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如何写出网络对教育影响的思路

如何写出网络对教育影响的思路

发布时间:2024-07-08 00:04:02

㈠ 如今是信息时代,要怎样利用网络教育好孩子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孩子来说,互联网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工具和朋友。有无数的学习资源,令人眼花缭乱的动漫节目,各种让人忘返的游戏。孩子掌握了网络技术,无疑给自己增加了一双翅膀,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自由飞翔。但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是不够的。他们太沉迷于网络,对游戏不开心,不仅浪费时间,还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生活越来越懈怠。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互联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呢?

第三,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网络观。在当今社会,网络技术是儿童必备的基本技能。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接触网络,更好地利用网络,把网络作为工具和网络全书,方便地查找相关知识。当然,网络有很多功能,比如为人们提供很多游戏娱乐,使人们能够满足购物、交流和办公的需要。所以网络本身并不神秘,无可指责。关键是人在使用网络的时候要有更好的心态。小学生应该本着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原则上网,而不仅仅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做其他与学习关系不大的事情。

最后,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正确的网络信息。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有助于儿童的学习和健康发展。正确使用互联网可以帮助孩子扩大知识面,开拓思路,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是很差,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选择网络信息源,保证孩子浏览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的网站,禁止孩子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以免陷入其中。只要家长正确引导,网络就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助手。

㈡ 孩子的学习离不开互联网,如何利用互联网推动教育

随着网络的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疫情的原因,但是了线上教育的爆火,孩子学习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主流,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可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利用不好就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那我我们究竟该怎么样利用互联网呢?

㈢ “互联网+教育”时代来了,教育和老师将会迎来哪些颠覆

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新技术、新理念短时间内扑面而来,教师们犹应接不暇。面向“互联网+”时代,教育需要如何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师又将如何面对教育的改变呢?
“互联网+教育”在于其包容性更强。它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于一体,强调把线上和线下的活动聚合起来,为教育创建新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形态。而“互联网+’’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教师线上成长渠道再造和重组,加的是在实践中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创新。
教师发展新渠道的再造和重组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型教师发展,不必都要白手起家,从零起步。在已有优秀理念、方法基础上,对适合自身教学发展渠道的改造和重组,也可以体现“互联网+”的创新特色。这种创新因为有互联网的参与,有多种混合技术的帮助,给教学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体验。
1、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发展
教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成长渠道,是一个已存在多年的概念,那就是混合学习。根据ASTD(美国发展与培训协会)2002年的界定,混合学习是指把不同情境下的学习活动,如面授学习、在线学习、自定步调学习等相结合的学习解决方案。何克抗教授是国内论述混合学习时间较早,且获得较高引用率的学者。2004年何教授提出,“混合式学习(即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概念是从学生的角度来阐述混合学习的,其实同样适用于教师专业发展。
近十年来,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混合式专业发展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微课、MOOC、移动公开课等形式都成为其渠道再造和重组的表现形式。混合学习是优势互补,是差距消弥,是效率提高,是效果改善;它追求的是一加一大于二的迭加,它利用的是四两拔千斤的巧妙。教师通过混合式的专业发展渠道,用社交网络、在线平台、移动工具为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建立起以个人成长目标为中心的专业发展圈。
2、参与或创建可深度参与的专业成长圈
到底什么样的专业成长圈才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专业成长圈呢?虚拟教研也好,区域博客也罢,微信企业号、伴行3618智慧校园平台移动社群也行,都可归结为专业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互联网+”时代的出发点,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混合,能够以较小的成本,伴随着较高的效率,产出有创新性的优秀成果,带来较大的领域影响力。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就是要把线上的成长圈与线上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用线上交流所获得的新思考、新体验,来改善线上的实际教学,更新旧理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环境。前几年博客盛行,曾出现了“李克东难题”(为什么教师博客有着丰富多彩的博客文字,但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为什么教师博客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究其原因,那就是线上线下两张皮。因为技术驱动的教师专业发展,会追逐流行的技术,如博客、微博、微信,但是很难走得深人。只有回归到教育理念驱动的专业发展,用线上的交流思路来优化教学理念,改善教学实践,那么线上的交流活动就会自然地融人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
我订阅的微信公众号中,有一个叫做“罗辑思维”。除了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的六十秒“语音早报”以外,“罗辑思维”发起了一系列的线上、实体的活动来建立媒体圈。他们举行全国巡回讲座,招募同行,在公众号上做图书首发、微商等。订阅数量超过五百万的这个公众号,在“互联网+’’的时代里,成为特定人群中颇具影响的传播渠道。

在今天的教育领域里,如果能有更多的具备“互联网+”时代意识和能力的团队,再配合各级行政部门的推广举措,那么教师专业发展圈会得到新的重组和再造的机遇。资深教师可以在这个渠道中推广自己的特色课,新手教师可以在这样的渠道里订阅到满足自身需求的课程,教育类的优秀图书、资源、工具、活动、社群都可以在这种线上渠道进行发布,那么这样的渠道就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流通之道,优秀作品共享之路。
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应用与深入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除了要有线上专业成长圈的融合,更要有线下教学实践的创新。与以教师教学能力、个人经验、主观感受、教学传承为主的传统教学实践方式不同,“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实践要更多地体现基于技术参与的教学过程、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基于实证分析的教研合作、基于个性张扬的教研自由。
1、基于技术参与的教学过程
21世纪初,从“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开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列项目,就把中国多个省份的中小学带人了数字化发展的方向。在已联网的机房里,学生们可以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在有Wi-Fi的教室里,学生们可以使用掌上学习机、平板电脑等教学类软件;在户外真实情境下,学生们使用移动学习终端或穿戴式设备进行探究式学习等。越来越多的学习情境是有技术参与其中的,这是“互联网+”时代下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前“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掌握技术,学习如何实现技术与课程整合,来辅助讲授、促进协作、帮助探究,创设技术型的学习环境;而进人“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在于让技术无缝地“编织”进教学,利用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中所留下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过程性数据、学习痕迹等数据进行再利用,来实现教学优化。
2、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
在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合着的《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learningwith big data; The future of ecation)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即双回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目前大多数的学习路线是单回路学习 (Single-loop learning),即在学习中犯了错误以后再去努力纠正。例如,学校只有在期末考试结束后,才发现哪些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太难或太简单,然后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双回路学习则不然。它会随时用数据纠正自身的错误,同时利用反馈回路中获得的大量数据来做其他很重要的事情。以可汗学院为例,不仅有超过5000个多学科的视频课程,它更有价值的地方在于积累学生如何学习的数据,并实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例如,基于每位学生做题的准确率运行一个统计模型,用以判断学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帮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路径和步调;还会给教师提供整个班级和每位学生的学习表现图,根据回答问题的数量、准确率等指标显示学习实时状况。
双回路学习把反馈、个性化学习、预测与干预结合在一起,为教学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因此,处于专业发展初级阶段的新手教师们,可以做到用技术获得数据,用图示工具来理解数据,处于专业发展高级阶段的资深教师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用分析工具来解读数据,用研究工具来预测、干预、优化教学。也就是说,研究型教师,依然是“互联网+’,时代教师发展的高级阶段,而且有.数据支持的实证分析,会给中小学教学实践和改革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3、基于实证分析的教研合作
教师做研究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这篇文章中就提到,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法、学法,更要把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因为教师不是小贩,不能把别人的知识直接搬过来贩卖给学生,如果只是照搬教材,或者把别人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直接拿过来进行教学,而不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适当改造,或者很少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与实践,提出有独创性的教学方法等,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这样的教师很难有进步,学生就更难有突破和创新了。
那么教师如何做研究呢?记得今年年初,《弯顶之下》纪录片的发布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不仅因为选题直击时弊,切合每个人生命健康,更是由于该片作者具有一定的调查分析能力,目标明确,资料翔实,层次递进,自成逻辑。其实教育研究与新闻调查也有颇多相似之处:找准方向,提出问题,实地探查,多角度了解,相互验证,深人分析,发布结论。有影响力的新闻节目与有价值的教育研究也有颇多共同点:选题针贬时弊,聚焦社会热点和发展趋势;提出问题简洁但直击要害;实地探查不遗余力,长时间地扎根生活,得到鲜活富有生命力的典型例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真实、大量、多角度来源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互联网+”能使教师获得更为丰富的过程性数据,让他们更方便地使用数据分析的工具,也带来了开展高水平利一研合作的机会。如果说互联网时代,教育研究的数据来源多是需要主动收集,来支持小规模的常规化研究,而进人“互联网+”时代,由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会自然而然产生出数据尾气(dataexhaust ),即指学生与网络进行互动时衍生的副产品,如登录信息、学习痕迹、交互对象、评价习惯等。这些数据存留于网络平台上,手机终端等智能设备里,教师可以与学校同事、线上成长圈的伙伴,甚至高校或利一研院所的专业研究人员合作,对这些数据进行深人的、大规模的、时间跨度较长的实证研究,从大数据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学,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4、基于个性张扬的教研自由
技术参与的教学过程,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实证研究的教研合作,都是“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性,然而技术、实证、数据、分析等不会自动地产生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教师保持极富个人特色的独立思考。
我曾经参加过美国密歇根州LATT工CE国际教师教研组织。记得有一次来LATTICE演讲的是该州年度优秀教师玛婷娜,一所高中的社会课教师。这位“当地名师”没花很多时间去介绍她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更多的是从国家的教育机制、学校存在的根本意义、当前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方法等与大家进行对话。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带领所有与会者思考:
“学校的根本作用到底是什么,学生应该从一所理想的学校里获得什么,如何成长,你的思考或做法”等。教师们围坐在一起,结合这个切人点写关键词,画流程图,分享好的做法。那次的教研活动给我很深的印象,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不等于一言堂的名师讲座或示范性样板课,教学交流其实就是一场场不用达成共识的思想碰撞。
经验分享或学习榜样带来的多是模仿,数据收集实证分析多是规范,而自由思考和满怀热情,才有可能带来创造。齐白石寄语学画者:“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任何时代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都是一项充满了变数的马拉松长跑,它需要教师持续的热情,发自内心的渴望,以及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成就感,是一个充满个性化创造的过程。
“互联网+”时代已到来,渗透,融合,重组,质变。教师专业成长是个永恒的话题,唯愿保持独立的个性和思考,共适应,共成长。

阅读全文

与如何写出网络对教育影响的思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上的网络爬虫 浏览:849
基于微信的网络会议投票软件 浏览:383
华硕笔记本网络连接 浏览:719
哪个网络盒子可以装的软件多 浏览:245
什么东西能阻隔网络信号 浏览:85
全球网络密码系统 浏览:999
玩愤怒的小鸟为什么无网络连接 浏览:619
光猫为什么无线网络没有了 浏览:192
xp任务栏没有无线网络连接 浏览:582
路由器wan口无网络但是能上网 浏览:892
魅族支持5g网络的手机有哪些 浏览:256
路由器好会网络好些吗 浏览:324
美图打电话显示无法连接网络 浏览:945
启动5g网络后手机很烫 浏览:52
网络配置电脑什么软件好 浏览:868
网络信号灯最强的是什么 浏览:111
苹果xr的微信本地网络在哪里 浏览:462
网络虚拟软件实验报告 浏览:679
wifi信号满但打开网络慢 浏览:723
网络电视不卡玩手机卡是怎么回事 浏览:27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