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辽宁省抚顺市清源县 红透山镇棚户区改造 本人想在那买套门市房 可不知道归谁管那些房子 谁能告诉我一下吗
想买门市房要到“红透山棚改办公室”当地人叫法,从红透山镇政府沿202线向东(清原方向)走150-200米左右就会看到一个二层楼,楼门的牌子上写着“红透山棚改....”很好找的!
‘贰’ 辽宁清原县属于哪个市
现属辽宁省抚顺市管辖,县人民政府驻清原镇。
清原县远在清代曾为各县边境之地,匪贼常出没于此,所以当时的统治者,在建县设治时,为正其本,清其源,故命名为清源,后因与山西省的清源县重名,便于一九二八年改“源”为“原”。命名清原,含有“大地清平”之意。
清原于1925年(民国14年)设治。1928年设治完竣,正式建县。设治当时由新宾县划入1个区20个村,铁岭县划入6个村,开原县划入2个区30个主村,海龙县划入两个半乡,柳河县划入半个区10个村。全县共设8个区96个村。清原县位于辽宁东部,县城距省会沈阳146公里。县境西至东经124°20′06″,东至东经125°28′58″,南至北纬41°47′52″,北至北纬42°28′25″。中心位置(县城)在东经124°55′,北纬42°05′。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起伏不平。最高海拔为1100.1米,最低海拔为136.2米。东与吉林省梅河口市相邻,东南与吉林省柳河县接壤,东北与吉林省东丰县和辽宁省西丰县搭界,北与开原县毗邻,南与新宾县相连,西与西北同抚顺县、铁岭县相接。县境东西两极间96公里,南北两极间75公里。全县总面积为3932.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2.7%,平地占13.8%,水面占3.5%,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1985年,全县总户数85601户,其中农业户55208户。总人口345102人,比1949年增长1.5倍。1949年非农业人口为19049人,1985年增至99820人。1985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7.7人。全县共有11个民族。其中满族176048人,汉族162711人,朝鲜族5176人,回族794人,蒙古族222人,锡伯族113人,壮族19人,白族7人,黎族5人,鄂伦春族4人,高山族3人。
本县辖区为10个镇11个乡。镇有清原镇、红透山镇、斗虎屯镇、南口前满族镇、大孤家满族镇、夏家堡满族镇、草市镇、南山城镇、湾甸子镇、英额门镇。乡有苍石满族乡、红土庙满族乡、猴石满族乡、南八家满族朝鲜族乡、土口子满族乡、北三家满族乡、甘井子乡、敖家堡乡、大苏河乡、杨树崴乡、枸乃甸乡。乡镇下辖349个村36个街道。
本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年平均气温为5.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2.9℃;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37.2℃,极端最低气温-37.6℃。无霜期130天左右。东部南部高寒山区无霜期110至120天。初霜一般在9月中旬出现,终霜在5月中旬。11月中旬土地封冻,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冻,4月下旬化通。最深冻土层169厘米左右。全年总日照时数为2419小时。春夏多西南风,秋冬多西北风。一般风力3至4级,最大风力7至8级。年平均降雨为806.
辽宁省,距离沈阳有1个小时的车程PS我是抚顺人
‘肆’ 谁知道抚顺红透山好吗
不好,一点都不好,我去过,老穷了`说农村不农村,说郊区不郊区`市区就更谈不上了`什么都没有`最好的饭店就是在202国道边上有个饭店`一点都不好`山也不是红色的`我都看了`
‘伍’ 辽宁省3个矿业公司调研报告
辽宁省是我国矿业比较发达的省份,这里,许多矿山建设早,现代化程度比较高。2006年7月,我对该省的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矿业公司(以下简称鞍钢矿业公司)、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铁法煤业公司)和红透山铜矿3家矿业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报告简述如下。
(一)3家矿业公司的基本情况
(1)鞍钢矿业公司是鞍钢的主要铁矿生产基地,是集采矿、选矿、烧结、机械制造、电力修造和建筑安装等行业为一体的国有大型矿山企业,属于鞍钢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截至2005年末,拥有4座大型铁矿山、4个大型选矿厂、1条烧结矿生产线、1条活性炭生产线、4个辅料矿山,以及矿山研究、设计、矿山机械、运输设备修造、动力、矿山建设等相关辅助产业,其中主体生产厂矿8个(表4-1)。
表4-1 鞍钢矿业公司生产规模
(2)铁法煤业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2002年8月实施了债转股,是一个以煤炭生产为主,集煤层气开发利用、建筑安装、机械制造加工、建材、电力等于一体的多元化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煤业集团前身——铁法矿务局始建于1958年。矿区由铁法、康平、康北3个煤田组成,其中生产矿井8对,核定生产能力为2265万吨,实际生产能力已达2100万吨以上。截至2005年末,集团公司总资产93.5亿元,资产负债率46.37%。在册职工总数4.4万人,另有集体职工1.8万人(表4-2)。
表4-2 铁法煤业公司生产规模
上述3家公司,除铁法煤业公司外,税后利润都在20%左右,而且比较稳定。铁法煤业公司由于资源本身禀赋较差,长期亏损,如今不仅扭亏为盈,且有相当高的利润,收益的增长也是很可观的。据了解,这些赢利主要来源于矿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中鞍钢铁精矿,由2003年年初每吨262元上涨到2005年的560元,增幅达到11%;烧结矿由2003年每吨343元上涨到2005年的650元,增幅达到88%;煤矿均价,2003年为138/元吨,2005年为248/元吨,上涨80%;铜矿均价,由原来的15000/元吨上涨到现在的60000/元吨,增幅达到300%。这次矿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需求增加造成的,这就为利润的增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利润增加,又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实力,致使多方受益。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加大了企业的投入。铁法煤业公司2003~2005年在生产上的投入总额分别为2.81亿元、3.16亿元、3.97亿元(合计9.9亿元),安全投入总额分别为6525万元、8196万元、23836万元(合计38557亿元)。这是多年所少有的。鞍钢矿业公司2003年以来,投入3000万元相继进行了大孤山铁矿、东鞍山铁矿、眼前山铁矿的补充勘探和砬子山铁矿的勘探工作,部分工作尚未完全结束,估计资源储量将增加2亿吨以上。2004年鞍钢矿业公司收购西鞍山铁矿5家采矿权,将其作为后备矿山。2005年与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签订黑石砬子铁矿探矿权转让协议,拟作为后备矿山的接续资源。红透山铜矿先后投入819万元、1087万元进行技术改造,预计可收回矿产储量15万吨,效益达1800余万元。
其次,使广大的企业职工受益。2003~2005年,鞍钢矿业公司职工年均收入由13000元增加到18000元;铁法煤业职工年均收入由15969元增加到25054元,都是建矿以来职工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
再次,国家受益。3家矿业公司上缴的税金,2003年是66736万元,2004年是12935万元,2005年是130913万元,3年增加96%。此外,矿产资源补偿费也逐年有所增加。
除了上述收益外,矿业公司的领导和广大职工珍惜矿产资源意识的提高更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
(四)矿业公司珍惜资源的意识已转化为行动
据了解,矿业公司珍惜矿产资源的动力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中长期的经济利益;来源于广大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持续稳定就业的期望。这些动力已经形成了有效的机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鞍钢矿业公司的铁矿开采主要是露采,回收率可以达到95%以上,几乎没有什么损失。铁法煤业公司所采储量大多数属于薄煤层,但是开采损失率仍然不高,2003年为39%,2004年为28%,2005年29%。红透山铜矿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采矿贫化率在20%~26%,损失率在12%~14%,供矿铜品位在1.2%~1.3%;而2006年上半年,供铜品位达到1.56%,回采率达到97%,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在开采过程中加强管理,主要措施是强化损失矿量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目前,红透山在损失矿量的计算中将其分为3个部分:采下损失、未采下损失和核销矿量。其中未采下损失又分为正常损失(设计损失)和非正常损失(由于安全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对这些损失,分别通过落实指标和落实责任加以实施。同时强化了残矿回收的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2)在选矿过程中加强管理。通过优选浮选改选,完善锌浮选工艺,使锌的回收率提高15%;通过应用聚氨酯筛网保证精度,以碎代磨,提高了磨矿效率;通过脱水流程改造减少了金属流量;通过陶瓷过滤机取代折带过滤机减少了精矿损失;通过地沟及其设施的改造,最大限度地回收地沟矿石。
(3)在冶炼过程中加强管理。包括严格控制鼓风炉渣含铜损失,降低鼓风炉炉渣里的含铜量;研制开发并利用“电收尘”,使资源得以合理利用;采用塑料、编织袋沾结铜精矿,减少铜精矿的损失等。
(4)充分利用尾矿回收矿产资源。红透山铜矿有3个尾矿库,存尾矿共370万吨。在企业发现尾矿中含硫达3%~7%时,在1993年和1996年分别在选场至井下之间、尾矿库至井下之间,建立了两个选硫厂,实现了尾矿进入井下充填之前的再选硫,最多年份可回收硫含量3万吨,年创产值400余万元。早在1997年,该企业就投入了部分工作,进行了系统采样,查定了各种贵金属、稀有金属的含量,编制了图件和报告,为尾矿利用打下了基础。
上述珍惜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事例说明,企业的作用是最重要的。有人说,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构成了合理利用矿产的障碍,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被调查的这3家矿业公司都是独立自主的企业,都是以追求赢利为目的,但他们并没有急功近利、采富弃贫、采大弃小;相反,红透山铜矿还在矿产品价格较高时期多开采成本较高的窄脉矿,留下富矿、厚脉矿在价格低迷时开采。铁法煤业公司的生产能力已达到2300万吨/年,但他们始终把开采量控制在2100万吨左右,并没有因为价格高而突击增加产量。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把企业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考虑。而企业的长远利益同国家对矿产资源管理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五)需要思考的问题
(1)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取得太少。鞍钢矿业公司2005年总产值为55亿元,利润7.8亿元,上缴的资源补偿费仅为1000万元左右。从理论上说,矿产资源补偿费代表的是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的权益,而这个权益不到位,在矿产品大幅涨价的情况下矛盾日益突出。对此,我们既没有及时地补救,又缺少必要的认识,实在是管理上的失误。
(2)政府收取矿业权价款的理论依据模糊不清。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矿业权价款包括两个方面来源:一是国家的投入形成的;二是显性的级差收益形成的。可是现在地方政府扩大范围,对企业用自己资本形成的矿业权也要由政府实施“有偿化”。比如红透山铜矿,原来国家无偿提供的资源——984万吨铜矿储量早已用完,现在保有的958万吨铜矿储量完全是企业自身的投入形成的,而且投入费用已经进入矿产品成本。如今对它实行“有偿”,实在是“取之无道”。因为红透山铜矿虽然是国家所有,但国有资本一经进入企业,就成为法人财产,出资者是不能任意收回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与前一个问题密切相关的,即资源补偿费不到位,用矿业权价款补救。但这样的补救,长此下去会产生严重后果,即弱化了所有权,造成法律上的混乱。
(3)鞍钢矿业公司占有的铁矿石储量太多,可能形成垄断。根据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安排,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对鞍钢需要的铁矿储量给予了特殊支持。它本已保有284690万吨储量,是过去无偿取得的;通过有偿取得471680万吨储量,两者之和为756370万吨,而它已经采出的仅为53828万吨储量。剩余的储量,按照现在的生产年产规模,足够开采10年,这显然是资源占有量太大,在未来很可能形成区域性的垄断,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改革走向。
(4)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权益在哪个环节实现,需要深入研究。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矿产资源法的规定,矿业资源所有权权益的实现,都是在矿产品销售环节,这是有道理的:第一,只有在这个环节,国家所有的矿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才能得到确认;第二,只有在这个环节,企业才容易承担,无需大量资金垫付。但是,现在地方政府以矿业权价款名义收取的资源所有者的权益,都要一次性支付,这就产生了企业难以承受的财务费用(银行利息)。据鞍钢矿业公司反映,他们向政府购买的胡家庙子铁矿要6年内支付3亿元价款,使用期限是30年。这等于现在就要为30年后的矿产储量支付价款。这种支付方式,如果年利按6%计算,使得他们每年要承担1000余万元的财务费用。
(5)矿产资源利用率是高还是低,要作具体分析。长期以来,矿产资源利用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我国矿产资源损失浪费严重。可是,这三个矿业公司,就见到的情况而言,其存量资源利用程度远远高于国家的规定。例如,鞍钢矿业公司把含铁量为20%的赤铁矿都开采了,而过去它是开采表外的。又如,红透山铜矿用编织袋沾取丢失的矿渣,用扫帚清扫坑道的矿粉,都是自觉的行动。所以,我们对矿产资源利用现状应当重新认识。
(六)认识和建议
(1)要对矿产资源及矿业的作用有全面认识。它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少有四种效应:①增加财富效益。由于矿产资源的净价值是矿产品销售收入减去各种投入及平均利润之后的净剩余,所以谁开发它,谁就在当地绝对增加了财富。②经济增长效应。矿产开发所形成的工业总产值可以直接增加当地的GDP的发展速度。这3家矿业公司,在2005年即创造16亿元的产值,比2004年增长20%。③财政收入效应。2005年,这三家矿业公司共提供税金15.7亿元。④提供就业效应。2005年,这3家矿业公司的在岗职工为68000人。应当从这些角度来理解各级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关心,并将其引导到加强矿业长远发展的方向上来。
(2)要针对矿业存在级差收益的特点强化其管理和服务。矿业是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产业,而矿产资源的禀赋从来就是不均衡的,加之地理位置的差异,其产地收益不仅存在着水平级差(不同地区间),而且存在垂直级差(矿区内开发的不同阶段)。对这些级差在这次调研中我们深有感触。因此,在矿产资源管理上不能凭借“一时一地”来决定矿业政策,要针对这种级差收益,鼓励开发劣等资源,调节开发优等资源,达到全面合理利用国内资源的目的。
(3)要把矿产勘查还给矿业。矿产开发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不同于一般产业对原材料的依赖。它主要是一次供给多年使用,一旦异地接续,则原有大部分设置形同废物。这种依赖激发了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接续的超常关注,犹如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关心。这一点我们在调研这三家公司时深有感触,进而意识到,如果把商业性矿产勘查全部还给矿业,政府只作必要的宏观调节,岂不是更好吗?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4)要把矿产资源管理扩展到对矿业的管理。从这3家矿业公司来看,矿业作为以生产矿产品为主的产业,其链条长短不一。链条最长的是铜矿,一直做到冶炼;最短的是煤矿,一出坑口就是商品。对矿业的管理,就是要负责矿业生产的全过程,因为矿业生产的每一个过程都有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资源的保护问题。但是,我们强调要管理矿业,并不是要求政府去具体管理矿业生产的每一个过程,而是把管理的力度作用到管理的主体上,即矿山企业,使其主动构建节约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机制,培育珍惜矿产资源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使用矿产资源的企业在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中的能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政策,而不是政府自己直接去管理,越管越细。
(5)要正确评估地质工作的作用。地质工作在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勘查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它可以提早或延缓矿产资源的发现,增加或减少矿产资源的储量,但不能创造矿产资源。辽宁省的矿产资源实践证明,尽管有将近2万人的专业地质队伍找矿,但是,30年来在有色金属矿、煤矿等大宗矿产勘查上,基本没有大的突破,以致原有的8座有色矿山已关闭7家,只剩下红透山一家,而且其资源还是矿山自己找到的。这个事实说明,地质工作必须尊重地质规律和经济规律。地质规律就是在生成矿产的地方才能找到矿产;经济规律就是找矿是有成本约束的,超出矿山企业难以承受的找矿成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行不通的。我们加强地质工作,必须尊重这两个规律,不能认为只要加大地质工作的投入,就能解决矿产资源问题。
‘陆’ 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有什么区别他们各自的性质是什么
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的区别是:一个含铁、络、锰;一个是不含主要是指铁、络、锰。
黑色金属是以铁为基本成分的金属及合金,主要是指铁、络、锰及合金;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
‘柒’ 爱大线1116至1198公里是什么位置
在清源县红透山,到南杂木中间这一段。
红透山镇,隶属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地处清原满族自治县西部,东与北三家乡、南口前镇接壤,南与新宾满族自治县木奇镇、南杂木镇相依,西与抚顺县洼子伙洛接壤,北与铁岭市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李家堡毗,邻辖区面积200.33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红透山镇户籍人口26568人。
1964年,红透山建镇。1968年4月,红透山建镇改建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24日,建苍石公社。1972年1月,红透山革命委员会划归红透山铜矿。
1973年,划归清原县。1984年9月21日,改红透山乡。1999年6月,乡改镇。 截至2020年6月,红透山镇辖3个社区、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红透山村。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红透山镇
‘捌’ 基地建设
红透山铜锌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位于辽东—吉南重要铁铜多金属成矿带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太古宙花岗—绿岩大规模出露,铜锌金等矿产资源丰富,发现有红透山铜锌矿、树基沟铜锌矿、南龙王庙金矿、红旗山铜锌矿、华家沟铜矿、大荒沟铜铁矿等一大批大中型矿床及矿点,是寻找研究太古宙花岗绿岩型块状硫化物型铜锌矿床成矿作用的重要地区。
红透山铜锌矿位于辽宁省抚顺市东约50km处,地理坐标:东经124°31′~124°33′,北纬42°01′~42°02′。有沈吉高速公路、202国道和沈(阳)—吉(林)铁路与市区相连接,交通十分便利。
红透山铜锌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依托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〇一队建设,由一个室内勘查技术展示馆、一个岩心库、一个找矿勘查示范场地组成。
室内勘查技术展示馆位于抚顺市戈布新村,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〇一队基地院内,展示馆布展面积约200m2;展馆设有地质、航磁、物探、化探、攻深找盲关键勘查技术、典型勘查案例等11个板块,全面展示红透山矿区地区区域地质、航磁、地层、构造矿产等特征,收集了红透山矿区主要矿石及围岩等一系列标本;制作展板对红透山地区的区域地质特征、航磁特征、物化探特征、矿床地质及矿体特征及红透山找矿勘查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展示。展示馆以勘查技术展示为主,布展内容丰富,融知识性、专业性、科普性为一体,是增强地质勘查技术科技创新能力、全面了解红透山地区勘查历史及勘查成果理想场所。
局史、队史陈列室、地质陈列室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辽宁有色大厦局展览馆内,全面反映了辽宁省有色地质局、队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岩心库位于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〇一队,占地约1000m2,存放有各类岩矿心近50000m。
找矿勘查示范场地位于辽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区内,重要观测剖面、钻孔已经建立标记,可为勘查技术研究、观测、解译标准剖面。
科研基地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抚顺市境内。野外基地交通便利,国道202线,沈吉铁路、沈吉高速公路均从区内南部通过。科研基地依托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〇一队基地建设,内有办公大楼两座,建筑面积约5000m2,内设地质勘查院、测绘队、工程勘查公司、工程勘测公司等单位,具有办公、展示、科普宣传、会议等功能。
野外基地建设可概括为“一个室内展示馆、一个岩心库、一个找矿勘查示范场地。
(一)展馆
展览馆以反映辽宁抚顺地区地质概况、航磁、物化探特征、矿产资源分布和主要勘查技术为主,采用沙盘、文字、图表、标本、实物等手段,展示了红透山地区区域地质概况、矿产勘查、技术示范过程,展示了一批重要成果、矿石、岩石标本,向社会公众介绍普通地质勘查知识,了解地学常识。
抚顺红透山科研基地展示馆建于辽宁省抚顺市辽宁有色地质局一〇一队办公楼内,其建筑布局相对独立,展示馆建筑面积约200m2,展馆设有11个板块,全面展示红透山矿区相关的地层、构造、矿床特征、航磁特征、化探异常特征、物探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自电、物探测井等勘查技术应用效果;收集了红透山矿区主要矿石及围岩等一系列标本及物探勘查设备仪器;利用展板对红透山地区的区域及矿区地质特征、航磁特征、物化探特征、矿产特征进行了全面展示。
展示馆布展内容丰富,融知识性、专业性、科普性、教育性为一体,是增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扩大公众参与的理想科技场所。
展示馆主要有以下5部分内容,一是项目简介,介绍红透山铜锌矿勘查历史、矿山现状、项目来源;二是辽宁抚顺地区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航磁特征、化探异常特征、矿区地质及矿床特征展示;三是典型勘探技术应用、成果展示;四是典型岩、矿石、标本陈列;五是实物资料展示。
(1)项目简介:介绍红透山铜矿地理位置、矿床类型、资源储量、投入主要勘查工作及取得主要成果;介绍课题来源,主要工作内容、研究目的意义。
(2)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抚顺地区地层、花岗—绿岩分布、抚顺地区岩浆岩序列及分布、抚顺地区构造格架、抚顺地区铜、金等主要矿产分布。
(3)矿区地质及矿床特征:红透山地区地层、岩性、典型地质剖面、矿床主要赋矿层位、矿体构造形态、变质变形作用。
(4)航磁异常特征:抚顺红透山地区航磁异常图、红透山地区各类岩石磁化率分布范围曲线图、红透山矿床地面磁法ΔT平面等值线图。
(5)化探异常特征:抚顺红透山地区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图、清原红透山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元素异常图、红透山矿区铜元素土壤异常图。
(6)攻深找盲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瞬变电磁法(TEM)应用技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应用技术、自电、激电、物探测井技术、关键勘查技术应用示范典型案例。
(7)实物地质资料:典型矿石、岩石标本、勘查仪器设备、文献资料。红透山矿区沙盘模型、红透山矿区内典型岩石、矿石标本、以往物探勘查仪器、传统找矿工具、介绍红透山勘查历史、宣传、科普图册。
(8)结语:回顾红透山矿床勘查历史,总结勘查新技术应用在红透山铜锌矿深部找矿取得重大成果。确立了红透山地区深部找矿勘查应以大功率物探电磁法为主,加强综合研究,不断总结成矿规律,研究控矿构造变化,依托新技术、新方法。建立地质、物探、化探综合勘查相互结合的深部勘查模式。
(二)专业技术设备
各类勘查技术装备齐全,配备了先进的地质勘查设备仪器,物探、测试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物探设备有:美国ZONGE公司生产的GDP32Ⅱ多通道、大功率多方法的电法勘探仪器,可探测电阻率、激发电位、复电阻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频域电磁、谐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瞬变电磁、纳米瞬变电磁8个参数。此外还有国产SD-2B瞬变电磁仪一套、WDZJ-1型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一套、WDJD-2型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一台、DZ-2型电源整流器一套、DJS-8接收机三台、DJF1010kW大功率发送机一台、重力仪1台、磁力仪20台。具备开展野外科研、室内研究的基本科学仪器和设备条件。
(三)路线及路线设计
基地展示馆(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〇一队基地内)—红透山铜锌矿—13线剖面—红透山竖井—小西堡典型剖面。
(四)典型野外现象
根据矿区以往勘查资料对矿区开展详细的野外调研,选定红透山13线、27线、40线、56线、60线作为研究红透山勘查技术与地质观察典型地质、物化探试验剖面,并确定起止点位置,确定4个超km深孔ZK56-2、ZK56-3、ZK60-1、ZK60-2为重要找矿勘查钻孔孔位遗迹,制作野外观测点(考察点)现场指示牌标记及文字说明。
1.矿区野外观测点选择与分布
以攻深找盲勘查技术应用与示范研究为重点,对红透山矿区进行野外调查工作,物探方法技术观测点设置在红透山矿区及周边,选择了小西堡27线、40线、56线3条典型物探剖面,建立野外观测剖面起点与终点标志。
2.典型剖面
(1)红透山矿区13线地层剖面:13线实测地质剖面,所控制的矿区地层最全、最完整,也最有代表性,通过红透山矿床最中心部位,贯穿于南北。
根据岩石的颜色、层厚、成分及结构构造,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七个岩性段。各段之间均为连续沉积,总厚度>1040.45m。其层序自上而下为:鸡冠砬层、羊望鼻子层、奶牛场层、火药库层、下角闪石层、薄层互层带和上角闪石层。
鸡冠砬层: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石墨十字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榴闪岩、磁铁石英岩、斜长辉石角闪岩。层厚200m,岩性很不稳定,具有一定的相变,多呈薄层状,同时矽线石矿物多呈毛发状、针状集合体,该层一般混合岩化作用较为强烈。
羊望鼻子层:以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为主,夹斜长辉石角闪岩、石榴角闪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长英片麻岩、角闪岩、角闪变粒岩、含铁角闪石英岩、含铁石英岩、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层厚150m。
奶牛场层:以黑云石榴直闪片麻岩为主,内夹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云闪斜长片麻岩等,层厚为200~300m,岩性较稳定,走向延伸很远,一般直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具有普遍的矿化,尤其在其底部层位矿化最好,矿化种类有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及闪锌矿等,矿化多呈分散的浸染状,局部也有呈扁豆状的铜矿体,但规模小。铜品位较高,达0.5%~1%或以上。在该层的上部层位有一条断续延伸达200~300m长的黄铁矿化带和与其相应的铜矿化,但其矿化不稳定。
火药库层: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呈厚层状,厚度为400~450m,内夹黑云石英斜长片麻岩、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的薄层,岩性稳定,层理发育,仅在局部有二云母片麻岩的薄层,在黑云斜长片麻岩与角闪斜长片麻岩,互层发育处,往往在黑云石英片麻岩中,有条带状、浸染状黄铁矿化,内含少量黄铜矿、闪锌矿,岩层具有中等混合岩化。
下角闪石层:以斜长角闪片麻岩为主夹角闪石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云闪斜长片麻岩、磁铁榴闪岩、紫苏辉石角闪岩、石榴角闪斜长片麻岩。厚度为250m。
薄层互层带:该层以黑云斜长片麻岩、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层厚为50~150m,内夹薄层状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或白粒岩、直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等,这些岩性的岩层的厚度都不大,一般为5~20m,最薄的仅1m左右,呈互相更替的薄层互层带,沿层赋存铜锌矿体,为红透山矿床之围岩,其最大特征是岩石富含矽镁铝质。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黑云石英斜长片麻岩,具有最好的含矿性,往往是直接控矿层位脉岩性。红透山矿床几个主要致密型矿石工业铜、锌矿体均位于该层的下限,同时,矽线石英黑云斜长片麻岩也往往呈为浸染型矿石的直接工业矿体。富含矽、镁、铝质的矽线石黑云斜长片麻岩,其所含其他的副矿物种类也多,如常可见到金红石、蓝晶石、十字石等一般少见的矿物。在此层中,混合岩化不强,多属中等,为顺层注入的条带,条痕的长英质,该层岩性不稳定,在走向上具有较明显的相变,倾向上还不甚明显。
上角闪石层:以斜长角闪片麻岩为主,夹黑云斜长片麻岩榴闪岩及磁铁石英岩。层厚为70m,岩性极稳定。
(2)红透山铜锌矿区56勘探线剖面:位于红透山小西堡区内,为验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的主干剖面,剖面工作程度相对较高,由4个钻孔控制,对异常进行解剖验证,完整反映了自地表向下1300m的地质情况,对异常、地层、岩性及其蚀变、矿化、矿体均有全面反映,能清晰反映红透山铜锌矿床的深部矿体与异常之间相对应关系。此次对56线剖面起止点及钻孔均建立了野外标志。通过典型剖面建标,为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示范提供基础。
‘玖’ 哪里有厂房出租200一300平米,需要有三相电。
辽宁省锦州市南广路东则
‘拾’ 请为我的手抄报提供资料吧!
1.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关于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浙社规办〔2009〕2号
编辑:admin 时间:2009-3-5 15:50:00
各有关单位:
今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浙江也不例外。60年来,浙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许多实践经验值得回顾和总结。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决定采用直接委托和公开招标的方式,启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项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立足浙江、贴近实际、服务大局,以浙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动实践为主题,紧紧围绕对浙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问题和典型事件展开研究,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规律,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2.具体要求:“新中国60周年”专项研究,要紧紧围绕建国60年来浙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展开。要求“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某一个具体问题或事件切入,进行分析研究,着重在该问题或事件对浙江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上。选题要具体,论述要有理有据,特别要选取那些对浙江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和事件。比如“浙江农业合作社与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历史变革和比较分析”、“‘枫桥经验’与浙江基层社会治理”、“新安江水库、杭州湾跨海大桥与浙江的公共(基础设施)事业发展”、“商品流通组织、交易方式60年变迁看市场大省崛起”等等。总之,选题要有代表性,既能充分体现建国60年来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又要具有理论意义,要从中发掘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些规律。特别要注意在评价浙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问题上要符合中央精神。
3.“新中国60周年” 专项研究课题为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每项经费3万元。最终成果形式为论文,字数在15000-25000左右。质量好的最终研究成果将编辑成论文集公开出版发行,同时向国家级报刊推荐发表。所有课题必须在8月底前完成。
4. 本项专题研究目的性强,成果去向明确。时间紧,任务重,希各单位认真组织。也请有研究实力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具有前期研究成果的课题组和对浙江省发展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实际工作部门研究者踊跃申报。由于该项课题研究的特殊性,承担省社科规划各类课题和国家课题的负责人均可申报。申报请采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表》(下称《课题申报表》),申报材料包括:《课题申报表》(一式1份)、《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式10份)。申报表和活页一律使用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课题申报所需的各种材料(申报通知、申报表、活页等)请直接上网查询并下载。网址:http://www.zjskw.gov.cn
申报时间从文件下发之日起至4月5 日止,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王蓓、王三炼
电话:87053190、87053203
通讯地址:杭州市省府路省府大院2号楼省社科联规划办(邮编310025)。
办公地址:杭州环城西路省行政4号院省计算机研究所7楼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3月2日
2.关于生态环境
一、自然经济社会简况
抚顺市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地处辽宁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位置。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较发达的公路、铁路网。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消费大市及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规划基期,国内生产总值为257.9亿元, 居全省第五位。完成工业总产值589.7亿元(现价),居全省第4位。
矿业经济是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加工、煤炭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全市经济发展支柱。规划基期,全市采掘业产值为18.9亿元,占工业生产总值的3.2%。后续加工产值250.8亿元,占工业生产总值的42.5%。
抚顺的发展史是矿业开发史,矿业开发不仅带动本市经济发展,而且拓宽了本市的工业结构。抚顺工业由煤而兴,因油发展。20世纪50-60年代,煤炭产量一直居全国前列,素有“煤都”之称。目前,抚顺煤矿虽进入中晚期,煤炭工业需要转型,但煤、油页岩、煤层气等可利用资源仍然比较丰富,抚顺矿区仍呈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20世纪60年代开始,抚顺石化工业发展壮大,是全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工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抚顺的煤、油页岩、黄金、铁、铜等矿产的开发,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石油加工、煤炭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为主体,机械、电子、化工等门类齐全工业体系。
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工业整体竞争能力,重点发展石化、冶金、机械、建材产业;加快矿区产业转型,推进煤炭工业战略转移,充分开发利用油页岩、煤层气等资源,发展接续产业,重点抓好东露天开发、页岩炼油、页岩电站及煤层气开发等项目,实现传统能源工业向新型能源工业转化。因而,从我市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看,矿业仍将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矿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矿产资源特点及优势
抚顺市矿产资源丰富,曾经是全国着名的“煤都”。铜、锌、油页岩、泥炭、铌钽等矿产保有储量居全省首位,煤、煤层气、金、银、硫化铁等矿产在全省居重要地位。目前,已发现的矿产52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47.3%,产地500多处,其中,区内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80多处。现已开发的矿种24种,其中优势矿产18种。全市已探明矿产总储量60.04亿吨,保有储量 48.11亿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17.7%。
抚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1)能源矿产储量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优势突出。油页岩、煤层气储量大,前景可观。(2)铜、锌资源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基础地质研究和红透山铜矿十几年生产探矿的经验表明,老矿山外围和深部找矿前景广阔;(3)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潜力大;(4)矿产资源规模小,分布面广。但水泥用灰岩、油页岩、煤、菱镁矿等矿产地相对集中,矿床规模大,埋藏浅,适宜矿业开发。
优势矿产是油页岩、煤层气、煤、铜、锌、金、铁、菱镁、水泥用灰岩、泥炭等10个矿种。
油页岩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38.9 亿吨,居全省首位。
煤层气 预测资源量66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6.7%。
煤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7.5亿吨(其中基础储量5.9亿吨),占全省资源储量11.6%。
铜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22.8万吨。居全省首位。抚顺红透山铜矿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22.16万吨。
锌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38.4万吨,占全省39%。
金 规划基期,伴生金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10.32吨,为全省首位;岩金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10.59吨,占全省12%。
铁 矿山规模小,分布分散,除小莱河、傲牛铁矿等9个矿区外,其它矿区保有储量不足100万吨。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8831万吨。
泥炭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164.5万吨,为全省首位。
菱镁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242万吨。
水泥用灰岩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7091万吨。勘查程度低,但远景储量非常丰富。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现状
抚顺市的勘查工作开始于20世纪初,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尤其建国以来,区内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完成了大量的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
(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
⒈区域地质调查:区内已全部完成1:20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先后完成了营盘—南杂木、北三家—英额门、张甸子、郑家堡子、南口前、木奇、大苏河、湾甸子、永陵镇、新宾县、都督村、红庙子等13个图幅4200余平方千米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区域物化探工作:已完成全市域内的1:200000水系沉积物和重砂测量;完成1:50000—1:100000航空磁测;完成1:200000—1:1000000区域重力测量;完成了救兵—三块石地区、北崴子—草市地区、营盘—南杂木、北三家—英额门重点成矿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
⒊科研工作:完成了全区范围内的地质矿产总结,编制了1:200000抚顺地区地质矿产图和1:100000抚顺市矿产资源分布图。进行了抚顺地区浑南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浑北绿岩带中金矿类型及找矿远景评价,南口前地区1:50000成矿预测,完成了辽北—吉南太古宙地质与成矿等大型专题的科研工作。
通过基础地质研究,为我市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矿产资源勘查程度
先后开展了抚顺煤田的勘探和马架子煤田普查工作,其中抚顺煤田控制深度已达1000米以上;对抚顺、清原、新宾县内150多处铁矿床(点)进行普查与勘探,发现了傲牛铁矿、小莱河铁矿、洋湖铁矿、毛公铁矿等具一定规模中小型铁矿;发现并评价了红透山铜矿、清原县下大堡金矿、王家大沟金矿、抚顺县二伙洛金矿、新宾县下营子金矿、抚顺县佟家街菱镁、北四平泥炭矿、草市泥炭矿、大四平石灰石矿等一大批矿产地。截止2000年底,累计探明储量的矿产地500多处,基本查清了市内主要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产的分布。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强度高、规模大,矿业基础雄厚。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规划基期,探明52种矿产,已开发矿产24种。按累计消耗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比例计算,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程度为:煤矿47%,铁矿6%,铜矿59%,锌矿52%,金矿40%,菱镁矿51%。
——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较高。大中型矿山企业“三率”指标完成较好,抚顺矿务局西露天矿开采回采率95%,老虎台开采回采率70%,红透山铜矿开采回采率94%;1998年我市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经过专项调查和专家指导,制定了矿山企业“三率”考核指标。从规划基期的完成情况看,开采回采率有所提高。
——矿业产量平稳,产值稳中有升。全市共有矿山企业302个,特大型矿山1个,大二型矿山2个,中二型矿山2个,小型矿山297个,小型以下矿山占全市矿山总数的98.3%。实有矿业职工人数3.5万人,97年实有6.9万人,减少3.4万人。矿业总产值为18.9亿元,比97年的16.9亿元多2亿元,增加11%。年产主采矿种矿石量1048万吨,比97年的1021万吨增加了27万吨,其中,煤686.2万吨,铁矿石150.8万吨,铜金属量0.9万吨,锌金属量1.2万吨,金矿石2.1万吨,菱镁矿石量8.3万吨,泥炭矿石量0.35万吨,水泥用灰岩矿石量22.4万吨,油页岩产量为307万吨,煤层气6432万立方米。
我市矿产品贸易的物流量相对稳定,主要矿产产销平衡。物流方向相对固定,煤炭主要销往鞍钢;铁粉主要销往新钢、本钢;金粉运往阜新排山楼金矿和山东招远黄金公司;铜粉销往天津大通铜业公司、山东东赢铜业公司;轻烧镁销往辽宁省外贸公司或大连五矿公司。
五、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一)西露天矿采坑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抚顺西露天矿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露天煤矿,在矿山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形成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造成周边企业厂房和居民建筑破坏,目前,地面变形仍在继续加剧,并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抚顺西露天矿将于2007年闭坑,闭坑后矿坑对城市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将进一步显化和恶化,矿坑充水,边坡将失去人工维护,边坡岩层浸水后强度将弱化,岩土移位、地面变形加剧,给相邻的大型企业、商业区和居民区留下较为严重的隐患。
(二)采煤剥离物造成周边地区环境污染。抚顺西露天矿九十多年的开采,形成了三座较大的外排土场,占地面积20.2平方公里,累计排放量为16亿立方米。这些露天堆积的煤矸石在长期的风化、降雨淋滤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并向外排放,造成周围地区空气、土壤、地下水严重污染。同时,煤矸石堆放占地面积很大,造成城市土地的浪费,限制了城市建设的发展空间。
(三)采煤沉陷区逐年扩大,造成土地利用率低下。老虎台矿和龙凤矿长年的井下煤炭开采在我市城区形成了一个面积16.89平方公里的椭圆型沉陷盆地,地面平均沉陷值超过1米,最大沉陷值超过10米。在此范围内,居民住宅、大中型企业遭到巨大破坏,经济损失几十亿元。目前,随着老虎台矿的继续开采,地表破坏将进一步加重,沉陷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居民住宅和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安全将面临更大威胁。
(四)矿震频繁直接威胁城市安全。我市矿震自1933年开始发生,矿震频次由70年代每年300——500次增至2001年的7051次;最大震级由2.5级升至3.7级,2002年达到6843次。据专家预计矿震震级将逐步达到3.8—4.2级,威胁将更大。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矿震给井下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二是矿震对地面设施构成破坏和威胁;三是加剧了采煤沉陷和边坡失稳。
(五)县(区)部分地区矿山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突发性降水引发的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抚顺县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山体滑坡和崩塌主要发生在新宾永陵启运山、抚顺县三块石、清原202国道两侧和新宾东南公路路段,新宾镇郊区为易发区。抚顺县铁矿、菱镁矿资源丰富,由于多年来的过量开采,造成了矿山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有的已不可恢复。清原县金矿、新宾县煤矿开采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根据对全市12家矿山企业抽样调查统计,目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率为5%。土地复垦率为3.9%。
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及开发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矿产勘查工作滞后,找矿成果不显着。我市基础地质程度高,但完成时间较早,尚需更新、补充;地勘费投入锐减,使勘查工作停滞不前;勘查结构和勘查布局不合理,重金属,轻非金属矿产勘查,相同矿种各县区的勘查程度相差较大。
——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尚未建立,社会资金难以进入勘查领域,外商投资进展不大,商业性投资勘查机制尚未形成。
——大宗矿产资源形势严峻,转产任务艰巨。我市煤炭受“保城限采”政策影响,可采储量严重不足,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矿和西露天矿的保有储量分别为8857、1719万吨,可采储量分别为6199、1536万吨,进入中后期开采,急需发展接续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全市金矿资源日渐萎缩,王家大沟金矿和下大堡金矿的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分别仅为3.81吨、0.94吨,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影响我市黄金产量的稳定。
——矿山规模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低。全市中型以上规模矿山仅5家,其余矿山规模小,分布散。
——矿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矿山设备简陋,技术陈旧,工艺落后,技术人才缺乏。产品多为原矿石,技术含量低,缺乏精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经济效益低,资源利用率低。
——矿政管理需继续加强,矿业权市场急待培育。矿产资源管理粗放,监督管理还没有完全到位,不按设计施工,以探代采、边探边采、无证采矿,乱采滥挖,浪费资源问题仍然存在。矿业权市场处于启动阶段,发育很不完善,完整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恢复治理任务艰巨。抚顺市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调查,“一区一坑三场”(采煤沉陷区、西露天矿坑、西排土场、东排土场、汪良排土场)土地总面积为47.96平方公里,这些废弃的土地及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使我市恢复治理工作面临沉重的压力。
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一) 有利条件
——国家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开拓资源战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市的矿业发展带来机遇。随着国家资源战略的调整,国家对铜、锌等具有战略意义矿种的勘查力度加强,这将为我市优势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红透山铜矿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我国加入WTO后,资源在全球优化配置,我市石油、铝及钢铁加工企业可在国际市场进口所需原料。同时有利于我市大中型矿山企业在境外建立开采、加工基地,扩大矿山企业规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国家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战略、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持续产业的政策为我市煤炭工业转型、石化工业跨越性发展带来机遇。
在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下,以恢复东露天矿开采为龙头,开发油页岩、煤层气资源,充分利用油页岩、煤矸石进行炼油、发电、烧砖,搞好煤炭深加工和洁净煤项目,进行资源综合利用。
我市在“十五”计划中,石化与精细化工是抚顺“十五”时期和以后超常发展的主导产业。两大产业将完成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经济效益都将实现翻番升位,位居国内前列。国家对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支持和支持以开采资源为主城市发展持续产业的政策,在政策、资金和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方面为我市建设“北方石化城”带来机遇。
(二)不利因素
——区内大部分地区工作程度较高,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矿山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许多地表矿点进行了预查,找矿进入“攻深找盲”阶段,工作难度较大。
——国家投资减少,重点成矿地段的高精度大比例尺物化探工作开展较少,加之探矿设备落后,深部找矿成果不显着。
——由于矿产资源全球优化配置,廉价优质矿产品的进口增加,对我市开采、加工成本高的及规模小、技术落后的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冲击。
七、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和可供性分析
(一)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根据我市“十五”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矿产资源消耗必然呈现增长态势。我市的产业结构也决定了矿产资源的高消耗性。预测2005年我市煤需求量为900万吨,石油1500万吨,铁矿石400万吨,铜1 万吨,锌1.2万吨,铝10万吨,金矿石3万吨,水泥用灰岩100万吨,菱镁矿石8万吨,油页岩1100万吨,煤层气3亿立方米。其它金属、非金属矿产需求量也表现为持续增长。
(二)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
从我市矿产资源现状分析,大宗矿产资源可采储量不足,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不容乐观,贵金属和有色金属可供性趋向严峻。
针对我市主要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资源进行可供性分析:
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 石油、铝土矿为我市没有的矿产,全部需要外购;金、铅、锌、耐火粘土等4种矿产,如不新增资源,现有保有储量到2010年基本枯竭。
部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 铁受规模小开发受到限制等因素影响,只能部分满足需求。
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 铜、菱镁、油页岩、煤在规划基期能够满足需求。煤受“保城限采”政策影响,可采储量只能维持到2010年左右。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 受技术、交通条件或市场因素等限制,尚没有开发利用或大规模开发利用,有油页岩、煤层气、石灰石、泥炭等。
到2005年,我市煤炭预测产量为700万吨,自给率77.8%;铁矿石200万吨,自给率50%;铜1万吨,自给率100%;锌1.2万吨,自给率100%;金矿3万吨,自给率100%;水泥用灰岩石100万吨,菱镁矿石8万吨,油页岩1100万吨,煤层气3亿立方米,基本满足要求。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
本《规划》的编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坚持我市实施的“建设经济强市,争创文化名城”及建设“绿都抚顺”和“北方石化城”方略,在服从省矿产资源规划前提下,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实现资源主导型城市加速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规划原则
紧密结合抚顺国民经济发展实际 ,按照我市“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和建设“绿都抚顺”的指导思想,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基本要求,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加强资源保护,节约使用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合理开采。
——经济、资源、环境与社会效益相互协调统一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资源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以开发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使保护与发展互为促进;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明显提高。
——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在法律、法规的规范和规划、政策的调控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控资源利用总量,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生产精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矿产品,提高采选综合回收率和共、伴矿产的综合利用率。 &,amp;,amp;,nbsp;
一、人类对自然不合理的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都是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因素。
1、改变物种(有意无意造成物种的消失或引入物种)
如1859年有农民从英格兰带了25只野兔到澳大利亚,由于没有天敌,造成澳大利亚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又如,1906年美国亚利桑那洲的卡巴森林为保护鹿群,捕杀肉食动物,导致鹿群大量繁殖最后没有食物,濒临灭就等。
2、环境因素的改变(大量污染物质进入环境)
3、信息交流系统的破坏(破坏生物释放的驱赶天敌、排斥异种、吸引异性等的信息素)等。
二、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 (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例如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公斤减至5000公斤,严重破坏了内陆水产资源。在一个生态系统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所致。 (3)对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为地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到破坏。例如自然界中有许多昆虫靠分泌释放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成虫交尾,如果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则雌虫的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诱雄虫的生理活性,结果势必影响昆虫交尾和繁殖,最后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三、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世界各国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10年前,178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聚集,共同商讨保护环境的问题。与会领导人计划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人类的福利和发展。1997年,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签订了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由于减少排放阻碍经济发展,美国这个二氧化碳头号排放国却拒绝执行。去年,在南非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继续商讨改善环境的计划。
10年过去了,人类在保护环境问题上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分歧仍然严重。地球现在到底处在怎样的状态呢?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迎接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