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设置 > 网络媒体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冲击

网络媒体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冲击

发布时间:2022-01-29 20:52:28

‘壹’ 互联网传播对传统新闻媒体造成什么冲击

互联网的崛起给报纸、电视以及杂志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有关统计,约1/3阅读在线电子新闻的用户对传统媒体失去了兴趣,电视收视率下降了35%, 广播收听率下降了25%,报纸购买率下降了18%。另据美国Paragon研究公司的调查显示:1998年13%的美国家庭因上网而退掉了订阅的报纸。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传播以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给传统媒介带来巨大的压力。
一、传统媒体自身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三大媒体中,报纸是以文字传播为主,在传播信息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在报道复杂的新闻事件过程中,记者只能采取单一的的报道方式,即用文字来表达,对客观的新闻事件需要做主观地概括描写,难免与客观事实有所差距;第二,受版面限制,新闻信息的容量有限,只能截取最有新闻价值并迎合大多数人阅读取向的信息,因而缺乏新意,不能全面满足各个不同层面受众的阅读需要;第三,受出版时间的限制,报纸新闻的更新速度最快只能以“天”为单位,虽然也可以用“号外”、“增刊”的方式补充重要的新闻信息,但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报纸的新闻时效性远落后于网络;第四,报纸的发行量受到地域的限制,导致新闻源有限和传播效果覆盖面有限;第五,印刷的报纸存储繁琐,不便受众收集整理保存,造成后期的检索寻找信息十分麻烦。
广播主要以声音传播为主,其先天不足表现为,一是声音稍纵即逝,不易于记忆和保存;二是在视觉上缺乏直观、生动的形象;三是听众只能按照电台的播出顺序收听,而且不能回放和选择;四是无线传播极易受天气、接收方位、接受设备、建筑物、各种电池波等干扰,声音忽大忽小,影响受众的收听效果。
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的最大优势是声画结合,但与网络媒体相比还是存在以下劣势。第一,表现形式不够丰富。网络在新闻的传播方式上可以结合传输文字、图表、图片、声音、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而电视只有声音和图像。第二,电视新闻受节目时间的严格限制,只能在规定的栏目规定的时段内传播规定的信息。第三,在播出其它形式的电视节目时,即时的新闻信息只能以字幕的方式出现在屏幕的下方,既影响传播效果,又往往不能满足受众对该条新闻的更具体,更全面的信息需求。最后,电视和广播一样,不能反复收看。
单向传播是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的媒体的致命弱点。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新闻机构把信息传播给受众,没有受众的信息反馈这一环节,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缺少公开就信息发表意见的途径,没有反馈没有互动使得受众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致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二、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1、网络媒体的开拓创新给传统媒体带来压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从传统媒体上获取信息。手机从单一的通讯工具变为可以上网阅读,接收彩信,飞信,定制新闻的真正媒体;互联网则推出网络电视、网络广播、博客、播客、弹窗、电子杂志,论坛,空间等各种新的功能作为传播手段。这些“新花样”无疑为各个层次受众更多方便获取信息的途径。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则显得无动于衷或行动迟缓,其结果只能是越来越被动甚至无可奈何疲于应付。
2、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争夺受众优势明显
受众的普遍心理是求新求异的,尤其是为数颇多的青年群体,对信息的需求量极大,喜爱新生事物,关注变化动态。他们将兴趣、视线、时间更多地转向网络媒体。有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手机用户达4.55亿户,2007年初网民数量达到1.32亿。与手机和互联网的用户或受众数量直线上升相比,是除了电视受众基本稳定外,报纸、杂志、广播的受众则明显下降。道理很简单,一块蛋糕,网络传媒切多了传统媒体必然就少,受众规模就会减少,原有受众流失不言而喻。
3、网络媒体抢夺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加剧
网络媒体的受众阅读率(点击率)既可精确统计又直观可见,企业投放多少广告,有多少人点击阅读一目了然。这一特性迎合了企业的营销心理,并逐渐成为企业整合营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诺基亚、佳能等国际品牌,正逐渐减少对电视广告的投放,而对基于互联网、手机新媒体、卖场视频等媒体的投放将增加。随着网络媒体受众的不断增多,网页弹窗,网页链接,网页广告等已经成为网络媒体抢夺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重要利器。
4、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更能吸引投资商
2007年中国网络媒体受到投资市场关注,PPLive、薯仔网等均获得巨额投资。传统媒体的问题在于增长空间狭小,名牌媒体霸占严重。而网络媒体所具有的传播优势、用户潜力、营销能力等潜在商业价值,更能受到投资商的关注与青睐。
5、网络媒体多方挤压迫使传统媒体改革应对
Web2.0等技术的使用使网络媒介趋向傻瓜化,更多人群将加入到网民的行列中;任何人都可以申请QQ号,浏览新闻,开设空间主页,博客,可以发歌曲,传视频,写文章。手机逐渐向下层普及,已经成为低端消费品。这些新的功能对传统媒体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式的威胁,传统传媒必须主动改革积极应对守住阵地。
三、传统媒体应对网络媒体的策略
1、继续发扬传统优势
网络媒体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传统媒体同样具有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影响力、广阔的信息渠道以及丰富的经验等优势,这是网络媒体在短期内难以超越的。信息时代的网络信息如此巨量,使得读者宝贵的时间逐渐浪费在各种来源不明、良莠不齐的信息当中。面对信息过量,我们不得不谨慎地区分哪些是我们关注的,哪些是无聊的噱头,哪些又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假如有一个权威的信息处理媒介,它具备敏锐的判断力,道德的约束力和高尚的品味,我们的焦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其实传统媒体一直对自己在信息量、检索力、互动性等方面的弱势耿耿于怀,但是人无完人,也不可能存在什么具有绝对优势的媒介,发扬自己的优势比弥补自己的弱势要容易而有效得多。
然而信息时代传统媒体的优势就在于此: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能够正确地引导舆论。特别是对于政治新闻等严肃性新闻,传统媒体更是处于垄断地位。大众传媒肩负着意识形态使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它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2、适度进行细分融合
从最初的报纸网站、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数字电视,到新兴的手机报,将自己的内容借助网络媒体的传播渠道传播一直是传统媒体的探索之路。国内已经有许多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有自己的网站了,未来可能会有博客、播客甚至手机客户端,这是传统媒体细分的体现。近几年,面对网络媒体的强势,出版界悄然兴起了“减版潮”。面对网络的海量信息与易检索的性质,如果报纸还试图以繁琐的信息优势来应对与网络的竞争,这无疑是不妥当的,这是传统媒体融合的体现。
3、融合应以由网络媒体牵头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融合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把文字、图片、动画、图像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新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网络媒体仰仗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资源优势实现对信息的整合,而传统媒体也可凭借网络强大有力的技术臂膀优势互补,然而这样的媒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融合的尝试要以一系列的牺牲为代价,具有品牌历史以及臃肿机构的传统媒体尾大不掉,常常在本职与拓展之间疲于奔命,分身乏术,以致资金流失,品牌打折。笔者认为,如果选择融合,则应该由网络媒体牵头,他们机构灵活、观念新颖,在新事物的推广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手段。
4、顺应细分的必然趋势
美国着名营销学家阿尔·里斯一直坚持细分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差别创造价值,市场的淘汰制也验证了里斯的预言。网络媒体正是通过细分受众,满足个性化需求来争取受众的。广播也是通过其“窄播化”的改进成功度过了电视出现后带来的危机。
5、以个性特征凸显优势
信息时代的难题不是技术,而是内容。在各种新旧媒体激烈争夺的生态环境中,要博得一方生存空间,传统媒体必须扬长避短。当网络媒体擅长于及时滚动报道时,传统媒体应深入到问题本质,进行追踪报道;当网络媒体抓住与受众平等双向沟通时,传统媒体就要承担起官方渠道的权威传声筒;当网络媒体以海量信息以及方便检索吸引受众时,传统媒体就要精简信息,浓缩就是精华;当网络媒体呈现各方观点,将新闻立体化呈现时,传统媒体就要努力开掘信息的深度,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帮助读者从深度和广度上把握社会脉搏。
6、善于发掘信息资源
传统媒体一方面应将自身原有的人力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公信度优势、新闻采集优势等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传统媒体更不应该盲目融入网络媒体,应该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在如何查找、辨别、选择、加工网络信息方面进一步研究开发。这既是时代发展,市场竞争对传统媒体提供的新的要求,又是传统媒体利用现有优势资源,进一步拓展服务市场的有效途径。
7、坚持品牌制胜原则
传统媒体会不会被网络媒体所替代尚不得而知,但是传统媒体绝对需要警惕自己同行的竞争。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打造强势品牌,只有品牌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的强势媒体,应当拥有非常确定的目标市场,与其他媒体有着清晰的差异空间,巩固相对稳定的铁杆受众群体,才会具备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彼此影响,相互促进。网络媒体势不可挡,将逐步成为对二十一世纪文化、经济、社会生活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新型媒体。传统媒体面对网络媒体强有力的冲击,是坐以待毙还是与狼共舞?笔者以为,网络媒体虽然势头迅猛,但弱点也十分明显。网络给每个人提供了随意发散消息的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虚假信息,糟粕信息,炒作,噱头的产生,从而使不少受众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舆论导向产生了怀疑。另外,传统媒体应放下架子,在坚持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的同时,寻求“多元化”、“多媒体”发展新路。伸出橄榄枝与新型媒体一道相互学习、互助互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并肩笑迎中国二十一世纪新闻传播的崭新时代。

‘贰’ 请问高手传统媒体与网络传播在议程设置上面的不同。

什么是议程设置。如果你有空,可以回去好好看看传播学,传播学里提到这个定理的。

好,下面进入正题,回答问题:

首先回答,议程设置的定理。
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是通过大众媒介形成或影响舆论的理论假设。

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 麦康(McCombs,M)和肖(Shaw.D)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德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

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后来也有一些研究对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议程设置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特点:1)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的阶段。

2)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议程设置功能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有关议程设置的直接表述最先见于1958年诺顿·朗(Norton Long)的一篇文章中:

在某种意义上说,报纸是设置地方性议题的源动力。在决定人们将会谈论些什么,以及多数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是什么这些问题上,它起着很大的作用。

“新闻时效性”是关乎媒体议程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而网络,的时效性,当属现在最快。关乎媒体议程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网络是不可比拟的。

网络和议程设置理论出现的时间是接近的。议程设置理论是在传统的大众媒介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以说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没有考虑到网络这个新一代媒体。所以议程设置理论在针对网络讨论时是有所变化的。

并且根据,议程设置理论中的特点分析。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显然网络,是具有议程设置这个功能点的。

其次,在某种意义上说,报纸是设置地方性议题的源动力。在决定人们将会谈论些什么,以及多数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网络,虽然是现代化的一个虚拟平台,但是他也具备,设置议题的原动力。也再在决定人们将会谈论些什么,以及多数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电视、广播等的现场直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和加强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方式与功能,但由于出版制作的时间、空间限制,由于内容甄别和把关的需要,通常不可能做到新闻信息的实时传播。

网络媒体完全可以做到实时更新、实时报道。也正是由于这个“时间差”的存在,使得网络媒体摆脱了只是转载传统大众传媒新闻内容的状况。实时互动性这个特点,使得网络媒体得以通过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加工手法等对传统平面传媒的媒体议程设置产生实质性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实现形式中,现场直播也是广播和电视能够采用的手段,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传统大众媒体的快速实时性特点。但是,广播电视的直播一般适用于偶然性和突发性的新闻事件,而现实生活中,实时性互动传播在传统电子媒体的日常新闻传播过程中并不是报道的主要形式。

而从网络中,这样一个新媒介,立即衍生出一个,多元互动性的影响 。

多元互动性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另一个重要属性。网络媒体的多元互动性可以帮助受众形成公众议程。网络媒体作为一个被多元要素影响的媒体,一部分传播权力分散到广大网民手中,传统新闻发布的单向度信息传播变成了互动性多向度信息传播。传统媒体不再是第一手的、或者唯一的新闻来源,多元化的传播者、复合式的传播形态、多样的传播渠道等因素,使得以网民为代表的公众可以自行选择、加工信息,并通过网络传播形成网上舆情。一些重大事件,如SARS事件、农民工工资问题等,网上舆情对于媒体的议程设置起了很大作用,进而影响到政府议程。

‘叁’ 与传统媒体比较,在网络传播中进行议程设置有哪些不同

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是通过大众媒介形成或影响舆论的理论假设.
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 麦康(McCombs,M)和肖(Shaw.D)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德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
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后来也有一些研究对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议程设置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特点:1)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的阶段.
2)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议程设置功能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有关议程设置的直接表述最先见于1958年诺顿·朗(Norton Long)的一篇文章中:
在某种意义上说,报纸是设置地方性议题的源动力.在决定人们将会谈论些什么,以及多数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是什么这些问题上,它起着很大的作用.
“新闻时效性”是关乎媒体议程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而网络,的时效性,当属现在最快.关乎媒体议程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网络是不可比拟的.
网络和议程设置理论出现的时间是接近的.议程设置理论是在传统的大众媒介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以说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没有考虑到网络这个新一代媒体.所以议程设置理论在针对网络讨论时是有所变化的.
并且根据,议程设置理论中的特点分析.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显然网络,是具有议程设置这个功能点的.
其次,在某种意义上说,报纸是设置地方性议题的源动力.在决定人们将会谈论些什么,以及多数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网络,虽然是现代化的一个虚拟平台,但是他也具备,设置议题的原动力.也再在决定人们将会谈论些什么,以及多数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电视、广播等的现场直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和加强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方式与功能,但由于出版制作的时间、空间限制,由于内容甄别和把关的需要,通常不可能做到新闻信息的实时传播.
网络媒体完全可以做到实时更新、实时报道.也正是由于这个“时间差”的存在,使得网络媒体摆脱了只是转载传统大众传媒新闻内容的状况.实时互动性这个特点,使得网络媒体得以通过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加工手法等对传统平面传媒的媒体议程设置产生实质性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实现形式中,现场直播也是广播和电视能够采用的手段,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传统大众媒体的快速实时性特点.但是,广播电视的直播一般适用于偶然性和突发性的新闻事件,而现实生活中,实时性互动传播在传统电子媒体的日常新闻传播过程中并不是报道的主要形式.
而从网络中,这样一个新媒介,立即衍生出一个,多元互动性的影响 .
多元互动性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另一个重要属性.网络媒体的多元互动性可以帮助受众形成公众议程.网络媒体作为一个被多元要素影响的媒体,一部分传播权力分散到广大网民手中,传统新闻发布的单向度信息传播变成了互动性多向度信息传播.传统媒体不再是第一手的、或者唯一的新闻来源,多元化的传播者、复合式的传播形态、多样的传播渠道等因素,使得以网民为代表的公众可以自行选择、加工信息,并通过网络传播形成网上舆情.一些重大事件,如SARS事件、农民工工资问题等,网上舆情对于媒体的议程设置起了很大作用,进而影响到政府议程.

‘肆’ 关于“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小问题

经典新闻传播理论对推动人类传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新闻传播理论受到了挑战。网络媒体的普及使传播环境发生了裂变,一些适用于传统媒体的理论在网络时代依然适用,但是也有不少理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本文探讨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的媒体环境下的变化。议程设置理论概述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思想最初来自于美国新闻工作者沃特·李普曼。早在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就提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活动。“拟态环境”是指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关于世界的看法,与现实相比,这种看法总是不完整的,并且通常是不准确的。①这种“拟态环境”是由媒体设置而形成的。他认为,我们的行为是对这个“拟态环境”的反应,而并非对真实环境的反应,我们只能看见媒体所反映的现实,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思想发端。1972年和1976年,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总统竞选研究中,通过定量研究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他们的研究标志着议程设置理论的诞生,为传播效果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随后,有众多传播学者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使这一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学者郭庆光在其《传播学教程》中对议程设置理论这样表述: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②如今,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时代已经到来。网络中多元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权的泛化,使受众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使传统媒体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基础被打破,新的传播模式中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改变。新的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随着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的,“议程设置功能”的有关概念也不断趋于细致化和明确化。议程设置理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广受关注的话题。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发生了变化或得到了修正。1.受众的地位改变,议题设置主体发生变化传统传播过程中的受众总是被动地接收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无法同媒体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他们只能在媒体为之设置的议题中挑选和接收信息。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释放了受众参与信息传播的主动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挑选新闻信息,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互联网因其网络分布式传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体的控制权,能实现传者与受者的互动双向交流,公众和媒体成为议程设置的共同主体。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主体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议程设置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次,议程设置主体地位具有平等性,不同的议程设置主体间呈现互动交叉性。③这就是新闻传播领域出现的“二重议程设置”现象,即在传统的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之外又出现了“网民议程设置”,使原先“沉默的大多数”不仅不再沉默,而且积极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来。2.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出现,个人议题更易转化为公共议题在新媒体时代,公众议题是自我形成,而不是设置形成的。公众议题形成的过程或方式也变得很简单,那就是“互动”,公众在互动中选择哪些事情或议题是重要的。网络时代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功能的实现,是对“议程设置”理论内涵的补充和延伸。如果公众自我设置议程引发社会普遍关注,那么这一议程就会进入传统媒体的议程范围,在网络传播中,某一网民自我设置议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网民关注,也就会很快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④传统媒体关注后又会很快转化为公共议题。总之,个人议题更加容易转化为公共议题,网民成为许多议题的第一设置者,经过网民的激烈讨论互动以及各大媒体的转载和重新设计,最后上升为人人皆知的热门议题。3.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弱化,网络媒体增强了议程设置的时效性网络媒体改变了网民的思维方式、信息接收方式,实现了从下向上的传播,不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闻的影响力,也会弱化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有些议题可能是传统媒体比较关注的问题,但如果网络媒体不予重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力就会弱化。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增强了议程设置的时效性。根据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人们在接受外部信息时往往更相信第一次看到、听到的情况。网络媒体的快捷性等优势,使它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随时随地发布消息。比如,在温州动车事故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微博等自媒体就同步直播事件的进展,在第一时间为公众设置议题。因此,新闻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对公众议程的设置能力。4.媒体间的议程设置进一步发展议程设置不仅存在于媒体与公众、媒体与政府之间,同时,不同的媒体之间也存在着议程设置。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传统媒体一直是公共议题的设置者,并且引导着公共舆论。然而,由于互联网的低门槛、信息发布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强等特点,每一位网民都可以成为议程设置者。一旦网民设置的议题被广泛关注和讨论,该议题的重要性和显着性就会大大提升,很快传统媒体就会将这一网络议题引用过来,进行深入讨论。凡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议题,都存在着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积极互动的现象。比如在2012年的宁波PX事件中,由于网民对这一问题的争议以及意见领袖在微博上的助力,使该议题在网络上被迅速扩散和传播,随后传统媒体相继跟进报道,最终促成了事件的解决。另一方面,一些强势媒体的报道也会对一些小媒体的报道产生影响,比如人民日报及中央电视台侧重于报道哪些方面的新闻,各省、市媒体就会以此为导向来组织相关新闻报道。结语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影响,也因此为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媒体的出现也促使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变化。大众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没有终结,但的确在弱化,而社会生活并未因此就失去了议程的设置,各种议题仍然在公众中不断地传播着。正如麦库姆斯所言:“不可否认,因特网的确会带来新闻媒介议程设置效果上的一些变化,但在目前看来,这些变化仅仅是某种程度上的变化,细节上的变化,而不是议程设置本质上的变化。”⑤注释:①【美】麦库姆斯着,郭镇之徐培喜译:《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4页②刘德杰:《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探析》,《新闻窗》,2009年第4期,第88页③徐春霞:《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主体”分析》,《新闻窗》,2009年第6期,第77页④谷频:《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军事记者》,2004年第11期,第48页⑤董文娜:《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下,第37页

‘伍’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核实践发生了哪些变化

经典新闻传播理论对推动人类传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新闻传播理论受到了挑战。网络媒体的普及使传播环境发生了裂变,一些适用于传统媒体的理论在网络时代依然适用,但是也有不少理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本文探讨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的媒体环境下的变化。

议程设置理论概述
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思想最初来自于美国新闻工作者沃特·李普曼。早在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就提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活动。“拟态环境”是指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关于世界的看法,与现实相比,这种看法总是不完整的,并且通常是不准确的。①这种“拟态环境”是由媒体设置而形成的。他认为,我们的行为是对这个“拟态环境”的反应,而并非对真实环境的反应,我们只能看见媒体所反映的现实,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思想发端。1972年和1976年,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总统竞选研究中,通过定量研究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他们的研究标志着议程设置理论的诞生,为传播效果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随后,有众多传播学者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使这一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学者郭庆光在其《传播学教程》中对议程设置理论这样表述: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②如今,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时代已经到来。网络中多元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权的泛化,使受众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使传统媒体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基础被打破,新的传播模式中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改变。

新的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
随着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展开,“议程设置功能”的有关概念也不断趋于细致化和明确化。议程设置理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广受关注的话题。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发生了变化或得到了修正。
1.受众的地位改变,议题设置主体发生变化
传统传播过程中的受众总是被动地接收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无法同媒体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他们只能在媒体为之设置的议题中挑选和接收信息。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释放了受众参与信息传播的主动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挑选新闻信息,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互联网因其网络分布式传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体的控制权,能实现传者与受者的互动双向交流,公众和媒体成为议程设置的共同主体。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主体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议程设置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次,议程设置主体地位具有平等性,不同的议程设置主体间呈现互动交叉性。③这就是新闻传播领域出现的“二重议程设置”现象,即在传统的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之外又出现了 “网民议程设置”,使原先“沉默的大多数”不仅不再沉默,而且积极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来。
2.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出现,个人议题更易转化为公共议题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议题是自我形成,而不是设置形成的。公众议题形成的过程或方式也变得很简单,那就是“互动”,公众在互动中选择哪些事情或议题是重要的。网络时代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功能的实现,是对“议程设置”理论内涵的补充和延伸。如果公众自我设置议程引发社会普遍关注,那么这一议程就会进入传统媒体的议程范围,在网络传播中,某一网民自我设置议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网民关注,也就会很快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④传统媒体关注后又会很快转化为公共议题。总之,个人议题更加容易转化为公共议题,网民成为许多议题的第一设置者,经过网民的激烈讨论互动以及各大媒体的转载和重新设计,最后上升为人人皆知的热门议题。
3.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弱化,网络媒体增强了议程设置的时效性
网络媒体改变了网民的思维方式、信息接收方式,实现了从下向上的传播,不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闻的影响力,也会弱化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有些议题可能是传统媒体比较关注的问题,但如果网络媒体不予重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力就会弱化。
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增强了议程设置的时效性。根据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人们在接受外部信息时往往更相信第一次看到、听到的情况。网络媒体的快捷性等优势,使它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随时随地发布消息。比如,在温州动车事故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微博等自媒体就同步直播事件的进展,在第一时间为公众设置议题。因此,新闻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对公众议程的设置能力。
4.媒体间的议程设置进一步发展
议程设置不仅存在于媒体与公众、媒体与政府之间,同时,不同的媒体之间也存在着议程设置。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传统媒体一直是公共议题的设置者,并且引导着公共舆论。然而,由于互联网的低门槛、信息发布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强等特点,每一位网民都可以成为议程设置者。一旦网民设置的议题被广泛关注和讨论,该议题的重要性和显着性就会大大提升,很快传统媒体就会将这一网络议题引用过来,进行深入讨论。凡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议题,都存在着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积极互动的现象。比如在2012年的宁波PX事件中,由于网民对这一问题的争议以及意见领袖在微博上的助力,使该议题在网络上被迅速扩散和传播,随后传统媒体相继跟进报道,最终促成了事件的解决。另一方面,一些强势媒体的报道也会对一些小媒体的报道产生影响,比如人民日报及中央电视台侧重于报道哪些方面的新闻,各省、市媒体就会以此为导向来组织相关新闻报道。

结 语
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影响,也因此为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媒体的出现也促使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变化。大众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没有终结,但的确在弱化,而社会生活并未因此就失去了议程的设置,各种议题仍然在公众中不断地传播着。正如麦库姆斯所言:“不可否认,因特网的确会带来新闻媒介议程设置效果上的一些变化,但在目前看来,这些变化仅仅是某种程度上的变化,细节上的变化,而不是议程设置本质上的变化。”⑤
注释:
①【美】麦库姆斯着,郭镇之 徐培喜译:《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4页
②刘德杰:《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探析》,《新闻窗》,2009年第4期,第88页
③徐春霞:《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主体”分析》,《新闻窗》,2009年第6期,第77页
④谷频:《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军事记者》,2004年第11期,第48页
⑤董文娜:《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下,第37页

‘陆’ 媒体应该如何通过议程设置以影响舆论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7

‘柒’ 媒体的“议程设置”在网络环境下是否还存在为什么

存在。
媒介议题转变成公众议题往往不是一种自然过度,而是需要特定的力量的。比如,媒体设置议题后,往往需要大量版面或时段来报道,通过引起更多人关注讨论来形成公众议题。而在网络环境里,虽然,议程设置权力已经下放,不单单媒体可以设置议程,公众及其他组织也能利用网络如论坛,微博等来设置议程。但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公众议题(热门话题)的形成背后仍然有着特定的权力在运作,比如网络推手,网络公关公司的专业团队运作。
所以,仍然存在议程设置,只不过与传统环境相比,发生了些许变化。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捌’ 请问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传播中是怎么体现的

网安大队的存在就是很好的体现;包括敏感字的xx化等

‘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议题设置功能是强化了还是变弱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适用于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理论是否依然适用于互联网媒体?很多研究者认为,在网络传播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将会发生变化。在新媒体时代,受众拥有了自主选择新闻来源的权利。新媒体环境中,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传播主体的泛化,使得传统媒体设置“议事日程”的基础被打破,网络环境下,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中议程设置理论在保有原有特点的基础上,又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网络媒体具有即时、广泛、互动的特点,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改变,通过网络获知信息,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所以网络议程设置功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拾’ 什么是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媒体怎么运用其功能去影响舆论的

在传媒生态日益变化的历程中,危机事件造成了不同以往的传播环境。无论是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还是5月的汶川大地震,抑或是9月的“三鹿奶粉事件”,这些都成为考验媒体实力和社会责任的标杆。通过比较几次危机事件,笔者看到媒体在面对危机时,不再是沉默无声,而是在坚持导向性的同时进行议程设置,更好地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

议程设置之具体表现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曾将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社会遗产传承视为媒体最重要的三项功能。在公共危机来临时,媒体既要快速准确地传递危机信息,又要引导舆论,发挥其重大影响。
1.媒体设置报道时间:及时报道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的范围,是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报道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它在时间范围上,是媒体中长期的系列报道活动。而对于公共危机而言,它是突然爆发,负面影响力强。那么,及时地揭示危机信息,是媒体议程设置的关键要素。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我国媒体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迅速敏捷。不光满足了受众最基本的知情权,也及时地化解了猜疑误解,将真相公布于众,从根本上破除了谣言。
2.媒体设置报道内容:人文诉求
公共危机发生后,会引起民众恐慌,在面临追求新闻效应和人文关怀的窘境中,大众传媒的新闻选择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的首要内容,是密切关系人民生活的危情讯息。当然,这种选择必须建立在媒体全面客观的报道上。
“三鹿奶粉事件”中,媒体意识到人文诉求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环境监视的效力,直指危机事件的主要源头。媒体将报道视角充分投向民众最关心的事情,从民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突出各阶段报道的重点,这样才真正承担起社会喉舌的职责。
3.媒介积极行动:引导舆论
日常生活中,媒体的议程设置主要是通过报道的选择和呈现来完成的。在危机关头,大众媒体一方面要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通过新闻触角及时发现社会中的阴暗面,使被监督者迫于舆论压力作出反应;另一方面,要多发挥抚慰力量,给受众带来危机关头的心理安慰。这次事件中,因为婴幼儿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新华社接连播发多条稿件,追踪事件进展。这种连续性的追踪报道,不光让受众了解灾情信息,还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功能,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政府所及范围,引导了社会舆论。议程设置的负面效应我们在肯定媒体作为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们设置议程时的负面影响及社会后遗症。
1.社会和受众角度。首先,媒体议程设置过度可能引起舆论压力,形成社会意见压迫。在危机发生初期,媒体积极全面的报道无可非议,但是在危机后期,媒体应把握信息报道的度,避免给当事人及企业造成过度压力;其次,媒体议程设置不当,可能误导舆论,影响受众正确认知。危机事件的发生,给受众带来身体和精神上诸多伤害,此时急需媒体准确全面的报道。但若报道延迟或内容不当,会使受众产生怀疑和追问,直接影响媒体的声誉。议程设置的关键是对事实客观全面的报道,这样才能满足受众基本的知情权。
2.媒体角度。大众传媒进行环境再构成时,必须把握好议程设置的度和量。否则,将给媒体自身发展带来羁绊,严重损害其最有价值的媒体信誉。同时,这也会弱化媒介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违反新闻工作者职业准则。而新闻媒体拥有客观、准确、平衡的报道方式和实事求是的评论方法,才是获得公信力的有效手段。有效地发挥议程设置能力那么,在现代社会中媒体如何充分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呢?
首先,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要寻求新闻价值与政府宣传的契合点。危机事件是突然袭来的事件, 具有很强的新闻价值,进行议程设置要掌握好量和度的把握。我国的媒体面对两个报道取向——政府还是社会,要综观全局,在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时聚焦社会问题。在具体操作时,一方面要明确正面宣传、积极鼓动、做好舆论导向;另一方面,我国媒体要掌握当时的现实情境,做到既最大程度实现新闻价值, 又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其次,媒体要重视对危机事件本身和普通群众的报道。媒体具体操作时,应该更加重视人文关怀,给予客观公正的报道, 并且履行好传播信息、沟通危情、监督政府,抚慰协调的功能。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新闻媒体必须积极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议程设置能力。在这场传媒战役中,媒体不仅仅是尽职尽责,而要在协调多方利益的前提下,有效介入危机事件。这样才能最大地化解公共危机,为社会稳定与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阅读全文

与网络媒体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冲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个大学设有网络和新媒体专业 浏览:652
索尼z2设置网络接入点 浏览:11
没有路由器如何设置以太网络 浏览:534
徐正溪周洁琼电视重置无线网络适配器 浏览:68
台式电脑wifi网络延迟怎么办 浏览:489
无网络地区能安装wifi吗 浏览:179
宿舍没有电脑怎么装无线网络 浏览:380
雷克无线网卡插上没有网络 浏览:972
密云区网络安全保卫总队 浏览:122
网络推广是干什么的 浏览:239
美国3g网络哪个国家好 浏览:580
车载中控显示网络异常 浏览:938
北海网络公司有哪些 浏览:723
wifi网络烂了怎么办 浏览:960
亿联网络在全国互联网排名多少 浏览:65
手机中国电信有网络上不了网 浏览:364
ipadwifi版如何关网络权限 浏览:132
大华硬盘网络录像机怎么连接手机 浏览:172
苹果怎么取消无线网络自动连接 浏览:235
华为怎么锁网络频率 浏览:19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