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安机关成功摧毁6款淫秽漫画APP,该如何净化网络环境呢
淫秽漫画APP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心理的健康成长,所以一直以来打击淫秽漫画APP在网络上的流行是我国公安机关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在指挥部门的系统指导之下,公安机关的此项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成功的摧毁了6个淫秽漫画APP。现在的网络十分普及,所以使得很多人想要从中牟利,在网络上发布各种黄色信息和不安全的网页链接,未成年人如果在这种网络环境下成长,很可能会出现性格心理上的不健全。那么该如何净化网络环境呢?小编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
最后,人们应当建立一个健康的上网习惯。不管是在何种地方和何种时间,人们都应当做到言行一致,做到一个具有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文明公民。对于网络上各种不实的信息,人们可以实行自己的举报权利和监督权利,也要学会分辨,不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就进行肆意的传播。
2. 网警在公安局上班吗
网警是公安机关内设机构的一部分,属于公安局的范畴。他们负责24小时轮班制工作,确保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网警的职责是开展网络监管工作,但并不局限于网络监管部门。他们可能在刑侦等其他部门执行类似任务。网警的具体职责包括:
1. 普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法律和规章制度。
2.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进行检查。
3. 管理计算机病毒和其他有害信息的防治工作。
4. 监督和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的销售活动。
5. 处理涉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违法犯罪案件。
6. 履行法律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综上所述,网警是公安机关中的重要力量,负责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秩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第二条 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3. 公安舆情管控措施的问题
法律分析:一、处理态度轻率,缺乏网络公信力
根据2014年的一项网络舆情统计报告,公安机关的负面舆情比例占全网最高,达到94.5%。由于公安机关舆情大部分牵涉违法犯罪情节,经常包括恐怖、血腥、毒品等内容,这些争议较大的信息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更可能激起网络社会的关注,为舆情的爆发埋下隐患。但许多公安机关对待该类舆情处理方式单一,一味依靠消息封锁来扼制舆情扩散,甚至打压、消极对待网民,处理态度十分轻率。这些做法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相反还可能激化网民矛盾,降低公安机关与法治的公信力
二、部门内舆情合作不畅,没有形成合力
许多公安机关并没有与其他各部门之间形成有机结合关系,仅仅依靠一己之力管理全网舆情。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对参与引导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仅靠公安机关处理负面舆情非常困难,且一旦没有处理好舆情,就会造成复杂的社会不良影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与情报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协和统一,互相兼顾。另外,公安机关的网络宣传工作较为单一,难以引起社会共鸣与信赖。
三、缺乏科学的舆情监测体系与专业的舆情应对方案
当前网络舆情具有非理性、广泛性与迷惑性,任何一个偶然事件通过互联网上传后便可以在庞大的用户群中迅速传播开来并成为社会热点。在传播过程中,事件可能被失真谣传,无论真假,都会引爆舆情。根据乐思软件网络研究报告,一般负面网络舆情从发布到发酵平均只需要2小时,4小时就能成为社会热点,半天后则会全网皆知。要想在如此广泛迅速的互联网中掌握舆情态势,必须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舆情监测体系,采用专业的舆情监测系统对全网络进行实时舆情监测。目前公安机关很少具有公关意识,缺乏对自动舆情监测的重要性认识,而人力是无法覆盖复杂多样的全网络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五条 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
4. 根据网络安全法国家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打击网络违法
根据《网络安全法》国家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治理体系。
《网络安全法》第七条国家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治理体系。
第八条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职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