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0,对匿名举报如何处理
可以。匿名举报如何处理纪检监察机关提倡实名举报,但对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都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对匿名的举报材料,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慎重处理:(1)没有具体事实的,只是分析判断或者定性结论的,可不予置理。(2)反映情节轻微的一般问题,可将问题摘抄给被举报人,责成其作出检讨或说明。(3)反映重要问题、事实比较清楚、线索比较具体的,可先进行初步核实,再确定处理办法。纪检监察机关提倡实名举报,但对匿名举报也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对于匿名举报的内容,纪检监察机关很难找到人负责,故真正的举报人在举报材料中,有的随意掺杂道听途说、甚至瞎编乱造的内容,使举报的真实性很难确认。但现实中仍以匿名举报居多。匿名举报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现象还客观存在,举报人有后顾之忧;二是举报人举报并不是出于公心,而是因为被举报人触犯了自己的利益,通过举报发泄私愤;三是举报人或多或少有些问题,怕署名举报引起连锁反应,牵涉到自己。
② 纪委网站匿名举报,查处结果不属实,举报人会怎么处理
如有诬陷、制造假证行为,必须承担纪律和法律责任。
举报需知:
一、纪检监察机关举报网站受理范围:
1.对党组织、党员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党的纪律行为的检举控告。
2.对监察对象(监察法规定的六类公职人员,下同)不依法履职,违反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等规定,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犯罪行为的检举控告。
3.党员对党纪处分或者纪律检查机关所作的其他处理不服,提出的申诉。
4.监察对象对监察机关涉及本人的处理决定不服,提出的申诉;被调查人及其近亲属对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侵害被调查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的申诉。
5.对原行政监察机关作出的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决定不服未超过申请期限,提出的申诉。
6.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批评建议。
二、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有关规定,检举、控告、申诉人在检举、控告、申诉活动中必须对所检举、控告、申诉的事实的真实性负责。接受调查、询问时,应如实提供情况和证据。如有诬陷、制造假证行为,必须承担纪律和法律责任。
三、根据“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请您按照被举报人属地和级别,选择相应的举报网站进行举报。
四、纪检监察机关提倡实名举报(请填写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和准确联系方式等内容)。
五、请您参照举报材料参考样式反映问题。
(2)对道听途说的网络举报如何处理扩展阅读
信访举报渠道
来信,就是通过信件将信访举报材料邮寄到纪检监察机关。
来访,就是到纪检监察机关设立或指定的接待场所当面反映问题。
电话,就是拨打纪检监察系统的12388统一举报电话反映问题。
网络,就是登录纪检监察机关的举报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举报。
工作流程
前期准备:来信的消毒、分拣、拆封、装订、分送;网络举报的下载、导入处理系统等。
受理登记:阅读来信和网络举报;来访接谈和记录;来电接听和记录。信访举报件的登记等。
办理处理:根据信访举报反映的具体问题,按照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③ 匿名举报怎样核实并处理
法律分析:纪检监察机关提倡实名举报,但对匿名举报也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对于匿名举报的内容,纪检监察机关很难找到人负责,故真正的举报人在举报材料中,有的随意掺杂道听途说、甚至瞎编乱造的内容,使举报的真实性很难确认。但现实中仍以匿名举报居多。匿名举报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现象还客观存在,举报人有后顾之忧;二是举报人举报并不是出于公心,而是因为被举报人触犯了自己的利益,通过举报发泄私愤;三是举报人或多或少有些问题,怕署名举报引起连锁反应,牵涉到自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④ 网络举报诈骗行为多久能处理
法律分析:不一定,每个案件情况不一,根据法律规定,对于网络违法犯罪,公民可以向网络举报网站投诉举报,也可以直接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并通过侦查获取有关证据,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对于不够刑事处罚需要给予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⑤ 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有关部门可以对举报人怎么处理
根据我国网络安全法的相关法律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举报,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网络安全法》第十四条,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
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⑥ 如何安全地进行网络举报
一是积极开展举报。广大网民发现网上的违法违规信息和行为,特别是这次专项行动当中八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可以进行举报。各网站平台都设有举报入口,特别是头部网站平台都有举报专区,可以通过这里进行举报。国家网信办有12377热线,可以举报问题。再一个渠道,中国网信网是国家网信办官网,有“主任信箱”专区,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反映问题。“主任信箱”一年收到网民各种各样的举报问题、意见建议的数量非常大。这三个渠道都可以举报,欢迎广大网民开展网络举报。
二是积极建言献策。不仅仅局限于对“清朗”专项行动中的重点内容,发现问题进行举报,也可以对管网治网的工作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建议,帮助我们改进管理方式,丰富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我就讲这些,谢谢。
⑦ 网络发帖举报犯法吗
网上发帖举报有虚假事实,栽赃陷害、恶意诽谤、人身攻击的行为是犯法的。如果发帖内容内容属实,不夸大、不歪曲、不是捏造的虚假事实,那么就属于合法的行为。
没有捏造事实的不用负法律责任。但是因为你所讲的所谓事实,在网上难以证实,如果内容涉嫌侵犯他人名誉,网站不能证实的,网站不应予以发表,否则一但侵权,网站要负连带责任。
从保护大多数人隐私和名誉,保护公民权利不被随意侵犯出发,网站应当有社会责任感,对于涉嫌侵犯他人名誉帖子不予发表,如果出现了纠纷建议通过正当途径控告。
如果发帖造成了对方自杀、精神病、家庭破裂等严重后果,并且两种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则当事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否则一般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上发帖内容有煽动群众闹事,诱导群众上访、恶意中伤党和政府的政策等内容,属于违法的。
⑧ 检举是否可以匿名,匿名举报信受理后如何处理
可以。对匿名的举报材料,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慎重处理:
(1)没有具体事实的,只是分析判断或者定性结论的,可不予置理。
(2)反映情节轻微的一般问题,可将问题摘抄给被举报人,责成其作出检讨或说明。
(3)反映重要问题、事实比较清楚、线索比较具体的,可先进行初步核实,再确定处理办法。
匿名举报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现象还客观存在,举报人有后顾之忧;二是举报人举报并不是出于公心,更多的是因为被举报人触犯了自己的利益,通过举报发泄私愤;三是举报人或多或少有些问题,怕署名举报引起连锁反应,牵涉到自己。
匿名举报的问题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民主政治生活不健全,举报者对执法环境还信不过,担心署名举报遭到打击报复,所以署假名或匿名举报。
也有的是由于举报者对举报的事实情况了解得不够清楚,但又觉得需要反映,而不好署真实姓名举报。还有极少数人是为了达到攻击、恐吓、欺骗等不可告人的目的,采用写匿名信的手段,无中生有,诬陷他人。
鉴于匿名举报使得举报机构受理后无法与举报人取得联系,给取证查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由于匿名举报比较复杂,容易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因此,作为举报人来说,为了体现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在举报违法犯罪时,能够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
为了提倡和鼓励群众署名举报,检察机关向社会公开承诺,署名举报件件答复。同时,检察机关加大了对打击报复举报人案件的查处,以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利。
纪检监察机关提倡实名举报,但对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都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
匿名举报是一种不规范的举报行为。对于举报的内容,纪检监察机关很难找到人负责,故真正的举报人在举报材料中,有的随意掺杂道听途说、甚至瞎编乱造的内容,使举报的真实性很难确认。但现实中仍以匿名举报居多。
匿名举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当前匿名举报在信访举报中比例很大,这给信访举报办事效率带来不少负面效应。
由于匿名举报相对隐蔽且随意性较大,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无人负责;检察机关处理匿名举报时调查取证难度增大,查处情况也无法反馈,尤其是个别匿名举报人别有用心,夸大其辞甚至无中生有,既干扰了正常工作秩序,又混淆了视听。
实践中也不利于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更不利于从快从严打击职务犯罪,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产生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