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共享 > 网络架构哪个好

网络架构哪个好

发布时间:2022-06-14 08:39:44

㈠ 相比4G,5G的网络架构有哪些变化

信号塔更加秘籍,发射功率变小,定位更加精确,通话质量更清晰,网络传输更快。

㈡ 网络架构是什么

传统的网络架构:星型、环形、总线型,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交换技术:以太网、令牌环和fddi、atm。
网络架构,是物理层面的。交换技术是一种信息传递技术,网络架构是交换技术的载体。
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他是一个定义的非常好的协议规范。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七层都是什么应该知道吧。

㈢ 常见的网络架构有哪些

常见网络架构的有星形、总线形、环形和网状形等。
1、星形网络拓扑结构:
以一台中心处理机(通信设备)为主而构成的网络,其它入网机器仅与该中心处理机之间有直接的物理链路,中心处理机采用分时或轮询的方法为入网机器服务,所有的数据必须经过中心处理机。
星形网的特点:
(1)网络结构简单,便于管理(集中式);
(2)每台入网机均需物理线路与处理机互连,线路利用率低;
(3)处理机负载重(需处理所有的服务),因为任何两台入网机之间交换信息,都必须通过中心处理机;
(4)入网主机故障不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工作,中心处理机的故障将导致网络的瘫痪。
适用场合:局域网、广域网。
2、总线形网络拓扑结构:
所有入网设备共用一条物理传输线路,所有的数据发往同一条线路,并能够由附接在线路上的所有设备感知。入网设备通过专用的分接头接入线路。总线网拓扑是局域网的一种组成形式。
总线网的特点:
(1)多台机器共用一条传输信道,信道利用率较高;
(2)同一时刻只能由两台计算机通信;
(3)某个结点的故障不影响网络的工作;
(4)网络的延伸距离有限,结点数有限。
适用场合:局域网,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环境。
3、环形网络拓扑结构:
入网设备通过转发器接入网络,每个转发器仅与两个相邻的转发器有直接的物理线路。环形网的数据传输具有单向性,一个转发器发出的数据只能被另一个转发器接收并转发。所有的转发器及其物理线路构成了一个环状的网络系统。
环形网特点:
(1)实时性较好(信息在网中传输的最大时间固定);
(2)每个结点只与相邻两个结点有物理链路;
(3)传输控制机制比较简单;
(4)某个结点的故障将导致物理瘫痪;
(5)单个环网的结点数有限。
适用场合:局域网,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环境。
4、网状网络拓扑结构:
利用专门负责数据通信和传输的结点机构成的网状网络,入网设备直接接入结点机进行通信。网状网络通常利用冗余的设备和线路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因此,结点机可以根据当前的网络信息流量有选择地将数据发往不同的线路。适用场合:主要用于地域范围大、入网主机多(机型多)的环境,常用于构造广域网络。

㈣ 网络构架有哪些

网络架构是为设计、构建和管理一个通信网络提供一个构架和技术基础的蓝图。网络构架定义了数据网络通信系统的每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用户使用的接口类型、使用的网络协议和可能使用的网络布线的类型。

网络架构典型的有一个分层结构。分层是一种现代的网络设计原理,它将通信任务划分成很多更小的部分,每个部分完成一个特定的子任务和用小数量良好定义的方式与其它部分相结合。

(4)网络架构哪个好扩展阅读:

使用网络架构注意事项:

1、动态多路径

能够通过多个WAN链路对流量进行负载均衡并不是一项新功能。但是,在传统的WAN中,此功能很难配置,并且通常以静态方式将流量分配给给定的WAN链路。即使面对诸如拥塞链路之类的负面拥塞,也不能改变给定WAN链路的流量分配。

2、应用程序级别

如果应用程序的性能开始下降,因为该应用程序使用的托管虚拟化网络功能(VNF)的物理服务器的CPU利用率过高,则VNF可能会移动到利用率较低的服务器中。

3、能见度

有许多工具声称可以为网络组织提供对传统WAN的完全可见性,以便解决与网络和/或应用程序性能相关的问题。但是,无论是这些工具的缺陷还是网络组织使用的故障排除流程,采用新的WAN架构将使故障排除任务变得更加复杂。

㈤ 网络工程师与网络架构师比哪个待遇好

这不是头衔和待遇的区别,是你能不能做的问题,不是你想架构就能架构的,你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你说,公司员工好还是公司老板好?大家推选你当老板当主席,你可以领导几百人几千人走向胜利吗?大家可以信任你吗? 你规划设计的网络,敢保证稳定运行N年吗?能保证将来升级换代保持可扩展性吗?这是技术经验和技术实力的体现。
引用一段网络技术人员学习规划:
如何入门及规划网络技术学习之路,使绝大部分初学者都会遇到的难题。从现在知识的存量上说,如果没有恰当的指引和规划,很容易误入歧途,最终学无所成。学习网络技术并不等于学习网络设备的操作,有些人不懂技术,也可以操作设备(照着说明书),但是在这个层次的技术人员,在职业道路上注定无法走得远。真正有效的学习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们学习网络技术,除了满足日常网络维护的需要,还要具备可以设计、实施大型基础网络建设,操作大型网络的升级、割接等。对于初学者,踏实把底层基础原理学好,是跳不过去的一步,网络是IT中的一环,IT基础的原理是相同的,不管你以前有没有学过其他IT技术,最终通过学习网络技术,要把IT基础的原理学透,比如操作系统、硬件结构、驱动、接口、分布式处理等,都是可以在学习网络技术里面体现出来,这些是基础,无需另外专门学习。
网络技术现在有六大方向:网络架构、网络安全、语音通讯、网络存储、无线网,这6种统统都得从网络架构起步,也就是要精通后面的5个方向,首先第一个方向得掌握好,否之学起来就会轻飘飘,浮在空中。网络架构学好了,也就真正入门了,会有很强的成就感,进入好的大公司就业已经是迟早的事了。很多初学者,一开始就学得很杂,表面看起来学得多了,但是都流于表面,不知道宏大的结构,抓不住细节。对于初学者,踏实学好网络架构,比什么都重要。这几年踏实钻研网络架构的工程师,突破月薪5千、8千、1万、2万都比较杂学派来得快。
IPA的课程设计完全是以网络架构为核心,绝不偏离轨道,坚持真正地训练工程师掌握核心技能,课程4个等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门类:

1、网络基础知识和入门突破点训练
2、路由协议操作细节
3、互联网结构及设计
4、传统多层交换设计及部署
5、全路由园区网的设计及部署
6、组播协议及应用部署
7、IP服务质量
8、MPLS二层、三层VPN
9、MPLS流量工程
10、MPLS应用

㈥ 要架构一个网站,要求并发性好,安全性高,数据库oracle不能更改,有两种架构,请大家帮我分析哪种架构好

我在Cernet做过拨号接入平台的搭建,而后在Yahoo3721负载搜索引擎前端平台开发,又在猫扑处理过大型社区猫扑大杂烩的架构升级等工作,同时自己接触和开发过不少大中型网站的模块,因此在大型网站应对高负载和并发的解决方案上有一些积累和经验,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个小型的网站,比如个人网站,可以使用最简单的html静态页面就实现了,配合一些图片达到美化效果,所有的页面均存放在一个目录下,这样的网站对系统架构、性能的要求都很简单,随着互联网业务的不断丰富,网站相关的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细分到很细的方方面面,尤其对于大型网站来说,所采用的技术更是涉及面非常广,从硬件到软件、编程语言、数据库、WebServer、防火墙等各个领域都有了很高的要求,已经不是原来简单的html静态网站所能比拟的。

大型网站,比如门户网站。在面对大量用户访问、高并发请求方面,基本的解决方案集中在这样几个环节: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高性能的数据库、高效率的编程语言、还有高性能的Web容器。但是除了这几个方面,还没法根本解决大型网站面临的高负载和高并发问题。

上面提供的几个解决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大的投入,并且这样的解决思路具备瓶颈,没有很好的扩展性,下面我从低成本、高性能和高扩张性的角度来说说我的一些经验。

1、HTML静态化
其实大家都知道,效率最高、消耗最小的就是纯静态化的html页面,所以我们尽可能使我们的网站上的页面采用静态页面来实现,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其实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大量内容并且频繁更新的网站,我们无法全部手动去挨个实现,于是出现了我们常见的信息发布系统CMS,像我们常访问的各个门户站点的新闻频道,甚至他们的其他频道,都是通过信息发布系统来管理和实现的,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实现最简单的信息录入自动生成静态页面,还能具备频道管理、权限管理、自动抓取等功能,对于一个大型网站来说,拥有一套高效、可管理的CMS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门户和信息发布类型的网站,对于交互性要求很高的社区类型网站来说,尽可能的静态化也是提高性能的必要手段,将社区内的帖子、文章进行实时的静态化,有更新的时候再重新静态化也是大量使用的策略,像Mop的大杂烩就是使用了这样的策略,网易社区等也是如此。

同时,html静态化也是某些缓存策略使用的手段,对于系统中频繁使用数据库查询但是内容更新很小的应用,可以考虑使用html静态化来实现,比如论坛中论坛的公用设置信息,这些信息目前的主流论坛都可以进行后台管理并且存储再数据库中,这些信息其实大量被前台程序调用,但是更新频率很小,可以考虑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后台更新的时候进行静态化,这样避免了大量的数据库访问请求。

2、图片服务器分离
大家知道,对于Web服务器来说,不管是Apache、IIS还是其他容器,图片是最消耗资源的,于是我们有必要将图片与页面进行分离,这是基本上大型网站都会采用的策略,他们都有独立的图片服务器,甚至很多台图片服务器。这样的架构可以降低提供页面访问请求的服务器系统压力,并且可以保证系统不会因为图片问题而崩溃,在应用服务器和图片服务器上,可以进行不同的配置优化,比如apache在配置ContentType的时候可以尽量少支持,尽可能少的LoadMole,保证更高的系统消耗和执行效率。

3、数据库集群和库表散列
大型网站都有复杂的应用,这些应用必须使用数据库,那么在面对大量访问的时候,数据库的瓶颈很快就能显现出来,这时一台数据库将很快无法满足应用,于是我们需要使用数据库集群或者库表散列。

在数据库集群方面,很多数据库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Oracle、Sybase等都有很好的方案,常用的MySQL提供的Master/Slave也是类似的方案,您使用了什么样的DB,就参考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实施即可。

上面提到的数据库集群由于在架构、成本、扩张性方面都会受到所采用DB类型的限制,于是我们需要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考虑改善系统架构,库表散列是常用并且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在应用程序中安装业务和应用或者功能模块将数据库进行分离,不同的模块对应不同的数据库或者表,再按照一定的策略对某个页面或者功能进行更小的数据库散列,比如用户表,按照用户ID进行表散列,这样就能够低成本的提升系统的性能并且有很好的扩展性。sohu的论坛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架构,将论坛的用户、设置、帖子等信息进行数据库分离,然后对帖子、用户按照板块和ID进行散列数据库和表,最终可以在配置文件中进行简单的配置便能让系统随时增加一台低成本的数据库进来补充系统性能。

4、缓存
缓存一词搞技术的都接触过,很多地方用到缓存。网站架构和网站开发中的缓存也是非常重要。这里先讲述最基本的两种缓存。高级和分布式的缓存在后面讲述。
架构方面的缓存,对Apache比较熟悉的人都能知道Apache提供了自己的缓存模块,也可以使用外加的Squid模块进行缓存,这两种方式均可以有效的提高Apache的访问响应能力。
网站程序开发方面的缓存,Linux上提供的Memory Cache是常用的缓存接口,可以在web开发中使用,比如用Java开发的时候就可以调用MemoryCache对一些数据进行缓存和通讯共享,一些大型社区使用了这样的架构。另外,在使用web语言开发的时候,各种语言基本都有自己的缓存模块和方法,PHP有Pear的Cache模块,Java就更多了,.net不是很熟悉,相信也肯定有。

5、镜像
镜像是大型网站常采用的提高性能和数据安全性的方式,镜像的技术可以解决不同网络接入商和地域带来的用户访问速度差异,比如ChinaNet和ENet之间的差异就促使了很多网站在教育网内搭建镜像站点,数据进行定时更新或者实时更新。在镜像的细节技术方面,这里不阐述太深,有很多专业的现成的解决架构和产品可选。也有廉价的通过软件实现的思路,比如Linux上的rsync等工具。

6、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将是大型网站解决高负荷访问和大量并发请求采用的终极解决办法。
负载均衡技术发展了多年,有很多专业的服务提供商和产品可以选择,我个人接触过一些解决方法,其中有两个架构可以给大家做参考。
硬件四层交换
第四层交换使用第三层和第四层信息包的报头信息,根据应用区间识别业务流,将整个区间段的业务流分配到合适的应用服务器进行处理。第四层交换功能就象是虚 IP,指向物理服务器。它传输的业务服从的协议多种多样,有HTTP、FTP、NFS、Telnet或其他协议。这些业务在物理服务器基础上,需要复杂的载量平衡算法。在IP世界,业务类型由终端TCP或UDP端口地址来决定,在第四层交换中的应用区间则由源端和终端IP地址、TCP和UDP端口共同决定。
在硬件四层交换产品领域,有一些知名的产品可以选择,比如Alteon、F5等,这些产品很昂贵,但是物有所值,能够提供非常优秀的性能和很灵活的管理能力。Yahoo中国当初接近2000台服务器使用了三四台Alteon就搞定了。

软件四层交换
大家知道了硬件四层交换机的原理后,基于OSI模型来实现的软件四层交换也就应运而生,这样的解决方案实现的原理一致,不过性能稍差。但是满足一定量的压力还是游刃有余的,有人说软件实现方式其实更灵活,处理能力完全看你配置的熟悉能力。
软件四层交换我们可以使用Linux上常用的LVS来解决,LVS就是Linux Virtual Server,他提供了基于心跳线heartbeat的实时灾难应对解决方案,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同时可供了灵活的虚拟VIP配置和管理功能,可以同时满足多种应用需求,这对于分布式的系统来说必不可少。

一个典型的使用负载均衡的策略就是,在软件或者硬件四层交换的基础上搭建squid集群,这种思路在很多大型网站包括搜索引擎上被采用,这样的架构低成本、高性能还有很强的扩张性,随时往架构里面增减节点都非常容易。这样的架构我准备空了专门详细整理一下和大家探讨。

对于大型网站来说,前面提到的每个方法可能都会被同时使用到,我这里介绍得比较浅显,具体实现过程中很多细节还需要大家慢慢熟悉和体会,有时一个很小的squid参数或者apache参数设置,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就会很大,希望大家一起讨论,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㈦ 5G宽带网络哪家强

随着科技发展,5G网络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8月份已经陆续上市了5G手机,那么5G网络到底什么时间开始投入运营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5G时代,国内的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哪家运营商更适合消费者的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

1.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凭借早期的发展基础占据了先天性的优势,中国联通的发展也是非常稳的,中国联通不仅在国内的口碑非常好,品质也是非常有保障的。目前中国联通对于5G网络信号布局也要领先中国移动和电信,中国联通的5G计划在2016年已经完成了5G端网络架构关键技术布局,同时也完成了5G Open Lab建设,满足5G业务演示和单点技术性能验证,2017年完成5G无线、网络、传输及安全哥关键技术研究,基于5G Open Lab完成5G实验室环境建设;2018年,完成5G关键技术实验室验证,同时也完成联通5G建设方案;2019年完成5G外场组网验证;2020年,实现联通5G网络商用。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联通的发展计划是非常清晰和显着的,同时也更让人们感受到了5G已经离我们很近了。

2.中国移动

除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网络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的,目前中国移动也现在开始研发测试5G网络,虽然没有具体信息表明实验结果,但是中国移动在国内市场占有也是很有优势的,今年2月中国移动宣布启动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至今,合作伙伴已由最初的11家增至42家!目前联合的实验室也在紧张的实验之中,预计2020年的5G网络也会正式投入运营。

图片来源网络

3.中国电信

相比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5G发展之路进度似乎慢了一些,中国电信规划2018至2020年,开展4G引入5G的系统和组网能力验证,制定企业技术规范,为引入5G技术组网提供技术指导,实现部分成熟5G技术的试商用部署。2020年至2025年,按照CTNet2025网络发展目标,持续开展5G网络后续技术的研究、试验和预商用准进工作。

归根结底,消费者还是看重关于5G信号问题,以及套餐政策做出适合自己的消费

㈧ 几种经典的网络服务器架构模型的分析与比较

相比于传统的网络编程方式,事件驱动能够极大的降低资源占用,增大服务接待能力,并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关于本文提及的服务器模型,搜索网络可以查阅到很多的实现代码,所以,本文将不拘泥于源代码的陈列与分析,而侧重模型的介绍和比较。使用 libev 事件驱动库的服务器模型将给出实现代码。 本文涉及到线程/时间图例,只为表明线程在各个 IO 上确实存在阻塞时延,但并不保证时延比例的正确性和 IO 执行先后的正确性;另外,本文所提及到的接口也只是笔者熟悉的 Unix/Linux 接口,并未推荐 Windows 接口,读者可以自行查阅对应的 Windows 接口。 阻塞型的网络编程接口 几乎所有的程序员第一次接触到的网络编程都是从 listen()、send()、recv() 等接口开始的。使用这些接口可以很方便的构建服务器/客户机的模型。 我们假设希望建立一个简单的服务器程序,实现向单个客户机提供类似于“一问一答”的内容服务。 图1. 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型 我们注意到,大部分的 socket 接口都是阻塞型的。所谓阻塞型接口是指系统调用(一般是 IO 接口)不返回调用结果并让当前线程一直阻塞,只有当该系统调用获得结果或者超时出错时才返回。 实际上,除非特别指定,几乎所有的 IO 接口(包括 socket 接口)都是阻塞型的。这给网络编程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在调用 send() 的同时,线程将被阻塞,在此期间,线程将无法执行任何运算或响应任何的网络请求。这给多客户机、多业务逻辑的网络编程带来了挑战。这时,很多程序员可能会选择多线程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多线程服务器程序 应对多客户机的网络应用,最简单的解决方式是在服务器端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多线程(或多进程)的目的是让每个连接都拥有独立的线程(或进程),这样任何一个连接的阻塞都不会影响其他的连接。 具体使用多进程还是多线程,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传统意义上,进程的开销要远远大于线程,所以,如果需要同时为较多的客户机提供服务,则不推荐使用多进程;如果单个服务执行体需要消耗较多的 CPU 资源,譬如需要进行大规模或长时间的数据运算或文件访问,则进程较为安全。通常,使用 pthread_create () 创建新线程,fork() 创建新进程。 我们假设对上述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型,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让服务器同时为多个客户机提供一问一答的服务。于是有了如下的模型。 图2. 多线程服务器模型 在上述的线程 / 时间图例中,主线程持续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如果有连接,则创建新线程,并在新线程中提供为前例同样的问答服务。 很多初学者可能不明白为何一个 socket 可以 accept 多次。实际上,socket 的设计者可能特意为多客户机的情况留下了伏笔,让 accept() 能够返回一个新的 socket。下面是 accept 接口的原型:int accept(int s,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输入参数 s 是从 socket(),bind() 和 listen() 中沿用下来的 socket 句柄值。执行完 bind() 和 listen() 后,操作系统已经开始在指定的端口处监听所有的连接请求,如果有请求,则将该连接请求加入请求队列。调用 accept() 接口正是从 socket s 的请求队列抽取第一个连接信息,创建一个与 s 同类的新的 socket 返回句柄。新的 socket 句柄即是后续 read() 和 recv() 的输入参数。如果请求队列当前没有请求,则 accept() 将进入阻塞状态直到有请求进入队列。 上述多线程的服务器模型似乎完美的解决了为多个客户机提供问答服务的要求,但其实并不尽然。如果要同时响应成百上千路的连接请求,则无论多线程还是多进程都会严重占据系统资源,降低系统对外界响应效率,而线程与进程本身也更容易进入假死状态。 很多程序员可能会考虑使用“线程池”或“连接池”。“线程池”旨在减少创建和销毁线程的频率,其维持一定合理数量的线程,并让空闲的线程重新承担新的执行任务。“连接池”维持连接的缓存池,尽量重用已有的连接、减少创建和关闭连接的频率。这两种技术都可以很好的降低系统开销,都被广泛应用很多大型系统,如 websphere、tomcat 和各种数据库等。 但是,“线程池”和“连接池”技术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频繁调用 IO 接口带来的资源占用。而且,所谓“池”始终有其上限,当请求大大超过上限时,“池”构成的系统对外界的响应并不比没有池的时候效果好多少。所以使用“池”必须考虑其面临的响应规模,并根据响应规模调整“池”的大小。 对应上例中的所面临的可能同时出现的上千甚至上万次的客户端请求,“线程池”或“连接池”或许可以缓解部分压力,但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总之,多线程模型可以方便高效的解决小规模的服务请求,但面对大规模的服务请求,多线程模型并不是最佳方案。下一章我们将讨论用非阻塞接口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使用select() 接口的基于事件驱动的服务器模型 大部分 Unix/Linux 都支持 select 函数,该函数用于探测多个文件句柄的状态变化。下面给出 select 接口的原型: FD_ZERO(int fd, fd_set* fds) FD_SET(int fd, fd_set* fds) FD_ISSET(int fd, fd_set* fds) FD_CLR(int fd, fd_set* fds) intselect(int nfds, fd_set *readfds, fd_set *writefds, fd_set *exceptfds, struct timeval *timeout) 这里,fd_set 类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按 bit 位标记句柄的队列,例如要在某 fd_set 中标记一个值为 16 的句柄,则该 fd_set 的第 16 个 bit 位被标记为 1。具体的置位、验证可使用 FD_SET、FD_ISSET 等宏实现。在 select() 函数中,readfds、writefds 和 exceptfds 同时作为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如果输入的 readfds 标记了 16 号句柄,则 select() 将检测 16 号句柄是否可读。在 select() 返回后,可以通过检查 readfds 有否标记 16 号句柄,来判断该“可读”事件是否发生。另外,用户可以设置 timeout 时间。 下面将重新模拟上例中从多个客户端接收数据的模型。 图4. 使用 select() 的接收数据模型 上述模型只是描述了使用 select() 接口同时从多个客户端接收数据的过程;由于 select() 接口可以同时对多个句柄进行读状态、写状态和错误状态的探测,所以可以很容易构建为多个客户端提供独立问答服务的服务器系统。 图5. 使用select()接口的基于事件驱动的服务器模型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客户端的一个 connect() 操作,将在服务器端激发一个“可读事件”,所以 select() 也能探测来自客户端的 connect() 行为。 上述模型中,最关键的地方是如何动态维护 select() 的三个参数 readfds、writefds 和 exceptfds。作为输入参数,readfds 应该标记所有的需要探测的“可读事件”的句柄,其中永远包括那个探测 connect() 的那个“母”句柄;同时,writefds 和 exceptfds 应该标记所有需要探测的“可写事件”和“错误事件”的句柄 (使用 FD_SET() 标记)。 作为输出参数,readfds、writefds 和 exceptfds 中的保存了 select() 捕捉到的所有事件的句柄值。程序员需要检查的所有的标记位 (使用 FD_ISSET() 检查),以确定到底哪些句柄发生了事件。 上述模型主要模拟的是“一问一答”的服务流程,所以,如果 select() 发现某句柄捕捉到了“可读事件”,服务器程序应及时做 recv() 操作,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准备好待发送数据,并将对应的句柄值加入 writefds,准备下一次的“可写事件”的 select() 探测。同样,如果 select() 发现某句柄捕捉到“可写事件”,则程序应及时做 send() 操作,并准备好下一次的“可读事件”探测准备。下图描述的是上述模型中的一个执行周期。 图6. 一个执行周期 这种模型的特征在于每一个执行周期都会探测一次或一组事件,一个特定的事件会触发某个特定的响应。我们可以将这种模型归类为“事件驱动模型”。 相比其他模型,使用 select() 的事件驱动模型只用单线程(进程)执行,占用资源少,不消耗太多 CPU,同时能够为多客户端提供服务。如果试图建立一个简单的事件驱动的服务器程序,这个模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这个模型依旧有着很多问题。 首先,select() 接口并不是实现“事件驱动”的最好选择。因为当需要探测的句柄值较大时,select() 接口本身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去轮询各个句柄。很多操作系统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接口,如 linux 提供了 epoll,BSD 提供了 kqueue,Solaris 提供了 /dev/poll …。如果需要实现更高效的服务器程序,类似 epoll 这样的接口更被推荐。遗憾的是不同的操作系统特供的 epoll 接口有很大差异,所以使用类似于 epoll 的接口实现具有较好跨平台能力的服务器会比较困难。 其次,该模型将事件探测和事件响应夹杂在一起,一旦事件响应的执行体庞大,则对整个模型是灾难性的。如下例,庞大的执行体 1 的将直接导致响应事件 2 的执行体迟迟得不到执行,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事件探测的及时性。 图7. 庞大的执行体对使用 select() 的事件驱动模型的影响 幸运的是,有很多高效的事件驱动库可以屏蔽上述的困难,常见的事件驱动库有 libevent 库,还有作为 libevent 替代者的 libev 库。这些库会根据操作系统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事件探测接口,并且加入了信号 (signal) 等技术以支持异步响应,这使得这些库成为构建事件驱动模型的不二选择。下章将介绍如何使用 libev 库替换 select 或 epoll 接口,实现高效稳定的服务器模型。 使用事件驱动库libev的服务器模型 Libev 是一种高性能事件循环/事件驱动库。作为 libevent 的替代作品,其第一个版本发布与 2007 年 11 月。Libev 的设计者声称 libev 拥有更快的速度,更小的体积,更多功能等优势,这些优势在很多测评中得到了证明。正因为其良好的性能,很多系统开始使用 libev 库。本章将介绍如何使用 Libev 实现提供问答服务的服务器。 (事实上,现存的事件循环/事件驱动库有很多,作者也无意推荐读者一定使用 libev 库,而只是为了说明事件驱动模型给网络服务器编程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大部分的事件驱动库都有着与 libev 库相类似的接口,只要明白大致的原理,即可灵活挑选合适的库。) 与前章的模型类似,libev 同样需要循环探测事件是否产生。Libev 的循环体用 ev_loop 结构来表达,并用 ev_loop( ) 来启动。void ev_loop( ev_loop* loop, int flags ) Libev 支持八种事件类型,其中包括 IO 事件。一个 IO 事件用 ev_io 来表征,并用 ev_io_init() 函数来初始化:void ev_io_init(ev_io *io, callback, int fd, int events) 初始化内容包括回调函数 callback,被探测的句柄 fd 和需要探测的事件,EV_READ 表“可读事件”,EV_WRITE 表“可写事件”。 现在,用户需要做的仅仅是在合适的时候,将某些 ev_io 从 ev_loop 加入或剔除。一旦加入,下个循环即会检查 ev_io 所指定的事件有否发生;如果该事件被探测到,则 ev_loop 会自动执行 ev_io 的回调函数 callback();如果 ev_io 被注销,则不再检测对应事件。 无论某 ev_loop 启动与否,都可以对其添加或删除一个或多个 ev_io,添加删除的接口是 ev_io_start() 和 ev_io_stop()。void ev_io_start( ev_loop *loop, ev_io* io ) void ev_io_stop( EV_A_* ) 由此,我们可以容易得出如下的“一问一答”的服务器模型。由于没有考虑服务器端主动终止连接机制,所以各个连接可以维持任意时间,客户端可以自由选择退出时机。 图8. 使用libev库的服务器模型 上述模型可以接受任意多个连接,且为各个连接提供完全独立的问答服务。借助 libev 提供的事件循环/事件驱动接口,上述模型有机会具备其他模型不能提供的高效率、低资源占用、稳定性好和编写简单等特点。 由于传统的 web 服务器,ftp 服务器及其他网络应用程序都具有“一问一答”的通讯逻辑,所以上述使用 libev 库的“一问一答”模型对构建类似的服务器程序具有参考价值;另外,对于需要实现远程监视或远程遥控的应用程序,上述模型同样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实现方案。 总结 本文围绕如何构建一个提供“一问一答”的服务器程序,先后讨论了用阻塞型的 socket 接口实现的模型,使用多线程的模型,使用 select() 接口的基于事件驱动的服务器模型,直到使用 libev 事件驱动库的服务器模型。文章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都做了比较,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即使用“事件驱动模型”可以的实现更为高效稳定的服务器程序。文中描述的多种模型可以为读者的网络编程提供参考价值。

㈨ sdn网络架构的三大特征

SDN是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的缩写,顾名思义,这种网络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对网络进行编程。

SDN是一种非常新兴的技术,通过增加对网络的可编程性来革新当前偏重静态、配置复杂、改动麻烦的网络架构。SDN的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它不属于某一家商业公司,而是属于所有IT企业和一些标准组织,因此SDN的发展也可以打破目前一些网络巨头的垄断并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动力。

SDN的定义和架构都不只有一种,但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ONF(Open Network Foundation开放网络基金会)定义的SDN和架构。因为其他的一些定义和架构多少会偏向于少数商业利益团体,所以我们以这个最为开放,也最为'标准化'的定义来介绍SDN。

如上所说,SDN就是通过软件编程来构造的网络,这种网络和传统的网络(比如以交换机、路由器为基础设施的网络)都可以实现作为一个网络应该具有的互联共享功能。但是相比后者,SDN网络带来一些更加强大的优势,查阅了身边的一些书籍和ONF官网上的一些资料,下面把这些优点用好理解的方式大致介绍一下,有些不大显眼的优点这里就不列出来了:

1. SDN网络可以建立在以x86为基础的机器上,因为这类机器通常相比专业的网络交换设备要更加便宜,所以SDN网络可以省下不少构建网络的费用,尤其是你的网络根本不需要太豪华的时候。

2. SDN网络能够通过自己编程实现的标识信息来区分底层的网络流量,并为这些流量提供更加具体的路由,比如现在底层来了一段语音流量和一段数据流量,通常语音流向需要的带宽很小但是相对来说实时性大一点,但是数据流量则正好相反,SDN网络可以通过辨别这两种流量然后将他们导入到不同的应用中进行处理。

3. SDN可以实现更加细粒度的网络控制,比如传统网络通常是基于IP进行路由,但是SDN可以基于应用、用户、会话的实时变化来实现不同的控制。

4. 配置简单,扩展性良好,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ONF的SDN基本架构:

可以看到每一层其实都并不是只包含自己要负责的功能,每一层都多少会涵盖一些管理类的功能。

途中蓝色的方块的区域可以被看做是网络的提供者,红、绿色方块的区域可以被看做是网络的消耗者。这张图更加直白的凸显了"平面"这个概念。

㈩ 门禁系统采用网络架构好还是485通讯架构好

网络架构的好。

阅读全文

与网络架构哪个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安全靠大家主题手抄报高难度 浏览:336
哪个网络游戏有飞行坐骑 浏览:276
网络营销如何竞争对手 浏览:318
不用移动网络会不会影响信用 浏览:344
无线网络的ip协议 浏览:877
小彬网络科技叫的哪个图 浏览:717
网络无线好还是有线好 浏览:198
无线wps网络设置 浏览:797
更换网络后路由器怎么连接 浏览:531
手机联不上网络 浏览:295
6p还原网络设置 浏览:868
网络最强的随身wifi 浏览:206
手机上网电信和移动哪个网络好些 浏览:621
哪个网络授课平台比较好 浏览:363
安卓手机怎么打开5g网络 浏览:27
网络营销的常见形式有哪些 浏览:916
父母如何使用社交网络 浏览:390
fackbook转型什么网络 浏览:444
去外地手机网络信号差 浏览:134
怎样拿手机给电脑共享网络 浏览:58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