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营商环境网络安全

营商环境网络安全

发布时间:2023-05-18 18:47:32

‘壹’ 更快、更简、更优!在云南开办企业越来越方便了

9月13日下午,云南省提升市场主体全程网办便利化水平新闻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高位推动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今年以来,相继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大优化营商环境
工作力度的若干意见》
《云南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对力争3年实现营商环境
全面提升并进入全国一流水平
促进市场主体倍增作出了安排
同时
对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开办便利度
提出了明确要求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
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
省税务局等部门
强化业务协同、强化数字赋能
全面提升市场主体全程网办便利化水平
企业开办环节持续整合优化
企业开办时间不断精简压缩
企业开办效率实现提质增效
一是推行“一网通办”
全省上线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整合集成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陵昌金企业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服务等各类企业开办事项,优化重构业务流程,实现“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后台实时流转、事项一次办好”。“一窗通”平台应用打破了隐散开办地域限制,申请人可随时、随地在线申请企业登记注册,有效打造“全天候、网上办、无介质、零跑动”企业开办新模式,截至目前,全省新设企业全程网办率已达90.7%。
二是推动“一照畅行”
2017年以来,云南不断探索推进营业执照智能化应用,全面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推广拓展运用场景,成为企业在线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和电子签名手段,一次身份验证即可办理企业开办全部事项。与公安部门协同打通数据交换通道,电子印章系统接入“一窗通”平台,今年6月,全省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实体公章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税务部门“新办智能一网通”平台对接连入“一窗通”平台,实现企业登记信息即时推送、发票票种即时认定、电子发票即时申领。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三箭齐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为企尺携扒业全流程网上办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实现“一天办结”
通过优化简化再造流程、优质高效提供服务,全省企业开办时间大幅度压缩,企业开办办结时限从2018年的8.5个工作日以内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其中:企业设立登记压缩至4个工作时以内,企业一天即可营业。提前完成国家关于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的目标要求,接近全国先进水平。
通过驰而不息推进市场
准入便利化改革举措
有效助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积极促进全省市场主体倍增
截至今年8月底
全省实有市场主体已达460.36万户
同比增长18.07%
较2021年底净增49.39万户
今年8个月的市场主体净增数
已在“十三五”年均26.18万户净增数
基础上实现了翻番
在开办企业“一网通办”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云南近期即将上线开办个体工商户“一窗通”服务平台,将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的经验从电脑端拓展至手机端,个体工商户足不出户即可“掌上”办结开办各项事项。该平台预计本月底全省上线,首期先行开通在线申领税务发票服务,陆续上线印章刻制、社保登记、银行开户等功能。

云南省公安厅
在全国率先建成
服务覆盖全省的
“云南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
免费向全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发放电子印章
提供综合服务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服务企业发展
将惠民利企举措做实做细
“云南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
主要有以下特点
↓↓↓
01
免费发放全国通用
“云南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国家顶层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全省所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可通过平台免费申领法定名称章、财务专用章、法定代表人专用章等电子印章。申领的电子印章在“全国电子印章管理与服务平台”进行了统一备案和公示,并支持查验,保证了电子印章的全国唯一性和真实性,更加方便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跨省业务。
02
同源生成权威可靠
“云南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全省实物印章备案信息等权威数据资源,真正实现同一印模制作生成对应实物印章和电子印章,保证了两者在形状、大小、样式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让电子印章的使用与实物印章具备同等的法律效力。解决了长期以来电子印章与实物印章印模印迹不一致、一章多刻、管理脱节、验证困难、伪造变造突出等问题。
03
同步发放高效便捷
“云南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已联通市场监管部门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在新开办企业时,用户可以使用“电子营业执照”或“云南电子印章”微信小程序,同步申领企业的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此外,通过“云南电子印章”微信小程序或登录互联网门户网站,用户还可以使用文件签章、真伪查验、印章管理等应用功能。
04
前沿技术确保安全
“云南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安全防护体系严格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标准设计,对数据采取多级加密保护,定期开展安全测评,有效确保平台和核心数据安全。创新应用区块链和基于链上存证的验证技术,充分发挥区块链节点共建、信任共识、隐私保护等特性,保证了制发的电子印章从申领、使用到注销全程留痕、全程可溯、不可篡改,较之实物印章更加安全可靠。
05
开放接口全面服务
“云南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和企业创新丰富“网上办事”场景提供强力支撑。税务、住建、教育、卫健、银行以及商务和民生等领域的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统一开放接口安全便捷地获取到电子印章服务,实现网上办事用章全程电子化,极大降低办事服务成本,极大提升政务服务全程网办效能。
06
推广应用初显成效
今年以来,云南省公安厅已通过平台免费为全省15.4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制发电子印章38万余枚。“云南电子印章”已在企业开办注册、特种行业许可申领发放等“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中深度应用,实现了企业办事“零跑腿”、政务服务全程网办。
企业如何申领和使用电子印章?
请看演示视频↓↓
云南省税务局
积极与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等
六个部门密切协作
为统筹推进市场主体全程
网办便利化作出积极努力
目前已经实现了企业涉税事项的全程网办
让更多企业体验到了“智慧办税”的便利
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如下
↓↓↓
“开办”网上办,便利企业办理涉税事项
聚焦为企业减负,简化企业开办涉税业务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间。开发“新办智能一网通”系统,与市场监管部门的“云南省企业开办一窗通”实现无缝对接,将企业在市场监管部门完成登记后需要办理的涉税事项通过“新办智能一网通”系统,在一个小时内完成纳税人登记信息确认、主管税务机关分配、发票票种核定、税种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等涉税业务办理,纳税人无需再次往返税务机关办理开办相关涉税业务。
“资料”网上报,简化企业开办资料报送
梳理开办企业相关涉税业务办理所需资料及填报表单,将原来企业开办环节需要提交的《发票票种核定表》等4份表单的100余个数据项,简化成20个数据项,由企业在市场监管部门“云南省企业开办一窗通”网站申请设立时一并填报,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开办申请信息一次填报、一次受理,后续不需要再向税务机关重复提交。
“发票”网上领,缩短企业首次用票时间
依托“新办智能一网通”系统,科学简化企业首次申领发票流程,有效压缩各流程节点办理时限。在接收到企业用票需求后,即刻完成预定发票票种核定,实现发票使用资格“实时认定”。纳税人在“云南省企业开办一窗通”网站上提交发票申领需求后,即可向税务机关申请领用发票。主管税务机关将及时与纳税人联系,做好相关政策及系统操作辅导、税控设备的发行及发票邮寄配送等工作,让纳税人从市场监管部门批准发放营业执照到领用发票,从两天提速至半天内完成,真正实现“多走网路,少跑马路”。
“业务”网上办,推行非接触式办税
不断完善电子税务局使用功能,纳税人完成登记信息确认次日自动开通“云南省电子税务局”使用权限,电子税务局PC端可办理361项涉税业务,占云南涉税业务总数78%;移动端可办理185项涉税业务,占涉税高频业务95%以上。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233项“非接触”办税事项,除13个云南不涉及业务外,其余220项均可通过“云南省电子税务局”PC端及移动端“自然人电子税务局”“自助办税终端”等渠道办理。
发布会精彩问答
“新办智能一网通”整个过程都是在网上办理,线下还需要提交什么资料吗?系统操作是否困难?还有其他网上办理渠道吗?
“新办智能一网通”是云南省税务局推出的自动登记及办理相关涉税事项的程序,纳税人在办理开办时不需要再提供任何纸质资料。
纳税人的操作是在“云南省企业开办一窗通”上录入相关数据,各个录入环节均有相应的提示信息,只需按照提示信息选择选项即可,操作起来很方便。在系统自动登记成功后,主管税务机关会及时与企业法人或办税人员联系。
日前,“云南省电子税务局”PC端上线了“新办纳税人套餐服务”功能,涉税市场主体在成功办理营业执照后,可通过这个功能自主办理涉税登记信息确认、财务会计制度备案、存款账户报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发票票种核定、最高开票限额申请、发票领用等7个开办“套餐式”业务。
如果要新办一家企业,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登记时流程是什么样的,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需要携带哪些材料?
自“多证合一”后,新办企业在前台办理税务登记信息确认时,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会根据市场监管部门共享的登记信息,进行一照一码户登记信息确认,对登记信息中缺失、不全或者需要更新的信息予以补正后,打印基础信息报告表交由纳税人签字盖章确认,同时,对办税人员进行实名信息采集,最后分配至税源管理分局。这个业务一般在十分钟内就能办理完毕。
如果同时需要申领发票或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等事项,按照前期的统计,也能在两小时内办理完毕。
经办人办理信息确认时不需要提供任何纸质材料。

‘贰’ 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九大成就:

1、着力加强互联网发展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完善了网络强国推进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发展形势和面临趋势,及时加强了我国互联网发展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确立了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加快实施和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五年来网络空间国际竞争力持续不断提高。

2、大力推动互联网和经济发展领域深度融合,促进了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根据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及时做出了经济新常态重要战略判断,制定和实施了“互联网+”、大数据等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以互联网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到经济发展各领域,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应用已经深刻改变经济发展各领域组织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速,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培育和增多,有效适应和引领了经济新常态。

3、积极深化互联网在社会发展领域普及应用,促进了信息惠民便民和利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医疗、文化、社保、养老等领域与互联网加快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养老等新业态促进了优质资源流动,促进了城乡协调和共享发展。电子商务应用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012年的7.89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年底的22.97万亿元,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移动支付模式快速普及应用,加速推进我国迈向无现金社会时代,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和社交通信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正在为我国人民创造一种令很多国家向往和羡慕的新生活方式,科技改变未来因互联网应用正在加速实现。

4、多层次完善互联网发展法制环境,保障了互联网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我国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先后在网络安全、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网络约车、网络借贷、互联网广告、互联网直播、网络出版、网络交易价格监管、网络支付、网络募捐、移动智能终端软件预置等领域出台了一大批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时填补了新业态监管的空白,有效地防范了新业态风险发生,特别是《网络安全法》的出台,极大优化了互联网发展法制环境,夯实网络强国建设法制保障。

5、持续强化网络空间全面整顿治理,促进了网络空间规范和有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级网信、工信、公安、文化、工商、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在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新闻、互联网网站、网络直播、网络赌博、互联网文化、互联网金融、电信诈骗、移动应用、互联网账号、云服务等多个领域持续开展各类专项治理行动,剑指网络顽疾,保持高压态势,形成持续震慑,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的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6、大力加强互联网治理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了网络空间治理国际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互联网治理国际交流和合作,连续召开了三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及中美、中英、中新等互联网论坛,尤其是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五点主张,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赏,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领域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7、加快构建高速宽带移动信息基础设施,夯实了网络经济发展基础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积极加快网络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于2013年12和2015年2月发放了4G TD-LTE网络牌照和4G FDD-LTE网络牌照,2017年又发布了促进NB-IoT网络建设相关政策,网络基础设施加速升级,宽带普及提速和降费年年持续大力推进,固定家庭宽带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4G用户数量别从2012年年底的40.1%、82.5部/百人、0户提高到67%、96.2部/百人、7.7亿户,信息通信领域多项指标跃居世界第一。

8、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速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积极发展“互联网+”政务,推行“一号、一窗、一网”服务,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创新监管和服务模式,实现了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治国理政能力不断增强,营商环境显着改善,双创活力蓬勃激发,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降低,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9、普及推广互联网全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了大众创新和万众创业活力。“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让互联网思维成为了当下中国思维和观念创新的最强音,网络化、平台化和生态化企业组织模式,众包、众创、众筹、众扶资源配置模式,移动服务、个性化定制、网络制造、远程运维等服务模式,已经深刻改变了大众对资源禀赋、特权资源、区位优势、阶层固化等影响创新创业要素的认识,人人皆想创新创业、人人皆能创新创业正在全面开启活力中国建设,不仅有效地适应和引领了经济新常态,更是调动和激活了创新发展的大众基础。

‘叁’ 重磅!滴滴事件的2个月后,数据安全法将正式实施

目前在国内,关于数据方面的法律主要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7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2021年实施)。 《网络安全法》主要是针对网络安全建设的指导,而新出台的《数据安全法》,则是更加明确了数据安全底线规范。

滴滴事件,体现了国家整治违法收集数据、维护数据主动权的决心。 随着数据在 社会 资源流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如何合法收集和使用数据也成了每一个互联网公司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可以说是公司的生命线。任何胆敢逾越数据安全红线的公司,必将得到严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重点解读

数据安全法全文很长,这里挑重点来进行解读。

一、法律的出台,是否会制约数据产业的发展步伐?

《数据安全法》第一条规定,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

第七条国家保护个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鼓励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

第十一条国家积极开展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数据安全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促进数据跨境安全、自由流动。

第十四条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数据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

解读:这三条说明国家出台的《数据安全法》并不是站在了促进数据行业的对立面,相反是在积极推动数据行业的发展,提前划好了红线,以避免无序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数据资源发挥其“精兵利器“价值是具备积极意义的。

二、数据安全的核心准则是什么?红线在哪?

第三十二条任何组织、个人收集数据,应当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数据。 法律、行政法规对收集、使用数据的目的、范围有规定的,应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目的和范围内收集、使用数据。

第三十三条从事数据交易中介服务的机构提供服务,应当要求数据提供方说明数据来源,审核交易双方的身份,并留存审核、交易记录。

解读:这两条明确指出,获取数据的方式首先必须是以合法的方式,而不是非法窃取的方式。从事数据交易,必须对供应交易两端进行审核、告知,并保留记录。

三、软件安全问题如何进行佐证?

第十七条国家推进数据开发利用技术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有关数据开发利用技术、产品和数据安全相关标准。 国家支持企业、 社会 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标准制定。

第十八条国家促进数据安全检测评估、认证等服务的发展,支持数据安全检测评估、认证等专业机构依法开展服务活动。

国家支持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教育和科研机构、有关专业机构等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防范、处置等方面开展协作。

解读:软件是否安全,是否存在设计漏洞,国家有专门的评估机构并划分了相应的等级,比如网安发布的等保,就是佐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国家也鼓励有更多的评测机构产生。同时,企业、相关政府部门、协会等机构也应该展开更多层面的协作。

四、政府的安全机构在必要调用数据时,企业是否可以不配合?

第三十五条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因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或者侦查犯罪的需要调取数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依法进行,有关组织、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八条国家机关为履行法定职责的需要收集、使用数据,应当在其履行法定职责的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 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保密商务信息等数据应当依法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解读:个人、组织应当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在严格的流程批准下,无条件进行配合。

五、数据输出境外有哪些限制??

第二十一条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 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国家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制定重要数据目录,加强对重要数据的保护。 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等数据属于国家核心数据,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

各地区、各部门应当按照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确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相关行业、领域的重要数据具体目录,对列入目录的数据进行重点保护。

第二十六条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在与数据和数据开发利用技术等有关的投资、贸易等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类似措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国家或者地区对等采取措施。

第四十五条开展数据处理活动的组织、个人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拒不改正或者造成大量数据泄露等严重后果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国家核心数据管理制度,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处二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罚款,并根据情况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未经主管机关批准向外国司法或者执法机构提供数据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解读:这下看明白了吧,《数据安全法》当中针对数据传输境外做了多条限制!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倘若给到国外将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不可逆的危害!有法可依、依法治国,《数据安全法》来的非常及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颁布,是国家在数据安全方面又一 历史 性的跨步,没有一刀切的让数据战略停下脚步,同时也给了各地政府、企业组织、包括个人对数据安全的理解和法律支持。

深驾 科技 作为 汽车 租赁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公司,数据是公司的重要资产,也是公司发展最核心的生命线!在《数据安全法》草案颁布后,公司立马组织全员学习,优化业务结构。在还没有全面走向数据使用之前,《数据安全法》刚好帮助深驾 科技 划好了红线,给予了非常重要的业务指导。同时,也能让一些别有用心的、意图利用数据安全话题给深驾 科技 泼脏水的人闭嘴。

数据其实是客户对公司的一种信任,信任又是构建商业的核心。 任何公司都不应该践踏客户的信任,这样的公司迟早也会走向灭亡。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深驾 科技 也呼吁更多的产业互联网的同仁珍惜这份信任,构建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

‘肆’ 2015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什么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法律分析: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并要求有关部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努力适应新型商业模式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和工作方式,积极做好服森郑务,大力支持综合试验区大胆探索、创新发展,同时控制好试点试验的风险。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

一、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具体实施方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负责印发。

二、综合试验区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姿贺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为推动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有关部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努力适应新型商业模式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和工作方式,积极做好服务,大力支持综合试验区大胆探索、创新发展,同时控制好试点试验的风险。要在保障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交易安全、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和有效防范交易风险的基础上,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为综合此册颂试验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试点工作要循序渐进,适时调整,逐步推广。

‘伍’ 梅江区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 (2021-2025年)

梅江区 关 于在 全 区 公 民 中开 展 法 治 宣传 教 育 的第八个五年规划 (2021-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做好我 区 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根据 省、市 《关于在 全省(市) 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年)》精神,结合我 区 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把全民普法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依法治理效能,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奋力推动普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 梅江 ,为“十四五”时期我 区 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 ) 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民普法工作机制制度更谨御加健全完善。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显着增强。全祥州岩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逐步形成,为 巩固梅州为全省最安全的地区之一而贡献迹或梅江努力 。

二、主要任务

( 一 )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民普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内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精准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和能力。要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全民普法的全过程、各环节,全面履行全民普法职责,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

( 二 ) 深入学习宣传实施宪法。 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宪法宣誓。规范我 区 公民宪法宣誓仪式和平台建设。在新市民仪式、青少年成人仪式和毕业仪式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推动“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制度化,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在全 区 中小学继续组织实施“宪法教育大课堂”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等活动。进一步完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宪法宣传教育设施建设。推动宪法宣传进宾馆、进酒店常态化。

( 三 ) 深入学习宣传实施民法典。 落实国家机关民法典普法责任清单,发挥好国家机关在学习宣传实施民法典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级党 组织 和国家机关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和执法实际,结合行业特点和公众法律需求,组织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开展民法典知识竞赛,编写民法典通俗读物,创作民法典公益广告、短视频等普法优质产品。在全 区 中小学开展“民法典故事会”进校园活动。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组织开展民法典专项宣传活动,让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 四 ) 深入宣传与促进高质量发展、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大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大力宣传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网络安全法 、生物安全法 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我国涉外法律法规。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组织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区域性普法与依法治理合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食品药品安全、扫黑除恶、毒品预防、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防止家庭暴力、个人信息保护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经常性的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十四五”期间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 五 ) 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 以 建党 100 周年为契机,以党章、准则、条例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 与 协调。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一)持续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 落实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等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每年旁听法院庭审案件不少于一次的要求,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 , 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继续组织开展全 区 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年度学法考试。

坚持从青少年抓起。 全面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制定我 区 关于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实完善法治教育教材相关内容,将法治教育教材、读本纳入免费教科书范围,加强法治教育师资培训,5年内对所有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一次轮训。规范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聘用、培训、管理工作。建立完善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评估机制,把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

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 开展分众化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探索建立公民法治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组织社会第三方开展“全民法律素质测评”。

开展分层分类精准普法。 加强村(社区)“两委”干部法治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促进依法诚信经营管理。加强媒体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将法治素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的重要内容,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读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根据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法治宣传教育。推行外来务工人员岗前普法教育制度。加强民族、宗教法治宣传教育。

推动法治行为习惯养成。 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把公民法治素养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开展用法治方式规范公民行为习惯养成专项行动,从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垃圾分类习惯、制止餐饮浪费、防止高空抛物坠物等日常生活行为抓起,提高规则意识,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须履行,纠正法不责众、滥用权利、讲蛮不讲法、遇事找关系等思想行为。

(二) 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实现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全覆盖,组织开展全 区 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项目评选,常态化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工作,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评议质量。压实责任单位普法责任,进一步发挥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作用,逐步形成清单管理、跟踪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工作模式。落实“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促进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加强本系统本行业人员学法用法,加强对管理服务对象进行普法。

落实以案释法制度。 落实法官、检察官 、 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建立典型案例收集、整理、发布机制,加大媒体以案释法平台建设,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活动。开展公民旁听司法审判、观摩行政执法活动。针对网络热点问题和事件,组织执法司法人员和专家学者等进行权威法律解读,正确引导法治舆论。

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 期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履行公益法治宣传义务,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设置普法专栏专题,法治类公益广告数量不低于媒体刊播公益广告总量的20%。实施法治点亮城市地标行动,推动国家宪法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普法节点, 各镇(街) 地标性场所、风景名胜区、公共交通工具(站点)等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三) 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

在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 制定执法、司法办案中开展普法的工作指引,加强规范政府共同行为有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把向行政相对人、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法融入办案程序中,实现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中加强普法宣传。充分运用公开开庭、巡回法庭、庭审现场直播、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宣讲法律,释法说理。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调处矛盾纠纷、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时,加强释法析理,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依法办事。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力量,提升社会效果。

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 健全激励嘉许制度,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成立普法志愿者动态管理平台。加强全 区 普法讲师团队伍建设,建立登记管理和星级评定工作机制,采取订单式普法,组织开展“全 区 普法讲师团普法公益行”活动。健全法治宣传服务与社会服务领域的工作对接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法治宣传服务体系建设。

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普法。 完善普法集群网和新媒体普法矩阵建设,对接全国 、省市 普法“中央厨房”和普法优质资源库。建设 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探索运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推进普法信息在各类终端设备上的“智慧分发”,形成提升普法的覆盖面和便捷性。加强对优秀自媒体普法作品制作传播的引导,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注重短视频、小游戏在普法中的运用,构建“需求-研判-反馈-供给”普法服务新体验、新模式,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一)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教育引导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着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引导社会主体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组织开展社会评选“诚信守法”和“失信背约”活动,通过引发社会讨论,大力弘扬平等自愿、诚实信用、权利义务一致、公序良俗等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推动各级行政机关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权利必有救济”“有权力必有监督”等意识,建设法治政府。加强人权法治保障,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限制、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和权利。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原则。

(二)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体现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之中,以法治的力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全面体现到普法工作中。开展面向家庭的普法主题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开展模范守法家庭评选活动。

(三) 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体现法治元素,推广社区“法律之家”建设经验,打造基层普法一站式综合“超市”。利用好政务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等场所建设法治文化阵地。结合实际建设法治文化特色小镇、法治文化特色村(社区),串珠成链,打造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体验路线。到2022 年,以镇(街道)场馆、镇街中心、村居站点为载体,实现镇(街道)、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四)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积极参与 全省法治文化节,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红色法治文化的保护、宣传和传承,打造一批 具有客家特色、 有影响力的法治宣传教育品牌。 对具特色的法治宣传品及组织和个人积极向省市普法办推荐。

(五) 健全法治文化建设社会扶持机制。 制定我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文化产业统筹发展,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建立政府购买法治文化服务机制,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法治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在全区扶持培育一批有知名度、影响力的法治文化创作队伍,在区法学会成立法治文化研究会。

五、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把全民普法的制度优势转 化为依法治理效能

(一) 深化法治建设 “四级同创”活动。 深化法治镇(街)、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制定完善评价标准体系,提升创建活动质量。支持镇(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镇(街)。结合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创建活动和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切实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村(社区)法律顾问每个月至少到村(社区)服务 1 天(累计 8 小时),每个季度至少举办 1 次法治讲座。组织培育“法律明白人”,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二) 深化行业依法治理。 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风险及时和法律监督有效的法治化行业治理。深化行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规范和实施情况的监督,制订自律性社会规范的示范文本,使社会规范制订和实施符合法治原则和精神。深化“法律进网络”,加强对网络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引导广大网民崇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三) 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依托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省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我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并规范运作,青少年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分别到基地接受 1 次以上的法治教育。继续开展全区依法治校创建活动。

(四) 深化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 深化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全省企业法务技能大赛。创建法治文化示范企业, 进一步推动企业依法治理,保障企业员工合法权益,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企业治理法治化水平。

(五) 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依法治理。 开展社会应急状态下的普法专项行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动、依法行事,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强化疫情防控、传染病防治、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加强疫情期间矛盾纠纷化解,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法律服务,依法维护社会秩序。

六、组织实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街)各单位要科学制定本地、本系统五年规划,把普法工作纳入法治梅江建设、平安梅江建设、 文明创建、综合绩效考核等考核评价内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实施普法规划,带头参加普法活动,研究解决普法相关重大问题。

(二) 加强统筹协调。 强化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和各级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组织推动、检查指导、督促督导职能作用。区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广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完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各镇(街)各部门普法工作实施情况年度性、阶段性和专题性检查、视察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推进普法效果社会评估。建立完善对各镇(街)各单位的工作评估、情况通报和重点约谈制度。

(三)加强工作保障。 优先录取(聘用)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充实到基层司法所普法工作一线。把普法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把普法工作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大对贫困村普法经费的支持力度。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要安排年度普法专项经费,利用财政性资金举办大型社会活动时,结合活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法治宣传教育。

(四)加强评估检查。 根据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全区各镇(街)各单位普法工作开展年度评估。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验收,组织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对未履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职责情形的,依照《广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规定,发出提示函或建议书,必要时进行约谈,提出整改要求;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通报批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区普法主管部门要抓好督促落实,确保规划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陆’ @辽宁人:换领身份证网上可办,新生儿落户等29项事项“马上办”

3年内在省内办理过居民身份证并已采集标准人像和指纹信息的辽宁省常住户口公民,因证件损坏或丢失需要补换领的,可全程网办;新生儿落户等户口申报事项“马上办”; 免收户口簿(含丢失、损坏补办)工本费。12月7日,沈报全媒体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即日起,《辽宁省公安厅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30项新举措》正式发布实施。
首次申领辽宁省居住证可全程网办
这次推出的30项新举措中新增5项“一次不用跑”政务服务。3年内在省内办理过居民身份证并已采集标准人像和指纹信息的辽宁省常住户口公民,因证件损坏或丢失需要补换领的,可以在辽宁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或辽事通APP中的“公安便民专区”全程网办。
符合条件的公民首次申领辽宁省居住证的,以及持有辽宁省居住证的公民因损坏换领、丢失补领或签注的,可以在辽宁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或辽事通APP中的“公安便民专区”全程网办。
针对在网上申请办理身份证,如果实际居住地和常住户口所在地不一致时,符合网上申领要求的省内常住户口公民在网上申领身份证时,只需要选择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县(区)公安机关办理即可。全省还将向公民提供寻亲访友信息服务。公民因寻亲访友申请查询其他公民联系方式的,在查验申请人居民身份证并征得被查询人同谈销握意后,告知其查询结果。
公民姓名变更更正办理时限缩短至2个工作日
省公安厅还对现有的审批事项进行“再瘦身”,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和企业。出生日期更正、公民身份号码变更更正、综合积分落户等8项户口申报事项,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18周岁以下公民姓名变更更正、农村地区公民之间“三投靠”,办理时限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
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许可、焰火燃放许可、大型焰火燃放作业单位资质和作业人员资格证明核发等事项,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
30项新举措中还取消了新开办的娱乐场所、废旧金属收购、开锁、机修业现场备案。上述行业的经营者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工商执照后,公安机关会在第一时间调取该企业的登记信息,实行内部斗指登记建档备案,真正实现了“不见面备案”,最大限度方便了企业经营。
年底前全省150个派出所可办10项车驾管业务
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底前,全省150个公安派出所均可办理变更机动车车主联系方式、核发机动车免检标志、补领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换领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驾驶人联系方式变更、驾驶证期含庆满换证、驾驶证遗失补证、驾驶证损毁换证、驾驶人超龄换证、驾驶证延期换证10项车驾管业务。明年,还将再增加100个派出所办理部分车驾管业务。
同时,省公安厅还拓宽了交通违法复议渠道。如果群众对行政处罚决定有异议,无论违法行为发生地在市区,还是县区,可在发生地当地任意一个交警大队递交复议申请。 辽宁正式开通省公安厅执法公开服务平台。报警人可查询警情处理结果,被害人可查询案件办理进展,社会各界可查询全省公安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附:辽宁省公安厅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30项新举措
1、开通身份证网上办理。3年内在省内办理过居民身份证并已采集标准人像和指纹信息的辽宁省常住户口公民,因证件损坏需要换领或证件丢失需要补领的,可以在辽宁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或辽事通APP中的“公安便民专区”全程网办,实现“一次不用跑”。
2、开通居住证网上办理。符合条件的公民首次申领辽宁省居住证的,已持有辽宁省居住证的公民因损坏换领、丢失补领或签注的,可以在辽宁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或辽事通APP中的“公安便民专区”全程网办,实现“一次不用跑”。
3、新生婴儿出生落户等29项户口申报事项,办理时限由原来的2个工作日缩短为“即办”。
4、18周岁以下公民姓名变更更正、农村地区公民之间“三投靠”,办理时限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
5、出生日期更正等8项户口申报事项,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6、提供寻亲访友信息服务。公民因寻亲访友申请查询其他公民联系方式的,在查验申请人居民身份证并征得被查询人同意后,告知其查询结果。
7、改进收养子女户口登记。根据收养人意愿和书面申请,可以在户口簿上将其收养的子女“与户主关系”登记为“子女”。
8、免收户口簿(含丢失、损坏补办)工本费。
9、爆破作业单位许可,不再需要企业提供《技术负责人业绩情况汇总表》和技术负责人业绩原件、技术负责人从业经历证明、从业人员资格证明、营业性爆破作业业绩证明。
10、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许可,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
11、爆破作业人员许可,不再需要企业提供培训证明、工作业绩证明。
12、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许可,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缩短为“即办”。
13、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许可,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个工作日缩短为“即办”。
14、城市、风景名胜区和重要工程设施附近实施爆破作业审批,不再需要企业提供设计施工、安全评估、安全监理单位持有的《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
15、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缩短为“即办”。
16、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缩短为“即办”。
17、焰火燃放许可,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
18、大型焰火燃放作业单位资质证明核发,不再需要企业提供作业单位技术负责人燃放作业技术管理工作经历。
19、大型焰火燃放作业单位资质证明核发,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
20、大型焰火燃放作业人员资格证明核发,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
21、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不再需要申请人提供特种行业许可证申请表。
22、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不再需要申请人填写特种行业申请表,不再提供验证登记、印鉴备案、公章交接等内部管理制度文本。
23、取消部分新开办行业场所现场备案。娱乐场所、废旧金属收购、开锁、机修业经营者,不再需要到公安机关(派出所)现场备案。
24、保安服务公司设立许可、保安服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变更审核、设立保安培训单位审批,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可以在辽宁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或辽事通APP中的“公安便民专区”全程网办,实现“一次不用跑”。
25、互联网网上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审核,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
26、实行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注册登记持居住证领取凭证省内异地办理。我省常住户口公民在省内异地办理非营运小型或微型载客汽车注册登记时,申请人无需提交居住证原件,凭居民身份证和居住证领取凭证即可办理。
27、在部分公安派出所可以办理10项车驾管业务。2020年底前,在全省150个符合条件的公安派出所可以办理变更机动车车主联系方式、核发机动车免检标志、补领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换领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驾驶人联系方式变更、驾驶证期满换证、驾驶证遗失补证、驾驶证损毁换证、驾驶人超龄换证、驾驶证延期换证10项车驾管业务。明年,再增加100个派出所办理部分车驾管业务。
28、拓宽交管执法行政复议受理渠道。当事人对区、县(市)公安交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有异议的,既可向行政处罚决定书上载明的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到违法发生地所在市的各区、县(市)公安交管部门提交行政复议申请,再转到相关部门依法办理,让群众少跑腿。
29、开通辽宁省公安厅执法公开服务平台点击辽宁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中的“公安便民专区”,通过我要查询模块进行查询)。报警人可查询警情处理结果,被害人可查询案件办理进展,社会各界可查询全省公安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30、实行涉企行政检查归口管理。建立健全工作清单、审批报备等制度机制,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防止随意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
29项户口申报事项办理时限由原来的2个工作日缩短为“即办”,具体为:
1、新生婴儿出生落户
2、国外出生婴儿回国落户
3、收养子女申报户口(不含事实收养)
4、死亡注销户口登记
5、参军入伍人员注销户口登记
6、出国(境)定居人员注销户口登记
7、常住人口副项登记信息变更更正
8、户口簿丢失(损坏)补办
9、户口准迁证补办
10、户口迁移证补办
11、大中专招生户口迁往外省(区、市)
12、大中专毕业生户口迁往外省(区、市)
13、城镇地区公民之间“三投靠”落户
14、刑满释放人员恢复户口登记
15、华侨回国定居落户
16、非华侨身份回国恢复户口登记
17、港澳居民回内地定居落户
18、台湾居民来大陆定居落户
19、大中专学生毕业回原籍落户
20、大中专学生退学回原籍落户
21、购房落户
22、租房落户
23、集体户落户
24、市级以上组织部录用或调入本市人员落户
25、市级以上人事部门聘用人员落户
26、引进人才落户
27、投资(纳税)落户
28、随军家属落户
29、复退转(含异地)军人落户
8项户口申报事项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具体为:
1、重复(虚假)户口注销登记
2、18周岁(含18周岁)以上公民姓名变更更正
3、出生日期更正
4、性别变更更正
5、公民身份号码变更更正
6、民族变更更正
7、补入遗漏落户
8、综合积分落户

‘柒’ “十大工程”将怎样绘就美丽“滨城”

年终岁末,作为天津“双城”发展格局重要组成部分的“滨城”重磅消息不断:继刚刚闭幕的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美丽“滨城”,加快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之后,12月9日上午,美丽“滨城”建设“十大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新区落实“双城”发展战略、加快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迈出新步伐。当日上午举行的“‘十大工程’助推美丽‘滨城’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提出,“十大工程”共安排重点项目221个,总投资5731亿元,其中“十四五”预计完成投资2487亿元,项目数占比超过七成。美丽“滨城”美好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干货”多多 亮点纷呈
当天发布的“十大工程”可谓“干货”多多、亮点多多。
其中,轨道交通系统工程发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提速建设滨城现代轨道交通体系,重点建设京滨城际、津潍高铁、滨海西站配套、B1线、Z4线、Z2线、东疆轨道接驳线等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329亿元,其中“十四五”完成投资663亿元;
双港集疏运工程剑指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地位,重点建设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津石高速、塘承高速新区段、新杨北公路、汉港公路、滨海国际机场三期工程等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819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222亿元;
城市交通承载力工程重点建设杭州道西延、车站北路桥、西中环南延、津歧公路拓宽、工农大道改建、塘汉公路联络线等23个重点项目,“十四五”完成投资61亿元,着重提升城市交通承载力,支撑滨城集聚发展;
城市更新改造工程重点建设洋货市场等10个单元城市更新工程、34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5个棚户区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总投资1219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464亿元,让滨城更具高品质现代都市范儿;
新型城镇化工程重点建设胡家园、新城镇、太平镇、中塘镇、小王庄镇等6个示范镇重点项目,总投资822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178亿元,力促城乡一体化发展;
社会事业提质工程重点建设天津第五中心医院改扩建、新区中医医院二期、耀华中学滨海分校、泰达足球场提升改造、渤龙湖体育健身中心等4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22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130亿元,进一步补足公共服务短板;
市政配套完善工程重点建设大港水厂、南港海水淡化厂、雨污分流改造、国家管网LNG接收站二期、中石化LNG接收站二期、北京燃气LNG接收站等6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50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481亿元,进一步保障城市基础优质供给;
生态环境提升工程重点建设临海新城水域综合治理、临港中 港池岸线修复工程、黄港湿地生态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工程等1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1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38亿元,进一步提速“双碳”示范城市建设;
文旅商业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生态城万达广场、海河外滩提升改造工程等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7亿元,预计“十四五”完成投资24亿元,加快打造京津冀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重要目的地;
新型基础设施工程重点建设腾讯天津高新云数据中心、奇虎360天津创业平台、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新机房、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二期等1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45亿元,“十四五”完成投资226亿元。其中,高新区承担10个项目,将有力支撑“中国信创谷”建设。
围绕五个方面发力
据悉,“十大工程”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全面落实“交通强区”,增强城市载体功能;二是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推进城市协调发展;三是完善新区城市功能,补足城市发展短板;四是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滨城”;五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领“三新”经济发展。
“十大工程”谋划过程中,新区始终秉持“四大理念”,项目化、具体化推进“双城”发展战略落地实施,特别是做到了坚持人民城市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系统解决职住不平衡、两翼不平衡、开发区和街镇不平衡等问题,努力提高均衡化、优质化、普惠化水平。
“十大工程”完工后,新区综合承载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基础配套能力将显着增强,生态环境、创业环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基本建成。
提速滨城“新基建”
此次启动的“十大工程”中,新基建项目备受关注,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如何影响滨城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滨海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夏青林表示,此次“十大工程”中,高新区确定纳入“十四五”预安排项目共计6类35个项目。其中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二期项目等新基建项目10个,包括腾讯新基建绿色低碳数据中心项目、奇虎360天津创业平台、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二期工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字经济产业孵化平台基础设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动能引育创新平台、高新区网络安全产业基础设施等。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服务于高新区信创产业、领军企业和重点项目,有力支撑“中国信创谷”建设。
总投资85亿元的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二期项目主要建设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包括研发中心、实验室以及智能化测试生产线等。未来,项目将成为天津建设信创产业高地的重要载体,为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和网络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总投资9.3亿元的高新区网络安全产业基础设施项目是高新区为信创龙头企业打造的全新载体和平台,为飞腾、麒麟等企业提速升级、动能转化提供全新动能,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和技术应用推广。未来,信创海河实验室也将在这里正式运营,为企业搭建产业生态、转化创新成果、汇聚创新资源提供有力支撑。
总投资100亿元的腾讯新基建绿色低碳数据中心项目是腾讯公司全国性云计算中心和云服务平台的重要支点,全面支撑腾讯华北地区所有业务,同时辐射全国互联网用户,并为第三方企业提供云平台综合服务。目前项目进入基建施工阶段,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和室外工程施工作业,计划明年3月竣工验收。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高新区加快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让城市更新快马加鞭
新区此次启动的“十大工程”中,城市更新项目占有一定比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滨海新区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平表示,“十四五”期间,“十大工程”中的城市更新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投资约883亿元,占“十大工程”总投资额的37%,预计新增就业人口近3.4万人,对美丽“滨城”建设意义重大。
目前,新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速度较快,经开区永正制衣、泰达时尚广场、保税区海港片区三个项目已完成主体招标工作,杭州道街道建材路、大港街道迎宾街以东片区2个项目已开展招标工作,预计可实现固投近200亿元,新增就业人口约1.7万人。计划明年启动塘沽南站、大沽化、华北陶瓷、新河街道新北路以西片区等5个城市更新项目招标工作。
建立四大机制推进任务实施
“十大工程”投资建设体量大、建设标准要求高,如何保障和推进实施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对此,区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陈波表示,为高质高效完成“十大工程”建设任务,新区建立四个方面的推进机制。
一是领导机制。区委、区政府专门出台“十大工程”建设总体方案,将“十大工程”纳入美丽“滨城”建设攻坚行动计划,集中全区之力,集中指挥调度,强化督办考核,抓好落地实施。
二是逐年度、分梯度建设推进机制。“十大工程”共安排项目221个,超过70%的项目要在“十四五”期间完工,剩余项目2028年前全部完工。为提高建设效率,坚持“项目为王”,统筹优化“十大工程”建设时序和项目布局,合理确定项目梯次,形成滚动接续机制。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十大工程”实施计划和项目清单,并全面提高建设、审批效率,确保压茬推进,直至建成投用。
三是多渠道、市场化投资保障机制。“十大工程”总投资超过5700亿元,“十四五”计划完成投资近2500亿元,确保投资落地是重中之重。为保障项目实施,新区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和市场化思路,制定全方位建设投资支持政策,统筹盘活各类资源,拓宽建设投融资渠道。在保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还将以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四是项目推介机制。将进一步加大“十大工程”主题发布、策划宣传、招商推介等工作力度。
来源:滨海发布

‘捌’ 互联网监管措施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互联网监管措施:

1. 网络安全法:该法案规定了网络运营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规定了网络威胁行为的范围,以及相关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的职责。

2. 实名制管理:要求互联网用户进行实名注册,以悔晌渗便于后续追查和处理违规行为。

3. 审查制度:政府或第三方机构对网络内容进行审查,禁止传播不良信息、淫秽信息、暴力信息等违禁内容,以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

4. 网络黑名单制度:将违规单位或个人列入黑名单,限制其在互联网上活动。例如,禁止使用特定的网站或应用程序等。

5. 网络监测与记录:将互联网数据交通实时记录下来,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来检测危险行为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6. 举报制度:鼓励公众发现并举报违规行为,采取相应的行政或刑事处罚措施。

7. 搜索碧脊引擎过滤机制:搜索引擎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道德准则,在搜索结果中过滤掉不良信息和违禁内容。

8. 网络警察:建立专业的网络谨蚂警察部队,负责打击各种网络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监管措施也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挑战,不断优化完善。

‘玖’ 自治区公安机关对于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净化营商环境有哪些具体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1、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放宽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落户政策、开辟办理户政业务“绿色通道”、完善特种行业许可审批制度。、开辟办理出入境业务“绿色通道”、提升交通管理漏冲念服务便利化水平、优化判冲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服务、推行便企利企网上服务。
2、保护合法权益,净化营商环境:快速受理民营企业报警求助、严打破坏市场正常竞争秩序的违法犯罪、严打涉企黑恶势力犯罪、严打侵害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严打利用网络信息侵犯企业权益犯罪、严打影响民营企业投融资安全的违法犯罪、严打侵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
3、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全面平等保护、严禁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规范适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依法准确适用刑事强制措施、全力做好追赃挽损工作、建立涉企执法报告制度、加强执法协作、加强对企业法律宣传服务。
4、指导安全防范,密切警企联系、建立警企联席会议制度、实行重点民营企业挂牌服务、加大民营企业周边治安整治力度、提高民营企业安全防范能力、提供信息核查服务。
5、推进执法制度建设,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健全完善涉及民营企业的执法制度规范、依法规范涉及民营企业案件的查办工作、切实返困加大对涉及民营企业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

阅读全文

与营商环境网络安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维网络摄像头哪个牌子好 浏览:423
计算机网络必学吗 浏览:209
捷高的网络监控头配什么录像机 浏览:573
腾达无线路由器苹果手机无网络 浏览:713
网络推广的源头在哪里找 浏览:133
windows网络磁盘共享 浏览:561
手机将一个设备禁用网络怎么恢复 浏览:473
查询网络安全的网站 浏览:84
宽带网络电话如何更改ip 浏览:926
龙口东海网络的信号 浏览:971
智能网络播放器怎么连接电视视频 浏览:264
网络适配器没有无线 浏览:526
共享网络驱动器不支持请求 浏览:967
手机登陆网络中国移动 浏览:390
为什么电脑上的wifi没有网络 浏览:535
苹果微信视频一直提示网络不好 浏览:942
手机卡无套餐怎样设置移动网络 浏览:917
如何设置启用电信网络 浏览:436
为什么要认证网络 浏览:819
计算机网络技术全套ppt 浏览:45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