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路由器和交换机分别工作在哪一层
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层-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层-网络层。
交换机内部的CPU会在每个端口成功连接时,通过将MAC地址和端口对应,形成一张MAC表。在今后的通讯中,发往该MAC地址的数据包将仅送往其对应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的端口。因此,交换机可用于划分数据链路层广播,所以是在数据链路层工作。
(1)路由器网络层地址扩展阅读:
光交换是人们正在研制的下一代交换技术。所有的交换技术都是基于电信号的,即使是光纤交换机也是先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经过交换处理后,再转回光信号发到另一根光纤。
由于光电转换速率较低,同时电路的处理速度存在物理学上的瓶颈,因此人们希望设计出一种无需经过光电转换的“光交换机”,其内部不是电路而是光路,逻辑原件不是开关电路而是开关光路。这样将大大提高交换机的处理速率。
⑵ 路由器属于OSI体系结构的哪一层
路由器属于OSI体系结构的第三层:网络层。
OSI体系结构,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2)路由器网络层地址扩展阅读
1、物理层(即OSI模型中的第一层也是最底层):
物理层实际上就是布线、光纤、网卡和其它用来把两台网络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东西。甚至一个信鸽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1层设备。网络故障的排除经常涉及到1层问题。
2、数据链路层:
运行以太网等协议。网桥都在2层工作,仅关注以太网上的MAC地址。有关MAC地址、交换机或者网卡和驱动程序,就是在第2层的范畴。集线器属于第1层的领域,因为它们只是电子设备,没有2层的知识。
3、网络层: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 确保数据及时传送。如果你在谈论一个IP地址,那么你是在处理第3层的问题,这是“数据包”问题,而不是第2层的“帧”。
IP是第3层问题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路由协议和地址解析协议(ARP)。有关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层处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层的重要目的。
4、信息的传输层:
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数据包(packets)。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理解第4层的另一种方法是,第4层提供端对端的通信管理。像TCP等一些协议非常善于保证通信的可靠性。有些协议并不在乎一些数据包是否丢失,UDP协议就是一个主要例子。
5、会话层: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6、表示层:
这一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7、应用层:
是专门用于应用程序的。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需要以及提供网络与用户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服务。SMTP、DNS和FTP都是第7层协议。
⑶ 为什么要设置路由器IP地址和端口IP地址那
众所周知,
路由器是三层设备,它工作于网络层,根据网络层的"IP协议",每台连接在网络中的设备都需要有一个唯一的身份,即我们所说的IP地址,所以路由器必须得有一个自身的IP地址才能在网络层正常个工作
.而我们所用的交换机,它是属于二层设备,工作于数据链路层,通过MAC来寻址,MAC是写在硬件里的固定地址,所以无须你来配置.
两个网络之间的连接需要路由器
,举个例子,好多公司都有内部局域网,然后通过局域网连接广域网,所以,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必须要有路由设备,路由器的广域网端(连接广域网的那个端口)得配置广域网IP,局域网端(连接局域网的那个端口)就配置局域网地址.连接多个网络是一样的道理.
楼主所说的"路由器IP地址"和"端口IP地址",其实就是路由器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说白了都属于端口IP地址,只是两种端口连的网络不同罢了,对路由器进行地址配置的时候都得进端口配置.
路由器根据IP协议,进行两种端口之间的数据交换,达到两个或多个在逻辑上断开的网络实现数据通信的目的.
顺便说一下,路由器还可以根据路由协议,来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以求信息最快最可靠地传送到目的地.
⑷ 交换机和路由器分别工作在OSI的那一层
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3层-网络层。
交换机内部的CPU会在每个端口成功连接时,通过将MAC地址和端口对应,形成一张MAC表。在今后的通讯中,发往该MAC地址的数据包将仅送往其对应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的端口。因此,交换机可用于划分数据链路层广播,所以是在数据链路层工作。
路由器是一种多端口设备,它可以连接不同传输速率并运行于各种环境的局域网和广域网,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协议。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指导从一个网段到另一个网段的数据传输,也能指导从一种网络向另一种网络的数据传输。
(4)路由器网络层地址扩展阅读
OSI七层协议的不同工作内容介绍:
物理层: 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 相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
数据链路层: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相当于邮局中的装拆箱工人。
网络层:使用权数据路由经过大型网络 相当于邮局中的排序工人。
传输层:提供终端到终端的可靠连接 相当于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
会话层: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连接 相当于公司中收寄信、写信封与拆信封的秘书。
表示层:协商数据交换格式 相当公司中简报老板、替老板写信的助理。
应用层: 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老板。
⑸ 路由器的在TCP/IP模型中工作在哪一层以及其作用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的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也就是网络层,或者工作在TCP/IP模型的网际互联层,即TCP/IP四层模型的第二层。而当代的路由器,则可工作在OSI模型的二层至七层,功能丰富而强大。
路由器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路由器是互联网络的枢纽,目前路由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种不同档次的产品已成为实现互联网互联互通业务的主力军。
(5)路由器网络层地址扩展阅读
那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两者都是连接互联网的设备,它们之间主要区别就是,交换机发生在网络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器发生在第三层网络层。这个区别是两者各自工作方式的根本区别。路由器可以根据IP地址寻找下一个设备,可以处理TCPIP协议。
交换机是分配网络数据,路由器可以给网络分配IP地址,分配给地址而且可以随时通过地址过来找到。
路由器可以在不同时间内把一个IP分配给多台主机使用。交换机是通过MAC地址和识别各个不同的主机。
⑹ 网络层地址的哪两个部分被路由器用来在网络中传输数据
网络层: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
数据链路层: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
路由器根据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并将数据包重新封装,从相应端口发出去;重新封装的过程中,源IP,目的IP会保持不变,但是源MAC和目的MAC会改变(MAC是二层的东西了,可以自己了解下)
⑺ 路由器工作在哪一层
路由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七层中的第三层,也就是网络层,有判断网络地址(IP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网络地址是封装在网路层IP报头中的(而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PDU分别是数据流、帧),这点你理解错了。
⑻ 路由器工作在OSI的什么层
路由器是在osi的第三层也就是网络层工作的,网络层的功能就是给数据选择路径的。
OSI是开放互联模型 共7层 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运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网络层的功能就是分组传送,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
路由器(Router)又称网关设备(Gateway)是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所谓逻辑网络是代表一个单独的网络或者一个子网。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可通过路由器的路由功能来完成。
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IP路径的功能,它能在多网络互联环境中,建立灵活的连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数据分组和介质访问方法连接各种子网,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属网络层的一种互联设备。
⑼ 可路由网络协议的网络层地址由哪两部分组成
常见的可路由协议有两种,IP和IPX。
对于IP协议,网络层地址也就是IP地址,32bit长度,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由网络掩码来标示。
对于IPX,IPX网络的地址长度为80bit,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32位的网络号,第二部分是48位的节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