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网络效应
1. 有一个词叫网络效应,那啥叫网络效应呢?简单说就是:用户因为离不开这个网络上的其他元素,所以离不开这个网络。比如微信,我离不开它,是因为我的朋友关系都在上面。
2. 有了网络效应,企业很容易建立垄断优势。不过问题来了,如果不是互联网公司,还能有网络效应吗?
有啊。比如品牌,其实也是一种网络效应。品牌看野颤起来是一个点对点的关系。就是颂厅败品牌好,用户信任嘛。但这只是品牌起作用的很浅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啥?它还在人类的伏滚普遍认知中,架设出了一个局域网络。
3. 举个例子,比如有人买苹果手机,是他希望别人因为他用苹果手机对他高看一眼。你看,他是因为在乎网络上别人的看法,而离不开这张网。这就是一个网络效应了。
4. 所以,和新近发明的互联网相比,人类的认知其实是一张更古老的、更有用的网络啊。
B. 公司该如何构筑自身坚固的“护城河”
公司领先最重要的是竞争对手不易模仿的要素,这种不易模仿的要素,在巴菲特的框架里,被称为“护城河”。
护城河理论,主要围绕无形资产、商业模式的网络效应、用户转换成本和产品成本这四点来展开。
第一大要素: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就是无法简单用钱来衡量的东西,最主要是品牌和专利。
好的品牌能让用户更方便地找到你,最极致的情况就是,一个品牌和一个行业划等号,比如搜索引擎里的Google,电脑芯片Intel。
品牌不仅能降低公司的营销成本,还能帮助公司的产品实现更高的定价。
专利也是一种护城河,但最好把它作为一个动态的指标去看,看公司不断创造新专利的能力,体现出的持续创新实力。
第二大要素:商业模式的网络效应
这里有3种情况:
第1种:规模效应,就是规模越大,效率越高。
比如单边模型的共享单车,哪一家公司的车子越多,用户用它就越方便。
第2种:相互促进的双边经济模型,经济学上就叫双边经济。这种双边模式在取得领先后,双边模式一般会比单边模式的竞争壁垒高一些。
像酒吧针对女生收低价来吸引女性顾客,女性顾客增加后男性顾客也会增加,酒吧再对男生收高价,结果男女双方都实现了社交需求,而酒吧也赚到了钱。
再比如专车领域有司机的需求,也有乘客的需求,更多的司机会带来更多的乘客,更多的乘客也会带来更多的司机。
第3种:网络效应,社交类产品非常典型,用户主动传播,帮助公司接近零成本获取新用户,它不只是双边模型,而是多边的网络模型,用户越多,网络的价值就越大。
第三大要素:用户转换的成本
转换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先发优势的稳定性有多强。网络效应强的产品自然不必说,例如微信,用户的很多东西都沉淀在上面;还有office办公软件,要更换需要从头再学习一遍,所以绝不会轻易更换。
而像日用消费品,换一个新产品毫不费力,这也是为什么,转换成本越低的产品,就越会把精力投入到渠道建设中,来弥补这种不足。
第四大要素:产品成本
在面临同样的产业环境时,成本领先一直是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成本领先可能来自于规模效应、可能来自于先进的技术,也可能来自于这家公司精益求精、步步为营的长期建设。
能拥有护城河里的若干要素,是一家公司取得最后成功的关键。那如果这几个所谓的护城河都没有,又该怎么办?
其实还有一个看起来有点无奈,但又非常有效的壁垒——利润率。利润丰厚的地方,竞争者一定很多。所以与其让竞争者瓜分市场,领先者还不如主动降低利润率,来获取更大的规模和影响力。
举个美团和滴滴的例子:
滴滴在处于垄断地位后,不仅没有建立起对手不易模仿的护城河,还实现了较高的毛利率。这相当于用高音喇叭向世界宣扬,我这里市场人傻钱多(利润丰厚),可不就招致了美团铁蹄的无情踏入。
假设滴滴花更多的钱,把调度做的更好、把地图做的更准、给司机更多的激励,不仅在建立更深的护城河,并且短期的财务报表拿出来,也能让潜在对手更加望而却步,他们会想:连唯一的垄断者的财务报表都这么不好看,那又何苦再插上一脚。
小米在这一点做得较好。
雷军在小米某城发布会上向所有用户承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这是因为小米在硬件上要的是规模、是用户体验、是护城河,低利润率有助于战略的顺利执行。虽然利润率低能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壁垒,但并不是说公司就一定要为形成护城河而放弃大部分的利润。
现实中,“人精”企业家往往有一个“后手”,便是靠前端的低利润率模式,有能力带出后端一个赚钱的模式。
如小米硬件可以不超过5%的利润率,但小米的广告、内容分发、会员费等都有超高的利润率。在硬件的大用户量基础上,小米总体的盈利能力还是很强的。
护城河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而且也一直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就对护城河理论不屑一顾,他看来 护城河是动态的,而不是让你安稳地倚靠的 。
他认为,再深的护城河也挡不住前仆后继的进攻者,唯一的办法就是疯狂地创新,不断向前跑。特斯拉这种疯狂向前跑的姿态,其实就是在构造护城河。
此外,如果再考虑资本这一要素,会发现资本市场的火爆,也会加大一个公司塑造护城河的难度。
过往时代,一家公司有可能进入一个前景巨大的行业,并凭着它的工匠作风,慢慢成长成一个伟大的公司。但现在,资本已经不允许了,一旦商业模式被验证是可行的,接下来就是在资本的助推下大规模复制。共享单车就是典型的例子。
有一点要切记,就是不要想当然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备这些护城河。
如果觉得一家公司的护城河是品牌,要看跟同类产品相比,这家公司的产品是不是有更高的定价和更低的销售费用?
如果认为一家公司有规模效应,要看它收入的增速是不是快于成本的增速,利润率是不是会随着销量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有多边网络效应,通常它会有快于行业的客户数增长和边际递减的成本?
如果认为转换成本是一家公司的壁垒,就看它是不是有较高的重复购买率和较低的营销费用?
如果判断一家公司有成本优势,那它应该相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毛利率和更低的费用率,要去验证是不是这样?
除此之外,更主动运用低利润率获取更大市场份额的玩家值得关注,而在壁垒不清晰的情况下过早追求利润,往往是一个短视的行为。
总之, 客观事实和财务数据是支撑护城河判断的重要论据 。
C. 你认为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吸引客户的要素有哪些如何才能放大其网络效应
低成本高效率。
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管理弱是吸引客户的原因。加强金融机构合作,丰富实体产业融资,途径建立信用数据库,构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是扩大效应的办法。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D. 什么是网络效应啊
四、网络效应
信息产品存在着互联的内在需要,因为人们生产和使用它们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收集和交流信息。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网络的规模密切相关。只有一名用户的网络是毫无价值的。如果网络中只有少数用户,他们不仅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而且只能与数量有限的人交流信息和使用经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这种不利于规模经济的情况将不断得到改善,每名用户承担的成本将持续下降,同时信息和经验交流的范围得到扩大,所有用户都可能从网络规模的扩大中获得了更大的价值。此时,网络的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这种情况,即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该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在经济学中称为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或称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可以分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两种。前者即上述的由互联需求带来的网络效应,而后者则与互补产品有关。例如,某个用户购买的DVD对其他用户的DVD机的价值没有直接影响,然而拥有DVD机的人越多,娱乐业制造的DVD介质产品也会越多,结果所有用户都将从中获益。因此从经济联系的角度来看,该用户购买的DVD机将给其他用户带来额外价值。与直接网络效应不同,间接网络效应是信息产业所特有的。当前最典型的例子包括宽带网络和在网络上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3G能讯标准和为该标准设计的服务内容。在这两个例子中,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取决于在其上面运行的程序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规模更大的基础设施将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开发运行于其上的服务内容。当前宽带网和新一代无线通讯标准发展速度都没有人们预料得那么快,其关键就在于要出现一个运行在上面有市场规模的基本应用偏好。视频点播、交互式电视、移动商务等等都是候选方案,不过这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当某种产品的直接网络效应充分体现时,用户可以得到规模经济的好处。这种规模经济被称为买方规模经济,它和前面所讨论的卖方规模经济相对应。在卖方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平均成本随着规模的增加而降低,而在买方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平均收入(用户获得的价值)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网络效应(买方规模经济)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正反馈。当某种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刚刚投入市场时,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由于要面对前述不利因素,所以用户群必定很小。初期的用户大多数是技术爱好者和高收入者等对价格不敏感的人。此时市场容量的增长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然而,随着用户数的增多,上述障碍将被逐步消灭,越来越多的人会从效益,利益示范中发现该产品是值得购买的。当用户数量达到某个临界容量后,该产品将正式进入大众市场,开始超常发展阶段,可见,能否在早期获得更多用户的支持,进入向上的正反馈,对于厂商具有重要的意义。
E. 你如何从微软的垄断地位,看待网络效应壁垒
为什么微软会垄断呢?
中石油,移动垄断等等是因为有国家强制力,国家要求垄断的(中国实施反垄断法只是用来遏制外企的)...而微软自然没有这种待遇
微软垄断是因为操作系统这个产品的特殊性,和市场决定的,我敢说就算有个系统在各方面比windows强而且免费,还是会惨败于微软
windows是一款操作系统,虽然不是第一个操作系统,但是也是起步较早的系统,发展了20多年,所以各方面会比其他系统优秀和完善.
为什么垄断,为什么出厂的电脑都装windows系统而不装其他系统
先说一下,操作系统不仅仅只有windows,还有linux,苹果的mac os,unix,国产的红旗,麒麟(linux改过来的)等等,其实是有很多操作系统的,但是全部加起来市场占有量不足5%...其他的95%都被微软吞了...
我来说一下原因,软件是第一大原因
这样吧,假如你是软件开发公司的老板,你要做软件拿出去卖,你想赚钱,那你会选择做哪个平台呢,是使用人数占95%的windows,还是其他平台呢? 脑袋正常一点的都会去做windows...
所以如果你坚持不装windows系统,你的电脑会变成这样:
基本只有上网功能,和写文字,表格,ppt的功能
没有QQ用,因为腾讯公司只帮windows和苹果的mac os做了QQ
玩不了游戏,只能玩不超过1000款游戏,什么魔兽,dota,就算是qq斗地主,99%的游戏全部只有windows版本(英雄联盟有mac os版本,这很少见)
没有迅雷,酷狗,360等等我们日常生活用的软件.
仅仅靠2 3点,就已经毫无市场价值了
那不能两个都做么,例如同时给linux和windows做?答案是只有500强大公司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小工作组才会做这种事...因为开发一个windows平台和linux平台的软件成本几乎一样.如果你做windows软件用了10000块的成本,做一个linux的可能也要那么多钱,但是linux及时再优秀,也会赔很多钱,因为用的人太少,消费力量太低...
因为没人做除windows的软件,所以其他系统功能和可玩性比windows少了一大截,正因为是这样,电脑硬件厂商为了让电脑买的好,就都装windows了,这样windows的占有量又高了,占有量一高,软件公司为了经济利益,更加做windows的软件,而数量庞大的windows软件又促进了windows系统的占有量,恶性循环下去,只会越来越高...
先阶段无法推到现今微软在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除非:
做一个比微软更好的系统,而且价格便宜
命令千千万万家软件,游戏制作公司,所有公司都为这个系统做软件.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然而第二个条件几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