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统以太网的以太网初步简介
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通信协议,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标准,以太网标准形成于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以太网具有的一般特征概述如下:
共享媒体:所有网络设备依次使用同一通信媒体。
广播域:需要传输的帧被发送到所有节点,但只有寻址到的节点才会接收到帧。
CSMA/CD:以太网中利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 twp 或更多节点同时发送。
MAC 地址: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所有 Ethernet 网络接口卡(NIC)都采用48位网络地址。这种地址全球唯一。
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 共享媒体和电缆:10BaseT(双绞线),10Base-2(同轴细缆),10Base-5(同轴粗缆)。
转发器或集线器:集线器或转发器是用来接收网络设备上的大量以太网连接的一类设备。通过某个连接的接收双方获得的数据被重新使用并发送到传输双方中所有连接设备上,以获得传输型设备。
网桥:网桥属于第二层设备,负责将网络划分为独立的冲突域获分段,达到能在同一个域/分段中维持广播及共享的目标。网桥中包括一份涵盖所有分段和转发帧的表格,以确保分段内及其周围的通信行为正常进行。
交换机:交换机,与网桥相同,也属于第二层设备,且是一种多端口设备。交换机所支持的功能类似于网桥,但它比网桥更具有的优势是,它可以临时将任意两个端口连接在一起。交换机包括一个交换矩阵,通过它可以迅速连接端口或解除端口连接。与集线器不同,交换机只转发从一个端口到其它连接目标节点且不包含广播的端口的帧。
以太网协议:IEEE 802.3标准中提供了以太帧结构。当前以太网支持光纤和双绞线媒体支持下的四种传输速率:
10 Mbps – 10Base-T Ethernet(802.3)
100 Mbps – Fast Ethernet(802.3u)
1000 Mbps – Gigabit Ethernet(802.3z))
10 Gigabit Ethernet – IEEE 802.3ae
2. 以太网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
这个问题比较宽泛,因为数据在以太网传输的时候采用的协议不一样,编码方式也就不一样。考虑传输速率的时候①要考虑物理介质传输带宽②要考虑编码,很难用精确地数学计算方式得出有效传输速率。10M以太网一般指传输速率为10M bps的以太网。
3. 以太网系统的组成和特点是什么
以太网系统组成:共享媒体和电缆、转发器或集线器、网桥、交换机和以太网协议。
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以太网具有如下的一般特征:
1)共享媒体:所有网络设备使用同一通信媒体。
2)广播域:需要传输的帧被发送到所有节点,但只有寻址到的节点才会接收到帧。
3) CSMA/CD:以太网中利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两个或更多节点同时发送。
4) MAC 地址: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所有 Ethernet 网络接口卡(NIC)都采用48位网络地址。这种地址全球唯一。
(3)传统共享型以太网的网络传输速率扩展阅读
交换式以太网
以太网的发展很快,从单根长电缆的典型以太网结构开始演变。单根电缆存在的问题,比如找出断裂或者松动位置等连接相关的问题,驱使人们开发出一种不同类型的布线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每个站都有一条专用电线连接到一个中央集线器。集线器只是在电气上简单地连接所有连接线,就像把它们焊接在一起。集线器不能增加容量,因为它们逻辑上等同于单根电缆的经典以太网。随着越来越多的站加入,每个站获得的固定容量共享份额下降。最终,LAN将饱和。
还有另一条出路可以处理不断增长的负载:即交换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的核心是一个交换机,它包含一块连接所有端口的高速背板。从外面看交换机很像集线器,它们都是一个盒子,通常拥有4-48个端口,每个端口都有一个标准的RJ-45连接器用来连接双绞电缆。
交换机只把帧输出到该帧想去的端口。通过简单的插入或者拔出电缆就能完成或者删除一台机器,而且由于片状电缆或者端口通常只影响到一台机器,因此大多数错误都很容易被发现。
这种配置模式仍然存在一个共享组件出现故障的问题,即交换机本身的故障:如果所有站都失去了网络连接,则IT人员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更换整个交换机。
4. 以太网传输速度
100M的是以太网的最大传输速率,以太网也就是内网
你上网的速度实际受ISP给你提供的带宽,也就是电信或网通提供给你的2兆,只要你访问外网就受那2兆的限制,而且2兆是2兆位,是比特位,理论速度就在250K,而实际下载速度最大能达到220K左右
5. RS232 RS485 以太网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它们的波特率可达到多少
先说232和485:
应用区别:
1、传输方式不同
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 而RS485则采用平衡传输,即差分传输方式。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收、发端的数据信号是相对于信号地,如从DTE设备发出的数据在使用DB25连接器时是2脚相对7脚(信号地)的电平。
2、传输距离不同
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距离一般不超过20m。而RS-485的传输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
3、传输单位不同
RS-232 只允许一对一通信,而RS-485 接口在总线上是允许连接多达128个收发器。典型的RS-232信号在正负电平之间摆动,在发送数据时,发送端驱动器输出正电平在+5~+15V,负电平在-5~-15V电平。
转换原理区别:
RS232
所以其实简单来说,两者的信号源都是UART,将UART的信号转换为驱动线缆的电压,并提供驱动能力。
所以其实严格来讲,RS232不算现场总线,因为不支持多节点网络并且抗干扰很差。而RS485作为现场总线来应用,也麻烦很多,不支持无极性,不能任意拓扑,不能供电,大网络必须加终端电阻,不能与220V共管。如果在于现场总线有施工要求的,还是推荐看看二总线技术。
以太网
最基本的区别:
功能不同,RS485是用来传输控制信号的,以太网是通过互联网获得网络数据的。
使用线材不同,RS485用2芯线就可以传输,而以太网必须使用8芯屏蔽线,而且最少有4芯必须接通,而且不能接错。
6. 快速以太网和传统以太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快速以太网和传统以太网的区别主要在速度上.它们都遵守IEEE 802.3标准.
传统以太网的速度是10Mb/s.快速以太网的速度是100Mb/s.而高速以太网的速度则可以达到1000Mb/s.
如果要细一点的区分,那就要从物理层规范上来看了.
7. 标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是多少
10、100、1000Mb
8. 与共享式以太网比较,交换式以太网有哪些优点
交换式以太网可在高速与低速网络间转换,实现不同网络的协同。目前大多数交换式以太网都具有100MBPS的端口,通过与之相对应的100MBPS的网卡接入到服务器上,暂时解决了10MBPS的瓶颈,成为网络局域网升级时首选的方案。
它同时提供多个通道,比传统的共享式集线器提供更多的带宽,传统的共享式10MBPS/100MPS以太网采用广播式通信方式,每次只能在一对用户间进行通信,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而交换式以太网允许不同用户间进行传送,比如,一个16端口的以太网交换机允许16个站点在8条链路间通信。
特别是在时间响应方面的优点,使的局域网交换机倍受青睐。它以比路由器低的成本却提供了比路由器宽的带宽、高的速度,除非有上广域网(WAN)的要求,否则,交换机有替代路由器的趋势
9. 以太网接口的信号传输速率大概是多少啊
目前的速率为10M/100M;但是随着网络硬件设备、软件和传输线的质量不断提高,千兆网已经在运行了.
IEEE802.3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常见的802.3应用为:
10M: 10base-T (铜线UTP模式)
100M: 100base-TX (铜线UTP模式)
100base-FX(光纤线)
1000M: 1000base-T(铜线UTP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