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帮我解决一下我烦恼吧
人活着都有烦恼,富人有富人的烦恼,穷人有穷人的烦恼,健康人也有健康人的烦恼,无一例外。坐言起行,给自己重新找个目标去奋斗吧,喜欢她就去追!坐在这里去想不会改变任何东西的,自己不能成为自己的救世主,就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这个社会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的吃慢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这是自然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阳光水份,灌土施肥,悉心栽培,一分耕云,一分收获,这是理应所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是心头无闲事,正是人生好时节。” 朋友,努力!加油!祝福你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
⑵ 区块链为什么反弹
区块链投资风险及焦虑在这个通货膨胀,钱不值钱的时代,如何保护自己的资产?对常人而言,最好的选择大概就是投资了。一般来说,投资可以是买股票、买基金、买不动产。
插一句,个人创业或开个体店,也有点投资的意思,但这种投资风险极大、失败概率90%以上。创业和开店,更多的是投资个人,尝试个人发展方向,就资产投资而言,九死一生。
投资应该“生活+”,生活才是根本。“生活+投资”是为了让未来的更有希望,是把现有的资产投资未来,让未来有一个更好的资产回报预期。然而,因为风险承受、资产投入比例、投资知识等等各方面的认知能力局限,投资常常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情,情绪跟着市场波动,甚至常常严重地影响到生活……
如何破解投资带来的焦虑感?自从参与区块链投资,在经历过多次巨大的波动行情,心力煎熬后,以下是个人的粗浅的认知。
1、坚守投资的两条铁律
投资,首先应该遵循两条铁律。
铁律一:拿闲钱投资,即便归零也可以承受。
这一条在平常情况下,看起来似乎不难做到,甚至毫无感觉。那是因为:盲目自信,以及刀还没有割到肉!
在刚开始投资的时候,你是相当自信的,你是认为自己能够赚钱的,否则你也不会冒这个风险。但当你对市场预期良好,认为必然会赚大钱的时候,你会很快忘记这条铁律,进而抛弃,投入更多的资产去投资,甚至借钱投资。
市场总是波动的,甚至常常是很大的波动。在有浮盈的时候,一切都不是问题。一旦出现亏损,当刀真正割到肉时才会感觉疼。由于损失厌恶,心态立马会出现波动。即便投资的闲钱,都会有失落的情绪,进而影响生活。如果是借钱或者投资资产比例过重(比如70%以上),则更是没有办法心平气和的对待,更无法做到归零也可以接受。
所以,别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更别高估了自己的投资能力!否则,一旦亏损,必然会影响到生活。
铁律二:和时间做朋友,做长期价值投资。
投资向来都是一件长期的事情,1-3年算是短期,5-10年算是中期。你看好一个投资项目,一定要给它时间去“生长”,才会开花结果,最后才能有收获。
大部分刚踏入投资领域的人,都是急不可耐地想要马上看到“结果”。这不是投资,是投机,犹如上了赌桌,马上就可以看到胜负,体验到狂喜或失落。
参与投资这段时间内,我大概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从一开始都是带着投机心态的赌徒。这种赌徒心态,把投资当成了押注,就迫切地想有所收益,天天盯盘,打探各种消息,生怕错过几个亿……
那些在股市中频繁操作短线的人,其实就是把炒股当做赌博,想从每一个小波段中获益,结果被专业机构收割。
投资是否成功,应该是眼光(价值判断)+时间+运气的组合。投资之前的分析判断至关重要,是最终收获的前提;时间是等待价值成长的过程;运气,是无法预知或无法控制的结果。
如果,对自己投资的项目的价值没有清晰的认识,且做不到长期;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一天你的内心都会随着市场波动而波动,偶尔欢喜、偶尔失落,又或大喜又或大悲,你的情绪几乎被市场牵动。
2、见好就收,你的承受能力有限
面对亏损,一开始我们遵守铁律“归零也可以接受”,这是在心态上提前给自己打的预防针。如果没有这个预防针,你很能承受不了损失的痛苦而割肉,也就是从投资中提前出局。当然,如果你看清自己投资的产品有问题,可能存在归零,那么即便是割肉,也要及时地退出,争取最少的损失。
还有另一种常见情况,即便是盈利了,也常常让人焦虑,特别是当市场回落,浮盈减少的时候,更是令人焦虑不安。
浮盈,为什么还会让人焦虑?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顶点。
在这个过程中,大概会有这四种情况:第一种是过早地卖出,第二种是恰当地时候卖出,第三种是因为犹豫不决错过最佳卖出机会,第四种是不为所动、坚决不卖。
可笑的是,至少90%的人都是第三种!在市场上涨的过程中,在喜悦中焦虑,在焦虑中盲目,人性的贪婪,把市场越托越高,最后泡沫破裂,一地鸡毛……
从结果上来看,第四种人和第三种人是一样的结果,都是没有卖出,错过最佳出货时机。但不同点在于第四种人是带有自愿的成分,在“长期价值投资”的信仰中摇摆、焦虑……
这里有必要把投资铁律二“和时间做朋友,做长期价值投资"拿出来说一说。既然是长期价值投资,那么面对市场行情好,大牛市的时候是不是不要操作,要做到第四种“不为所动,坚决不卖”?
可以说,很多人在上涨的行情中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信仰,在市场崩盘后,又彻底陷入迷惘、沮丧。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承受这种压力,实际上面对市场下跌,大部分人都很难承受这种错过最佳时机的压力,焦虑到影响生活。
这里主要问题是:因为“长期而长期”,不懂得变通,不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适当调整。
对于专业投资人而言,不为市场波动所动,坚决长期投资是可以理解。但作为普通人,面对超出预期的收益,可以适当地变通。具体的做法是:达到预期收益,分批出货。在整个上行过程中,出货量控制在20%。
这种策略,一来可以变现收益,回收投入成本;二来保持大部分资产仍然在参与中;其三,一旦市场突变,保住了部分收益,且有资金可以抄底。
所以,在上涨的行情中,不要死板地遵守“长期投资”。要见好就收,把获得的利润部分及时变现,当行情突变时,你的内心也就可以承受这种焦虑且不至于影响生活。
3、场外赚钱能力更重要
投资有很多运气成分,有时即便你做对了很多,可能运气也不一定站在你这一边。如果把财务问题都押注在投资上,则在投资的过程中很难接受“归零”的结果,也很难做到“长期”。
现实中,最常见的往往是很多人把财富的希望寄托于投资,且期望过大,在区块链投资领域尤其如此。过大的期望,自然让人陷入一种“迷信”和疯狂的状态中,从而也忘记了投资的原则。
即便在一个技术变革,充满红利的新市场,也不可能让大部分人赚钱,反过来甚至往往是90%的人被收割。当然,能够遵守投资铁律的人,基本可以避免被收割的命运,在运气好的情况下不赚钱都难。然而,绝大部分的人是做不到,其根本还是在于投机与投资的区别。
投资给我另一个较大的感触是:大部分人不适合投资(包括目前阶段的自己),不具备投资的能力(财力和智力),心力不足以应付投资带来的压力的焦虑感。
一个合格投资者,应该具备较好的场外赚钱能力,其次在心态上能够坦然面对投资带来的盈亏。当你不具备这种能力时,不是不可以投资,则应该投入自己内心真正可以承受归零的资金,至少这样你可以过好当前的生活。
别寄托于投资快速实现财富自由,这样你的心态会失衡。只有具备足够的场外赚钱能力,在面对投资的盈亏时,才会表现的淡然。盈利是对自己的嘉奖,亏损也可以承受。
4、区块链投资的疯狂与理性
历史上出现很多次新兴产业的投资泡沫,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互联网投资……每一次人们都以为找到了财富自由之路,很多人疯狂地参与其中,最终却一地鸡毛……
这一次区块链投资,更加疯狂,更加不理性,是不是意味着一次新的巨大泡沫正在形成?有意思的一点是,区块链泡沫已经反复破裂了几次,但每次又更加强势的反弹,更大泡沫形成……泡沫并非是没有价值,并非等同于旁氏骗局,而是指有太多不理性的投资人涌入,短期内高估了资产价值。
区块链的价值在于解决了信用问题,极大地降低了资产之间的转移成本,甚至为零。虽然目前区块链技术还没有大量的应用,带来的实际社会价值也不高,但可以预见未来一定具备极大的社会价值。
就投资而言,无论区块链技术有多大的价值,最后获益的仍然是极少数人,而绝大部分人是被收割的韭菜!从人性的角度,绝大部分人永远是追高杀跌,非理性的投资,最终成分被收割者。这区块链价值无关,泡沫的形成,是人性的贪婪。
区块链投资,面临比传统投资大得多的变数,常常波动极大,这种情况极大地考验人的心力。更可怕的是,由于区块链投资目前缺乏监管和规范,大量不合格投资人涌入,更是极大地加重了泡沫的形成。
只有理性的看到其中的巨大风险,坚持做到:遵守投资铁律、见好就收、保持场外赚钱能力,才能够避免在这场泡沫中被收割,甚至获得超高的收益。
认知是一切成功的根本!单军强的数字签名:{"sig":"","msghash":""}
比特币重跌12%后暴力反弹,背后什么因素推动?为了吃合约
即使跌了这么多,也比矿潮前高出不少,而且美国佬十几甚至几十亿的量化宽松,又因为全球疫情实体经济没什么可投资的,手里有钱了大家都投入了资本市场,美股,美国房价,比特币等等都一片繁荣。可以说不光是比特币,包括显卡,芯片等行业,都被美国狠割了一波韭菜。
所以我个人觉得在美联储宣布加息前,比特币不会有太大的跌幅,又有马斯克这货操纵市场,真正的矿难不会这么快来。什么时候美联储有加息缩表的意思传出来,那才是真正矿难的时候。
背后推动的因素是有人在施肥。
人之道,损有不足而补有余。重跌是收割,反弹是施肥。反弹后人数越多,投入的真金白银越多。为下一次收割做准备。比特币除了具有稀缺性,没有商品价值,反而需要消耗巨量的资源。
不懂不要玩,知识的边界就是你获利的范畴,不要跨界。想想爆亏的牛顿。
有前期受政策因素影响引起的超跌,有内在的“价值”因素,有利益的诱惑和自救。
我认为毕竟它是一个技术,而且有部分国家承认它是法定货币,比特币的存在它也确实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为现在及以后的区块链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因为我爆仓了
韭菜啊!
浴火重生,区块链的春天仍未到来文/孟永辉
区块链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近我们。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新判断。同以往躲躲闪闪、欲盖弥彰的方式不同,现在的区块链显得越来越自信。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区块链找到了它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所以,区块链才会像现在这样有条不紊,自信满满。
那么,区块链的价值与意义在哪呢?我认为,区块链的最大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应用,并且是实实在在的应用上。那些仅仅只是简单地将区块链与发币或者ICO深度绑定,而不去探索有关区块链的更多具备真实价值应用的做法,只会把区块链带入到更加危险的境地里。
同早期一味地透支区块链的技术不同,现在的落地和应用更多地讲究技术与应用的协同,通过技术与应用的协同发展,寻找有关区块链的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无论是专注于应用,还是专注于技术,其实都在告诉我们,区块链正在回归客观和理性的发展轨道。如果我们将区块链的发展做一个形象的比喻的话,现在的市场状态更像是处于生机勃勃的早春时节。
历经劫难,区块链浴火重生
用历经劫难来形容区块链一点都不为过,但是,或许正是因为区块链经历了如此多的困难和挑战,所以,才能更多地展现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当下,区块链逐渐走向正轨,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区块链并不是什么转瞬即逝的概念,而是真正可以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颠覆性改变的新物种。客观、理性地看待它,才能让区块链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
最开始,人们对于区块链的认识是简单的、浅显的、急功急利的,大家仅仅只是把区块链看成是一个与互联网相类似的存在,通过区块链去融资、去圈钱,是很多玩家之所以会为区块链摇旗呐喊的关键原因所在。尽管这一方式可以让人们快速地认识区块链,但是,仅仅只是站在营销和概念的角度来看待区块链,不去深究区块链的本质,所谓的区块链只不过是一个概念和噱头而已。
可以肯定的是,仅仅只是以这样一种急功急利的方式是无法真正促进区块链的良性发展的,甚至还会将区块链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后来的发展也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反过来想,是不是区块链的发展不经过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就不会更加成熟呢?这个阶段是不是区块链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呢?
其实,如果站在目前的情况来看待区块链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经历早期那样一个发展阶段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正是经历了那样一个发展阶段之后,我们才能对区块链有一个更加深度和全面的认识,才能让区块链真正回归本质。现在,我们看到的区块链市场的这样一种理性、客观的状态,不正是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吗?
反过来,我们同样需要通过这一现象看到区块链的另外一面。即区块链并不是什么衍生于互联网的概念,而是的确有着自身的内涵与意义的存在。正是因为它的独特的内涵与意义,才让它可以摆脱泥淖,真正开始走向大道。
很多人在看待区块链的内涵与意义的时候,总是会将它和互联网放到一起做比较,认为与互联网相悖的发展逻辑,才是区块链可以经历了涅槃,实现重生的关键所在。于是,很多人将区块链看成是互联网的掘墓人,甚至站在反方向的角度来看待它。虽然这种看法些许有些道理,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以这样一种表层的、浅显的逻辑来看待区块链的内涵与意义,未免有些太过简单和武断了。
笔者认为,区块链的最大的内涵与意义,并不在于它与互联网的模式相悖或者相反,而是在于它与互联网的数据传输方式、传输能力以及底层逻辑的不同。这才是区块链之所以经历了诸多劫难,依然可以浴火重生的关键原因所在。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现在从IT时代向DT时代的进化依然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如何对数据进行重构与再造,才是真正能够为人们开启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商业模式上,我们的确是要颠覆互联网式的商业模式,但是,从底层逻辑上,我们却是要改变互联网时代业已形成的数据传输方式、提升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传输能力,重构互联网时代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商业逻辑。
区块链之所以会一次次跌倒,一次次又爬起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可以从数据传输方式、传输能力和商业逻辑上带来与互联网完全不一样的体验,而不仅仅只是它的商业模式与互联网不同。所以,这才是区块链真正可以涅槃重生,真正可以不断跌倒,不断爬起的关键原因所在。
春寒料峭,区块链负重前行
对于区块链来讲,最寒冷的季节依然过去,但是,这并不代表区块链的春天已经到来。现在区块链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回暖,仅仅只是因为玩家们不再将区块链看成是发币或者ICO的方式和手段而已,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成熟,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的春天尚且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前的区块链市场的话,用“春寒料峭”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为什么用“春寒料峭”呢?因为虽然人们对于区块链的认识开始客观和理性,区块链回归落地与应用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但是,区块链技术的稚嫩、初级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区块链开始将落地和应用看成是发展的主攻方向,但是,我们却无法为区块链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时,所谓的发展,或许仅仅只是短暂的,难以为继的昙花一现而已。因此,对于现在的区块链行业来讲,我们依然要负重前行,通过技术的积累与突破来实现它的发展与完善。
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讲,找到实现区块链技术的突破之道,找到区块链落地和应用的创新之策,要比仅仅只是仰仗着区块链行情好转继续走老路更加长久。如果我们一定要寻找到下一个阶段区块链的发展方向,以技术为突破口,不断寻求破局之道,或许才是关键所在。
很显然,如果仅仅只是将区块链的发展停留在传统的技术上,无法真正从创新的技术上来寻找突破口的话,那么,区块链距离正在的成熟,距离真正取代互联网,成为DT时代的“基础设施”,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庆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区块链行业的新气象的。比如,NFT的出现;比如,开源社区的不断增多;比如,算法的不断提升……这些新的气象都在告诉我们,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区块链若想要真正取代互联网成为DT时代的“基础设施”,若想要真正建构其一个全新的商业世界,它还需要更多的技术能力,它还需要更多的创新能力。当我们真正找到了区块链的正确发展姿势,并且真正可以用新的方式来促进区块链的发展时,所谓的区块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涅槃重生。
结语
区块链用一次又一次的触底反弹,用一次又一次的涅槃重生,为我们证明着它们旺盛的生命力。同样地,区块链用一次又一次的重塑,为我们诠释着真正属于它的时代并未真正来临的现实。但是,我们同样需要从这样一种趋势之下看到区块链本身所具备的旺盛的生命力。
真正考验区块链的寒冬已经渐行渐远,但是,真正属于区块链的春天并未真正来临。我们需要的是以更加客观、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区块链,我们需要的是以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思维来寻找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之道。
当我们真正从底层技术上为区块链的发展取得了突破,当我们真正以找到区块链落地和应用的真正的商业模式,区块链的发展才算是真正迎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当这一刻来临,我们所认识的区块链,或许已经不再是现在所看到的这样片面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多维的、全面的存在。
这个时候,真正属于区块链的时代才算是真正来临。区块链,才能真正成为互联网的替代者。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⑶ 互联网时代,对于教师和教学有哪些冲击
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激情”改造着各行各业。 尽管信息技术早已进入校园,在线教育网络和课程建设一茬又一茬,但以教师讲台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或许PPT代替了黑板,学生手里多了Pad,但课堂仍旧是那样的课堂。究其原因,是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传统生态。 “但现在不一样了。”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说,“进入新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革命正把教育带向教学自组织、学习社交化、思维可视化的4.0时代。” “互联网+教育”势必给传统班级制教育带来深刻革命,但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掘墓人,而是传统教育改造升级的推动力。政府、学校、家厅拦庭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切中传统教育“痛点”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块黑板,这是传统的课堂,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知识的最主要形式。时至今日,课堂模式的某些弊端日益凸显。 ——教学模式过“死”。教师一板一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受教学计划限制,教室讲课时通常围绕教案进行,什么时间讲课,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经过预先设计,“填鸭式”课堂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教学组织过于“被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学习方式较为被动并缺乏个体性,课堂上很少有思维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太漏扰注重“应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偏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造成的结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此外,在大学,长期扩招导致课堂越变越大,一个老师经常要面对上百个学生,校区间相隔太远也造成教学效率下降。而且,培养一名好老师并非一朝一夕,使不少高校面临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互联网正好切中了传统教育的痛点。”陈玉琨说,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也将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能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仅是“较早获取知识”的那个人,因此教师的自身定位要从“学生学习的教练”变成“伙伴和引路人”。三是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一个优秀教师甚至可以服务几十万名学生,传统的因地域和师资差别导致的教育鸿沟理论上也将逐步缩小甚至填平。此外,互联网将加速教育自我进化,传统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将被逐渐剔除,使教育生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以教学权威组织结合自主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新形态。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助理余建波表示,教育4.0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大数据下的教育”存在几多变局 一次跟踪试验中,陈玉琨发掘了数据对教学研究的非凡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在线数学视频课程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但在课程进行数周后,学生们跳回了第3课。分析发现,第3课是一堂数学知识的复习课,显然是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能力信心不足。由此,陈玉琨知道了要在何处增加更多的知识回顾。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学生也可以尽快发现学习中的不足。”陈玉琨说,基于大数据应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教师也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不会再忽视某一个学生。 “国内高校从多年慕课实践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扮搜胡是:尽管慕课仍强调‘讲坛上的贤能教育’,但它能产生大数据,数据能揭示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率的,进而引发教学角色、课程模式、评价方式的彻底变革。”余建波说。 大数据应用是教育4.0的表征之一。“互联网+教育”或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一是教学模式从固定时空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型转变。可以不再是先教后学,学生先不受时空所限自主学习,再把问题带到课堂,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学习,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二是课程更加媒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识体系科学完整的基础上,各领域前沿知识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刷新学校教材和课程,改变课程内容更新慢的现状。同时,更先进的课程外在封装形式将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是更多免费教育平台得以搭建。要想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尤为重要。专家表示,互联网教育的未来不再是将传统课件搬上网络,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免费社区平台,让学习者在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增值。 四是互联网教育实现更多社会认证。人们自然希望学习完线上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眼下,美国个别高校已为出色的慕课学习者颁发文凭,业内人士称,未来将有与互联网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证书得到认可。 冷思考:学校、教师还需做点什么? 大势不可逆转,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副董事长徐俭表示,教育信息化推行以来,对我国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部分中小学所谓的“校校通”、“班班通”只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搬到互联网上,并无结构性变革,没有教育理念的创新。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首先需主动转变观念,以平等视角对待学生,这是实现良性互动的保证。其次,教师本身是最好的课程,要赋予所授课程个性和风格,带入真情实感,使自己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都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关切、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借助大数据应用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授课形式差异化及评价方式的“绿色多元”。 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力量,被寄望于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激情”改造着各行各业。 尽管信息技术早已进入校园,在线教育网络和课程建设一茬又一茬,但以教师讲台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或许PPT代替了黑板,学生手里多了Pad,但课堂仍旧是那样的课堂。究其原因,是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传统生态。 “但现在不一样了。”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说,“进入新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革命正把教育带向教学自组织、学习社交化、思维可视化的4.0时代。” “互联网+教育”势必给传统班级制教育带来深刻革命,但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掘墓人,而是传统教育改造升级的推动力。政府、学校、家庭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切中传统教育“痛点”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块黑板,这是传统的课堂,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知识的最主要形式。时至今日,课堂模式的某些弊端日益凸显。 ——教学模式过“死”。教师一板一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受教学计划限制,教室讲课时通常围绕教案进行,什么时间讲课,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经过预先设计,“填鸭式”课堂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教学组织过于“被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学习方式较为被动并缺乏个体性,课堂上很少有思维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太注重“应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偏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造成的结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此外,在大学,长期扩招导致课堂越变越大,一个老师经常要面对上百个学生,校区间相隔太远也造成教学效率下降。而且,培养一名好老师并非一朝一夕,使不少高校面临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互联网正好切中了传统教育的痛点。”陈玉琨说,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也将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能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仅是“较早获取知识”的那个人,因此教师的自身定位要从“学生学习的教练”变成“伙伴和引路人”。三是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一个优秀教师甚至可以服务几十万名学生,传统的因地域和师资差别导致的教育鸿沟理论上也将逐步缩小甚至填平。此外,互联网将加速教育自我进化,传统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将被逐渐剔除,使教育生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以教学权威组织结合自主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新形态。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助理余建波表示,教育4.0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大数据下的教育”存在几多变局 一次跟踪试验中,陈玉琨发掘了数据对教学研究的非凡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在线数学视频课程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但在课程进行数周后,学生们跳回了第3课。分析发现,第3课是一堂数学知识的复习课,显然是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能力信心不足。由此,陈玉琨知道了要在何处增加更多的知识回顾。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学生也可以尽快发现学习中的不足。”陈玉琨说,基于大数据应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教师也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不会再忽视某一个学生。 “国内高校从多年慕课实践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尽管慕课仍强调‘讲坛上的贤能教育’,但它能产生大数据,数据能揭示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率的,进而引发教学角色、课程模式、评价方式的彻底变革。”余建波说。 大数据应用是教育4.0的表征之一。“互联网+教育”或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一是教学模式从固定时空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型转变。可以不再是先教后学,学生先不受时空所限自主学习,再把问题带到课堂,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学习,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二是课程更加媒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识体系科学完整的基础上,各领域前沿知识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刷新学校教材和课程,改变课程内容更新慢的现状。同时,更先进的课程外在封装形式将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是更多免费教育平台得以搭建。要想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尤为重要。专家表示,互联网教育的未来不再是将传统课件搬上网络,而是打造一个汇聚更多优质课程的免费社区平台,让学习者在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增值。 四是互联网教育实现更多社会认证。人们自然希望学习完线上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眼下,美国个别高校已为出色的慕课学习者颁发文凭,业内人士称,未来将有与互联网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证书得到认可。 冷思考:学校、教师还需做点什么? 大势不可逆转,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副董事长徐俭表示,教育信息化推行以来,对我国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部分中小学所谓的“校校通”、“班班通”只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搬到互联网上,并无结构性变革,没有教育理念的创新。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首先需主动转变观念,以平等视角对待学生,这是实现良性互动的保证。其次,教师本身是最好的课程,要赋予所授课程个性和风格,带入真情实感,使自己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都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关切、理解学生的需求,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借助大数据应用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授课形式差异化及评价方式的“绿色多元”。 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力量,被寄望于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围绕指挥棒教学”的功利化趋向,但这一目标还需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如鼓励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投入,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选拔制度等,营造出按教育规律办学、以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吸引人的良性氛围。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O2O”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兴起,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地位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 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围绕指挥棒教学”的功利化趋向,但这一目标还需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如鼓励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投入,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选拔制度等,营造出按教育规律办学、以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吸引人的良性氛围。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O2O”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兴起,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地位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金鹏信息智慧教育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