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网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多少
美国商业部远程通讯与信息管理局于95年、97年、99年、2000年分四次发表了在网络中这个系统报告,将数字鸿沟定义为在拥有信息时代工具拥有者与未拥有者之间的差距。BBC的定义是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国际上统一翻译的词有Digital division等等词。数字鸿沟稍微改变一下字音就变成了红利。Digital Divide+nd=digital Dividend
全球TMT行业指标及其增长 移动用户每年增长41,互联网用户增长很高,达到40。我们看一下TMT的统计,发展速度最高的和最低的分别有五个国家,最高的国家是瑞典,电话普及率已达到78%。芬兰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57%。有线电视的家庭拥有率比利时已经达到92%,个人电脑的拥有率美国达到了46%。互联网的普及率挪威达到了58%,最低的五个国家分别是巴基斯坦电脑在2%,对于中国来讲都感到震惊。移动电脑印度少于1%,但是印度的软件让我们很吃惊。有线电视印尼小于1%,个人电脑巴基斯坦小于1%,互联网用户印度小于1%,这就是站到最前头的五个国家,和站到最后头的五个国家。所幸中国既不在最高也不在最低。 刚才的TMT数据已经显示了存在的差距,而且差距是如此的明显。我们再看看全球和美国的数字鸿沟的表现。从全球来看,工业化国家占世界人口15%,上网人口占世界的88%,相对应南亚的国家占世界的15%,上网人口只占1%以下。美国28000万人口,一半是网民,非洲人口7.9亿几乎是美国的三倍,但只有331万网民,这就是鸿沟,这就是拥有者和未拥有者的差距。美国也存在鸿沟,美国年收入7.5万元以上的家庭,60%上网,年收入2.5万美元的家庭只有20%上网。美国受过大学教育的人60%上网,中学未念完的人只有15%上网。可见数字鸿沟存在于世界也存在于包括美国这种IT业很发达的国家。
2000年我们把全球Internet接口国进行了分类,第一类普及率已达到30%以上,在这一类里头有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冰岛等等。第二类普及率在20%-30%,第三类普及率10%-20%,第四类普及率在2%-10%,中国在2000年是第五类,我们是红五类,在1%-2%这个阶段。如果把这个时段推延一年,我们就是第四位,今天我们的网民绝对超过了我们人口总数的2%。2000年没有超过这个标准,所以是红五类。第六类是0.5%以下的,这里包括许多南亚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我们说数字鸿沟实际上也是经济鸿沟,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数字鸿沟的差距大,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数字鸿沟相当宽。我们从收入来看,全世界大概每百人有7.06台PC机,每一万人大概有120个人有上网的主机。但是高收入的国家,每百人31.1台PC机。每万人770多台上网主机。低收入的国家每百人只有3.20台主机,一万人只有0.37台可上网主机。我国自己也存在鸿沟,我国的WWW站点,最多或最少的各三个地区,北京WWW站点占全国的23.42%。去年降低了20.6%。解释一下这个数据,域名总数在降低,所占的比例也在降低,因为有很多的站点倒闭了,泡沫破裂。广东持续增长,2000年是37000多个站点,去年是45000个站点,上海略有增长,28000个站点,到去年仍然和北京有明确的差距,广东16.6%,上海只占十分之一。这里值得高兴的是,上海市向来紧跟北京,现在广东追上来了。站点最少的是西藏,现在只占站点的千分之三,青海千分之二,宁夏原来是0.21%,现在是0.2%,他们的站点数在绝对增长,但比例变化逐渐降低。可以看到WWW站点存在中间有一条鸿沟。我们再看看CN中国一级域名下注册的域名,最多和最少的地区,情况类似,仍然是北京、广东、上海居前三位,宁夏、西藏、青海居末三位。除了北京的域名比例在降低以外,其他地区呈增长,这说明网络在全国的普及、提升的现象值得我们欣慰。
⑵ 平均每天全球有多少人在上网
来自Nielsen//NetRatings的最新报告显示,在全球60亿人口中,已有近5亿人上网,而且数量正在不断增加。该公司对2001年10月-12月间全球人口上网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2001年全球上网人数已达4.98亿人。去年第四季度,新增上网人数2400万人,几乎是第三季度新增上网人数1500万人的2倍。虽然投资者对因特网的信心暗淡,但消费者的上网势头丝毫不减。Nielsen发言人劳拉·胡佩里奇表示,每个季度都有成百上千万人触网。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接入因特网的发展潜力几乎都是无限量的,即使是美国,其增长潜力也是巨大的。◆北美美国和加拿大领先全球,上网人数已达1.917亿人,占全球上网人口的39%。◆欧洲、中东和非洲Nielsen将这一地区统称为EMEA。其上网人数位居全球第二,达1.347亿人,所占比例为27%。该地区的增长速度高居全球之首,达6.3%。◆亚太地区该地区排在第三位,上网人数为1.101亿。拉丁美洲排在其后,人数为2070万人。另外,全球其它地区还有4100万网络用户,占总上网人数的8%。从国别来看,去年第三、第四季度,芬兰、德国和瑞士的上网人数增长最快。瑞典领先EMEA地区,上网率达87%;中国香港则领先全球,因特网接入率高达90%;新加坡紧随其后达89%。该报告还对通过电话拨号上网的家庭作了调查。超过半数的美国家庭使用电话上网,在EMEA地区则有1/3。在亚太地区,这一比率被印度拖了后腿,它是这一地区中唯一家庭上网率只有单位数的国家,在14个家庭中只有1个通过家用电脑上网。而这一地区中的其它国家,有80%的人通过家庭电脑上网。巴西和墨西哥是拉丁美洲家庭上网率增长最快的国家。在巴西,3/4的家庭通过家用电脑上网,而墨西哥的这一增长率达8%,超过半数的拥有电脑的墨西哥家庭已上网。
⑶ 全球有百分之多少的人经常使用网络
在全世界总人口达到 76 亿的今天,全世界的网民总数已经超过了 40 亿(约为 40.21 亿)。
这是由互联网数据研究机构 We Are Social 和 Hootsuite 共同发布的“数字 2018”互联网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去年的同一时间,这个数字刚刚超过了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便增长了近 2.5 亿。
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全世界范围内新增的网民大多来自移动端,由于智能手机的售价和移动资费正变得越来越平易近人,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来第一次“触网”:超过 2 亿人口在 2017 年拿到了他们的第一台移动设备。
在这样的增长态势之下,如今在全球的总人口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人至少拥有一台移动设备,特殊移动用户(使用任何一种移动设备)的总数达到了 51.35 亿,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高达 68%。
其中,智能手机仍然是大多数用户的上网首选,在全部网络流量中的占比达到了 52%;相较之下,PC 端则进一步式微,网络流量占比较前一年下跌 3%。
市场研究机构 Gartner 前不久刚刚公布的数据也反映了同一个趋势,全球 PC 的出货量已经出现了连续 13 个季度的下滑。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连接速度也在不断提升。根据 GSMA Intelligence 的报告,目前全球超过 60% 的移动网络都可以被视为“宽频”网络(Broadband)。
然而网速的地区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在挪威、荷兰、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平均网速已经超过了 50 Mbps;但是在印度、东南亚以及西亚等欠发达地区,平均网速还不足 10 Mbps。
(网速最快和网速最慢的十个国家)
好消息是,各地区网速的提升速度还是非常快的,这个涨幅在去年达到了 30%。
虽然各地的网络资费标准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到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盛,人们每月消耗的移动流量越来越多。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是 2.9 GB/月,比前一年翻了一番。
可以说,我们正大步迈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我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不只是上网的人数在增多,我们在网上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数据显示,全球网民的平均上网时间已经达到了 6 小时/天,这差不多相当于,在我们醒着的时候,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来上网了。
如果再大胆一点,把全世界上网人口的上网时间加在一起,2018 年全球网虫们要在网上消耗的时间大约相当于 10 亿年。
也是非常恐怖了。
而如果用互联网渗透率(Internet Pentetration)这个概念来衡量,虽然在不同的地区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但整体上大家对互联网的依赖度都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