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通过滴滴事件网络安全

通过滴滴事件网络安全

发布时间:2023-06-26 15:56:07

❶ 滴滴被罚金额高达80.26亿元,被罚这么多是何原因

2022年7月21日,滴滴因存在16项违法事实,被处以80.26亿元罚款并全网通报,引发公众关注。

2020年秋至2021年夏互联网企业出现的一系列动作,似乎打破了一个时代的默契。本文指出,“滴滴事件”并非单纯的国家-资本关系偶发事件,它反映出新技术革命时代,资本要素与国家能力之间的深刻紧张。“滴滴事件”以数据安全问题为表征,但其背后体现的,是数据安全与资本垄断逻辑的并生与杂糅。一方面,“滴滴事件”及其数据安全危机确实触碰到国家安全的底线逻辑;另一方面,这一问题的产生则衍生自资本垄断的基本机理。


滴滴偷偷在在美国上市,

这些信息,如果都放在美国,你想想会发生什么后果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为了一己私利,弃国人于不顾。


总结:滴滴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迎合了新时代人们的一系列需求,比如提前订车、搭便车,这恰恰是传统出租车做不到的。一开始备受人们的欢迎,平台创建之初的本意本来是好的,既能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又能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但这个工具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此次滴滴受到重罚,希望也能给其他企业一个警告,不要为一时利益,再干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了。
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❷ 滴滴事件反映了我国网络安全哪些问题

在大数据的发展下,我国较为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政策促进网络安全的发展

实际上,我国政府较为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的发展,仅在2020-2021年,我国就发布了多条政策规范网络安全的发展。2021年3月份,国信办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旨在洞谨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个人信息行为,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划分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APP不得因为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在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滴滴依然选择了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是对我国网络安全的极大挑战。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❸ 滴滴事件为何直接上升到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和民族大义面前,没有什么大到不能倒。

近日,滴滴出行APP接受网络安全审查,并在应用商店下架,停止新用户注册的官方通报引发了全网的高度关注。滴滴事件与以往的安全事件不同,此次通报直接提及维护国家安全,意味着滴滴出行已经触碰到了国家安全的生死底线。

那么为何滴滴事件会上升到国家安全的程度呢?下面我们来讲讲。

综上所述,这就是滴滴事件为何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原因,希望滴滴公司能尽快度过这场风波。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❹ 为什么滴滴前脚上市就被网络安全审查

前不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 社会 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新增第六条: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审查的重点评估对象新增了数据处理活动以及国外上市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如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大量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毁损、非法利用或出境的风险以及被国外政府影响、控制、恶意利用的风险等。

到底什么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以网络为主要的安全体系的立场,主要涉及网络安全域、防火墙、网络访问控制、抗DDOS等场景,更多是指向整个网络空间的环境。网路资讯及资料均可存在于网路空间内或网路外。“资料可视为资料的主要载体,资料是对资料进行有意义分析的价值资产,常见的资料安全事件有网络入侵、资料泄露、资料篡改等。而数据安全则是以数据为中心,主要关注数据安全周期的安全和合规性,以此来保护数据的安全。常见的数据安全事件有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

我们的《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运营商在处理个人信息方面设置各种铁笼,从收集个人信息到使用个人信息,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系统。在法律的层面,明确了网络运营者不能瞎收集、乱使用个人信息,并且设立了严苛的法律责任来针对瞎收集、乱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从法律上杜绝出现你刚打完某APP的网络电话说想吃火锅,打开某APP就给你推送火锅点的优惠卷等等这种荒唐的现象。让我们每个人的个人信息更加安全,不容易被泄露。

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此后半个月里,“滴滴”网络安全审查事件一直在持续。从最开始“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到7月9日“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被曝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集体下架,再到近日七部门进驻,规格甚至超过了当初特斯拉的“五部门约谈”。

为什么滴滴前脚上市就被网络安全审查?因为滴滴“偷偷”上市的行为很容易让人怀疑一点——在美国纽交所IPO的过程中,滴滴是否泄露了中国境内收集到的个人信息和其他数据。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也可能有所担心,便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七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相关规定对滴滴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信息泄露可能涉嫌犯罪,也就是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这个罪指的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的行为。

所以,信息泄露不仅仅是个人的隐私问题,而且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 社会 问题。这是一个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金钱和权力。个人认为,大范围的信息泄露的严重程度不亚于一场传染病的流行。

❺ 重磅!滴滴事件的2个月后,数据安全法将正式实施

目前在国内,关于数据方面的法律主要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7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2021年实施)。 《网络安全法》主要是针对网络安全建设的指导,而新出台的《数据安全法》,则是更加明确了数据安全底线规范。

滴滴事件,体现了国家整治违法收集数据、维护数据主动权的决心。 随着数据在 社会 资源流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如何合法收集和使用数据也成了每一个互联网公司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可以说是公司的生命线。任何胆敢逾越数据安全红线的公司,必将得到严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重点解读

数据安全法全文很长,这里挑重点来进行解读。

一、法律的出台,是否会制约数据产业的发展步伐?

《数据安全法》第一条规定,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

第七条国家保护个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鼓励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

第十一条国家积极开展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数据安全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促进数据跨境安全、自由流动。

第十四条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数据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

解读:这三条说明国家出台的《数据安全法》并不是站在了促进数据行业的对立面,相反是在积极推动数据行业的发展,提前划好了红线,以避免无序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数据资源发挥其“精兵利器“价值是具备积极意义的。

二、数据安全的核心准则是什么?红线在哪?

第三十二条任何组织、个人收集数据,应当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数据。 法律、行政法规对收集、使用数据的目的、范围有规定的,应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目的和范围内收集、使用数据。

第三十三条从事数据交易中介服务的机构提供服务,应当要求数据提供方说明数据来源,审核交易双方的身份,并留存审核、交易记录。

解读:这两条明确指出,获取数据的方式首先必须是以合法的方式,而不是非法窃取的方式。从事数据交易,必须对供应交易两端进行审核、告知,并保留记录。

三、软件安全问题如何进行佐证?

第十七条国家推进数据开发利用技术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有关数据开发利用技术、产品和数据安全相关标准。 国家支持企业、 社会 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标准制定。

第十八条国家促进数据安全检测评估、认证等服务的发展,支持数据安全检测评估、认证等专业机构依法开展服务活动。

国家支持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教育和科研机构、有关专业机构等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防范、处置等方面开展协作。

解读:软件是否安全,是否存在设计漏洞,国家有专门的评估机构并划分了相应的等级,比如网安发布的等保,就是佐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国家也鼓励有更多的评测机构产生。同时,企业、相关政府部门、协会等机构也应该展开更多层面的协作。

四、政府的安全机构在必要调用数据时,企业是否可以不配合?

第三十五条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因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或者侦查犯罪的需要调取数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依法进行,有关组织、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八条国家机关为履行法定职责的需要收集、使用数据,应当在其履行法定职责的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 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保密商务信息等数据应当依法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解读:个人、组织应当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在严格的流程批准下,无条件进行配合。

五、数据输出境外有哪些限制??

第二十一条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 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国家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制定重要数据目录,加强对重要数据的保护。 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等数据属于国家核心数据,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

各地区、各部门应当按照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确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相关行业、领域的重要数据具体目录,对列入目录的数据进行重点保护。

第二十六条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在与数据和数据开发利用技术等有关的投资、贸易等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类似措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国家或者地区对等采取措施。

第四十五条开展数据处理活动的组织、个人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拒不改正或者造成大量数据泄露等严重后果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国家核心数据管理制度,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处二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罚款,并根据情况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未经主管机关批准向外国司法或者执法机构提供数据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解读:这下看明白了吧,《数据安全法》当中针对数据传输境外做了多条限制!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倘若给到国外将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不可逆的危害!有法可依、依法治国,《数据安全法》来的非常及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颁布,是国家在数据安全方面又一 历史 性的跨步,没有一刀切的让数据战略停下脚步,同时也给了各地政府、企业组织、包括个人对数据安全的理解和法律支持。

深驾 科技 作为 汽车 租赁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公司,数据是公司的重要资产,也是公司发展最核心的生命线!在《数据安全法》草案颁布后,公司立马组织全员学习,优化业务结构。在还没有全面走向数据使用之前,《数据安全法》刚好帮助深驾 科技 划好了红线,给予了非常重要的业务指导。同时,也能让一些别有用心的、意图利用数据安全话题给深驾 科技 泼脏水的人闭嘴。

数据其实是客户对公司的一种信任,信任又是构建商业的核心。 任何公司都不应该践踏客户的信任,这样的公司迟早也会走向灭亡。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深驾 科技 也呼吁更多的产业互联网的同仁珍惜这份信任,构建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

❻ 滴滴被处罚,你觉得对今后的互联网发展及大数据应用会有何影响

这次处罚,有力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国家信息安全,必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事件;同时,滴滴被罚也给其它平台企业敲响了警钟。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然而,伴随着野蛮竞争、无序扩张,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如电商平台大数据杀熟、App用户隐私数据泄露等问题……这不仅引发人们对于平台经济影响公平竞争、危害信息安全的思考,也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无规矩不成方圆。此前,多个部门已陆续出台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和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律与政策。而随着监管法规和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平台经济也开始面临常态化监管。

唯一的警示作用就是没警示作用!说实话对创始人和CEO自罚100万,我是真没见过这么多的!这让我想起了国内的獐子岛,康美药业,也让我想起了美国的安然。当初安然公司造假直接被罚破产了,公司老板高管等被罚71.4亿美元,最后还蹲大牢了,就连负责会计审计的公司安达信都直接破产了,退出了长达89年的审计行业。不得不说,我国商业环境的优越性,那是欧美国家无法比拟的,更无法超越!

在平台霸占市场的时代,个体只能赚到辛苦钱。因为个体的脖子虽然被平台(比如淘宝/滴滴/抖音/美团等等)卡牢,但是他们不会卡死你,就只给你留一个可以喘息的空间,让你疲于奔命,却又只能赚到基本的利润率,维持生存。当它们看你快要死的时候,就稍微松一点手,让你喘口气,你一旦活的欢快了,就立刻卡紧你,撸你一把,让商家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比如现在淘宝和拼多多上开店,就得拼价格,完全薄利多销,平台会始终将商家的利润维持在仅仅能够解决商家温饱的边缘线上,很多外卖骑手被困在算法里。

像美团/饿了吗这种平台,虽然很多餐饮店通过这些平台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订单,但是商家要不断的做促销才有销量,最后一算账,利润越来越薄。同样的逻辑,在滴滴上开车的司机,这一两年也只能赚到辛苦钱了,之前开滴滴的司机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无事可做都去开滴滴了,叫车越来越容易,补贴越来越少,平台的抽成也越来越多。处罚滴滴,目的不是打压某个人、某个平台,而是为了让市场更规范、竞争更公平,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进一步扩大内需,为了更好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❼ 滴滴摊上大事儿!数据处理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怎么回事

今天是7月22日,根据最新报道显示,滴滴公司在之前涉嫌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在今日正式被网信办公布,并且也对其详细的违法细则进行了公示,其中,滴滴公司一共被罚款80亿元。并且总裁以及CEO都被罚款100万元,可以说是非常多的,虽然滴滴表示将会严格服从相关的处罚,但是大家还是对滴滴公司表示寒心,主要是因为数据处理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安全问题,那么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希望滴滴可以好好反省自己!

❽ 滴滴违反《网络安全法》被罚80.26亿,收集的数据到底去哪了

掌握详细的个人出行信息后,滴滴出行似乎已经有能力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行“大数据分析”,这对个人来说构成了潜在信息风险,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大数据杀熟”: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

目前隐私保护技术还相对不够完善,因此网络上的个人隐私很难得到很好地保护,就像大家平时使用的社交软件,微信、QQ、微博等,都无时无刻在监控着大家的一举一动,包括你的朋友、家人以及出行、购物等各项信息都会被收集并利用。其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你淘宝经常浏览过的物品,在推荐好物当中会发现大部分是同类型的商品,这就已经说明淘宝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出你近段时间的喜好,继而不断为你推荐,刺激消费。

❾ “滴滴”事件背后的大国数据博弈

文章首发-公众号: 钻石研报

一、“滴滴”事件的背后是大国数据的博弈

1、滴滴赴美低调上市,旋即被网信办启动网络安全调查。 6月30日,滴滴低调完成赴纽交所IPO动作,募资不低于44亿美元。7月2日,网信办发布消息,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对滴滴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停止新用户注册。7月4日,网信办再次发布消息,要求滴滴App下架。这样的监管对象、监管措施和推动力度在行业内并不多见。

2、“滴滴事件”敲响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警钟,未来相关监管力度也将持续提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愈发严重。2021年6月,工信部就通报过291款侵害用户权益App,并进一步加大对App弹窗信息关不掉或者未显着提供关闭功能标识,开屏信息、弹窗信息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跳转至其他页面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滴滴事件”敲响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警钟,我们认为未来相关监管力度也将持续提升。

3、从立法层面来看,国家对个人信息保护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总则编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在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面向 社会 公布并征求意见。二审稿第57条规定,“提供基础性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需要履行个人信息保护特别义务: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监督;对严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处理个人信息的平台内的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停止提供服务;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 社会 责任报告,接受 社会 监督。该规定重点强化超大型互联网平台信息保护义务。

4、归根结底,滴滴事件还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重要性超过传统认知范畴。 尽管滴滴中国活跃用户3.8亿(据招股说明书),但此次受到监管审查,原因是网络安全,和较早对多个企业展开的反垄断审查不尽相同。一方面,位置信息是更为敏感的数据,不仅涉及财产安全,往往还涉及人身安全、国家安全。和保护其实会渗透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场景,远不止日常的线上办公、生活领域。未来,网络安全还会紧密关联到工业生产、虚拟现实、区块链、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领域。

二、数据战略意义上升,警惕“以经济之名行政治之实”。

1、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其战略意义上升,保护/获取数据资源尤为关键。 由于数据正在逐步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对生产生活活动,甚至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从大国博弈的层面来看,首先如何保护本国的数据不轻易为他国所用,其次如何获得他国数据为自身所用,就尤为关键。可以说,数据不只是一个商业问题,更具有战略意义。从全球来看,不同经济体目前采用的方式表面来看五花八门,但核心都是在互联网数字 社会 “自上而下”构建法制体系来保护/获取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看似市场行为,实则隐含国家安全和大国博弈的考量。

2、对内来看,美国可能正在借“反垄断”之名,开始加强对数据的监管。 大多数人看美国反垄断,只是从商业的角度去看,参考的是90年代的微软反垄断案,而忽略了互联网平台实际上形成的双重垄断——表面是某一个商业领域的垄断,背后实际上是对数据的垄断。互联网平台是大数据收集的载体,利用这些数据不仅危害行业本身的市场平等竞争,更重要的是可能造成隐私泄露、影响国家安全等非市场化的问题。因此,尽管拜登和特朗普在诸多观点上大相径庭,但是对于 科技 巨头反垄断的看法则较为一致。在特朗普执政的后期,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开始针对Google、Facebook、Amazon、Apple四家互联网 科技 巨头进行反垄断调查,并于2020年7月29日举行了反垄断听证会。而拜登执政之后延续,甚至试图进一步加强了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

3、对外来看,美国或也正借“收紧对赴美上市企业监管”来获取更多信息。 除了通过反垄断调查,美国自2020年以来也加紧了对赴美寻求融资企业的审核和管控,需要警惕其将此作为获取财务、营业数据等信息的渠道。2021年,《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对在美上市公司基本披露义务作了规定,要求向美国证监会(SEC)披露该公司审计报告、发行者本国(即该公司设立国)政府机构持有的该公司股份比例、公司所聘会计师事务所境外分支机构所在国政府机构是否对公司拥有控制权等信息。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外国发行人,将被迫从美国退市。而根据PCAOB的报告,截至2020年5月,全球225家因监管障碍而无法进行审计监察的美国上市公司,有213家来自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其余11家来自比利时。换言之,美国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给中国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境外融资增加了极大的摩擦成本,并且提升了中概股退市的风险。需要持续关注美国以自己的金融市场优势,来获取数据等关键要素的潜在风险。

参考内容:

《中银证券-计算机行业点评:上市与下架,滴滴事件是不是网络安全问题?》

《开源证券-计算机行业点评报告:“滴滴事件”敲响个信安全警钟,把握网安投资机会》

《兴业证券-大国数据博弈系列开篇:“滴滴”事件背后的大国数据博弈》

阅读全文

与通过滴滴事件网络安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每个房间有网络要什么路由器 浏览:194
网络类型4g可以用wifi吗 浏览:644
网络推广和程序员哪个前景好 浏览:645
网络设置域英文g 浏览:527
手机网络接入lms是什么意思 浏览:535
wifi电视还需要网络机顶盒吗 浏览:962
wifi显示网络故障 浏览:649
宠物网络营销策略手段 浏览:654
网络是怎样连接pdf 浏览:725
rcv计算机网络 浏览:143
注重网络安全加强防护能力 浏览:111
他的手机网络 浏览:169
移动网络优化是优化问题吗 浏览:424
手机无法网络登录另一台电脑 浏览:524
网络用语流量不好是什么意思 浏览:228
招生网络平台一登录错误怎么办 浏览:847
怎么给无线网络连接设置ip 浏览:255
网络语为什么受欢迎 浏览:806
联通怎么清理数据网络 浏览:853
哪些物理信道在5g网络中不存在 浏览:85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