会加速显象管的老化,一般比最高刷新率低一到两档是比较合适的,建议85Hz。而且要提醒你的是,现在的彩显保护机制比较完善,若将刷新率调的超过了最高值,会黑屏,不过一般稍候又会跳回原来的设置。但一些杂牌或是较老的彩显,盲目将刷新率调的太高,会导致显象管烧毁。切记!以上所有都针对CRT显示器,不适用于LC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是无闪烁显示器,虽然也有刷新率,但和CRT的刷新率完全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