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网络舆情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不仅需要各级党政干部密切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与国外相比,我国网络舆情还存在以下特殊情况: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矛盾,容易使一些人出现情绪化冲动,以致不能明辨是非。三是少数社会管理者对于舆论习惯于回避或堵塞。
因此,网络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提供了下情上达的便捷方式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争夺战日趋激烈。二是传统的政治斗争手段,在网上将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利用网络串联、造谣、煽动将比在现实中容易得多,也隐蔽得多。三是通过网络,西方的观念、生活方式可以便捷地渗透进来。
对于网络舆情的这些特点,社会管理者应当了然于心。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者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
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这样的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首先是舆情分析引擎。这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1、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可以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2、倾向性分析,对于每个话题,对每个发信人发表的文章的观点、倾向性进行分析与统计。3、主题跟踪,分析新发表文章、贴子的话题是否与已有主题相同。4、自动摘要,对各类主题,各类倾向能够形成自动摘要。5、趋势分析,分析某个主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人们所关注的程度。6、突发事件分析,对突发事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获知事件发生的全貌并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7、报警系统,对突发事件、涉及内容安全的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报警。8、统计报告,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的结果库生成报告,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浏览,提供信息检索功能,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进行查询,并浏览信息的具体内容,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是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现有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从网上自动获取页面信息,并且随着链接不断向整个网络扩展。目前,一些搜索引擎使用这项技术对全球范围内的网页进行检索。舆情监控系统应能根据用户信息需求,设定主题目标,使用人工参预和自动信息采集结合的方法完成信息收集任务。
第三是数据清理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如格式转换、数据清理,数据统计。对于新闻评论,需要滤除无关信息,保存新闻的标题、出处、发布时间、内容、点击次数、评论人、评论内容、评论数量等。对于论坛BBS,需要记录帖子的标题、发言人、发布时间、内容、回帖内容、回帖数量等,最后形成格式化信息。条件允许时,可直接针对服务器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技术在于舆情分析引擎,涉及的最主要的技术包括文本分类、聚类、观点倾向性识别、主题检测与跟踪、自动摘要等计算机文本信息内容识别技术。这些技术一向是国内外信息工作者关注的领域。文本检索会议(TREC)、情报检索专业组会议(SIGIR)、文本检测与跟踪会议(TDT)等都是展示此类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的最主要的国际会议和论坛。其中基于关键词统计分析方法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在其有效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近年来,专家学者一直在研究更加有效的方法,其中基于语义的内容识别方法是当前研究的重中之重,虽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克服。为了增加我国网络信息控制能力,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
② 网络舆情处理怎么办
公司一旦出现网络舆情,一定要尽快处理,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好网络舆情,很容易发酵传播,影响公司的发展。怎么处理网络舆情这个问题,我们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以下梳理了网络舆情处理的方法,或许对你有用。
01、建立舆情监测制度
建立舆情监测制度了解和掌握网络舆情,对监测中发现的网络舆情信息展开分析, 生成舆情分析报告,通过舆情监测系统,提前预警,当舆情信息出现时第一时间进行网络舆情处理,对舆情信息及其关键词进行实时监测,研判舆情走向,查找舆情源头,对症下药,以免失去最佳处理时间。
02、及时主动回应网民的不同声音
网络舆情处理要直面舆情,通过媒体快速作出回应,在舆情危机进一步发酵前,将真相公之于众,避免猜测,取得公众支持与信任才能有效化解舆情。
03、制定舆情解决方案
根据舆情危机进行分类定级,根据相应的舆情危机制定合适的网络舆情处理解决方案,对舆情动态进行实时监控,把握舆论导向。
③ 网络舆情的预警措施
1.密切关注舆情反映情况
任何的舆情滋生都有征兆,或者一个潜伏和预发的过程。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密切关注各大新闻门户网站、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媒体上的各种与己相关的资讯信息,时刻关注舆论的态度、传播变化趋势等,以便于能够尽可能地掌握网络上与己相关的各种声音,防范于未然。
2.做好人工舆情监控
换言之,也就是安排专人利用各种搜索工具进行人工舆情监控,然后对相关信息逐一筛选排查、分析、研判,以达到实时关注全网舆情,了解网上与己相关的舆情动态的目的。但是人工舆情监控的最大弊端就在于时效性差,效率低,同时监控覆盖到的范围有限。
3.借助网络舆情预警系统
主要指的是通过借助像识微商情这样的专业网络舆情预警系统,实时全网监测,海量数据实时处理,及时分析事件的发展脉络和当前态势,自动识别负面,通过短信、微信、邮件或者客户端的方式快速告警通知,将相关信息推送给用户,以便及时反应。
④ 什么叫网络舆情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聊天室、博客、聚合新闻(RSS)。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blog)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并且形式多样,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舆情分析系统弥补了人工难于处理的不足。它具备以下的功能:
1.舆情分析引擎。这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1) 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可以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2) 倾向性分析,对于每个话题,对每个发信人发表的文章的观点、倾向性进行分析与统计。(3) 主题跟踪,分析新发表文章、贴子的话题是否与已有主题相同。(4) 自动摘要,对各类主题,各类倾向能够形成自动摘要。(5) 趋势分析,分析某个主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人们所关注的程度。(6) 突发事件分析,对突发事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获知事件发生的全貌并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7) 报警系统,对突发事件、涉及内容安全的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报警。(8) 统计报告,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的结果库生成报告,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浏览,提供信息检索功能,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进行查询,并浏览信息的具体内容,提供决策支持。
2.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现有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从网上自动获取页面信息,并且随着链接不断向整个网络扩展。目前,一些搜索引擎使用这项技术对全球范围内的网页进行检索。舆情监控系统应能根据用户信息需求,设定主题目标,使用人工参预和自动信息采集结合的方法完成信息收集任务。
3.信息抽取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如格式转换、数据清理,数据统计。对于新闻评论,需要滤除无关信息,抽取并保存新闻的标题、出处、发布时间、内容、点击次数、评论人、评论内容、评论数量等。对于论坛BBS,需要记录帖子的标题、发言人、发布时间、内容、回帖内容、回帖数量等,最后形成格式化信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技术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文本分类、聚类、观点倾向性识别、主题检测与跟踪、自动摘要等信息处理技术。
⑤ 如何预防网络舆情风险
如何预防网络舆情风险
一、做好舆情预警监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受到互联网特性的影响,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具有突发性,而健全应急管理预案对舆情危机的形成与发酵影响明显。迟缓的危机应急管理容易引发舆论的质疑和批判,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应对负面舆情,要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启用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内的预警支持功能做好舆情预警监测,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及时发现负面苗头及时处置。同时完善事件本身的重建、补偿、调查、追究机制和信息流通的报告、指挥、发布、沟通机制。
二、发挥媒介宣传作用,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事实上,突发事件演变为舆情危机,多数时候是由于真实信息传播出现真空引起。而信息公开透明既可以满足公众知情权,同时还可以杜绝谣言传播维护政府公信。在 “人人麦克风”的多元开放性网络舆情环境中,疏导舆情危机,要善于利用微博等新兴媒介,发挥其强大的舆论宣传力,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舆情动态收集分析和梳理,提炼舆论关切点,从而在信息公开过程中有针对性解答公众舆论质疑。
三、谨慎处置公众监督,积极应对负面舆情。突发事件在演变过程中,因社会性,会在传播过程中遭到各种质疑、批评、追问、谣传甚至谩骂。此时,如何面对这些质疑批评并作出合理的引导对于化解舆情危机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基于事件事实和公众诉求的前提下及时做出回应,言语要警惕官腔官调,应充分考虑公众述求来处置问题。与媒体和大众平交流时应降低姿态,保证平等沟通。对于确是部门失责行为要敢于认错,避免因逃责嫌疑诱发新的舆情危机。
四、勇于直面舆论争议,寻求舆论良性互动。在舆情应对过程中,相关部门不应局限在事件发生时官方的各种权威信息发布,对于舆论中带有明显失实、非理性、发泄式的言论,当事部门要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到舆论场域中和群众展开“正面辩论”,通过真切的交流互动以正视听。在网络引导过程中,要善于用公众易接受的形式解读法律条文和政策方针,需求与公众保持良性的舆论互动,在真诚沟通中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提升危机防范意识,真切关怀民众权益。时下,网络舆论监督(借助多瑞科舆情数据分分析站搭建舆情预警机制)、网络问政走热促进了社会管理的更加规范化,但无形中也给一些地方政府造成了压力。因此,应对舆论监督,政府不能仅靠事后被动应对,而应提升自身危机防范意识,从现实根源入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这样其公信力自然得到提升,舆情环境也会风平浪静。
⑥ 如何有效的控制舆情和处理舆情
斯纵通不错官网看一下
⑦ 网络舆情分析师和网络安全工程师工作内容有哪些区别哪个比较好为什么网络舆情分析师哪里报名考
。。。整这么些名词,说实话,做IT要么搞开发,要么搞销售,别的都是附属品,不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花钱的部门和赚钱的部门,待遇永远不一样;
开发搞产品,销售卖钱,市场做宣传;别的部门都是敲边鼓的(网安拾缀点内部网络安全,网管管点网络,有的公司网管和网络安全,PC修理,一个人,)。
⑧ 怎样才能做好网络舆情监控
怎样才能做好网络舆情监控?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困难
(1) 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使舆情趋于复杂化。国内出现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利益集团、贪污腐败与人民群众矛盾日趋尖锐,住房、医疗、教育等与群众休戚相关的切身利益矛盾突出,极端宗教、三股势力不断制造影响稳定的事端等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周边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国际势力在东海、南海及其周边制造争端,试图阻碍我国稳定与发展的势头。
(2) 网络的虚拟化、即时性、传播快的特点,使其成为社情民意的重要载体和首选平台。智能终端成为新媒体的重要载体,智能终端的便携性使广大网民产生了依赖性,接近于全员参与的网民群体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舆情也向着更为复杂的方向发展。
(3) 新技术的发展导致舆情监测管理难度越来越大。2014年以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等已渗透到各领域,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更是成为新媒体发展的热点,并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影响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由于标准不统一,存在技术壁垒,相关法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使其监管难度加大。
(4) 民族语言文字工具欠缺。大多数舆情监测工具仅提供中文,少数提供英文版本,对于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开办的网站、论坛、微博等则缺少支持,对这类网站乃至境外网站的监测存在较大困难甚至疏漏。
3做好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是建立舆情预警和信息动态发布机制。着力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做到网络舆情早收集、早发现、早反馈,第一时间通过官方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已知事实、真相,正面引导舆情走向,充分发挥舆情信息主导作用,主动抵销负面影响,而不是采取“灭火式”被动补救。
二是借助类似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系统搭建舆情预警机制平台,建立舆情搜集、举报、研判机制。通过多措施、多渠道,建立和完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舆情监督、举报作用,广泛收集舆情信息,建立舆情分级、分类和动态分析研判工作机制;重视“意见领袖”,坚持正面引导,重点监控,依法处置的原则,规范舆情分析、舆情引导、舆情调控工作程序,准确引导和把握舆情走向。
三是建立和完善舆情联动机制。加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间和主流媒体间沟通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构建顺畅、高效、全方位的网络舆情应对联动机制。
(1) 加强舆情监管队伍建设和培训。舆情监管工作涉及多个学科,要求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面广、能够正确把握政策、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综合性较强工作能力,舆情工作经验积累和理论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完善人才培训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提升队伍综合素质,才能正确把握舆情监管主动权。
(2) 加快完善舆情监测技术手段建设。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移动互联网日趋普及壮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舆情监管手段必须快速适应新技术潮流。尤其是伴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作为新型社交平台的微信,是个私密性很强的平台,其朋友圈信息分享成为了一个公民围观平台,其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应该迅速成为舆情监管的重点对象。
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舆情监管工作有利畅达民意、政民互动提升政府管理效能,有利于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提升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公信力,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有得于社会创新发展。
⑨ 如何做好网络舆情工作 何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1.首先,有专业的舆情监测系统做技术支持,有了这一步,下面才好开展更进一步的工作。
2.其次,和专业人员合作,更大的优势在于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支持,有舆情公关专家的不间断的指导支持,不仅可以提高处理舆情的效率和安全度,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公司公关部门的素质,通过一定时间的对接和支持,能够有效提升公关部门的业务能力,一些可以应对的小舆情也就不用再麻烦别人,交给公关部就可以搞定。
增强舆情预警意识:
一、客观认识网络舆论,认识舆情预警作用。要认识到网络既是社会危机的放大器也是社会情绪的减压阀,不必把网络舆情视为洪水猛兽而反应过度,但也不能对潜在的负面舆情信息置之不理,酿成舆情危机。因此政府要认识到舆情预警的作用,通过利用一些舆情监测工具,比如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舆情监测系统,提高舆情预警能力,争取舆情负面信息早发现早处理,防危机于未然;
二、指导思想上从"堵"向"疏"转变。当前,突发事件出现的机率较高,信息的传播渠道很广,把封锁消息作为处理危机的基本方法,很容易把危机推向更糟糕的境地,唯有把这类事件视为一种常态和中性事件来疏导和处理,把处理危机看作政府正常职能的一部分,才能更有利于应对网络舆情。五是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通过学习、研究和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运用网络与群众沟通交流、科学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热点、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大学高校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⑩ 舆情工作的几点建议 舆情发生该怎样处理比较安全
乐思软件认为:在网络舆情热点发酵后,立即安排人员密切跟踪网络言论,及时在相关论坛、贴吧发布事件进展情况。要完善网络舆情深度分析研判工作体系,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分级和定位,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控,及早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专题性、综合性分析,研判舆情走向、发展趋势和网民关注点、关注热度。制定不同层级和部门的专项应急预案。在现有应急预案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各组织及单位,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和各阶段工作重点,分析梳理有可能成为网络舆论热点、敏感话题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专项应急预案,增强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实行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各部门在调整政策、研究部署重大工作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以提前介入为原则,事先对工作开展进行稳定风险评估,凡是经评估认为方案有漏洞的,按要求及时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