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表怎么能在网上看到事实电费的什么原理难道有网络,可电表没有联网啊
智能电表通过电子技术和相关通讯协议与计算机联网,获取实时电费,说电表没有联网并不准确。
智能电表可以在网上实时查看电费,其原理是因为智能电表采用了电子技术,可以通过相关的通信协议与计算机进行联网,通信功能包括(载波、GPRS、ZigBee 等),通过编程软件实现对硬件的控制管理。通过此项技术来实时获取电费。
智能电表是基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测量技术,对电能信息数据开展采集、分析、管理的先进计量装置。智能电表的基本原理为:依托A/D转换器或者计量芯片对用户电流、电压开展实时采集,经由CPU开展分析处理,实现正反向、峰谷或者四象限电能的计算,进一步将电量等内容经由通信、显示等方式予以输出。
(1)智能电表网络设置扩展阅读:
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特别是智能配电网)数据采集的基本设备之一,承担着原始电能数据采集、计量和传输的任务,是实现信息集成、分析优化和信息展现的基础。智能电表除了具备传统电能表基本用电量的计量功能以外,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使用它还具有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用户端控制功能、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防窃电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
智能电表的工作特点
智能电表采用了电子集成电路的设计,因此与感应式电表相比,智能电表不管在性能还是操作功能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1)功耗。由于智能电表采用电子元件设计方式,因此一般每块表的功耗仅有0.6~0.7W左右,对于多用户集中式的智能电表,其平均到每户的功率则更小。而一般每只感应式电表的功耗为1.7W左右。
2)准确度。就表的误差范围而言,2.0级电子式电能表在5%~400%标定电流范围内测量的误差为±2%,而且目前普遍应用的都是准确等级为1.0级,误差更小。感应式电表的误差范围则为0.86%~5.7%,而且由于机械磨损这种无法克服的缺陷,导致感应式电能表越走越慢,最终误差越来越大。国家电网曾对感应式电表进行抽查,结果发现50%以上的感应式电表在用了5年以后,其误差就超过了允许的范围。
3)过载、工频范围。智能电表的过载倍数一般能达到6~8倍,有较宽的量程。目前8~10倍率的表正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选择,有的甚至可以达到20倍率的宽量程。工作频率也较宽,范围为40~1000Hz。而感应式电表的过载倍数一般仅为4倍,且工作频率范围仅为45~55Hz。
4)功能。智能电表由于采用了电子技术,可以通过相关的通信协议与计算机进行联网,通过编程软件实现对硬件的控制管理。因此智能电表不仅有体积小的特点,还具有远程控制、复费率、识别恶性负载、反窃电、预付费用电等功能,而且可以通过对控制软件中不同参数的修改,来满足对控制功能的不同要求,而这些功能对于传统的感应式电表来说都是很难或不可能实现的。
2. 自用智能电表怎么设置参数
自用电表参数设置如下:
(1)采用三相四线多功能智能表,通信协议应符合DL/T 645—2007 及其备案文件,有国家计量认证。参数要求:电能、电压、电流、功率因数、频率、冻结。
(2)通信要求
电能表应具有1个RS485通信接口。RS485接口的物理层必须独立,一个通信接口的损坏不得影响其它接口正常通信;另外,通信接口应和电能表内部电路实行电气隔离,有失效保护电路。RS485接口通信波特率及地址可灵活设置,标准速率为1200bps、2400bps 、4800bps 、9600bps,缺省为2400bps。RS485通信应遵循DL/T 645—2007协议及其备案文件,应能无偿纳入现有动环监控系统。
(3)软件要求
a)电能表厂家应提供操作应用软件,并可通过RS485接口将电能表内部记录的信息下载到数据载体中。
b)涉及计量准确性的软件设置功能应提供明确的说明资料,并经试验验证,确保其稳定可靠。
c)表内软件和操作应用软件必须成熟、完整,表内软件出厂后不允许远程及现场升级更改;操作应用软件应满足用户要求。
d)软件要有良好的向下兼容性。
e)操作应用软件应采用权限和密码分级管理体系,应能记录操作人员、操作时间、操作项目等信息,能备份被改写的内容。
3. 智能电表没信号怎么办,网上充值不了,离供电所缴费有点远,怎样让智能表有信号连接到网络
赶快打电话叫供电局处理。你可以在微信上交电费。还可以在支付宝交电费。
目前,国内智能电表从结构上大致可分为机电一体式和全电子式两大类。按照抄表方式进行划分,智能电表可以分为分时复费率式、预付费式、集中远传自动抄表式等。
抄表方式的不同直接体现了电能表的智能化程度,以上三种智能电表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分时复费率式智能电表。
它具有多个电价、多个时段分时计费的功能,但是,仍采用人工抄表的方式,与传统的机械式或单纯的电子式电能表相比,其在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尤其是表现在时间段和计费精度等方面。
②预付费式智能电表。
其收费系统主要由主机、IC 卡电能表、IC 卡等组成。其系统功能主要包括预收费、报警、断电、显示和加密等。预付费式智能电表具有可靠性高、成本较低、收费准确、不宜仿制、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它可以切实提升居民用电收费的管理水平,确保电费的回收。
③集中远传自动抄表式智能电表。
其主要是指主站通过传输媒体,将多个智能电表的电能量记录值和相关信息集中进行抄读,实现了用电数据的自动抄送,有效杜绝了人工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弊端。用户的实际用电数椐将直接传输至供电企业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监视具体的用电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2 智能电表故障产生的原因分析
2.1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智能电表安装的活动中,电能表继电器断开导致用户不能用电,供电部门现场不能和合闸,需要重新换上新的电能表才能解决用电问题。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计量检定部门在测试活动后没有合闸或者没有下达合闸命令,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智能电表在安装过程中输出了错误的信号。
2.2运行时出现的问题
运行中的智能电表突然断开,这主要是因为用电主体长时间超负荷用电导致的,在南方一些地区小型企业和家庭工厂在运行过程中电能表超负荷运行较为常见,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行会对电能表中的继电器产生严重影响,继电器的接触点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发生位移和塑性形变,而这种接触点的位移和形变会导致内置继电器的接触点位置电阻进一步提升,超负荷电流在流经接触点时产生的热量不断增加,会使内置继电器的工作环境不断恶化,最终会导致内置继电器的断开或者烧毁。
具体检查项目为:
①检查电能表外观是否有破损、烧毁的痕迹,封印是否完好;
②检查电能表显示屏显示是否完整,有无黑屏等故障发生;
③按键检查电能表时钟、时段、电压、电流、相序、功率和功率因素等信息是否正常
2.3远程控制时出现的问题
智能电表设置有远程控制系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远程控制系统对智能电表的控制并不稳定,当电能表处于高负荷或者超负荷运行时,远程控制系统强行拉闸断电会导致智能表内的继电器触点形变,进而影响继电器的接触效果,增加接触点的电阻可能会造成智能表的断开或者烧毁。
3、智能电表故障的处理方法
3.1开发现场服务设备
当前为保证智能电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智能电表的跳闸和合闸都需要严格的安全认证程序,所以在具体的智能表安装和问题处理过程中,一旦智能表出现内置继电器跳闸处置现场没有能力合闸,只能以换表的方式进行解决。这就导致智能电表的实际处理活动效率和质量降低,所以在智能电表的安装和问题处理过程中,设置一种现场服务设备十分必要,借助现场服务设备的支持操作者可以对存在继电器合闸问题和继电器意外合闸现象进行现场处理,而不必经过复杂的换表过程,大大提升了智能电表的故障解决能力和现场服务能力。
3.2软硬件可靠性设计
针对当前智能电表运行中经常出现的内置继电器误动作和不可靠动作问题,智能电表内部应该设置有内置继电器动作的保护机制,对继电器的动作原理和动作机制进行严格的监测,切实降低继电器的虚警信号发生频率,保证内置继电器不会发生误动作或者因为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产生不可靠动作。
同时为了提升智能电表的可维护性应该针对智能电表常见的误操作问题和合闸问题设置补救机制,能够依据外部支持信息对误操作和不可靠动作进行复位操作。同时能够在发生继电器上电问题时,完成上电的补动作。
3.3继电器控制策略
继电器的控制策略是影响继电器工作质量、效率的主要因素,其在继电器故障中的具体表现是继电器在高负荷情况下的跳闸、合闸动作对直接影响智能表的寿命以及运行安全。所以在智能电表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对控制策略进行符合应用情况的调整,例如降低继电器负荷标准,当使用电流超过智能电表规定的标准电流以后,达到可能威胁到电能表安全的程度之前就进行相应的跳闸动作以保护用户和电能表的安全。
4. 家里用的是智能电表,智能电表是如何进行远程控制的
由于电是用了之后再付钱,所以造成了电费拖欠的现象非常严重,私接电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各个地区的电力系统调度、营业、监控自成系统,缺乏统一的基础用电数据造成严重的在永磁体的阻尼作用下,会使铝盘匀速转动,在蜗杆及齿轮的带动下,使计数装置计数,显示电量。所谓智能化,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使电表拥有一个智能化的芯片核心,具有计量电能的用量、时间以及费用等一些主要功能的电表。
、
电表将会按照电器设备所产生的,电流开始进行计费,租户使用完所充值的电费后,电表当中的跳闸信号主动发出断电,这类电表缺点房东可以随意调节计费比例现在的电表它是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每个表有一个新品。类似于人的身份证。这个芯片记录了电表的参数。通过网络直接收集到供电部门。减少了人工成本。减少了误差。
5. 智能电表如何联网项目
现在比较主要方式是:
1、表与采集器之间用485与载波通讯;
2、采集器与主站之间通过光纤或GPRS通讯。
6. 智能电表和终端通信怎么设置
需要密码。
智能电能表通过USB转rs485模块转换,有卖。电脑上只需要用串口调试助手或电脑自带的终端通信都可以。针对数据项,网上下载《电能表通信规约2007》然后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了。设置的话,需要密码。一般不能设置,你能广播校时。
7. 物米智能电表设置怎么操作
物米智能电表设置操作:电能、电压、电流、功率因数、频率、冻结。
电能表应具有1个RS485通信接口。RS485接口的物理层必须独立,一个通信接口的损坏不得影响其它接口正常通信;
另外,通信接口应和电能表内部电路实行电气隔离,有失效保护电路。RS485接口通信波特率及地址可灵活设置,标准速率为1200bps、2400bps 、4800bps 、9600bps,缺省为2400bps。RS485通信应遵循DL/T 645—2007协议及其备案文件,应能无偿纳入现有动环监控系统。
8. 如今的智能电表,究竟是怎么实现远程控制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每个月都会光临的抄表员已经渐渐不见了,原来现在供电公司和物业都是用的远程抄表了,不再进行挨家挨户敲门查表了。
智能电表不同于传统电表。IC卡电表是可以连接到互联网,可以远程读取电表。远程抄表是智能仪表最基本的含义。对于如何实现远程抄表,实现智能抄表有多种方法。
仅省了人力,也不用去打扰比人的生活,感叹社会的进步可真快。智能系统无论是对相关政府管理机构、相关公司、还是普通民众,这都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9. 以前的电表需要抄表,现在的智能电表又是怎么远程控制的
首先,智能电表内部集成的计量芯片,对用户的电流、电压进行实时采集,然后经过微处理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电量(用户用来多少度电)。接着,通过智能电表内部集成的无线采集器(它上面插有一个手机卡,类似于我们手机的功能),将电量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发给电力远程控制管理系统。最后,电力远程管理系统就会对这些采集器发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形成报表输出,这样用户的用电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对电表计量有严格的标准:智能电表制造商生产完成后,首先会对智能电表各个参数进行检测,合格以后才能出厂,并交付给国家电网相关检测中心,国家电网检测中心会对制造商交付的智能电表再进行一次检测,检测合格以后,最终才分发到我们用户手上。
10. 智能电表怎么设置ct
接线方式:三相四线制,电流规格:3×1.5(6)A、3×0.3(1.2)A,电表版本:鼎信DTZ1710 0.5S级。
打开电能表端钮盒盖,然后连接各端钮接线,接通电源。用户将预购电量IC卡按卡上箭头方向插入表内,显示器首先显示F1而后显示本次所购电量,再稳定显示F2而后显示器显示原剩余电量加上新购电量之和为当前剩余电量,此时可取下IC卡,显示熄灭。当用户用电时,脉冲指示灯会随之闪亮。预付费电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自动对所购电量作递减计算。当电能表内剩余电量小于20度时,显示器显示当前剩余电量提醒用户购电。当剩余电量等于10度时,停电一次提醒用户购电,此时用户需将IC卡插入电能表一次恢复供电。当剩余电量为零时,停止供电。一表一卡,用户每次新购电量后,只能插入自己的电表输入一次有效电量。预付费电表显示器通常不亮,如果用户需要检查剩余电量,可以将IC卡插入电表,则显示F1购买电量显示零、F2剩余电量,拔卡显示熄灭。用户每次将IC卡插入预付费电表,电表都将用户用电情况全部返写在IC卡上,用户下次购电时,售电管理系统读取IC卡数据汇总并检查用户是否合法用电。用电检查人员也可以使用检查卡,检查用户用电情况。供电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用户的最大用电负荷。当实际用电负荷超过设置值时,停止供电,电表显示器显示“E2”,提醒用户减少用电负荷,用户需将IC卡插入电表后恢复供电。
电表上的CT是指”电流互感器“,是扩大量程用的,表示此表应配电流互感器使用。 还有一种是PT——”电压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的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