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遇到负面舆情如何正确快速回应
遇到负面舆情如何正确快速回应?
网络舆论的爆发,往往给政府企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如何在网络舆情爆发时,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和疏导,是真正考验政府和企业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时刻。
1、与传统大众媒介相配合,相互协作
根据诺依曼的假说,意见气候的形成与以下三个条件有关:多数传播媒介报道内容的类似性,由此产生共鸣效果;同类信息传播的连续性和重复性,由此产生累积 效果;信息到达范围的广泛性,由此产生遍在效果。由此可得出结论,今天网上舆论最终的作用和影响,往往是与传统媒体的报道相结合而产生的。
由于传统大众媒介在人们心目中依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当人们在网上获得一项信息时,还是会习惯性地从传统媒体那里寻求正确意见,把传统媒体的观点作为主要参 考甚至是首要选择。网上的讨论毕竟较零散,当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关注某件事情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效果,使舆论的声音愈发显着。例如,对“孙志刚事 件”,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媒体设置了报道议程,《南方都市报》等一些传统媒体参与其中,将网上的舆论加以概括和集中报道。在网络媒 体和传统媒体所共同造成的强大舆论压力下,有关部门迅速侦破,并处理了涉案人员,此事在网上沸沸扬扬近两个月,舆论才算平息。
因此,想达到更好的舆论效果,应当考虑立体化的传播策略,让多种媒体之间互相协调密切配合,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对网络舆论加以概括和集中报道,影响就会迅速放大,产生的效果更为强大。
2、善于利用网络意见领袖
网络中意见领袖的作用比现实社会中更为强大,一个网站的版主、资深的评论者,他们的意见往往能得到多数人的赞同。由他们二次传播出去的信息,也更能得到 网站一般成员的认可。但目前的情况是,一般网站的意见领袖仍是普通网民,他们的观点不一定十分正确,也不具备引导舆论的专业手段和物质保障。传统的专业新 闻机构在新闻采集、制作方面有较为成熟的基础和较全面的物质、技术保障,这些,也都是一般上网者,乃至实力雄厚的网络服务商所不及的。如果由他们担任网络舆论的意见领袖,必定能让网络舆论传播的程度和效果得到有效控制和引导。
3、快说事件,慎报原因
我们一直强调信息发布要快,甚至越快越好,这强调的是不要失语,要抢占先机,争取主动。突发群体事件一旦发生就应立即着手应对,稍有迟疑,可能就会造成谣言和小道消息满天飞,稍有怠慢,可能就会造成我们工作上的被动。过去,总习惯“只处理,不报道”或“先处理,后报道”,如今已完全不可取了,及时主动发布信息、引导舆论,才是正确的做法。
但是,同时也强调不能妄语。很多突发事件都比较复杂,一时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所以不要试图一次新闻发布会全部说清楚,更不要匆匆忙忙定性。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开新闻发布会很积极,比如2009年的“邓玉娇案”,每场新闻发布会措词都不一样,到底是什么,连新闻发布人自己都搞不清楚,长此以往,老百姓就不相信政府。要特别注意,很多问题没有查清不要乱说,查一点说一点, 用滚雪球的方式,循序渐进的说。2009年6月5日,成都市公交车发生燃烧。为此,该市3天开了5场新闻发布会,采取了查清一点说一点,大家关心什么说什么的方式,这比在没有查清的情况下就贸然说出去的做法效果好多了。要注意掌握处理问题的时机和节奏,有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有的在观察之后再做处理;有的和风细雨、低调淡化,有的果断处置、迅速解决,做到积极而又稳妥。
快说事件,慎报原因,既坚持了第一时间、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发布信息的原则,又为后面的事情处置和后续信息发布留有更大空间和余地。
4、持续发布,不留空间
舆论引导,不要指望说完就妄想一劳永逸,可以依靠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类似的舆情监测系统对重点的舆情需要跟踪关注、适时跟进,持续发布,以引导舆论,同时,不留多余空间,才能挤压谣言空间。
尽管不能说只要持续发布就不会有谣言和负面信息,但是,至少会有效挤压负面空间。2012年7月21日,北京发生特大暴雨灾害,灾害造成77人死亡,经济损失100亿元。从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事件舆情演变的过程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暴雨开始后雨情信息快捷传递掀起预警和求助信息热潮, 二是暴雨中和暴雨尾声感人求助事迹广为流传把舆论推向高潮,三是善后工作开始以后随着死亡人数的公布和重建工作的有序展开舆情逐渐走向平缓。
在此期间,北京市通过全市所有媒体尤其是政务微博不间断发布信息,同时,发挥微博矩阵优势,全市各区县、委办局的政务微博同时发声,传递雨情、倡导互助、回应求援、批驳谣言、公布求援进展。尤其是善后工作期间,因冒名帐号辱骂网民、有人指责广渠门桥下求援迟缓、协管员在暴雨后贴罚单、市委市政府正常人事变动、受灾死亡人数公布等一些敏感点引发的几轮舆论波澜,都在得到及时回应后迅速降温。正是因为持续发布和不留空间的引导,总体而言,北京“7·21”特发暴雨灾害舆情积极平稳正常,没有出现整体性负面舆论引导,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成功有效。
5、既是谣言,大胆击碎
自从互联网诞生,尤其是微博客盛行以来,人们视乎感觉谣言四起。谣言乘上科技的“东风”之后,上传更加便捷,扩散更加神速,一条信息发出去,会像病毒一 样传播,其影响更加强大,伤害更加直接,破坏更加严重。一条谣言常常导致某人声名狼藉,使得一个组织难以为续,甚至引发社会不安和动荡。
因此,身处以微博、微信为典型应用的即时网络时代,应对谣言,我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全面、响亮地说出事实,而且必须要充分运用以微博微信等即时网络工具。谣言能得以瓦解,全仗在事实背景下的积极有效应对,这对于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而这样的初步判断通常会有三种结果:一是明显谣言;二是并非谣言,或有部分真实;三是一时无法确认是否是谣言。然而,在加紧调查核实事件真相情况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判断,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能确定的谣言, 必须立即辟谣,用事实告诉公众真相;对非谣言或部分真实的传言,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立即整改,诚恳道歉,承诺查清事件原委,严肃处理,及时公布;对一些无法确认是否是谣言的传言,必须承诺公众,将立即核查事件真相,尽快公之于众,并可视情况不间断发布调查进展,挤压谣言空间。
6、快速切割,弃车保帅
快速切割,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应对策略。所谓“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遇事应该坚持冷清观察、科学分析、正确判断、沉着应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内发生的问题就在什么范围内解决。要注意区分政治问题、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对重大政治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学术问题,要民主讨论、平等交流,以理服人;对思想问题,要摆事实、讲道理,加强正面教育。
网络舆论的形成与社会知觉舆论形成的规律相比,有共性也有独特的个性。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呈现出高度的浓缩性和跳跃性。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将话语权延伸到大众,日益成为舆论形成的重要场所。把握了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就能从根本上实现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立体化”引导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网络舆论的进步是值得守望的。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合理引导之后,网络将不会变成一个只发泄个人心中不满的非理性空间,而是成 为大众的舆论家园。
❷ 如何对待学术不端问题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
一、保持原创性
原创要求不只是论文的原创,甚至数学答案,都需要内容是原创的,因为作业期限迫在眉睫,很多学生在提交作业时保持原创是比较难的,但它也不是学术欺骗的原因。
所以需要学生的参考文献和注释,需要注意一对一的诚信,这样,我们才不会掉进学术欺诈的深渊。
二、严禁抄袭和作弊
未经授权使用任何外部资源都属于抄袭范畴。即使是学生过去的作业或论文也不应该完全抄袭。一旦违反规定,将受到留校察看、停学甚至开除学籍等严厉处罚。
所以在写文章之前,需要计划足够的时间来寻找文献和做笔记,为文章打下基础。
三、注意小组合作时的规定
有时候学生会被要求分小组共同完成作业,然而,由于教授在判断学术诚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你需要在完成作业之前了解教授对作业的要求。
未经教授同意,私自与他人合作或接受他人协助,是违反学校学术诚信规定的。
四、避免粗心或过度依赖
许多学生到了国外认为抄袭是抄袭原文,而实际上错误地引用他人的话、观点和观点都会被视为抄袭。
因此,有些学生可能并没有抄袭的意图,但由于粗心或过度依赖文献等原因,也会被扣上学术不端的帽子,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❸ 如何正确回应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您好!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坚持“两条战线”并肩作战,一手抓事件处置,一手抓舆情引导。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情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媒体规律,使其成为舆情的“导航员”,谣言的“粉碎机”。具体的情况您可以网络本果舆情,里面有最新网络舆情资讯或许能够帮助到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