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该如何写康巴什新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思路
一、总体目标
2011至2012年,按照政府主导、公益服务、体系完善、发展平衡、惠及全民的原则,加强城乡统筹,突出软件建设和服务开展,到2012年底,努力形成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全覆盖、公共文化新产品生产供给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有效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原则。由政府主导,以财政投入为保障,提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的优惠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提供非赢利性的文化服务。
坚持基本性原则。按照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西部)创建标准》要求,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求;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获得更高层次、更多样性的文化消费。
坚持均等性原则。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覆盖全社会各阶层不同类型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全市人民群众均能公平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
坚持便利性原则。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布局合理,就近融入群众生活圈,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传递、服务指引、服务和产品消费近距离、经常性,适合大众便捷获取。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
2011至2012年,围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目标,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效益明显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
1.持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建面积为1.6万平方米的宝鸡市图书馆新馆;有效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利用原青铜器博物馆(筹建中的民俗博物馆)建设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非遗陈列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新建、改扩建一批县(区)文化馆和图书馆,建成门类齐全、功能先进、层次分明、省内领先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影剧院等齐全的文化设施体系新格局。
2.大力加强流动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市、县(区)两级图书馆配备流动图书服务车,市、县(区)两级文化馆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建成与我市人口分布和地域条件相适应的流动文化设施网络,市县(区)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具备流动文化服务能力,广大群众能够就近方便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3.实施市、县(区)两级公共图书馆达标建设。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加强市、县(区)图书馆达标建设。市图书馆达到文化部颁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国家级文化先进县(区)陇县、凤翔县、陈仓区、岐山县,拟创建文化先进县(区)的千阳县、金台区、渭滨区,以及扶风县、麟游县,县(区)图书馆达到文化部颁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全市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0.4册以上;人均年增新书在0.02册以上。
4.实施市群众艺术馆、县(区)文化馆达标建设。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颁布的《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文化馆建设标准》,加强市群众艺术馆、县区文化馆达标建设。市群众艺术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三个区的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国家级文化先进县陇县、凤翔县、岐山县,拟创建文化先进县的千阳县,以及眉县、太白县,县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馆的标准。
5.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到2012年底,全市建成85个单独设置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其设备配置、活动开展、人员配备、综合管理达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制定的《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标准》。
6.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市、县两级全部建成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县区实现60%以上的乡镇(街道)、社区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水平,维护和发展公众文化权益。
2011至2012年,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效益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给水平,更好地维护和发展城乡群众公共文化权利、培育社会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
1.全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组织文化部门和单位,继续开展大型文化下乡活动、图书流动阅览、送书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农村文化服务活动。积极推进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创建工作,巩固提升现有的4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发展水平。组织农村和城市社区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办好春节广场文化周、夏日广场纳凉晚会、社区文艺汇演、秦腔大赛、歌手大赛、自乐班大赛、民间曲艺大赛、“非遗”展示展演展览宣传活动、夏日周末文化广场、社火艺术节、周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不断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向纵深开展,努力满足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受众率和参与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人均参加文体活动的时间每周不少于3小时。
2.逐步实现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多元化。继续深化市、县两级院团体制机制改革,大力解放艺术生产力。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在全市重点扶持300支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支持600支基层农村群众业余文艺团队,保障民间文艺演出活动经常性开展,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采取项目补贴、资助和招标采购等方式,通过集中配送、连锁服务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3.全面实现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根据中、省《关于推进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2011年7月1日起,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42小时,公共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体育馆(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
4.积极组织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市、县两级文化馆业务人员进社区(农村)培训、辅导和调研人均每年不低于48天;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年均举办各类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不少于20场(次),下农村、社区服务点活动不少于200次;博物馆每年举办讲座、培训活动不少于20场(次)。市、县两级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2场以上,流动展览10场以上;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低于60次。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举办有影响的大中型文化活动不少于4次,开展培训、展览、演出等文艺活动12次以上。各村(社区)农家书屋每年开展群众主题读书活动4次以上。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2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3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
5.全面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点建设,2012年底,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县县有支中心、乡乡有基层服务点,实现“村村通”;100%的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基层服务点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及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的资源服务。
6.实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制定《宝鸡市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总分馆制管理暂行工作办法》等相关制度,保证分馆(点)规范性、系统性的建设原则。实施以市图书馆为总馆,县区图书馆为分馆,乡镇(街道)图书室为二级分馆,村(社区)图书室为分点的总分馆模式。吸收大专院校、部队等单位图书馆加盟总分馆服务体系,同时做好图书流动车服务工作,与总馆、各分馆(点)形成动静结合、馆点结合的图书馆服务网络,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调配、统一检索、统一分编,通借通还。
(三)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报道。
理论研究和宣传报道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明两年,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推动实践发展的同时,理论上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媒体的宣传报道还需要进一步跟进。
1.加强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各级文化馆(站)和文化研究社团,结合具体实践,参与文化部及省文化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工作,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共性问题,总结经验,并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为同类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2.加大宣传力度。新闻媒体及时跟踪报道,形成强力有效的宣传态势、积极浓郁的宣传氛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影响。特别是我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的新探索、新机制、新做法、新成效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我市整体创建工作。同时,向社会公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展情况,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参与示范区创建工作,接受公众的考评和社会的监督,推动我市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四、建设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按照国家、省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要求,成立创建组织领导机构,建立明确的工作机制。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创建实施方案、宣传方案、制度设计方案等,制定并完善创建规划,明确目标任务。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和省文化厅的指导下,全面展开创建工作。市、县区、乡镇、社区(村)四级,分别按照创建标准和建设规划,对照各自承担的创建任务,制定方案,组织实施。
第三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0月)。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全面开展各项建设服务工作,基本完成《建设规划》确定的各项内容,力争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创建标准。
第四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对创建工作进行自查,改进提升,迎接国家检查验收,确保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顺利通过,力争成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五、保障措施
(一)统筹规划,建立机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我市“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保障广大城乡群众文化权益,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既是文化部门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相关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明两年,我市将以创建工作为契机,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并实施公共文化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并实施公共文化绩效评估制度,形成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保障。
1.建立有效机制。市、县(区)制定并实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规划和政策,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制定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参与、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的管理模式,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确保各社会团体对农村和基层的文化援助。
2.严格落实政策。按照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文化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编制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文化馆建设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等标准,统筹利用资源,坚决落实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体育馆(场)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用地,公共文化设施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服务便捷。
3.有效整合资源。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平台,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有效整合,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综合、系统、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现便民惠民,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发挥综合效益。
4.加快推进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并落实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有关政策,积极扶持民营文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和农村(社区)群众自办的业余文艺团队,使其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
(二)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建立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长效资金保障。
1.强化目标责任。实现“五纳入”,即把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承担创建任务的各级政府,以及各级文化、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切实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改善当地公共文化设施,增强文化服务能力,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意义,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既定时间、既定路线、既定任务,完成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
2.完善投入机制。建立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机制,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市、县两级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其增长幅度要高于同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按照部颁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的标准,对市群众艺术馆的财政拨款总数不低于全市人均0.80元,县(区)文化馆不低于全县(区)人均0.60元的最低标准;按创建国家示范区的要求,市、县两级财政分别按所辖人口人均0.60元的标准拨付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落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行经费,市级每年22.7万元,县(区)级每年6.8万元;县(区)财政安排的乡镇(街道)文化站每年的业务活动费不得低于其所辖人口人均0.30元的最低标准。切实保障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购买重要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开展重要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所必需的资金,专款专用。
(三)健全机构,完善队伍,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和技术全面落实。
1.加强队伍建设。健全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机构,至2012年,在现有每乡镇已有1名文化专干的基础上,再配备1名文化站长,1名网络多媒体技术人员;为每个行政村和城市社区配备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专干。市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得低于7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业务人员总数的30%以上),县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得低于8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业务人员总数的20%以上)。彻底解决公共文化机构无编制,非文化工作人员占编、文化专干不专现象,充分调动发挥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在职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市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0天,县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
2.建立技术支撑。利用网络、声讯、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支撑系统。按照省颁标准,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中心配备8至10名技术人员,县级支中心配备3名技术人员。落实人员经费,确保系统正常运转,实现全市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❷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1.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进校长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形成城区和塬区团队交流的双向机制,率先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实施“大学区制”管理改革。建立中小学五大学区,充分发挥龙头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辐射作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积极实施金台区和千阳教育联盟合作交流、结对帮扶,建立县际、县域“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关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3.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竭力把信息化技术和优化课堂教学相融合,大力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变革,“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中小学全覆盖,课堂改革朝着“深化、细化、提质、增效”的方向纵深推进,积极创建宝鸡市高效课堂星级实验校。
❸ 陕西教育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陕西教育学院也就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属于公办本科大学。
【学校概况】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一所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全省中小学教师、校园长和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陕西省创业研究和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中心、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陕西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办公室、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等10余个管理、培训或技能鉴定认证机构均设在我校。
【办学历史】办学历史悠久,前身陕西教育学院,1963年由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1906年建立)和陕西省教师进修学校(1956年建立)合并成立。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3年,学校成为陕西省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唯一试点院校;2014年,学校被确定为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办学定位】立足陕西,服务地方,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积极培育学前教育特色,以培养“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善创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
【办学条件】学校现有雁塔和长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20余亩。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活动中心、师资培训楼等建筑面积达31万m2;图书馆藏书130余万册;有实验中心5个,实验室分室90个,实验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
【办学规模】学校设有教育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学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二系·音乐系、学前教育三系·美术系、学前教育四系·环境与资源管理系、学前教育五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政治经济系(思政教学部)、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系、化学与化工系和体育系14个教学单位,共有全日制学生15000余名。
【师资队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8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66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5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8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39人。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7人,获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级师德标兵等以上荣誉称号30余人次;省级教学团队3个;多名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
【学科建设】学校实施“学科兴校”战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现有普通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21个,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工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管理学8个学科门类。学校实施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汇聚学科队伍,凝炼学科方向,搭建学科平台,培育学科特色,采取学科带头人+团队的建设模式,强化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三级梯队建设。现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1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1个。
【质量工程】学校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现有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部省共建实训基地1个(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学前教育专业)、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个(“院园一体化”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实践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全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凸显地方性、实践性特色的历史学示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前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创新创业试点院系1个(学前教育系),有省级优秀教材6部、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8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19项。
【科学研究】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教育发展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等20个科研机构。近三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先后与西安高陵区、咸阳渭城区和淳化县、宝鸡金台区和麟游县等区县开展教育战略合作;与天佑集团、千策科技公司等企业开展产教研合作,共建“南瓜深加工产品研发中心”“柿子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中心,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成功转化技术成果15项、40余个品种。
【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新西兰维特利亚理工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台湾台中教育大学等开展高校管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校际合作,教师、学生出国(境)实习、交流学习规模逐年增加;与陕西师范大学建立了对口支援合作关系。
❹ 宝鸡市金台区东风路联盟三组有联通网络吗
有。宝鸡中国联通(东风路营业厅)是一家中国联通营业厅,位于宝鸡金台区东风路,所以宝鸡市金台区东风路联盟三组有联通网络。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于2009年1月6日由原中国网通和原中国联通合并重组而成,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以及130多个境外业务接入点。
❺ 云计算核心技术Docker教程:Docker使用网桥网络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全国产经信息不错过】
就网络而言,网桥网络是在网段之间转发流量的链路层设备。网桥可以是在主机内核中运行的硬件设备或软件设备。
就Docker而言,网桥网络使用软件网桥,该软件网桥允许连接到同一网桥网络的容器进行通信,同时提供与未连接到该网桥网络的容器的隔离。Docker网桥驱动程序会自动在主机中安装规则,以使不同网桥网络上的容器无法直接相互通信。
桥接网络适用于在同一Docker守护程序主机上运行的容器。为了在不同Docker守护程序主机上运行的容器之间进行通信,您可以在OS级别管理路由,也可以使用 覆盖网络。
启动Docker时,会自动创建一个默认的桥接网络(也称为bridge),并且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新启动的容器将连接到它。您还可以创建用户定义的自定义网桥网络。用户定义的网桥网络优于默认bridge 网络。
用户定义的网桥和默认网桥之间的
用户定义的网桥可在容器之间提供自动DNS解析。
缺省桥接网络上的容器只能通过IP地址相互访问,除非您使用被认为是传统的--link选项。在用户定义的网桥网络上,容器可以通过名称或别名相互解析。
想象一个具有Web前端和数据库后端的应用程序。如果调用容器web和db,则db无论应用程序堆栈在哪个Docker主机上运行,Web容器都可以在处连接到db容器。
如果在默认网桥网络上运行相同的应用程序堆栈,则需要在容器之间手动创建链接(使用旧式--link 标志)。这些链接需要双向创建,因此您可以看到,要进行通信的容器要多于两个,这会变得很复杂。或者,您可以操作/etc/hosts容器中的文件,但这会导致难以调试的问题。
用户定义的网桥提供了更好的隔离性。
所有未--network指定的容器都将连接到默认网桥网络。这可能是一种风险,因为不相关的堆栈/服务/容器随后能够进行通信。
使用用户定义的网络可提供作用域网络,其中只有连接到该网络的容器才能通信。
容器可以随时随地从用户定义的网络连接和分离。
在容器的生命周期内,您可以即时将其与用户定义的网络连接或断开连接。要从默认桥接网络中删除容器,您需要停止容器并使用其他网络选项重新创建它。
每个用户定义的网络都会创建一个可配置的网桥。
如果您的容器使用默认的桥接网络,则可以对其进行配置,但是所有容器都使用相同的设置,例如MTU和iptables规则。另外,配置默认桥接网络发生在Docker本身之外,并且需要重新启动Docker。
用户定义的桥接网络是使用创建和配置的 docker network create。如果不同的应用程序组具有不同的网络要求,则可以在创建时分别配置每个用户定义的网桥。
默认网桥网络上的链接容器共享环境变量。
最初,在两个容器之间共享环境变量的唯一方法是使用--linkflag链接它们。用户定义的网络无法进行这种类型的变量共享。但是,存在共享环境变量的高级方法。一些想法:
多个容器可以使用Docker卷挂载包含共享信息的文件或目录。
使用可以一起启动多个容器docker-compose,并且compose文件可以定义共享变量。
您可以使用群体服务来代替独立容器,并利用共享机密和 配置。
连接到同一用户定义网桥网络的容器可以有效地将所有端口彼此公开。为了使容器或不同网络上的非Docker主机可以访问该端口,必须使用或 标志发布该端口。-p--publish
全国产经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❻ 金台道长分享的关于写作的几点建议
一、难熬的新手寂寞。
二、无从下手的创作壁垒。
三、抵不过无处发表的信心打击。
一、勤动笔写东西。
不管你都学到了多少的技巧和方法,归根到底都离不开写,每天写,培养写作的能力。
二、找准写作方向,集中精力做下去。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找到自己的方向之后,朝着目标去深耕,去聚焦。如果这也想做,那也想做,在几个选择中摇摆不定,只会件件都做不好。
三、给自己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段来阅读和写作。
每天抽出固定时间定好闹钟,时间一到就去读书写作。这样坚持一段时间,这个习惯就会和我们的生物钟一样。这个方法亲测有效。
一个人的学习圈子很重要,周围都是读书学习的朋友,你也会慢慢爱上学习。无戒学堂就提供了这样学习的环境,在这样一群人之中,相互鼓励,相互学习,一个人也许走得快一些,但一群人一定走得更远。我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节奏,认真听课做课程复盘,坚持练习写作。时间会证明一切。
先完成,再完美。要打破自己的心中的写作壁垒,不是说刚开始一定要写的很完美,很少有作家一开始就写出传世作品,大家几乎都是在日复1日的坚持和积累中更上一层楼。给自己一些耐心,允许自己暂时的写得不好,坚持努力,一定会有进步的。
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写作的条件。定好闹钟,每晚10点钟开始整理当天学习内容,做好复盘。坚持每天写作输出,提前一天准备好第二天发表内容。
❼ 陕西省定边县有那些特产
”。1、荞麦,定边县是全国优质荞麦生产基地县,年种植面积20万亩,总产1100万公斤,年出口 荞麦100万公斤,
我县所产的荞麦粒大、皮薄、药用价值高,主要出口东南亚、日本等国家。2、油料,定边是陕西省优质油料生产基 地县,以胡麻为主,年种植面积40万亩,总产2300万公斤,人均100公斤,人称定边县胡麻油为“食用香油”。3、羊子,全县有可牧 草场450万亩,羊子存栏数达56.7万只,年产皮13万张,毛156万公斤,绒7.8万公斤,产成品已打入国际市场。4、蜂产品,定边农作 物面积大,草原辽阔,花期长,蜜源丰富,年产蜂蜜30万公斤,花粉4万公斤。5、洋芋,年种植面积30万亩,总产量近25000万公斤。 定边县所产洋芋含淀粉量高,营养价值高,被誉为“地下苹果”,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济南、太原和邻近省市。6、甘草,面积约 为24万亩,年收购量122万公斤,占全省收购量的90%以上。定边甘草,以其品质好,产量高,销路广而中外闻名。甘草,是定边“三 宝”之一,与咸盐、皮毛齐名。定边野生甘草资源丰富,总储量为3400多万公斤,年生长量约在40万公斤以上。定边的成品甘草与甘 草制剂行销全国诸省、远销欧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和地区。
❽ 2022年陕西省延安_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报考条件
根据陕西省司法厅查询2021年核准考试工作的公告,据公告显示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2021年陕西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3)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
(4)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5)具有陕西省户籍或经常居住地在陕西省境内;
(6)具有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放宽地区应具有高等学校法律专业专科学历或者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以上并具有相应的法律专业知识);
(7)未受到刑事处罚(过失犯罪的除外);
(8)无被开除公职或者吊销律师执业证、公证员执业证、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的情形;
(9)没有因严重失信行为被国家有关单位确定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并纳入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情形;
(10)没有国家法律法规或相关规定禁止从业的其他情形。
未取得学历学位证书的2021年应届毕业生出具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学历学位查询和认证信息,可以报名。考试结束,成绩合格人员应当在8月31日前提交毕业证书及学历认证证明,不能在规定期限提交的,视为不符合规定的报名条件,考试成绩无效。
2.放宽政策
除以下13个非放宽地区外的其余地区为放宽地区。
非放宽地区为:西安市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雁塔区、未央区;宝鸡市金台区、渭滨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渭南市临渭区;汉中市汉台区;安康市汉滨区;榆林市榆阳区。
放宽地区报名人员以报名时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为准,申请执业地限于学历专业放宽地区。
3.以上情况是2021年确定的报考条件,陕西省全省适用的,报考延安。2022年报考条件是否变化,请及时关注陕西省司法厅发布的报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