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灌穿是什么意思
“灌穿”一词源自于古代水利工程建设,意为将水管或水道嵌入土中,使其穿透整个土层贯通出口。随着时代的变迁,“灌穿”这个词汇也被引申到其他领域中,如网络攻击、金融行业等。在网络攻击中,“灌穿”指非法入侵某个系统或网站后,通过工具或手段将多个打洞点穿透其网络安全防线,最终达到控制其整个网络的目的。在金融行业中,“灌穿”则表示通过多种手段挤占银行资金或资本,使其破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黑客灌穿的手段也越来越成熟。一旦遭遇网络灌穿攻击,企业的内部数据将被非法窃取,客户的隐私也面临泄露的风险。如此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公信力,也会对客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金融行业灌穿行为更是对整个金融体系的重大威胁,不仅会引发金融危机,也会给社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为了避免灌穿攻击,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对系统和网络的安全防护。这不仅需要技术人员不断优化防护策略,而且需要用户提高安全意识,避免使用不安全的密码或泄露个人隐私信息。此外,企业和金融机构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运营能力,开展安全定期检查,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以防范和及时应对网络安全风险。
‘贰’ 网络安全法就网络数据安全制定了哪些重要制度
《网络安全法》的制定实施,对网络数据安全保护提出了多项重要制度,确保了我国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具体制度如下:
1. 建立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网络运营者根据该制度履行安全保护义务,包括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采取防范措施、监测网络安全事件、数据分类备份和加密等。
2. 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重点保护,涵盖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领域。具体的保护范围和安全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3. 强化了网络运营者的数据安全责任,要求其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窃取篡改。
4. 确立了网站身份认证制度,实施后台实名,以加强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5. 建立了网络信息保密制度,保护网络主体的隐私权,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秩序。
6. 规定了行政机关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程序和制度,明确了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犯罪的惩治和打击措施。
7. 提供了具体的诉讼救济程序,确保网络数据安全事件的法律途径和维权途径。
这些制度的建立,不仅为网络数据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而且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维护国家主权和公民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叁’ 《网络安全法》解读系列之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要求
【第三十一条】
国家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国家鼓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外的网络运营者自愿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
解读
本条款定义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范围,强调了必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并进行重点保护。国务院将制定相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办法。
【第三十二条】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分别编制并组织实施本行业、本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规划,指导和监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保护工作。
解读
本条款说明了要制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规划,和谁来负责制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