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Internet最早起源于什么时期( )
60年代中期,正处于冷战的高潮,美国国防部(DoD)认为利用电路交换网来支持核战时的命令和控制信息传输,因为,线路或者交换机的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导致信息传输的中断,因此希望能够建立一种高冗余、可迂回的新网络来满足要求。1968年10月,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局(DARPA)和麻省坎布里奇(剑桥)的BBN公司(Bolt,Beranet,Newman of Cambridge,MA)签订合同,研制适合计算机通信的网络。 1969年6月,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组成了4个结点的试验性网络,称为ARPAnet。ARPAnet采用称之为接口报文处理器(IMP)的小型机作为网络的结点机,为了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每个IMP至少和其它的两个IMP通过专线连接,主机则通过IMP接入ARPAnet。IMP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并向用户提供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和远程登录等服务。ARPAnet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组建的网络; 1975年夏天,ARPAnet结束试验阶段,网络控制权交给美国国防部通信(DCA),DCA在ARPAnet基础上组建了美国国防数据网(DDN); 1976年,ARPAnet发展到60多个结点,连接了100多台主机,跨越整个美国大陆,并通过卫星连至夏威夷,触角伸至欧洲,形成了覆盖世界范围的通信网络;在DARPA资助开发ARPAnet的同时,许多厂商和用户也预见到了计算机联网的重要性,纷纷开展研究,例如:IBM公司推出IBM公司网络产品,DEC公司组建DECNET等;尤其是70年代末期的微型计算机问世,导致了局域网的发展。网络的多样化促使DARPA开始研究网络互连技术,1980年左右,DARPA开始致力于"The Interneting Project"(互连网技术)的研究,其研究的成果被简称为Internet,即我们现在提到的因特网。促使DARPA开展网络互连技术研究的另一个因素是ARPAnet随着用户的增多,覆盖范围的增大,原有的专为单个网络设计的管理技术亦不敷使用,必须加以改进。事实上,在ARPAnet仍处于试验阶段时,人们也发现当时ARPAnet选择的协议并不适合在多个网络上运行,许多人已经开始了各种协议的研究。最着名的研究成果是文顿*瑟夫和卡悬(Cerf. V和KaHN. R)于1974年提出的TCP/IP协议。该协议的思想得到人们的重新重视,并被作为提出了支持因特网的首选方案。TCP/IP协议集在ARPAnet上的应用,使得ARPAnet成为初期因特网的骨干网。根据因特网的发展,我们可以知道因特网并不是指某个特定的网络,而是一种互连技术,或者是网连网。
为了推广TCP/IP协议集,美国国防部采取了两个较大的动作:
1) 1983年前后,国防部秘书处取值性地要求连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必须使用TCP/IP协议集;
2) 资助BBN在UNIX上实现TCP/IP协议集,同时资助Berkeley公司将TCP/IP协议集写进UNIX操作系统。
这些动作有力地促进了TCP/IP协议集的推广应用。一方面人们使用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当时人们可以选择的网络软件又实在太少。推动TCP/IP协议集广泛应用的另一个部门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1985年,NSF筹建了六个拥有超级计算机的中心;1986年,资助形成了NSFNET,速率T1,连接所有的超级计算机中心; 同时还对各地的科研协会进行资助,形成区域网,鼓励学校和研究部门就近连入区域网,共享超级计算机中心的资源;所有NSF资助的网络都采用TCP/IP协议集,并连接ARPAnet,作为Internet的一部分。
到了90年代,美国政府意识到仅靠政府资助,难以适应应用的发展需求,鼓励商业部门介入。MCI、IBM和MERIT公司联合组建ANS(高级网络和服务公司),建立覆盖全美的、T3(44.746M)的ANSNET,连接ARPANET和NSFNET。随后,DARPA和NSF拆消对ARPAnet、NSFNET的资助,因特网开始商用。商业机构的介入,出现大量的ISP和ICP,丰富因特网的服务和内容。美国政府通过因特网发布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信息。
TCP/IP技术的推广、因特网的商业价值,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热心接入因特网,并纷纷采用美国政府的方针:现由政府资助,逐渐转入自我良性循环。
从80年-86年,七年时间,因特网覆盖了数以百计的单个网络,连接了近20000台分布于大学、政府机构和合作实验室的计算机;90年达到3000个网络和20万台计算机;95年网络个数达到25000,主计算机数达680万台,用户数达4000万人,遍布世界136个国家和地区;97年7月,欧洲市场协会统计:上网人数1.37亿(其中:英语国家7200万,欧洲国家3360万,亚洲1400万),并且每年仍有数万台网络服务器诞生,而用户数以每年20%的比率增长。据我国的国家因特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1997年10月,我国的上网人数为62万,计算机29.9万台;1998年6月,上网人数117.5万,计算机54.2万台;1998年12月,上网人数达到210万,上网计算机数达74.7万台。
显然,因特网要求因特网标准(TCP/IP协议集)的支持,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并不完全一致。在标准化方面,因特网的原则是:当国际标准适用时,采用国际标准;当国际标准不适用时,研制新的因特网标准;当新的国际标准出现,并且具有相同的功能时,因特网标准将向国际标准迁移。
②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线路将远方终端资料传送给主计算机处理,形成一种简单的联机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多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令人瞩目,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的远程网,80年代迅速兴起的局域网,到90年代先进的、能够提供足够带宽的交换式网络技术的产生、普及与应用,以及ATM、千兆以太网、全光纤网等高速网络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从仅有4个节点的远程网发展到覆盖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型互联网。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与生产过程控制、金融与商业电子化、军事、科研、教育信息服务、医疗卫生等领域。在我国,计算机网络也正在迅猛地发展。据CNNIC 2005年1月的统计,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达4160万台,上网人数已有9400万人,建立的网站已达66万个,连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带宽为74429Mbps。计算机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
③ 计算机网络研究始于哪个年代
计算机网络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提出要研制一种崭新的网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核攻击威胁。因为当时,传统的电路交换的电信网虽已经四通八达,但战争期间,一旦正在通信的电路有一个交换机或链路被炸,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回电路,还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这将要延误一些时间。这个新型网络必须满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为了打电话,而是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
2:能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
3:所有的网络节点都同等重要,这就大大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性。
4:计算机在通信时,必须有迂回路由。当链路或结点被破坏时,迂回路由能使正在进行的通信自动地找到合适的路由。
5:网络结构要尽可能地简单,但要非常可靠地传送数据。
根据这些要求,一批专家设计出了使用分组交换的新型计算机网络。而且,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其线路的传输速率往往很低。因为计算机数据是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的,比如,当用户阅读终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键盘输入和编辑一份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结果尚未返回时,宝贵的通信线路资源就被浪费了。
分组交换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欲发送的报文分成一个个的“分组”,在网络中传送。分组的首部是重要的控制信息,因此分组交换的特征是基于标记的。分组交换网由若干个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从概念上讲,一个结点交换机就是一个小型的计算机,但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结点交换机是进行分组交换的。每个结点交换机都有两组端口,一组是与计算机相连,链路的速率较低。一组是与高速链路和网络中的其他结点交换机相连。注意,既然结点交换机是计算机,那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是没有直接连线的,它的处理过程是:将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结点交换机暂存的是短分组,而不是整个长报文,短分组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即内存)中而不是存储在磁盘中,这就保证了较高的交换速率。再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那个端口转发,然后由交换机构将该分组递给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各结点交换机之间也要经常交换路由信息,但这是为了进行路由选择,当某段链路的通信量太大或中断时,结点交换机中运行的路由选择协议能自动找到其他路径转发分组。通讯线路资源利用率提高:当分组在某链路时,其他段的通信链路并不被通信的双方所占用,即使是这段链路,只有当分组在此链路传送时才被占用,在各分组传送之间的空闲时间,该链路仍可为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见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的实质上是采用了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的策略。
④ 计算机网络诞生在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建立ARPANet。ARPANet最初只包括四个站点,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犹他大学Utah和斯坦福研究所SRI。
1970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诺曼.阿勃拉姆逊研制成ALOHANet,这是早期着名互联网之一。ARPANet开始采用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斯蒂夫.克洛克设计的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1971年ARPANet发展到15个站点,23台主机。新接入的站点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林肯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航空航天局的Ames研究中心等。1972年互联网工作组(INWG)宣告成立。其目的在于建立互联网通讯协议,主席是斯坦福的温登.泽夫。BBN公司(由Bolt、Beranek和Newman合伙建立的位于波士顿的一家咨询公司)的雷.汤姆林森(Rey Tomlinson)发明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很快就流行起来。
1973 年ARPANet扩展成国际互联网。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国和挪威的计算机。
1974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合作,提出TCP/IP协议。
1975年由于ARPANet已由试验性互联发展为实用型网络,其运行管理由ARPA移交给国防通信局DCA。世界上第一台微机Altair8008诞生于新墨西哥州的MITS公司。微机时代来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借Altair起家,建立了如今声名显赫的微软公司。
1976年AT&T的贝尔实验室推出UUCP(Unix-to-Unix Copy),一年后开始随UNIX捆绑销售。
1977年威斯康辛大学建成THEORYNet。这个互联网用UUCP向100多用户提供E-mail服务。
1978年美国国防部决定以TCP/IP协议的第4版作为其数据通信网络的标准。互联网通讯协议标准化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1982年TCP/IP加入UNIX内核中,商业电子邮件服务在美国25个城市开始启动。
1983年ARPA Net分离出MILNet,DCA把ARPANet各站点的通讯协议全部转为TCP/IP,这是全球Internet正式诞生的标志。
欧洲建成科学和研究网EARN(European Academic and Research Network)。
托姆.詹宁斯(Tom Jennings)开发成功Fidonet,主要连接MS-DOS的个人电脑(Fido是美国人对心爱的哈巴狗的通称,其名称来源于此)。
1984年日本建成JUNet(Japan Unix Network)。
作家吉布森(Gibson)在他的一篇小说《精神漫游者》中首次提出Cyberspace这个术语。
1985年美国科学家基金会(NSF)建立NSFNet。
1986年NSFNet成为Internet主干网(56Kbps)。
Internet完成取代了ARPA Net。
1987年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数突破10,000台。
NSF与IBM、Merit网络公司、MCI等公司签约,把NSFNet主干网的传输速率从56kbps提高到1.54Mbps。
1989年Internet主干网升为T1速率(1.54Mbps)。
最早的也是最着名的Internet服务提供商之一——Compuserve成立。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学家蒂姆·贝纳斯一李(Tim Berners-Lee)研制成World Wide Web,推出世界上第一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器/编辑器。
⑤ 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单选)A.20世纪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 net的网络, 把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联接起来。当初,ARPA net只联结4台主机,从军事要求上是置于美国国防部高级机密的保护之下,从技术上它还不具备向外推广的条件。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 UNIX的一部分,使得该协议得以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Internet。所以真正意义的网络是从1983年诞生的。但是最早网络的雏形是在1969年就出现了。
⑥ 11、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网络出现在( )
出现在美国
最早的网络出现在1969年,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四个大学。ARPANET的建成和不断发展标志着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纪元。
⑦ 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
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于70.80年代,70年代最主要是军方在使用。到80年代才开始慢慢的进入民用领域。90年代网络开始在全球应用
⑧ 计算机网络技术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网络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络、企事业内部网络、局域网网络,甚至家庭网络和个人网络。网络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⑨ 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络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出现在1969年间的美国国防部。美国国防部为了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建立了第一个世界上最早的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局域网。与美国的四个大学实验联网。ARPANET的实验成功,标志着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网络雏形,后来发展为今天的英特网。
⑩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
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想连接在它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只有4个结点,分布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犹他州大学四所大学的4台大型计算机。
(10)计算机网络最早出于哪个时代扩展阅读:
多级结构因特网的形成:1993年开始,美国政府资助的NSFnet就逐渐被若干个商用的因特网主干网替代,这种主干网也叫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考虑到因特网商用化后可能出现很多的ISP,为了使不同ISP经营的网络能够互通。
在1994创建了4个网络接入点NAP分别由4个电信公司经营,本世纪初,美国的NAP达到了十几个。
NAP是最高级的接入点,它主要是向不同的ISP提供交换设备,使它们相互通信。因特网已经很难对其网络结构给出很精细的描述,但大致可分为五个接入级:网络接入点NAP,多个公司经营的国家主干网,地区ISP,本地ISP,校园网、企业或家庭PC机上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