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想发现到达目标网络需要经过哪些路由器,你应该使用什么命令
Tracert命令,使用tracert命令不仅可以快速显示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路由器),并显示到达每个节点(路由器)的时间,详细步骤:
1、点击电脑左下角任务栏上的搜索框,输入”cmd“。
㈡ 路由是什么
本文为大家讲解路由是什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路由是指导IP报文发送的路径信息
(N,R1,M)
R1
目标网络 N
其他网络
在基于 TCP/IP 的网络中,所有数据的流向都是由IP地址来指定的,网络协议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将报文从适当的接口发送出去。而路由就是指导报文发送的路径信息。就像实际上生活中交叉路口的路标一样,路由信息在网络路径的交叉点(路由器)上标明去往目标网络的正确途径,网络层协议可以根据报文的目的地查找到对应的路由信息,把报文按正确的途径发送出去。一般一条路由信息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目标网络,用以配置报文的目的地址,进行路由选择;下一跳,指明路由的发送路径;Metric、路由权,标示路径的好环,是进行路由选择的标准。
例如,路由器上有一条去往目标网络 N 的路由,下一跳是R1。所有经过此路由器的去往目标网络 N 的报文都被转发到路由器R1 上去,再重复这种路由过程,直到到达正确的目的地。
路由的分类
路由的种类由种
静态路由
缺省路由
动态路由
通常情况下,指导IP 转发的路由信息可以通过如下三种不同的途径来获得:
静态路由 -- 由系统管理员手动配置的到目标网络的唯一路径,当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也必须由系统管理员手动的修改配置。但合理的使用静态路由可以改进网络的性能,为重要的应用保存带宽。
缺省路由 -- 由系统管理员手动配置的一种特殊路由,可以将所有找不到匹配路由的报文转发到指定的缺省网关。
动态路由 -- 由动态路由协议从其他路由器学到的到达目标网络的发送路径,可以根据网络结构的变化动态地更新路由信息。
㈢ 18张图带你详解IP路由表七大要素:路由前缀、协议类型、优先级等
IP 路由表
上次有写过一篇《20张图深度详解MAC地址表、ARP表、路由表 》的文章,里面有提到路由表,那么什么是IP路由、什么又是IP路由表呢?
路由 :路由是网络中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基本功能就是使得处于网络中两个IP地址能够互相通信。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路由器会解析出IP数据包中的 目的IP地址 ,然后根据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依据 最长掩码匹配原则 ,找到对应的路由条目,根据路由条目中的下一跳或者出接口将报文转发出去,这就是 路由 。
路由表 :简单点说路由表就是路由器用于指导数据包如何转发的表项,记录了去往目的IP的下一跳去哪里(如下图)。
路由表的作用类似于我们生活中的地图或者指示牌,指引我们去往一个目的地该如何走?
IP路由表包含了哪些要素
IP路由表中包含了 目的网络/掩码,协议类型,优先级,开销,标志,下一跳,出接口 这个七大要素。
下面我们来看下一个真实的路由表:
从这个路由器我们可以通过命令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来查询该设备的路由表,我们可以看到这条设备一共有12条路由条目。
每个路由条目必须包括下面几个信息元素:
目的网络/掩码
目的网络/掩码: 也被称为 路由前缀 ,这是路由条目所关联的目的网络地址及网络掩码。
一条完整的路由前缀由: 网络地址+前缀长度(或者网络掩码) 构成,两者缺一不可,例如192.168.1.0/24与192.168.1.0/25,虽然网络地址相同,都是192.168.1.0,但是两者绝对是两条不同的路由,因为他们的前缀长度不相同。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路由器会解析出IP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然后根据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依据 最长掩码匹配 原则,找到对应的路由条目。
最长掩码匹配原则匹配的就是目的网络/掩码。
比如:路由器收到一个目的IP地址为10.1.1.1的数据包,此时查找路由表,有两个路由条目,一个路由条目的A的目的网络/掩码是10.1.1.0/24,另一条路由条目B的目的网络/掩码是10.1.1.0/28,那么这个数据包匹配的是哪一个路由条目呢?
正确答案:是匹配路由条目B,因为B的掩码长。
协议类型
协议类型: 指该路由条目是通过什么路由协议学些过来的。例如是直连的,或是静态的,或者是通过OSPF、IS-IS、EIGRP、BGP等动态路由学习到的。
1、直连路由: 指和路由器的接口直接的地址生成的路由。
如下图中,协议类型是direct的就是直接直连地址生成的路由。
2、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指通过静态路由协议生成的路由。
3、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协议主要有RIP、OSPF、ISIS、BGP。RIP和BGP是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协议,OSPF和ISIS都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
优先级
路由表中去往同一目的地的路由可能通过多种路由协议生成。
举个例子:去往目的IP为192.168.2.1的通过静态路由生成了,也通过OSPF路由生成了。那么这个时候什么样的路由才会加入到路由表中呢?这个时候就和 路由协议的优先级 有关系了。
每种协议类型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优先级值越小则路由越优 。
常用路由协议和优先级的关系表如下图。
那么当一台路由器同时从多种不同的路由协议学习到去往同一个目的地的路由时,它将 优选路由协议优先级值最小的那条路由 。
因此,本次例子中,正确的应该是通过 OSPF 学习到路由加入到路由表中(OSPF的路由优先级比静态路由优先级小)
开销
开销: 路由的度量值,经常也使用 metric 来描述。
直连及静态路由的Cost为0。
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学习到的Cost则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同的路由协议计算Cost的方法不同。
例如上图中,R1去往PC2的路由条目通过OSPF路由协议学习到,开销为3。
标记
标志: 路由标记,R表示该路由是 迭代路由 。D表示该路由下发到FIB(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表。
迭代路由: 路由必须有直连的下一跳才能够指导转发,但是路由生成时下一跳可能不是直连的,因此需要计算出一个直连的下一跳和对应的出接口,这个过程就叫做路由迭代。BGP路由、静态路由和UNR路由的下一跳都有可能不是直连的,都需要进行路由迭代。
例如,BGP路由的下一跳一般是非直连的对端loopback地址,不能指导转发,需要进行迭代。即根据以BGP学习到的下一跳为目的地址在IP路由表中查找,当找到一条具有直连的下一跳、出接口信息的路由后(一般为一条IGP路由),将其下一跳、出接口信息填入这条BGP路由的IP路由表中并生成对应的FIB表项。
下一跳
下一跳: 去往目标网络的下一跳IP地址。
出接口
出接口: 去往目标网络从本设备的哪个接口出去。
---END---
㈣ 你想发现到达目标网络需要经过哪些路由器,你应该使用什么命令
如果你在电脑上可以进命令行输入
tracert
目标网络ip就可以看见经过了多少跳(即是经过了多少个路由器)
㈤ 我用的是网润路由器,请问下路由配置怎么弄就是目的路由、下一跳路由应该怎么填写怎么实现访问对方
目标路由是对方网络地址,掩码为网络地址对应掩码,下一跳为到目标网络方向你路由器直连的对端ip地址。还有可以写目标网络0.0.0.0掩码0.0.0.0下一跳你的对端地址。你问题提供的信息不全
㈥ 配置静态路由器中的目标网络地址如何确定
首先,你的目的地址是11.1.2.0 255.255.255.0这个网段,所谓三个255,一个0这样的网段,说白了就是说你的主机位可以有255-0-2个主机地址(不知道能不能明白,减去的2代表一个广播地址和一个管理地址)。
这对你所说的子网划分对写静态语句有没有影响,我可以告诉你,在一般情况下没有任何影响,所谓一般情况,就是通常你都会在题目中知道子网掩码是多少,并且你也知道你这条静态路由的目的ip地址,所以以后再写静态路由的时候,目的地址可以直接写端口地址,不用再像你这样写这个管理地址了,系统会根据你后面的子网掩码,自动分析出目的地址的管理地址,能明白么?
举个例子吧,192.168.1.5是目的地址,掩码是255.255.255.252,下一调是192.168.2.1
像这样一个实例的静态就应该是
ip rout 192.168.1.5 255.255.255.252 192.168.2.1
看懂了么,就是我把目的地址一点没变化的放上去了,只要后面掩码没错就行,嘿嘿,加油!!
㈦ 路由器是什么
路由器
要解释路由器的概念,首先要介绍什么是路由。所谓“路由”,是指把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和动作,而路由器,正是执行这种行为动作的机器,它的英文名称为Router。
简单的讲,路由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第一,网络互连,路由器支持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接口,主要用于互连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不同网络互相通信;
第二,数据处理,提供包括分组过滤、分组转发、优先级、复用、加密、压缩和防火墙等功能;
第三,网络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错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为了完成“路由”的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路由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在路由器中涉及到两个有关地址的名字概念,那就是: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动态(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为了简单地说明路由器的工作原理,现在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简单的网络。如图所示,A、B、C、D四个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在如图所示网络环境下路由器又是如何发挥其路由、数据转发作用的。现假设网络A中一个用户A1要向C网络中的C3用户发送一个请求信号时,信号传递的步骤如下:
第1步:用户A1将目的用户C3的地址C3,连同数据信息以数据帧的形式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以广播的形式发送给同一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当路由器A5端口侦听到这个地址后,分析得知所发目的节点不是本网段的,需要路由转发,就把数据帧接收下来。
第2步:路由器A5端口接收到用户A1的数据帧后,先从报头中取出目的用户C3的IP地址,并根据路由表计算出发往用户C3的最佳路径。因为从分析得知到C3的网络ID号与路由器的C5网络ID号相同,所以由路由器的A5端口直接发向路由器的C5端口应是信号传递的最佳途经。
第3步:路由器的C5端口再次取出目的用户C3的IP地址,找出C3的IP地址中的主机ID号,如果在网络中有交换机则可先发给交换机,由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表找出具体的网络节点位置;如果没有交换机设备则根据其IP地址中的主机ID直接把数据帧发送给用户C3,这样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转发过程也完成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不管网络有多么复杂,路由器其实所作的工作就是这么几步,所以整个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基本都差不多。当然在实际的网络中还远比上图所示的要复杂许多,实际的步骤也不会像上述那么简单,但总的过程是这样的。
增加路由器涉及的基本协议
路由器英文名称为Router,是一种用于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这些网络可以是几个使用不同协议和体系结构的网络(比如互联网与局域网),可以是几个不同网段的网络(比如大型互联网中不同部门的网络),当数据信息从一个部门网络传输到另外一个部门网络时,可以用路由器完成。现在,家庭局域网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路由器宽带共享的方式上网。
路由器在连接不同网络或网段时,可以对这些网络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然后“翻译”成双方都能“读”懂的数据,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网络或网段间的互联互通。同时,它还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以及过滤和分隔网络信息流的功能。目前,路由器已成为各种骨干网络内部之间、骨干网之间以及骨干网和互联网之间连接的枢纽。
NAT:全称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路由器通过NAT功能可以将局域网内部的IP地址转换为合法的IP地址并进行Internet的访问。比如,局域网内部有个IP地址为192.168.0.1的计算机,当然通过该IP地址可以和内网其他的计算机通信;但是如果该计算机要访问外部Internet网络,那么就需要通过NAT功能将192.168.0.1转换为合法的广域网IP地址,比如210.113.25.100。
DHCP:全称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通过DHCP功能,路由器可以为网络内的主机动态指定IP地址,而不需要每个用户去设置静态IP地址,并将TCP/IP配置参数分发给局域网内合法的网络客户端。
DDNS:全称Dynamic Domain Name Server(动态域名解析系统),通常称为“动态DNS”,因为对于普通的宽带上网使用的都是ISP(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动态IP地址。如果在局域网内建立了某个服务器需要Internet用户进行访问,那么,可以通过路由器的DDNS功能将动态IP地址解析为一个固定的域名,比如www.cpcw.com,这样Internet用户就可以通过该固定域名对内网服务器进行访问。
PPPoE:全称PPP over Ethernet(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通过PPPoE技术,可以让宽带调制解调器(比如ADSL Modem)用户获得宽带网的个人身份验证访问,能为每个用户创建虚拟拨号连接,这样就可以高速连接到Internet。路由器具备该功能,可以实现PPPoE的自动拨号连接,这样与路由器连接的用户可以自动连接到Internet。
ICMP:全称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该协议是TCP/IP协议集中的一个子协议,主要用于在主机与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信息,包括报告错误、交换受限控制和状态信息等。
总的来说,路由器与交换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层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2)数据转发所依据的对象不同
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带的,由网卡生产商来分配的,而且已经固化到了网卡中去,一般来说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则通常由网络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分配。
(3)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
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虽然第三层以上交换机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
路由器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传送和未知目标网络数据包的传送,从而可以防止广播风暴。
交换机一般用于LAN-WAN的连接,交换机归于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有些交换机也可实现第三层的交换。 路由器用于WAN-WAN之间的连接,可以解决异性网络之间转发分组,作用于网络层。他们只是从一条线路上接受输入分组,然后向另一条线路转发。这两条线路可能分属于不同的网络,并采用不同协议。相比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较交换机要强大,但速度相对也慢,价格昂贵,第三层交换机既有交换机线速转发报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广泛应用。
目前个人比较多宽带接入方式就是ADSL,因此笔者就ADSL的接入来简单的说明一下。现在购买的ADSL猫大多具有路由功能(很多的时候厂家在出厂时将路由功能屏蔽了,因为电信安装时大多是不启用路由功能的,启用DHCP。打开ADSL的路由功能),如果个人上网或少数几台通过ADSL本身就可以了,如果电脑比较多你只需要再购买一个或多个集线器或者交换机。考虑到如今集线器与交换机的 价格相差十分小,不是特殊的原因,请购买一个交换机。不必去追求高价,因为如今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我最便宜的交换机现在没有任 何问题。给你一个参考报价,建议你购买一个8口的,以满足扩充需求,一般的价格100元左右。接上交换机,所有电脑再接到交换机上就行了。余下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把各个机器的网线插入交换机的接口,将猫的网线插入uplink接口。然后设置路由功能,DHCP等, 就可以共享上网了。
看完以上的解说读者应该对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有了一些了解,目前的使用主要还是以交换机、路由器的组合使用为主,具体的组合方式可根据具体的网络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路由器是互联网络中必不可少的网络设备之一,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路由器有两大典型功能,即数据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数据通道功能包括转发决定、背板转发以及输出链路调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件来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软件来实现,包括与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等。
㈧ 想发现到达目标网络需要经过那些路由器,应该使用的命令为
如果你在电脑上可以进命令行输入 tracert 目标网络IP就可以看见经过了多少跳(即是经过了多少个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