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青少年该如何预防网络欺凌

青少年该如何预防网络欺凌

发布时间:2023-05-19 20:04:52

A. 如何面对网络暴力

首先,预防自身遭受网络欺凌,我们可以:
谨慎发表言论网络空间虽然只存在于小小的电子设备里,但却是一个很大的公共场合。我们在网上发表的任何言论,都有可能被数以千计,甚至更多的人浏览。而且,这些言论一旦发表,也不能简单地通过“删除”键来彻底删除。比如,我们即兴在网上发表了一些言论,事后对此感到后悔并删除了相关信息,但这些言论很可能已被他人浏览和转发。因此,在网上发表言论前,我们要多加考虑,想想如果在离线和他人面对面的时候,自己还会不会说类似的话,分享类似的信息?万一相关的内容以后被公开,自己是否会后悔?
小心分享信息我们在网上分享的任何个人信息,比如姓名、年龄、地址、学校及个人照片等,也都有可能被传播。例如,在一些网站注册账户提供了个人信息后,这些信息可能会被网站在一些情况下使用或分享给其他人。同时,我们的个人信息也有可能会被看到的人存储、转发。因此,在分享个人信息时,我们可以仔细看看是否每项信息都必须提供,认真阅读网站的隐私政策,了解自己的个人信息会如何被使用,并对个人账户进行隐私设置,限定哪些人才能浏览自己的全部个人信息,以免个人信息被滥用。此外,我们可以告知自己的朋友,在转发我们的个人信息或照片前应该征求我们的同意。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规避一些遭遇网络欺凌的风险。
其次,谨防自己助长网络欺凌或是欺凌他人,我们可以换位思考。
有的时候,可能是出于“好玩”,或者“其他人也这么做了”,又或者是因为别的事情感到生气想要发泄,我们可能会想要在网络上恶意对待别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想想:
对方可能会有什么感受?如果是在离线的公共场合,我们是否还会这样做?这样做会对自己、他人以及网络上的“公共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我们希望其他人尊重我们,那么在网上发表言论时,我们应当做到不攻击、侮辱、诽谤他人,不制造和传播有关他人的不实信息,比如通过制作图片来侮辱和诽谤他人,或传播此类信息。同时,如果对方是我们认识的人,在转发他/她的个人信息或照片前,我们应征得他/她的同意。这样做,可以尽量避免我们无心地欺凌了他人或是助长了网络欺凌。
接下来,正确应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网络)欺凌,我们可以:
拒绝“以暴制暴”有的时候,我们在网上或是离线的场景里,和他人因种种原因产生了矛盾,可能导致我们出于愤怒在网上攻击对方。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停下来,想一想:
自己有哪些选择?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在网上欺凌对方,那么矛盾可能会愈演愈烈,而我们冲动之下发表的言论也可能会被对方或其他人传播或转而用来欺凌我们自身。同时,一味发泄愤怒并不能帮助我们积极地解决问题,有时反而会裹挟我们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言行。面对和他人的矛盾和冲突,我们应当保持冷静与自信,理性应对。
同理,如果矛盾的源头就是因为对方先在网络上攻击我们,我们遭遇了网络欺凌,也不应当选择 “以暴制暴”,去欺凌对方。
及时寻求帮助我们应当谨记,遭遇网络欺凌并不是自己的错。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他人可能是出于一些不同的原因,比如从众或是发泄情绪,从而攻击我们。对于一些刻薄或侮辱性的恶言恶语,最佳的回应是不作回应,冷处理可能会让对方自觉没趣。如果对方仍然继续,我们可以要求对方立刻停止。多数网络平台或手机运营商都设置了屏蔽功能和不良信息举报的渠道,必要时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功能和渠道,阻止接受对方的信息,或要求平台禁言对方、删除相应信息等。如果觉得情况超出了自己的控制,我们应当牢记及时告诉自己信任的朋友及成年人,比如父母和老师,共同商量对策。
同时,一些极端的网络欺凌已经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比如人身威胁、敲诈、性侵等,我们也应该在成年人的协助下,保留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进一步的干预。
最后,制止网络欺凌发生在他人身上,我们可以积极给予支持。
如果我们目睹了网络欺凌,当然不要因为“其他人都这样做”,就加入转发相应内容。同时,我们可以对遭受欺凌的人予以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应对,举报相关行为,或向自己身边的人求助。如果网络欺凌是从线下生活中的矛盾和欺凌发展而来的,遭受欺凌或实施欺凌的人碰巧是我们的朋友或同学,我们也可以告知自己信任的成年人,在线下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必要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向相关平台或运营商举报,寻求干预。

B. 近半中国青少年常遇网络不良信息该如何呵护呢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高速发展与全面普及,青少年接触网络更加便利,触网年龄呈现出低龄化趋势。适度地使用网络可以丰富生活、缓解压力,但青少年群体社会经历不足,网络素养和上网习惯正处于形成阶段,如何帮助青少年健康、有效地使用网络,引导其积极适应网络时代,是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面对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家长不再能像传统家庭中那样依赖自身的经验来引导孩子,而是首先应当主动学习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并严于律己,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浏览、不传播不良信息等,以身作则。

家长还应当从几个方面对孩子上网进行积极引导、教育:在时间上,严格控制孩子上网的总时长,并且设置上网设备的账户密码或安装限制上网时间的软件;在内容上,帮助孩子找到有益身心的、适合的网站,如定期查看孩子平时浏览的网站,评估网站内容,或是在与孩子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安装家长监控工具;在网络社交方面,鼓励孩子利用网络探索新世界,但坚决反对孩子在线下与网友见面,并告知这一行为的严重危险性,掌握目前孩子社交账户好友的真实情况,并经常与孩子沟通他们的上网体验。

C.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欺凌

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应:
1、消除“未成年人不需担责”的错误认识。
针对欺凌、暴力进行全面教育,强调“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意在坚决对欺凌、暴力说“不”。
2、早期发现,监控上下学重要时段与路段。
应当综合运用积极教育、早期预警、现场干预、依法惩处、心理疏导等方式。其中,现场干预一环,是不容忽视的。
3、惩戒教育结合,避免校园暴力扩散成网络欺凌。
既做到真情关爱、真诚帮助,力促学生内心感化、行为转化,又充分发挥教育惩戒措施的威慑作用。
防止校园欺凌的措施包括:
(1)漏纤伍教育部门应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训、典型案例引导、防欺凌教育现场会等多种方式指导学校切实加强防治欺凌教育;
(2)教育、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协调合作,开展家庭亲子关系、夫妻婚姻竖手关系的教育指导,帮助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
(3)学校要制定和完善以下防治学生欺凌日常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包括:
1、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2、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返或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D. 青少年面对网络暴力该怎么

据调查显示,青少年是网络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也是很多“网络欺凌”的实施者。网络暴力让青少年产生抑郁、恐惧、自卑、敌对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所以青少年在上网的过程中,应学会自我保护,使自己远离网络暴力的危害。那么,青少年应该如何远离网络暴力呢?

一、文明上网,不做“施暴者”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很多青少年在网上肆意发泄自己的愤怒和不满,随意辱骂他人获得心理宣泻。这些不负责任的谩骂和羞辱不仅对他人造成伤害,使自己成为网络暴民;还会招致“被害者”的回击和报复,使自己也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因此,青少年要做文明网民,给自己和他人营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网络世界。

二、抵制不良网站

青少年在上网的过程中,如果在某网站经常被谩骂、恐吓,要及时停止浏览该网站的网页。建议当事人不要和施暴者辩论或对骂,因为这样只会招来更多的羞辱。抵制网络暴力的最好办法是停止浏览该网页,可以减少网络暴力对自己的影响。

三、不要在网上泄露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和照片可能会暴露自己某方面的缺点,从而使自己成为网络暴民攻击的对象。青少年上网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四、收到恐吓信息要及时求助

恐吓邮件或留言大多是网民的恶作剧,旨在吓唬他人作乐,不会真的付诸实施。青少年收到恐吓信息,难辨真伪,常常会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当事人若受 到恐吓,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辨明真伪。必要时请家长、学校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缓解心中的不安。

E. 将校园欺凌定义为“学生欺凌”,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样保护“少年的你”

“《未成年人保护法》附则中对校园欺凌做了定义,叫学生欺凌。之前没有明确规范的定义,这次附则中的定义给了校园欺凌一个法律上的依据。”
校园欺凌事件为何频频出现?未成年人遭遇性侵害时不愿意说怎么办?发现孩子沉迷网络或遭受网络欺凌时该如何应对?......未成年人保护一直是社会公众关切的热点。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离不开有力的法治保障。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近日,教育部发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对校园欺凌、手机管理等多方面都作出了明确指示,并有“特别保护”一章明确:学校应当落实法律规定建立学生欺凌防控、预防性侵害、性骚扰等工作制度。
4月16日,在“2021新京智库春季峰会”教育主题论坛上,围绕学生欺凌、预防性侵害等热点话题,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四组主任宋丹、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副教授郑宁和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保护“少链肆年的你”。

━━━━━
四大原因造成学生欺凌事件频发
山东师范大学校园欺凌研究中心团队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19.9%的学生会卷入校园欺凌事件。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仍是未解难题。
宋丹:关于校园欺凌的情况,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来看,主要特点:一是涉及罪名比较集中,主要是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二是主体大部分是男孩,但现在发现中学阶段的女生也会涉及。三是存在偶发性或者突发性,这也与学生发育阶段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特征相适应。四是随着现实社会向网络延伸,学校生活、学生生活也逐步向网络延伸,网络欺凌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学生欺凌事租斗件为何频频发生?

宋丹:一是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未成年人在青春发育期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行为冲动。二是家庭原因,从我们掌握的案件情况看,很多是因家庭监护不力造成的。三是学校原因,有的学校注重强调教育棚型轿,但对孩子在校管理相对弱。四是社会原因,比如不良视频、低俗内容,导致孩子在成长中心理产生偏离。
新法实施后将发挥什么作用?
宋丹:《未成年人保护法》附则中对校园欺凌做了定义,叫学生欺凌。之前没有明确规范的定义,这次附则中的定义给了校园欺凌一个法律上的依据。新法施行后,对做好校园欺凌防控工作是很好的指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专门对学生欺凌怎么防治做了规定,比如建立防控机制;对教师、学生进行防控校园欺凌教育和培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做好防治校园欺凌工作,等等。
崇文小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白淑兰:对于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学校法律方面的教师专门进行了研讨,让所有老师了解。先让老师把学生欺凌的“界定”学好,做好家校沟通,还要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真正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初中生出现欺凌状态有一个过程,从小做好普法教育,让孩子对法律有敬畏感,长大做事才能想到后果,这也是向孩子们宣传遵守法律法规的初衷。

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学生欺凌?
宋丹:一是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生命场,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告诉他们“欺凌”是什么,怎么避免欺凌,以及遇到欺凌后怎么告诉老师、家长或者身边的同学进行求助。二是落实学校防控制度。三是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现在国家正在研究起草家庭教育的指导法律。四是在防止网络欺凌方面,相关责任主体要尽到社会责任,在网络治理方面,相关部门也要更好地完善相应机制和制度。
━━━━━
多项制度填补法律空白,保障孩子远离“大灰狼”
很多孩子遇到侵害时不敢说,或者遇到深度伤害时才被成年人察觉,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宋丹:未成年人受到侵害后不愿意说怎么办?从法律角度来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一些很好的制度填补了空白。一是推动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2020年5月,高检院与国家监委、教育部、公安部等9部门下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明确公职人员,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这项制度被未成年人保护法吸收,将对发现侵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线索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落实教职工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人员入职查询制度。2020年8月,最高检联合教育部、公安部出台《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明确在新招录教职工、认定教师资格前,进行性侵违法犯罪信息查询,有性侵违法犯罪信息的,不得录用。这项制度也被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吸收,并将查询范围扩大到了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落实好这个制度,将“大灰狼”拒之校门之外,有利于保护好我们孩子不受伤害。
三是深入推进法治教育。检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预防性侵害是其中重要内容。全国共有包括各级院检察长在内的3.3万余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最高检联合教育部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共巡讲9.65万次,覆盖10.8万所学校和8050万名师生,同时社会普法活动也以多种形式展开,有力提升了社会公众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
四是没完没了抓好“一号检察建议”,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综合治理,做好性侵害犯罪源头预防。2019年以来检察机关单独或者联合教育部门查访中小学校、幼儿园3万余所,监督整改安全隐患6000余个。
白淑兰:北京实行了法治副校长进校工作,从学校层面保护儿童、进行普法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预防性骚扰该怎么办?一是让孩子懂得家长是孩子最亲的成长伙伴、朋友。二是学校老师要像父母一样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老师在晨检的时候,要擦亮眼睛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悄悄话。三是学校要有孩子说话的地方,保证孩子愿意说、有地方说。
现在,我们学校有“悄悄话办公室”,可以随意写一个小条。同时,有问题也可以告诉心理老师,这样,小朋友在校园里会有特别知心的“大朋友”帮忙解决问题。
━━━━━
防网络沉迷须家长、学校、企业多方协作
现在的未成年人是网络原住民。调研也显示,部分欺凌通过网络实施,哪些行为属于网络欺凌?
郑宁: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亮点是将网络欺凌以专条的方式规定下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我觉得,除此之外,在现实中散布未成年人隐私或者个人信息,也算网络欺凌。
▲图为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
如何防止网络欺凌?
郑宁:制止网络欺凌,首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思想的教育,告诉他们哪些内容是良性、合法的,哪些内容是不良、违法的,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识别网络欺凌,同时建立健全发现违法不良网络欺凌信息引导未成年人主动报告的制度。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要加强平台责任,很多互联网采用青少年保护模式,但这种模式需要家长配合。
现在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特别严重,“管不了”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郑宁:网络沉迷是有多重原因,未成年人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很多时候未成年人家庭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未成年人正当精神需求在家庭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就寄托于虚拟世界。再加上法律、制度没有配套跟进,造成了未成年人网络沉迷。
《未成年人保护法》如何解决“管不了”的问题?
郑宁: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建立了全方位、多主体的立体综合防沉迷的保护体系。首先要求一些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能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他们沉迷的产品或者服务,要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功能。
针对目前网络直播出现的未成年人拿成年人账号打赏的行为,现在法院、检察院出台了相关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最近网信办也在指导相关行业协会推网络直播打赏限额的自律规范,每次单笔打赏或每天打赏限制一定额度。
从学校层面来说,《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学校一旦发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应当及时告诉监护人,共同对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帮助学生恢复正常生活。
监护人要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规范自身的使用网络行为。家长沉迷打游戏,孩子觉得很酷,就会模仿。因此,家长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引导,在智能终端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合理安排使用网络的时间。
家长也好,学校也好,要想办法创造更为丰富的线下体验的活动,来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这一方面会发挥哪些作用?
宋丹: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司法机关发现相关部门没有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的,可以通过司法建议的方式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其职责。比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没有尽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发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其落实,相关责任主体一个月内必须要反馈。
现在很多侵害未成年人的案子是通过网络实施的,比如网络儿童色情,未成年人信息在网络上泄露等等。通过网络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益、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等等,检察机关要加大对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精准打击,可以通过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给予未成年人最大的保护。

F. 未成年网络暴力犯法吗

未成年网络暴力很难处罚的,要看具体情节,一般都按照网络实施诽谤处理。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青少年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1、青少年学生坚决不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参与者,不发布或传播过激、不当、不实言论 对网络中的是非之事不妄衡裤加评论,以免成为网络暴力的目标。
2、如果正遭遇此类事件的困 扰,切莫以暴制暴,更不能受此影响而心灰意冷,甚至走上绝路,一定要冷静思考、理性 对待,通过暂时关闭或注销该网络通信账号、要求对方撤销或删除不当信息、要求对方公 开咐弊简辟谣、向家人卜宏或老师求助、报警等方式保护个人权益。
二、网络暴力危害
1、网络暴力会混淆真假;
2、网络暴力会歪曲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3、网络暴力会加速个人信息的泄露
三、造成青少年网络欺凌尤为普遍的主要原因有:
1、青少年普遍缺乏法律和网络道德意识。
2、青少年认为在网上互相威吓、羞辱和折磨对方的行为,可以走出老师和家长的一些视线范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G. 两办发文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其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具体的内容是关于网络直播带货以及青少年网络欺凌事件。

以上是我自己的观点。

H. 未成年人该如何正确上网一起来了解!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凯衡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5
未成年人遇到网络欺凌怎么办?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遭受网络欺凌的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连接等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网络欺凌行为,防止信息扩散。第七十八条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便捷、合理、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渠道,公开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投诉、举报。
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网络似海,埋历安全作舟
希望青少年们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绿色上网,安全上网
预防网络沉迷和伤害
争做少年好网民
共筑网络强国梦

来源:唐山教育发布

阅读全文

与青少年该如何预防网络欺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线网络很不稳定路由器怎么设置 浏览:539
连接wifi后抓取网络包 浏览:655
金地通网络是什么 浏览:727
审核快的写网络小说软件 浏览:950
x狙击手手机版怎么网络连接 浏览:137
贵州ip网络呼叫中心多少钱 浏览:496
在火车上没有移动网络 浏览:911
路由器哪个是网络指示灯 浏览:682
电脑网络不行wifi可以 浏览:869
贵州网络学校可以考什么事业单位 浏览:801
办公区域网络异常 浏览:921
手机华为登录网络怎么回事 浏览:836
网络毛笔字在哪里学 浏览:491
高中选修网络技术软件哪个好 浏览:413
wifi网络卡有什么办法 浏览:111
插卡路由器的无线网络连接 浏览:923
网络机顶盒有线连接显示无信号 浏览:139
小米手机连接网络数据连不上 浏览:549
上海网络存储服务在哪里找 浏览:681
不用网络的电脑k歌软件哪个好用 浏览:54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