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网络用语,主要看气质作文,100字,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既是网络文化赖以传播的基本载体,又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语言从上世纪90年代一诞生就得到了全球广大网民的偏爱,发展神速。尤其是最近几年在中国,网络语言热有增无减,如每年网上热热闹闹的网络热词的评选,让它们“跳”出了网络,开始频频在电视、广播、报刊上亮相,并在学生作文、文学作品中现身。网络语言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最近,北京、香港等地的不少商家也开始看重网络语言的巨大传播效果,利用它作为一种新的强大的营销手段。
如今,不少网络用语已由一种“社会方言”变成一种“社会共同语”,甚至登入主流语言的大雅之堂。新版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就与时俱进,增收了很多网络用语,如“房奴”、“考试门”、“晒隐私”、“山寨”、“给力”、“雷人”、“团购”、“宅男”、“劈腿”等。
然而对于网络语言,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不规范,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会造成汉语应用危机;应该限制它对汉语规范的进一步“入侵”,甚至全面禁止它的使用。殊不知,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4.20亿,占网民总数的74.5%,而且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大。同时,在这个大众传播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语言正愈演愈烈、势头不减,已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时尚潮流。那么对网络语言是该限制还是该宽容?对此的争议一直不停。
总体来看,网络语言是健康的、不错的;但也毋庸讳言,一些格不高、粗俗不雅的词语在网上频频出现。例如:“TMD”本来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英语简称,因它刚好与我们的国骂“他妈的”的拼音简写相同,一时间,“TMD”就成了网上使用最为频繁的脏话了。除此之外,网络语言也给学校传统的语文教学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无疑成了网络语言健康发展的绊脚石以及某些人批评网络语言的理由。周知,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语言,用的人多了,也就。“AA制”、“IC卡”、“卡拉OK”等词语出现之初,曾有人认为是滥用,是不规范的语言,但现在这些词语已经深入人心。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就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来说,的确存在着一些品位低下、信口雌黄、乱造词汇、生搬硬套、语意含糊等的现象,但也有不少富于创造性和生命力的词语。对于后者,显然可以纳入到规范的语言文字序列中来,而不能一概予以排斥,更没必要严加限制。我们不妨把网络语言看成是繁盛于网络世界的方言,给其自由发展的空间,给其优胜劣汰的时间,以促进语言的创新和发展。这就像我们倡导普通话,但也不排斥方言一样。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传统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浅白、生动幽默等的特点,但它的流行对传统语言和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双面的影响,既促进了传统语言的发展和更新,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活力,也影响人们规范地使用传统语言,并冲击传统语文教学。有鉴于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应加强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的正确引导,促使其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
我们应该用公正、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甄别地全部拿来。网络语言虽然给语言的规范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但同时也给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语言是以交流和沟通为目的的,而追求交际效果的最大化永远是语言发展的原动力;网络语言弥补了传统语言在网络交际上的不足,使之发挥出了更广泛的交际作用。
语言本来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网络语言如果能经历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可以为社会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语。语言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其词语需要不断的丰富,需要有来源,需要有创新;而网络语言不仅代表了高效率,更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这种创新精神正是网络语言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网络语言存在的真正意义。毕竟语言是生活中产生的,“语竞网择,适者生存”,还是让网络语言自身去接受历史和公众的检验。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网民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的必然。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语言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交流沟通的语言形式,也为学界开辟了新的研究空间。随着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入和拓宽,一门新学科——网络语言学应运而生。它是由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于2000年首先提出的;在其《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一文中,他对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任务、学科属性和定位问题等作了精辟阐述。此后,网络语言学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关注和研究。近年来,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的学者出版了多部关于网络语言学的专着。目前这门新兴学科已成为当代语言学中最有活力的分支学科之一。
Ⅱ 你怎样看待网络用语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
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会被淘汰,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也有个生命力的问题。对网络语言我们要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
Ⅲ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新词汇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语言使用生态,在“两微一端”、网络论坛等媒介中,新潮网络词汇随处可见。一些网络语言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犀利传神、精确达意,其流行对丰富语言表达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应看到,网络语言存在泥沙俱下问题,低俗浮夸语言屡见不鲜。
网络语言传播力强,不规范甚至低俗的网络语言绝非无伤大雅,实际上会对语言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不规范网络语言的流行会使语言所承担的正常沟通功能受到影响,一些不良网络语言的传播,甚至会降低青少年对汉语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所以应该开展网络用语辨析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违反汉语规则的行为,清楚语言文字使用的“对错美丑”,引导学生热爱汉语、正确规范使用汉语。
(3)如何看待网络里的文字扩展阅读
近期出现的一些高频网络新词汇
1、钢铁直男
原意指异性恋男生,但在很多异性恋女孩的指责下,已经演化为具备贬义色彩的词语,指在女孩前面总是一根筋,粗线条,不明白如何花式讨好女孩的男生。
注:直男癌指的是内心深处岐视女孩的男生,具备大男子主义趋向,也许和如今一般含义上的钢铁直男人群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但只是差了一个字,可是两个彻底不同的定义,一些钢铁直男尽管不太善于讨好女孩,面对女孩时不够圆滑,但他们内心还是敬重女孩的。
2、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顾名思义就是沉没下去,不能考虑的成本,即已经发生的成本,且对以后的决定不产生作用。例如买了一场比赛的门票(不能转让),突然下大雨了,出现了需要做出决定,是去看比赛还是不看比赛。
但是门票的钱已经花了,不论去还是不去,门票的成本已经产生。决定去与不去并不是由门票成本决定的,而且对比赛的喜欢程度大还是在家舒服躺着,通过电视看比赛哪个更让自己更愉悦!
Ⅳ 如何看待网络热词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发展利弊共存。
它给汉语言的发展注入了的新的活力,首先,网络语言简洁生动,传递迅速。网络快餐时代讲究“快捷,方便,经济”的原则。被简化和缩略的网络用语成了最有效的工具。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规律,但其实无论是谐音词、简缩略语、借用还是叠加等等各种方式,都比原来传统的表达方式更加简单易用。其次,网络语言张扬个性,崇尚创新。网络语言是基于年轻人需要有一套专属的区别于传统的表达方式而产生的语言系统,它通过广泛的的群体创作产生、流传,这其中所折射出的正是年轻人对于创新创造的渴求,对于张扬个性的期待。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了的创新激情,可以在网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了要脱颖而出,就必须与众不同。网络语言成了网友展示其个性的最好的工具,风趣幽默、新奇的网语自然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现代的年轻人追求一种特立独行的自我表现方式,这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友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地创作网语,使得几乎每天都有新生的网语出现,这也是网络语言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语言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但是,网络语言也给汉语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比如,有些网语内容浅薄、粗俗,产生很多不文明现象,频繁出现的网络脏话还有“WBD”(王八蛋)、“NQS”(你去死)、“NMD”(你妈的)等等。这些网语趣味低俗,许多就是现实生活中粗话脏话的翻版。它们主要来自游戏、聊天、网上论战等网络活动,而上网的人群多以自控能力较差,模仿能力较强的青少年为主。一旦长久接触使用的话,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再比如,网语的使用会给书面语言的交流带来一定的混乱。不规范的网语和规范的现代汉语日益频繁的交叉,可能会污染书面语言的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们的沟通交流。 更重要的是,网络语言会对汉字系统产生损害。学生因为上网人数众多,对于新奇简便和身份认同情有独钟,而且小学生对于复杂的汉字还不太会写,于是,受网络语言影响的孩子们用数字、字母、谐音借代的办法使用语言文字。比如用:)代替“笑”,用T_T代替“哭”,这种由好奇、方便而采用的书写形式,很可能成为他们今后难以改变的书写习惯,进而影响汉字的纯洁和规范。
所以,90后必须从网络语言中吸其精华,祛除糟粕。对于一些下流低俗的网络用语,90后要从自身做起,坚决予以抵制,消除网络上的不文明现象,努力创造一个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同时,要确定用语环境。许多网络用语只限于网络交际,不能用于中小学生作文中,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提倡认认真真地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Ⅳ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最有利于人心意相会的语言,网络上名堂多,诱力大,读者耐心小,它要求出语言尽量少说可有可无的话。
Ⅵ 该怎么看待网络语言
提到网络语言,最多指的就是生于网络长于网络的一种语言,当然它最多就是用一种有意思的方式,被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混合表现出来,而这种表现又极具传播性。于是乎,我们最常常见到的就是,它像病毒一样的被广泛使用,并且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衍生出,更多更有意思的新兴语言,甚至是衍生出表情包和颜文字等等。
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对于一些热点事件的缩减以至经验总结,虽然不能够全部被引进教科书当中,但是依旧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排解生活苦闷,快速与对方拉近距离的小“窍门”,我想这对于“网络语言”而言,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