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拜年方式有哪些
一、古代
在古代,家中拜年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向天地诸神及逝去的祖先拜年。正月初一起床后,要先在堂屋供桌的显要位置摆好逝去祖先的遗像,摆好供品,上香明烛,向祖先及各路神仙磕头并三叩首。所以,即使路上已经见面,也要亲自登门到各家的供桌前给祖先拜年。
另一项是晚辈向还健在的长辈拜年。通常是先向逝去的祖先叩拜,然后再向活着的长辈叩拜,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快乐、身体永远健康等内容。
拜过长辈和本家祖先,关系要好的街坊邻居要互相登门拜访,一起追忆如烟往事,共同憧憬即将到来的好日子。街坊邻居间的这种串门式拜年,主家一般不招待。而在过去,亲朋拜年,主家必须设宴款待,而且酒肉异常丰盛。
二、现代
1、贺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贺年卡是很多人首选的拜年方式,尤其以学生居多。卡通的、立体的或者带音乐的,小小的贺卡能够变幻出许多不同的花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拜年方式层出不穷,当年的“流行元素”小贺卡已经渐渐退出了拜年市场。
2、电话
虽然通讯手段日益发达,可还是会有许多人选择打电话拜年。
3、电子红包
发短信拜年,一下子能发给几十个上百人,既省心又省力。
4、新媒体
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录一段自己的语言发给好朋友,既能显出“个性化”的温情,又避免了不知何时挂电话的尴尬。此外新媒体走红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价格上划算,几乎“零成本”,这些都让短信的地位“每况愈下” 。
此外,电子红包逐渐成春节拜年新方式,只需要准备一张银行卡,绑定在微信、QQ、支付宝等软件上面,也不用跑去银行取钱,也不需要去买红包,简单快捷。
(1)传统拜年和网络拜年哪个好扩展阅读:
内容
整个新春(正月初一至十四)内也可以拜年。华人传统上避开年初三。这是因为习俗中年初三为“赤口”,不宜拜年。华人、越南人、朝鲜人拜年时需要带备礼物,现代华人的礼物通常是盒装糖果、饼干等食品。
拜年双方见面一定要先说祝贺的话,广东人、香港人习惯先讲“恭喜发财”,然后再说其他祝福语。之后长辈会向后辈派利市(红包),主人家亦会预备全盒以招呼客人。
拜年常见的活动则是一些传统桌上游戏,例如打麻将、鱼虾蟹、状元筹、升官图等,有些具有赌博成分的活动,以希望发新年财,但都是以联络感情及娱乐为主,一般不会过于计较胜负。现代也有玩扑克牌等西方传入或其他新兴桌上游戏。等在晚饭时间则会一同享用贺年菜式。
㈡ 网络拜年的介绍
按照传统的习惯,拜年一般就是走亲访友,年轻人向年长者行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来通过网络拜年的人不在少数,互联网上掀起了热闹的“网络大年”。
拜年是中国人春节的重头戏,在信息、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手机拜年、网络拜年已部分取代了传统的登门拜年方式,且越来越受欢迎。眼看春节临近,怎么给亲朋好友拜年让许多市民伤脑筋。发短信?没新意;送红包?压力大。现有不少网友流行网上拜年,而且还发明了许多新玩法,或许能让春节过得更有意义。
㈢ 网络拜年的意义
据《人民网》报道,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通过网络向广大网友拜年。同时“恭祝全川人民新春吉祥,阖家安康!”、“祝四川在线网友新春快乐,事事顺意!”在2010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四川市(州)委书记、市(州)长通过四川在线向全省人民拜年,向广大网友致以新春的祝福。这个满载着市州领导祝福的新春专题将从2月11日起在四川在线首页显着位置出现。(2月11日四川在线)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大家再忙,亲朋好友之间、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有业务往来的部门之间等等,相互之间都要拜个年,互相祝福,互相联络一下感情,互相通通信息,这既是一种千年传承的习惯,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交往活动。
不过,由于中国长期的物质匮乏,以及一些不良的风气,人们拜年的时候,物质的东西往往成为这个年拜得是否质量高、有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准,使拜年的意义被扭曲与变型。随着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这些年短信拜年给人们相互之间的新春祝福、联络感情带来了一阵清新的空气,它使拜年从传统的注重物质演变到更加注重感情的交流,更加注重精神的沟通,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拜年形式。如今,网络正走向千家万户,于是网络拜年的形式又应运而生,四川省以省委书记带头,各市地领导纷纷通过网络向网友们拜年,也就是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拜年,让群众通过网络跟领导进行沟通,增进了解与感情,实在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做法。
不过,我们也看到,利用短信拜年也好,利用网络拜年也好,主要还是用于领导跟广大群众之间,以及亲朋好友之间,而一些部门之间的相互拜年,下级部门给上级部门的拜年,以及下属给上司拜年,通过短信或网络的还不多,于是物质的成分还站着很重要的地位。这就说明,下级“孝敬上级”的习惯还没有改掉,下属行贿上司的可能性就存在,产生交易与腐败的概率也就依然很大。
因此,为了移风易俗,为了与时俱进,更为了纯洁党风与社会风气,让拜年拜出一种全新的气象,成为一种真正的君子之交,成为只交流感情而不是玷污感情污染社会风气甚至滋生腐败的一种形式,就很有必要让这些部门之间、下级给上级拜年的时候,下属给上司拜年的时候,也通过网络或短信,而去掉那些物质的内容与背后的交易,如此,拜年所拜出的意义就非同小可了,这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希望它能够早日成为一种风尚。
㈣ 与传统的拜年方式相比较,现在的拜年有什么不同呢
与传统的拜年方式相比较,现在的拜年有什么不同呢?由于网络通讯发达,人们爷常常借助媒体平台,通过手机、短信、邮箱和QQ等进行拜年,也被称为“云拜年”。“云拜年”既能表达情感,方便快捷;又不庸俗,环保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尊崇。
然而,尽管“云拜年”已被广泛使用,但人们却依然认为,面对面的拜年对人尊重,尤其是对长辈拜年,或常年在外务工返乡过年的人在拜年时,除了“云拜年”,他们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要亲身前往;亲朋好友也想要聚集在一起,互诉衷肠。因此,如今拜年,走亲访友、串门拜访等,仍成为很多人拜年的主要方式。
就地过年不能回家吃饭,咋办?点外卖,自己这里点一份,家里点一份一模一样......再配上手机,不久等于一起吃了嘛!就算大年三十也有外卖,外卖小哥过年也坚守岗位,点外卖也算照顾他们生意了。以上过年方式是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虎虎生威!
㈤ 网络拜年的好处和坏处
网络拜年的好处是十分便捷。如果两个人身处异地,网络拜年可以快速地拉近两个人的距离,带来“天涯若比邻”的感觉。同时,网络拜年也很方便,没有那么多繁杂的形式,通过一句语音、通过一段视频就可以达成。
网络拜年的坏处是让年味有所缺失。很多时候,过年就是期待热热闹闹的场景,如果每个人都是网络拜年,年味就不是很浓郁了。
㈥ 现在很多人拜年都是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这么做是否还有拜年的意义
现在很多人拜年都是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这么做拜年是否还有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拜年也出现了新的方式,传统的面对面拜年的方式,逐渐的被非接触式的视频拜年方式所取代,那现在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拜年,这么做还有意义吗?我认为这么做还有拜年的意义,原因主要有两点。
综上所述,现在很多人拜年都是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这么做依然还有拜年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拜年有了先进的方式,但是这种先进的方式并不影响人们之间的感情,也不影响拜年的意义。
㈦ 哪几种拜年的方式有
1、上门拜年
这种方式适合于左邻右舍、亲戚、特别要好的朋友等,乡村地区尤为合适,对于城市中互不认识的小区邻居可以增进交流、促进邻里情感,春节期间大家相互走动、拜年、聚一聚是很惬意的事。
2、电话拜年
这种方式适合于老者、长辈、领导等,用电话拜年,不仅表示尊重,能够听见声音,显得亲切,对于在千里之外的亲人用电话拜年显得尤为合适、亲切。
3、短信拜年
这种方式适合于与年龄、经历相仿的朋友、同事、同学等,很多朋友的拜年短信几乎是一致,这样就显得乏味,简短质朴真诚的原创拜年祝福显得更具有意义。
4、网上拜年
这种方式适合于经常上网的朋友,和网友、同事、同学,可利用网络和微博等、留言、评论表达祝福,给好友发个邮件、留言等即快捷简便又温馨。
(7)传统拜年和网络拜年哪个好扩展阅读:
互相拜年原因: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