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有效遏制网络谣言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等级为5级的核泄漏事故,与之隔水相望的我们绷紧了神经,人心惶惶,一时间各种言论汹涌澎湃层出不穷:海产鱼肯定不是能再吃了,得多吃盐,含碘防辐射等等,一场荒唐的食盐抢购潮开始了,人们如过江之鲫般跑去买海盐。多个地方相继出现食盐脱销的现象。
后经专家辟谣:防核辐射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服用一片碘片(每片碘片中含有100毫克的碘),而碘盐中的碘含量相对较低(根据卫生部的规定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仅为20~30毫克),压根起不到防辐射的作用,政府又出面保证:碘盐储备量充足,人们才渐渐安心。
由此可见,谣言威力之大,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2013年,山东潍坊“高压泵地下排污”事件某些企业恶意向地下排污的传闻,公众对此很是不满,虽经山东省环保部门调查宣称并无此事,仍怀疑是有关部门在掩盖事实。直到近日查出背后的网络造谣团伙才得以辟谣。那么是什么赋予谣言这么大的威力呢?
谣言,即未被证实的,公众感兴趣,并以公开或非公开的形式,上述这些性质导致其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的言论,再加上些许有可信度的成分,包装为带点事实、能让人拿去验证的样子,就更能经久不衰。除去谣言自身的性质外,公众先入为主的假设也是让它得以传播的因素之一。
先看这么一个游戏,大家聚在一起玩,挑选出一个人,让他先离开一会,走之前告诉他,在他离开之后,房间里面会有一个人给大家讲自己的一个梦,当离开者回来之后,由他来提问屋子里面的人,只能问一些答案是是或者否的问题,最终通过询问猜出梦的归属者,并且重述梦的内容。之后有意思的是,这个人离开期间,并没有人讲过梦,也就是离开者被告知的事情是假的,不仅如此,所有的回答也是随心所欲的。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埋怨游戏的发明者捉弄人,这样怎么可能猜出什么,然而,结果恰恰相反:无辜的离开者对被告知的事情深信不疑,对回答者的答案苦苦思索,拼凑出一个个稀奇古怪的梦,并努力分析做梦者是谁,想借此推断出梦的内容。就这样,恶性循环,陷进去不可自拔。
这就有点像谣言传播的模式,谣言一旦出现,人们便先入为主地认为那是存在的,半信半疑之时,又发现谣言有它的道理,这样,在人们提出假设之后,检验或者是推翻假设的能力就骤降了,很少再去怀疑自己的判断和传言的真实性,更多的是去构造出支持的理由。
所以对待谣言,一定要有鉴别力,不要不加以分析就盲目地接受,更不能随意传播。“谣言止于智者”,不是没有道理的,即使迷惑性强,但谣言毕竟是虚假的,仔细推敲,总能让它现出原形的。谣言是可怕的:它带有的那种邪恶的力量,会带给人心灵不必要的惶恐;会摧毁人们之间的信任,让人变得多疑猜忌而难以自拔......
类似的结论也能应用在含糊的星座测算或是算命,星座看起来很有道理的原因就是那些分析的话语都是不确定的,一些随机的模棱两可的言论,有人做过统计,在十二星座预测的词汇里,各自之间90%以上是相同的,一旦你在这些由高频词汇拼凑成的模糊不清的话语中找到和自己对应或者仅仅是相近的答案,便会觉得这说的太对了。由此看来,所谓的“超准的预测”就是模糊的拼凑外加读者的对号入座。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张连敏
Ⅱ 如何遏制网络造谣乱象
法治是遏制网络谣言的必由之路。
电信管理机构等网络行政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互联网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依法有效地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地采取责令改正、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手段,打击利用网络谣言进行的各种违法活动,防止网络谣言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对于利用网络谣言实施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活动,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应当及时追究刑事责任。
网络谣言的受害人在得知权利受到侵害后,应当及时地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向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报告,避免谣言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2)网络造谣机制如何完善扩展阅读
谣言产生的各阶段应有不同的对策:
在出现谣言苗头的先期,要做到“三早”:一是早发现,加强对网上主要社区、论坛、贴吧、微博、QQ群等网络交流渠道的监控,强化敏感意识,全方位加强搜集整理,第一时间发现影响稳定、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谣言苗头。二是早研判,对于早期发现的谣言,要组织专门的警力进行分析筛查和风险评估,形成研判报告,为处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三是早报告,对于重要的网络舆情以及突出的谣言苗头,要迅速上报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为打击处理赢得主动。
在网络谣言开始传播扩散的时期,要做到“三快”:一是尽快删除,对于各个网站散布的谣言,要迅速上报业务部门予以删堵;二是尽快公布真相,协调相关部门快速发布正确的消息,将真相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布,澄清事实;三是尽快打击,对谣言散布范围较大、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要联合多部门开展打击行动,深挖幕后推手,严厉惩处造谣者。
平时要做到“三深”:一是深化机制,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管控和打击处理的工作机制,健全各类法规制度,制订完善工作方案、预案。二是深入教育,依托主流媒体以及宣传机构,加强对网民的教育,同时走进社区、学校、工地等开展专项宣传活动,有效提高应对网络谣言的免疫力。三是深度管理,对各主流网站以及论坛、贴吧等加强监管,落实网络管理责任制,从源头加强管理,防范谣言的大肆传播。
Ⅲ 如何遏制网络造谣乱象
1. 强化法治意识,提升网络治理水平。网络行政监管部门应加强互联网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及时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如责令改正、吊销许可证等,以打击网络谣言相关违法行为。
2. 依法处罚,确保责任到人。对于利用网络谣言违法者,公安机关应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于涉嫌犯罪者,司法机关应追究刑事责任。
3. 积极维权,减少谣言损害。网络谣言的受害者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防止谣言进一步扩散。
4. 先期发现,早期干预。在谣言出现的初期阶段,应加强网络监控,快速发现苗头,进行早期分析和评估,及时上报领导,为处理谣言赢得主动。
5. 迅速应对,控制谣言传播。在谣言传播期,应尽快删除谣言信息,发布官方真相,打击谣言散布者,以控制谣言扩散。
6. 常态管理,深化防谣措施。平时应深化防谣机制,加强网民教育,严格网络监管,从源头上防范谣言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