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预防网络电信诈骗
预防电信诈骗要注意:思想上要杜绝虚假电话给予的优惠;身份信息要注意保密;接到电话要核对真实信息;耐心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被恐吓电话轻易吓到,端正心态。
1、思想上要杜绝
许多人在思想认识上,就是喜欢贪图小便宜,所以,会在接收到这样的电信电话或者是短信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是天大的幸运,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自然就会上当受骗。建议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不要相信什么天上掉馄饨的好事。
2、身份信息防泄
有一部分人喜欢在ATM机上抽钱后,把小票拿到,但是,看一看就扔掉了,这给一些电信诈骗者提供了相当好的条件。因此,在个人身份信息或者是家人信息的保密工作上,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要在取钱的时候,相信外人,最好只求助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
3、核对真实信息
如果你在接到了电信的短信或者是电话的时候,记得,一定要仔细核对真实的信息。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打电话给当事人,问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如果当事人的电话无法接通,则可以向当事人身边的人朋友或者是同事或者是其他的家人征求意见。人多力量大,自然会挡住诈骗者。
4、耐心辨别真伪
如果你个人不能确定的话,最好是找家里人商量一下,当然,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最好是辨别一下真伪,如果有银行发来的,你可以拨打银行的服务热线咨询一下,如果是其他的地方,你可以查一下网络,看一下,其到底是真假,现在网上有好多公布了的假信息等。
5、对立正确态度
遇到恐吓一类的电信信息或者是电话的话,不要惊慌,在个人没有做这些事情前,根本不必担心他们所谓的恐吓或者是法院的传票等。如果担心害怕的话,你就故意让对方向你提供证据,你把这些证据收集好,到相关的部门进行举报。
(1)如何预防电网络诈骗扩展阅读:
受害群体:
电信诈骗侵害的群体具有很广泛的特点,而且是非特定的,采取漫天撒网,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个号段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企业老板、公务员、学校老师,各行各业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波及面很宽、社会影响很恶劣。
一些诈骗是针对性比较强的。比如像汽车退税诈骗,受骗的主要是一些有车族。还有一些突出的像冒充电信人员、公安人员的诈骗,诈骗者往往选择白天拨打电话,白天年轻人都上班了,家里老年人比较多,其抓住老年人资信度比较闭塞,容易受骗的情况实施作案。
Ⅱ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有效措施有
1、加强对群众信息的保护。
2、严格对诸如电话卡、银行卡等实名登记制度。
3、加大对网络工具的管理力度。
4、注重电信诈骗的相关宣传防范工作,尽量减少电信诈骗发生。
遇到电信网络诈骗后怎么做?
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无资金损失。没有产生资金损失,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做到和注意以下三项:
1、对于电信网络诈骗一定要不听、不信、不理睬。
2、如果手机中木马病毒,哪怕没有资金损失也要及时将手机刷机,并且更改相关账户密码。
需要提示您的是:虽然没有资金损失,但是木马病毒很有可能已经盗取了您手机内的各项信息。
3、可以将电信网络诈骗电话或者相关信息线索,通过110报警电话或者12110短信报警平台提供给警方,警方会将这些线索汇总,开展工作。
网络诈骗的客观表现是什么?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Ⅲ 有没有有效的防御电信网络诈骗的方法
您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有妙招,做到不信 不理 不汇款不会被骗。对于各类信息,我们要学会有效甄别,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6个防诈骗手段和预防方法可供参考。第一招: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绝对不可轻易汇款,应该第一时间报警。第二招:非正常号码,如0019等开头的号码为境外来电,请勿轻易回复;不法分子通过软件可以任意设置来电号码,不要轻易相信来电显示的所谓“官方号码”。第三招:了解基本的金融常识,坚持使用常用熟悉的渠道。如要尝试使用自己不熟悉的银行业务,可先咨询银行网点工作人员。第四招:千万别泄漏银行卡密码。用户银行密码等私密资料在银行系统中多为非明文储存,银行工作人员无法直接看到,任何银行工作人员电话要求用户告知密码以进行核对的行为都是非正常的,需要严加提防。第五招:公安民警、税务工作人员绝对不会打电话指导被害人如何转账、设密码;公安部门也绝不可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如对犯罪分子所述情况有不确定性,应通过110、当地税务公开热线等官方电话核实情况。第六招:犯罪分子从一个渠道掌握到的信息都是片面有限的,应在不提供更多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冷静要求对方提供更多信息,或是要求其从官方渠道(APP通知、官网通知等)内进行操作,勿轻信短信、邮件等渠道中的链接等信息。总之,做到不信不理不汇款,就不会有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