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政府如何应对网络民意和网络监督

政府如何应对网络民意和网络监督

发布时间:2023-08-26 12:51:26

如何健全和完善网上监督机制

一、改善网络民主监督的对策
(一)对公民网络民主监督进行立法
网络监督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舆论,就会造成社会问题。应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网络行为,对明显的、有侵害性的网络行为通过法律使受害人获得赔偿,从而规范我国的网络秩序。
1.制定专门的网络法
(1)对公民进行网络民主监督的权限进行立法。使公民代表自己的利益对公权力机关进行监督而不再盲目的,实现合法合理的程序制约。同时应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体名誉权。
(2)针对网络民主监督程序进行立法。改善网民监督的随意性,实现宪法要求的“只要程序正义,才能保障实质正义”。网民可先向专门的政府官方网站实名注册,进入专门的论坛,对网民自己所发表的言论接受其他网民的监督。
建立网络侵权责任赔偿制度。在《侵权责任法》的基础上,制定出专门的网络侵权责任单行法,确定侵权责任的大小,侵权程度的轻重及应负担的赔偿责任。
2.确立网络提供商的法律责任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对网络提供商不知道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如何承担责任,怎样对其责任进行归责,还需要一个更加细化的规定。
3.对我国公民进行征信立法
一是严格规范信息提供者的行为,无论通过何种途径,信息提供者都要保障其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否则应追究其法律责任。二是严格规范征信机构的行为,应严禁征信机构采集有关个人隐私权的或敏感的信息。三是约束征信机构限定信用信息的保留期限,限定信用报告的使用目的、范围。
(二)在制度上建立网上行政监督制度
1.建立专门的网上监督机构。在现代政府网络行政盛行的情况下,要建立高效政府、廉洁政府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建立专门的网络监督机构可以有效规范政府的行政,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2.确立网上监督的标准。建立一套证据制度,如果网民在这样的监督中能列举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或者能提供相关的物证并得到监察部门的取证并得到证实,就证明其监督是有效的,否则是无效的监督。对监督的客体进行监督时需要留有足够的取证时间,确立谁举报谁取证的原则。如果网民经过规定的时间期限,仍然无法对自己监督的客体取证,将构成滥用监督权并且造成侵权。
3.建立网上监督主体培训制度,提高网上监督主体的素质。培训网络监督主体,使其能正确、有效的实现自己的监督权利。在培训中要增强监督主体的服务与民的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使其能分清什么样的监督内容是合情理的、合法的。
(三)网民要树立依法监督权力机关的理念。网民监督权力机关,要是无论树立从程序上还是从实体上都要遵守法律的理念,这里的法律应该是《宪法》和《侵权责任法》《隐私权法》等其他法律。要有责任意识,把握道德底线。
二、促进网络民主监督作用的对策
(一)在选举中增设网民代表。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实现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
(二)为网络民主监督创造更加便利的制度途径。贯彻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设好电子政府、数字政府,使网民可以登录政府网站查看政府信息及浏览关乎自身利益的信息,并对政府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使政府的工作永远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而减少错误的发生。
(三)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媒体因其传播速度的快捷性和跨地域性,能够使网民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发生了什么事,促进了网民的监督作用。作为监督政府权力机关的网络媒体,为了使其更好的发挥其监督职能,就需要进一步放开新闻媒体监督作用,使其在相互影响下得到发展。


政论版:
第一,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建立通畅、高效、规范的网络监督主渠道,提升网络舆论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纪检监察机关应该与组织、宣传等部门密切协作,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既要本着“及时、公开、互动”的原则,对现有廉政建设网不断增加新栏目、充实新内容、升级新系统、扩展新功能;又要坚持“便利、安全、保密”的原则,不断拓宽和完善网络举报监督的渠道和方法,确保网上举报渠道的畅通。
第二,建立健全网络舆论收集研判机制和网络舆情分析系统,科学分析网络舆论的性质,准确判断网络舆论的倾向。要根据社会舆情的发展变化,尽快建立健全网络监督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收集有关网络监督的信息,科学分析网络舆情的性质,保证网络舆论的客观性、全面性;针对网络监督热点事件反映和暴露出来的问题,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关口前移,以改革的办法和发展的思路,加快制度创新,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第三,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理性引导机制,积极疏导,使网络监督更加理性、规范。要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的理性引导机制。引导网民理性地看待问题,从而引导网络舆论由“感性”向“理性”发展。要加强网上法律宣传,利用官方网络渠道、主流媒体、网站等载体,积极宣传有关法律及相关案例,提高网民法律意识,引导网民依法、理性发表网络言论。
第四,加快网络监督机制创新,完善网络监督制度,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要建立一种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判断及应急机制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的合作机制,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开辟一个新的空间。要制定并不断完善一套实用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努力搭建交流平台,拓宽网络监督渠道,丰富反腐途径,丰富网站内容,为网络监督建立通畅、高效、规范的主渠道,加强与网民的直接联系,提高网民参与网络监督的积极性。
第五,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为网络舆论监督提供基本的法律规范和法制保障。尽快明确网络监督的合法性,将网络监督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加以认真保护。要特别注重厘清与网络舆论监督相关的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法律界限,明确规定网络舆论监督的形式与内容、权利与保障以及网络侵权的法律责任等,使网络舆论监督中的评价、讨论、互动、传播等各种行为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制定保护举报人的法律,保证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消除举报人的后顾之忧。要依法规范监督行为,对那些恶意散布虚假信息、诬陷他人、危害国家以及对网络监督压制、打击、报复的,对违反有关网络管理或侵犯公民人身权、隐私权、名誉权的行为,有关主管机关要依据情节轻重和危害程度,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进行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开展网民素质教育,优化网络监督环境。要开展深入有效的网民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 营造良好的网上文化环境,促使广大网民严格自律, 坚持理性、公正、客观、谨慎的态度,在发表言论时要尊重事实,辩证地看待问题,不应散播不良的、虚假的、未经确认的言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暴力行为和低俗之风, 避免滥用互联网资源或服务。通过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网德”,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合法合理地开展监督。

❷ 我国政府如何加强网络管理

首先要完善网络法制,加强对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的管理和监控,把法律规范贯彻到网络技术、产业、内容、安全等各个方面。
其次要完善制度,要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积极制定有奖举报政策,要时刻铭记百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要团结群众.
还要规范管理,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互联网业界付出努力.
最后要充实队伍,面对浩瀚的网络环境,我们每位公民都应擦亮双眼、实时辨别,要充实队伍,团结广大群众,共同为建设我们国家美好干净的网络环境尽心尽力。

❸ 面对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面对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民众更加倾向于通过低成本的网络渠道来呼吁和呐喊,网络汇聚的各种声音汹涌来袭,网络舆情频发、高发、多发、突发成为常态。我分享面对网络舆情应对措施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面对网络舆情事件,我们要克服舆情无常的侥幸心理,改变舆论可控的错误认识,走出眼高手低的实务困境,以端正的态度、得当的措施和灵活的方法,沉着冷静地应对舆情,成熟自信地引导舆论。

一、 压力面前不卑不亢

当前,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民众更加倾向于通过低成本的网络渠道来呼吁和呐喊,网络汇聚的各种声音汹涌来袭,网络舆情频发、高发、多发、突发成为常态。

处置网络舆情,首先要适应挑战,破除传统的不理、不用、不管的思维定势,要在舆论压力面前不卑不亢,做到不慌、不怕、不躲、不拖、不堵、不抗、不纵。

1. 不要慌。舆情突发后就会被置于一个举世瞩目的境地,曝光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六神无主,自乱阵脚,慌张应对,说话口无遮拦、主观武断、乱下结论,容易乱中出错,反而把自身置于舆论漩涡之中,使应对陷于被动。镇静而坦然地接受现实,有助于理性客观化解舆情。

2. 不要怕。面对众声喧哗、缺乏理性的一边倒式的舆论监督会带来强大的杀伤力,畏惧害怕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抛弃胆怯心理,勇敢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3. 不要躲。舆情突发后,各路媒体蜂拥而动,记者八面云集,面对种种质疑,四处躲藏,推三阻四,避而不见,只会加重舆情,令谣言横飞,丧失处置舆情、引导舆论的主动权。

4. 不要拖。采用应对传统危机的经验来处置网络舆情,指望“拖一拖就会过去”只会将问题越拖越大,进而丧失自己的立场,葬送自己的公信蚂闭肢力和网络形象。

5. 不要堵。舆情事件引起舆论滔天,引来围观网友无数,对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不宣传报道,不释疑解惑,实施信息封锁,以灭火心态处置,只会加剧网友对背后真相的猜测,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由此舆论往往会偏离应有轨道,甚至引发恶果,造成社会危机。

6. 不要抗。引起网络关注的事件一般起因为有悖于常理和常识。网络情绪面前,视舆论呼声于不顾,固执己见,不接受批评,逆网络舆论压力而行,采取与网络民众对抗的方式,违民心民愿,极不可取,非智者所为,只会让事实真相显得越发错综复杂。

7. 不要纵。面对舆论带来的压力,以妥协退让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断腕切割”,或划清界线,或推卸责任,刻意纵容媒体和舆论,不仅损害自己形象和切身利益,相反吃亏还不一定讨好,甚至会成为众矢之的,激起网络民众更多的愤怒和拍砖。

二、 还原事件客观公正

自媒体时代,以网民为主导的传播现实,提高了社会矛盾舆情化的概率和速度,也闷世极大地增强了舆情的波及力和影态唤响力。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舆情是社会不同层面复杂矛盾的外显形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实情。因此,处置网络舆论需要还原事实真相,站稳立场,全面客观,尊重监督,用证据说话,以法律为准绳。

1.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杜绝“谣言止于下一个更大谣言”的根本,也是调查事件过程中必需始终坚守的原则,更是化解恶意的诋毁与攻击、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和争议的武器。要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全面调查事实真相,由线下决定线上,由实情决定舆情。以真实性和权威性的真相信息和进展情况,努力提高舆情应对质量,不断清朗网络空间。

2. 以人为本。舆情处置不仅是矛盾双方的舆论较量和妥协,更是对广大围观网民追求真相的尊重和交代。积极妥善处置网络舆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表现在全民“弱势感”增强的网络舆论场里,要有敬畏民意的意识,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加强与网络民众的交流互通。其次表现在舆情处置要考虑民意的认可度与承受力,要澄清公众的疑虑,增加公众信任,化解社会的不满。再次表现在舆论漩涡中对具体当事人权益的呵护和保障。

3. 依法进行。舆论场的情绪虽然可以瞬间点燃,但更多的网民已逐渐明白“有图未必有真相”。在客观全面还原事实的基础上,一定要用证据和法律得出能令人信服的公正结论。依法处置是我们不受媒体和舆论裹挟的根本,彰显法治和公平公正是我们不被少数人制造的网络舆论假象所迷惑的保障,从而避免沦为网络暴政的帮凶。

三、 回应关注灵活多样

在处置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论的过程中,如何消解各方的猜疑与分歧、体现权力的公信力,考验着政府的决心;如何在各种批评和指责中与网络民众展开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锤炼着每位领导干部的智慧。网络治理的建设期,掌握舆情处置的时、度、效原则是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科学应对水平的秘籍。

1. 掌握时间。一要快速度。第一时间抢占舆论的制高点,在舆情处置的黄金时间里及时发出正面声音,和谣言赛跑,做到关键时候不失语。二要适时机。需要表明立场和态度时,立即回应,决不能拖拖拉拉,防止因外界议论而陷入被动。不过,回应存有争议的焦点问题并非越快越好,而是要慎重对待,根据调查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适时引导。

2. 把握尺度。一要注意广度。向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消除可能产生负面舆论热点的信息盲点,真正遏制谣言,引导舆论走向。二要考虑深度。舆情处置回应必须把握好边界和底线,争取冷热均衡、疏密得当、深浅适宜地安排话题。三要严把精度。回应要解决舆论关心的焦点问题、抓住莫衷一是的热点问题和网友应知而未知的盲点问题,引发共鸣,进而有效地引导舆论。

3. 注重效果。一要逐步取得成效。当下,舆情事件下的网络舆论正由喧嚣哗然逐步趋于理性,一些无良媒体和公知兴风作浪的空间正受到挤压,网络民众对社会议题体现出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我们要认真研究网络传播规律,调整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方式,运用网友能接受的网言网语,加强沟通交流,积极打通两个舆论场。二要建立长效机制。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要标本兼治,建立常态监测和研判、预警、应急机制;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发挥各媒体优势,立体化、多渠道展开舆论疏导,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情水平。

在有效处置网络舆情化解舆论危机的课题上,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科学应对。坚守以上网络舆情应对的三原则,不仅可以让网络秩序和正义不再迷失在路上,而且还可以让舆情处置应对的自信悄然回归。

❹ 如何进行网络舆论监督,舆论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一:监控各大门户网站,对各大门户网站的信息情况进行检查。

二:监控主流社交网站。比如说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这些都会发负面信息,如果的工作人员能够在这些层面上多多的进行检查的话,也能够提前发现负面信息,并且对负面信息进行解决,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及时的跟踪处理关于企业的负面信息才能够让企业有更好的形象。发现负面信息并处理,也会使得避免公关危机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网络舆情处理。网络舆情监测:在出现负面信息的时候如何监控

❺ 地方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一、第一时间原则
从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来看,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便会留下深刻印象,政府要认识到这一点,并有效地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公众的认知产生影响作用。网络的出现使政府应对媒体危机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应在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媒体,发布官方说明,正面应对网络上的各种传言,否则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政府将显得非常被动。


二、重视媒体原则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媒介形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已成为当今民意表达最汹涌的场所,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政府必须必以往更加尊重和重视媒体,塑造在媒体面前的良好形象。要达到此目的,政府不仅要在危机发生后对积极应对媒体的每一个质疑,注意自己的每一个措辞,谨言慎行,更要在平时就下足功夫。首先,政府应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平时就要注意经常与各种媒体打交道,进行良性沟通,积累人脉,赢得好感。同时,政府还要培养“意见领袖”,引导舆论走向。


三、留有余地原则
在政府媒体危机公关中,政府要注意一条原则——留有余地原则。一是话不要说得绝对,二是不要过度承诺。政府要意识到自己面对媒体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引起广泛的报道,关系着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绝不能随意夸下海口,否则会被媒体抓住不放,并且引起公众的不信任感。危机发生后,政府可采取向媒体阶段性发布信息的方式来避免过度承诺的问题。即增加与媒体沟通的频率,实时发布信息,发布的内容是至今为止关于危机的调查、已采取的措施和拟采取的措施等,从而避免因急于澄清事件或迫切想要安抚民心而造成的“口不择言”。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媒体危机公关如何应对

❻ 如何改善网络民意对政府政策制定的影响

一、改善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网络环境
针对网络自身的独特性,并且根据地方的特点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规章制度,从而有效地完善网络的社会影响力,并最终影响行政部门相关规章制度的出台。多年来,中国在社会言论等方面的作为显示出当前的网络监管方式无法适应时代要求。这一现实背景迫使行政部门必须积极地改善监管途径,并正视互联网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注重网络的特性,从而对症下药,有效地改善和引导网络在呈现群众意愿方面的效果,从而在“疏”和“导”这两大方针下,有效地做好互联网的监管工作。那么,该怎样有效地提升各个行政部门的网络背景,具体而言有:
(1)加强硬件条件
近些年来,中国绝大多数的行政部门开始借助网络开展行政工作,以期借助网络加强官方与民间的对话。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要加强硬件条件的建设,从而有效地奠定硬件条件,唯有如此,民间与官方的对话才能通畅,对话的效果也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此外,必须要完善相关辅助功能,如:抓取相关数据的辅助工具,对数据进行读取分析的专业人员,维护好网络通常的传播渠道,及时保养相关硬件。
(2)充分发挥互联网所拥有的信息效应,使得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根据。第一,相关行政部门要积极公布相关的政策法规等数据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确保民间、官方的对话。最典型的一个事例,就是“被就业”,在这个事件中,互联网为民众关注这一事件提供了平台。假设失去了互联网这个平台,那么这个问题能够产生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是十分有限的。正因为如此,互联网的存在已经极大地撬开了行政部门的行政透明度。而这些也促进了信息公开。此外,社会的资源、政府的数据等成为民众的共享,这也让单独的个体获得了参政议政的新路径。除此以外,行政部门还要从海量的互联网数据中发掘出利于自身发挥作用的内容,并且在实现政策划定的过程中,积极地借助网络反馈信息给群众,在这样的方式下才能有效地确保具有价值的意见传达到决策层面,而这一层面也将在确保群众献言路径通畅,同时有效地推进相关规章制度的合理、有效、为人民服务。
(3)借助法律的帮助。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可以借助法律将其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并且通过一个身份证注册一个网络用户名等方式实现对其的监督管理。此外,还应当在法律的层面上,清晰地明确网民的权利、义务、不可违反的边界,以及国家、民族的利益边界等。再者,网络公司也要积极加强自身的监管管理工作,切实做好自身从而维护好社会权益。第二,互联网行业还应从社会道德层面来完善自身,借助这一力量来提升网络治理的层次和水平。行政部门则需要借助监管来有效地减少网络传播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4)注重技术。进一步强化社会主流媒介的作用,充分发挥它们的社会影响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培育出一个具有决断力的行业领导者。唯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确保整个社会的信息及时有效地发布,并从根源上解决、削弱网络带来的负面作用;再者,还应当培育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团队,这样才可以从更加丰富的层面上引导群众理性上网,倡导合理建言。
(5)这种对互联网运用主体的培养,一方面要让每个民众公平参与其中,并且有意识地培养民众的政治意识、是非观。唯有如此,网民参与到网络民意中才能催生出有效的信息。但是当前参与到网络平台上的网民,无论是阅历还是学识等等都存在极大的差距,且这些群体的散居特点进一步导致当前网络上出现的信息和数据不恰当、不合理。所以,行政部门一定要重视这一点,并且有步骤地加强网民是非观的培养等,从而引导他们进入到恰当的社会讨论中。
(6)强化参与主体的自觉意识
群众是当前互联网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参与者。所以,一旦中国的群众可以在网络上理智地分析问题,辨证地看待问题,病同行政执法者进行对话才可能获得预期目标。在这样的方式下产生的言论也才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中国的人口基数是庞大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参与到网络世界中的人也呈直线上涨,然而正是这一客观的背景导致中国群众参与到网络发言的水平高低不同,而这些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到这一庞大群体的素质提升。久而久之,不少人将网络视为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方式与路径,那么互联网呈现群众诉求的功能也将被削弱。所以,相关部门有义务也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提升中国民众运用网络的水平和加强群众对网络的认识。
二、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与网络民意互动的制度保障
(1)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
这种呈现群众诉求的方式是建立在互联网这一平台上的,因此,互联网就变为了一个单
纯的工具和渠道,而中国的相关部门在实现信息公开透明的同时也要适当地借助互联网这一渠道。
第一,创建一支高素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闻发言人队伍及相关规章要求。而且这一队伍同以往的团队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这一队伍的建立不仅仅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而且其构成人员往往不具有相应的职位,正是这种构成的差别导致了这支队伍在公布信息时发挥
的作用不再是以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是一种基于自我意识觉醒的形式。在这样的形式下,这一团队的参与者必然拥有良好的新闻嗅觉,能够了解网络参与主体的诉求,并且善于应用互联网同诉求主体建立沟通对话的渠道。
第二,这支队伍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要通过身份证一对一比照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获得个人的账户,再完成相关工作,在这个账户内的一切言论都必须承担相关的义务和法律规定。
第三,每一个参与者还应当明确一点就是自己本身也是网络参与主体之一,所以在平等意识下同其他主体进行沟通,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切实解答群众的疑问。第四,建立起相关的渠道,使得群众同官方拥有一个便利的交流路径,这样官方才能有效地依托自身强大的设备和专业人员形成一个合理的网络问政道路。
第五,官方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吸纳优秀人才,并壮大这支队伍的力量,保障相关数据公布的准确性、有效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在时效性上解决掉隐患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当前互联网的进步令媒介开始寻求以其为平台的传播方式,并且变得愈加重要,那么这支队伍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并有效地完善自身。例如,在中国的观念前卫地区,相关党政部门已经借助互联网搭建起了官方同民间的对话载体,如微信、微博等。这样就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上有效地倡导了官方与民间平等对话的模式,也借助虚拟的世界缩短了两者的距离。
(2)建构网络监管机制,疏通网络传播渠道
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群众参政议政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而网络的发展也让中国人民拥有了表达自己参政议政意愿的平台,在这个网络的世界中,中国人民开始集中对
某些问题,特别是涉及自身利益、影响国家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正因为如此,这一虚拟平台也令行政部门在决策中遇到不少阻碍。目前,一旦互联网呈现民意的平台发生了故障并威胁到中国政府的统治,那么强制性措施就会出现。我国对这一平台的态度为
“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当前,我国面临着社会的转变,还需要解决诸多的问题,如数据庞杂混乱、众多的主义泛滥,而这些都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并借助相关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有效减少隐患。此外,国家也应当改善对互联网在传播方面的具体限定,用其他的手段开展宏观宏调,这样才可以真正地让群众的意见发挥作用。
简言之,我国当前在这一领域中采取的策略为鼓励发展与监管并重,并且注重这个载体
在社会发展中的效力,另外借助国家的管理是的我国能够更好地发展。此外,中国如何将互联网并入相关的轨迹中,才能够更好地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相关的行政部门要适当地加强对网络的监督。中国政府必须要从以前的被动应对、强制性措施,
到借助有效调控、实现网络自觉发展的方式。此外,还要特别关注的一点就是,一旦有关这一行业的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制定出来时,还要借助管理网络及相关的应用方式,来建立有效的立体化的监管体系。
三、提升地方政府科学对待网络民意的能力
(1)正确认识网络民意,形成长效的网络对话机制。
1、借助这一平台使得各行政单位的职能范围扩大,特别是基层的行政部门要注重完善自身,并借助网络开展工作的途径,要及时地了解群众在网络上的言论,这样才可以在有问有答的方式下有效地加强该渠道的作用。再者,对行政部门的业绩评估时,可以适当地引入群众在网络上打分的方式来完善,通过这种联合的评估有效地评定政府部门的工作成效。当前网络的兴盛也是相关部门转变形象的一大时机。因此,行政机构一定要注重群众在网络问政中的作用,完善和扩大互联网在推动、提升民众参政问政的水平,继而形成良好的对话平台。
2、发挥地域内的互联网功能,尤其是一些受到民众喜爱的区域,辅以相关的主题,然
后配合宣传,使得民众在相关规章制度形成前,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政治决策和建议之中。
3、再者,行政工作人员也应当将自身定位为网络参与主体,并积极参与到其中,同网
民进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他们掌握好互联网这个工具的水平,也可以为他们日常的业务开展添加助力。所以,部门应适当地引导工作人员积极借助地方网站的作用,
从而使这些网络媒介手段在具体的运用中发挥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到一点就是适当地加强两个主体的对话渠道,从而有效降低隐患。
4、提升行政干部在新时代下面对网络,处理政务的水平,从而有效地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确保相关内容的安全性。
(2)科学研判网络民意,客观有效地分析网络舆情对网络民意。除了技术性层面的监测外,更要进行客观有效地分析。
1、行政机构应及时同相关的热门互联网络公司合作,如建立起共同的合作机构,构建起对网络信息的筛选、抓取,而且在这一时期还要积极地向一些关键性的互联网单位取经。
因此,行政部门应考虑适当地建立起专业的信息抓取、分析队伍,在这支队伍中,不仅要有相关的领导者,还要有对这一行业有所了解的专业学人,并且要拥有专职于信息数据抓取、分析的工作者,负责同网民沟通的具体工作者,以及在心理领域等其他领域的学人。
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搭建起对互联网监管的体制,然后从不同的路径加强对信息的全方位搜索和解读。
2、将整个过程全部联通起来,将事件的产生、发展、高潮、结束等囊括起来,这样才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继而有效地聚焦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当前,
借助对热门搜索、敏感问题进行处理的方式的借鉴,可以将最为核心的内容递交给决策层,但是这样的方式其实与我们广泛意义上的注重群众诉求依然有一定的区别。
3、注重区县一级行政单位在这方面的水平建设和研判,贯通不同的企业部门,确保不同单位内的工作者能够在获得保障的同时有效地融入其中。
此外,应适当地收录人才。毕竟这一级别的单位中,往往是官民之间的冲突大、纠纷多的区域,因此,注重这一方面的工作不但可以做好相关工作,还可以及时消除隐患,从而为更高级别的行政单位决策提供案例。
4、实事求是,从自身特点出发,发现问题,从而根据当地经济、民俗等发展来找出方法。
当前很多地方的这一处理手段就是面对问题,临时解决问题。这一方式不仅没有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而且也容易加大群众对决策层的误解。久而久之,群众不再相信行政部门,行
政部门在解决问题、完成工作的过程中的矛盾也不断呈现出来。再者,相关部门的威信将丧失。所以,一定要了解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实事求是,注重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才可以真正地做好这项工作,并且树立起行政部门的形象。
(3)理性发挥网络民意,为法治建设增添内动力

对互联网上民众的诉求加以抓取、分析不应该只涉及某一个具体人的意愿或者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事件,而应当是在这一方法论的指导下营造出一个正常情况下可运转、符合各方要求的体系,从而让群众的意见浮现出来,并且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1、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特别是有所节制地压制当前互联网中存在的恶性重伤等问题,借助法律的力量来明确具体的职责,甚至有必要为这一主体设置相关的专门性的部门。这样才可以切实地实现法制与德治的结合。
2、对于一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群众诉求,应当是重视这些数据的来源,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依据这些材料,并在法治的名义下,设计出更为具体而合理的规章制度,并最终有效地抓取到有效的舆论内容,最终实现群众问政,推进社会进步。
四、改进地方政府对网络民意的回应策略
做出选择所遵循的内容其实就是满足群众互联网诉求的根本。
(1)积极面对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的流通所需时间很短,因此,民众往往对于那些具有极大社会影响力的事件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也会在第一时间传播这些内容,而这也将最终汇聚为较大的社会诉求。
(2)阶段性关注
在面对一些发酵时间长的问题时,相关部门还应当保持跟进姿态,并且任何时段都要及时地发布内容从而更新事态发展情况。这一方式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一些备受群众关注,时间跨度长的问题。还能够很好地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3)持续应对
有关部门面对任何一个重大突发问题市都应该配备一个较为合理的策略预案,这样一旦在相关的问题解决后,那么民众的注意力也会减少。所以,群众在互联网上遇到这一类问题,一般而言都会选择进入其中并加以了解和讨论。而这些问题也关系着中国社会的和谐平稳发展,所以在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和信息抓取等方面,相关部门要有大好长期战争的心理预期,并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改变这些条款的基本要求、原则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并辅以相关的疏导、教育。
(4)有所选地面对
相关部门在对群众诉求做出回应时一定要认识清楚自身的定位和所需回答的问题的范畴。这样才可以确保行政部门的权力用在了刀刃上。

此外,相关部门还应明确一点即当前很多的群众借助互联网表达诉求时往往有很大的夸张成分和众多错误的信息。但是面对这个情况,相关部门也不要盲目地选择一些强制性方式进行整顿。

❼ 如何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想要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乐思软件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体系。

要建立上下一致、内外协作的配合机制,切实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尽快出台有关网络舆情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建立舆情监测制度,打造专门网络人才队伍,切实了解和掌握网络舆情,对监测中发现的不稳定因素展开风险分析,做出预测报告,向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通报和发布预警信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体以及博客、微博、移动新闻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实现网络舆情预警“一张网”全覆盖,保障数据收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要加快推进网络舆情应对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形成信息通报机制、联席会议机制、突发舆情直报机制、联合办公机制等协调机制,努力形成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总体协调、实际工作部门主动应对、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渠道作用的网上舆情应对工作格局。主动提升、加强省级平台建设。为适应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实际需要,要统筹安排,集中更新设备,实现功能升级,以领先的技术装备不断提升网络舆情监测预警能力。同时,要拓展升级互联网信息内容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和用途,积极推动建立覆盖各省、市、县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努力形成涉网部门全天候、一体化、立体式的工作态势。

2、着力提升专业队伍实战应对能力。

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把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列入各级机关轮训课程,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化培训,提升其网络执政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避免“瞒、拖、拒、删”等消极处置手段,积极推行主动、公开和沟通等手段,通过实际工作减少和压缩网络炒作空间。继续强化专业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网络发言人队伍建设,让主流、权威、可信、具有亲和力的声音占领舆论高地。可以邀请一批在各行业有建树、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一定威望的专家学者在媒体上发声,使宣传能够有效覆盖不同年龄、不同行业及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要强化应急处置演练。面对当前网络管理相对混乱的实际局面,可不定期开展网络舆情应对模拟实战演练,组织舆情应急机构人员开展突发网络舆情应急演练和处置技能大比武,在实战练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突发网络舆情典型案例交流会,不断提升网络舆情管理业务能力。

3、及时主动回应网民的不同声音。

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双向互动性和言论随意性等特点,导致网民容易产生非理性情绪,而这种情绪一旦扩展,将会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困扰。面对舆论热点问题,一味回避不但不能解决,反而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只有直面舆情风暴,快速作出回应,将真相公之于众,才能有效化解负面舆情。各级领导要把及时回应网民意见、及时说明事实真相、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网络舆情应对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对涉舆情部门的协调督导力度,设置专人进行舆情监督,定时梳理网络舆情,并提交相关单位限时办理、及时回复。确有问题的要明确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属于沟通协调不畅造成误解的,应要求相关行业或部门按政策规定进行解释答复。对于已经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要以积极、公平、公正的态度,第一时间回应网民关切,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通过传播理性观点防止事态扩大。

4、健全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完善应急工作体系。

应完善指挥协调工作体系,在网络舆情热点发酵后,立即安排人员密切跟踪网络言论,及时在相关论坛、贴吧发布事件进展情况。要完善网络舆情深度分析研判工作体系,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分级和定位,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控,及早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专题性、综合性分析,研判舆情走向、发展趋势和网民关注点、关注热度。制定不同层级和部门的专项应急预案。在现有应急预案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各组织及单位,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和各阶段工作重点,分析梳理有可能成为网络舆论热点、敏感话题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专项应急预案,增强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实行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各部门在调整政策、研究部署重大工作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以提前介入为原则,事先对工作开展进行稳定风险评估,凡是经评估认为方案有漏洞的,按要求及时修改完善。

在网络时代,只有切实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拓宽监督渠道,加大信息透明度,才能进一步推动网络管理常态化、规范化,才能更好避免网民因偏听偏信产生的误会和不满情绪,减少负面舆论,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凝聚力。

❽ 政府如何对待网络舆情及提高应对能力应采取哪些措施

一、政府如何对待网络舆情:

乐思软件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社持续有序发展、维护社谐稳定的极重要素。各级政府应加强舆情监控,及时获知舆情态,深刻分析舆情信息,形成具有价值的舆情报告,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从而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

政府只有做好舆情监测,才能及时发现负面舆情信息,以启动应对措施或者应急预案。论坛、社区、博客、贴吧为网民发表言论提供了阵地,如果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会造成突发舆论的大面积传播,特别是一些负面言论,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破坏投资环境、损害领导威信,这类信息需要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其次舆情监测还可以帮助政府及时了解民众对于某事件、人物、或者部门的意见,发现通过正规渠道难以发现的信息,以辅助制定正确的决策。

二、如何提升政府的舆情应对能力: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领导干部应当了解互联网,这是正确应对的基础。一要加强学习。了解并掌握互联网的一些基础知识,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一些基本技巧。二要了解网络舆论。要看得懂网络舆论,知晓网络语言的基本含义。能对网络舆论的性质作出基本的判断,正确区分出一般网络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知晓网络舆论的发展规律,网络舆论产生的载体,网络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三要了解并掌握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基本的技巧。发表具有倾向性的观点时要进行充分的思考,不成熟的不讲,不合理的不讲。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网络舆论虽然产生并流传于网络上,其根源还在现实生活。因此,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加强日常工作的处理是重要一环。首先,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要对时代背景有基本的判断,准确的理解并掌握上级的精神,不说、不做与时代精神、发展趋势和上级精神相违背的话、相违背的事;对所主管或分管的工作了然于胸,不说外行话;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领导干部身份,不说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话;时刻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说与党的基本政策、基本信仰相违背的话;不断的聆听并吸收群众意见,尊重民意,不说“雷人”的话。

其次,要创新政府新闻机制建设。包括建设好并充分发挥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堵死流言产生的现实途径;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对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释疑答难;加强与网友的沟通,采取“做客”、与网友网上聊天等形式,主动的说明问题;加强政府网络平台的建设,主动设置话题,主动的引导网友。五要加强网络信息的回应工作。

第三,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公开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决策的结果,并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

第四,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督机制。针对一般性的网络舆论,要知晓,能判断,有回应。要特别注意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监控,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要做到有预案、有应对、有措施。

3、“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应对网络舆论要注意方式方法,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这是应对网络舆论的落脚点。具体要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第一时间处理的原则。对网络舆论,特别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一定要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应对,不能拖拖拉拉。坚持开放的原则。网络在上达民意、公开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网络已成为作为社会公众一部分的网民群体最为直观、便捷、互动、顺畅的参政议政平台,要让网友充分的发声,这既是政府的职能之所在,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坚持包容并蓄的原则,对于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吸收,一时做不到的,吸收不了的,要进行充分地、合理地解释,解释要尽量做到详细,不但要讲清楚为什么没有采纳,而且要讲清楚在什么条件下、经过多长时间会采纳,同时,还要讲清楚已经或即将采取的具体措施;坚持依法处理的原则。


阅读全文

与政府如何应对网络民意和网络监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于wlan的无线校园网络设计 浏览:611
路由器上线但上不了网络怎么办 浏览:443
大型网络路由器叫啥来着 浏览:879
苹果有蜂窝网络吗 浏览:899
产品对外网络营销方案 浏览:321
怎么检测手机4g网络正常 浏览:301
手机网络有点卡顿什么原因 浏览:821
苹果蜂窝移动网络标识 浏览:225
修改网络密码的软件叫什么 浏览:246
家庭网络哪个运营商信号好 浏览:20
短发女生如何成为网络帅哥 浏览:393
同一套房无线网络 浏览:19
定西服务好的网络公司在哪里 浏览:103
电脑中国移动网络卡 浏览:142
电脑上的热点网络在哪里连接 浏览:360
网络版权单集多少钱 浏览:575
手机电脑网络共享电脑没反应 浏览:191
专业seo网络推广哪个好火20星周到 浏览:821
磁盘未检测到无线网络 浏览:521
如何截取网络上不能复制的文字 浏览:1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