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议程设置功能的经典解读
1)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的阶段。2)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议程设置功能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议程设置的“0/1”效果、 “0/1/2”和“0/1/2/n“三个传播效果,“0/1”效果指的是大众传媒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少数议题的感知。 “0/1/2”效果指的是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0/1/2/、、/n”效果指的是传媒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次序所给予的不同程度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做的判断。
议题设置理论(the agenda-setting theory),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克斯维尔?麦库姆斯(McCombs)和唐纳德?肖
网上的信息比传统媒体多很多,但是不等于有价值的信息也多很多,更不意味着所有发布在网上的消息都会成为议题。许多网络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都是雷同的,网络言论也太散漫。信息的泛滥带来了阅读的困难,那些有意义的信息可能得不到受众的注意,也没有进一步成为议题的可能,不少本应成为议题的信息湮没在大量的垃圾信息当中。
(2)议题的失真。在网络中发布信息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缺乏必要的过滤、质量控制与管理机制。网络上的许多消息是未经核实的,在论坛或者聊天室,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受众对网上消息的不信任度往往大于传统媒体,严重影响了传播效果和舆论引导功能的实现。
在美国非常着名的个人新闻网站“德鲁吉报道”经常先于其他权威媒体推出“独家报道”,如最早报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虽然其中也有一些确有其事,但相当部分是子虚乌有或失实的。有人做过调查,从1998年1月到10月,德鲁吉推出了51篇自称的“独家报道”,其中只有31篇是真正的独家报道。而在这31篇独家报道中,有32%是“不真实”或“从未发生过”的,还有32%的准确性值得怀疑或无从考查,只有36%是属实的。一个“着名”的网站尚且如此,那些形形色色的个人网站和网页提供的新闻信息的可信性就更无从谈起了。
(3)色情信息泛滥。互联网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其负面影响日益明显。互联网上的色情文化发展速度惊人,现在几乎已经渗透到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台湾一个网络调查公司1997年的调查表明:在台湾最受欢迎的前30个网站中,有50%的网站是黄色网站,而访问者中学生占75%。
色情网站大行其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业利润的驱使。这些色情淫秽的东西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而青少年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青少年尚处于社会化的早期阶段,判断力和自我约束力较差,同时好奇心又强,接触网络色情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走向堕落和犯罪。让人担忧的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互联网上的色情信息还无法有效控制。
加强网络议程设置功能的对策
(1)增强网络媒体的权威性
网络传播在权威性上似乎先天不足,而良好的社会信誉是网络媒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缺乏权威性,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从何谈起?人们更愿意从权威媒体那儿获取信息、证实观点,在多种媒体造成信息自相矛盾的时候,人们对权威媒体的依赖心理更加明显。网络媒体要增强权威性必须做到对网上信息真实性的过滤和确认,在报道的正式性、权威性、代表性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并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赢得特定受众群的信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句话对网络新闻同样适用。新闻报道必须真实,是对网络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职业道德要求,也是网络媒体在竞争中获胜的根本保障。
(2)增强把关人的功能
“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来的。后来传播学者怀特进一步提出:社会上有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选择取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在网络中,网络编辑和版主是主要的把关人。他们在信息采集、加工、制作、传布的整个流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网络把关人要恪守“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尽量减少虚假、色情和垃圾信息在网络传播活动中的流通,使信息传播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搜狐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说:“目前,搜狐承载着巨大的流量和社会对我们重大的责任要求。我们每天有接近两亿的页面下载,我的文字怎么说,先后顺序怎么摆,哪张图片做题图,这些细微之处表达的观点都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我深知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怀有服务社会、尊重民生的良心。一篇被热炒但有悖公德的文章放在醒目位置虽然足以使点击率上升,但不是一个有责任心、关注人本的媒体应该做的。”
(3)提高网民的整体水平
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机制,把关人在网络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比传统媒体来说已经有所下降,不再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受众则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力: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受众通过选择权和主动权来实现议程设置功能。
网络受众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信息的缺失,而是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对方方面面的报道作出正确的评价。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网民的鉴别力、判断力参差不齐,因此网民整体水平的提高,自觉地遵守和维护网络规则,身体力行地承担把关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并举
一方面,网络媒介要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通过议程设置功能提倡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遵守职业道德、伦理道德,做好媒介自律。
另一方面,道德要产生必要的约束力,需要相关法律的配合。法律手段是社会控制中最强有力的权威性手段,如果没有法律的支持,道德建设就会软弱无力。同时,互联网的全球性决定了仅仅靠某个国家的立法是不能解决网络传播的国际性问题的,应在全球范围内制定统一的法律框架,共同遵守、联合行动,才能确保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和安全畅通。
2. 能不能在思科第三层交换机上配置DHCP地址池,如下图怎么配置是在路由器上还是在交换机上配置
DHCP服务,可以在路由器上配置,也可以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也可以在服务器上配置。三层交换机配置DHCP和路由器上配置都是使用相同的命令,我举个例子给你,例如我给三层交换机3560配置vlan 10 和vlan 20 的DHCP服务:
1.vlan 10:192.168.10.0 ,掩码:255.255.255.0 ,网关192.168.10.1
vlan 20 :192.168.20.0 ,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20.1
需要配置两个DHCP地址池,命令如下:
2.配置命令:
enable
configure terminal
ip dhcp pool vlan10 /建立vlan 10的地址池,pool后面跟着名字
network 192.168.10.0 255.255.255.0 /地址池的范围
default-router 192.168.10.1 /配置缺省网关地址
exit
ip dhcp pool vlan20
network 192.168.20.0 255.255.255.0
default-router 192.168.20.1
exit
ip dhcp excluded-address 192.168.10.1
ip dhcp excluded-address 192.168.20.1
就这样。
3. B/S,C/S 三层结构是什么最好用官方术语,因为网上回答各异.谢谢
随着Internet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原来基于局域网的企业网开始采用Internet技术构筑和改建自己的企业网,即Intranet。于是,一种新兴的体系结构Browser/Server应运而生,并获得飞速发展,成为众多厂家争相采用的新型体系结构。本质上,Browser/Server也是一种Client/Server结构,它是一种由传统的二层Client/Server结构发展而来的三层Client/Server结构在Web上应用的特例。
在Browser/Server的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Browser/Server结构极大的简化了客户机的工作,客户机上只需安装、配置少量的客户端软件即可, 服务器将担负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
在Browser/Server三层体系结构下,表示层(Presentatioon)、功能层(Business Logic)、数据层(Data Service)被割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第一层 表示层:Web浏览器
在表示层中包含系统的显示逻辑,位于客户端。它的任务是由Web浏览器向网络上的某一Web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Web服务器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后用HTTP协议把所需的主页传送给客户端,客户机接受传来的主页文件,并把它显示在Web浏览器上。
第二层 功能层:具有应用程序扩展功能的Web服务器
在功能层中包含系统的事务处理逻辑,位于Web服务器端。它的任务是接受用户的请求,首先需要执行相应的扩展应用程序与数据库进行连接,通过SQL等方式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数据处理申请,而后等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处理的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再由Web服务器传送回客户端。
第三层 数据层:数据库服务器
在数据层中包含系统的数据处理逻辑,位于数据库服务器端。它的任务是接受Web服务器对数据库操纵的请求,实现对数据库查询、修改、更新等功能,把运行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
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三层的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是把二层Client/Server结构的事务处理逻辑模块从客户机的任务中分离出来,由单独组成的一层来负担其任务,这样客户机的压力大大减轻了,把负荷均衡地分配给了Web服务器,于是由原来的两层的Client/server结构转变成三层的Browser/Server结构。这种三层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种结构不仅把客户机从沉重的负担和不断对其提高的性能的要求中解放出来,也把技术维护人员从繁重的维护升级工作中解脱出来。由于客户机把事务处理逻辑部分分给了功能服务器,使客户机一下子"苗条"了许多,不再负责处理复杂计算和数据访问等关键事务,只负责显示部分,所以维护人员不再为程序的维护工作奔波于每个客户机之间,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功能服务器上程序的更新工作。这种三层结构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影响其它层的功能。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二层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缺陷,它是应用系统体系结构中一次深刻的变革。
两种体系结构的对比
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与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相比不仅具有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全部优点,而且又有Clinet/Server体系结构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开放的标准:
Client/Server所采用的标准只要在内部统一就可,它的应用往往是专用的。Browser/Server所采用的标准都是开放的、非专用的,是经过标准化组织所确定的而非单一厂商所制定,保证了其应用的通用性和跨平台性。
较低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Client/Server的应用必须开发出专用的客户端软件,无论是安装、配置还是升级都需要在所有的客户机上实施,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和物力。Browser/Server的应用只需在客户端装有通用的浏览器即可,维护和升级工作都在服务器端进行,不需对客户端进行任何改变,故而大大降低了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使用简单,界面友好:
Client/Server用户的界面是由客户端软件所决定的,其使用的方法和界面各不相同,每推广一个Client/Server系统都要求用户从头学起,难以使用。Browser/Server用户的界面都统一在浏览器上,浏览器易于使用、界面友好,不须再学习使用其它的软件,一劳永逸的解决了用户的使用问题。
客户端消肿:
Client/Server的客户端具有显示与处理数据的功能,对客户端的要求很高,是一个"胖"客户机。Browser/Server的客户端不再负责数据库的存取和复杂数据计算的等任务,只需要其进行显示,充分发挥了服务器的强大作用,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对客户端的要求,客户端变得非常"瘦"。
系统灵活:
Client/Server系统的三部分模块中有一部分需改变就要关联到其它模块的变动,使系统极难升级。Browser/Server系统的三部分模块各自相对独立,其中一部分模块改变时其它模块不受影响,系统改进变得非常容易,且可以用不同厂家的产品来组成性能更佳的系统。
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在Client/Server系统中由于客户机直接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连接,用户可以很轻易的改变服务器上的数据,无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Browser/Server系统在客户机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增加了一层Web服务器,使两者不再直接相连,客户机无法直接对数据库操纵,有效地防止用户的非法入侵。
三层的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具有许多传统Client/Server体系结构不具备的优点,而且又紧密的结合了Internet/Intranet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它把应用系统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4. 议程设置的三个层次
公众议程设置、媒体议程设置与政策议程设置第一,公众议程设置与媒体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理论提出之时便是为了解决公众议程与媒体议程的相应关系的耦合度。公众议程指一种利益要求和社会问题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议论,媒体议程是一类媒介内容,在某一时段按照重要程度所展示的一些话题或事件。进入大众传媒时代,议程设置已不再是某种主体的特有。由传统报纸、电视、广播媒体到依托于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与新型传播业态所组成的密织信息载体网已变得无处不在。生产信息的主体更加多元化,信息传播的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样。传统单向性的甚至具有反馈效应的传播解析模式已不能够全面完整地阐释当代信息流的趋势。
发送者与接受者双方增加双向互动,不再是简单的单向被动传递。媒体议程设置在不断的发送与反馈过程中也变得越来越“神秘”,走向难以让任何有意图去操控它的人真实实现操控目的的方向[2]。
第二,政策_程设置。公众议程与媒介议程总体来讲都反映的是一种社会议题,关乎公众利益。而政策与公众利益的维护和诉求的目的息息相关,因此政策的制定与对社会议程的回应也变得十分重要与迫切。
政策议程是将政策问题纳入政治或政策机构实施行动计划的过程,即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当下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度渗透了社会娱乐、学习、工作、政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趋势下,数字媒体逐渐成为普通人参与政治议程设置的载体。不同于以往,公众依托于数字媒体的反馈效应对政策议程设置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反作用,公众的意愿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大量直接呈现在管理者面前[3]。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5.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1、关门模式
这是最传统的议程设置模式。在这种模式里,没有公众议程的位置;议程的提出者是决策者自身,他们在决定议事日程时没有、或者认为没必要争取大众的支持。
在传统社会里,当一般老百姓没有什么政治参与意识时,这是议程设置的主要模式。在当代中国,这种议程设置模式也没有完全消失,1988年的“物价闯关”也许可以算得上一个例子。
2、动员模式
与关门模式一样,动员模式里的议程也是由决策者提出的;与关门模式不同的是,在动员模式里,确定一项议程后,决策者会千方百计引起民众对该议程的兴趣、争取他们对该议程的支持。也就是先有政策议程、后有公众议程。
3、内参模式
在内参模式里,议程不是由决策者提出的,而是由接近权力核心的政府智囊们提出的。形形色色的智囊通过各种渠道向决策者提出建议,希望自己的建议能被列入决策议程。
他们往往不会努力争取民众的支持,而更看重决策者的赏识;他们有时甚至不希望所讨论的问题变成公众议程,因为担心自己的议案可能招致民众的反对,最终导致决策者的否决。在这个模式里没有民众与决策者的互动,只有智囊们与决策者的互动。
(5)网络议程设置第三层模式图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的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
6. 请问高手传统媒体与网络传播在议程设置上面的不同。
什么是议程设置。如果你有空,可以回去好好看看传播学,传播学里提到这个定理的。
好,下面进入正题,回答问题:
首先回答,议程设置的定理。
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是通过大众媒介形成或影响舆论的理论假设。
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 麦康(McCombs,M)和肖(Shaw.D)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德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
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后来也有一些研究对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议程设置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特点:1)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的阶段。
2)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议程设置功能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有关议程设置的直接表述最先见于1958年诺顿·朗(Norton Long)的一篇文章中:
在某种意义上说,报纸是设置地方性议题的源动力。在决定人们将会谈论些什么,以及多数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是什么这些问题上,它起着很大的作用。
“新闻时效性”是关乎媒体议程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而网络,的时效性,当属现在最快。关乎媒体议程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网络是不可比拟的。
网络和议程设置理论出现的时间是接近的。议程设置理论是在传统的大众媒介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以说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没有考虑到网络这个新一代媒体。所以议程设置理论在针对网络讨论时是有所变化的。
并且根据,议程设置理论中的特点分析。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显然网络,是具有议程设置这个功能点的。
其次,在某种意义上说,报纸是设置地方性议题的源动力。在决定人们将会谈论些什么,以及多数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网络,虽然是现代化的一个虚拟平台,但是他也具备,设置议题的原动力。也再在决定人们将会谈论些什么,以及多数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电视、广播等的现场直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和加强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方式与功能,但由于出版制作的时间、空间限制,由于内容甄别和把关的需要,通常不可能做到新闻信息的实时传播。
网络媒体完全可以做到实时更新、实时报道。也正是由于这个“时间差”的存在,使得网络媒体摆脱了只是转载传统大众传媒新闻内容的状况。实时互动性这个特点,使得网络媒体得以通过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加工手法等对传统平面传媒的媒体议程设置产生实质性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实现形式中,现场直播也是广播和电视能够采用的手段,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传统大众媒体的快速实时性特点。但是,广播电视的直播一般适用于偶然性和突发性的新闻事件,而现实生活中,实时性互动传播在传统电子媒体的日常新闻传播过程中并不是报道的主要形式。
而从网络中,这样一个新媒介,立即衍生出一个,多元互动性的影响 。
多元互动性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另一个重要属性。网络媒体的多元互动性可以帮助受众形成公众议程。网络媒体作为一个被多元要素影响的媒体,一部分传播权力分散到广大网民手中,传统新闻发布的单向度信息传播变成了互动性多向度信息传播。传统媒体不再是第一手的、或者唯一的新闻来源,多元化的传播者、复合式的传播形态、多样的传播渠道等因素,使得以网民为代表的公众可以自行选择、加工信息,并通过网络传播形成网上舆情。一些重大事件,如SARS事件、农民工工资问题等,网上舆情对于媒体的议程设置起了很大作用,进而影响到政府议程。
7. 网络议程设置是由哪两个层面实现的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14
8. 媒体的“议程设置”在网络环境下是否还存在为什么
存在。
媒介议题转变成公众议题往往不是一种自然过度,而是需要特定的力量的。比如,媒体设置议题后,往往需要大量版面或时段来报道,通过引起更多人关注讨论来形成公众议题。而在网络环境里,虽然,议程设置权力已经下放,不单单媒体可以设置议程,公众及其他组织也能利用网络如论坛,微博等来设置议程。但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公众议题(热门话题)的形成背后仍然有着特定的权力在运作,比如网络推手,网络公关公司的专业团队运作。
所以,仍然存在议程设置,只不过与传统环境相比,发生了些许变化。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9. 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
1968年,麦克姆斯和肖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看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政治学,李普曼的《舆论》最早提出该思想,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