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利厅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一、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填报工作。根据《规则》要求,水利安全生产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危险源信息、隐患信息、事故月报信息和应急管理信息等,均需通过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填报。当前,我区的信息系统填报工作存在:昌禅一是部分水行政主管部门专职填报人员变动频繁,填报人员对信息系统填报工作不熟悉、操作不熟练、业务逻辑不清晰等;二是部分设区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辖区内的工程信息录入不全、隐患治理信息录入不及时、隐患问题整改信息未录入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尺告,安排专人负责信息填报工作,及时督促和指导辖区监管范围内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按时在信息系统上填报水利安全生产信息,组织开展填报人员培训。
二、加强基本信息的录入与更新。各级水行耐困尘政主管部门要全面排查辖区监管范围内规模以上水利工程(见《规则》附件1)是否已全部录入信息系统,并做好需录入信息系统的水利工程核对调整工作。对于新成立的单位或新建工程,要及时向直接监管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注册,并及时录入相关基本信息和安全信息。对因撤销、报废等原因已不存在但已录入系统的水利工程和单位,或属于其他部门(如交通、农业等)管理但已录入系统的水利工程和单位,应当及时予以删除。对已录入单位或水利工程信息有变动的,要及时更新修改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系统的数据录入、更新、维护等全面及时准确。
三、其他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做好管辖范围内需录入信息系统的水利工程核对调整工作,2022年6月底前报水利厅备案后纳入安全生产状况评价;组织管辖范围内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做好重大危险源、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备案,2022年6月底前完成信息系统应急管理信息初次填报有关工作。我厅将组织力量对信息系统填报工作进行督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
‘贰’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 为切实做好水利信息化工作,××市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龙头的“金水工程”建设,在充分征求局机关各处室、××市水投集团意见基础上,形成××市水利信息化工作实施计划。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水、雨、工、旱、灾情以及相关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相关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系统要求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建设任务
的水利信息化主要建设任务有七项,具体为:
(一)××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项目
.工灾情采集系统
××市范围内建设个工灾情信息采集站,配置相关工灾情采集设备和工灾情数据整理上报软件。
.智能图像水文采集系统
××市水利数据中心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建设,建设个重要报讯站点的智能视频监控设备。
.××县分会场项目
在视频会商系统主会场项目建成基础上,向下延伸,××县视频分会场系统建设。
.应用软件二期工程
在软件一期工程基础上,启动包括洪水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防汛会商支持系统、气象产品系统、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系统、地方电力管理系统等软件二期工程。
(二)水文站网建设
建设中洞等个水文站生产业务用房、雨量观测场、水位流量测验设施,配置雨量、蒸发、水位、流量、含沙量及通讯设备仪器。
(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
租银建设座中型、小(一)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维护座已成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市级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平台。
(四)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取水单位取水信息及时汇集;通过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监控、管理水资源费征收情况;建成系统远程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科学、高效的管理。
(五)××市防汛抗旱物资管理系统
建立物资管理数据库,规范物资出入库和调拨流程管理,实现防汛抗旱物资信息化管理。
(六)河道管理信息系统
××市河道岸线规划管理、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采砂管理等信息系统。
(七)档案资料信息库
通过研发软件管理系统,将文档、图片、影像等资料分类保存,并根据需要生成档案资料信息库。
三、分解落实责任
(一)××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和档案资料信息库项目:××市水利信息化项目办总体牵头负责,防办、局办、××县等相关处室和单位协助。
(二)水文站网建设:××市水文局总体负责。
(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市水管总站总体负责,××县协助。
(四)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市水资源管理站总体扰裤负责,市水利信息中心协助。
(五)××市防汛抗旱物资管理系统:××市防办总体负责,市防汛机动抢险队协助。
(六)河道管理信息系统:由河道管理处总体负责,市水利信息中心协助。
四、有关要求
××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局党组既定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原则,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水利信息化的“金水工程”,作为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新任务被水利部列为“十一五”水利十大工作任务之一,××市政府签署的《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作备忘录》之中,在水利部贯彻落实国发号文件《工作方案》××市列为西部地区水利信息化试点地区,水利信息化工作已成为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工作,局党组将其作为“禹王杯”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县(××县)水利(水务、农机)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市水投集团高度重视,明确信息化分管领导,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项经费,明确具体工作人员,切实做好各项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
水弊李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
(二)明确任务,落实经费
××县(××县)水利(水务、农机)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市水投集团按照制定的建设任务,结合实际,倒排工作计划,按照“谁负责、谁建设,谁筹资、谁维护”的.原则,逐一落实项目建设及管护经费(详见附件、),未立项的信息化工程项目要抓紧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市水利局将本着“谁积极、支持谁”和“急用先建”原则,统筹安排,确保信息化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市水利信息中心的衔接,××市水利信息化规划和信息化“三统一”原则,切实做到各子项目技术标准、××市级平台相一致,确保资源享。各项信息化项目(含水文信息化)××市水利信息中心备案。
(三)切实加强已成信息化项目的运行维护
我局在先后建成“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计算机主干网络及通信系统工程”、“软件一期工程”、“水情采集子系统建设项目及土建工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重庆旱情分中心”;先后启动“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应用服务平台项目”、“视频会商系统主会场项目”以及“工灾情应急系统”等工程项目,××市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水平,关系着重庆“金水工程”建设的成败。请各管护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每明确专项的信息化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充分保障已成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
‘叁’ 数字即墨2021年行动方案
数字 即墨 2021年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落实《数字青岛发展规划 (2019 — 2022年) 》规划部署, 持续 建设 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 、 加快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建设
(一)构建智慧管用的城市云脑“智能化”体系
1.一体化综合指挥。建设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城市云脑大数据中心等一体化城市运行中配伍链心,满足应 急 协同联动、城市运行状态监测 和数字 即墨管理服务等工作需要。 (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应急局、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培孙局)
2.全域感知体系。 建设 完善 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物联感知接入、视频监控资源共橘滑享 三大基础支撑平台,推动全区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一张图、动态感知数据分级分类接入、全域视频资源共享共用。 (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3.数据业务中台。 打造城市云脑场景应用集群 , 推动公安、城管、应急、交通、 水利、 生态环境、 科技创新、 经济运行等重点领域应用上线, 至少3个场景一屏接入城市云脑 。 基本建成城市云脑 区(市)中枢, 构建城市云脑一体化应用体系 。 (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应急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分局、科技局、统计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 二)打造便捷满意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体系
4.一码通城。实施“码上即墨”行动,推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药卫生、 文化旅游 、体育健身和智慧校园 等 公共服务 领域统一身份认证 、 多码融合 和社保卡 多领域应 用 。 (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公安分局、行政审批局、交通运输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卫生健康局、医保局、文化和旅游局、教育体育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5.一网通办。实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完善“爱山东·青e办”即墨分厅掌上办事平台功能,建成便民利企服务专区不少于1个,接 入亮点应用不少于10项。全面推行“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丰富应用场景,拓展可办主题至200个,实现更多事务“ 一次办好”。 (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行政审批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可用率超过85% 。(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
(三) 构建数智融合的 政府决策“ 协同化 ”体系
6.政府决策数字化。深化数据汇聚共享,重点围绕营商环境和 重点领域应用场景需求,强化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充分利用社会数据资源强化政府决策支撑,加强政企合作,鼓励多方参与,形成数据来源广泛、多方数据比对、数据时效性强的政府决策数据支撑体系。 (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 四 )形成精准高效的城市治理 “ 现代化 ” 体系
7.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整合各级各部门指挥调度、综合运行和辅助决策类系统及相关数据资源,建设“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全区一体、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 (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应急局、公安分局、卫生健康局、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建设 社会治理 综合信息 平台 、 智 慧公安、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等, 更好地支撑以网络化运行、海量化参与、社会化协同为特征的社会治理需求,提高数据汇聚、事中监管、趋势研判、协同联动等能力。 (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综合执法局、气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8.一部手机游即墨。依托“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整合全区 范围内“食、住、行、游、购、娱”等资源,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文旅公共服务 。 (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9.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加快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建设,推动 城市治理和服务向基层延伸 。 智慧社区建设总数达到25个,其中示范点达到12个 ; 智慧街区建设总数达到11个,其中示范点达到2个。推动建 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鼓励发展光影街区、数码地标、车路协同、车充响应等应用场景示范。 (责任单位:各镇街,各功能区,区民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二、推动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建设
(五)提 升 教育 数字化 水平
10.智慧教育。整合部、省、市、区、校5级教育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以及各类教育服务,为全区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开展智慧校园新装备、新技术试点,提升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水平 , 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99 % 。推动青岛市智慧体育平台应用,统筹全区各类体育资源,推行全民健身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网上指导。 (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11.人工智能教育。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创作、开源创新”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服务平台,打造集“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互动体验”综合性人工智能实验室, 推进 全区 人工智能教育快速发展。 (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六) 提升 医疗 数字化水平
12.智慧医疗。积极配合青岛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 造,提高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效率,提 升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推进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建成1家以上互联网医院。参照《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 (国卫办医函〔2019〕236号) , 2022年 智慧服务达到 3 级以上 的 医院数量不少于1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进一步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动态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到 75% 。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13.智慧医保。 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智慧 医保信息化平台。 推动 医保电子凭证 在 定点医药机构 应用 , 逐步实现 预约、挂号、就诊、支付以及查阅报告等 场景 亮码、刷脸 服务。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卫生健康局)
( 七 ) 提升交通数字化水平
14.智慧停车。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便捷支付、全景导航等技术实现全域停车资源的“智能感知 、 智能调度 、 智能服务” , 建立全区停车管理、运营、服务一体化体系,打造 智慧 停车模式。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综合执法局,各镇街,各功能区)
15.智慧交通。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对交通态势的精确感知控制能力,建设智能化、可统一调度的交通信号灯系统,实现对道路信号实时调整 。 开展5G交通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即墨区巡游出租车车载智能终端安装项目。公共汽电车来车实时预报率达到100%;交通路口实时信号配时系统比例超过80%、电子警察监控点覆盖率达到100%,不断提高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 (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
( 八 ) 提升 人社 和养老 服务 数字化水平
16.养老服务“静默办理”。深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应用,实现全区老年人户籍、健康、就诊、养老金、医保等信息共享共用。推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平台与个人信用平台互联互通,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推广应用智慧养老设施设备,推进医疗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安防设备、可穿戴设备、养老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在养老中的广泛应用,为全区居家失智老人发放智能手环。构建养老服务机构行政审批、民政备案、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养老服务质量综合监管的联动机制。优化老年人服务事项“静默办理”,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实现在线预约、签约, 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津贴补贴领取等涉及老年人高频使用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由系统自动办理 。按上级部署, 试点推行门诊慢特病部分病种“零材料办理” 。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行政审批局、公安分局)
三、 培育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生态
( 九 )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17.海洋大数据产业。发挥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 、国家深海基地等海洋科技重大平台集 聚优势,持续引进涉海研发机构和产业项目。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发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产业园,畅通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加速蓝谷科研成果在当地产业转化。依托鳌山湾未来城做好蓝谷科研成果及产业转化承接,助推海洋经济融合发展。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国际领先的超算和海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集数据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共享、应用等为一体的海洋大数据综合发展体系,支撑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科技发展和成果转化,推动海洋特色创客发展。推进华录山东总部基地与国家海洋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建设,融合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发海洋信息资讯服务产品,打造以光磁一体存储设备为核心的新一代大数据设施。 ( 责任单位: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局,各镇街,各功能区)
(十)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18.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规范数据交易主体行 为,支持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市场主体探索数据交易新模式。 支持更多银行和有关机构进驻数据中台开展信用贷等业务,以数据资源赋能全区实体经济发展。 ( 责任单位: 区 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
19.数字经济园区。支持加快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推动 华为科技产业城、金蝶软件园、华录山东总部基地、 金口智能制造及大数据发展示范基地 等建设 。 (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鳌山卫街道办事处、金口镇政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 一 )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20.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推动互联网与现代 农业线上线下“双融合”,构建共创、共享、共赢的数字农业生态圈, 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提高农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引进精准农业与智慧农机示范系统,建设卫星导航差分定位基站、农用远程气象监测站,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 加快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淘宝村、镇创建,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软实力。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21.工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推动传 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有序推进区内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改造,重点培育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打造酷特智能“数字驱动的C2M大规模定制模式”、即发集团“织染缝一体柔性化制造模式”、森麒麟轮胎“基于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厂模式”等。 完善工业互联网行业标识解析体系, 工信部备案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不少于1家。 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信息共享、监测预警、攻防演练等平台,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 (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2.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发展智慧物流,推 进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 等重点物流园区数字化升级改造,建设智慧物流园区。发展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智慧物流典型示范应用。 (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国际陆港管委、蓝谷高新区管委) 推进商业实体向线上销售转型,鼓励发展平台经济,支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新零售等新业态发展。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 发展金融科技, 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创新应用,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改善金融市场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 推进自然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数据库建设,推动信用信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使用,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增强社会诚信和自治能力。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发展智慧 文旅 服务 ,组织有条件的景区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建设。 (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四 、 构建智能融合的 数字基础设施
(十 二 )加快 新型 基础设施建设
23.多功能一体杆。以场景建设为牵引,结合道路建设、老旧路灯改造,整合路灯杆、信号杆 、公交站台等市政设施,加快物联网设施部署,加速多功能杆、柱、桩等新型智能感知设施建设。 (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公安分局、交通运输局)
24.“双千兆”城市。加快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 入能力 逐步 达到1000Mbps。 全面部署IPv 6 ,统筹推进全区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 6 升级。 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运营商以共建共享共用新模式开展5G基站建设,城区重点公共区域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高质量建设5G网络,全面推进5G网络试点和规模组网,推动5G与重点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加强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
(十 三 ) 完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 统筹全区基础数据资源建设,整合各类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资源,健全基础数据资源动态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城市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产业、互联网等领域数据汇聚。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为风险防控、应急调度、公共决策、协同治理提供大数据支撑,依法依规推进公共数据开放。 (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政府有关部门)
(十 四 ) 构筑防护有力的网络安全体系。 推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建设,实现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平稳运行。采用流量监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及时发现、处置网络安全问题,化解潜在风险,保障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平稳运行 。 推动网络安全规范化管理。拟定即墨区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夯实主体责任。科学研究制定安全策略,组建网络安全专家技术团队,加强智力支撑,提高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安全防护水平。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强化数据安全保障。统筹推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审查和监督,提升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 (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 五 ) 优化数字即墨发展环境。 积极推动数字即墨建设资金纳入年度地方财政预算,加快完善专项资金申请发放、绩效管理、调度激励等制度。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加强对数字即墨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落实,对责任单位年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督导。破除行业壁垒,推动各行业领域在技术、标准、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对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市场监管局) 深化重点领域政务公开,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多样。 (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 配合青岛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数据流通交易、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标准体系、管理制度等。 (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委网信办) 加大数字即墨建设宣传力度,及时推介数字政府建设发展的新成果、新成绩、新成就,积极营造重视数字即墨建设的舆论氛围。 (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抄送: 区委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监委,区人武部, 区法院,区检察院,省、青岛驻即单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 21 年 7 月 1 日印发
‘肆’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水电事业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可以大大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改善和优化管理结构,有力促进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发展。针对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水利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完善,使其灌溉、调蓄、防汛等功能得以有效发挥。1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水利资源共享的需要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数据资料较多,对这些数据资源的收集也较为困难,并且在工程项目法人、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之间需要交流的文件信息较多,如果继续采用过去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必然会影响到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而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则可以把所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整合,这种整合是按照科学性原则进行的,可以方便工程后期的管理和维护,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信息化设备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误差,且也可以解决时效性问题,使工作人员对各种数据资源进行及时、快速、高效处理,提高各单位之间信息资源交流和共享效率;其次,水利工程信息化调度系统可以顺利实现对各个单位的数据信息采集、汇总,并将其第一时间传输到需要的部门中,这是传统传输方式所难以实现的,是整个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在。
1.2水利管理决策时效性的要求
一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实现可以实时化分析和汇总各种数据信息,并且在收集之后还可自动进行计算,计算之后可以按照预期设定的格式将报表进行输出,提高了数据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时效性;二是信息系统的畅通,还可以使水利单位内部管理更为高效,上下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达更为便捷,同时可以确保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各部门在得到传达信息后及时作出管理决策,尤其是出现突发问题时,这样水利工程的决策效率就得到了明显提升,并最终带动水利工程总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各项管理决策都必须要建立在准确、完整的数据信息基础上,实现信息化建设后,可以对水利工程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准确搜索、加工和整理,能够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工程动态全局把握,并对建设方案进行科学调整,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同时信息化系统的实现也可以改变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从而使水利工程管理更为科学化和流程化。
2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1强化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涉及领域较多,并且整个建设过程的科技含量、智能水平都非常高,这就需要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一是对于水利工程部门来说,要对现有管理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教育,将信息化技术全面贯彻到管理队伍中,并依据管理队伍的人员构成特点,采用科学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实现对不同领域的信息系统进行专业化培训,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二是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水利工程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网站、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信息调度中心,将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转变用人机制,积极引进专业性人才,弥补自身管理队伍存在的不足。
2.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水利工程信息化实现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水利信息的网络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点。要加快推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建立辐射范围广的公共网络,各个地区的水利系统构建适合自身的信息资料数据库,在得到验收确认之后再与辐射全国的公共网络进行连接。此外,水利部门还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对信息化设备进行引进,包括计算机、微电子设备等,切实为信息化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2.3加强信息化的安全建设
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将安全建设作为第一关注点。信息化发展速度越快,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就越多且越复杂,这就需要水利工程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信息资源传达的保密性统一对待,同时要加大反黑客技术研究力度,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机制,为信息化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3总结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化的全面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时代发展要求,更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在其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从各方面入手,为信息化的全面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伍’ 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几年,xx市在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防汛抗旱指挥信息化为龙头,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水利政务信息化及水利业务工作方面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__市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晚,基础薄弱,目前,全市水利信息化工作在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全市水利化建设基本情况
(一)全市水利信息化工作情况介绍
1、领导重视,成立了xx市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xx市水利局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xx市于20xx年xx月成立了"xx市水利信息化领导小组",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和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及部门的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负责全市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日常办事机构,由局办公室具体承担日常工作,为全市水利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2、分步建设,各负其责,应用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绩。升袜市有关部门按照分步建设,各负其责的指导思想,在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利政务信息化、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行业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开展了水利信息化工作,并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受益。
3、按照xx市水利局领导大力宣传xx市水利和实施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我局于20xx年x月开通了xx市水利局公共信息网,作为我局对外宣传和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每日更新信息,运行1年多来充分发挥了网络宣传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局15个直属单位和全市40个区县水利局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均建立了当地的水利公共信息网,此项工作的实施,不仅在公众信息网建设方面走在了哗源全市前列,而且有效提高了xx市水利局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
4、xx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建设起步良好。xx市作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全市目前已经建成监测总站1个、分站4个、监测点23个,拥有gps定位仪2台,工作站、数字化仪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各1台,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具备,下一步将开展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
(二)xx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情况
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尚未正式启动之前,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针对xx市洪涝和地质灾害频繁,春旱、夏旱、伏旱严重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了"xx市沿江城市防洪预警自动测报系统,并开始发挥效益。
1、xx市防汛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该系统是xx市防汛信息传输的主要平台,于20xx年开始建设,20xx年x月通过验收,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了xx市防汛办与国家防总办、区县(市)防汛办及相关水文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市、区县(市)防汛办间防汛抗旱信息和公文能相互传输,能够实时自动接收、传输、处理和存储水文雨量测站、水库站的水雨情信息,并通过监视系统实时监视全市主要江河水情变化、主要测站降雨情况,对水位超警、降雨超量和水库超限进行报警,对水库、重点防汛设施布置、全市防洪概况的基本情况进行编辑和查询,并能打印输出各类工作报表,达到了系统设计要求。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方便快捷、人机界面清楚灵活、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2、xx市沿江城市防洪预警自动测报系统
xx市境内水网众多,主要江河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渠江、綦江、御临河等,在历史上多次遭受洪涝灾害,损失严重。xx市成为中央直辖市以前,防汛抗旱信息传递和处理手段处于比较原始的人工操作阶段,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防汛指挥快速、准确的要求。为提高防汛指挥能力,为下游城镇防汛抢险争取时间,减少洪灾损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建设了沿江城市防洪预警自动测报系统一期工程。该系统能实现xx市境内寸滩以上长江、嘉陵江、涪江、渠江、琼江、綦江6条江河沿江城市的水位自动采集、洪水预报和相关乱笑态数据的自动传输、处理、查询以及电话报警等功能,并将这些信息通过防汛水情自动收发报系统传递给相关区县防汛部门,为防汛决策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依据。
项目一期工程于20xx年x月向全国公开招标,并选定了建设单位。20xx年x月xx日-x月xx开始对各遥测站及中心站设备安装,x月xx日预报系统软件安装,x月x日-x月x日开始中心站应用软件和分中心站设备及软件安装,系统开始投入试运行阶段。20xx年9月19日通过验收。
3、xx市旱情信息采集系统(一期一阶段)
xx市受季风环流控制,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使降雨在时程上分布不均,导致干旱频繁发生。春旱、夏旱、伏旱的发生频率达到8%、31%和71%,严重影响了全市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为提高全市抗旱能力,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建设了xx市旱情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是抗旱决策的基础,它的目标和任务是应用先进墒情监测设备建成覆盖全市的实时旱情信息采集系统,实现旱情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存储,并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自动传递旱情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有关墒情实况、分析及预测等信息发布在网上,为全市抗旱提供决策依据。该系统由旱情信息采集、旱情信息传输和旱情信息决策支持系统三部分组成。
一阶段工程项目于20xx年x月启动建设,20xx年xx月进行土建工程,20xx年x月初开始对各固定遥测站及中心站设备进行安装,共建设了大足玉滩等9个固定旱情监测站、武隆防汛抗旱办等3个。
移动旱情监测站和市防汛抗旱办1个中心站及通讯网络,x月xx日系统开始投入试运行阶段。从目前试运行情况看,系统实现了旱情监测站数据采集、接收、解码、纠错、入库与监视,实现了信息统计、分析、预测和公文处理的自动化、电子化。该系统正常投入试运行,标志着我市抗旱信息化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旱情监测和预报手段方面已跃上一个新台阶。全市旱情信息采集系统第二阶段工程已于x月xx日完成公开招标,计划将于今年11月底再完成53个固定旱情监测站、37个移动旱情监测站和2个旱情试验站的站址勘测、土建、设备安装调试等建设工作。此套旱情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建成,将会有效改变全市旱情数据长期依靠人工采集的形式;规范信息上报的'标准;提高了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精确度。
二、市水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xx市水利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xx市水利信息化尽管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总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
1、信息化认识不到位。全市水利系统的部分干部职工对信息化的认识和水利部、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尚有距离,缺乏紧迫感;统一指挥的建设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统一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全局建设的有序性。
2、执行《规划》的情况差异较大,管理水平不能适应信息化的需要。《xx市水利信息化规划》尽管已经出台,但全市执行《规划》的情况差异较大,水利信息化建设有分割和重复现象,系统集成困难,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其原因是水利信息化管理工作特别是管理机构尚不健全。
3、水利信息化资金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全市信息化基础十分薄弱,除极少数系统外,信息化资金来源渠道几乎没有,投入信息化的资金十分微弱,致使信息源开发严重不足,至今尚未形成覆盖全市水利行业的信息网络。
4、水利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尚未形成。受客观原因的影响,全市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5、信息化人才缺乏。全市水利系统计算机专业人才、软件开发人才和系统管理人才短缺,基层单位计算机人才缺乏情况更为严重。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和有针对性的培训较少,已有信息化硬件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xx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1、防汛指挥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量的雨水工情传递是通过乡村邮电部门有线电话网,手段落后,可靠性和实时性差。在信息处理系统方面,还没有把汛情分析、预报和调度有机地结合起来,环节重复,自动化程度低。全市虽建有部分通信网,但覆盖面小,设备落后,传输能力差。计算机设备及相应软件一方面数量少,另一方面缺乏规范化,其通用性和开放性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防汛信息采集和处理,影响了调度指挥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2、旱情信息系统由于我市旱情监测体系尚未真正形成,旱情信息量化程度不高,正在建设的旱情信息采集系统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发挥的社会效益差,一时难以估算。
3、计算机网络系统有待提高,防汛抗旱信息种类少,传输和处理速度不能满足防汛指挥快速准确的需要,与现代社会对防汛指挥的高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市水利工作下一步计划
xx市下一步将按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和"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xx市水利信息化规划》,并以"xx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为契机,加快xx市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力争到20xx年达到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水平。具体工作包括:
(一)建立和完善全市水利系统信息化管理机构,并在各区县建设水利信息分中心,以加快全市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二)建设xx市水利公用信息平台。计划到20xx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水利系统的水利信息骨干网络;基本建成xx市水利综合数据库(含水利工程基础数据库、全市水文数据库建设、市水利空间数据库等11个数据库);制定和完善一批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地方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完成区县(自治县、市)水利信息网络中心。
(三)建设和建成xx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xx市水利政务信息系统、xx市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xx市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xx市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xx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xx市地方电力管理信息系统、xx市水利规划设计信息系统及xx市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系统等九大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水利信息安全体系。
(四)规范建设标准和规章制度建设结合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制定适合本市的标准。
(五)加强人员培训与人才引进。努力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和市级相关单位的先进经验,通过交流、学习、培训、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批懂信息化规划开发、掌握信息应用技术、精通信息系统管理。适时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xx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刚刚起步,与很多兄弟省市和重庆市其他部门相比差距较大,此次会议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的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厅局的先进经验,结合xx市工作实际,力争今后把xx市水利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陆’ 水利安全信息中的基本信息包括哪些
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的采集、输送、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现代化,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的过程。具体地讲,水利信息化就是在水利全行业普遍应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开发与水有关的信息资源,直接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等管理决策并亩服务,提高水利行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主要栏目
综述(发布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标准规范、政策,重要讲话,高层和专家访谈),自动化测控(介绍水文、水资源、水质、水保、灌区、工程等各类水利自动化测控的新技术、方法、仪器),网络与通信(介绍水利信息通信、网络传输新技术、理念、实践),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介绍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的技术、案例),业务应用(介绍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各流域、各地水利信渣蔽滑息系统建设情况),信息技术博览(介绍国内外信息化新技术、国外水利方面信息技术利用情况、国内相关行业信息技术利用如腊和进展情况),产品与服务(推介产品、服务)。
‘柒’ 《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基本技术要求》中的“两网三区四级”指的是什么内容
两网是指外网和内网即非涉密网和涉密网
四级是指公安部规定的等级保护四级
三区就不清楚了
另外你有这个《要求》原稿吗?
‘捌’ 智慧水利具体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通过智慧水利水电工程案例可直观地查看大坝主体数个泄洪闸门实时的启闭状态,辅以气象信息、水位信息数据显示,帮助集控中心的人员在汛期及时作出决策。
通过可视化建立整条流域的虚拟漫游,远景和近景背景区别设置,添加了水雾、大气、云层等环境效果,让场景更真实、灵动。漫游将客观真实存在的场景通过浏览器以虚拟漫游形式达到异地浏览的目的,用户足不出户即可游历景物景点和建筑物内部场景。
‘玖’ 探析智慧水利建设构想与思路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淮河流域下游,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区,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水利工程密布。淮安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其气候特征年际差异大,表现在降雨量年际变化大,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频发。因此,淮安水利一直经受着多种灾害的考验,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任务艰巨。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淮安市立足于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四大水利”保安澜,生态河湖润淮安为铅如总体目标,着力构建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智慧水利,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水环境。其中,智慧水利既作为淮安“四大水利”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前淮安水利建设的重点。
一、淮安水利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1.淮安信息化现状“十二五”期间,淮安市水利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推进水利基本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支撑了水利业务应用,水利数据基本满足水资源、防汛抗旱业务应用,已有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系统初具规模,为全市智慧水利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目前淮安市基本形成实时水雨情采集网络,逐步实现流量自动监控,视频监控范围覆盖全城区重要河道和水利工程;水利专网初具规模,省、市、县骨干网已初步形成;运行环境持续优化,各处室相关系统服务器集中布置在中心机房;市局各处室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做了初步的工作,各系统分别建设了实时水情数据库、实时工情数据库、历史水情数据库、水资源管理数据库等数据库;为了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各处室逐步建设或部署相应的业务应用系统。2.信息化存在问题(1)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力度不够,整体支撑能力尚显不足物联网的程度远不能满足智慧水利的要求,难以掌握全市水利实时数据状况。网络基础方面,网络覆盖和网络融合程度不够,移动互联能力不足,满足水利特殊需求的专用网络仍需完善。在基础运行环境方面,计算、存储资源共享程度不高,适应业务发展的能力仍然不足。(2)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巧亩度不深,业务协同不够目前,淮安市水利局业务应用系统覆盖了防汛抗旱、节水管理、水政监察、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但技术开发和管理维护水平参差不齐。各部门开发的软件系统不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不统一,造成数据共享困难,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跨部门、区域应用之间的协同不足,距离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3)业务应用系统智慧程度低淮安市水利局已建的信息化系统数量多,但较为分散,且大多停留在采集、展示和查询应用上,未形成统一、协同、智慧的一体化平台。同时,当前的业务系统难以满足新时期的业务需求,表现在河长制、水利公共服务等业务功能槐宽启不够完善。
二、智慧水利建设思路和总体框架
淮安智慧水利建设立足于淮安市水利信息化现状,紧紧围绕江苏省水利发展“十三五”目标,充分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全天时、多功能的感知体系,融合水利专网、政务外网、互联网形成全覆盖的信息通信网络,建立多源、多维的云服务中心,开发设计防汛抗旱、河长制管理、水资源管理等全方位业务应用系统。通过智能感知体系、云服务中心、业务应用系统、智慧水利保障体系的建设,构建全市完整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将水利业务管理与水利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淮安市水利信息化由“数字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型。
三、建设内容
1.智能感知体系(1)拓展信息采集根据水利业务应用建设需求,在现有水雨情、水资源、墒情监测站点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移动终端、遥测遥感等技术,丰富采集种类、加密采集覆盖、整合采集站点、规范采集数据,加强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农村水利等方面的信息采集,加强移动信息采集和应急信息采集建设,提高信息的完备性、真实性和时效性,为智慧水利云服务中心建设提供数据资源,为各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强化工程监控依据江苏省规定统一工程监控标准,新建现地工程监控体系。结合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按照水利工程集控中心要求,新建市管闸站、泵站等重点水利工程的监控系统,可以对市重点水利工程进行集中控制,扩大水利工程监控范围。(3)完善网络通道采用新型通讯技术,全面打通市局与直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之间的网络。在防汛重点区、偏远地区、公网能力薄弱区强化水利卫星通信网络建设与应用,扩充完善应急通信系统。加大中小型水库报警通信设施建设,各水利工程按需开展光纤网建设和通信预警系统建设。2.云服务中心(1)基础设施建设将淮安市水利局现有的水利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进行物理集中,统一整合中心机房,为智慧水利项目提供统一的基础运行环境。充分利用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技术,建设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机房安全统一、计算弹性服务、存储按需分配,实现数据云备份云存储。(2)数据资源建设建立共享基础数据库,做好数据更新维护。详细了解各处室和单位的数据资源,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整理,形成数据资源目录,为使用者提供数据资源发现和定位服务。按照国家、行业及江苏省制定的相关标准,建立统一管理、互联互通的综合数据库,包含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等。(3)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包括一级平台的整合重构和二级平台升级搭建,为应用层提供管理和服务的运行支撑环境。一级支撑平台主要针对各业务应用系统,是实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工作流管理、信息交换等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二级支撑平台主要拟建设空间信息服务平台、视频监控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物联感知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5个专业服务平台。3.业务应用系统(1)打造水利综合门户针对不同系统入口多、登录烦、体现差、查找难、用户管理分散等问题,开展统一门户集成,对现有系统的用户、身份认证、权限管理进行整合。智慧水利综合门户建设项目,以门户平台技术为支撑,整合和集成不同架构的业务系统,实现各业务系统单点登录、数据的统一展现共享和信息的一站式查询,简化应用登录、充分挖掘已建成系统使用价值、实现在建系统及拟建系统的高效、便捷无缝集成。(2)深化业务应用系统紧密围绕河湖健康保障、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等业务需求,集成淮安市水利局已建业务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或新建。主要包括河长制综合管理系统、防汛抗旱调度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水政执法管理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等。(3)加强移动应用服务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移动终端正向功能增强化、多模化、定制化、平台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借助移动应用基础广泛的特点,开发移动应用App,将桌面端的应用模块拓展到移动端,作为桌面端系统的延伸,打造成淮安智慧水利移动图书馆、移动信息采集工具、移动办公助手。(4)拓展水利公共服务针对当前水利公众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内容单调,未与公众交流互动等问题,淮安智慧水利建设采用公共服务网站、微信公众号、数字媒体展播平台、重要水利工程二维码覆盖、内涝积水监测点上图等方式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水利信息服务;制作淮安市“水韵淮安”宣传片和三维影像视频,借助电子沙盘、触控屏等方式宣传全市水文化。通过多种服务方式和内容的建立,为公众提供广泛、便捷的服务。4.智慧水利保障体系(1)安全保障体系以云安全环境的建设为重点,加强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建成安全应急与容灾体系,并实现客户端安全的保护,使淮安市水利信息安全防御能力获得极大提升。通过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管理制度办法的建立与落实执行,构建淮安市智慧水利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水利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2)标准规范体系编制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运维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办法以及一系列基础性、通用性标准规范和专用标准规范,逐步落实管理制度的科学约束作用和标准规范的技术统领作用,构建统一、层次完整、系统科学的信息化制度与标准规范。同时,加强组织保障,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管理与培养机制,拓展信息化投资渠道,共同保障淮安市智慧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有序和高效。
四、结语
淮安智慧水利建设,以信息化为抓手,将繁重的水利管理任务简化成“一张网”“一中心”“一批应用”“一套保障”的形式。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将改变工作形式,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整个淮安水利事业而言,通过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全天时、多类型的智能感知体系,建立多源、多维度的云服务中心,打造一批全方位的业务应用系统,将极大提高水治理和水管理能力,取得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然而,智慧水利建设并不能实现一劳永逸,随着社会发展,各行各业对水利的需求会不断升级。只有不断地融入新技术、新方法,推动技术革新、管理革新、资源共享,才能保证智慧水利的先进性,满足新时期的需求。
相信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智慧水利建设构想与思路也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欢迎登陆中达咨询,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