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国军事的概述
美国陆军分为10个战斗师和4个独立旅及装甲骑兵团;海军编制为5个舰队,共11个航母战斗群、11个两栖戒备大队、59艘攻击潜艇、117艘战舰和10个舰载机联队;空军编制为20个飞行联队(每个联队约74架战机);海军陆战队编制为3个师和3个勤务支援大队,装备3个飞行联队(约21个中队)。
美国在世界与其结盟的众多国家派驻大量军队。美国在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数百处军事基地,海外驻军约为28.78万人。
美国的海外的军事基地大致划分为欧洲、亚太与印度洋、中东与北非以及美洲四大战略区。美军在全球设有六大战区司令部,分别是北方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中央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南方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分别负责全球几大区域的事务。
2009年6月23日,美国国防部长下令组建网络司令部。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战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其应用于实战的国家,但美军尚未形成统一的网络战指挥体系。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核武器库,是世界唯一在实战中使用过核武器(二战时在日本的广岛、长崎)的国家。截止到2013年,美国是世界上军费最多的国家,共6, 820亿美元。美国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掌握最高指挥权。进攻性战略武器和核武器的使用权集中控制在总统手中。
国家军事指挥系统由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及参谋长联席会议组成。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决策机构,由总统领导,成员有副总统、国务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参联会主席作为军事顾问、中情局长作为情报顾问列席。国防部是总统指挥全军的办事机构。参联会既是总统、国防部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军事咨询机构,又是向各联合司令部发布总统和国防部长命令的军事指挥机关。参联会和三军参谋部负责拟定作战计划并具体实施作战指挥。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进一步调整军事战略,加快建立由核与非核进攻性打击系统、导弹防御系统和能迅速应付恐怖威胁的国防基础设施构成的“新三位一体”战略力量组合。美军曾在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以及1948年至1973年期间实行过义务兵役制。1973年,时任总统尼克松废除义务兵役制后,美军一直实行志愿兵役制至今。
2004年8月,布什总统宣布,美国将在未来的10年内把驻欧洲和亚洲的军队削减6万至7万人。2007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说,为了“反恐战争”的需要,他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美军现役部队的人数增加9.2万人。2009年7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宣布,美国陆军将临时扩编2.2万人,以满足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需要。这是美军自2007年以来第二次扩编。2011年1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将从2015年开始裁减美军地面部队人数,裁军总数最高将达4.7万人。此外,国防部还将削减一系列武器项目。
2009年7月,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批准1280亿美元军费,用于支持美军在2009年10月开始的2010财政年度中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动。美国国会自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至2009年7月,美国国会批准的反恐军费累计将超过1万亿美元。
2009年12月1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总额为6363亿美元的国防拨款法案,用于支付从2009年10月1日开始的2010财政年度的国防和战争费用。这份法案共批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费用1283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国会在2001年“9·11”事件后批准的反恐战争费用已累计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分别约为748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
2010年4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公布《核态势报告》,宣布美国将削减核武器、停止发展新核武、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但并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同年5月13日,美国公布核武结构调整目标。根据这一目标,美军将至多部署420个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每个发射井内装备一枚核弹头。新签订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替代条约规定,美国最多可以部署450个发射井。除此之外,美国现有94架拥有核武器投放能力的战略轰炸机将最多保留60架,其余将改作常规用途。按照条约,改作常规用途后的战略轰炸机将不计入核武器运载工具。根据计划,美国现有的14艘战略核潜艇将全部保留,但每艘潜艇上的潜射核导弹发射管将从24个减少到20个。美国承诺,任何时候部署的潜射核导弹发射管将不超过240个。白宫方面说,这一战略核武部队结构调整目标以2010年4月公布的《核态势报告》为基础,将在新的核裁军条约实施后确保美国拥有强大的核威慑力量。
‘贰’ 美国的天军和网军是什么东西很厉害吗
天军:伴随新军事革命而诞生的与陆军、海军、空军相对应的独立军种。依靠卫星信息侦察、跟踪监察、制导导航及航天兵器在外太空进行作战的部队。美国在1985年成立了全美航天司令部,标志着美国天军诞生。天军的作战平台大致有三类。航天飞机 它是目前为止天地间运送人员和物资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交通工具。航天飞机可部署、维修、回收各种军用卫星,对太空武器如高能激光、粒子束等武器进行太空校试,操纵各种设备进行太空侦察,或直接作为航天战斗机和航天机动舰队,进行太空战或攻击空中、地面、海上目标。
网军:美军认为,网络战是在有限的作战指挥空间内,以进攻性行为夺取和实现信息优势,从而破坏敌方的信息站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其基本的作战方法是运用计算机网络输送病毒和进行“黑客“破坏。网络战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黑客攻击、病毒传播、信道干扰、节点破坏。有的认为网络战分为全球网络战和战场网络战两种,全球网络战就是国家或集团围绕和运用国际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斗争。
‘叁’ 第一个提出网络战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其用于实战的国家是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战概念的国家,不仅率先成立网络作战部队,组建网络司令部,扩展网络武器库,编撰网络战手册,全面打造网络空间战略威慑能力,而且也是第一个将网络战应用于实战的国家。
美国不仅利用其独有的网络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采取网络窃密、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等手段,监听监控各国公民及国家领导人的电子邮件、社交网络和手机定位信息,而且采取强划势力范围和敌对国的办法,长期监控收集有关国家的军事、经济、科技等情报信息。
(3)网络战的概念是哪个国家扩展阅读
现在的国际互联网,实际上是美国互联网。由于美国独霸网络核心资源的控制权和分配权,垄断着全球信息技术产品硬件和软件核心部分的研发和生产,特别是其在许多关键设备和基础设施中留有后手等,都造成了国际社会对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心存忌惮。
这就需要各国着眼摆脱现有因特网技术体系的束缚,采用新的技术体制和架构,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一网、互联互通”的新平台。比如,可以采用全新的网络互联协议模型、全新的命名与寻址、全新的路由和交换等要素构成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为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提供基础平台支撑。
‘肆’ 以下哪些属于网络战争 A网络盗窃战B网络舆论战C网络摧毁战D以上都是。
d
网络战是一种黑客行为,它通过破坏对方的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刺探机密信息达到自身的政治目的。
它是信息战的一种形式之一,虽然网上战主要是指瘫痪网站的行为,但也有配合透过网上评论员来实施心战喊话的做法,甚至来影响选举结果与发布重大丑闻,有时被视为等同于常规战争,因为存在有配合物理破坏手段,甚至是协同实施恐怖攻击等战法。网络战是在2010年5月出版英文书籍Cyber War中定义为“一个民族国家为渗透另一个国家的计算机或网络进行破坏和扰乱的行为”,该书作者是政府安全专家Richard A. Clarke。经济学人杂志将网络战形容为“第五种作战形式”,美国代理国防部长William J. Lynn称“按理说,五角大楼已经正式认定网络战为一种新的战胜形式……(它)已经成为陆战、海战、空战以及太空站之外的能够造成威胁的一种新的军事行动”。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宣布美国的数字基础架构是“战略性国家资产”,在2010年5月美国五角大楼成立了由Keith B. Alexander将军率领的美国网战司令部,他也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主管,司令部的任务是保护美国军队网络安全以及攻击其他国家的计算机系统。英国政府在政府通讯指挥部(GCHQ,一个类似于美国NSA的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网络安全行动中心。然而,美国的网络司令部的成立是为了保护军队,除此之外政府和企业的网络的保护则分别交给了美国国土安全部和一些私人公司。
2010年2月,美国立法委员警告说“电信和网络遭受袭击的威胁显着上升”。根据Lipman报告,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国民经济的很多关键部分,目前正面临来自网络的威胁,包括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医药、教育以及政府的网络安全威胁,所有的行业的运作现在都依赖于计算机。
经济学人杂志中提到,中国计划在21世纪中叶打赢信息化战争。他们指出,其他国家也同样为信息战筹划,其中包括俄罗斯、以色列以及朝鲜。伊朗吹嘘其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网军。美国政府网络安全专家James Gosler担心,美国面临计算机安全专家的严重短缺问题,估计国内现在只有1000名得到有资格的专家,而当前需要2至3万名技术熟练的专家。2010年7月的Black Hat计算机安全会议上,前国家情报副主任迈克尔·海登(Michael Hayden)将军,向数千名与会者发起挑战,找到一种“重塑互联网的安全架构”的方法,同时解释说,“你们要将网络世界视为战略要地”(原文是将网络世界视为北德平原,北德平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网络
‘伍’ 最早提出信息化战争概述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提出信息战概念的,是一位非西方人——中国的沈伟光先生。”沈伟光不仅是世界范围内最早提出“信息战”概念的人,而且早就出版了世界第一本名为《信息战》的专着,他是全球信息战理论的创始人!写出《信息战》专着的沈伟光既不是军人,也不是职业研究者,而是国务院的一名普通公务员。
一、提出信息战概念。认为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战,不是单纯的作战样式、方式的改变,而是战争形态的改变,并带来作战指导思想的巨大变化。其要点:战争战略目标的“软化”;信息威慑成为新的威摄手段;军队的行动取决于制信息权;作战目标的选择以打乱敌方决策程序为主;火力运用从打覆盖面转为“点穴”;指挥体系趋于扁平化;信息战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全民战;谋略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彩。随后,又提出“遏制信息战——知识军事的时代使命”的重大课题。
二、提出新的战争观。认为“少流血”、“不流血”的战争已经出现,战争的非暴力属性已经被揭示;战争不仅是政治的继续,也可能成为非政治群体、甚至个人谋取利益、显示其存在的一种手段;“消灭敌人,保存自已”的战争目的正在变为“控制敌人,保护自己”,寻求利益平衡点;战争性质已很难用正义或非正义来区分,带有多元的色彩。
三、提出建议信息时代国家安全体系。认为军事威胁不只是大兵压境,来自网络威胁同样值得警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应学会利用各种传媒打信息战;网络上的经济打击应引起高度重视;“文化侵略”、“生态侵略”将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早在15年前,他就提出“信息边疆”的概念,近几年提出“信息边界的理论,呼吁建设精神武装,建立信息警察和信息防护部队。
四、提出思维战、领导者战争等理想战争的设想。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无法想象战争先于人类而消亡,但把握、延缓、遏制战争的爆发和升级是可能的。设想把战争局限于“信息”和“思维”的范畴,至多以比试、竞赛、虚拟的方式,甚至带有观党、警示的作用。
五、提出培养“能够回家打仗”的军事人才。认为信息技术的通用性填补着军与民的鸿沟,信息战模糊了战场与社会的界限。那些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专家,一旦站在军事战略的高度上观察、思考,就可能成为新的战争舞台上真正的英雄。因此,他一直在筹划建立我国第一个信息战研究所,制定信息战遏制战略,完善信息战理论,培养信息战研究人才;同时在一些军内外高等院校开设课程,普及信息战知识,造就一大批21世纪国防建设的急需人才。
凡是战争都离不开信息,现代战争是信息主导的战争,信息在战争中具有十分显着的地位和作用。信息与作战武器平台相结合,产生了信息化武器,可极大地提高武器平台的打击精度和作战效能;指挥官利用信息,可用多种信息化指挥手段及时指挥和调整部队,以夺取作战胜利。
信息战主要包括情报战、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精确作战以及信息欺骗、作战保密等。
信息作战的实质是以信息能为主要作战手段,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和“物质流”,剥夺敌方的信息优势,保持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少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效果。
由于信息作战是“信息起主导作用的作战样式”,因此它与机械化战争有明显的不同。
一是作战目的不同。信息战把控制“信息流”、打击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信息网络和夺取信息优势作为主要任务和打击的重心。而以火力打击为主的机械化战争,主要把摧毁和歼灭对方的飞机、坦克、大炮和舰艇等有生力量作为主要作战目的。
二是作战力量不同。信息战是以全员整体力量进行的整体作战。任何一个懂信息、网络的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战战场上的一名“斗士”。而机械化战争,作战力量主要是以钢铁和火力武装的陆军、海军、空军、导弹和特种作战部队。
三是作战环境不同。信息战的战场空间除传统意义的陆、海、空、天外,还包括电磁、网络和心理空间,战场是“无疆态”。而机械化战争主要立足陆、海、空、天等有形的物质战场环境来作战。
四是作战的本质不同。信息作战是以攻击敌认知能力为本质特征的作战,最终影响敌方人员特别是战争决策者的思想,使其放弃对抗,停止作战。而机械化战争的本质是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夺占对方的领土和阵地。
信息作战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金钱与人才之战。信息作战作为现代战场新秀,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无形利刃的强大功效不仅使其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代名词,同时也给信息作战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其涉及民用信息基础设施之多,对信息技术高、精、尖人才需求之迫切,技术保障要求之复杂,注定了信息作战对经济的消耗将更加巨大。
‘陆’ 哪个国家是第一个将网络攻击应用于战争的国家
美国。他们经常利用网络攻击别国,但实战是以色列,1981年轰炸伊拉克核设施的时候发动过网络战
‘柒’ 网络战的作用
网络战的作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网络战是一种黑客行为,它通过破坏对方的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刺探机密信息达到自身的政治目的。虽然网上战主要是指瘫痪网站的行为,但也有配合透过网上评论员来实施心战喊话的做法。
甚至来影响选举结果与发布重大丑闻,有时被视为等同于常规战争,因为存在有配合物理破坏手段,甚至是协同实施恐怖攻击等战法。网络战是在2010年5月出版英文书籍 Cyber War中定义为“一个民族国家为渗透另一个国家的计算机或网络进行破坏和扰乱的行为”。
网络攻击的方法
网络间谍活动是通过对互联网、软件或计算机进行非法攻击活动,从个人、竞争对手、团体、政府以及敌人处获取机密信息,从而得到军事、政治或经济优势的行为。未经安全处理的机密信息有可能被拦截甚至修改,使得世界上某处的间谍活动成为可能。
见骤雨计划和Moonlight Maze。亚历山大将军指出,前不久成立的网络司令部正试图确定商业间谍活动和盗窃知识产权等犯罪活动是否属于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计算机和卫星协助的军事活动都有设备被中断的风险。指令和通信内容可以被拦截或更换。
‘捌’ 现在哪个国家军事最发达
毫无疑问你就是美国
陆军
47.17万人。编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4个军部(1个为空降军)、10个作战师(2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师、2个轻步兵师、1个空中突击师、1个空降师)、5个航空旅、3个装甲骑兵团、6个炮兵旅、9个“爱国者”和2个“复仇者”防空导弹营、1个独立步兵营和1支空降特种部队。另有2个一体。化师司令部,编有6个加强陆军国民警卫队旅,作平时的一体化作战训练之用。
主战坦克:M-1Al和M-lA2等型,共约7900辆。
步兵战车M-2和M-3型,共6710辆。
装甲输送车:M-113A2、A3型15200辆。
装甲侦察车:TPZ-1型110辆。
各类火炮:6074门,其中277毫米多管火箭炮1075门,自行火炮2512门,牵引式火炮1591门。
反坦克导弹:29000余部,其中“陶”式8686具、“龙”式20000具。
防空导弹:“复仇者”式884部,“爱国者”式485部,FIM-92A“毒刺”导弹若干。
两栖舰船:51艘。
各种用途飞机:249架
直升机:约5039架,其中武装直升机1502架。无人驾驶飞机“猎人”式7架。
海军
57.07万人。编有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和大西洋舰队司令部;5个作战舰队,即第2舰队(大西洋)、第3舰队(太平洋)、第5舰队(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第6舰队(地中海)、第7舰队(西太平洋)。还设海军运输司令部和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
潜艇:74艘。其中战略潜艇18艘,战术潜艇55艘(核动力导弹攻击潜艇33艘、核动力攻击潜艇22艘),其它用途1艘。
航空母舰:12艘,包括8艘“尼米兹”级和1艘“企业”级核动力航母,2艘“小鹰”级和1艘“肯尼迪”级常规动力航母。11个航母舰载机联队,每个联队一般配备3个F/A-18型战斗攻击机中队、1个F-14中队、1个S-3B型和EP-3型反潜战斗机中队、1个SH-60型反潜直升机中队、1个EA-6B型电子战飞机中队、1个E-2C型空中预警机中队和1个C-2型支援飞机中队。
海军:
海军是美国第一大军种,共57万人(包括海军陆战队17万人)。编有5个舰队,即第2舰队(大西洋)、第3舰队(太平洋)、第5舰队(波斯湾、红海)、第6舰队(地中海)、第7舰队(西太平洋)。还设有海军运输司令部。
主要装备:潜艇95艘,其中战略潜艇18艘、战术潜艇75艘、其他用途2艘;
主要水面舰只143艘,其中航空母舰12艘、导弹巡洋舰30艘、导弹驱逐舰57艘、导弹护卫舰44艘;
另有巡逻舰艇20艘、扫雷舰艇25艘、两栖舰艇252艘、支援及杂务舰船93艘(其中中途补给舰40艘)。军事运输司令部辖船只123艘。
海军航空兵:编有12个舰载机联队。装备飞机2732架,其中作战飞机1598架;直升机1361架,其中反潜直升机321架、攻击直升机180架。
海军陆战队:17.3万人。编有3个陆战队师、3个勤务支援大队、1个安全保密部队营、1个警卫营。主要装备:主战坦克403辆、轻装甲车590辆、两栖装甲车1258辆、火炮857门、反坦克导弹3225具、火箭筒3142具。航空兵编有3个联队,装备各型飞机约1000架,其中直升机约560架。
长期以来,航空母舰一直是美国对外军事扩张,推行其全球战略的得力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依靠航空母舰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制海权,并由此取得了对日作战的胜利,从此,航母就成了美国海军的宠儿。在战后半个多世纪里,美国海军先后建造了6个级别的航空母舰,冷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共有15艘航母,1992-1996年期间,参加过海湾战争的“中途岛”号(CV-41)、“突击者”号(CV-61)、“萨拉托加”号(CV-60)和“美国”(CV-66)号航母相继退役,“福莱斯特”号(CV-59)也于1993年从美国海军的编制序列中消失,1998年9月30日,服役39年的福莱斯特级“独立”号(CV-62)也光荣退役。在此期间,又有三艘新的尼米兹级航母服役,这样,现在共有2个级别的12艘航母在美军服役。见下表:
级别名称编号服役时间动力方式
1小鹰级小鹰号CV-631961年常规动力
2星座号CV-641961年常规动力
4约翰•肯尼迪号(预备役)CV-671967年常规动力
3企业级企业号CV-651961年核动力
5尼米兹级尼米兹号CVN-671975年核动力
6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号CVN-691977年核动力
7卡尔•文森号CVN-701982年核动力
8西奥多•罗斯福号CVN-711986年核动力
9亚伯拉罕•林肯号CVN-721989年核动力
10乔治•华盛顿号CVN-731992年核动力
11约翰•C•斯坦尼斯号CVN-741995年核动力
12哈里•杜鲁门号CVN-751998年核动力
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目前处于更新换代阶段,40~60年代建造的航母到2000年都将退役,2008年以后“尼米兹”级也将停止建造。为填补退役航母造成的空缺,2007年前仍将继续建造“尼米兹”级航母,而且将该级航母的建造数量由原来的8艘扩展为10艘。待“尼米兹”级第10艘CVN77服役后,其它级别的航母将全部退役。
美国航空母舰舰载机联队的编成情况
1~2个战斗机中队各10~14架F-14A/B/D
2~3个战斗/攻击机中队各12架F/A-18C/D
1个预警机中队4架E-2C
1个战术电子战飞机中队4架EA-6B
1个直升机中队4架SH-60F、2架HH-60H
1个舰队航空侦察机中队3架ES-3A
1个海上控制机中队8架S-3B
1个舰队后勤支援飞机中队2架C2-A
根据美国海军的《2001年的兵力规模和结构》中提出的方案,1997财年,海军舰艇由90年代初期的540多艘缩减到357艘,到2000年缩减到340艘,海军年度军费由80年代的1100亿美元降低到约740亿美元。与1988年相比,2000年兵力结构的削减比例分别为:舰艇总数43%~47%,海军人数24%,水面作战舰艇43%,作战支援舰船47%,攻击型核潜艇47%,弹道导弹核潜艇41%,两栖舰船33%,航空母舰14%,航空联队26%。根据兵力结构调整的这些大方向,在舰种方面将有更具体的调整。到2000年,美国海军兵力结构为:航空母舰12艘(现役11艘,预备役1艘),水面舰艇110~126艘,两栖舰船40艘,反水雷战舰艇20艘,战略导弹潜艇14艘,攻击型核潜艇45~55艘。
导弹巡洋舰:27艘(均为“提康德罗加”级)。
导弹驱逐舰:52艘(“阿利•伯克”级29艘,“斯普鲁恩思”级24艘)
导弹护卫舰:35艘(均为“佩里”级)
扫雷舰:27艘
两栖舰:41艘。
军事运输司令部辖船只约110艘,可调用商船327艘。
海军(含陆战队)共装备作战飞机1456架,武装直升机543架。
海军陆战队
16.98万人。编有3个陆战队师、3个勤务支援大队、1个安全保密营、1个安全警卫营。
主战坦克:M-1A1型403辆
轻装甲车:734辆
两栖装甲车:1321辆。
牵引火炮:927门
反坦克导弹:2300部
反坦克火箭筒:1300具
无座力炮:1650门
迫击炮:586门
航空兵
3.64万人。编3个现役飞行联队,每一联队装备固定翼机130架,直升机167架。
空军
35.36万人。编有空中作战司令部和空中机动司令部两大司令部。空中作战司令部辖4个航空队、23个飞行联队;空中机动司令部辖2个航空队,13个飞行联队。美空军1999年10月开始进行体制改革,将其现役、后备役和国民警卫队部队统一编组成10支“空天远征队”,每支约编1~1.5万人,15个月中有3个月处于戒备状态,任何时候至少有两支处于戒备状态。
远程轰炸机:208架,其中B-52H型94架、B-2A型21架、B-1B型93架。
侦察机:83架,其中U-2R/S型32架、SR-71型16架(封存),RC-135型21架,E-8C“联合星”8架。指挥所机:40架,其中E-3B/C型33架、EC-135型3架,E-4B型4架。
战术飞机:2529架,其中F-15型717架、F-16型1420架、F-22A型6架、F-117型52架、A-10A型225架、OA-10A型109架、EC-18BD型先进测距飞机3架、AC-1301VU型飞机21架、特种作战飞机EC-130刀型31架、MC-130EHP型66架、气象侦察机11架。
运输机:约1100架,其中C-5式126架、C-17A型59架、C-14lB型125架、C-130式521架。
加油机:605架。
教练机:1200余架。
直升机约220架。
战略力量
由美国战略司令部管辖,实力计在海、空军内。主要装备有432枚潜射弹道导弹,配置于18艘战略导弹核潜艇中(“俄亥俄”级的6N-734型核潜艇10艘,每艘携24枚“三叉戟”型D-5导弹;SSBN-726型核潜艇8艘,每艘携24枚“三叉戟”型C-4导弹)。洲际弹道导弹,共550枚,其中“民兵”型500枚,“和平卫士”50枚;战略轰炸机208架,其中B-1B型93架(只执行常规作战任务)、B-52H型94架、B-2A型21架。
海岸警卫队
3.62万人。其中文职人员6000人。根据法律,是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平时由运输部维持和使用,兵力不计人三军后备役部队内。预算授权2000财年41亿美元,2001财年申请45亿美元。主要武器装备:各类舰船174艘,其中近海巡逻舰41艘(大部分可携直升机),近岸巡逻艇85艘,内河管理船37艘,破冰船24艘),飞机53架,直升机80架。
特种作战部队
2.85万人(实力计在各军种)。
陆军特种作战部队1.53万人,编5个特种作战大队(每个含3个营)。1个别动队步兵团(含3个营),1个特种作战航空团,1个心理战大队(含5个营),1个民事营(含5个连),1个通信营和1个支援营。
海军特种作战部队4000人,编有1个指挥部,1个作战中心,3个大队,6支部队,6个“海豹队”,2支“海豹”输送车队,2个特种舟艇中队。
空军特种作战部队9300人,编有1个司令部、1个飞行联队、14个飞行中队。
文职人员
70.02万人。
按雇佣部门计算,陆军雇佣21.99万人,海军(含陆战队)雇佣19.95万人,空军雇佣16.26万人,国防部雇佣11.84万人。
后备役人员
约90万人,其中精选后备役人员86.52万人,待编后备役人员约3万人。精选后备役人员中,陆军后备队20.5万人,海军后备队9.03万人,陆战队后备队3.96万人,空军后备队7.37万人;陆军国民警卫队35万人,空军国民警卫队10.66万人。
部署
2000财年,美军驻美国大陆93.08万人。驻欧洲约11.8万人,其中驻德国5.75万人、意大利1.05万人、英国1.25万人,西班牙2130人、土耳其2040人,另在地中海部署1.4万人;太平洋总部约26.5万人,其中驻阿拉斯加1.61万人、夏威夷3.45万人、日本3.98万人、韩国3.66万人。关岛3700万人、迪戈加西亚670人、新加坡150人、泰国120人、太平洋舰队13.23万人;中央总部驻中东地区约1。5万人,其中驻科威特6000人、沙特阿拉伯5700人、巴林900人、安曼690人;南方总部驻洪都拉斯410人;联合部队司令部驻百慕大800人、古巴1100人、海地230人、冰岛2000人、英国1200人;在世界各地参与维和等行动1.2万人。
军事基地
截至1998年2月,美军在国内拥有军事设施969个,其中陆军184个,海军164个,海军陆战队27个,空军96个,其余为国防部及后备役部队的设施。海外军事设施203个,遍布世界32个国家或地区,其中陆军102个,海军32个,海军陆战队9个,空军50个,其余为国防部和联合勤务设施。
兵役制度
从1973年起实行志愿兵役制度。
军衔
分6等25级:将官5级(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军士6级(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准尉5级(一、二、三、四、五级准尉),士兵3级(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军队节日
武装力量节,5月第3个星期六;美国陆军节,4月6日;美国海军节,10月27日;美国空军节,9月第2个星期六。
对外军援
2000财年美国国际发展和军事援助估计达146亿美元,其中拨给联合国维和行动6.05亿美元,国际军事教育和训练0.5亿美元,对外军事援助47.98亿美元;不扩散和反恐怖主义活动等2.16亿美元;国际扫毒行动11.22亿美元;对前苏联国家的“减少威胁计划”9.85亿美元。在对外军事援助中,以色列得到19.2亿美元,埃及得到13亿美元,约旦得到0.75亿美元。
‘玖’ 网络战的概念
网络战也称信息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 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也称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一种日益重要的作战样式,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
‘拾’ 第一个提出网络战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其用于实战的国家是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战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其应用于实战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初,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开始迅猛发展。1983年,计算机病毒首次试验成功。1988年11月,莫里斯病毒的出现,证明了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和可被攻击性。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战概念的国家。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特工在伊拉克新购买的打印机中嵌入病毒芯片,致使伊防空体系中的预警和C3I系统瘫痪,为美军顺利实施空袭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3年,美国兰德公司的阿尔奎拉和伦费尔特发表了题为《网络战要来了》的论文,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网络战的概念,认为网络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是“21世纪的闪电战”。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首次实施了计算机网络战,利用网络战手段打击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网络信息指挥控制系统,使南联盟的信息资源与作战效能受到重创,对达成空袭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10)网络战的概念是哪个国家扩展阅读:
网络战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基本手段。主要包括网络对抗侦察、网络攻击和网络防御。网络对抗侦察,是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敌方网络中有利于网络攻击的信息。
在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战的涵义又有了新的扩展。从广义上讲,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网络战的平台和基础,网络战不再仅仅依附于传统的常规战争而存在,已经拓展和波及所有与网络相关的事件和人员。
网络战是国家或利益集团以国际计算机网络为战场,以高科技手段为武器所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较量和斗争。在全世界网民已经超过18亿人,人类完全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广义网络战必然成为未来网络战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