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写作文时如何用网络词
现在,不少学生张嘴就用“偶”、“晕”、“稀饭”、“强”、“顶”等网络语言交流,这些语言有时还会出现在日记、作文中。
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组教研组长杨雪珍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有这样一句话:“上个星期天,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在100玩,GG的GF一个劲地对我PMP,那‘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很久……”看了之后,搞得老师一头雾水。碰到学生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老师一般都会用红笔圈出来,旁边打上问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诸如GG(哥哥)、MM(妹妹)、偶(我)、美眉(女孩子)、拍砖(批评、点评)、菜鸟(新手)、油墨(幽默)、果酱(过奖)之类的网络语言太平常了,孩子们几乎是脱口而出。他们认为网络语言活泼生动,轻松有趣,和同学网上聊天、书信往来,都会用类似语言,有时顺手就会用在日记和作文中。
“如果现在的学生连网络语言都不懂,那就有点‘悲催’了。”杨雪珍开玩笑说,网络语言可以用在口语中或非正式书信中,但在正式考试中,还是不赞成使用网络语言的。
网络语言在作文中被灵活运用,有时候确实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宏志班语文教师王燕举例,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是一台286,内存不足,反应迟钝”。但王燕认为,在课堂上还是要提醒学生谨慎使用网络语言,因为网络语言会让阅卷老师觉得运用语言不规范,从而影响分数。
网络语言被允许在写作中使用需要符合两个标准:一是词语已经约定俗成、意思被公众熟知;二是必须符合语法和修辞规范。比如“给力”这种《人民日报》都已用过的词汇,适当的时候是可以使用的。但那些只是为了好玩,没有太大意义和价值的,一般不建议使用。
“网络语言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语言样式,它新颖、幽默、有特点,满足了新一代青少年儿童对于个性的追求,但是他们对于正确使用这种语言的情境则缺乏明晰的判断标准。”郑州市回民中学高一(17)班的语文教师党蓉蓉说。
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印记明显的语言表达方式。从类属上看,它符合新词新语“产生时间短”的特点,从广泛意义上来看属于新词新语范畴。但是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新词新语,而能够经过实践检验,被人们广为流传、长期使用的却是很少一部分。
学生在生活中所使用的新词新语,常常是具有时新性的这一类。诸如前不久从台湾娱乐节目《大学生了没》流传出来的“hold住”,从咆哮体衍生而来的“有木有”。这类词语,虽然“新”,但并不能被社会大多数阶层所使用,其代表的,也只能是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而新词新语除了“时限性短”这个特点以外,还应具有普遍性大、兼容性强、层面性明确的特点。
显然这些时下流行的、被学生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在这几个特点上是欠缺的。严格说这类语言并不能纳入狭义上的新词新语范畴。在正规的场合,比如,中招、高招考试中,这类网络语言是禁止使用的。而在语言使用规范程度不高的场合可以使用。
郑州第八十一中语文教师张寒表示,教学中,老师会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时,要规范用语,不允许使用网络用语,不允许出现英语单词等。
网络语言有优势:专家教你理性看待 就网络语言出现在中学生作文中的利弊,以及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问题,记者采访了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青海省语言学会会长王培基老师。
王教授告诉我们,网络语言从本质上来讲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使用的基本词汇、语法都来源于现代汉语,对于网络语言的出现,语言学界一般持宽容的态度,因为网络语言的出现以及流行是大势所趋。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很多中学生都对网络语言很感兴趣,他们愿意自己创造,也愿意使用。
而网络的普及,也使得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被网络语言影响。王培基教授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引导的态度,没必要过分忧虑,要看到这种现象有利的一面以及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网络语言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利的一面在于如果不能正确运用网络语言,会给大家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
但是网络语言有其特定的特征,就是言简意丰,因为是在虚拟网络中交流,所以隐匿了语境、忽略了网民自身的文化身份背景,在此时语言成了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谐音、双关、比喻、符号以及英文或汉语拼音缩略词的运用,使得表达更为生动形象,但网民使用这些语言也是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规定的,比如缩略词通常是取英文或汉语拼音的头几个字母组成,“KK”就是“快快”,“JJ”是“姐姐”。关于难以理解可能主要在于网络语言对一些词汇的理性意义作了别解,刚开始人们觉得难以理解,“你是一个善良可爱有气质的MM”这句话,在网络中“善良可爱有气质”都不再是本来的意义,“善良”是“善变、没良心”、“可爱”是“可怜、没人爱”等等。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语言的一种变异现象,是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常规的语言现象、用法,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利于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并且现代汉语有一种过滤的特质,一些不利于运用的会被自然淘汰,但这并非朝夕可以完成的,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语言的发展演化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中学生喜爱使用网络语言这一现象。
最好别用网络语言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
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
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
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
“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
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
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
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
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
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
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
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
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
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
最好别用网络语言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
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
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
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
“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
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
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
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
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
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
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
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
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
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
关于网络语言我真的好怕怕,将来我去看病会有这样的场景:我:“医生,您看我这是虾米(什么)病?”医生:“he,he(哈哈),小病e(一)碟。”
我:“要多少money(钱)?”医生:“8(不)贵,880元。”我:“……”医生:“8要,那我886(拜拜了)。”
我:“5(我)的好医生,天下最Qoo(酷)的医生,行行好,偶(我)没那么多money。”医生:“我可没那么多时间和你耗,你在PMP(拍马屁),偶就再加点钱……”我:“那算了,880就880吧。”
小声地说“7456(气死我了)YYP(呀呀呸)。将来你落到我的手里看我不KO(整)你一顿”的确,网络语言是该规范一下了。
我认为,现在网络语言之所以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流行,主要在于这些语言具有简洁、幽默的巧妙的特点,在利用了谐音、暗喻、借喻等技巧,使人读起来有点“满口生津”的感觉。还有,时下有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网民们无形间形成的一种共识――起码在网络里的聊天室上,你不或很少是用这种网络语言,就会被人家看不起,认为你是菜鸟(笨蛋),不愿与你再聊了。
由此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也使这钟语言流行起来。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扭曲了语言的本质,歪曲了语言的意义,有悖于传统文化,应该杜绝。
可事实上网络语言是杜绝不掉的,因为它是附于网络之上的,除非你能关掉所有网络,可网络作为信息高速路在信息社会是无法被关掉的,网络语言也就不可能被杜绝。既然不能杜绝就应加以应用,因为网络语言也有它的优点如:应用了谐音之类的技巧,所以比较简洁,运用起来比较方便,好的词还是应该提倡的。
如,在实际写作时,写“再见”不如写“886”来得快,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如果大家达成共识,认同这些词,可以大大提高写作速度、效率;还有,我个人认为,有些骂人的词语,像“菜鸟”之类的,比“笨蛋”要委婉、幽默一些,也可以适当保留。而且网络语言推广容易,只需要稍作宣传就可以了,毕竟我国已有1亿网民,过不了几年,可能就会翻番,他们的宣传效果无疑是相当好的。
不过网民自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素质,积极抵触不良的网络语言; *** 部门要参与其中,利用投诉电话,市场广告的监督等来做起,使语言不被扭曲。学校也应该帮助、增强学生对母语与网络语言的区分,不然,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学生问老师:“老师,“再见”是什么意思?”老师想了好久才回答:“就是886的意思嘛。”
总之,我以为,网络语言是应该推广,但要取精去伪摒弃肮脏的部分保留简洁明了的优势,在不取代母语的地位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普及起来,让它能成为我们的帮手而不是杀手。
㈡ 如何发挥网络语言对小学生写作的
如何发挥网络语言对小学生写作的
做好这个课题的研究,首先要对课题概念有个明确的界定。“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从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约定俗成后就可以接受。就相当于人与人对话,只是我们的对话方成了计算机,计算机是一个服从者,我们只要用语言告诉他干什么就可以,也就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论坛(BB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它来源广泛,多取材于方言俗语、各门外语、缩略语、谐音等等,属于混合语言。
一、学生所接触的网络语言大体可有四类
1.汉字类:①缩略型。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②谐音型。如瘟都死(windows)。③比拟型。如灌水(指乱留言)。④讹变型。如监介(尴尬)。
2.数字类:①汉字谐音型。如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②外语谐音型。如3166(日语“再见”的谐音)。
3.字母类:①声母缩写型。PF(佩服),BT(变态)。②外语单词缩写型。如GF(女朋友)。③比拟型。如S(指拐弯抹角)。④谐音型。如TAXI(英文谐音“太可惜”)。
4.符号类:用标点、拉丁字母和示意符等单独或组合符号以摹状表意。如Zzzz……(睡觉)。
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包括简洁性、创造性、随意性和形象性。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出现了网络语言,引起了我们学校老师的争议。其实,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网络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说如今的社会是个网络的时代,而网络正是以新奇、创意及适应人群广这几个特点被人们称道。而网络上的“新事物”最能吸引我们的学生。
利用网络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热爱写作,我以我校六(1)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来开展研究。
学生的语言日益网络化!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课题教学作补充和延伸;我认为如果学生能利用好网络语言养成爱写作的好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优势是很有好处的。
二、怎样才能让学生利用好网络语言养成爱写作的好习惯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教师要公正、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语言。教师不能完全排斥网络语言,将网络语言一棍子打死,从而激起学生的对抗心理。网络语言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有一部分鲜明的新词必定会进入规范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部分网络语言,有选择地利用。相反,粗俗的、不规范的网络语言,要坚决驱除,毫不留情。
2.要积极引导健康文明的网络言行,使用文明、规范的网络语言,创造一种全新的网上生活方式。并且引导青少年从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网络语言将会多些文化品位,少些粗俗之气。
3.倡导学生对待网络用语要自律,不盲从。很多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只是出于好奇,也有的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前卫,对此,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要利用网络语言自由、活泼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的兴趣。
4.优化学生语文学习语境。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就是一个最优美、最典范以及充满了营养的语境。让学生在优化的语境中,获得深刻的语感体验,学得语用经验,实现从语用体验的传递和语感的迁移中吸
㈢ 写作文时应如何使用网络词语
使用网络语言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在作文中要少用、慎用。网络语言可以用,但要用得恰当。教师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正确引导,不提倡学生们在作文中作用。由于学生们的心智还不成熟,教师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引导学生学习规范的现代汉语,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学习课本上的经典语言和一些来自生活的鲜活语言
(3)写作如何引用网络语言扩展阅读:
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
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