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如何理解神经网络

如何理解神经网络

发布时间:2023-10-29 01:23:44

A. 人工智能时代,神经网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微课堂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未来,机器是否能代替人脑?也许有些读者会说,永远不可能,因为人脑的思考包含感性逻辑。事实上,神经网络算法正是在模仿人脑的思考方式。想不想知道神经网络是如何“思考”的呢?下面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神经网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所谓人工智能,就是让机器具备人的思维和意识。人工智能主要有三个学派——行为主义、符号主义和连接主义。

行为主义是基于控制论,是在构建感知动作的控制系统。理解行为主义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让机器人单脚站立,通过感知要摔倒的方向控制两只手的动作,保持身体的平衡,这就构建了一个感知动作控制系统。

符号主义是基于算数逻辑和表达式。求解问题时,先把问题描述为表达式,再求解表达式。如果你在求解某个问题时,可以用if case这样的条件语句,和若干计算公式描述出来,这就使用了符号主义的方法,比如“专家系统”。符号主义可以认为是用公式描述的人工智能,它让计算机具备了理性思维。但是人类不仅具备理性思维,还具备无法用公式描述的感性思维。比如,如果你看过这篇推送,下回再见到“符号主义”几个字,你会觉得眼熟,会想到这是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这是人的直觉,是感性的。

连接主义就是在模拟人的这种感性思维,是在仿造人脑内的神经元连接关系。这张图给出了人脑中的一根神经元,左侧是神经元的输入,“轴突”部分是神经元的输出。人脑就是由860亿个这样的神经元首尾相接组成的网络。

神经网络可以让计算机具备感性思维。我们首先理解一下基于连接主义的神经网络设计过程。这张图给出了人类从出生到24个月神经网络的变化:

随着我们的成长,大量的数据通过视觉、听觉涌入大脑,使我们的神经网络连接,也就是这些神经元连线上的权重发生了变化,有些线上的权重增强了,有些线上的权重减弱了。

我们要用计算机仿出这些神经网络连接关系,让计算机具备感性思维。

首先需要准备数据,数据量越大越好,以构成特征和标签对。如果想识别猫,就要有大量猫的图片和这张图片是猫的标签构成特征标签对,然后搭建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再通过反向传播优化连接的权重,直到模型的识别准确率达到要求,得到最优的连线权重,把这个模型保存起来。最后用保存的模型输入从未见过的新数据,它会通过前向传播输出概率值,概率值最大的一个就是分类和预测的结果。

我们举个例子来感受一下神经网络的设计过程。鸢尾花可以分为三类:狗尾鸢尾、杂色鸢尾和佛吉尼亚鸢尾。我们拿出一张图,需要让计算机判断这是哪类鸢尾花。人们通过经验总结出了规律:通过测量花的花萼长、花萼宽、花瓣长、花瓣宽分辨出鸢尾花的类别,比如花萼长>花萼宽,并且花瓣长/花瓣宽>2,则可以判定为这是第一种,杂色鸢尾。看到这里,也许有些读者已经想到用if、case这样的条件语句来实现鸢尾花的分类。没错,条件语句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鸢尾花分类,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专家系统,这个过程是理性计算。只要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通过条件判定公式计算出是哪类鸢尾花。但是我们发现鸢尾花的种植者在识别鸢尾花的时候并不需要这么理性的计算,因为他们见识了太多的鸢尾花,一看就知道是哪种,而且随着经验的增加,识别的准确率会提高。这就是直觉,是感性思维,也是我们这篇文章想要和大家分享的神经网络方法。

这种神经网络设计过程首先需要采集大量的花萼长、花萼宽、花瓣长、花瓣宽,和它们所对应的是哪种鸢尾花。花萼长、花萼宽、花瓣长、花瓣宽叫做输入特征,它们对应的分类叫做标签。大量的输入特征和标签对构建出数据集,再把这个数据集喂入搭建好的神经网络结构,网络通过反向传播优化参数,得到模型。当有新的、从未见过的输入特征,送入神经网络时,神经网络会输出识别的结果。

展望21世纪初,在近十年神经网络理论研究趋向的背景下,神经网络理论的主要前沿领域包括:

一、对智能和机器关系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增长。

研究人类智力一直是科学发展中最有意义,也是空前困难的挑战性问题。人脑是我们所知道的唯一智能系统,具有感知识别、学习、联想、记忆、推理等智能。我们通过不断 探索 人类智能的本质以及联结机制,并用人工系统复现或部分复现,制造各种智能机器,这样可使人类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事更为复杂、更富创造性的工作。

神经网络是由大量处理单元组成的非线性、自适应、自组织系统,是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试图模拟神经网络加工、记忆信息的方式,设计一种新的机器,使之具有人脑风格的信息处理能力。智能理论所面对的课题来自“环境——问题——目的”,有极大的诱惑力与压力,它的发展方向将是把基于连接主义的神经网络理论、基于符号主义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理论和基于进化论的人工生命这三大研究领域,在共同追求的总目标下,自发而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神经计算和进化计算的重大发展。

计算和算法是人类自古以来十分重视的研究领域,本世纪30年代,符号逻辑方面的研究非常活跃。近年来,神经计算和进化计算领域很活跃,有新的发展动向,在从系统层次向细胞层次转化里,正在建立数学理论基础。随着人们不断 探索 新的计算和算法,将推动计算理论向计算智能化方向发展,在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 社会 ,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输问题,对网络路由优化问题,对数据安全和保密问题等等将有新的要求,这些将成为 社会 运行的首要任务。因此,神经计算和进化计算与高速信息网络理论联系将更加密切,并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大范围计算机网络的自组织功能实现就要进行进化计算。

人类的思维方式正在转变,从线性思维转到非线性思维神经元,神经网络都有非线性、非局域性、非定常性、非凸性和混沌等特性。我们在计算智能的层次上研究非线性动力系统、混沌神经网络以及对神经网络的数理研究,进一步研究自适应性子波、非线性神经场的兴奋模式、神经集团的宏观力学等。因为,非线性问题的研究是神经网络理论发展的一个最大动力,也是它面临的最大挑战。

以上就是有关神经网络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帮助。

以上内容由苏州空天信息研究院谢雨宏提供。

B. 神经网络具体是什么

神经网络由大量的神经元相互连接而成。每个神经元接受线性组合的输入后,最开始只是简单的线性加权,后来给每个神经元加上了非线性的激活函数,从而进行非线性变换后输出。每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代表加权值,称之为权重(weight)。不同的权重和激活函数,则会导致神经网络不同的输出。 举个手写识别的例子,给定一个未知数字,让神经网络识别是什么数字。此时的神经网络的输入由一组被输入图像的像素所激活的输入神经元所定义。在通过非线性激活函数进行非线性变换后,神经元被激活然后被传递到其他神经元。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最后一个输出神经元被激活。从而识别当前数字是什么字。 神经网络的每个神经元如下

基本wx + b的形式,其中 x1、x2表示输入向量 w1、w2为权重,几个输入则意味着有几个权重,即每个输入都被赋予一个权重 b为偏置bias g(z) 为激活函数 a 为输出 如果只是上面这样一说,估计以前没接触过的十有八九又必定迷糊了。事实上,上述简单模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的感知器,可以把感知器理解为一个根据不同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重要性程度而做决策的模型。 举个例子,这周末北京有一草莓音乐节,那去不去呢?决定你是否去有二个因素,这二个因素可以对应二个输入,分别用x1、x2表示。此外,这二个因素对做决策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各自的影响程度用权重w1、w2表示。一般来说,音乐节的演唱嘉宾会非常影响你去不去,唱得好的前提下 即便没人陪同都可忍受,但如果唱得不好还不如你上台唱呢。所以,我们可以如下表示: x1:是否有喜欢的演唱嘉宾。x1 = 1 你喜欢这些嘉宾,x1 = 0 你不喜欢这些嘉宾。嘉宾因素的权重w1 = 7 x2:是否有人陪你同去。x2 = 1 有人陪你同去,x2 = 0 没人陪你同去。是否有人陪同的权重w2 = 3。 这样,咱们的决策模型便建立起来了:g(z) = g(w1x1 + w2x2 + b ),g表示激活函数,这里的b可以理解成 为更好达到目标而做调整的偏置项。 一开始为了简单,人们把激活函数定义成一个线性函数,即对于结果做一个线性变化,比如一个简单的线性激活函数是g(z) = z,输出都是输入的线性变换。后来实际应用中发现,线性激活函数太过局限,于是引入了非线性激活函数。

C. 第五章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是由具有适应性的简单单元组成的广泛并行互连的网络,它的组织能够模拟生物神经系统对真实世界物体所作出的交互反应。
神经网络中最基本的成分便是 神经元模型
M-P神经元模型:

感知机由两层神经元组成,分别为输入层、输出层。

以下是具体过程:

多层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图:

如上图可知,多层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组成,顶层是输出层,底层是输入层,中间的便是隐含层。隐含层与输出层都具有功能神经元。
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结构需要满足:
1、每层神经元必须与下一层完全互连
2、神经元之间不存在同层连接
3、神经元不可跨层连接

只需包含一个足够多神经元的隐层,就能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复杂度的连续函数

BP神经网络由于学习能力太强大比较荣誉造成过拟合问题,故有两种策略来减缓过拟合的问题:
1、早停:将数据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学习,验证集评估性能,在训练过程中,若训练集的累积误差降低,而验证集的累积误差提高,则终止训练;
2、引入正则化:其基本思想是在误差目标函数中增加一个用于描述网络复杂程度的部分,有如连接权和阈值的平方和:

其中λ∈(0,1)用于对累积经验误差与网络复杂度这两项进行折中,常通过交叉验证法来估计。

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可看作一个参数寻优的过程,即寻找到适当的参数使得E最小。于是我们时常会谈及“全局最小”和“局部最小”。
1、全局最小:即全局最小解,在参数空间中,所有其他点的误差函数值均大于该点;
2、局部最小:即局部最小解,在参数空间中,其邻近的点的误差函数值均大于该点。

我们要达到局部极小点,很容易,只要满足梯度为零的点便是了,局部极小点可以有多个,但全局最小点只有一个。显然,我们追求的是全局最小,而非局部极小,于是人们通常采用以下策略来试图“跳出”局部极小,使其接近全局最小:
1、以多组不同参数值初始化多个神经网络,按标准方法训练,在迭代停止后,取其中误差最小的解作为最终参数;
2、使用随机梯度下降(在计算梯度时加入了随机因素),使得在局部最小时,计算的梯度仍可能不为0,从而可能跳出局部极小,继续进行迭代;
3、“模拟退火”技术,在每一步都以一定的概率接受比当前解更差的结果,但接受“次优解”的概率要随着迭代进行,时间推移而逐渐减低以确保算法的稳定。

1、RBF网络
单隐层前馈神经网络 ,使用径向基函数作为隐层神经元激活函数,输出层是对隐层神经元输出的线性组合。RBF网络可表示为:

2、ART网络
竞争型学习 (神经网络中一种常用的 无监督学习 策略),由 比较层、识别层、识别阈值和重置模块 组成。接收到比较层的输入信号后,识别层神经元相互竞争以产生获胜神经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计算输入向量与每个识别层神经元所对应的模式类代表向量间的距离,距离小者获胜。若获胜神经元对应的代表向量与输入向量间 相似度大于识别阈值 ,则将输入样本归为该代表向量所属类别,网络 连接权 也会进行 更新 以保证后面接收到相似的输入样本时该模式类会计算出更大的相似度,使得这样的样本能够归于一类;如果 相似度不大于识别阈值 ,则 重置模块 会在 识别层 加一个神经元,其 代表向量 设置 为当前 输入向量
3、SOM网络
竞争型学习的无监督神经网络 ,将高维输入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通常是二维),且保持输入数据在高维空间的拓扑结构。
4、级联相关网络
结构自适应网络

5、Elman网络
递归神经网络

6、Boltzmann机
基于能量的模型,其神经元分为显层与隐层,显层用于数据输入输出,隐层被理解为数据的内在表达。其神经元皆为布尔型,1为激活,0为抑制。

理论上,参数越多的模型其复杂程度越高,能完成更加复杂的学习任务。但是复杂模型的训练效率低下,容易过拟合。但由于大数据时代、云计算,计算能力大幅提升缓解了训练效率低下,而训练数据的增加则可以降低过拟合风险。
于是如何增加模型的复杂程度呢?
1、增加隐层数;
2、增加隐层神经元数.
如何有效训练多隐层神经网络?
1、无监督逐层训练:每次训练一层隐节点,把上一层隐节点的输出当作输入来训练,本层隐结点训练好后,输出再作为下一层的输入来训练,这称为预训练,全部预训练完成后,再对整个网络进行微调。“预训练+微调”即把大量的参数进行分组,先找出每组较好的设置,再基于这些局部最优的结果来训练全局最优;
2、权共享:令同一层神经元使用完全相同的连接权,典型的例子是卷积神经网络。这样做可以大大减少需要训练的参数数目。

深度学习 可理解为一种特征学习或者表示学习,是通过 多层处理 ,逐渐将初始的 低层特征表示 转化为 高层特征表示 后,用 简单模型 即可完成复杂的分类等 学习任务

D. 什么是神经网络

隐层节点数在BP 网络中,隐层节点数的选择非常重要,它不仅对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影响很大,而且是训练时出现“过拟合”的直接原因,但是目前理论上还没有一种科学的和普遍的确定方法。 目前多数文献中提出的确定隐层节点数的计算公式都是针对训练样本任意多的情况,而且多数是针对最不利的情况,一般工程实践中很难满足,不宜采用。事实上,各种计算公式得到的隐层节点数有时相差几倍甚至上百倍。为尽可能避免训练时出现“过拟合”现象,保证足够高的网络性能和泛化能力,确定隐层节点数的最基本原则是: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取尽可能紧凑的结构,即取尽可能少的隐层节点数。研究表明,隐层节点数不仅与输入/输出层的节点数有关,更与需解决的问题的复杂程度和转换函数的型式以及样本数据的特性等因素有关。在确定隐层节点数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隐层节点数必须小于N-1(其中N为训练样本数),否则,网络模型的系统误差与训练样本的特性无关而趋于零,即建立的网络模型没有泛化能力,也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同理可推得:输入层的节点数(变量数)必须小于N-1。(2) 训练样本数必须多于网络模型的连接权数,一般为2~10倍,否则,样本必须分成几部分并采用“轮流训练”的方法才可能得到可靠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之,若隐层节点数太少,网络可能根本不能训练或网络性能很差;若隐层节点数太多,虽然可使网络的系统误差减小,但一方面使网络训练时间延长,另一方面,训练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而得不到最优点,也是训练时出现“过拟合”的内在原因。因此,合理隐层节点数应在综合考虑网络结构复杂程度和误差大小的情况下用节点删除法和扩张法确定。

E. 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

神经网络 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提出的,旨在寻求开发和测试神经的计算模拟。

粗略地说, 神经网络 是一组连接的 输入/输出单元 ,其中每个连接都与一个 权 相关联。在学习阶段,通过调整权值,使得神经网络的预测准确性逐步提高。由于单元之间的连接,神经网络学习又称 连接者学习。

神经网络是以模拟人脑神经元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而建立的,它由一系列神经元组成,单元之间彼此连接。从信息处理角度看,神经元可以看作是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的信息处理单元,根据神经元的特性和功能,可以把神经元抽象成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神经网络有三个要素: 拓扑结构、连接方式、学习规则

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 :神经网络的单元通常按照层次排列,根据网络的层次数,可以将神经网络分为单层神经网络、两层神经网络、三层神经网络等。结构简单的神经网络,在学习时收敛的速度快,但准确度低。

神经网络的层数和每层的单元数由问题的复杂程度而定。问题越复杂,神经网络的层数就越多。例如,两层神经网络常用来解决线性问题,而多层网络就可以解决多元非线性问题

神经网络的连接 :包括层次之间的连接和每一层内部的连接,连接的强度用权来表示。

根据层次之间的连接方式,分为:

1)前馈式网络:连接是单向的,上层单元的输出是下层单元的输入,如反向传播网络,Kohonen网络

2)反馈式网络:除了单项的连接外,还把最后一层单元的输出作为第一层单元的输入,如Hopfield网络

根据连接的范围,分为:

1)全连接神经网络:每个单元和相邻层上的所有单元相连

2)局部连接网络:每个单元只和相邻层上的部分单元相连

神经网络的学习

根据学习方法分:

感知器:有监督的学习方法,训练样本的类别是已知的,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模型的训练

认知器:无监督的学习方法,训练样本类别未知,各单元通过竞争学习。

根据学习时间分:

离线网络:学习过程和使用过程是独立的

在线网络:学习过程和使用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根据学习规则分:

相关学习网络:根据连接间的激活水平改变权系数

纠错学习网络:根据输出单元的外部反馈改变权系数

自组织学习网络:对输入进行自适应地学习

摘自《数学之美》对人工神经网络的通俗理解:

神经网络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如下四种:

1)Hopfield网络,典型的反馈网络,结构单层,有相同的单元组成

2)反向传播网络,前馈网络,结构多层,采用最小均方差的纠错学习规则,常用于语言识别和分类等问题

3)Kohonen网络:典型的自组织网络,由输入层和输出层构成,全连接

4)ART网络:自组织网络

深度神经网络: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卷积神经网络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循环神经网络

Deep Belief Networks(DBN)深度信念网络

深度学习是指多层神经网络上运用各种机器学习算法解决图像,文本等各种问题的算法集合。深度学习从大类上可以归入神经网络,不过在具体实现上有许多变化。

深度学习的核心是特征学习,旨在通过分层网络获取分层次的特征信息,从而解决以往需要人工设计特征的重要难题。

Machine Learning vs. Deep Learning 

神经网络(主要是感知器)经常用于 分类

神经网络的分类知识体现在网络连接上,被隐式地存储在连接的权值中。

神经网络的学习就是通过迭代算法,对权值逐步修改的优化过程,学习的目标就是通过改变权值使训练集的样本都能被正确分类。

神经网络特别适用于下列情况的分类问题:

1) 数据量比较小,缺少足够的样本建立模型

2) 数据的结构难以用传统的统计方法来描述

3) 分类模型难以表示为传统的统计模型

缺点:

1) 需要很长的训练时间,因而对于有足够长训练时间的应用更合适。

2) 需要大量的参数,这些通常主要靠经验确定,如网络拓扑或“结构”。

3)  可解释性差 。该特点使得神经网络在数据挖掘的初期并不看好。

优点:

1) 分类的准确度高

2)并行分布处理能力强

3)分布存储及学习能力高

4)对噪音数据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容错能力

最流行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分类算法是80年代提出的 后向传播算法 。后向传播算法在多路前馈神经网络上学习。 

定义网络拓扑

在开始训练之前,用户必须说明输入层的单元数、隐藏层数(如果多于一层)、每一隐藏层的单元数和输出层的单元数,以确定网络拓扑。

对训练样本中每个属性的值进行规格化将有助于加快学习过程。通常,对输入值规格化,使得它们落入0.0和1.0之间。

离散值属性可以重新编码,使得每个域值一个输入单元。例如,如果属性A的定义域为(a0,a1,a2),则可以分配三个输入单元表示A。即,我们可以用I0 ,I1 ,I2作为输入单元。每个单元初始化为0。如果A = a0,则I0置为1;如果A = a1,I1置1;如此下去。

一个输出单元可以用来表示两个类(值1代表一个类,而值0代表另一个)。如果多于两个类,则每个类使用一个输出单元。

隐藏层单元数设多少个“最好” ,没有明确的规则。

网络设计是一个实验过程,并可能影响准确性。权的初值也可能影响准确性。如果某个经过训练的网络的准确率太低,则通常需要采用不同的网络拓扑或使用不同的初始权值,重复进行训练。

后向传播算法学习过程:

迭代地处理一组训练样本,将每个样本的网络预测与实际的类标号比较。

每次迭代后,修改权值,使得网络预测和实际类之间的均方差最小。

这种修改“后向”进行。即,由输出层,经由每个隐藏层,到第一个隐藏层(因此称作后向传播)。尽管不能保证,一般地,权将最终收敛,学习过程停止。

算法终止条件:训练集中被正确分类的样本达到一定的比例,或者权系数趋近稳定。

后向传播算法分为如下几步:

1) 初始化权

网络的权通常被初始化为很小的随机数(例如,范围从-1.0到1.0,或从-0.5到0.5)。

每个单元都设有一个偏置(bias),偏置也被初始化为小随机数。

2) 向前传播输入

对于每一个样本X,重复下面两步:

向前传播输入,向后传播误差

计算各层每个单元的输入和输出。输入层:输出=输入=样本X的属性;即,对于单元j,Oj = Ij = Xj。隐藏层和输出层:输入=前一层的输出的线性组合,即,对于单元j, Ij =wij Oi + θj,输出=

3) 向后传播误差

计算各层每个单元的误差。

输出层单元j,误差:

Oj是单元j的实际输出,而Tj是j的真正输出。

隐藏层单元j,误差:

wjk是由j到下一层中单元k的连接的权,Errk是单元k的误差

更新 权 和 偏差 ,以反映传播的误差。

权由下式更新:

 其中,△wij是权wij的改变。l是学习率,通常取0和1之间的值。

 偏置由下式更新:

  其中,△θj是偏置θj的改变。

Example

人类视觉原理:

深度学习的许多研究成果,离不开对大脑认知原理的研究,尤其是视觉原理的研究。1981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了 David Hubel(出生于加拿大的美国神经生物学家) 和Torsten Wiesel,以及Roger Sperry。前两位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 可视皮层是分级的 。

人类的视觉原理如下:从原始信号摄入开始(瞳孔摄入像素Pixels),接着做初步处理(大脑皮层某些细胞发现边缘和方向),然后抽象(大脑判定,眼前的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然后进一步抽象(大脑进一步判定该物体是只气球)。

对于不同的物体,人类视觉也是通过这样逐层分级,来进行认知的:

在最底层特征基本上是类似的,就是各种边缘,越往上,越能提取出此类物体的一些特征(轮子、眼睛、躯干等),到最上层,不同的高级特征最终组合成相应的图像,从而能够让人类准确的区分不同的物体。

可以很自然的想到:可以不可以模仿人类大脑的这个特点,构造多层的神经网络,较低层的识别初级的图像特征,若干底层特征组成更上一层特征,最终通过多个层级的组合,最终在顶层做出分类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许多深度学习算法(包括CNN)的灵感来源。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神经网络,擅长处理图像特别是大图像的相关机器学习问题。卷积网络通过一系列方法,成功将数据量庞大的图像识别问题不断降维,最终使其能够被训练。

CNN最早由Yann LeCun提出并应用在手写字体识别上。LeCun提出的网络称为LeNet,其网络结构如下:

这是一个最典型的卷积网络,由 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 组成。其中卷积层与池化层配合,组成多个卷积组,逐层提取特征,最终通过若干个全连接层完成分类。

CNN通过卷积来模拟特征区分,并且通过卷积的权值共享及池化,来降低网络参数的数量级,最后通过传统神经网络完成分类等任务。

降低参数量级:如果使用传统神经网络方式,对一张图片进行分类,那么,把图片的每个像素都连接到隐藏层节点上,对于一张1000x1000像素的图片,如果有1M隐藏层单元,一共有10^12个参数,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但是在CNN里,可以大大减少参数个数,基于以下两个假设:

1)最底层特征都是局部性的,也就是说,用10x10这样大小的过滤器就能表示边缘等底层特征

2)图像上不同小片段,以及不同图像上的小片段的特征是类似的,也就是说,能用同样的一组分类器来描述各种各样不同的图像

基于以上两个假设,就能把第一层网络结构简化

用100个10x10的小过滤器,就能够描述整幅图片上的底层特征。

卷积运算的定义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一个5x5的图像,用一个3x3的 卷积核 :

   101

   010

   101

来对图像进行卷积操作(可以理解为有一个滑动窗口,把卷积核与对应的图像像素做乘积然后求和),得到了3x3的卷积结果。

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使用一个过滤器(卷积核)来过滤图像的各个小区域,从而得到这些小区域的特征值。在实际训练过程中, 卷积核的值是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

在具体应用中,往往有多个卷积核,可以认为, 每个卷积核代表了一种图像模式 ,如果某个图像块与此卷积核卷积出的值大,则认为此图像块十分接近于此卷积核。如果设计了6个卷积核,可以理解为这个图像上有6种底层纹理模式,也就是用6种基础模式就能描绘出一副图像。以下就是24种不同的卷积核的示例:

池化 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原始图片是20x20的,对其进行采样,采样窗口为10x10,最终将其采样成为一个2x2大小的特征图。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即使做完了卷积,图像仍然很大(因为卷积核比较小),所以为了降低数据维度,就进行采样。

即使减少了许多数据,特征的统计属性仍能够描述图像,而且由于降低了数据维度,有效地避免了过拟合。

在实际应用中,分为最大值采样(Max-Pooling)与平均值采样(Mean-Pooling)。

LeNet网络结构:

注意,上图中S2与C3的连接方式并不是全连接,而是部分连接。最后,通过全连接层C5、F6得到10个输出,对应10个数字的概率。

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与传统神经网络类似,也是参照了反向传播算法

第一阶段,向前传播阶段:

a)从样本集中取一个样本(X,Yp),将X输入网络;

b)计算相应的实际输出Op

第二阶段,向后传播阶段

a)计算实际输出Op与相应的理想输出Yp的差;

b)按极小化误差的方法反向传播调整权矩阵。

F. 深入理解BP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的前馈神经网络,其主要的特点是:信号是前向传播的,而误差是反向传播的。具体来说,对于如下的只含一个隐层的神经网络模型:

BP神经网络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号的前向传播,从输入层经过隐含层,最后到达输出层;第二阶段是误差的反向传播,从输出层到隐含层,最后到输入层,依次调节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重和偏置,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重和偏置。

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神经元。神经元的通用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常用的激活函数有阈值函数、sigmoid函数和双曲正切函数。 

神经元的输出为: 

神经网络是将多个神经元按一定规则联结在一起而形成的网络,如图 所示。 

从图 可以看出,一个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隐含层(中间层)和输出层。输入层神经元个数与输入数据的维数相同,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与需要拟合的数据个数相同,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与层数就需要设计者自己根据一些规则和目标来设定。在深度学习出现之前,隐含层的层数通常为一层,即通常使用的神经网络是3层网络。 

BP网络采用的传递函数是非线性变换函数——Sigmoid函数(又称S函数)。其特点是函数本身及其导数都是连续的,因而在处理上十分方便。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函数,等下在介绍BP网络的学习算法的时候会进行进一步的介绍。S函数有单极性S型函数和双极性S型函数两种,单极性S型函数定义如下:f(x)=1/1+e−x

其函数曲线如图所示:

双极性S型函数:f(x)=1−e−x/1+e−x

使用S型激活函数时,输入:

输出:

输出的导数:

使用S型激活函数时,BP网络的输出及其导数图形:

根据S激活函数的图形:

net在 -5~0 的时候导数的值为正,且导数的值逐渐增大, 说明此时f(x)在逐渐变大 且 变大的速度越来越快

net在 0~5  的时候导数的值为正,且导数的值逐渐减小, 说明此时f(x)在逐渐变大 但是 变大的速度越来越慢

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我们应该尽量将net的值尽量控制在收敛比较快的范围内。

1.  定义一个BP神经网络的类,设置网络相关参数

2.    实例化该神经网络,按下图被构建成一个输出3维,输出1维,带有3个隐藏层(每个隐藏层10个节点)的BP网络;(此处还可以随意扩展输入、输出维度和隐藏层相关系数)

3.    初始化BP神经网络的时候,开始初始化各层网络节点的 权重、权重动量、误差初始值

4.  引入学习训练数据;4组输入、输出数据迭代5000次

    5000次中不断向前逐层计算输出的节点数据

    并同时逐层计算误差反向修改权重值,直到迭代完毕;注意误差函数值必须呈现下降趋势

5.  引入数据进行结果预测,将数据带回模型计算得结果;最终可知预测结果趋近于0.7

神经网络利用现有的数据找出输入与输出之间得权值关系(近似),然后利用这样的权值关系进行仿真,例如输入一组数据仿真出输出结果,当然你的输入要和训练时采用的数据集在一个范畴之内。例如预报天气:温度 湿度 气压等作为输入 天气情况作为输出利用历史得输入输出关系训练出神经网络,然后利用这样的神经网络输入今天的温度 湿度 气压等 得出即将得天气情况。同理,运用到自动化测试中,使用测试数据反映结果走向,bug数,质量问题等情况也可以做到提前预测的!

附录:

G. 简单介绍神经网络算法

直接简单介绍神经网络算法

神经元:它是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神经元先获得输入,然后执行某些数学运算后,再产生一个输出。

神经元内输入 经历了3步数学运算,

先将两个输入乘以 权重 :

权重 指某一因素或指标相对于某一事物的重要程度,其不同于一般的比重,体现的不仅仅是某一因素或指标所占的百分比,强调的是因素或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

x1→x1 × w1

x2→x2 × w2

把两个结果相加,加上一个 偏置 :

(x1 × w1)+(x2 × w2)+ b

最后将它们经过 激活函数 处理得到输出:

y = f(x1 × w1 + x2 × w2 + b)

激活函数 的作用是将无限制的输入转换为可预测形式的输出。一种常用的激活函数是 sigmoid函数

sigmoid函数的输出 介于0和1,我们可以理解为它把 (−∞,+∞) 范围内的数压缩到 (0, 1)以内。正值越大输出越接近1,负向数值越大输出越接近0。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就是把一堆神经元连接在一起

隐藏层 是夹在输入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的部分,一个神经网络可以有多个隐藏层。

前馈 是指神经元的输入向前传递获得输出的过程

训练神经网络 ,其实这就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将损失最小化

损失 是判断训练神经网络的一个标准

可用 均方误差 定义损失

均方误差 是反映 估计量 与 被估计量 之间差异程度的一种度量。设t是根据子样确定的总体参数θ的一个估计量,(θ-t)2的 数学期望 ,称为估计量t的 均方误差 。它等于σ2+b2,其中σ2与b分别是t的 方差 与 偏倚 。

预测值 是由一系列网络权重和偏置计算出来的值

反向传播 是指向后计算偏导数的系统

正向传播算法 是由前往后进行的一个算法

H. 30分钟讲清楚深度神经网络

这两年神经网络各种火。但对很多人而言,只是听着觉得各种高大上,究其本质,还是听不懂。下面我们花三十分钟把这个事情讲清楚。

神经网络算法是最早来源于某神经生理学家和某数学家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他们对人类神经运行规律的提出了一个猜想,并尝试给出一个建模来模拟人类神经元的运行规律。

神经网络一开始由于求解问题的不稳定,以及范围有限被抛弃。后面又在各个大神的努力下,对遇到的问题一个个解决,加上因为游戏带来的计算能力的提升获得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下面我们讲讲神经网络是啥以及遇到的问题和探索出来的解决方案,最终我们给出一个深度神经网络的默认的最优配置项。

建立M个隐藏层,按顺序建立输入层跟隐藏层的联结,最后建立隐藏层跟输出层的联结。为每个隐藏层的每个节点选择激活函数。求解每个联结的权重和每个节点自带的bias值。参见下图。

所谓激活函数就是对各个路径的输入求和之后进一步增强的函数
典型的有如下几个:

下面这个图里面,是已知的各个联结线的权值,求y1, y2

这个练习可以测试对神经网络的理解。

所谓神经网络问题的训练本质,就是已知 y1,y2....yn, 已知x1, x2....xm,求解每个连接的权值和每个神经元上的偏差值。对单层的激活函数为RELU的神经网络而言就是, y = max(sum(w * x)+b, 0),已知y和x,求解w和b。

对于以上求解w和b的值,科学家们发现可以通过反向传播和梯度下降相结合来求解。就是一开始用随机数初始化我们每个联结的权值,然后通过神经网络计算出来的y值跟真实的y值做比对。如果这个值相差比较大,则修改当前层的联结的权重。当发现这个值相差不大时,则修改更低一层的权重。这个步骤一直重复,逐步传递到第一层的权值

三大问题:

针对这三个问题,大拿们开始了一场探索之旅。

神经网络的求解是通过反向传播的技术来解决的。通过梯度下降法。问题是,反向传播从输出层开始一步一步传到Layer 1时,越到低层,联结的权值变化越小,直到没变化。这种叫梯度消失。还有一些呢?则是越到第一层,变化越来越大。这种叫梯度爆炸。常见于RNN。

解决方案探索如下:

目前来说,通常用1+2 多于 3 多于 4。就是现在一般使用He initialization跟ReLU的演进版本作为作为激活函数来解决梯度消失和爆炸的问题,其次才使用Batch Normalization,最后使用Gradient Clipping。

通常来说,我们很难获得足够的标记好的训练数据。常用解决方案如下:

对于大规模数据的训练,很多时候速度很慢。除了解决梯度消失或爆炸的问题之外,还有使用AdamOptimizer替代GradientDescentOptimizer会大大加快收敛速度

我们后面会教大家用tensorflow构造出一个神经网络并求解。

阅读全文

与如何理解神经网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哪里扫码连接网络 浏览:121
没信号用网络接电话 浏览:856
网络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浏览:469
渭南哪些地方能上5g网络 浏览:946
信号满格网络连接检测错误 浏览:273
切换手机卡之后没有网络 浏览:837
苹果手机无线网络的标识 浏览:968
手机如何解决校园网wifi网络限速 浏览:533
中山市哪个4g网络好 浏览:305
移动网络500 浏览:566
通话网络连接不佳 浏览:40
tob业务对网络有哪些诉求 浏览:972
路由器能不能影响网络情况 浏览:41
电脑wifi显示无网络 浏览:933
红包提示网络连接不了 浏览:655
网讯网络推广是什么 浏览:214
网络能连接无法连接到internet 浏览:627
网络硬盘哪个空间好 浏览:162
朱雀网络公司有哪些游戏 浏览:90
路由器wifi达不到网络 浏览:39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