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设置 > 网络分层每一层损耗多少

网络分层每一层损耗多少

发布时间:2023-02-24 16:23:07

A. 谁能详细讲讲网络分层的问题啊

集线器在一层 也就是物理层
交换机在二层 也就是数据链路层
路由器在三层 也就是网络层

网络分为7层 从高到低为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每一层有自己的协议及工作任务

B. 网络分层

网络分层就是将网络节点所要完成的数据的发送或转发、打包或拆包,以及控制信息的加载或拆出等工作,分别由不同的软件和硬件模块来完成。

网络分层有不同的模型,有的分7层,有的分5层。这里介绍5层的。
网络分层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越靠下的层越接近硬件:
1)物理层
该层负责比特流在节点间的传输,即负责物理传输。该层的协议既与链路有关,业余传输介质有关。通俗来讲就是把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物理手段。
2)数据链路层
该层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其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为了保证传输,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物理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如果在传送数据时,接收点检测到所传数据中有差错,就要通知发送方重发这一帧。
3)网络层
该层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网络层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的节点 A 到另一个网络中节点 B 的最佳路径。
4)传输层
该层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相比之下,网络层的功能是建立主机到主机的通
信。传输层有两个传输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其中,TCP是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UDP是不可靠的或者说无连接的协议。
5)应用层
应用程序收到传输层的数据后,接下来就要进行解读。解读必须事先规定好格式,而应用层就是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的。它的主要协议有HTTP、FTP、Telnet、SMTP、POP3等。
如果是分七层,是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中间加入会话层和表示层: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表示层:对数据进行翻译、加密和压缩。

C. 网络是如何分层的为什么分层

网络就是将网络节点所要完成的数据的发送或转发、打包或拆包,控制信息的加载或拆出等工作,分别由不同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去完成来分层的。

分层的原因:是通过网络分层,将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可以将往来通信和网络互联这一复杂的问题变得较为简单化。

(3)网络分层每一层损耗多少扩展阅读:

网络层次的五层因特网协议栈

1、应用层:支持网络应用,应用协议仅仅是网络应用的一个组成部分,运行在不同主机上的进程则使用应用层协议进行通信。主要的协议有:http、ftp、telnet、smtp、pop3等。

2、传输层:负责为信源和信宿提供应用程序进程间的数据传输服务,这一层上主要定义了两个传输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即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3、网络层:负责将数据报独立地从信源发送到信宿,主要解决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联等问题。

4、数据链路层:负责将IP数据报封装成合适在物理网络上传输的帧格式并传输,或将从物理网络接收到的帧解封,取出IP数据报交给网络层。

5、物理层:负责将比特流在结点间传输,即负责物理传输。该层的协议既与链路有关也与传输介质有关。

D. 网络模型:七层、五层、四层概念及功能分析

网络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协议,如:TCP、UDP、HTTP、FTP、IP等。这些协议差别很大、用途不同。为了更好理解这些协议,需先掌握网络分层模型。

当前,网络模型存在三种划分方式:

如果互联网只有一个协议统筹,某个地方需要改变设计时,就必须把所有部分整体换掉。分层之后只需把变动的层替换掉即可。把各层之间的接口部分规划好之后,每个层内部的设计就能够自由改动了。

层次化之后,设计也变得相对简单了。处于应用层之上的应用,只考虑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而不需要弄清楚对方在地球上哪个地方,对方的传输路线是怎样的,是否能确保传输送达等问题。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划分方式。

OSI 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在 1984 年提出,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OSI 模型是一个七层体系结构,每层都有特定功能。七层协同工作,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

OSI 参考模型最底层是物理层,物理层负责在设备和物理传输介质之间传输、接收非结构化数据,它将数字 bits 转换为电、无线电或光信号。规范定义了如电压、电压变化时间、物理速率、最大传输距离等。

物理层负责将单个 bits 从一个节点传输到下一个节点。当接收数据时,物理层接收信号、将其转换为0和1,并发送给数据链路层,链路层将 frame 组合为原始状态。

物理层功能如下: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缩写 DLL)负责节点到节点的消息传递,该层的主要功能是确保在物理层上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正确传输数据。当数据包到达时,DDL 使用 MAC 地址传输给目标主机。

数据链路层被划分为两个子层:

从网络层接收的数据包(packet)根据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缩写为NIC)的帧大小进一步分割。DLL 在发送方、接收方的 header 中封装了 MAC 地址。

通过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缩写为ARP),可以获取拥有指定 IP 地址目标主机的 MAC 地址。

数据链路层功能如下:

网络层用于将数据从一台主机传输到位于不同网络中的另一台主机。它还负责分组路由,即从多条路线中选取路径最短的。Network layer 会把发送者、接收者的 IP 地址放到 header 中。

网络层功能如下:

传输层从网络层获取服务,并向应用层提供服务。Transport layer 提供端到端的消息传递服务,发送成功后返回确认、数据出错后重发的功能。Transport layer 中的数据称为 segments。

Transport layer 从上层接收格式化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片,流量、错误控制,确保正确的数据传输。还会将源、目标主机端口号添加到 header,并将 segment 数据转发给 network layer。

Transport layer 从 header 读取端口号,并将数据转发给对应 app,还会对分段数据进行排序和重组。

Transport layer 提供以下功能:

Transport layer 有两个性质不同的协议:

会话层负责建立连接,维护会话、认证,并确保安全。

Session layer 功能如下:

表示层也称为转换层(translation layer)。在表示层提取应用层的数据,并根据需要转换格式,以便通过网络传输。

表示层功能如下:

OSI 模型的最顶层是应用层,应用层是 app 访问网络、向用户显示接收到信息的窗口。

应用层功能如下:

OSI 模型是一个参考/逻辑模型,它旨在通过将通信过程分为更小、更简单的组件来描述通信系统的功能。TCP/IP 是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协议的缩写,包含以下四层:

TCP/IP 模型中的 network interface 对应 OSI model 中的 data link 和 physical。网络接口层进行硬件寻址、物理传输数据。

TCP/IP模型中的网络层与 OSI 模型中的网络层对应,定义了数据逻辑传输的协议。网络层主要协议有:

TCP/IP 模型中的 transport layer 对应 OSI 模型中的 transport layer,负责端到端数据传输和错误控制。Transport layer 主要协议有面向连接的 TCP 协议、无链接的 UDP 协议。

TCP/IP 模型中的应用层对应 OSI 模型中的 application layer、presentation layer、session layer 三层。负责节点到节点的通信,并控制用户界面。

应用层协议有:HTTP、HTTPS、FTP、TFTP、Telnet、SSH、SMTP、SNMP、DNS等。

虽然 OSI 模型由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但其实现过于复杂、制定周期过长,在其整套标准推出之前,TCP/IP 模型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因此,TCP/IP 模型才是事实上的标准。

TCP/IP 模型定义了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共四层,但并没有给出接口层的具体实现。因此,通常将网络接口层替换为 OSI 七层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就是五层网络模型:

在分层系统中,层之间使用不同格式交换数据,被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缩写为 PDU)。下图显示了不同层之间 PDU:

例如,当用户请求访问网站时,服务器把请求的数据传递给 application layer。此时,从上层至下层各层根据约定执行相应操作,数据通过物理层传递给接收者。接收者收到数据后,从底层向上传输,每层执行相应功能,直到发送给对应 app。

从上层向下层传输过程中,每层会为 PDU 添加 header、footer,用以指导、标记 packet,这个过程称为封装。Header、footer 和 data 共同构成下一层的 PDU。整个过程持续到最底层,即 physical layer 或 network access layer,数据从这一层传输给接收者。接收者处理过程相反,每层根据 header、footer 解封装数据,直到所有数据接收、处理完毕。

有了分层概念,当连接失败时更容易检查故障。每一层都为上一层服务,检查时应从底层开始。例如,当计算机无法连接到网络时,应先检查是否接入了网线,或路由器是否连接到了网线,RJ45 引脚是否完好等。

尽管仍然经常引用 OSI 模型,但 Internet protocol 组件已经成为网络协议的标准。TCP/IP 简洁的实现方式、相互独立的协议,使其成为现实中的标准。

HTTP 建立连接的过程中需要三次握手,如果你对握手过程不了解,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三次握手、七次握手、四次挥手 。

参考资料:

欢迎更多指正: https://github.com/pro648/tips

本文地址: https://github.com/pro648/tips/blob/master/sources/网络模型:七层、五层、四层概念及功能分析.md

E. 网络 分层

很多人都把TCP/IP理解为TCP和IP,其实不是。TCP/IP其实是一个协议族群包括了TCP协议,UDP协议,IP协议,DHCP协议(动态IP),SSH(远程登录协议),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PPP协议(点对点通信协议)。

TCP/IP 模型也是分层模型,分为4 层。OSI/RM 模型与TCP/IP 模型的参考层次如图所示:

当用户通过http发起一个请求时,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的相关协议依次对该请求进行包装并协带对应的首部,最终在链路层生成以太网数据包,数据包通过物理介质传输给对方主机,对方接收到数据包后,再一层一层地采用对应的协议进行拆包,最后把应用层数据交给应用程序去处理。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流就是指不间断的数据结构,当应用程序采用 TCP 发送消息时,虽然可以保证发送的顺序,但还是犹如没有任何间隔的数据流发送给接收端。TCP 为提供可靠性传输,可以进行丢包时的重发控制,还可以对次序乱掉的分包进行顺序控制的机制。此外,因为TCP 作为一种面向有连接的协议,只有在确认通信对端存在时才会发送数据,从而还具备“流量控制”、“拥塞控制”、提高网络利用率等众多功能。着名的三次握手就是指建立一个 TCP 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总共发送三个包以确认连接的建立,而终止TCP连接就是四次挥手,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四个包以确认连接的断开。

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是TCP/IP 模型中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UDP 协议基本上是IP 协议与上层协议的接口。UDP 协议适用于端口分别运行在同一台设备上的多个应用程序中。与TCP 不同,UDP 并不提供对IP 协议的可靠机制、流控制以及错误恢复功能等,在数据传输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由于UDP 比较简单,UDP 头包含很少的字节,所以比TCP负载消耗少。UDP 适用于不需要TCP 可靠机制的情形,比如,当高层协议或应用程序提供错误和流控制功能的时候。UDP 服务于很多知名应用层协议,包括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 System,NFS)、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域名系统(DomainName System,DNS)以及简单文件传输系统(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TFTP)。

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是用于报文交换网络的一种面向数据的协议。IP是在TCP/IP 协议中网络层的主要协议,任务是根据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地址传送数据。为达到此目的,IP 定义了寻址方法和数据报的封装结构。第一个架构的主要版本,现在称为IPv4,仍然是最主要的互联网协议。当前世界各地正在积极部署IPv6。

面向有连接型 :在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在收发主机之间建立一条通信线路。在通信传输前后,专门进行建立和断开连接的处理,可以避免发送无谓的数据。

面向无连接型 :发送数据时候不需要建立连接,发送端可以在任何时候自由发送数据,即使接收端不存在,发送端也可以将数据发送出去。

它是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的硬件设备,无论是光纤连接,还是电缆,都必须借助网卡才能实现数据的通信。

网卡的主要功能:

中继器是在局域网环境下用来延长网络物理距离最简单最廉价的设备,作用是将电缆传过来的电信号或光信号复制、调整、放大再传给另一个电缆,以此来解决线路传输过程中信号功率衰减的问题,延长网络的长度。

二层交换机工作于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它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地址与对应的连接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地址的唯一性:一个地址必须明确表示一个主体对象,同一个通信网络中不允许有两个相同地址通信主体存在。

地址的层次性:MAC与IP地址都具有唯一性,但是只有IP地址具有层次性。
网络中通信地址越来越多,如何高效从一堆地址中找到通信的目标地址,这就需要地址具有层次性。 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IPv4是一个32位的地址,用4个十进制数字表示。以C类地址192.168.24.1为例,其中前24位是网络地址,后8位是主机地址。如果两个IP地址在同一个子网内,则网络地址一定相同。

网关是从一个网络到另一个网络的关口,或者说是从一个网络通向其他网络的IP地址。比如有网络A和网络B,A的IP范围是192.168.1.1~ 192.168.1.254,子网掩码255.255.255.0,B的IP范围是192.168.2.1 ~192.168.2.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在没有路由器的情况下,A网络和B网络是不能进行TCP/IP通信的。TCP/IP协议会判定两个网络中的主机属于不同的网络。如果网络A中的主机发现数据包的目的主机不在自己所属的网络中,它就会把数据包发送给自己的网关,再由网关转发给网络B的网关,最终网络B的网关再转发个网络B中的某个主机。

所以只有设置好网关的IP,TCP/IP协议才能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网关的IP地址是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的IP地址,也就是路由器。

F. 网络协议分层(七层、四层)

一、概述

      网络协议设计者不应当设计一个单一、巨大的协议来为所有形式的通信规定完整的细节,而应把通信问题划分成多个小问题,然后为每一个小问题设计一个单独的协议。这样做使得每个协议的设计、分析、时限和测试比较容易。协议划分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确保目标系统有效且效率高。为了提高效率,每个协议只应该注意没有被其他协议处理过的那部分通信问题;为了主协议的实现更加有效,协议之间应该能够共享特定的数据结构;同时这些协议的组合应该能处理所有可能的硬件错误以及其它异常情况。为了保证这些协议工作的协同性,应当将协议设计和开发成完整的、协作的协议系列(即协议族),而不是孤立地开发每个协议。
    所以在网络历史的早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共同出版了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一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网络过程包括从应用请求(在协议栈的顶部)到网络介质(底部) ,OSI参考模型把功能分成七个分立的层次。

二、OSI网络分层模型

如图所示:

OSI模型的七层分别进行以下的操作: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单位类型:比特):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物理接口,具有电气特性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e link)(单位类型:帧):访问介质;数据在该层封装成帧;用MAC地址作为访问媒介;具有错误检测与修正功能。MAC描述在共享介质环境中如何进行站的调度、发生和接收数据。MAC确保信息跨链路的可靠传输,对数据传输进行同步,识别错误和控制数据的流向。一般地讲,MAC只在共享介质环境中才是重要的,只有在共享介质环境中多个节点才能连接到同一传输介质上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单位类型:报文):数据传输;提供逻辑地址,选择路由数据包,负责在源和终点之间建立连接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实现端到端传输;分可靠与不可靠传输;在传输前实现错误检测与流量控制,定义端口号(标记相应的服务)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主机间通信;对应用会话管理,同步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ion):数据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比如加密模式确保原始设备上加密的数据可以在目标设备上正确地解密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最接近终端用户的OSI层,这就意味着OSI应用层与用户之间是通过应用软件直接相互作用的。网络进程访问应用层;提供接口服务

OSI的应用层协议包括文件的传输、访问及管理协议(FTAM) ,以及文件虚拟终端协议(VIP)和公用管理系统信息(CMIP)等。

二、TCP/IP分层模型

TCP/IP分层模型(TCP/IP Layening Model)被称作因特网分层模型(Internet Layering Model)、因特网参考模型(Internet Reference Model)。


 TCP/IP协议被组织成四个概念层,其中有三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中的相应层。TCP/IP协议族并不包含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因此它不能独立完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必须与许多其他的协议协同工作。
TCP/IP分层模型的四个协议层分别完成以下的功能:
第四层:应用层:TCP/IP协议的 应用层 相当于OSI模型的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FTP(文件传输协议),DNS(域名系统),HTTP协议,Telnet(网络远程访问协议)

第三层:传输层:提供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两个协议,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

第二层:网络层:该层负责相同或不同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主要处理数据包和路由。数据包是网络传输的最小数据单位。通过某条传输路线将数据包传给对方。IP协议,ICMP协议,IGMP协议。在IP层中,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ICMP协议用于报告差错和传送控制信息。IP协议在TCP/IP协议组中处于核心地位。

第一层:网络接口层:TCP/IP协议的最低一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对应的网络接口卡


OSI与TCP/IP的对比:

分层结构: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都采用了分层结构,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OSI参考模型有7层,而TCP/IP协议只有4层,即TCP/IP协议没有了表示层和会话层,并且把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为网络接口层。不过,二者的分层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连接服务:OSI的网络层基本与TCP/IP的网络层对应,二者的功能基本相似,但是寻址方式有较大的区别。

OSI的地址空间为不固定的可变长,由选定的地址命名方式决定,最长可达160字节,可以容纳非常大的网络,因而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根据OSI的规定,网络上每个系统至多可以有256个通信地址。TCP/IP网络的地址空间为固定的4字节(在目前常用的IPV4中是这样,在IPV6中将扩展到16字节)。网络上的每个系统至少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与之对应。

 以上就是我对七个分层和四个分层的粗鄙理解,欢迎大家的指导!

G. 计算机网络分层问题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网卡属于数据链路层

H. 网络分层简述

在tcp/ip详解中,不同于osi的七层协议,网络协议被分成了四层,包含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剔除了物理层等与网络传输关系不大的层)。
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

我们注意到应用程序通常是一个用户进程,而下三层则一般在(操作系统)内核中执行。尽管这不是必需的,但通常都是这样处理的。顶层与下三层之间还有另一个关键的不同之处。应用层关心的是应用程序的细节,而不是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活动。下三层对应用程序一无所知,但它们要处理所有的通信细节。

F T P是一种应用层协议, T C P是一种运输层协议,I P是一种网络层协议,而以太网协议则应用于链路层上。 T C P / I P协议族是一组不同的协议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协议族。尽管通常称该协议族为 T C P / I P,但T C P和I P只是其中的两种协议而已(该协议族的另一个名字是 I n t e r n e t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

下图是一个包含两个网络的互连网:一个以太网和一个令牌环网,通过一个路由器互相连接。
我们可以划分出端系统( End system )(两边的两台主机)和中间系统(Intermediate system)(中间的路由器)。 应用层和运输层使用端到端( En d - t o - e n d)协议 。在图中,只有端系统需要这两层协议。但是, 网络层提供的却是逐跳( Ho p - b y - h o p)协议 ,两个端系统和每个中间系统都要使用它。
注:应用层和传输层只关心我要连到哪台服务器上,我列出要连接的ip地址和端口号就行了,这种称之为端到端的协议。至于怎么连到我想要的端,不是我传输层和应用层管的事情,由下面的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来完成。
但是网络层不能这么做,因为我很有可能直接在路由表中找不到要连接服务器的mac地址,那怎么搞?
我的主机只能调用默认路由来发送一个广播。(下面就是arp协议来处理找到目的主机的mac地址。)
arp发送时广播发送,arp请求的数据帧中包含目的主机的ip地址,其意思就是, 如果你是这个ip地址的拥有者,请你回答你的硬件地址。
当我拿到目的ip主机的mac地址后,后续的数据包发送才能进行。
接下来,如果时tcp连接的话,就是3次握手的操作,然后开始发数据包。
总结下来,网络连接的具体过程是,
1.应用层要去连接一个目的主机,就会给传输层一个ip地址和要连接的port
2.传输层将自己的头加上,交给网络层去处理
3.因为还没有连接到目的主机,网络层拿到ip地址,首先去查自己的默认路由里的ip存不存在要连接的ip地址,如果默认路由中有(即曾经连接过,就直接调用arp来解析相应ip的mac地址)。如果没有,就去向默认路由发送arp包。默认路由的主机去查自己的路由表,依次类推。
4.当最终一个路由找到了目的主机,将arp发送给它,目的主机采用单播的方式向源主机返回一个arp数据包(因为在接收的arp数据包中包含了源主机的ip和mac地址),里面包含了自己的mac地址。
5.当源主机拿到目的主机的mac地址,之后的发送数据包的工作才能进行。
6.之后的发送数据包需要对应用层的数据进行封装,每经过一层,就要封装上每一层的头部。应用程序的数据到达传输层,封装上tcp或者udp的头部,然后数据包到达网络层,就要封装上ip头部,再到达数据链路层,封装上以太网头部。当封装完成后,在向目的主机(如果目的主机直接不可达,就向默认路由发送)发送封装好的数据包。

在T C P / I P协议族中,网络层 I P提供的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也就是说,它只是尽可能快地把分组从源结点送到目的结点,但是并不提供任何可靠性保证。而另一方面, T C P在不可靠的I P层上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运输层。为了提供这种可靠的服务, T C P采用了超时重传、发送和接收端到端的确认分组等机制。由此可见,运输层和网络层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1.应用层 (Application):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协议有:HTTP(80)HTTPS(443) FTP(21) TFTP(69) SMTP(25) DNS(53)

2.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格式有,JPEG、ASCll、DECOIC、加密格式等

3.会话层(Session Layer):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

4.传输层 (Transport):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效验。
协议有:TCP UDP,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

5.网络层 (Network):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协议有:ICMP IGMP IP(IPV4 IPV6) ARP RARP

6.数据链路层 (Link):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效验等功能。(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
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用MAC地址访问介质,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

7.物理层(Physical Layer):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

I. 关于网络分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7. 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老板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6 .协商数据交换格式 相当公司中简报老板、替老板写信的助理 会话层Session Layer 5. 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连接 相当于公司中收寄信、写信封与拆信封的秘书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4. 提供终端到终端的可靠连接 相当于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 网络层Network Layer 3. 使用权数据路由经过大型网络 相当于邮局中的排序工人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2. 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 相当于邮局中的装拆箱工人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1. 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 相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这个OSI模型知道就可以了吧。

阅读全文

与网络分层每一层损耗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山无线网络报价 浏览:377
网络连接配置异常但没有红叉 浏览:484
网络小说家怎么翻拍电视剧 浏览:62
石景山苹果园方正网络点 浏览:687
怎么才可以分享移动网络 浏览:353
手机网络差不想用了怎么办 浏览:739
电脑如何查有线网络密码 浏览:384
联通网络电视hdmi1的密码 浏览:48
路由器断电之后就没网络了怎回事 浏览:331
如何将网络的扩散范围给搞小 浏览:68
北外滩网络安全知识 浏览:454
网络招聘专员怎么快速招人 浏览:235
苹果4用移动3g网络吗 浏览:799
台湾移动网络新闻 浏览:444
东营营销网络推广电话多少 浏览:373
卸载系统后网络设置 浏览:132
移动网络机顶盒与电视怎么连接 浏览:982
华为网络共享标识 浏览:33
xboxone网络不好怎么提速 浏览:248
无法连接无线网络怎么解决 浏览:1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