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年之内可以二次去扫墓吗
一年之内可以多次去扫墓,只要你有心并且有时间。一般清明和农历七月中都可以扫墓。
什么是扫墓
扫墓,是指到墓地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按照习俗,一般在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修整坟墓、培添新土、清除杂草,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尤其重视家族、祖先,对祖先的崇拜、返本归宗的意识特别浓厚,在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特殊缅怀方式。
网络扫墓的简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网络扫墓开始兴起,但较多用于较大型的纪念活动,如纪念烈士等等。
网友可在专门的网络纪念馆发表留言寄托哀思和祝福。一些华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时髦的"网上祭拜"方式,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亲自到先人墓前磕头。
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轻华人对清明节也不敢怠慢,因为崇祖、祭祖是流传数千年的华人传统。
二维码扫墓
用智能手机扫描一下可以看到逝者照片或视频,了解他的生平事迹。逝者家人还可以对网页内容更新维护。
家属可为隐私设密码
二维码墓碑起源于英国,外地墓葬园在推广二维码时,还会在未售出的墓地上镶嵌二维码,内容包括墓碑的价格、方位、面积、绿化、设计理念等。
对于扫描之后能看到哪些内容,亲属可根据自己的要求,在祭祀主页设置相应的选项,即哪些信息是完全公开的,哪些部分是隐私要通过密码查看。保护逝者的个人隐私。
一般来说,普通吊唁者都可通过二维码访问逝者纪念馆,可献花、留言,与更多在纪念馆祭祀的亲朋互动,也可将网址分享给亲人、朋友用于祭祀和留言。
网络扫墓的意义
1、促进和谐
网络纪念馆是一个超时空的网络祭奠和沟通平台。
用户不仅可以向先人表达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沟通,增进了解、强化亲情、维护团结,增强凝聚力,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2、激励后代
在这个虚拟的纪念空间里永久记载着祖祖辈辈的光荣历史,让散居在全球的后人都可在这个平台上了解祖辈光辉业绩及其未竟之业,以此激励后代不断追求和努力奋进。
② 各地(各家)祭扫的习俗,做法
广东
在广东,清明扫墓,称为扫山、拜山、拜清。清明时节广东地区已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广东人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因利趁便,拜山之余一家老少亦在山乡野间踏青游玩一番。广东人对宗庙、祖先非常重视,对于宗庙、祠堂、祖墓的祭祀,历来被看作头等要事。每逢清明,不管是在海外的,还是离家乡不远的,都要赶回老家来,同父老乡亲一起去拜祭祖先,清明也成了合家团圆的聚会的日子。
广东有"行清"与"踏青"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亲近自然,行清则是一家或一族人约定时间齐齐去扫山。在每年拜山时,首先将祖墓周围的杂草清除,然后扎纸,摆上祭祖金猪、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贡品进行拜祭。完成了拜祭仪式后,就地切烧猪配以鲜果茶点聚宴,或野炊,又或回家聚宴。清明节在广东是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一些地方自古就有举行清明会、吃清明宴的习俗,全族男女老少都参加,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港澳
港澳的清明习俗与广东大体相同。清明时节,香港民众一般会到先人墓前拜祭,焚烧香烛、冥镪,清除杂草及供奉水果、香酒、鲜花、烧猪或白切鸡等。尽管香港大部分坟地墓园都有公共交通连接,但清明节当天交通依然拥堵。民众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错峰祭拜,而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清明是澳门的法定假期。清明扫墓祭袓是澳门居民很重视的习俗,澳门人把清明当天叫作"正清",在清明当天扫墓叫作"行正清"。每逢清明节前后,"行正清"的人们除了自备香烛、冥纸以外,还携带了烧肉或是一整只乳猪、水果、糕点、酒等来供奉祖先。
浙江
在浙江,清明俗称祭清明,或"祭坟"拜太公。各地习俗有所差异,有的地方在清明日祭坟,有的地方却一定清明日上坟。一般本族人拜太公都提早几天祭拜,先祭拜太公,后祭自己各户的祖宗。祭清明时先给祖坟"加土"或"添土",即用畚箕取土添加在祖坟之顶。祭品摆好,先点蜡烛,后点香,按人多少发香,由辈份高的,主祭祷词,后大家一起跪拜。祭毕,小孩子可以分享清明馃吃。最后收拾祭品离开,所有的坟都要到过,全用同样的程序祭祀。
旧俗清明要祭祖,祭祖有家祭、族祭及祠祭三种,清明日祠堂门大开,合族行祭,上厅挂大祖宗画家,男女老少共聚一堂,共祭族祖,祭礼用全猪、全羊、全鸡三牲及诸类时果。祭毕,分份子给子孙,并设宴招待族人,场面盛大,仪式隆重,座席上位置不论老幼,以辈份为序,不分贫富,小者执壶。建国后,很少有祠祭。现在只有家祭,每家每户一桌斋饭祭拜祖宗。
江苏
江苏各地清明节习俗不尽相同,泰州人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之日,乡民竞相拜祷。徐州人清明扫墓,犹称"上陵" (陵读音"林",指陵地),将近清明时,徐州人便纷纷举家上坟祭祖,最迟不得超过清明节这一天。清明上坟,除罗列醇酒、肴馔、燃香烛、化冥纸祭祖外,还须替祖坟添土;徐州清明节不仅要吃蒸菜和青团子,还要插柳、上坟祭祖、掩骨会、扫"金银灰"、春游踏青远足。
上海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此外,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草头汁)调和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安徽
安徽省内不同地区的清明节习俗也不一样。贵池县清明节,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祈祷蚕桑有好收成;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寿春清明,家家插柳,并悬纸钱于墓树,称为赆野鬼;合肥家家户户则习惯在门头上方悬柳枝、往坟地祭祀已故的先祖和至郊乡踏青游春。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祭祖、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海南
海南人清明祭祖时,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海南各地建有'祖庙',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民间祭祀过程中,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而这些祭文、祖训、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广西
按照广西的习俗,晚上扫墓是禁忌。清明祭扫要按祖先的辈分进行,先扫祖坟,再扫家坟。按照习俗,祭扫的程序是先将墓园打扫干净,若墓地是在山上的,要将墓地里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是祭祀,过去人们都喜欢将携带的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亲人墓前,上香、敬酒,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寄托哀思。在广西,许多人会提早制作五色糯米饭,还有三牲(鸡、猪肉、鱼),寓意子孙衣食丰厚,年年有余。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福建
闽南侨乡对于清明节十分重视,闽南清明节习俗是民间传统的溯源追本节日,其主要活动力扫墓祭祖。祭祖:是日中午,各家各户要煮"润饼菜"(春卷)、带牲醴,到厅堂、祖厝孝敬嫡系祖先魂灵,以及厝主、地基主等。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 福州清明,东郊踏青之游人甚盛,大多拾野菜煮臛,称为"煮菜臛"。惠安人扫墓时放纸鸢,吹麦箫。泉州清明吃"润饼"、制"脚目粿",这是一种球状的点心。据说清明节吃了脚目粿,可以增加脚力。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也在清明节糊彩色的小旗为戏。
山东
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要在坟上加新土。据说这是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栖霞、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称为"房食"或"祊社"。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斗鸡子"的习俗。滨县的儿童,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齐山、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称为"饭牛"。有谚语道:"打千骂万,清明一饭"。
湖南
湖南长沙将扫墓称为"挂山",有"前三后七"之称,即清明节的前三天后七天为扫墓期。扫墓祭祀有先后顺序,一般都要先将墓地清理干净,拔除墓地杂草,插上"挂山条子"在墓前拜祭。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经数月味色不变,用以造酒尤佳。新田县农谚:"清明晴,万物成"。
湖北
湖北各市的清明节习俗各不相同。武汉清明节有"挂纸"习俗。有的人家以五色彩纸制作灯笼和幡标,挂于祖坟上,并鸣鞭炮,供祭品。坪坝、三阳、罗店、宋河等地还有抬香案、抬整猪至墓地祭祖的习俗。黄石人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云南
云南各地习俗不尽相同,有的地方会在清明节前后,一个家族就会邀约在某一天,几十个人一行,买好菜,带上锅碗瓢盆,一大早就出发去往山上找一块空地开始做饭。到中午时分,再把酒食果品供祭在墓前,烧点纸钱、叩头行礼,缅怀先人。
四川、重庆
川东和重庆万州等地,旧时有"上野坟"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四川什邡等地,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称为"油卜"。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上面点染彩色,以线相串,称为"欢喜团"。
江西
江西省内各个地方也有差异,像时间的选择就有很大不同。永丰县的清明扫墓以清明节"前三后七"为期,九江各地则习惯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大部分袁州区人选择在农历三月初三扫墓,只有少数外出工作的人才会在清明节赶回家扫墓。新建县清明拜扫,例用春饼。永丰县除例行的牲礼外,还以米粉作果,称为茧果,或压糯米为糕,浇上糖汁,称为饭果,犹有寒食之遗风。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妇女皆不参加。
贵州
老贵阳人在清明这天扫墓时的"清明食品",往往是糕点、凉粉、凉面加卤菜、凉菜;锅魁加卤菜、凉菜。人们扫墓除了带上纸钱香烛外,还会带上一串用纸剪成的纸串,挂在坟前,用以招魂,俗称"挂青"。
陕西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青海
青海人过清明节,有些独特的风俗。青海人的清明节从春分过后就开始了,俗称"田社"。从田社开始,就要准备上坟扫墓,每一天都可以去扫墓,一直到清明节。西宁的传统祭祀品是纸钱、黄表纸、冥币,还有12个大馒头,准备的食物有酒、米汤、奶茶、肉类,到坟上烧过纸后,就点燃煤火,把各家带来的食物集中起来,放在火上烧热了吃。男人们猜拳行令,喝得痛快淋漓。女人们坐在一边拉家常,顺便拾点撒在坟头上的祭祀品,拍拍土就吃了。据说,吃了坟上的祭品后牙就不会再疼了。
甘肃
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祭文悼念、网络祭奠等逐渐成为甘肃过清明节的时尚。过去,老兰州人扫墓的时间,一般从"田社"开始,到清明当日为止。"田社"也叫做第一个祭祀日。"田社"在民间有个简单的推算法:即"九尽十日为田社"。
山西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河北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东安县清明插柳、看花。节前五、七日即有人祭扫坟墓,清明节当天则在自家堂上祭祖先。永平府以寒食前一日为蛆日,造酰酱。官府祭厉坛。元氏县清明节又称花节,人家买花置酒宴请宾客。
北京
北京,除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插柳、放风筝等活动。此外,清明节之所以吃寒食,传说为了纪念春秋时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只吃寒食。
河南
巩县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诸神。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 在北宋时,"颁新火"是从皇家、官府到社会各界都盛行的重要习俗,每年清明节期间举行。在仪式上,要熄灭旧火,重新钻木取火,将火种发给百姓,取除旧布新之意。
台湾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
印尼华人
早年印度尼西亚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 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孝"排在首位,扫墓祭祖就是一种孝道的表现。清明节前一个星期,印尼华人就开始买纸钱、蜡烛、花篮以及现代祭品如"金条"、"手机"等。印尼华人表示,清明节很有意义,这期间不仅扫墓拜祭先人,缅怀先人的功德,也是兄弟姐妹团聚的日子,清明节习俗应该代代传承,尤其是现代社会更应该发扬孝道。
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宗亲们通常是祭祖后共进午餐,敦睦宗谊。有的还利用这个机会向学习优秀的宗亲子弟颁发奖学金,体现了华人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功德,勉励后辈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传统美德。一些地方在清明节期间,举办师生校友联欢会,加深彼此情谊。更多的华人是举家前往墓地给先人扫墓,或到寺庙进香祈福。
马来西亚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不忘在清明节扫墓祭祖。清明节在马来西亚也不是公共假期。在马来西亚,华人的公共墓园一般叫做"义山",因此当地人常说清明节要"上山扫墓"或者直接说"拜山"。清明节当天,拜祭者先将坟墓打扫清理干净,然后摆上鲜花、水果等,再点上一炷香,寄托哀思、缅怀先人。
新加坡华人
同样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清明节亦不是公共假期。在新加坡,清明节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会举家出行,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回中国寻宗认祖、祭拜先人,则是近20年新加坡华人兴起的潮流。在清明节前,新加坡华人见面时往往会用家乡话互相询问:"回家乡过清明不?"千里迢迢回中国祖籍地扫墓的原因只有一个:不能忘记祖先。
一些华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时髦的"网上祭拜"方式,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亲自到先人墓前磕头。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轻华人对清明节也不敢怠慢,因为崇祖、祭祖是流传数千年的华人传统。
美国华人
清明时节,美国南加州华人历史学会每年都会举办活动纪念华裔先民,并呼吁华人不要忘记先民在加州开疆辟土的贡献。当地华人纷纷以不同方式进行每年一度的清明节纪念活动。
纽约华人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他们过清明节的不同方式。在这一天,许多传统侨团都纷纷在报上刊登春祭广告,并在会所内张贴通知,组织成员到安葬先人的墓地祭奠。清明节扫墓成为华人联络感情、增加交往的社交场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来美的新移民,也往往会通过书信和电话向远在故国的亲友表达对先人的思念。
美国华人虽然远离故土,但许多人都认为,在接受美国主流社会文化的同时,不应忘记中国的传统节日。华人方焰指出,纪念华人传统节日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增进海外华人的交往和团结。
③ 网络祭扫是什么意思
网络祭扫是一种绿色祭扫方式,通过“网上公墓”,网上建立纪念馆,上传逝者照片,添加生平简介,事迹、文集等,并供大家祭拜留言、献花、写字,甚至说话录音。
网络祭扫也可以称为网络祭奠、网上祭祀,是丧葬服务的延伸。用户通过在互联网上为逝者建墓、建立纪念馆,在虚拟陵墓前来祭奠故人,给他们扫墓。
网络祭扫的优点
在网络上,献上一束康乃馨、玫瑰或是饰有满天星的花环,留下一段感言所有这些没有呛人的烟雾,没有震耳的声响,有的却是催人泪下的音乐和感人肺腑的留言。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开始对实地祭奠烧纸燃炮进行限制,网上祭奠更方便、快捷、环保,政府鼓励。
现代人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加上生活节奏繁忙,不可能在每年的清明节、重阳节等祭祖日子亲临现场祭扫。网络祭奠平台可让用户可突破时空的阻隔,实现全天候、全球化的缅怀、祭扫。用户可随时随地在网络平台上对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满足“日思夜念”愿望。
④ 网上扫墓能被人们广泛接受么介绍一个好点的网上扫墓网站
“网络扫墓”,这种方式既干净,又方便,而且形式新颖,可以留言、献花,足不出户就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让人们相信爱和思念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方式一定会被大多数人介绍的。
目前网上祭祀网站很蛮多的,可以去网络一下。个人感觉天堂公墓纪念网不错。
⑤ 大理5小时内两地连发山火,导致山火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山火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被闪电击中一些易燃易爆的物品,那么也容易引发山火。我们都知道山林当中有很多的枯树和落叶,这些很有可能会在地上堆积起来,这些东西是山火燃烧的条件,一旦有了高温的闪电,那么就会引燃这些植被,所以就会导致火灾的发生。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森林火灾的发生,其实很多主要的原因依然是闪电击中。
云南是一个旅游城市,云南大理更是一个比较出色的地区,很多人前往旅游,如果人员在旅游的过程当中不注意防火,抽烟的时候乱扔烟头,那么都有可能会导致火灾的发生。不要小瞧了一个烟头的威力,烟头它的热度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在一些植被下面,一旦丢下去以后,很有可能就会导致火灾的发生,所以在户外一定要注意防火。
⑥ 云南疫情期间清明节有什么规定
一、减少人员流动。清明节期间,省外人员和省内有疫情发生地人员非必要不来安,全县广大居民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主动劝导在市外、省外亲属不返乡、不跨区域祭扫,尽量留在当地,以网上献花、线上寄语、撰文追忆、家庭追思、“云祭扫”等方式祭奠缅怀逝者,减少路途感染风险。县内人员要减少出行,坚持非必要不离安、不出市,坚决避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疫情发生地。
二、落实防控措施。严格落实来安返安人员提前报告制度,确需来安人员,需提前2天向所在村(社区)或工作单位报备,并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配合做好来安入口健康服务查验、落地核酸检测和来安后的分类管控措施。在安人员要切实做好日常个人防护,持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参与各类聚集性活动,落实好全员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线社交距离等防控措施。
扫墓应该注意什么?
倡导文明祭扫。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不良祭奠风气,实地祭扫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到错峰、分时祭扫,戴口罩、不扎堆,不组织、不参与宗族性祭祀等聚集聚餐活动,倡导绿色祭扫新风尚,告别焚香烧纸、燃放鞭炮陋习,尽量使用可循环、可降解的祭祀用品,不在街头路口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不在野外进行明火祭扫,严防火灾火情发生。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疫情多发频发,省内其他市州持续新增本土感染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疫情输入风险进一步加大。清明节将至,为严防因人员流动、聚集引发疫情传播,切实保障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法律依据:一、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第一款)
⑦ 清明节到了,你能接受“网络祭祀”吗
不能!对于这种“祭祀”方式,我是真的服气了……
是谁发明的这方法,干脆以后过年也在网上过好了,开个视频,也不用去亲戚家串门了,红包就用转账就行了!
是!科技越来越发达!说不定以后的vr技术都可以把那些逝去的亲人重新出现的面前,但是那一样吗?古代的人为什么不随便找个地方去祭拜,还要去亲人的墓前?那是有特殊含义的!
你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当古代人闲的抽筋呢??这个节日非要跑老远去墓前,锻炼身体呢?有的人因为特殊情况回不去,还找个地方烧纸(这是有特殊讲究的)!
政府给你清明节假期,你不回去祭拜?你天天在家睡懒觉,然后睡醒了在电脑上点点就完美了??
⑧ 清明云祭扫会员费1年68元,虚拟鲜花、蜡烛应有尽有,线上扫墓靠谱吗
我认为线上祭祀就是智商税,这个祭祀不是你下单有人去你家的坟前帮你送花,扫墓,而是在网上做个虚拟的墓碑,设置虚拟灵堂,最低费用是一年68元,这个68元只是能让你在网上看到你家先祖的墓碑,当然了灵位也有高中低档,档次不同,价格不同。
祭祀是一种文化,网络或许什么都可以满足大家,但是祭祀真的不适合,这就等于你年年不回家,却每年花大价钱给你父母找人捎个话是一个道理,孝心真的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人活着,他们希望子女多回家看看,人死了,他们希望儿女能惦记,仅此而已。
⑨ 云南有多少个烈士陵园对越自卫反击的
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 云南省麻栗坡县城北郊 4公里处) 麻栗坡烈士陵园,安葬着在10年中越战争中为国捐躯的937名烈士。 1979年2月自卫还击战牺牲的烈士97名 1981年5月收复扣林山牺牲的烈士131名 1984年4月收复老山、八里河东山牺牲的烈士632名 其它战场牺牲的烈士77名 麻栗坡在所有南疆边境线上的烈士陵园中最具盛名 云南河口烈士陵园( 云南省东南部,距离河口县城235省道5公里公路边槟榔寨水头水库旁) 这里埋葬着数百名14军的烈士,着名战斗英雄岩龙就安葬在此。 云南蒙自烈士陵园( 云南省蒙自县) 蒙自烈士陵园安葬着430余名烈士,陵园中安葬着290余名1979年中越战争中牺牲的13军烈士(其中包括跟随13军作战的20余名支前民兵,全部为云南省开远市人。当时是开远县,据说这支民兵小部队当时误入越军包围圈,全部牺牲)。 云南屏边烈士陵园(云南省屏边县) 屏边有三个烈士陵园分别是13军、50军和云南边防部队,共安葬着1000多位在79自卫反击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 云南西畴烈士陵园(云南省 西畴县县城东郊花果山麓) 云南西畴南疆烈士陵园位于西畴县县城东郊花果山麓,这里安葬着收复和守卫者阴山而牺牲的100多位11军31师的烈士。 云南马关烈士陵园( 云南省马关县仁和烈士陵园) 云南省马关县仁和烈士陵园,安葬着数百名为国捐躯的烈士,主要是1979年自卫反击战和此后发生在中越边境的多个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此外还有其它时期牺牲的烈士。 云南金平烈士陵园(云南省金平县) 金平烈士陵园安葬着700多位在79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他们主要是35101部队的。着名的“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陶少文烈士就安葬于此。
⑩ 扫墓的网络扫墓
1、传承文明:流传几千年的祭奠习俗本来就是因时而异。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祭扫习俗也需与时俱进。网络祭奠将是传承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优良传统,发扬重亲情、重家庭、重孝道的传统美德的现代的、科学的方式。只要祭扫的本义不变--诚心祭奠,祭扫的方式并不重要。
2、促进和谐:网络纪念馆是一个超时空的网络祭奠和沟通平台,用户不仅可以向先人表达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沟通,增进了解、强化亲情、维护团结,增强凝聚力,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3、激励后代:在这个虚拟的纪念空间里永久记载着祖祖辈辈的光荣历史,让散居在全球的后人都可在这个平台上了解祖辈光辉业绩及其未竟之业,以此激励后代不断追求和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