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好现实生活当中
道德教育是根据一定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帮助受教育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人格、道德行为能力的教育,即培养道德素质的教育[i]。与现实道德教育相比,网络道德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网络道德教育是以网络伦理学及其他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网络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实现网络道德自律的网络伦理教育。道德与伦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伦理构成了道德的基础和前提,而道德则是伦理的载体和形式。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规范及网络伦理教育[ii]。
首先,加强网络伦理教育。伦理是最广义上的道德,伦理和道德很难做出明确的区分。伦理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对人们思想和行为进行评判的基本标准,是调整人的个体与群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基本准则。伦理对社会秩序的形成、维持和稳定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社会日常生活在人们观念上的反应,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网络社会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形成了自己的网络伦理,目前国际社会上普遍认可的网络伦理是美国学者理乍得.A.斯皮内洛在《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中依据义务论、权利论、功利主义等道德理论提出的无害原则、知情同意原则、自主原则。[iii]。在国内,随着网络的发展,学者们也提出了网络伦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如:自由、兼容、互惠、全民、允许、无害、相互尊重、公正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应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八届三中全会道德建设的精神为方向,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加强网络伦理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提高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宣扬、倡议并进行网络伦理教育,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形成自律意识,自觉规范和遵守。
其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现在网络为我们开辟了另外广阔的生活空间,
在网络世界中,人们感觉到很自由。人们互不认识,自己在网上的言论别人也不知道是谁发布的,所以,无论是语言、行为和观点都很随便,以自己的言行误导了网络社会主流的思想和行为,再加上一些网站唯利是图,不择信息和手段,造成了不健康的网络环境。网络发展至今,除了一些网络技术方面的协议外,国家有关网络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较少,因此,网上的行为主要靠自己内心的信念来维持,与现实社会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法律法规同时来维持不同。在传统道德逐渐消弱和网络道德失衡的现状下,各高校应当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和规范教育,倡导、规范网上的行为准则,教育学生在网上学习、研究、生活、交流、评论时应当立场观点鲜明、态度诚信友好、语言文明健康、拒绝发布和传播不良信息,同时加强自我防范和保护,避免被不良的信息和观念同化。
2. 如何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电子信息化时代,所以网络成为了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工具,并且运用网络最多的人群就是青少年,其中青少年中的大部分人是大学生。与此同时,现在很多大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是使用信息化教学或者多媒体教学,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必须对网络有所了解。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包含的东西很广泛其中包括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帮助的方面,也有对这些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方面。因此学校在进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免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误入歧途。
一、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大学生不能够将不良信息分辨出来,从而受到不良信息的错误诱导作出对自身和社会有害的事情。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予这些学生很多方便的同时,也对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其中它的优点是既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开拓思维、扩展思维,也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圈子扩展到世界各地、便于我们随时随地的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网络具有这些优点的同时也暴露了相应的缺点,因为大学生对于各种食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所以他们有些不良网站或者信息不能够及时的区分,从而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中一些反社会信息和有关黄、赌、毒的信息普遍存在于网络之中,这些网络信息对于现在好奇心超强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虽然有些同学从来不进不良网站,但是部分非法信息和合法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混合在一起,让学生很难分辨哪些网站没有非法信息。还有就是网站上对于新闻或者国家事件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出现很多谣言或者虚假消息,这样就会使得部分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作出错误决策。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健康、有用的知识,我们的学校或者相关的教育机构必须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将网络环境健康化,让学生能够在积极、健康的网络上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2.部分学校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完整的教学制度。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岁以上,学校认为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所以对于他们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没有指定相应的严格制度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网络中得到的负面或者不良影响不能够被学校和老师及时的了解到,因此学校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和正确引导。最终导致经常上网的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健康成长。
3.大学生上网过度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上网的频率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长,这样就使得这些学生上网过度。长时间坐着上网减少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比如:脊椎出现问题或者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下降等等各种问题。过度上网还可能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迟钝,生物钟紊乱并且对于外界事物会有排斥情绪。由于上网时间过长之后,学生就会沉迷于虚拟世界、逃离现实的生活和人们的交往。大学生无论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还是网上聊天之后,就会丧失自制力和意志力,变得颓废不堪,经常出现翘课去网吧的情况,甚至有些同学为了去上网而不惜违反学校纪律。通过大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后果来看,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课业学习都会受到很重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以后的工作和家人的生活。所以为了能够净化网络环境,最大程度的减少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和作用,我们需要开展正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以后大学生能够健康上网、快乐上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大学生上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1.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健康上网的知识。
学校的选修课中适当的增添一些有关于健康上网的知识,或者通过开展各种知识讲座宣传怎样健康上网的方法,也可以通过教授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一些健康上网的常识。
2.建立相应的网络监督队伍。
在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或者软件对学校的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控制,主要是对于学生们的一些公共言论或者发帖进行监控,如果发现相关的违反国家法律或者学校纪律的言语或者行为,要及时地进行制止或者批评。
3.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决定他们是否能够健康上网的一个主要因素。假如大学生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进行学习和生活,即便拥有了很好的专业知识或者技能,他们也不能够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甚至会作出危害社会的行为。所以应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应该对应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征来制定相应的教育体系,使得大学生通过正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后能够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方便,但是它的广泛应用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对于还没有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尤为重要了。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个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应不同的心理、观点以及做法,从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随着年龄段的不同来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学生的要求来进行教育,不仅能够保持学生的政治思想积极、健康,也能够确保学生思想与时俱进。
3. 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明是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目前在网络上流行各种不文明现象,比如不文明用语、恶搞知名人士、有目的的人身攻击等等。网络文明是建设网络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高校的重点引导内容。我们应该抵制网络不文明现象,加强网络和谐的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自律和学校的管理来杜绝不文明不和谐现象。
一、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建议
在接受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同时,高校已经开始积极地利用网络和大家进行沟通,以期待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及时更新内容,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创办自己的品牌栏目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必须从解决学生们关切的实际问题出发,才能真正吸引和教育学生。我认为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行,但也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聚集性在学生中容易产生群体性效应
传统的媒体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覆盖面小,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并且通过管理容易实现宣传尺度上的一致性。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加快,大学生上网已成为非常普通而正常的事。由于网上信息已实现链接,任何敏感性信息和舆论都会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任何网络上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在社会上和高校学生中产生群体性效应。
(二)网络信息的多元性和虚拟性冲击着高校思想教育的价值标准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据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要通过正面的价值导向来影响人的思想,从而达到塑造人、培养人的目的。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各类信息良莠并存,且反映着多元化的价值形态。由于网络上没有明确的价值参照物,使人在这样的虚拟世界里无法准确判断真假、美丑、善恶,容易在这样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没有榜样、没有有序的意义世界和效信准则的信息海洋里,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而导致价值观混乱则成为必然。
(三)网络信息的互动性和平等性对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地位提出挑战
信息化时代,教育者所能垄断的信息资源在减少,已不能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较大信息落差,因此,教育者不再神秘,权威在逐渐削弱。同时,网络的互动性和平等性激发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很多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学生更愿意在平等互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寻找各自所认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这使传统的单向传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开展有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互联网的出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历着空前的变革,创建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在看到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我们应看到网络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例如,互联网使信息传播的速度、效果与范围都有了显着的提高,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传播平台,拓展了工作覆盖面,使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性更广,影响更深远。同时,网络技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使其从文字媒体向多维视听图像媒体信息形式转变,提高了教育的吸引力。因此,应对网络的强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模式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相互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学生不再是无条件、被动的教育对象,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积极活跃的一部分。这种形势下,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由传统单一主导式向多元化互动式转变,由教育主客体制向双主体乃至多主体制转化,因此,要求我们辅导员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要从有形的管理向有形的管理和无形的教育引导相结合转变,通过搭建一座有效的信息沟通桥梁,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道德建设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二)建立“网前、网上、网后”全过程教育体系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系统的观点,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网前、网上、网后”全过程教育是一个体系,是分别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三个不同阶段而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注意发挥这三种教育方式的各自优势、克服其不足。对于网前、网上与网后教育,我们不能厚此薄彼,而要借助于多种方式,即要加强网上与网后教育的结合,又充分利用网前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根据教育环境、任务和对象的不断变化,在教育时间、内容和方式的选用上使得网前教育、网上教育与网后教育各有侧重,网前教育贵在预防,网上教育重在引导,网后教育则要在巩固提高上多下功夫,从而构筑起网前、网上、网后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三)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网络辅导员队伍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形势下辅导员只有熟练掌握这项技术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高校应着手打造一支既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又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专兼职网络辅导员队伍,这样才能有效掌握网络空间的主动权,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疏导和化解学生的迷茫和困惑,必要时他们可化名参加学生的网络活动,参与讨论,掌握网络上的舆情,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辅导员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准确把握和应对90后大学生特点,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意义重大。重点是寻找90后大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探究他们进行网络社交的最终目的。
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辅导员与其工作对象通过经常性的网络在线或不在线的交流,逐渐会建立起一种虚拟空间的信任关系,学生会更加乐于通过网络来倾诉和交流,这种途径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能更自如,更加无拘无束。
5. 如何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防止大
在当今时代,网络以其平等参与、虚拟情境、瞬间扩散等信息特征,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如何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目前,国内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两种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基于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网络作为载体,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注重网络积极作用的发挥,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局部体系的构建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即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各种思想问题,如何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以适应时代要求,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体系的构建问题。本文基于第一种观点来讨论如何将网络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全社会,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需要。以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注重对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传统的显性的灌输教育方法容易招致人们的逆反心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而建立在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淡化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者身份和人们受教育的色彩,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渗透来进行。第二,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把受教育者当作容器进行理论灌输,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而基于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和交互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灵活运用BBS、聊天室等促成平等对话和交流,唤醒、激发个体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人们的主体性作用,使人们自觉地把一些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第三,注重构建互动式、开放式的教育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参与的互动、开放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拘泥于静态的文字表述,注重综合采用各种多媒体技术,以精彩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人们进行双向互动,引导人们积极地参加到教育过程中来,实现思想认识的提高。
互联网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巨大的空间。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围绕网络特点、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而展开,通过受教育者的网络行为发现其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根据受教育者的网络行为对教育实效进行检验反馈,从而为下一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提供指向。这方面的主要途径:其一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网络教育阵地。网站通过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人们在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中,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其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论坛(BBS),开展平等互动的在线教育。在这里,人们可以毫无拘束地针对某些问题开展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BBS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强力场,成为关于社会焦点问题或一个单位焦点问题的意见的集中发散地。加强对BBS的舆论引导,确保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成为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围绕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和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开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主题论坛,让人们积极参与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针对一些错误的言论,适时发布帖子阐明科学立场和观点进行引导,最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其三是,开展网上服务专栏,解决人们思想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目前许多高校都成立了自己的网络中心,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利用局域网络开展网络服务专栏,进行各种服务活动,把网络建成网民服务的平台,将思想引导、搞好服务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通过网上服务所获得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交流者本人当前的思想政治状况,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难得的信息资源。高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针对学生流露出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通;还可以针对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设置“××信箱”等答疑系统,做好网上释疑解难工作。
其四是,研制和推广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寓教于乐。软件对于使用者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使用者在反复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必然会逐渐认可和接受软件所包含的多种信息观念。使用者在使用各种软件的同时,也在接受着软件中的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潜在教育。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专门用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这主要是对于高校而言的。高校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元素以及丰富的网络信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机制,将课程内容结构由线性设计转变为网状设计,清晰地呈现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及其有机联系,给学习者以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调动其学习热情。二是包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用软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针对新形势下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开发一批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包括游戏软件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把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行传播,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特点。
6. 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今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信息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网络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良好契机,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脸书网络有几点建议。
网络平台建设:唱响主旋律
信息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导权。高校门户新闻网站要坚持“主动积极、正面引导、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专题栏目,让广大师生通过网络主动积极地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高校校园BBS等网络舆论平台在内容上要旗帜鲜明地宣扬真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增强他们的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形式上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感以及社会责任感。进入自媒体时代,要发挥好学校官方微博的作用,建好学工系统微博群和政治辅导员个人微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发布正面信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及时回应师生及社会质疑。
网络舆论引导:打好主动仗
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重点在于“导”,应建立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络舆情收集、研判、报送、处置机制,对热点难点问题准确把脉,理性引导,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引导师生理性发言,同时要积极开展微博网评,培育网上师生的正面声音,发挥他们网上舆论“定向导航”的作用。难点在于“疏”,在信息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出现问题后要积极应对,化堵为疏,坚持重大突发事件网络首发制度,通过论坛回帖、新闻跟帖、微博回应等方式及时客观传播信息,要杜绝在重大突发事件等关键时刻失语。同时还要积极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和互联网传播的新规律、新特点、新趋势,加强对网络视频、QQ空间、微博、微信等新技术的研究,实现对互联网各类传播新载体的有效监控。
网络教育活动:提振精气神
根据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弘扬正气,提高品位,提振师生的精气神。要加强网络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建立健全网络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或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形势政策教学、讨论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鉴别,并就具体网络案例开展互动讨论,切实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社会名流、成功人士在网上谈经历、讲体会、论人生,用典型事例感染和激励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强化网络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在校园门户网站上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网络媒介教育:传播正能量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当代大学生生长在发达的媒介环境中,因此,应当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让他们不仅要“会用网”,更要懂得“为什么要用网”和“怎样正确用网”。具体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教师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训。要举办与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教师培训项目,利用假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相关的课题,进行提升教师媒介素养的系统研究。二是开设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编撰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学习读本,并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教学规划,在计算机基础及其运用等相关课程中增加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的有关内容,或者开设相关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三是推动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各高校要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加强网络伦理道德的构建与教育,推进二者的有机融合,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网络人际关系,规范网络行为。四是建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评价机制。有条件的高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学目标和考评体系之中,将网络媒介素养、网络安全意识、网络诚信、网络伦理道德和网络运用能力等作为参照指标纳入大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发展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