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保护和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制作、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和运行体系。
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及互联网络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内容的安全。第三条杭州市行政区域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与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对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实行分级保护制度,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标准管理。第四条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坚持“保护与管理并重”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第五条市公安局根据本条例规定主管全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工作。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分局具体负责全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各县(市)公安局和萧山区、余杭区公安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国家安全机关、保密工作部门、密码管理部门、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工作。第六条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权利,受法律、法规和本条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及社会秩序以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第二章安全保护和管理第七条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个等级。等级确定的原则、标准、各级别安全保护和管理内容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根据国家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按照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有关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结合系统实际情况进行保护。第八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作为安全等级保护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范、技术标准确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在规划、设计阶段确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并同步建设符合该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信息安全设施。第九条新建的第二级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在系统投入运行后三十日内到市公安局办理备案手续。已运行的第二级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在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三十日内到市公安局办理备案手续。第十条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日常检测工作制度。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定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开展等级测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状况、安全保护制度及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经测评或者自查,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未达到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方案进行整改。第十一条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并落实以下安全保护制度:
(一)安全责任制度和保密制度;
(二)核实、登记并及时更新用户注册信息制度;
(三)信息发布审核、登记、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
(四)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
(五)信息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制度;
(六)违法案件报告和协助查处制度;
(七)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安全保护制度。第十二条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系统重要数据备份、容灾恢复措施;
(二)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防治措施;
(三)系统运行和用户使用日志备份并保存六十日以上的措施;
(四)记录、监测网络运行状态和各种网络安全事件的安全审计措施;
(五)网络安全隔离以及防范网络入侵、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措施;
(六)密钥、密码安全管理措施;
(七)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㈡ 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通信网络安全的管理,提高通信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通信网络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域名服务提供者(以下统称“通信网络运行单位”)管理和运行的公用通信网和互联网(以下统称“通信网络”)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域名服务,是指设置域名数据库或者域名解析服务器,为域名持有者提供域名注册或者权威解析服务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是指为防止通信网络阻塞、中断、瘫痪或者被非法控制,以及为防止通信网络中传输、存储、处理的数据信息丢失、泄露或者被篡改而开展的工作。第三条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分级保护的原则。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统一指导、协调和检查,组织建立健全通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制定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简称通信管理局)依据本办法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检查。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通信管理局统称“电信管理机构”。第五条通信网络运行单位应当按照电信管理机构的规定和通信行业标准开展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对本单位通信网络安全负责。第六条通信网络运行单位新建、改建、扩建通信网络工程项目,应当同步建设通信网络安全保障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验收和投入运行。
通信网络安全保障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费用,应当纳入本单位建设项目概算。第七条通信网络运行单位应当对本单位已正式投入运行的通信网络进行单元划分,并按照各通信网络单元遭到破坏后可能对国家安全、经济运行、社会秩序、公众利益的危害程度,由低到高分别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电信管理机构应当组织专家对通信网络单元的分级情况进行评审。
通信网络运行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通信网络单元的划分和级别,并按照前款规定进行评审。第八条通信网络运行单位应当在通信网络定级评审通过后三十日内,将通信网络单元的划分和定级情况按照以下规定向电信管理机构备案:
(一)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集团公司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办理其直接管理的通信网络单元的备案;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子公司、分公司向当地通信管理局申请办理其负责管理的通信网络单元的备案;
(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向作出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决定的电信管理机构备案;
(三)互联网域名服务提供者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第九条通信网络运行单位办理通信网络单元备案,应当提交以下信息:
(一)通信网络单元的名称、级别和主要功能;
(二)通信网络单元责任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三)通信网络单元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四)通信网络单元的拓扑架构、网络边界、主要软硬件及型号和关键设施位置;
(五)电信管理机构要求提交的涉及通信网络安全的其他信息。
前款规定的备案信息发生变化的,通信网络运行单位应当自信息变化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电信管理机构变更备案。
通信网络运行单位报备的信息应当真实、完整。第十条电信管理机构应当对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发现备案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通知备案单位予以补正。第十一条通信网络运行单位应当落实与通信网络单元级别相适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按照以下规定进行符合性评测:
(一)三级及三级以上通信网络单元应当每年进行一次符合性评测;
(二)二级通信网络单元应当每两年进行一次符合性评测。
通信网络单元的划分和级别调整的,应当自调整完成之日起九十日内重新进行符合性评测。
通信网络运行单位应当在评测结束后三十日内,将通信网络单元的符合性评测结果、整改情况或者整改计划报送通信网络单元的备案机构。第十二条通信网络运行单位应当按照以下规定组织对通信网络单元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及时消除重大网络安全隐患:
(一)三级及三级以上通信网络单元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评估;
(二)二级通信网络单元应当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评估。
国家重大活动举办前,通信网络单元应当按照电信管理机构的要求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通信网络运行单位应当在安全风险评估结束后三十日内,将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隐患处理情况或者处理计划报送通信网络单元的备案机构。
㈢ 2022年网络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网络安全工作实施方案(6篇)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网络安全威胁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和演化,网络安全角势与挑战日益严峻复杂。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网络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20__年__月__日至__日是首届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周。根据中央网络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通知精神,现将我校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
二、重点活动及任务安排
1、校园网主页宣传森碰学校网站标识。
任务单位:网络中心
完成要求:按国家规定
2、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宣传首届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主要内容、网络安全知识、文明上网要求等。
任务单位:党委宣传部
完成时间:20__年__月__日至__日
3、教学楼、实验楼电子屏宣传首届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周活动主题内容标语。
任务单位:党委宣传部、后勤处及有室外电子屏的学院
完成时间:20__年__月__日至__日
4、召开教职工会、主题班会,学习宣传国家有关网络安全法规。
任务单位: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完成时间:20__年__月__日至__日
5、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任务单位:学工部、校团委、各学院
完成时间:20__年__月__日至__日
一、活动主题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二、活动时间
9月19x25日,其中9月20日为教育主题日。
三、活动安排
(一)举办全校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
9月9日至10月31日,各系戚源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通过网络答题方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兴趣,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
任务单位:院团委
(二)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专题活动
1、网站宣传
在学院网站首页开辟网络安全专题,发布相关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及学院相关活动,并组织相关资料供广大师生下载学习使用。
负责部门:党委宣传部
2、设计网络安全宣传橱窗、电子标语及摆放宣传板
在学校西区设计放置宣传橱窗,东区主干道及学生主要活动区域发送电子宣传标语、摆放宣传板,积极营造网络安全文化氛围。
任务部门:党委宣传部
3、微信推送
通过学校微信面向全校师生进行网络安全信息推送。
任务部门:党委宣传部
4、校园广播宣传
活动期间,校园广播站广播有关网络安全的常识,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
任务部门:党委宣传部
5、团日主题班会
各系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团日教育活动,以视频、实例、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任务部门:学生处、院团委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举办网络安全周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各系部要高度重视,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宣传此仔谈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活动形成声势。
2、突出主题,注重工作实效。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将网络安全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明校园建设、维护校园稳定等工作有机结合,提升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营造校园安全上网、依法上网的良好氛围。
3、加强协作,建立长效机制。以安全周为契机,探索建立青少年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推动相关内容纳入新生教育、课程教育、团日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完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体系,切实增强教育实效。
4、严守规定,务实高效。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有关要求,严格按照勤俭节约、务实高效原则,着力在提高活动实效上下功夫,严禁铺张浪费、大讲排场和各种形式主义。
一、活动时间
20__年9月17至9月23日
二、活动主题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三、活动形式
(一)悬挂网络安全宣传横幅。活动期间,利用LED大屏、横幅、板报等载体刊载网络安全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认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学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深入学习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加强新媒体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集中开展一次网络安全知识学习,对路由器、U盘、电子邮箱等网络和存储设备使用的基本技能、网络应急基础知识涉密信息的存储传输程序等进行培训,提高普及率。各科室、局直各单位和招生、学籍、财务等涉及关键基础信息的领域要进一步加强对涉及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应急能力。
(三)开展网络安全知识专题宣传活动。各园校要以信息技术课堂、板报、专栏为载体,大力宣传网络安全知识;要动员教师和家长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学习宣传相关网络安全知识;要结合实际自制宣传资料、通过宣传活动进社区等方式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召开网络安全知识主题班会。要利用9月18日“校园日”活动契机,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主题班会,通过分享故事、体会和交流发言、观看视频等形式,重点做好网络安全、防范电信诈骗、合理使用手机上网等方面基础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能力。
(五)开展网络安全科普教育活动。要开展“小手拉大手、网络安全同参与”家校互动活动。9月22日,本届活动当天,要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网络安全科普知识,通过家长的微信和微博推送一条网络安全信息。
(六)开展成果检验活动。各园校要结合实际,开展一次以网络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小知识竞赛、手抄报展示、主题演讲等活动,提升宣传教育的效果。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园校、各单位要加强对此次活动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要充分认识加强师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始有终安排落实好此项活动。
(二)创新活动载体。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师培训实际,创新思路开展工作,积极创设适合师生的学习宣传环境和活动载体,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效果。
(三)做好宣传总结。活动期间要及时报送信息,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同时,认真做好总结,9月24日前将总结报送市教育局综合宣传科(局直单位、市属学校直接报送,各园校由教育组统一报送)。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我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工作的实施与管理。实行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制,切实负起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责任。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使用网络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安全。
2、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学校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学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学生上机守则》、《计算机室管理制度》、《计算机室管理员职责》、《办公室电脑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通过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切实让相关人员担负起对信息内容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责任。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上级有关网络安全的文件,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师生学习网络安全管理常识,营造了网络安全管理氛围。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网络安全管理队伍
1、网上内容的发布全部由网络管理员完成,工作人员素质高、专业水平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网络所有信息发布之前都经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及时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发布学校热点新闻,报道及时,内容丰富。学校校园内目前已经实现wifi上网,教师无论在办公室,操场上都可以利用移动电子设备畅游网海,而且我校的'网络安全稳定。学校领导对网络的管理、网络的安全极为重视,经常性地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了维护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学校实名上网制度,对每一个端口实行固定IP地址,实名上网不是为了监控教师,而是为了维护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网络。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为了使培训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学校领导每次都到亲临现场组织安排,现在我们的老师都能较熟练掌握教室电教设备的使用,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办公,能从校园网站、远教IP资源和教育信息网获取相关教学资料,通过培训教师的信息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使全体教师了解计算机的有关操作与应用,也使青年教师更好地将电教媒体服务于教学,从而促进了学校现代化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切实做好计算机维护及其病毒防范措施
由于学校计算机的不断增多,日常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常见,为此,我校成立了专人负责学校计算机系统及软件维护,由于平日能及时有效地维护,因此学校内各计算机使用均正常,无出现重大故障。但目前网络计算机病毒较多,传播途径也较为广泛,可以通过浏览网页、下载程序、邮件传播等方式传播。为了做好防范措施,要求各学校每台机器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并定期自动升级,对发现病毒的机器及时的进行处理。防止电脑内重要信息出现泄密或造成重大影响事件。
四、大力开展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等宣传教育
利用大课间时间,主题班会时间,积极开展“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宣讲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信息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不泄密、不制作和传播有害信息。教育师生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不打不健康文字,不发不文明图片,不链接不健康网站,不提供不健康内容搜索,不发送不健康信息,不转载违法、庸俗、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音视频信息,积极营造网络文明新风。通过印制发放网络安全宣传传单、板报、班会等多种渠道,积极组织师生学习有关网络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提高师生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增加师生上网安全意识,提供自我保护能力。
为广泛宣传国家互联网管理条例、互联网应用及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普及网络知识,倡导文明上网,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和谐发展的优良校园网络环境,提升我校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管理及应用水平,强化我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依据青岛市“e网平安—网络文明学校”创建活动通知的要求,我校决定开展“网络文明学校”的创建活动,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网络管理员组成的“网络文明学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创建活动。
2、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国际联网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有关校园网、城域网、互联网管理应用的各项规章制度。要结合我校实际,建立(青岛东胜路小学网络管理规章制度)。
3、设立专人负责校园网络、网站安全管理、维护工作。要配备相关网络管理软件,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做好应急防范工作,确保我校网络信息安全。
4、认真做好学校网站备案工作,网站上粘贴“e网平安”备案图标。建立和落实严格的用户管理和信息发布审核、监督等制度。
二、提高网络应用水平
1、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诚信”上网,大力开展以“e网平安——文明上网”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网络自律教育,加强网络道德训练,增强网络文明道德观念,规范网络文明道德行为。
2、积极参加市教育局、区教体局组织的网络建设、应用、管理等的各项活动及培训,认真做好校园网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等工作,保障系统和数据安全,提高我校网络应用水平,按要求及时做好相关数据接收和报送等工作。
3、积极开展学校网站及各类教育主题、专题网站建设工作。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学校网站建设管理、校园网网络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学校办公室定期向市教育局、区教体局网站报送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活动信息。
4、充分依托校园网开展“电子校务”,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
5、一线教师利用校园网广泛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积极探索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服务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经验,学校要探讨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
三、具体实施步骤
创建活动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20__年3月30日至20__年4月30日)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创建方案,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网站、宣传栏等媒体,使全校师生认识创建“网络文明学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阶段:自查整改阶段(20__年5月1日至20__年8月31日)对照“网络文明学校”创建标准,逐项进行自查,在自查的过程中,对达不到标准的项目逐项进行整改。上报区教体局,提出申请。
第三阶段:检查评比阶段(20__年9月1日至20__年12月31日)准备材料,迎接市教育局会同市文明办、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政府新闻办、市通信管理局、市电子政务办公室等部门组成青岛市“网络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检查组,对我校进行考核。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开展青岛市“网络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是我市(e网平安——共建和谐文明网络)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是促进我校网络规范化管理、引领我校网络高水平应用、促进网络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2、精心组织,突出特色。创建活动要从结合我校实际、突出我校特色,积极推进电子校务、教学资源库、辅助教育教学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不断发展相结合,要与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相结合,要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要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相结合,有效整合力量资源,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创新开展我校各项创建活动。
3、 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我校要按照创建活动的要求,完善制度措施,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到人,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我校创建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4、加强督导,强化考核。我校要对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定期进行检查,努力使我校在规定时间内全部达到青岛市“网络文明学校”创建标准。
学校信息中心负责网络设备、校级服务器及网络线路的维护。各教师负责本人机器维护。信息中心向各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一、网络设备维护
1、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机柜、路由器等)是保证校园网运行的关键,主要由信息中心进行维护。未经信息中心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变更网络设备的配置,如移动网络设备、更改交换机接线、私自在交换机上接线等。
2、信息中心有义务保证网络设备的安全及使用环境,如防火、防盗、防水、保持电源畅通等。
3、信息中心将定期检查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主路由、交换机等重要设备至少每天检查一次,其他设备至少每周检查一次。
4、信息中心定期备份网络设备的配置和学校网站资料的备份,定期修改网络设备的维护密码。
5、网络设备出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出现重大问题,如违法性网络行为、hacker行为、主干网瘫痪等,应立刻向信息中心汇报。
二、服务器维护
6、校级服务器由信息中心维护,服务器维护人员应至少每天检查服务器的运行情况,保证该服务器所提供服务的正常运转。
7、服务器维护人员应定期备份服务器中的重要数据,定期修改服务器的管理员密码。
8、为保证服务器的安全,应尽量做到专机专用,尽量不要在服务器上安装除必要服务外的其他软件,尽量不要使用服务器上网,禁止在服务器上玩游戏。
三、线路及终端维护
9、信息中心负责学校统一布线并负责线路维护,网络线路是校园网运行的基础,未经网络信息中心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更改、破坏线路,如有损坏,按相关规定处理。
10、各部门发生网络故障,应通知信息中心来解决,经查明如果是网络设备、线路故障,网络中心原则上应在两工作日内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需说明原因。如果是终端计算机的问题(如操作系统故障故障等),应由老师自己解决。
11、学校开辟FTP服务器,为本校教师提供存储个人教育教学资料使用。如果开通FTP服务功能,必须在学校网站FTP空间上申请提交。经过信息中心核实后方可开通,原则上每个用户提供50兆空间,如遇特殊情况可以向网络中心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可以扩大空间,但必须上传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资料。
12、学校所有终端机(电脑)都进行网卡地址和IP地址绑定,分配固定的IP地址,不准随意修改IP地址和网卡地址。学校教师自己的电脑,必须到信息中心绑定IP地址方可连入校园网。
13、学校网站欢迎各位老师、学生发表作品。作品类别:教育教学论文、教学随笔、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优秀作文等等。作品必须标明作者姓名、班级。上传方式:在自己的FTP空间新建文件夹“网站发表”把要发表的文章、作品放到此文件夹中。信息中心审核后将予以在学校网站上发表。
㈣ 我国在涉及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条例和办法有
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三号)梁巧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的法律。
另外,国家为保障网络安全以及维护国家的主权,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空间的秩序,并让网络价值最大化。例如: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瞎让国电子签名法》
4、《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
5、《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
6、《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7、《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
8、《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4)浙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规定扩展阅读:
《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网络安全法》将近年来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并为将来可能的制度创新做了原则性规定,为网络安全工作提供切实法律保障。
《网络安全法》提出制定网络安全战略,明确网络空间治理目标,提高了我国网络安全政策的透明度。
《网络安磨渣局全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完善了网络安全监管体制;强化了网络运行安全,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了网络安全义务和责任,加大了违法惩处力度;将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措施制度化、法制化。
㈤ 各级党委对本地区本部门网络安全工作负什么责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级党委(党组)对本地区本部门网络安全工作负主体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主管网络安全的领导班子成员是直接责任人。
各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机构应当加强和规范本地区本部门网络安全信息汇集、分析和研判工作,要求有关单位和机构及时报告网络安全信息,组织指导网络安全通报机构开展网络安全信息通报,统筹协调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各地区各部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机构应当向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及时报告网络安全重大事项,包括出台涉及网安全的重要政策和制度措施等。
根据《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网络安全先进集体予以表彰,对网络安全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
㈥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第四条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
第五条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
第六条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
第七条国家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治理体系。
第八条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职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第九条 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十条建设、运营网络或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第十一条 网络相关行业组织按照章程,加强行业自律,制定网络安全行为规范,指导会员加强网络安全保护,提高网络安全保护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十二条 国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促进网络接入普及,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的网络服务,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第十三条 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第十四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
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第二章网络安全支持与促进第十五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有关网络安全管理以及网络产品、服务和运行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国家支持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参与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
第十六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扶持重点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和项目,支持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保护网络技术知识产权,支持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等参与国家网络安全技术创新项目。
第十七条国家推进网络安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关企业、机构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和风险评估等安全服务。
第十八条国家鼓励开发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和利用技术,促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支持创新网络安全管理方式,运用网络新技术,提升网络安全保护水平。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并指导、督促有关单位做好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大众传播媒介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第二十条 国家支持企业和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教育与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促进网络安全人才交流。第三章网络运行安全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
(一)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
(二)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
(三)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四)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二条 网络产品、服务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不得设置恶意程序;发现其网络产品、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应当为其产品、服务持续提供安全维护;在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内,不得终止提供安全维护。
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还应当遵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应当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由具备资格的机构安全认证合格或者安全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销售或者提供。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公布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目录,并推动安全认证和安全检测结果互认,避免重复认证、检测。
第二十四条 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国家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支持研究开发安全、方便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推动不同电子身份认证之间的互认。
第二十五条 网络运营者应当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安全风险;在发生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风险评估等活动,向社会发布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网络安全信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第二十八条网络运营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侦查犯罪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
第二十九条国家支持网络运营者之间在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通报和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合作,提高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保障能力。
有关行业组织建立健全本行业的网络安全保护规范和协作机制,加强对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评估,定期向会员进行风险警示,支持、协助会员应对网络安全风险。
第三十条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职责中获取的信息,只能用于维护网络安全的需要,不得用于其他用途。第二节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第三十一条国家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国家鼓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外的网络运营者自愿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
第三十二条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分别编制并组织实施本行业、本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规划,指导和监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保护工作。
第三十三条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当确保其具有支持业务稳定、持续运行的性能,并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第三十四条除本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还应当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
(一)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对该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
(二)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
(三)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
(四)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五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安全审查。
第三十六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应当按照规定与提供者签订安全保密协议,明确安全和保密义务与责任。
第三十七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其网络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估,并将检测评估情况和改进措施报送相关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
第三十九条国家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进行抽查检测,提出改进措施,必要时可以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检测评估;
(二)定期组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进行网络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水平和协同配合能力;
(三)促进有关部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以及有关研究机构、网络安全服务机构等之间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
(四)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与网络功能的恢复等,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第四十条 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第四十一条 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第四十二条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三条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
第四十四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第四十五条依法负有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四十六条任何个人和组织应当对其使用网络的行为负责,不得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不得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诈骗,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
第四十七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八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发送的电子信息、提供的应用软件,不得设置恶意程序,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
电子信息发送服务提供者和应用软件下载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安全管理义务,知道其用户有前款规定行为的,应当停止提供服务,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九条 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投诉和举报。
网络运营者对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
第五十条国家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网络信息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要求网络运营者停止传输,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对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上述信息,应当通知有关机构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阻断传播。第五章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第五十一条国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国家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报工作,按照规定统一发布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
第五十二条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业、本领域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并按照规定报送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
第五十三条国家网信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工作机制,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应当制定本行业、本领域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按照事件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级,并规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五十四条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大时,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并根据网络安全风险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有关部门、机构和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网络安全风险的监测;
(二)组织有关部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对网络安全风险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三)向社会发布网络安全风险预警,发布避免、减轻危害的措施。
第五十五条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应当立即启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评估,要求网络运营者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警示信息。
第五十六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履行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中,发现网络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该网络的运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五十七条 因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突发事件或者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置。
第五十八条 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处置重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需要,经国务院决定或者批准,可以在特定区域对网络通信采取限制等临时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五十九条网络运营者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不履行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条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和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设置恶意程序的;
(二)对其产品、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未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的;
(三)擅自终止为其产品、服务提供安全维护的。
第六十一条网络运营者违反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对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相关服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风险评估等活动,或者向社会发布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网络安全信息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或者提供专门用于从事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或者为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运营关键岗位的工作;受到刑事处罚的人员,终身不得从事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运营关键岗位的工作。
第六十四条 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第四十一条至第四十三条规定,侵害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违反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违反本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使用未经安全审查或者安全审查未通过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处采购金额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六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违反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在境外存储网络数据,或者向境外提供网络数据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设立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或者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关闭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六十八条 网络运营者违反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对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未停止传输、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电子信息发送服务提供者、应用软件下载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本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安全管理义务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六十九条网络运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