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迅雷员工平均工资是多少
主要是研发和非研发类职位,根据所在城市和工作年限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以下是一个平均薪资信息,仅供参考。
② 邹胜龙卸任迅雷董事长之后,你看好新上任的小米负责人王川吗
早些年,迅雷的装机量是非常可观的。当网友们使用修电脑必杀技“重装系统”后,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先下载迅雷,然后再用迅雷下载其他软件。但互联网行业的变迁可比我们的网速变化快多了,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pc端的没落,迅雷也渐渐失去了昔日的荣光,技术出身的创始人邹胜龙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可行突破口。直到2015年,小米雷军化身伯乐,看中了迅雷优秀的CDN技术,强势注资成为迅雷的大股东后,也推动迅雷顺利上市。
资料显示,李金波曾为迅雷技术合伙人,迅雷工程技术体系的奠基者,主持过迅雷早期产品明星产品迅雷4、迅雷5的研发工作。
③ 程浩的个人经历
求学生涯
程浩先生于1997年获得南开大学数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前往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完成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并进入硅谷从事技术工作。2001年底,程浩先生回国加入当时只有60-70人的网络公司,任高级技术经理,负责网络企业搜索(Enterprise Search)业务。
▪人在迅雷
“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从来不冒风险。”2002年底,27岁的程浩辞去网络职位,与他在美国杜克大学的校友邹胜龙联合创办了迅雷。“网络李彦宏等人以前也是普通人,并无家世背景,我为什么就不能试试呢?” 澎湃的创业激情,让程浩义无反顾。
2004年,迅雷获得了来自IDG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当时的他们想要用这笔钱做一个分布式的存储系统,以满足大容量邮箱的需要。“有点类似于现在的Gmail,”程浩说,“当时的互联网主要应用于搜索、门户、IM(即时通讯)、下载软件四个领域,一般邮箱的容量都只有几M。“但是做了半年之后,发现市场和想象的区别很大。
于是在充分调研之后,邹胜龙、程浩决定转型研发下载软件。“这个决定当时看也比较容易,因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搜索有网络,IM有腾讯,三大门户已经上市了,只有下载领域还只是个人软件的阶段,我们觉得有机会,况且中国宽带互联网的普及是个必然趋势。”受网络的“众里寻他千网络”的影响,程浩将这个下载软件的名字定为“迅雷不及掩耳”的迅雷。
2003年7月,迅雷的第一个版本问世,却因为产品体验不佳夭折了。
2004年1月,迅雷2出世,迅雷用户开始飙升,尤其受到大学生的欢迎。迅雷问世后主打的领域就是网络游戏,因为网络游戏的文件都比较大,能发挥迅雷的优势。最早推荐用户使用迅雷的是金山软件。雷军找来一位运营副总裁,让他用迅雷和另一款下载软件同时下载,进行速度测试,那位副总很快带来了一个让雷军瞠目的结果——迅雷的下载速度居然比对方快了20倍。很自然,金山成为了迅雷最早的网络游戏合作伙伴之一。随后,迅雷成为所有游戏下载的标配,又成功从晨兴(Morningside)获得近千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迅雷非常注重用户体验,推广最主要是靠口碑传播,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下载引擎是必然”,程浩解释。此后程浩一直担任迅雷产品部门总负责人,主导迅雷核心产品线的产品决策、研发和运营,凭借着对互联网行业的深刻认识,以及个人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程浩率领迅雷的团队成功将迅雷下载、迅雷看看、搜索等核心业务线做到了上亿的用户规模。
2005年5月,迅雷正式更名为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2008年9月18日,程浩接替邹胜龙出任迅雷公司总裁,原迅雷总裁兼CEO邹胜龙继续留任CEO。 如今,迅雷已经从十几个人组成的小公司发展成有1000多名员工、几亿用户的大企业,在同行中遥遥领先。程浩的梦想是让迅雷覆盖10亿用户,他相信,从3亿到10亿,他和伙伴们能让迅雷以雷霆之势飞速发展,让迅雷的企业品牌“如雷贯耳”。
2010年8月20日,温家宝总理来到迅雷考察,并对迅雷的工作人员提出了寄语。温总理称,深圳给年轻人提供了大好的创业环境,鼓励有才华的年轻人到这里来创业。
2014年6月24日晚上21点30分,迅雷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以发行价每股12美元计算,共计筹资8778万美元。
2015年6月,迅雷发布全新的CDN产品“星域”,以低至0.1元/GB(流量计费)和9999元/GB/月(带宽计费)的冰点价格,以及无限节点技术、星域调度技术、弱网加速技术、动态防御四大创新技术重塑CDN领域,构建共享经济新模式。
④ 迅雷的发展史,创始人是谁
迅雷创始人程浩:
迅雷发家历史!(转)2007年02月02日 星期五 下午 03:34迅雷,是什么?这家地处深圳科技园的小公司,2年前还无人知晓,但是,今天,迅雷凭着一个仅仅几M大小的小软件,就俘虏了广大网民的心,代替了辉煌一时的FlashGet,成为最为常用的装机必备软件之一。从迅雷的身上,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腾讯当年的影子,这家公司的崛起,几乎就和他的名字一样——迅雷,不及掩耳。都说互联网是盛产神话的圈子,不过扳着指头数数,真正成活的国产神话,并没有几个,除了几大门户网站之外,能数得上去的,也就网络、QQ,淘宝,还有盛大网游这类的。都说互联网上机会无数,可一帮自诩才智高绝不逊诸葛亮刘伯温的IT精英,上下左右折腾的翻天覆地,愣是找不到打开阿里爸爸宝藏的秘诀,这实在是令人郁闷无比。今天迅雷的崛起,无疑给广大淘金者多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案例。究竟迅雷的崛起,有何独家秘诀?今次的it茶会,乘着“走进迅雷”这次聚会,得以近距离接触迅雷高层,并以互动PK的方式,拷问了迅雷创始人之一——程总长达2个多小时之久,总算套出若干必杀秘笈,好东西不敢藏私,遂将套出的秘诀公开,以揭露迅雷的发家手段,供广大同好参考。
话说X年X月X日,我们一帮江湖上的草根虾米,在笨伯的号召下,浩浩荡荡的杀向刚刚搬了新办公室的迅雷公司,由于参加的人数太多,本次聚会分开2个会场讨论,一个是高层分场,另一个就是咱们草根专用的“精英分场”了。迅雷公司也对咱们IT茶会的茶友照顾得很,除了好瓜好果招呼之外,迅雷创始人之一——程总亲自到场接受现场PK,看到主角出场,众多茶友立显刁民本色,挖空心思抛出种种非人问题,轮番向程总轰炸,而程总显然也不是省油的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时间种种观点此来彼往,交锋激荡,火花四溅,其激烈程度,为茶会历史罕见。俺笨人身临其境,虽耳拙口笨,不过听了大半天,倒也记着一鳞半爪,回家面壁N天,终于整理得若干必杀黑招秘笈,详列如下。
总的概括,迅雷的发家手段,靠的就是:“骗!拐!蒙!坑!”这四大暗黑系的不传绝技,到底这几招是如何的了得,请听俺笨人一一道来。
第一招:骗!
大凡IT企业,在最初的时候,大都是穷光蛋一个,所以,如何骗得VC的投资来吊命,成了创业者的心头大石。当问及如何迅雷是如何“骗”到VC投资的,程总坦言,VC对项目的观察角度和创业者的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并且在初次接触的时候,VC也不会对创业者说这个项目哪里好,哪里不好。而迅雷获得VC的青睐,事后总结,是在 2个方面获得了比较高的评价。一是团队,而迅雷两位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比较容易使得VC对其人格、做事业的理念产生认同。二是开发的项目有前景。迅雷开发的软件,属于“杀手级”应用,就是说只要有人上网,下载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应用。(俺笨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宽带=下载”的下载狂人,#_# )所以VC对前期甚至连成熟产品都还没做出来的迅雷,依然看好。这个对希望获得VC的IT创业者来说,多多少少可以借鉴一下。至于更多的和VC打交道的经验,大家可以向笨伯之类的江湖专业老手请教,俺笨人才疏学浅,就不多废话了。
在PK中,程总还提到了一个小插曲,就是关于网络创始人李大腕的故事。当年李大腕获得100万的风险投资,约定6个月后推出产品,投资方也许觉得时间太长了,问道:“我给你200W,能不能3个月把产品做出来?”李大腕断然拒绝:“这不是钱的问题。”言下之意,好产品是需要用心、用时间去慢慢提炼出来的,如果盲目追求短平快,只能做个二流子产品,是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和足够的竞争力的。这个小故事,众位好汉不知有何高见?
第二招:拐!
老话说,攘外必先安内,“拐”就是是一个对付内部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必杀黑招,至于如何拐法,且慢慢看下去。
话说当年迅雷还刚刚起步的时候,经济拮据无比,别说高薪挖人了,就算平均水平的工资,都没有。但是人才永远是企业的头等资源,特别是迅雷这种技术开发型的,没有优秀人才怎么可能发展啊?于是,程总就用“拐”招了。没钱吸引人,怎么办?那就用理想来拐人咯。程总回起当年几个伙伴放弃了在别的公司的高薪,为了迅雷这个共同的理想而艰苦奋斗的情景,不由得唏嘘不已,特别是提到,一些伙伴拿着不到以前六分之一的薪水,却以无比的热情干劲,不分昼夜的埋头苦干,更是感叹万千,直言当时的伙伴这种几乎“免费”的贡献,对公司早期节约经费、方便资金周转起了很大的作用,并坦言,能找到如此优秀的伙伴,运气实在值得庆贺。似乎根本网的娄总,也曾经感叹过此类的人才问题?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所见略同”?算了,咱既然是笨人,对这类这么高深的问题,还是不要多想为好。
当然了,老靠理想、理念拐人,并非长久之计。看看现在迅雷明亮宽敞的办公室,就知道,被拐进来的迅雷的员工,现在都过上了初步美好的生活了,以后肯定会越来越美好,这个俺笨人倒是可以冒充一下算命师傅,来下这个预言。^_^
“拐”这一招,出了对付自己人之外,还可以对付合作伙伴公司。程总提起华军“封杀”事件,总结出来,一个新兴企业的崛起,对整个产业链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利益冲突,而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达到双赢或者多赢,则需要本着利益共享的心态,把上下游的相关的合作伙伴都“拐”进来,不要想着独吞整个产业链的所有价值,那是危险、鲁莽和不现实的。
第三招:蒙!
蒙谁呢?蒙竞争对手。当谈及竞争对手的时候,程总笑言,对圈内的竞争对手,他不方便发表言论,说好话不合适,说坏话,似乎也不妥。(呵呵,看,多直白的态度)。不过现在这么多企业看上这一块的业务,证明迅雷这条路子是对的。如果没有人竞争,没有人发展这个方向,那反而不正常了。
像迅雷这类的功能型的软件,本身的用户黏性很小,用户用迅雷,不是因为迅雷的名字好听,不是因为迅雷的界面漂亮,而是因为迅雷下载的速度快!一个“快”字,就是迅雷的核心竞争力。程总对这个非常清楚,所以当有人问迅雷有没有想过一些特殊的、创新性的盈利点,就是所谓的“商业模式”的时候,程总表示,迅雷能吸引广大用户,最大的原因就是“下载快”,这是迅雷的存在意义所在,也是以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而一些所谓的商业模式,到现在为止,迅雷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研究,因为商业模式是最容易模仿的,迅雷不着急,是因为如果真的有别人发现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迅雷大可以轻松模仿,而技术上的创新和用户体验的积累,却没有捷径可走,迅雷苦心锻炼自己的内功,也是为了以后的发展和壮大打下基础,只要基础牢固,到时候要发什么招数,都能得心应手,人家辛辛苦苦探索出来的商业模式,就变成了为迅雷免费做研究,变相为迅雷打工了。而假设现在过于追求商业模式创新,反而可能导致分散精力,欲速而不达。(真牛X啊,连对手的成果都计划着免费使用了,真不是一般的黑招啊~~)
第四招:坑!
坑人谁都会,但是要坑的有水平,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讲,用户永远都是赖以生存的基本。特别是软件类的产品,用户基数的多少,决定了软件企业的生死,君不见,多少个流氓软件,使尽一切卑鄙无耻贱格下流天打雷劈死皮赖脸不怕千夫所指无惧天诛地灭的手段,一个劲的往用户的电脑里钻,就知道这用户,是多么的至关重要了。
为了挖好温柔陷阱,将用户永远坑在迅雷的温柔乡里,迅雷也做了不少工作。首先,迅雷在下载速度上,尽一切可能的提高,今天迅雷的研发队伍,有三分之二在继续开发研究下载的核心技术,可以说,关于下载的研究,迅雷保持着压倒性的领先,这是迅雷的命脉所在,无论如何都是排第一位的。第二,迅雷开发多个下载工具,无论是迅雷标准版、迷你版,还是Web版,目的都是了在不同环境下,或者不同层次的用户,都能享受到迅雷极至的下载速度。第三,迅雷开辟博客、雷区、论坛等等,也是围绕下载用户的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给下载用户提供讨论、资源分享、交换信息的方便,从而更好的为用户的下载服务。这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圈住用户的心,尽可能的“坑”住用户的手段。
当问及迅雷会不会采用和其他软件捆绑安装的时候,程总立刻明确表示,迅雷不会采用这一类影响用户心情的小人手段,他表示,他很高兴用户因为需要而采用迅雷软件,但是不会自个儿强行进驻用户的电脑,强迫用户接受,“用户需要的时候,自然会安装迅雷,如果用户不需要你,你硬跑进去,又有什么用?人家一样会想办法删掉你的。”呵呵,不错,以后不用担心迅雷变成流氓了,先预先祝贺一下。
当问及迅雷为什么不提供P2P和流媒体的下载时,程总回答:迅雷一贯都是面对S2P的应用的,就是只能下载放在服务器上的数据,个人电脑分享的这种数据下载,迅雷不会提供支持。至于为什么不提供这类功能支持,回答是这不是迅雷擅长的应用,互联网上其实诱惑非常多,看起来都有发展前途,都有用户需求,但是迅雷只在自己最擅长的方面,提供给用户最好的产品。(这个。。。。。笨人似乎也听过万科地产的王石同志,说过类似的话,说是要善于做减法,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什么的,唉,算了,这么高层次的道理,想也没有用,不如不想。。。。。@_@)
从上面看来,迅雷是铁了心要坑住用户了,看来要跳出迅雷的“雷坑”,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了,这一黑招“坑”,真是大有学问,值得多多研究了。 其他的问题,限于笨人的可怜的头脑,实在无能为力再回忆起来了,希望其他参加聚会的茶友,伸出友谊的手,再补充补充,更加彻底的揭露迅雷的发家黑招,我们虽然是草根虾米,但是也要成长,也要开枝散叶,这江湖如此险恶,如无一两招防身,也许生存都成问题,更不说扬名立万,功成名就了。对迅雷这种黑招高手,就是要多揭发、多宣扬、多PK,以达到“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大同世界,早日实现共产社会!
⑤ 曾经很火的迅雷,为什么现在不怎么火了
以前用迅雷的时候,真正用来下载正版资源或者自己文件的时候很少,主要都是用来下载盗版资源,一些免费的电影、盗版软件、破解的 游戏 之类。那个时候确实因为网速有限,用迅雷真的可以增加下载速度,所以都会用下载软件从网上找东西。记得最NB的是迅雷7,我最喜欢的迅雷精简版,貌似从来没有买会员。
但是现在来说,一方面打击盗版资源的力度越来越大,灰色资源的量和需求都在变少,自然用到下载软件的需求也在急剧下降。其次,因为网速的提升,下载文件资料电影几乎用不到下载软件。再则,大部分拥有资源的云盘都有自己的加速功能,像迅雷这样的软件其市场也在变少。迅雷内部原因就不说了,我也不知道。
不过,现在很少看到有人用迅雷软件,不代表迅雷就被淘汰了,现在迅雷找第三方合作卖技术貌似做得不错,看到很多手机、浏览器、App的下载功能,都有迅雷技术的支持,说明迅雷的技术还是有用的,只是没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及时搭建好自己平台。听说现在迅雷在开始做币了,不知道情况如何。
-
你用迅雷下载什么文件?
我是十年的老会员,从普通会员到白金会员到钻石会员再到现在的超级会员,我都是一充就充一年,而且是两个号,但是这个月24号我大号会员就到期,我也不想续费了,原因只有一个,引以为傲的离线下载、高速通道全部都是敏感资源不能下载,我家里300M的光纤,不用会员也能达到满速,实在没什么意思,现在也就迅雷快鸟能用用,开了迅雷快鸟网速能到500M,但是速度太快对硬盘不好…我机械硬盘因为迅雷下载坏了得有十块了,但是网络超级会员我会充年费,起码还能有5T的网盘存东西
如果一家公司衰落,可能有各种原因。最后说来说去,最大的原因还是老板,迅雷也是如此!
由于创始人太沉迷于技术,而忽略了营销、公关、传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包括一向低调的马化腾、雷军都因为公司业务需要,纷纷站出来为公司代言,借助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声,但是从没有见过迅雷老板邹胜龙程浩雷为自己的产品代言。程浩也是卸任后写了一些自己的反思。其实不管是视频、浏览器、软件商店,并不是高技术门槛的事,更多是要靠市场、公关、传播,一系列组合拳才能有可能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创始人,迅雷创始人邹胜龙被一致评价“抠“。放不开,凡事都精打细算,过于计较,对于一个创业公司,省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需要放手一搏,All in的时候,就必须果断投入。可惜的是,邹胜龙从没有这样做过。不管是视频、浏览器、软件商店、移动互联网等等,迅雷账面上的现金一度是远远高于市值的。而马化腾为了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全力以赴开发微信,甚至不惜损失公司最核心的QQ业务,最后成了移动互联网最大赢家。
在迅雷内部,有一种说法,如果邹老板盯上什么产品,这个产品绝对会挂掉,就会烂掉。在迅雷 历史 上,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大版本,比如说迅雷6,但是最终用户是没有升级过这个版本,因为迅雷6根本没发布。而这个版本,正是在邹老板亲自关心开发的,最后不了了之。这个说法,在迅雷在职和离职的多位人士沟通中得到了验证。
迅雷一款曾经很火的明星软件,是很多人年少的回忆,蓝色的蜂鸟,世界上最快的鸟,代表着速度最快的下载软件,而现在却很少有人再提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网速的加快?爱奇艺、腾讯、优酷等视频网站的兴起?网络网盘的竞争?还是公司内部真的出现了问题?
我们一起走进迅雷看一看,曾经很火的迅雷,为什么现在不怎么火了?
国民软件迅雷的发展史
2002年邹胜龙和程浩在美国杜克大学毕业后,开始在硅谷创建迅雷,2003年1月底,回国正式成立深圳市三代 科技 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三代 科技 ”。
2004年公司推出第一款产品“迅雷”,同时也获得了IDG VC的风险投资,迅雷有了最基础的发展资本。
2004年中国互联网总人数约为8700万,互联网处于刚刚起步时期,网速非常的低,网民们迫切需要一款下载工具,而恰好“迅雷”诞生了,迅雷的出现解决了速度不稳定、不能满速、断点续传能力差、界面难看等很多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迅雷是免费的。
2005年5月正式更名为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迅雷”。
2006年,迅雷用户突破1亿,成为了仅次于QQ的第二大软件,获得了中国企业"未来之星"称号,是年度最具创新性和成长性企业的杰出代表企业。迅雷开始快速地发展!
迅雷5发布后,它一度成为了国民级应用,在当时的确找不到可以替代它的其他产品。但是这种P2P的下载模式,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局域网内开启迅雷会大量占据他人带宽,版权、色情内容、时至今日依然无法根除。
2007年,迅雷完成了第三次融资,引入了策源创业、晨兴创投、谷歌等,除了庞大的资金支持,更带来了行业资源和国际市场。
2011年是迅雷最风光时候,每天为几十个国家提供数千万次下载,和盛大、新浪、金山等龙头公司合作,并在中国下载市场份额达到了78%,迅雷成为了高速下载的代名词,这或许是迅雷最高光的时刻了吧!
2014年6月24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原本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但是对于此时的迅雷来讲,却没有那么高兴,因为迅雷遇到了发展瓶颈,迫切需要转型,迅雷切除了搜索业务,尝试了电子商务、 游戏 、视频等行业,均已失败告终。
随着时代与 科技 的快速发展,再加上迅雷的几次变革,迅雷逐渐被淡忘了!
网盘的兴起,BAT与迅雷开始全面竞争2012年,迅雷还很强大,但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竞争对手,那就是网盘工具。
网盘是一种可以用户基于互联网登录网站进行信息数据上传、下载、共享等操作的信息数据存储空间。也称为:网络磁盘、网络空间、网络U盘、网络优盘等等。
最开始占有优势的是360网盘,方便好用,下载东西速度也快,而且不需要客户端就能下载。很多盗版的电影和无损音乐都可以在115网盘上下载。
当时的网盘提供的容量都不高,也就MB 或 GB的级别,因此大家仍需要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工具。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网盘领域也快速的改变,目前用户数最多的是网络网盘。速途研究院在调研时发现,用户只要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网盘”关键字,搜索结果排在前面的就是网络网盘。网络掌握了搜索入口及渠道优势,在用户数上比其他网盘公司略有优势。目前,其用户数在8000万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数一定会过亿。
而网络网盘的离线下载相当于一个 BT 软件,不过因为网络网盘体量大,很多人都把文件上传到网络网盘中,而这些文件网络都有权访问,所以你在网络网盘下载 BT 的时候,网络网盘会首先查找你下载的资源文件网络网盘服务器里有没有(其他用户上传或者离线下载过),如果有就建立一个软连接到你的网盘(服务器里只存放一份文件,不过多少人保存过,这也是为什么网络网盘干提供 几TB 容量的原因),给你一种下载速度很快的感觉。
而迅雷盘居然公然吸血,偷偷上传文件,占用带宽,以及迅雷盘提供的空间并不多,要下载,必须要有客户端因此导致迅雷的用户量也是越来越少。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速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平板,PC渐渐被冷落,成了办公的工具。依靠PC的迅雷自然很少有人使用了。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是在线用户,方式变了,工具也由PC变成了手机,因此很多用户不再使用迅雷,而此时迅雷本应该找到方式方法来适应这个趋势,然而迅雷并没有做好。
随着爱奇艺、腾讯、优酷等视频APP的兴起,很多资源直接在手机上就可以观看,而且这个APP都支持下载,留给迅雷的土壤越来越少。当华为、小米、OV等手机厂商有了自己的应用商店,再加上腾讯和网络和360的杀入,迅雷连生存都有困难了。
依靠下载技术的迅雷,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迅雷下载的技术主要是:多线程下载、P2S下载、P2P下载、高速CDN下载、DCDN加速。
以上是迅雷加速的几种原理,用户能够获得远远高于原始下载的速度,这就是迅雷下载,这些方法在当时网络不发达的年代还是很实用的。
如今,随着网速的升级,很多资源直接从浏览器上下载都是很快的,例如:IE就是多线程下载,很多时候下载速度要比迅雷快。
随着迅雷的上市,很多下载内容都被规范化管理了,而正规的资源可以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上观看,能够直接看,我干嘛还要下载呢?
迅雷的内斗,导致迅雷停滞不前迅雷在上市后,公司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016 年 1 月,联合创始人程浩宣布离职,保留董事职务;
2017 年 6 月,创始人邹胜龙卸任 CEO 一职,留任董事长,子公司网心 科技 CEO 陈磊接任 CEO;
2017 年 9 月,CFO 武韬辞职;
2017 年 11 月,副总裁于菲被免去一切职务
2017 年 12 月,邹胜龙卸任董事长一职,由王川接任。
创始人的离职对公司影响是很大的,迅雷也不例外。
2020年10月8日一则“指控前CEO涉嫌职务侵占”的公告上了热搜,知情人士消息称,“陈磊通过前高级副总裁董鳕网罗了一批董鳕黑龙江鹤岗的老乡、闺蜜,安插在公司关键岗位,通过虚构交易环节、编制虚假合同等非法手段,套取公司资金,涉及金额巨大。”
陈磊10月9日晚回应,迅雷方面指控的背后,实际另有隐情。一时间,双方交锋,各执一词。
我们姑且不讨论陈磊的有没有职务侵占,单单凭一些列的高管离职,创始人离职,指控CEO等等,这些事情足以说明迅雷内部的混乱,这样的公司能够发展的好吗?这样公司的产品还能继续火下去吗?答案当时是 “不能” 。
问答总结
曾经很火的迅雷,现在真的不火了,无非是这几点原因:
我是 科技 铭程,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不作就不会死。为了钱,为了会员,人为设置下载速度,本来不是会员的可以1M下载,非要限速给你弄个1K下载,时间久了,谁还陪你玩?再说现在带宽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普通多线程就足以满足大众需求,谁还P2P?
另外充了会员也不让下,这更坑!
这个我深有同感,我不了解迅雷公司,所以不做评论,我只说用户感受!
我的网是100MB的电信,大前天晚上睡觉前因剪辑视频,需要下载一些1080超清的漫威电影,6个资源找好了,放在迅雷里下,我买的是迅雷的超级会员,30元一个月,一开始显示超级加速已开启,我一看感觉还挺好,没想到三分钟不到,就全变成了0B/秒,我检查一下我的网,发现无任何问题,我想可能是临时情况,等等就好了,然后我就去睡觉了,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一个电影都没下载下来,还是0B/秒,在大骂迅雷之后,前天晚上无奈的又买了一个月网络网盘的超级会员,27元一个月,还是这6个资源,我又加了两个,放置好下载我就去睡觉了,昨天早上一看,8个电影全部下载成功!
我下载的电影每个都在15G左右,这不是推广软文,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如果有一句话是假的,我出门被车撞!
一部分是迅雷内部的原因,另一部分是时代发展的原因。
迅雷的火爆来自于当年宽带系统刚刚普及之时,那时候的家庭网络带宽不像现在,尤其是在人们开始 探索 遨游互联网初期,对于下载的需求非常强烈,所以当年下载软件也是互联网公司最热衷的产品。迅雷因为良好的软件交互操作和稳定的性能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
迅雷的衰落是从移动互联网兴起开始的,因为大批用户的碎片时间被手机和平板夺走了,在这些移动设备系统中,人们对于下载的需求几乎是零,这直接导致 PC 端的迅雷用户活跃度开始大幅下降。
团队的原因在于,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其他厂商都开始转战网盘技术时,迅雷的节奏似乎慢了许多,再到后来有点跟不上。许多工程师都离开了迅雷,创业的创业,跳槽的跳槽,内部的缩水让迅雷逐渐失去了以前的光芒。
如今,家庭带宽几乎都是光纤了,在这种高带宽支持下我们几乎不需要任何下载软件的支持就能直接以高速率下载东西。移动互联网也是一样。你可以理解为:人们不再需要它了,或者是它没有再做到让人们有需要了。
所以不火了呗!
我一直是会员,但现在不是了。曾经排名比较高,现在弃坑,原因很多,但我只说3个。
1外部原因 网络云盘崛起,现在没有网络云,你都下不了东西,网络云怎么样不在这里聊,但没有网络云行吗?
2外部也是内部原因,取消离线下载和在线播放种子。这个是净网的要求,阻止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但是,没有这些功能我还买会员干什么?
3无奈理由,下载软件其实已经无用了,下载软件出现的环境是什么?那时候我拨号上网,下载100m软件几乎不敢,几十兆,好吧,用下载软件,因为可以多任务下载,尽量满速,还有就是断点续传,现在呢,50g我大约用15分钟,用浏览器下载足矣,除了有些资源必须用软件下,其他都用浏览器,所以,迅雷作用小了
从前的迅雷的确很火,装机量仅次于QQ,且备受国家领导关怀。2006年时,迅雷被公投评为“中国互联网用户满意十佳品牌”,还受到中宣部部长、国务院总理等人亲自考察。如此好的发展基础,按理说,它早应该成长到腾讯的量级了,但迅雷好像还在原地踏步,迅雷还是原来的迅雷,软件还是原来那个软件,只不过如今多了些搔首弄姿的直播女郎。
要说努力,迅雷绝对是互联网的佼佼者,2011年做应用商店,2013年做移动搜索,2014年做共享计算,2015年做直播,2016年做VR,2017年做人工智能,他经历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所有的风口也都尝试了,但没有一个没有好的结果。多年以来,迅雷好像是闯进了一个迷宫,不仅没有发现绝世宝藏,而且根本走不出去,更可气的是,“下载工具”的声音,始终围绕着迅雷,这像噩梦一样,躲不掉也避不开。
总的来说,因为迅雷这些年做的事情太多了,导致迅雷的重心严重涣散,聚焦不够集中,他们自己内部都还没看懂这些业务,更何况是用户们呢?这在软件首页上就可以看见,用户体验十分差劲!
以前,用户看迅雷是这样子的 而现在,用户看到的迅雷是这样子的
多年的迷失之中,迅雷的乱窜乱撞,不仅没让他找到新的爆发增长点,反而导致用户舆论的不断恶化。
2013年,迅雷内部某员工避开公司正常流程,私下指示技术人员,擅自动用子公司资源并冒用迅雷数字签名,制造带有流氓行为特征的插件,让超过2800万用户中招,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让迅雷当时损失了大量的用户。2016年以来,迅雷又被爆料出悄悄给用户“限速”,强制用户购买VIP会员,虽然迅雷至今不愿承认,但其中用户损失肯定不小。
以前呢,或许在国内,是迅雷一家独大,大众不是太容易找到其他替代品。不过树大招风,制定的很多规则不适用于大众,广告满天飞,不充钱就不给下,甚至很多资源被其屏蔽。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下载工具出于社区。开源软件Aria2在大众视野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Aria2 是一个多平台轻量级,支持 HTTP、FTP、BitTorrent 等多协议、多来源的命令行下载工具。不过由于本身需要命令行操作,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上手仍然很困难。不过幸好,在Github有很多基于Aria2的开源项目,很多都是图形化可视界面的操作,对用户友好。
可能对大部分用户来说,IDM (Internet download manager)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清晰明了的界面,可观的下载速度,几乎没什么不能满足。不过遗憾的是,IDM 并不支持BT协议,仅仅支持HTTP 与FTP, 这算是美中不足吧,不过总的来说,IDM 都将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另外,强烈推荐EagleGet,不但下载迅速,其资源嗅探功能也是非常强大,有兴趣可以试试。
Linux用户不得了,老夫只需要wget,哈哈!
⑥ 迅雷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迅雷有限公司(Xunlei Limited)成立于2005年2月3日,在开曼注册成立,成立时名称为“Giganology Limited”。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公司主要通过控股中国境内的子公司以及VIE从事经营活动,主要有Xunlei Computer (Shenzhen) Co., Ltd、Shenzhen Xunlei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Co., Ltd等。迅雷以领先的云加速技术和系列产品为用户提供基于大容量娱乐数据传输的云计算服务,帮助用户在多终端上快速获得数字内容,从而推进大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传输加速。离线下载、高速通道、迅雷云播、迅雷网游加速器等产品分布于下载加速、视频加速、游戏加速领域,迅雷的云加速产品矩阵架构已形成。2002年,迅雷的雏形诞生于美国硅谷,创始人美国杜克大学计算机硕士邹胜龙与程浩。2003年,创始人回国创业,深圳市三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入驻深圳留学生创业园。2005年,更名为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首次对外发布迅雷看看。2011年,迅雷看看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全网高清的在线视频网站。截止2014年3月31日,公司有员工1,513人。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74,594,000美元,净利润为10,379,000美元。公司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股票代码为“XNET”。
⑦ 迅雷是那里的公司
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迅雷”于2002年底由邹胜龙先生及程浩先生始创于美国硅谷。2003年1月底,创办者回国发展并正式成立深圳市三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三代)。由于发展的需要,“三代”于2005年5月正式更名为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暨“迅雷”在大中华区的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
“迅雷”立足于为全球互联网提供最好的多媒体下载服务。经过艰苦创业,“迅雷”在大中华地区以领先的技术和诚信的服务,赢得个广大用户的深深喜爱和许多合作伙伴的认同与支持。
公司旗舰产品,迅雷,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最流行的应用服务软件之一。作为中国最大的下载服务提供商,迅雷每天服务来自几十个国家,超过数千万次的下载。伴随着中国互联网宽带的普及,迅雷凭借“简单、高速”的下载体验,正在成为高速下载的代名词。
在行业内,“迅雷”也已经和众多的行业领航者进行合作,其中包括盛大、新浪、金山、和MOTO等等。
此外,“迅雷”也获得了晨兴科技 和 IDGVC 等数家知名风险投资企业的认同和投资。这些投资合作伙伴除了给“迅雷”带来了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也给“迅雷”带来了更丰富的行业资源和国际化公司运作的经验。
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www.xunlei.com.
⑧ 迅雷的总部在哪不是中国的公司么
迅雷于2002年底由邹胜龙先生及程浩先生始创于美国硅谷。2003年1月底,两位创办者回国发展并正式成立深圳市三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三代科技”)。由于发展的需要,“三代科技”于2005年5月正式更名为“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暨迅雷在大中华区的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
⑨ 迅雷是外企吗
尊敬的迅雷用户,您好:
1、“迅雷”立足于为全球互联网提供最好的多媒体下载服务。邹胜龙及程浩先生于2002年底始创“迅雷”于美国硅谷,2003年1月底,回国正式成立深圳市三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三代科技”,2005年5月正式更名为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迅雷”)暨“迅雷”在大中华区的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
2、迅雷是个下载软件,迅雷的资源取决于拥有资源网站的多少,同时只要有任何一个迅雷用户使用迅雷下载过相关资源,迅雷就能有所记录。迅雷使用的多资源超线程技术基于网格原理,能够将网络上存在的服务器和计算机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构成独特的迅雷网络,通过迅雷网络各种数据文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递。多资源超线程技术还具有互联网下载负载均衡功能,在不降低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迅雷网络可以对服务器资源进行均衡,有效降低了服务器负载,迅雷还拥有P2P下载等特殊下载模式。
感谢您对迅雷的支持,希望能够帮到您。
更多疑问,欢迎您向迅雷网络平台提问。
⑩ 迅雷公司目前的经营状态如何
公司目前的经营状态,其实已经不如以前了,因为迅雷最开始的时候是电脑端下载比较好,但是现在随着移动端慢慢地发展,移动端用户变多,迅雷没有开展移动端业务,所以很多的用户已经不在迅雷下载东西了,但是如果说现在的经营状况的话,可能跟以前相比没有任何可比性,对于迅雷来说,可能现在只有几个股东和小散民在支撑着,但是对于这样的情况而言,迅雷能否找到下一步的发展点,才是一个重中之重。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看到迅雷,近些年来已经不行了,目前的经营状态的话,肯定是不如其他的互联网公司,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来说,迅雷以后的路在哪里还是很难说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明白,迅雷目前的状况的话,可能已经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状况了,还参与到集团内部的争斗和外面的打击两部分的力量,加起来足够让迅雷垮台。只是现在迅雷还在硬撑,我们要明白这样的结果可能并不是自己公司想要的,但是对于迅雷来说,我们能否看到迅雷再次的辉煌,也是不可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