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网络安全系统集成鲁先志

网络安全系统集成鲁先志

发布时间:2024-01-04 10:31:42

Ⅰ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目录

第1章 网络安全
1.1 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
1.1.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1.1.2 网络安全的特征
1.1.3 网络安全的目标
1.1.4 网络安全需求与安全机制
1.2 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
1.2.1 网络的安全威胁
1.2.2 网络安全的问题及原因
1.3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1.3.1 网络安全策略
1.3.2 网络安全体系
1.4 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1.4.1 可信任计算机标准评估准则简介
1.4.2 国际安全标准简介
1.4.3 我国安全标准简介
习题
第2章 密码技术基础
2.1 密码技术的基本概念
2.2 古典加密技术
2.2.1 置换密码
2.2.2 代换密码
2.3 现代加密技术
习题
第3章 密钥管理技术
3.1 密钥的管理内容
3.2 密钥的分配技术
3.2.1 密钥分配实现的基本方法
3.2.2 密钥分配实现的基本工具
3.2.3 密钥分配系统实现的基本模式
3.2.4 密钥的验证
3.3 公钥密码
3.3.1 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概念
3.3.2 公钥密码体制的原理
3.4 RSA算法
3.4.1 RSA算法描述
3.4.2 RSA算法中的计算问题
3.4.3 RSA算法的安全性
3.4.4 RSA的实用性及数字签名
3.4.5 RSA算法和DES算法
3.5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3.5.1 椭圆曲线
3.5.2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3.5.3 椭圆曲线上的密码
习题
第4章 数字签名和认证技术
4.1 数字签名的基本概念
4.1.1 数字签名概念
4.1.2 数字签名技术应满足的要求
4.1.3 直接方式的数字签名技术
4.1.4 具有仲裁方式的数字签名技术
4.1.5 利用公钥实现数字签名技术原理
4.1.6 其它数字签名技术
4.2 认证及身份验证技术
4.2.1 相互认证技术
4.2.2 单向认证技术
4.2.3 身份验证技术
4.2.4 身份认证系统实例——Kerberos系统
4.3 数字签名标准及数字签名算法
4.3.1 数字签名算法DSS
4.3.2 数字签名算法DSA
4.3.3 数字签名算法HASH
4.3.4 数字签名算法RSA
4.4 其它数字签名体制
4.4.1 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数字签名体制
4.4.2 基于大数分解问题的签名体制
4.5 数字证明技术
习题
第5章 网络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
5.1 黑客攻击与防范技术
5.1.1 网络入侵及其原因
5.1.2 黑客攻击策略
5.1.3 网络入侵的防范技术
5.2 入侵检测原理
5.2.1 入侵检测概念
5.2.2 入侵检测模型
5.2.3 IDS在网络中的位置
5.3 入侵检测方法
5.3.1 基于概率统计的检测
5.3.2 基于神经网络的检测
5.3.3 基于专家系统
5.3.4 基于模型推理的攻击检测技术
5.3.5 基于免疫的检测
5.3.6 入侵检测的新技术
5.3.7 其它相关问题
5.4 入侵检测系统
5.4.1 入侵检测系统的构成
5.4.2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5.4.3 入侵检测系统的介绍
5.5 入侵检测系统的测试评估
5.5.1 测试评估概述
5.5.2 测试评估的内容
5.5.3 测试评估标准
5.5.4 IDS测试评估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5.6 几种常见的IDS系统
5.7 入侵检测技术发展方向
习题
第6章 Internet的基础设施安全
6.1 Internet安全概述
6.2 DNS的安全性
6.2.1 目前DNS存在的安全威胁
6.2.2 Windows下DNS欺骗
6.2.3 拒绝服务攻击
6.3 安全协议IPSec
6.3.1 IP协议简介
6.3.2 下一代IP-IPv6
6.3.3 IP安全协议IPSec的用途
6.3.4 IPSec的结构
6.4 电子邮件的安全性
6.4.1 PGP
6.4.2 S/MIME
6.5 Web的安全性
……
第7章 防火墙技术
第8章 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及应用
第9章 包过滤技术原理及应用
第10章 代理服务技术原理及应用
第11章 信息隐藏技术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办法》 251
附录B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253
附录C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Ⅱ 基于安全策略的企业网络设计的探讨

目前,网络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身份验证、存取控制、杀毒软件、数据的完整性控制和安全协议等内容。针对校园网来说,存在较大的成本投入问题,不可能将所有的安全技术应用到网络中,在网络规划阶段可以针对最主要的安全问题进行设计防范。在网络设计阶段可以采取防火墙技术、VLAN技术、杀毒软件、网站过滤技术等。

楼主可以就上述技术在网络规划设计阶段如何进行设计进行探讨。

以下参考!!!!!!!!!!!!

引言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信息传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文本数据,数字数据
的传输,随之而来的是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设备性能和传输介质容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用户需求的日益提高,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使得网络规划成为一项越发困难的课题,作为校园园区网的规划成败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网络系统性能的高低,从而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下面主要对校园园区网的规划思想进行探讨。

1. 校园园区网规划介绍
校园园区网规划是校园网进行工程组网的前期准备工作,它的内容涉及到整项网络工程的重要步骤,是网络设计的核心与灵魂,校园园区网优良的长远规划和最佳的实现选择是校园网长期高效能运营的基础。目前,校园园区网中技术应用主要为辅助管理,教学科研,internet信息服务,以及网络技术探索应用四大类,由于总体的规划所涉及到的技术因数繁多,因而校园园区网规划应当实地考察,调研,通过反复论证,结合当今技术及发展方向,提出总体规划设想,规划既要适应当前的应用,又要反映未来需求,规划应当考虑经济,环境,人文,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以合理需求为原则。

2. 校园园区网规划实施计划
2.1 了解用户,收集信息
网络规划的目的在于收集一线信息的基础上给出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如战场指挥,运筹帷幄,决
胜千里,其关键之处在于广泛收集信息,全面合理的规划校园园区网需认真考虑三点因素:
(1)学校历史网络资源信息,当前网络规划设计计划,领先的技术方向,运营机制和管理办法,满足未来网络的高度扩展计划及其特点
(2)了解学校校园网络的使用者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的知识层次如何?以及他们对计算机的使用观点和使用频率如何?他们对当前的网络态度和看法如何?这一点将为日后培训和安排多少人员进行网络的技术支持和维护起导向作用。
(3)明确网络规模:有哪些校区,哪些部门,多少网络用户,哪些资源需要上网,采用什么档次的设备而又在资金预算范围内,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向问题,不同时刻网络流量及流量峰值问题,确定网络终端数量及位置,共享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哪些人要用这些数据等基本状况等
(4)找出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资源,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内在关系,相关信息,这是校园网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是规划的核心思想,作为一个庞大的校园网,如何使得设计的网络便于教学需求和管理应用,教学网与管理网各自安全运作,相互兼容,而又不矛盾?这一点尤为重要。
2.2 分析需求,提出网络设计原则
2.2.1 需求分析
教育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校园园区网对整个网络性能要求相对较高,校园园区网组建需满足对数字,语音,图形图象等多媒体技术的宽泛应用,以及综合科研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需求的综合数字网,并能符合多种协议的要求,其体系应当符合国际标准(如TCP/IP协议,Novell IPX协议等),同时能兼容已有的网络环境,因此设计组网前,应对各方面需求总结归纳,做出细致分析:
(1)内部光缆主干需求:规划需分析综合布线系统及其子系统,主配线间MDF与二及配线间IDF的位置,不同类别的服务器位置等。
(2)应用管理需求:能够让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文字处理中彻底解脱出去,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交流和日常事物,构建公文系统,日常办公系统,档案系统,电子邮件等功能,且需操作简单,便于使用。满足视频点播,语音教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需求,具备基本的Internet访问等。
(3)网络流量需求:要求校园园区网有足够的网络吞吐量来满足教学任务,保证信息的高质高效率传输,校园网流量涉及到,语音教学,多媒体课件,服务器访问,Web浏览,视频点播等,对带宽需求和时延性要求极高。
(4)网络安全需求:校园网络必须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能够确保网络内部可靠运行,还要防止来自外部的和来自内部的非法访问和入侵,保证关键数据库的存储安全
2.2.2 提出设计原则
(1)网络可靠性原则:
网络设计过程中网络拓扑应采用稳定可靠的形式,如:双路由网络拓扑,环行网络结构。因为它们即可冗余备份,安全性又可以得到保障,核心层交换可采用高端交换设备和光纤技术的主干链路(TRUNK)来实现较高的容错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单点故障的出现,网络结构使用双链路,双核心交换设备,双路由备份可靠措施,都可以使校园网可靠性和实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2)网络可扩展性原则:
校园园区网扩展性包含2层意思(一):新的教学部门能简单的接入现有网络 (二):升级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无逢的在现有网络上运行
可见,规划校园园区网络时不但要分析当前的技术指标,而且要对未来的网络增长情况做出估计和预算,以满足新的需求,保证网络可靠性,从而保证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
(3)网络实用性和可管理性原则:
校园园区网系统设计在性能价格比方面要体现系统的实用性,可采用先进的设备,但有要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实现建网的目标,校园园区网应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并支持管理信息库(MIB),利用图形化,可视化管理界面和操作方式,易于管理,这也正体现出了实用性原则,合理的网络规划策略,可提供强大的管理
功能,能使管理一体化进行,这就便于日后的校园网更新与维护
(4)网络安全性原则
1.对物理层及网络拓扑结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要求具备相应的安全检测机制,边界网关应该构筑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对网关路由器进行必要的安全性过滤,如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密钥等技术来实现校园园区网的安全化
2.采用静态虚拟局域网技术(静态VLAN)加强内网的管理,因为VLAN是基于逻辑划分而非物理地理划分,这就有效的控制了各个网段的相互访问,从而保证了内网的安全性,同时VLAN又可抑制不必要的广播,从而节约了带宽,又便于管理
3.以TCP/IP四层网际模型为框架建立持续过程的网络安全性措施运行机制,做到维护网络,监测网络,测试网络,改进网络四位一体的网络持续性保卫工作,它是网络安全性管理的核心思想,如图所示:

应用层

传输层

网际层
internet层

网络接入

图(1)以TCP/IP模型构建持续性网络安全管理方式
3. 总结失败项目,明确网络规划的必要性
当前很多学校纷纷建立自己的校园网,但由于组网设计前期规划工作做的不彻底,不扎实,使得校园
网发挥效益不大,巨大的投资没有换来实实在在的成效收益。这一点在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上体现的较为明显,其原因主要三点:
(1)认识不到为
学校对校园网概念定义缺乏认识,带有盲目性和自我偏见性,没有明确建校园网的目的,不晓得校
园网到底起什么样的实质性作用。
(2)投资方案不合理
由于对校园园区网建设认识不正确,使得很多学校出现“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结果校园园区网建设成了基于硬件设备的校园网组网解决方案,是纯粹的设备集合。而对建网后的维护极不重视,后期的管理投入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所以使得校园网不能很好的服务与教学和管理,甚至还会使整个网络趋于崩溃。
(3)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手段
校园园区网的建设不仅仅涉及到技术问题,还会引起更深层次的变革,而学校在建设校园园区网时,认识不充分,在新技术,新思想面前不能及时转变观念,没有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手段。
基于上述三点指出:盲目的进行校园网建设,不采取合理的规划,都会导致校园网建设失败,一个成功的校园网规划应当是集稳定开放的网络平台,量身定制的应用软件,有效的组织实施方案三位于一体的的校园园区网建设过程。

4. 总结
校园园区网应顺应时代教育思想的革命,在网络技术上具备响应的本质特征,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这就要求规划校园园区网络时必须站的高,看的远,时刻明确思想定位和技术定位,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行之有效的规划一个满足教学,科研,管理全方面高效新型校园园区网,并指明规划思想。总之,未来校园园区局域网的规划目标,规划方向应该是建成一个集IP服务,宽带光传输且提供服务的运营级多功能网络

参考文献:[1]王竹林等 . 校园网组网与管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1出版
[2]思科网络技术教程(三. 四)学期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出版
[3]http://www.net130.com.cn
[4]方东权 . 杨岿 . 校园网络安全与管理[J]. 网络安全与技术 2005第51期

Ⅲ 怎样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化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的几点认识
董振国
信息安全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承载着大量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数据和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安全保障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
一、强化安全保密意识,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是确保政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
目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大都是采用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存在着先天的安全隐患。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病毒泛滥、系统故障、自然灾害、网络窃密和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都对电子政务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局的长期性任务。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精神和中办发[2003]27号文件关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认识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这是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前提条件。“高度重视”首先要领导重视;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把信息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放到重要的位置,才能及时协调解决信息安全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其次,要通过加强网络保密知识的普及教育,特别是对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大力强化公务员队伍的安全保密意识,使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留死角,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创造条件。

二、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是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础
确保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必须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办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息安全工作尤其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建立法制和标准,完善制度和规范并很好地执行,就会把不安全因素和失误降到最低限度,使政务信息安全工作不断登上新的台阶。
为此,一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法律制度。要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抓紧制定急需的信息安全和技术标准,形成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规范。要根据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联系本单位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实际,本着“堵漏、补缺、管用”的原则,抓紧修订、完善和新建信息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切实增强制度的科学性、有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信息安全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要重视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有了制度,不能把它束之高阁。不按制度办事,是造成工作失误和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很多不安全因素和工作漏洞都是由于没有按程序办事所造成的。因此,要组织信息化工作人员反复学习有关制度和规范,使他们熟悉和掌握各项制度的基本内容,明白信息安全工作的规矩和方法,自觉用制度约束自己,规范工作。
四要建立完善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建立后,必须做到行必循之,把规章制度的每一条、每一款落到实处。执行制度主要靠自觉,但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检查。要通过监督检查建立信息安全工作的激励机制,把信息安全工作与年度考核评比及“争先创优”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各项信息安全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不定期地对本地和本系统的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三、建立信息安全组织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是做好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关键
调查显示,在实际的网络安全问题中,约有80%是由于管理问题造成的。因此,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形成全方位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组织体系。该体系应包括各地、各部门成立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有本部门主管领导参加的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聘请国内外安全专家组成的安全咨询专家小组。根据建设和应用情况需要,还可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执行机构(如“政府安全中心”),负责整个政务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密工作,包括提供相关服务。
另一方面,要在健全信息安全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行政一把手(或主管领导同志)作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技术部门主管或项目负责人作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直接责任人,强化对网络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管理。切实把好用人关,对关键岗位实行A、B角色管理;对网络管理人员和涉密操作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职责,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要培养一批具有信息安全管理经验的复合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为政务信息化把好安全关。

四、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正确处理信息安全“五大关系”,是确保信息安全投资效益的最佳选择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安全方面的投资往往涉及很大金额。各地、各部门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正确处理和把握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五大关系”,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1、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发展与安全是信息安全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由此可以派生出其他一些关系。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其中发展是目的,安全是保证。二者关系处理得好,安全会有保障并能促进发展;处理不好,安全就会制约并牵制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就是要加快发展,确保安全。具体讲,就是在加快发展过程中确保安全;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加快发展。这里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发展而忽视安全;二是追求绝对安全而制约发展。为此,要坚持电子政务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两手抓”。要在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切实保障安全;同时要在适度安全、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培育业务需求,加大工作力度,促进电子政务事业加快发展。
2、处理好安全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是由信息安全基本关系派生出来的,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处理得好,安全成本就会下降同时效益提高;处理不好,安全成本就会上升同时效益下降。正确处理好安全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必须坚持综合平衡。要根据中办发[2003]27号文件中关于“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信息系统不同的安全需求,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置,确保重点”的要求,一方面千方百计降低安全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安全措施的实际效果,确保满足重点项目、重点部位的安全需求,使有限的安全保障资金充分发挥出良好的使用效益。
3、处理好信息安全与共享(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关系。这也是从信息安全基本关系中派生出来的。开放和发展需要信息资源共享,而网络互联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条件。但信息公开和信息保护是一对不可回避的矛盾。推进信息化建设既要强调资源共享,还要保证信息安全。我们应立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大系统,整体地、动态地看待信息安全与资源共享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去处理问题。在这对矛盾中,目前资源共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前我国各地方、各行业的信息资源建设普遍存在“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处理两者之间关系时,应当紧紧围绕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确保国家安全和尊重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把当前工作的重点放在最大限度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方面,消除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使政务信息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4、处理好安全管理与技术的关系。安全管理与技术的关系也是信息安全体系中的基本关系之一。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管理离不开技术,技术离不开管理;两者紧密相连、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因此,在信息安全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管理和技术并重,做到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也就是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在提升技术的基础上强化管理。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技术手段,但又不能单纯依赖技术。信息化的过程其实是人与技术相互融合的过程,如何使管理与技术相得益彰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要同时注意防止和克服“重管理、轻技术”和“单纯技术观点”两种倾向,既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作用,又要避免陷入唯技术论的怪圈。从理论上看,不存在绝对安全的技术;技术固然重要,但管理更不容忽视。虽然“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说法不一定准确,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以业务为主导,从全局的高度部署安全策略,采用先进技术,加强安全管理,把采取安全技术手段与加强日常管理和健全体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一手抓安全技术手段开发,一手抓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高政务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处理好信息安全工作中应急事件处理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要保证政务网络与信息系统的“长治久安”,必须着手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安全机制。但信息安全问题在信息化进程中广泛存在且突发性强,所以又必须强调和重视应急事件的处理。一旦出现影响到国家利益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事件,必须能够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机的发展,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为此,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突发事件,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密的防范能力,防治有害信息传播,增强对政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监控、管理和保护。其次,要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协调机制、指挥调度机制和信息安全通报制度。要制定完善信息安全处置预案,加强信息安全应急支援服务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能力。

阅读全文

与网络安全系统集成鲁先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响应慢什么意思 浏览:49
中国有多少网络银行 浏览:103
ipad2021怎么与小米手机共用网络 浏览:503
电视盒没网络怎么用手机操作 浏览:563
用什么软件可以孵化5g网络 浏览:264
简述计算机网络系统架构层次 浏览:813
电视联通网络改密码怎么改 浏览:236
如何看见谁在用自己的网络 浏览:963
为什么网络喷子多是男生 浏览:224
485转网络能有多少带宽 浏览:570
怎么才能找到打印机网络密码 浏览:307
网络代理机构如何运作 浏览:332
信号好网络质量不佳 浏览:246
有了这个再也不用连接网络了 浏览:550
更新的网络营销方式 浏览:452
华为升级鸿蒙经常跳出wifi没有网络 浏览:982
7p无线网络最大速度 浏览:219
轩辕剑3手机版网络连接错误 浏览:394
手机指南针需要网络吗 浏览:260
网络海报设计软件 浏览:4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