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计算机安全应急响应组的简介
网络应急响应与救援就是对国内外发生的有关计算机安全的事件进行实时响应与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应急对策,来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免遭破坏。在1988年11月的“Internet worm”事件之后1周,美国国防部(DoD)在Carnegie Mellon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成立了全球最早的计算机应急响应协调中心CERT?/CC对计算机安全方面的事件做出反应、采取行动,CERT?/CC是目前网络安全方面最权威的组织,提供最新的网络安全漏洞及方案。现在许多组织都有了CERT/CC,比如中国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协调中心、泛欧学术网络组织 TERENA 的CERT EuroCERT日本的JPCERT/CC。
目前,由于紧急情况(emergency)词义较为狭窄,许多组织现在都用事件(Incident)来取代它,即计算机事件反应组(Computer Incident Response Team,CIRT),这些组织一般称为IRT、CIRT或CSIRT。有时响应(response)这个词也用处理(handling)来代替。
由于应急响应组之间不仅存在语言、时区及性质的差异,而且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属于不同的国家或组织,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1990年11个应急响应安全组织成立了事件响应与安全组论坛(Forum of Incident Response and Security Teams,FIRST,http://www.first.org),到2001年底FIRST已经包括全球100多个应急响应安全组织。
在综合的WPDRRC(预警、保护、检测、反应、恢复和反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应急响应与救援处于一个重要的环节,CERT/CC是实现信息安全保障的核心组织体现。目前各国的CERT/CC主要提供以下几种基本服务:
⑵ 无线局域网的历史(全面的)
说到无线局域网的历史起源,可能大家都会认为是最近才出现的一项新兴技术,但它的出现实际上比想象的还要早。无线局域网的初步应用,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就采用了无线电信号做资料的传输,他们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技术,并且采用非常高的加密技术。二战时期,美军和盟军都广泛使用了这项技术,并让学者从中得到了灵感。1971年,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人员创造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被称为ALOHNET网络,是最早的无线局域网络。这个WLAN包括了7台计算机,采用双向星型拓扑(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横跨四座夏威夷的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Oahu Island)上。从这时开始,无线局域网可以说是正式诞生了。
随作个人计算机诞生并初步发展,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无线局域网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才开始出现,当时摩托罗拉公司开发出了第一代商用无线局域网。1990年,IEEE启动了802.11项目,正式开始了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化工作;1997年,IEEE改进了802.11协议的国际互通标准;1999年,IEEE批准了802.11b和802.11a两个无线网络的通信标准;2001年,IEEE对QoS和无线局域网安全性草案作出了明确表述;2002年,已经有超过130家参与公司成为标准投票成员。
⑶ 关于手机网络的问题
通常手机有GSM,CDMA,3G,小灵通,双模等一些网络,以下是它们的特点,呵呵希望可以帮到你
什么是CDMA技术?
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itiple Access),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通信。
移动通信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按信号性质分,可分为模拟、数字;按调制方式分,可分为调频、调相、调幅;按多址连接方式分,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目前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所使用的GSM移动电话网采用的便是FDMA和TDMA两种方式的结合。GSM比模拟移动电话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频谱效率上仅是模拟系统的3倍,容量有限;在话音质量上也很难达到有线电话水平;TDMA终端接入速率最高也只能达到9.6kbit/s;TDMA系统无软切换功能,因而容易掉话,影响服务质量。因此,TDMA并不是现代蜂窝移动通信的最佳无线接入,而CDMA多址技术完全适合现代移动通信网所要求的大容量、高质量、综合业务、软切换等,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用户的青睐。
CDMA技术的出现源自于人类对更高质量无线通信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战争的需要而研究开发出CDMA技术,其思想初衷是防止敌方对己方通讯的干扰,在战争期间广泛应用于军事抗干扰通信,后来由美国高通公司更新成为商用蜂窝电信技术。1995年,第一个CDMA商用系统运行之后,CDMA技术理论上的诸多优势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从而在北美、南美和亚洲等地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美国都已建有CDMA商用网络。在美国和日本,CDMA成为国内的主要移动通信技术。在美国,10个移动通信运营公司中有7家选用CDMA。到今年4月,韩国有60%的人口成为CDMA用户。在澳大利亚主办的第28届奥运会中,CDMA技术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什么是GSM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刚投放市场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就在研制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比较成熟的制式有泛欧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美国的ADC(D-AMPS)和日本的JDC(现在改名为PDC)等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这些数字系统中,GSM的发展最引人注目。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络开通运行。
GSM系列主要有GSM900、DCS1800和PCS1900三部分,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工作频段的差异。
蜂窝移动通信的出现可以说是移动通信的一次革命。其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并增大系统容量,网络的智能化实现了越区转接和漫游功能,扩大了客户的服务范围,但上述模拟系统有四大缺点: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很难开展数据承载业务;频谱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需求;安全保密性差,易被窃听,易做“假机”。尤其是在欧洲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相互之间不能漫游,对客户造成很大的不便。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源于欧洲。早在1982年,欧洲已有几大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运营,例如北欧多国的NMT(北欧移动电话)和英国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西欧其它各国也提供移动业务。当时这些系统是国内系统,不可能在国外使用。为了方便全欧洲统一使用移动电话,需要一种公共的系统,1982年,北欧国家向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在这次大会上就成立了一个在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技术委员会下的“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简称“GSM”,来制定有关的标准和建议书。
我国自从1992年在嘉兴建立和开通第一个GSM演示系统,并于1993年9月正式开放业务以来,全国各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大多采用GSM系统,使得GSM系统成为目前我国最成熟和市场占有量最大得一种数字蜂窝系统。截至2002年11月,中国手机用户2亿,比2001年年底新增5509.2万。
什么是3G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 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 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什么是3G手机
第三代手机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兆字节/每秒、384千字节/每秒以及144千字节/每秒的传输速度。
目前,国际上3G手机有3种制式标准:欧洲的WCDMA标准、美国的CDMA2000标准和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TD-SCDMA标准。
什么是小灵通
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或小灵通,是指一种无线本地电话技术,采用微蜂窝通信技术。PHS 技术实际上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属于第二代的通信技术。PHS 基站覆盖范围有限,通信基站与终端间距离较短。因此,所采用通信功率较小,而覆盖较大面积时需要更多的基站。在手机的通讯速度世代上,PHS属于2G的范围。
什么是双模手机
由于手机用户数量的激增,导致了手机通信网络系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这最终的结果将导致手机在通信时很容易出现类似于掉线、串音、话音质量不好、难以上网等故障现象。为了解决上面的故障现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手机运营商和生产商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断采取相关措施来进一步扩容手机网络系统,提高手机通信时的语音质量,于是不少手机生产商在成熟的GSM网络基础之上,又推出了同时支持GSM网络和CDMA网络的手机,尽管这种双模手机刚刚问世,但由于它的出现,使基于GSM、CDMA的手机由梦想变为现实。使用GSM/CDMA双模手机,用户可以在GSM与CDMA之间自由切换,可以有效地避免以往掉话,通话难和音质差等问题,较以前只使用GSM网的通话更加方便。
顾名思义,所谓的“双模”就是工作在两个网络模式下,这两个工作模式就是GSM网络和CDMA网络,所谓的“GSM/CDMA双模手机”就是指手机可以同时支持GSM以及CDMA这两个网络通信技术,它可以根据环境或者是实际操作的需要来从中做出选择,哪个网络技术更能发挥作用,就让手机切换到哪种模式下去工作,如果在一种模式下,手机通信质量不高或者是出现其他不良的通信现象,可以自由转到另外一个网络模式上工作,它实际上就是扩大了手机的通话频率,并大大提高通信的稳定性而已。在一些手机用户比较集中的地区,尤其合适使用双模手机,因为双模手机能够灵活地在GSM网络和CDMA网络之间进行切换,能始终保持通话不断,而且可以同时接收信号,然后将接收到的信号综合叠加,把噪音信号过滤,突出话音信号,从而获得高质量的语音享受。另外,双模手机采用宽带技术,支持呼叫转移、呼叫等待、三方会谈、主叫号码显示、短消息、语音信箱、自动漫游多种功能。
由于GSM/CDMA双模手机能同时工作在两个不同技术的网络之中,因此双模手机无疑具有这两种网络技术的特点。从技术角度而言,GSM网络因为频段高,使得信号穿透能力强,因此在高楼林立的复杂环境中能带来良好的通话质量和通信覆盖;而CDMA网络,系统容量特别大,同样的频率资源,CDMA网的系统容量可以是模拟网的8-10倍、GSM网的3-4倍。GSM网要覆盖北京全市,大约需要建立300个以上的基站,而CDMA只需建80个左右的基站即可达到这一目的,节约了有限的频率资源。CDMA特有的宽带传输手段,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并适用于在手机上开出高速数据传输业务等。此外GSM网络还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CDMA网络也具有自动跟踪多径信号和软切换技术,大大降低切换掉话的可能性,这将非常有利于用户在移动过程中通话和数据传输。双模手机的出现,对于用户而言,感受无疑将是最深的,同时又将是最实际的,因为使用双模手机,通过GSM/CDMA网络的漫游,掉话现象将大大减少,打进打出将更加自由,同时可以获得两种网络技术的所有优点,因此双模手机可以确保手机用户自由地在五大洲160几个国家进行通信。
手机用户对网络的最大意见就是经常掉话,不仅现在人们在通话过程中深受其苦,而且有人担心将来如果网络支持传真,会不会因掉话问题而使无线传真变成“水中月”。这是因为手机越区切换时采用的是“硬切换”,在从一个基站覆盖区进入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先断掉与原基站的联系,然后再寻找新进入的覆盖区的基站进行联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先断后接”,当然这个断的时间差仅几百毫秒,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无法感觉到,只是一旦手机因进入屏蔽区或信道繁忙而无法与新基站联系时,掉话就会产生;而现在双模手机采用的是“软切换”技术,在越区切换时,双模手机并不断掉与原基站的联系而同时与新基站联系,当手机确认已经和新基站联系后,才将与原基站的联系断掉,也就是“先接后断”,掉话的可能几近于无。 目前在中国移动市场上,有几家手机生产厂商准备针对国内即将上马的CDMA网络,来开发可同时应用于GSM和CDMA网络的双模手机,计划在今年年底就可以看到双模手机的样机。预计即将推出的双模手机具有上网速度快、通信质量高、连网的稳定行高、切换方式灵活以及计价合理等多种优点,而且使用该手机接听电话时,手机自动处于语音频道状态,一旦通信结束后,手机又将返回到数据频道状态。如果你是一位经常需要到全世界各地出差的用户,那么双模手机将会使你更加畅通无阻!
当然,尽管双模手机功能强大,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相信GSM手机仍会保持相当的活力。首先是网络覆盖的优势,GSM手机在国际漫游和国内漫游上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明显优势;其次是维护水平的优势,大量有经验的经过系统培训的厂家和现场技术人员的存在,有效地降低了网络的运营成本和系统风险;第三是品牌优势,GSM手机已广为人知,但普通用户并不了解双模手机的优势,这会使双模手机在初期的广告成本上升,营销难度加大。而且GSM手机的技术仍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比如用EFR(增强的全速率话音编码)代替FR(全速率话音编码)以改善语音质量,尽快使数据传真等业务投入应用,应该说,GSM手机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