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互联网市场现状分析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阿里巴巴(01688.HK)、腾讯控股(00700.HK)、网络集团(09888.HK)、京东(JD.美国上市)、拼多多(PDD.O.美国上市)、网易(09999.HK)、美团-W(03690.HK)、三六零(601360)等。
本文核心数据: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数字娱乐市场规模、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等。
互联网核心产业定义
前瞻提出:互联网核心产业主要指随互联网技术诞生而衍生的产业业态,主要包含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和数字娱乐三大板块。不包括其他在互联网技术加持下,对原有产业业态进行升级改造,甚至衍生出新业态的部分。详细分析如下:
互联网核心产业发展现状:2020年达到6.73万亿元,电子商务贡献巨大
1、电子商务发展现状:2020年达到5.45亿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历年统计数据来看,2011-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在2014年就已达到万亿市场,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5.45万亿元,同比增长21.9%。
注:该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统计为电子商务服务业营收额规模,而非电子商务实现的电子交易额。
2、移动支付发展现状:2020年接近2900亿元,支付宝和微信“两分天下”
——竞争现状:支付宝微信两分天下
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竞争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支付宝和微信常年占据行业龙头地位,市场份额占比合计保持在90%以上。根据易观数据,2020年在第三地方移动支付领域,微信和支付宝合计市场份额为94.4%。
——支付用户规模:截止2021年6月达8.72亿人,使用率超85%
支付企业在移动支付的全面布局,也带动了手机在线支付用户的增长。2011-2020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逐年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8.72亿,网民移动支付的使用比例提升至86.3%。
——市场规模:2020年近2900亿元
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中,支付宝和微信基本两分天下,两种支付方式合计市场占比超过80%,因此本文从企业营收角度(非第三方移动交易额角度)测算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
前瞻整理了腾讯系中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和阿里系中蚂蚁金服营业收入,并结合不同年份两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倒推出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市场规模变动情况。从数据来看,2017-2020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市场规模达到2893.45亿元,同比增长22.27%。
3、数字娱乐市场规模:包含六大细分领域,2020年规模近万亿
——发展全景:包含六大细分领域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助推衍生出了一大批互联网网络娱乐领域新业态,如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等等,结合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出品《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市场格局与投资观察(2019~2020)》中定义的数字内容,前瞻将互联网对于我国网络娱乐领域产生影响的部分定义为数字娱乐概念。
前瞻认为,数字娱乐是由文化创意结合信息技术形成的产业形态,这种产业形态主要局限于为居民生活带来娱乐的领域部分,主要包括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直播和网络新闻六大类,其中网络视频包括长、中、短视频。
——市场规模:2020年近万亿
根据本文定义的数字娱乐细分市场规模,前瞻得到2016-2020年我国数字娱乐市场规模变动情况。从数据来看,2016-2020年我国数字娱乐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数字娱乐市场规模达到9857亿元,同比增长47.42%。
4、互联网产业核心市场规模:2020年规模达6.73万亿,增速超25%
基于本文对互联网核心产业定义,前瞻得到我国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2017-2020年我国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20年我国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达到6.73万亿元,同比增长25.02%。
互联网核心产业发展前景:2026年达到19万亿,年复合增速或达20%
1、发展前景:2026年达到19万亿,年复合增速或达20%
从行业发展来看,我国互联网产业仍然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互联网技术革新是我国未来数字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的促进下,未来我国互联网产业或将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基于此,前瞻预计2026年我国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9万亿元,2021-2026年年复合增速达到20%。
2、发展趋势:互联网产业消费持续扩大升级
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推动我国互联网产业消费持续扩大升级。目前来看,2020年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进步和疫情催化培育下,我国互联网产业消费3.0的维形特征已经初步显现,线上线下双向融合、视频化场景、无接触服务、个性化定制、泛在化终端等新变化新趋势更加凸显。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产业消费业态既有“从有到优”深度广度的延展,也有“从无到有”全新业态的诞生。未来3-4年内,全场景下的互联网产业融合消费将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带给人们更多未知的新产业和新消费业态,引发全领域、全要素、全场景、全渠道的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全新变革。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B. “巨人”波澜和史玉柱的退休梦
文 | AI 财经 社 周享玥
编辑 | 张硕
继曲线拿下垂涎已久的以色列 游戏 厂商Playtika部分股权后,巨人网络又打算卖掉旗下的棋牌类 游戏 公司合肥灵犀。
9月30日,巨人网络发布公告称,为了面向长期发展,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决定以1.425亿元交易对价,向上海卓贤互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卓贤”)出售所持有的合肥灵犀互动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合肥灵犀”)30%股权。
在此之前,二者已于9月7日就合肥灵犀其余70%股权签署转让协议并完成股权转让,交易对价为3.325亿元。
合肥灵犀与巨人网络的故事开始于两年前。
据天眼查App显示,合肥灵犀成立于2017年1月22日,注册资本400万元,后于2018年3月27日被巨人网络全资子公司上海巨人以6.5亿元拿下。
彼时,巨人网络曾在2018年半年报中,将购入该公司对整体生产经营和业绩的影响归类为“拓展公司业务,增加利润增长点”。
按照巨人网络的说法,通过此次并购,巨人网络将业务拓展到了棋牌类网络 游戏 领域,而就业绩贡献来看,合肥灵犀确实为巨人网络带来了不错的利润。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合肥灵犀分别实现营收1.38亿元、1.53亿元、0.59亿元,实现净利润1.01亿元、1.13亿元、0.36亿元,约占同期巨人网络归母净利润的9.37%、13.78%、6.83%。
巨人网络为何要出售这样一家业绩还算不错的标的?
“合肥灵犀所从事的棋牌类网络 游戏 与公司其他重点赛道的协同效应较弱,且在细分领域中竞争优势不明显。”巨人网络在公告中如是称。
据公告显示,巨人网络在2019年提出了聚焦互联网 游戏 研发运营的经营方针,围绕征途IP、球球大作战IP、泛二次元等重点赛道推进新产品研发及成熟产品深化运营的同时,计划将部分与重点 游戏 赛道关联性较低的资产逐渐出售变现,而合肥灵犀恰好符合这一“出售标准”。
为此,2020年9月7日、9月30日,巨人网络全资子公司上海巨人与上海卓贤分两次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分别转让合肥灵犀70%、30%股权,交易对价分别为3.325亿元、1.425亿元。与此同时,上海巨人2018年购入合肥灵犀的交易中尚未支付完毕的1.95亿元支付义务也将在股权交割后转移至上海卓贤,合计6.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巨人网络在公告中表示,该笔合计6.7亿元的交易以合肥灵犀2020年6月30日的净资产6.34亿元作为定价依据,但其在同一份公告中披露的2020年6月30日合肥灵犀合并报表的净资产却为0.34亿元,两个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10月9日下午,AI 财经 社就此事致电巨人网络投资者热线。对方工作人员表示,0.34亿元净资产系“合肥灵犀在合并报表口径上的一个合并数据”,而作为定价依据的6.34亿元净资产是“在巨人网络上市公司层面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包括合肥灵犀本身的净资产,以及商誉等价值”。
随后,AI 财经 社查询巨人网络2020年半年报发现,截至2020年6月30日,合肥灵犀形成商誉的账面价值为5.71亿元。
对于此次交易可能带来的影响,巨人网络则在公告中表示,出售合肥灵犀股权将有利于加快资金回笼,增强资金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股权转让所得款项将用于公司生产经营。
而在出售资产、急于聚焦背后,是巨人网络近年来不得不面对的“美人迟暮”问题。
作为史玉柱创业故事中,继巨人汉卡、脑白金之后的又一主角,巨人网络从一出生就自带“明星光环”。
2003年,已经从“中国首负”低谷中走出的史玉柱,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将如日中天的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知识产权及其营销网络75%的股权,以12.4亿元价格卖给了老朋友段永基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四通电子。
如此大一笔现金该怎么用?经历过巨人大厦现金流断裂的败局,就算是“史大胆”也要仔细斟酌考虑一下了。
因为害怕现金流断裂,他在账上预留了5亿多元现金,又用一部分资金买下了1.4亿股华夏银行股票和1.43亿股民生银行股票,因为银行股相对稳定和保险。之后的十余年间,他又多次增持两家银行股票,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通过88.55%持股的上海健特分别持有华夏银行1.38亿股、民生银行13.8亿股,仅2019年一年从两家银行获得的分红就有约0.30亿元、4.52亿元。
另外一部分,则被他用来向保健品以外的其他领域寻找新的投资方向。
(图源:视觉中国)
凭借着商人本能的嗅觉和敏锐,史玉柱很快瞄准了一个新方向——互联网 游戏 。
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是,2003年左右,史玉柱开始玩盛大旗下的网络 游戏 《传奇》,却怎么也玩不转。当时,这个被他取名为“收礼只收脑白金”的ID只有30多级,经常被人随便PK掉。为此,他专门找到了他所在服务器级别最高的玩家,花3000块钱买下了这个70级的账号,却依然无法所向披靡,急得他直接找到盛大老板陈天桥探讨 游戏 经验,而陈天桥告诉他“装备比等级更重要”,史玉柱于是立刻花了一万块钱买了套顶级装备。正是在玩 游戏 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这里流淌着牛奶和蜂蜜”。
在前不久湖畔大学内部的一场讲座中,史玉柱回忆称,自己最开始玩《传奇》时,发现一个漏洞可以作弊,但很快就被后台封号。后来他找到陈天桥解封后,仍然“贼心不改”,导致再次被封号,一气之下就决定自己做个 游戏 出来玩。
这款 游戏 就是后来让巨人网络吃了十多年红利的“王牌”产品——《征途》,而开发《征途》的人是从盛大挖的。
2004年11月,刚刚在2004年胡润百富榜中以15亿元身家拿下第66名宝座的史玉柱在上海成立上海征途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巨人网络前身)并担任董事长,正式进军网络 游戏 行业。
仅一年后,巨人网络第一款 游戏 《征途》正式上线,首开“ 游戏 免费,道具收费”模式先河。用史玉柱的说法,要赚有钱人的钱,对没钱的人则靠免费吸引他们来捧个人场,增加人气。
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用户加入到 游戏 中来,史玉柱还如法炮制了保健品的推广方式,不仅在电视上打起“魔性”广告,还策划了一系列 游戏 地推活动,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办事处。史玉柱甚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有时会在周末包下全国各地5万家网吧让玩家来玩”,包场当天,这些网吧将只能提供《征途》一款 游戏 供玩家玩。
“免费”的噱头,加上狂轰乱炸的推广方式,立刻为《征途》吸引了大量玩家。
数据显示,2006年4月21日公测当天,《征途》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就突破了20万;到2007年时,《征途》已经成为继《魔兽世界》全球市场和《梦幻西游》中国市场之后,全球第3款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万的网络 游戏 ,月销售收入突破1.6亿元。史玉柱本人则在当年成功以280亿元身家跻身胡润百富榜第15名。
同年,上海征途在纽交所上市,并更名巨人网络。上市首日开盘价18.25美元,超过发行价17.7%,融资约10.5亿美元,总市值一度高达50亿美元,巨人网络也借此一举成为当时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一时风光无限。
2013年4月9日,在巨人网络《仙侠世界》的内测发布会上,史玉柱一口气干掉整瓶啤酒,并将剩下几滴浇在自己的光头上,当众宣布了董事会已经批准自己辞任巨人网络CEO请求的消息。
几个小时后,史玉柱发布微博称“已不担任任何公司实职,终于彻底退休了,把舞台让给年轻人……忘掉‘史玉柱’这厮吧”,宣布进入“闲云野鹤”的退休生活。
退休后的两年,史玉柱没少往世界各地跑,今天发微博“要悄悄潜入法国波尔多,偷赵薇家酒庄的葡萄吃”,转眼又去首尔“学做艺人”,隔不久又在武当山“一柱擎天”下“向道长提出拜师为徒”,去贵阳喝茅台酒、昆明吃米线、北海银滩偷沙子……
不过,这种闲云野鹤的退休生活终究没能持续太久,一如巨人网络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短暂风光。
随着巨人网络股价日渐走低,2014年3月17日,巨人网络突然宣布将以3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私有化,告别华尔街。4个月后,巨人网络正式从纽交所摘牌,退市时市值仅余28.7亿美元,上市7年时间市值缩水近一半。
2015年底,巨人网络又宣布拟以130.91亿元价格借壳世纪游轮回归A股,并签下对赌协议,承诺2016年到201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亿元、12亿元、15亿元,否则将对世纪游轮进行股份补偿。该重组方案最终于2016年4月7日获证监会批准,巨人网络借壳完成。
也是在这个时候,退休不足3年的史玉柱宣布回归。
2015年12月10日,史玉柱在微博宣布“今天我到巨人网络上班了。做了两件事:1,决定给研发人员加工资,平均幅度加50%;2,研发项目的立项、管理、激励等流程,重新构造。”
十几天后,史玉柱再发微博:“今晚巨人网络的年会上,当着2000多名员工,我说,公司唯一的出路是研发出精品 游戏 。谁研发出精品,公司就给该项目责任人发奖金发股票,使你身价过亿。如果公司奖励没过亿,我个人给你补齐。”
接连抡出几条重磅微博后,自称“大闲人”的史玉柱终于再次忙起来。一上任就大幅裁员,将干部总数从160名下降到27名,并将公司从子公司制变成更适应手游市场的工作室制,风风火火搞起“狼性文化”,自称将担当“头狼”,赶走对公司实质危害更大的“老白兔”,把高薪、股票分给“新狼”。
2016年7月,史玉柱又推出“赢在巨人2017”计划,拟每年投入2亿元建设研发平台,招募、扶持 游戏 开发团队,同时设立推荐奖,每成功推荐一支团队可获得现金奖励10万元。随后的11月,再推“金狼入室”招聘计划,宣布以亿元年薪公开招聘CTO与金牌制作人。
高薪抢夺人才背后,是巨人网络长期“吃老本”的尴尬现状。
随着页游和端游逐渐式微,手游已经成为新的用户聚集地,但在这一新战场上,巨人网络还没有一款作品能够分担《征途》肩上的重任。作为“家中顶梁柱”的《征途》也逐渐走入了衰退期,每季充值流水从2012年第一季度的2.18亿元,萎缩至2015年第三季度的1.36亿元。种种迹象表明,巨人网络急需寻找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更为紧迫的或许是与世纪游轮之间的业绩对赌。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前三季度,巨人网络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7亿元、13.05亿元、11.61亿元、2.22亿元,呈逐渐下滑态势。
彼时,对于201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出现较大降幅的原因,巨人网络曾回应称,系“红筹架构拆除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2015年传统端游收入受到冲击,多款端游及手游处于研发阶段”。
为此,巨人网络不得不积极谋求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巨人网络2017年和2018年的年报中,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公司数就分别达到了12家、3家,且该并购对于巨人网络整体生产经营和业绩的影响都被归类为“拓展公司业务,增加利润增长点”。
棋牌类 游戏 公司合肥灵犀就是在这一时期购入的。除此之外,巨人网络还在2017年以8.19亿元拿下了旺金金融40%的股权,并享有该公司51%的有效表决权,由此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
彼时,巨人网络曾公告称,旺金金融专注于车抵贷业务的开拓和发展,旗下投哪网在零壹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P2P车贷百强榜”中位列第二,仅次于行业龙头微贷网,是车抵贷业务双寡头之一。
互联网金融业务确实曾为巨人网络带来不菲效益,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巨人网络分别靠互联网金融服务实现收入3.13亿元、11.2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达到10.78%、29.80%。其中,2018年,在 游戏 相关业务收入仅微增2.32%,其他业务收入下滑1.53%的情况下,巨人网络更是仅靠互联网金融业务这一枝独秀,让总营收实现了30.03%的增长。
正是靠着这些利润增长点,巨人网络才得以在2016年至2018年累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69亿元,勉强完成三年业绩对赌承诺,完成率104.34%。
但令史玉柱没有想到的是,互金浪潮持续的时间会如此之短。随着监管趋严,曾经人人趋之若鹜的P2P互金行业很快变成了烫手山芋,巨人网络也只好在2019年初以4.79亿元价格紧急转让出去。
互联网金融受挫,与互金同期拓展的区块链、互联网医疗等其他“新业务”也没能溅起多少水花。这就直接导致了巨人网络2019年业绩出现罕见双降,当年实现营收25.71亿元,同比下滑31.96%,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下滑23.94%。
在互金业务半途终止、互联网医疗等其他业务同样难行的背景下,“倍感受伤”的巨人网络只好在2019年重新调整战略,立志打造精品网游,表示要在“2022年之前,在原核心赛道产品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构筑一个强有力的中台支持平台,多个品类具备持续产出精品的能力,同时海外业务大幅提升,成为国内最具实力、国际一流水准的网游公司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巨人网络声称将围绕征途IP赛道和球球大作战IP赛道这两个核心赛道持续深化运营,同时布局MMORPG赛道、泛二次元赛道、UE4赛道、放置赛道等擅长领域,推进新产品研发,并将部分与重点 游戏 赛道关联性较低的资产逐渐出售变现。
2020年7月24日,围绕《征途》这一IP改编的同名电影《征途》就以网络播放模式登陆了爱奇艺。
(图源:巨人网络官方微信公众号)
另一重要方向,则是积极布局海外业务。
在这一点上,在巨人网络公告中频繁被提及的《帕斯卡契约》或许可以争得一个发言机会。
据悉,《帕斯卡契约》(PASCAL'S WAGER)是巨人网络历时两年多时间研发的首款次世代手游,于2019年9月登陆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成为首款亮相苹果新品发布会的中国本土 游戏 ,并于2020年1月16日正式登陆iOS平台,采用买断制方式(国服45元、美服6.99美元)。
上线后,《帕斯卡契约》曾连续多日位居iOS付费 游戏 排行榜第1名,并被App Store评为2020年1月最佳 游戏 。不过,就目前来看,《帕斯卡契约》的热度较之前已经有所下滑。
据七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11日,《帕斯卡契约》在iPhone和iPad付费 游戏 下载总榜中,均未能进入前十,仅分别排在第33位、15位。其近一个月在iPhone和iPad上的下载量预估则分别为6764、2388,对应的收入预估为4.65万美元、1.07万美元,显然在短期内还不足以成为巨人网络业绩的新支柱。
这也就不难理解,巨人网络为什么会那么执着于收购以色列棋牌 游戏 公司Playtika。
2016年10月25日,史玉柱曾跑到以色列,和一群当地人端起高脚杯,用中式交杯酒的姿势喝了顿洋酒。最后,对方没醉,他却先喝趴下了,事后史玉柱发微博说了句“大嘴巴真无能”。
几天后,巨人网络发布一份资产购买草案,宣布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作价305亿元收购Alpha,使其成为自己100%控股公司,从而间接收购Alpha控股的标的Playtika。此前和“史大嘴”喝酒的十几个以色列人正是Playtika公司高管。
值得注意的是,Alpha正是史玉柱为了顺利拿下Playtika,提前拉来13家财团组建的持股平台,计划让Alpha先买下Playtika,再由巨人网络收购。
据巨人网络公告显示,Playtika总部设立于以色列,是世界知名的网络 游戏 开发商和发行商,团队分布于以色列、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其制作的 游戏 《Slotomania》和《House of Fun》排名分别长期稳居美国 App Store 棋牌类 游戏 畅销排行榜前五位及前十位。
更为重要的是,Playtika的业绩具有较好的成长性。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Playtika分别实现营收77.1亿元和99.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23.8%、29.35%,归母净利润18.9亿元、24.15亿元,同比增长31.01%、27.83%,远超同期巨人网络29.07亿元、37.80亿元的营收,和12.90亿元、10.7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
就这个角度来看,这家被史玉柱寄予厚望的海外公司,显然能给巨人网络带来不菲的效益,不仅能够补足其在海外市场及手游市场的短板,还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不过,这场“蛇吞象”式的收购案,收购过程却波澜重重,历经三次修改方案、两度撤回重组申请,中间还一度传出Playtika涉赌,Alpha财团兄弟反目等消息。
期间,史玉柱更是在微博上表示自己遭受人身安全威胁,并怒斥有人造谣自己被警方带走。
几经波折下,2019年11月,巨人网络正式宣布终止收购Playtik的重组方案。
不过,2020年8月,这场长达4年多的拉锯战又再次迎来新剧情,巨人网络发布公告称,巨人网络拟对参股公司巨堃网络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不会改变巨堃网络的股权比例,仍旧是巨人网络持股48.81%,子公司巨道网络持股0.19%,关联方巨人投资持股51%,史玉柱为实控人。
而巨堃网络已经于2020 年6月收购重庆赐比100.00%股权,从而间接收购了拥有Playtika的Alpha 42.04%的股权。
对Playtika的“痴恋”终于有了一点进展,巨人网络在资本市场上的辉煌却已经在漫长岁月中渐渐湮灭。
实际上,回A上市后不久,巨人网络股价和市值也曾迎来暴涨,巅峰时期市值一度达到1500亿元,但很快就再次迎来大幅回落,一如史玉柱“大起大落”的人生。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9日收盘,巨人网络股价报收19.41元/股,涨幅为0.78%,总市值392.93亿元,较2017年巅峰时期已经跌去超千亿市值。史玉柱家族的财富也受到一定影响,从2017年胡润百富榜中的610亿元,缩水为2020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中的430亿元。
业绩上,据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巨人网络实现营收12.23亿元,同比下滑6.35%;实现归母净利润5.27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手游收入下滑6.16%至6.96亿元,电脑端 游戏 营收下滑5.24%至4.74亿元。
而同期,世纪华通、三七互娱等同行 游戏 公司分别实现营收77.68亿元、79.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02%、31.59%,归母净利润16.02亿元、17亿元,同比增长36.02%、64.53%,均远高于巨人网络,且增势明显。
(图源:视觉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巨人网络珠江正在将管理层年轻化,先后引入了CTO(首席技术官)聂志明、CFO(首席财务官)孟玮、海外发行副总裁刘义峰等多位业务高管,其中,孟玮、刘义峰均为“80后”。2020年1月,巨人网络更是任命了《球球大作战》制作人吴萌作为巨人首位85后高管,出任联席CEO一职。
史玉柱则在6月12日巨人网络2020征途全系嘉年华直播活动上透露,公司已将业务决策权交给由年轻骨干组成的合伙人,让最了解情况的人去拍板。这一幕多少有点“二退休“的味道。
不过, 游戏 是否能跟上管理层年轻化的节奏,已经15岁的《征途》和5岁的《球球大作战》什么时候能够迎来一个接班人,是史玉柱和巨人网络接下来需要回答的问题。
而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闲人”史玉柱又在7月悄悄入股了一家医美公司。据天眼查App显示,7月24日,史玉柱旗下巨人投资新增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持股企业——上海蔷薇阳光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5.11%,史玉柱通过巨人投资和蔷薇医美大股东蔷薇控股持有蔷薇医美25.06%股权,为最终受益人。
C. 互联网市场现状分析
互联网市场人才需求大,前景不错,各大专业都有不错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动漫游戏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对动漫游戏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极高。而每年毕业的动漫游戏方面的人才,对于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据权威机构统计,全国动漫游戏人才缺口高达百万,创意型和技术型的动漫游戏人才月薪上万依旧难觅。
近几年电竞产业飞速发展,电竞赛事TP价值不断攀升。2015年国内电竞市场规模为374.6亿元,2016年市场规模达504.6亿元,用户规模达1.7亿,2017年势头更猛。当前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电竞行业的人才缺口极大。2017年伽马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电竞行业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46%,电竞行业人才缺口达26万,需求缺口高达83%。人才稀缺是电竞这一新兴产业面临的瓶颈之一。
电子商务依然是热门,电子商务行业正在高速发展中,也成为我国的重要产业,各地政府又出台相关优惠措施;电子商务依然是热门,电子商务行业正在高速发展中,也成为我国的重要产业,各地政府又出台相关优惠措施;
环境艺术设计的就业面很广,原因在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市政建设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均需要大量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环境艺术的专业涵盖从过去的室内设计发展到今天室外设计、广场设计、园林设计、街道设计、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桥梁设计等全方位、多范围的设计领域。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和公共场所消费档次的提高,设计也由过去偏重于硬件设施环境的设计转变为今天重视人的生理、行为、心理环境创造等更广泛和更深意义的理解,除了美观外还要有艺术性、欣赏性、创造联想性等,是近年来的一个新兴的行业。本专业就业市场一直很广阔,只要涉及到环境艺术类都可胜任,如建筑装饰设计,室内外效果图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环境工程改造等而且待遇非常高。
D. 巨人网络持有playtika多少股份
1、巨人网络获赠1.1%巨_网络股权
①今日下午,巨人网络发布《巨人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受赠股权资产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告显示,上海巨_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巨人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参股子公司,公司直接持有其48.81%股权,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巨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0.19%股权,公司及巨道网络合计持有其49%股权,公司关联法人巨人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其51%股权。
②为支持公司发展,巨人投资拟向公司无偿赠与其持有的巨_网络1.1%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巨人投资持有巨_网络49.9%股权,巨人网络持有巨_网络49.91%股权,巨道网络持有巨_网络0.19%股权,公司及巨道网络合计持有巨_网络50.1%股权,巨_网络将从巨人网络的参股子公司变为巨人网络的控股子公司。巨_网络旗下核心资产为以色列高科技公司Playtika,Playtika于今年1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是上市公司的义务和责任担当,此次交易将对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意义重大。
④鉴于Playtika拥有先进的技术实力及全球发行能力,本次受赠有利于上市公司迅速积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丰富公司产品线,获取全球发行能力,推动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现,有力地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有效地提高公司质量。
⑤国际化是上市公司的核心战略,海外市场是广阔的蓝海,也是弘扬和推广中国游戏文化产品的必争之地。通过本次受赠,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得到提升,并获得海外发展的支撑点,增强了公司经营实力,并将实际控制人的游戏产业业务全部纳入公司治理体系,消除了潜在的同业竞争并避免关联交易,有力地保护了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
2、Playtika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优质资产
①巨_网络是巨人投资和巨人网络战略联动平台,旗下主要资产Playtika是一家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为驱动的以色列高科技互联网公司。
②目前,Playtika主要将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从事休闲社交类网络游戏的研发、发行和运营,其业务分布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已跃身成为全球休闲社交游戏龙头。
③Playtika过去数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公开资料显示,Playtika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1.51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8.8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28.07%,经调整的EBITDA利润从2017年3.74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6.21亿美元,经调整的EBITDA利润率长期保持在32%左右。在2020财年,Playtika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全年营收23.715亿美元,同比上涨25.64%。
E. “A股游戏一哥”三七互娱的开年失意,都是买量的锅吗
“牛年”影院上映《阿凡达》,a股三千多,北京沙尘暴。这一天是2021还是2009?”接连不断的“跨时代”巧合让无数网友哀叹,a股依然徘徊在3000点以上的表现也让投资者如坐针毡。a股游戏龙头三七互娱近日公布第一季度业绩预测,实现“连续三天低开低走”的业绩。
第三方数据公司DataEye发布的《传奇游戏专题研究报告》显示,传奇游戏的购买量连年翻番,近三年复合增长100%。其中,三七互娱和世纪华通是大买家,表现出较强的流量运营能力,承担着被巨额购买成本侵蚀的风险。
2016年和2017年,换肤、流量、IP占据市场空间的游戏行业已成过去。在高质量内容盛行的游戏行业,不断增加的购买成本对应着越来越低的用户转化率。
根据iResearch和APPGrowing的数据,2020年Tik Tok的广告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其中游戏行业是Tik Tok平台的重点广告主行业,约占35%。Aauto在购买渠道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东兴证券预计,2021年Aauto rapper中的平台广告收入将达到400亿元,其磁力引擎将成为游戏公司的头部购买渠道。
短视频长期以来都是游戏公司购买的重要场景,游戏公司购买的巨大成本可以从短视频收入的侧面观察到。截至2020年上半年,三七互娱销售成本45.5亿元,同比增长25.26%,占比73.2%。客户获取成本过高也导致公司陷入净利润下降的局面。
截至目前,在腾讯和网易游戏厂商之外的第三名争夺战中,三七互娱、世纪华通、完美世界的排名在不断变化。随着腾讯近期对世纪华通的注资,三七互娱未被“收编”的身影更加勇敢。
开发运营是“大”、“盈利”还是双倍风险?购买量带来的高流量转型和成本大幅上升,背后是后浪推前浪,研发成本连年攀升。
手游市场风起云涌。在三七互娱刚刚把重心放在手机游戏市场的时候,腾讯和网易就带着他们的现象级产品“王者荣耀”和“殷”来吸引广大玩家的目光。2018年版本号被冻结,给了三七一个新的出海机会,米哈友等黑马游戏公司的迅速崛起也让业界感受到了游戏研发成本的不断上升。
《原神》去年9月开始流行。不久后,官方透露《原神》制作团队有300多人,游戏《原神》研发投入达1亿美元。今年2月,Mihayou CEO蔡浩宇透露,原神团队已经有700人,原神可能每年要花2亿美元开发内容,高于过去三年的开发成本。
业内人士都知道,剧烈的研发成本,不仅仅是一个人头游戏项目的慷慨投入,更是一个长期的投资回报率。积累的技术经验和管道建设是游戏公司在技术优化背后的核心竞争力,是高高在上、高玩的宣传手段。
另一方面,自2016年以来,中国的手机游戏市场首次超越了终端游戏,手机游戏业务也开始了业务转型。手游业务在财务报告中单独列示,营收比例从2016年年报的31.24%上升到2020年年中报告的92.78%。R&D投资也大幅增加,从2016年的3.1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8.14亿元,R&D人员从1004人增加到1582人。根据2021年初的调查数据,三七互娱表示,目前游戏界约有4000人,R&D人员约占50%。据估计,到2023年,R&D的人员将达到4000人左右。
这也是目前国内大部分游戏公司正在实施的策略。在业绩报告中,该官员还透露,公司继续增加研发投资。2021年第一季度,R&D投资预计同比增长15%以上。三七互娱也将净利润下降称为“业务发展阶段性投资导致的业绩波动”。
投资研发显然是一个长期战略。三七相互娱乐表示,为了增强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继续增加在R&D的投资,预计R&D投资将同比增长15%以上。
据gamma数据,近年表现突出的有斗罗大陆H5、大天使剑H5、一刀传世等。,产品累计流量超过30亿,永恒时代总流量甚至超过70亿。
在游戏行业这个巨大的资本聚集场所,用户的喜好是不确定的,游戏产品的光速是迭代的。随着“朋友邻居”的陆续被征集,米哈友这样的“后来者”的崛起也对上市游戏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三七互娱将如何拓展自己的表演空间?
据相关媒体报道,三七互动娱乐将在流量运营优势的基础上,实行多元化、高质量的策略,不断推出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拓宽新的业绩增长空间。
从通过购买量占领制高点,到用越来越多的自我开发成本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似乎左右为难的三七只能坚定步伐,稳步前进。
F. 电子竞技有怎样的前景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腾讯控股(00700.HK);网易(NTES.NASDAQ);巨人网络(002558);英雄互娱(430127);完美世界(002624)等
本文核心数据:营收规模;用户规模;收入构成;电竞赛事关注热度
产业概况
1、定义
电子竞技是指电子游戏比赛达到“竞技”层面的体育项目,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机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智力和体力的比拼。电子竞技在我国起步较晚,属于特殊的体育竞技类项目,所包含的游戏种类较多,从MOBA对战类的英雄联盟到益智类的俄罗斯方块都属于电子竞技的范畴,从竞技特点来看,可以将电子竞技分为虚拟化的电子竞技和虚构化的电子竞技。从竞技形式来看,可以将电子竞技分为对战类电子竞技和休闲类电子竞技。
2、产业链剖析:涉及领域广泛
目前我国电子竞技行业产业链涉及领域广泛。电子竞技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电子竞技游戏产业,包括游戏研发和游戏运营等,代表企业主要有腾讯游戏、网易游戏、巨人网络、完美世界等。
电子竞技产业链中游主要为赛事运营、俱乐部与选手、电子竞技内容制作,其中电子竞技赛事运营是中国电子竞技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国内量子体育VSPN、香蕉游戏传媒、IMBA
TV
等成为近年发展较快的电子竞技赛事运营执行公司;此外,我国电子竞技代表性赛事主要有KPL、LPL、PCL等;主要电子竞技俱乐部有EDG、AG、IG、eStar等。
电子竞技产业链下游以电子竞技直播、电子竞技媒体及其他衍生产品的内容传播为主,是电子竞技运动推广和产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企业有虎牙直播、斗鱼直播、抖音、快手等。
产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爆发阶段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增长期和爆发期四个主要阶段。欧美国家的电子竞技从20 世纪70
年代玩家自发的游戏赛事开始,其游戏公会是现代电子竞技俱乐部的雏形。中国电子竞技起步较晚, 且主要受到20世纪90年代末华裔和留学生的影响才得以发展。
1998年国内出现了一些非官方形式的赛事,但规模相当有限,尚不足以形成产业。随着1988年《星际争霸:母巢之战》(Star Craft:Brood
War)作为一款即时战略游戏被引入中国以及1999年《反恐精英》发售,开启了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探索期,并迅速掀起了国内电子竞技游戏的第一股热潮。尽管未能形成稳定的电子竞技产业链,但这一阶段的探索为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迎接2009年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G),2008年的成都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将电子竞技正式列为比赛项目,同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重新定义为中国78个体育运动项目,中国电子竞技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相对迅速,电子竞技赛事在国内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官方的支持。
中国电子竞技发展的第三阶段是由国内地方政府主动举办电子竞技国际赛事开启的,在此阶段,“电竞+电商”“电竞+ KOL”“电竞+
版权运营”等产业形式进一步延伸了电子竞技产业链,围绕电子竞技赛事、电子竞技明星等打造的电子竞技产业生态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电子竞技实现了产业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2021年,电子竞技被写入《“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鼓励电子竞技与游戏游艺行业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和多元需求的市场环境下,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必将获得更广阔、更健康的发展空间。
行业政策背景:“十四五”规划开始重视电子竞技的发展
从2015年开始,我国开始重视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在《电子竞技赛事管理暂行规定》中,首次为电子竞技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和规范。随后在《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多次针对电子竞技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2021年6月,在《“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再次针对电子竞技做出了相应的规划,提到促进电子竞技与游戏游艺行业融合发展。鼓励开发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
行业发展现状
1、2021年营收规模增速下降大幅,2022年上半年出现倒退
2016-2021年,我国电子竞技行业营收规模及用户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0年,我国电子竞技行业在疫情冲击下反向增长,根据中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提供的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电子竞技行业无论是营收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营收规模达到1401.81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大幅放缓,主要是由于整体游戏市场影响叠加疫情导致线下赛事活动减少。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营收规模达到764.97亿元,同比下降10.12%,疫情仍然是电子竞技产业收入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
2、用户规模增速逐渐放缓,2022年上半年同比略有下降
2016-2021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用户规模逐年增长,2021年,中国电竞行业用户规模达到4.89亿人,同比增长0.27%。
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为4.87亿人,同比略有下降。此趋势与游戏产业用户规模的变化相符,表明电竞行业用户规模增长红利几近消退,将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2、收入构成:电子竞技游戏收入占比最高
从收入构成的角度来看,电子竞技游戏带来的收入最高,占比约83.29%;电竞内容直播收入占比约为13.96%,位居次席。赛事收入、俱乐部收入和其他收入占比分别约为1.24%、1.01%和0.52%。
3、2021年电竞赛事关注热度最高
根据新浪微热点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21年电子竞技产业细分领域中,电竞赛事、电竞俱乐部和电竞直播三个领域的关注热度最高,其中,电竞赛事2021年全年热度指数达68.85,其次为电竞俱乐部,电竞直播领域热度指数位居第三,为60.79,同比增长81.74%。
3、移动及射击类电竞游戏为主要电竞游戏类别
截至2022年上半年,在市面上全部的电竞游戏中,从游玩设备来看,手游的数量最多,达到34款,其次为端游24款,7款产品为多端游戏,另有3款电竞游戏产品是网页游戏。
从游戏类型来看,其中射击类数量最多,占比达到26.09%;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MOBA)游戏的数量仅次于射击类,占比达到17.39%;体育竞技类游戏产品的数量占比达到10.14%。
4、线上电子竞技赛事办赛模式日益成熟
疫情原因趋势电子竞技线上办赛模式日渐成熟,2022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赛事数量共举办62项,同比增长8.8%。此外,因疫情限制线下活动,约49%的赛事全程采用线上办赛,另有19%的赛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办赛。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上海综合评估位居第一,广东电竞企业分布数量最多
2021年7月30日,2021全球电竞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在会上发布《2020年度全国电竞城市发展指数评估报告》,《报告》从全网舆论热度最高的50个城市中选取了30个电竞产业活跃度较高、规模体量不一的代表性城市,对其进行系统性指数评估,初步构建形成现阶段我国“电竞城市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在“电竞城市发展指数”的综合排名中,上海以78.7分位居第一,北京以70.9分位居第二,广州以69.7分位居第三。此外,成都、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的电子竞技城市发展指数均位列前十,排名前十的城市中电子竞技产业布局情况整体发展较为均衡,表明国内各区域的电子竞技产业均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除上海的头部地位明显外,其他区域相对均衡,但同时也应警惕同质化等潜在问题。
注:统计时间为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
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企业数量占比超过10%的地区有两个,分别是广东和上海。北京、海南、江苏、湖南、浙江和四川等地占比超过5%。由于广东省内深圳、广州两个地区电竞聚集效应明显,全省电子竞技企业占比达到18.20%,位居第一,排名第二的上海电子竞技企业占比达到10.09%。
2、企业竞争:腾讯、网易等大厂头部效应明显
目前,我国电子竞技行业的主要企业包括腾讯控股、网易、巨人网络、英雄互娱(新浪旗下)暴雪软件开发(BLIZZARD)等。其中,腾讯控股旗下的游戏品牌“腾讯游戏”所涉及的电子竞技业务较为广泛,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电竞游戏都属于腾讯旗下的电竞游戏。另一个电竞行业巨头网易主要负责NeXT赛事转播。具体的中国游戏企业主要电竞业务布局如下:
3、俱乐部竞争:2021年度RNG电子竞技俱乐部最受舆论关注
根据新浪微热点研究院对国内主要电竞俱乐部的热度指数进行的统计,2021年度,RNG电子竞技俱乐部最受舆论关注,热度指数达32.42。主要由于RNG作为老牌俱乐部粉丝底蕴雄厚,且2021夺得MSI冠军,话题持续不断。获得英雄联盟S11全球总决赛冠军的EDG电子俱乐部以28.56的热度指数排在榜单第二位,同比2020年热度指数上涨77.17%,
4、电竞赛事竞争: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占据2021年中国电竞赛事首位
根据德本咨询、互联网周刊以及eNet研究院联调数据,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占据2021年中国电竞赛事首位,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位居第二,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二的赛事的游戏项目均为腾讯旗下游戏。此外,DOTA2、和平精英、CS:GO、第五人格等游戏联赛均榜上有名。
5、电竞直播平台竞争:抖音、B站等中短视频平台快速进入行业赛道
随着电子竞技行业愈发火热,游戏直播平台在资源和用户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快手、抖音、B站等中短视频平台,凭借自身优势快速挤入电子竞技直播赛道,游戏直播领域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从热度TOP5的直播平台来看,短视频平台占据三席,游戏直播不再以虎牙、斗鱼为主,呈现多样化发展。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十四五”期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将爆发式增长
2021年,电子竞技行业被写入“十四五”规划,足以说明我国对电子竞技行业的重视。未来,随着国家对电子竞技的宣传会使得人们对电子竞技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电子竞技行业的市场规模也会持续发展。前瞻根据往年数据以及未来我国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看,2027年我国电竞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达到1.4万亿元左右。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