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换位密码网络安全

换位密码网络安全

发布时间:2023-04-12 05:04:39

网络安全基础

网络安全通信所需要的基本属性:

1. 机密性

2. 消息完整性

3. 可访问与可用性

4. 身份认证

1. 窃听

2. 插入

3. 假冒

4. 劫持

5. 拒绝服务DoS和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

6. 映射

7. 嗅探

8. IP欺骗

数据加密

      明文:未被加密的消息

      密文:被加密的消息

      加密:伪装消息以隐藏消息的过程,即 明文 密文 的过程.

      解密: 密文 明文 的过程

1. 替代密码 :用密文字母替代明文字母。

    移位密码加密函数:

    

     :加密过程

    :明文信息

     :密钥,表示移几位

     :如果是26个字母,那q就是26

    解密函数:

    

     :解密过程

     :密文

      :密钥

2.  换位密码 :根据一定规则重新排列明文。

    【 例题 】如果对明文“bob.i love you. Alice",利用k=3的凯撒密码加密,得到的密文是什么?利用密钥 "nice" 进行列置换加密后得到的密文是什么?

    【 答案 】 凯撒密码 加密后得到的密文是:

        "ere l oryh brx Dolfh"

         列置换密码 加密后得到的密文是:

        iex bvu bly ooo"

    【 解析 】 凯撒密码 :

        以明文字母b为例,M=2(b的位置为2),k=3,q=26,则:

        密文 ,对应字母e,故b经过加密转为了e

        将明文全部替换后得到的密文 "ere l oryh brx Dolfh"

          列置换密码:

        密钥 "nice" 字母表先后顺序为 "4,3,1,2" ,因此,按这个顺序读出表中字母,构成密文:"iex bvu bly ooo",(密钥有几位就有几列,如果明文不够就补x,然后按列读取)

1. 对称密钥 密码:加密秘钥和解密秘钥相同( ),例如用一个锁将箱子锁起来,这个锁有2把相同的钥匙,锁好之后把另一把钥匙派人送给他。

2. 对称密钥密码 分类 :

     分组密码:DES、AES、IDEA等。(分组处理)

        1) (数据加密标准):56位密钥,64位分组。(56位二进制数,每位的取值是0或1,则所有的取值就是 个)

        2) :使用 两个秘钥 (共 112位 ),执行三次DES算法。(用1个密钥执行一次加密,再用另一个密钥执行一次解密,共执行三次)

        3) (高级加密算法):分组128位,密钥 128/192/256 位。

        4)IDEA:分组64位,密钥 128 位。

     流密码(挨个处理)

1. 非对称密钥 密码: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 ,其中一个用于加密,另一个用于解密。( 私钥 :持有人所有  公钥 :公开的)

2. 加密密钥可以公开,也称公开密钥加密。

3. 典型的公钥算法:

      Diffie-Hellman算法

      RSA算法

密码散列函数

1. 特性:

      定长输出;

      单向性(无法根据散列值逆推报文)

      抗碰撞性(无法找到具有相同散列值的两个报文)

2. 典型的散列函数

      MD5:128位散列值

      SHA-1:160位散列值

报文认证是使消息的接收者能够检验收到的消息是否是真实的认证方法。来源真实,未被篡改。

1. 报文摘要(数字指纹)

2. 报文认证方法

      简单报文验证:仅使用报文摘要,无法验证来源真实性

      报文认证码:使用共享认证密匙,但无法防止接收方篡改

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

1. 简单数字签名:直接对报文签名

2. 签名报文摘要

1. 口令:会被窃听

2. 加密口令:可能遭受回放/重放攻击

    加密的口令可能会被截获,虽然不知道口令是什么,但他将加密口令提交给服务器,说这是我加密的口令,这叫重放.

3. 加密一次性随机数:可能遭受中间人攻击

Alice发给Bob说她是Alice,但Bob说你要向我证明,Bob生成一个随机数发给Alice,让Alice用自己的私钥进行加密,加密后再把数据发给Bob,然后Bob再向Alice要公钥进行解密解出来的随机数如果和Bob发给Alice的随机数一样的话,那就说明她是Alice。

这种方法会被中间人攻击,Alice发送的私钥加密被Trudy更换为自己用私钥加密的数据然后发给Bob,公钥也被Trudy换了,最后Bob用公钥加密数据发给Alice,Trudy截获了,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获得了数据。

密钥分发存在漏洞:主要在密钥的分发和对公钥的认证环节,这需要密匙分发中心与证书认证机构解决

双方通信时需要协商一个密钥,然后进行加密,每次通信都要协商一个密钥,防止密钥被人截获后重复使用,所以密钥每次都要更换,这就涉及到密钥分发问题。

基于 KDC 的秘钥生成和分发

认证中心CA:将公钥与特定的实体绑定

1. 证实一个实体的真实身份;

2. 为实体颁发 数字证书 (实体身份和 公钥 绑定)。

防火墙 :能够隔离组织内部网络与公共互联网,允许某些分组通过,而阻止其它分组进入或离开内部网络的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一种设施。

前提 :从外部到内部和从内部到外部的所有流量都经过防火墙

1. 无状态分组过滤器

    基于特定规则对分组是通过还是丢弃进行决策,如使用 实现防火墙规则。

2. 有状态分组过滤器

    跟踪每个TCP连接建立、拆除,根据状态确定是否允许分组通过。

3. 应用网关

    鉴别 用户身份 或针对 授权用户 开放 特定服务 。

入侵检测系统(IDS):当观察到潜在的恶意流量时,能够产生警告的设备或系统。

1. 电子邮件安全需求

    1)机密性

    2)完整性

    3)身份认证性

    4)抗抵赖性

2. 安全电子邮件标准:

1. SSL是介于 和 之间的安全协议.

2. SSL协议栈

    (传统的TCP协议是没有安全协议的,传输都是明文,所以在TCP上面设置SSL协议保证安全性)

3. SSL握手过程

    协商密码组,生成秘钥,服务器/客户认证与鉴别。

1. VPN

    建立在 上的安全通道,实现远程用户、分支机构、业务伙伴等与机构总部网络的安全连接,从而构建针对特定组织机构的专用网络。

     关键技术 : ,如IPSec。

2. 典型的 网络层安全协议 ——

    提供机密性、身份鉴别、数据完整性和防重放攻击服务。

    体系结构: 认证头AH协议 、 封装安全载荷ESP协议 。

    运行模式: 传输模式 (AH传输模式、ESP传输模式)、 隧道模式 (AH隧道模式、ESP隧道模式)

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安全基本概念、数据加密算法、消息完整性与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密钥分发中心与证书认证机构、防火墙与入侵检测以及网络安全协议等内容。

回顾:

1. 网络安全基本属性

2. 典型数据加密算法;

3. 消息完整性、数字前面以及身份认证原理。

⑵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主要课程

1.1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
1.2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内容
1.2.1计算机外部安全
1.2.2计算机内部安全
1.2.3计算机网络安全
1.3OSI信息安全体系
1.3.1安全服务
1.3.2安全机制
1.4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策略
1.4.1安全策略
1.4.2人、制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1.5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1.5.1避错和容错
1.5.2容错设计
1.5.3故障恢复策略
习题1 2.1密码技术概述
2.2古典加密方法
2.2.1代替密码
2.2.2换位密码
2.2.3对称加密体制
2.3数据加密标准DES
2.3.1DES算法描述
2.3.2DES算法加密过程
2.3.3DES算法解密过程
2.3.4三重DES算法
2.4高级加密标准AES
2.4.1AES算法数学基础
2.4.2AES算法概述
2.4.3AES算法加密过程
2.4.4AES算法解密过程
2.4.5AES算法安全性
2.5公开密钥体制
2.6RSA算法
2.6.1RSA算法数学基础
2.6.2RSA算法基础
2.6.3RSA算法过程
2.6.4RSA算法安全性
2.7NTRU算法
2.7.1NTRU算法数学基础
2.7.2NTRU算法描述
2.7.3NTRU算法举例
2.8对称加密体制与公开密钥体制比较
2.9信息隐藏技术
2.10数字水印
2.10.1数字水印的通用模型
2.10.2数字水印主要特性
2.10.3数字水印分类
2.10.4典型数字水印算法
2.10.5数字水印应用
2.10.6数字水印攻击
习题2 3.1数字签名概述
3.1.1数字签名原理
3.1.2数字签名标准DSS
3.1.3PGP电子邮件加密
3.2单向散列函数
3.2.1单向散列函数特点
3.2.2MD5算法
3.2.3SHA算法
3.2.4SHA-1与MD5的比较
3.3Kerberos身份验证
3.3.1什么是Kerberos
3.3.2Kerberos工作原理
3.4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
3.4.1数字证书
3.4.2PKI基本组成
3.4.3对PKI的性能要求
3.4.4PKI的标准
3.5用户ID与口令机制
3.5.1用户认证ID
3.5.2不安全口令
3.5.3安全口令
3.5.4口令攻击
3.5.5改进方案
3.6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3.6.1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组成
3.6.2指纹识别
3.6.3虹膜识别
3.6.4其他生物识别技术
3.7智能卡
习题3 4.1计算机病毒概述
4.1.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4.1.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4.1.3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原因
4.1.4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4.1.5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4.1.6计算机病毒的表现现象
4.1.7计算机病毒程序的一般构成
4.2计算机病毒制作技术
4.3计算机杀毒软件制作技术
4.4蠕虫病毒分析
4.5特洛伊木马
4.5.1黑客程序与特洛伊木马
4.5.2木马的基本原理
4.5.3特洛伊木马的启动方式
4.5.4特洛伊木马端口
4.5.5特洛伊木马的隐藏
4.5.6特洛伊木马分类
4.5.7特洛伊木马查杀
4.6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的防范
习题4 5.1网络安全漏洞
5.2目标探测
5.2.1目标探测的内容
5.2.2目标探测的方法
5.3扫描概念和原理
5.3.1扫描器概念
5.3.2常用端口扫描技术
5.3.3防止端口扫描
5.4网络监听
5.4.1网络监听原理
5.4.2网络监听检测与防范
5.4.3嗅探器Sniffer介绍
5.5缓冲区溢出
5.5.1缓冲区溢出原理
5.5.2缓冲区溢出攻击方法
5.5.3防范缓冲区溢出
5.6拒绝服务
5.6.1拒绝服务DDoS
5.6.2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
5.6.3DDoS攻击的步骤
5.6.4防范DDoS攻击的策略
5.7欺骗攻击与防范
5.7.1IP欺骗攻击与防范
5.7.2IP地址盗用与防范
5.7.3DNS欺骗与防范
5.7.4Web欺骗与防范
5.8网络安全服务协议
5.8.1安全套接层协议SSL
5.8.2传输层安全协议TLS
5.8.3安全通道协议SSH
5.8.4安全电子交易SET
5.8.5网际协议安全IPSec
5.9无线网安全
5.9.1IEEE802.11b安全协议
5.9.2IEEE802.11i安全协议
5.9.3WAPI安全协议
5.9.4扩展频谱技术
习题5 6.1防火墙概述
6.1.1防火墙的概念
6.1.2防火墙的主要功能
6.1.3防火墙的基本类型
6.2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6.2.1筛选路由器结构
6.2.2双宿主主机结构
6.2.3屏蔽主机网关结构
6.2.4屏蔽子网结构
6.3防火墙技术
6.3.1包过滤技术
6.3.2代理服务技术
6.3.3电路层网关技术
6.3.4状态检测技术
6.4分布式防火墙
6.4.1传统边界式防火墙
6.4.2分布式防火墙概述
6.4.3分布式防火墙组成
6.4.4分布式防火墙工作原理
6.5防火墙安全策略
6.5.1防火墙服务访问策略
6.5.2防火墙设计策略
6.6Windows XP防火墙
6.7防火墙的选购
6.8个人防火墙程序设计介绍
习题6 7.1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7.2入侵检测一般步骤
7.3入侵检测系统分类
7.3.1根据系统所检测的对象分类
7.3.2根据数据分析方法分类
7.3.3根据体系结构分类
7.4入侵检测系统关键技术
7.5入侵检测系统模型介绍
7.5.1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7.5.2基于移动代理的入侵检测系统
7.5.3智能入侵检测系统
7.6入侵检测系统标准化
7.6.1入侵检测工作组IDWG
7.6.2通用入侵检测框架CIDF
7.7入侵检测系统Snort
7.8入侵检测产品选购
习题7 8.1数字取证概述
8.2电子证据
8.2.1电子证据的概念
8.2.2电子证据的特点
8.2.3常见电子设备中的电子证据
8.3数字取证原则和过程
8.3.1数字取证原则
8.3.2数字取证过程
8.4网络取证技术
8.4.1网络取证概述
8.4.2网络取证模型
8.4.3IDS取证技术
8.4.4蜜阱取证技术
8.4.5模糊专家系统取证技术
8.4.6SVM取证技术
8.4.7恶意代码技术
8.5数字取证常用工具
习题8 9.1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9.1.1操作系统安全功能
9.1.2操作系统安全设计
9.1.3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
9.1.4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9.2Windows安全机制
9.2.1Windows安全机制概述
9.2.2活动目录服务
9.2.3认证服务
9.2.4加密文件系统
9.2.5安全模板
9.2.6安全账号管理器
9.2.7其他方面
9.3Windows安全配置
9.4UNIX安全机制
9.5Linux安全机制
9.5.1PAM机制
9.5.2安全审计
9.5.3强制访问控制
9.5.4用户和文件配置
9.5.5网络配置
9.5.6Linux安全模块LSM
9.5.7加密文件系统
9.6Linux安全配置
习题9 10.1数据备份概述
10.2系统数据备份
10.2.1磁盘阵列RAID技术
10.2.2系统还原卡
10.2.3克隆大师Ghost
10.2.4其他备份方法
10.3用户数据备份
10.3.1Second Copy 2000
10.3.2File Genie 2000
10.4网络数据备份
10.4.1网络备份系统
10.4.2DAS直接连接存储
10.4.3NAS网络连接存储
10.4.4SAN存储网络
10.4.5IP存储技术
10.4.6数据迁移技术
10.5数据恢复
10.5.1数据恢复概述
10.5.2硬盘数据恢复
10.5.3EasyRecovery
10.5.4FinalData
习题10 11.1软件保护技术概述
11.2静态分析技术
11.2.1文件类型分析
11.2.2W32Dasm
11.2.3IDA Pro简介
11.2.4可执行文件代码编辑工具
11.2.5可执行文件资源编辑工具
11.3动态分析技术
11.3.1SoftICE调试器
11.3.2OllyDbg调试器
11.4常用软件保护技术
11.4.1序列号保护机制
11.4.2警告(NAG)窗口
11.4.3时间限制
11.4.4时间段限制
11.4.5注册保护
11.4.6功能限制
11.4.7光盘软件保护
11.4.8软件狗
11.4.9软盘保护技术
11.4.10反跟踪技术
11.4.11网络软件保护
11.4.12补丁技术
11.5软件加壳与脱壳
11.5.1“壳”的概念
11.5.2“壳”的加载
11.5.3软件加壳工具介绍
11.5.4软件脱壳
11.6设计软件保护的建议
习题11 实验1加密与隐藏
实验2破解密码
实验3网络漏洞扫描
实验4“冰河”黑客工具
实验5网络监听工具Sniffer
实验6个人防火墙配置
实验7入侵检测软件设置
实验8Windows 2000/XP/2003安全设置
实验9系统数据备份
实验10用户数据备份
实验11数据恢复
实验12软件静态分析
实验13资源编辑工具
实验14软件动态分析

⑶ 简述计算机安全的三种类型

1、实体安全

计算机系统实体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应包括计算机本身的硬件和各种接口、各种相应的外部设备、计算机网络的通讯设备、线路和信道等。

而计算机实体安全是指为了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确保在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致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危害,而使信息丢失、泄密或破坏,对计算机设备、设施(包括机房建筑、供电、空调等)、环境、人员等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是防止对信息威胁和攻击的第一步,也是防止对信息威胁和攻击的天然屏障,是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环境安全。主要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在环境的区域保护和灾难保护。要求计算机场地要有防火、防水、防盗措施和设施,有拦截、屏蔽、均压分流、接地防雷等设施;有防静电、防尘设备,温度、湿度和洁净度在一定的控制范围等等。

设备安全。主要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的安全保护,包括设备的防毁、防盗、防止电磁信号辐射泄漏、防止线路截获;对UPS、存储器和外部设备的保护等。

媒体安全。主要包括媒体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目的是保护媒体数据的安全删除和媒体的安全销毁,防止媒体实体被盗、防毁和防霉等。

2、运行安全

系统的运行安全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得到保证,才能完成对信息的正确处理,达到发挥系统各项功能的目的。包括系统风险管理、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应急处理四个方面内容。

风险分析是指用于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系统易于受到攻击的脆弱性而引起的潜在损失步骤,是风险管理程序的基础,其最终目的是帮助选择安全防护并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设计前和运行前需要进行静态分析,旨在发现系统的潜在安全隐患;其次对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即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测试,跟踪并记录其活动,旨在发现系统运行期的安全漏洞;最后是系统运行后的分析,并提供相应的系统脆弱性分析报告。

常见的风险有后门/陷阱门、犯大错误、拒绝使用、无法使用、伪造、故意对程序或数据破坏、逻辑炸弹、错误传递、计算机病毒和超级处理等。常见分析工具有自动风险评估系统ARESH、Bayesian判决辅助系统、Livermore风险分析法等。

审计跟踪是利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工作过程进行详尽的审计跟踪,记录和跟踪各种系统状态的变化,如用户使用系统的时间和日期及操作,对程序和文件的使用监控等,以保存、维护和管理审计日志,实现对各种安全事故的定位。

也是一种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安全的常用且有效的技术手段。

备份与恢复是对重要的系统文件、数据进行备份,且备份放在异处,甚至对重要设备也有备份,以确保在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后能及时准确进行恢复,保障信息处理操作仍能进行。可采取磁盘镜像、磁盘冗余阵列等技术。

应急处理主要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损害、系统崩溃或发生灾难事件时,应有完善可行的应急计划和快速恢复实施应急措施,基本做到反应紧急、备份完备和恢复及时,使系统能正常运行,以尽可能减少由此而产生的损失。

3、信息安全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是核心,是指防止信息财产被故意或偶然的泄漏、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辨识、控制,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存在形式和运行特点,信息安全可分为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病毒防护、访问控制和加密。

操作系统安全。是指操作系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有效控制,对程序执行期间使用资源的合法性进行检查,利用对程序和数据的读、写管理,防止因蓄意破坏或意外事故对信息造成的威胁,从而达到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操作系统安全可通过用户认证、隔离、存取控制及完整性等几种方法来实现。用户认证就是系统有一个对用户识别的方法,通过用户名和口令实现,口令机制有口令字、IC卡控制、指纹鉴别和视网膜鉴别等。

隔离技术是在电子数据处理成份的周围建立屏障,以使该环境中实施存取规则,可通过物理隔离、时间隔离、逻辑隔离和密码技术隔离来实现。

存取控制是对程序执行期间访问资源的合法性进行检查,并通过控制对数据和程序的读、写、修改、删除和执行等操作进行保护,防止因事故和有意破坏造成对信息的威胁。系统完整性涉及到程序和数据两方面,程序完整性要在整个程序设计活动中严格控制;数据完整性由错误控制进行保护。

数据库安全。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的安全性包括:完整性——只有授权用户才能修改信息,不允许用户对信息进行非法修改;可用性——当授权用户存取其有权使用的信息时,数据库系统一定能提供这些信息;保密性——只有授权用户才能存取信息。

实现数据库安全可通过用户认证、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数据库内外加密等方法来实现。用户认证通过在操作系统用户认证基础上,要求用户对通行字、日期和时间检查认证。身份鉴别是数据库系统具备的独立的用户身份鉴别机制。

访问机制,运用安全级元素的确定、视图技术等方法,确保用户仅能访问已授权的数据,并可保证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用户被授予不同访问权限。

数据库外加密是操作系统完成的,如采用文件加密方法等,把数据形成存储块送入数据库;数据库内加密是对数据库以数据元素、域或记录形式加密,常用加密方法有DES加密、子密钥数据库加密和秘密同态加密技术等。

访问控制。是系统安全机制的核心,对处理状态下的信息进行保护,对所有直接存取活动进行授权;同时,对程序执行期间访问资源的合法性进行检查,控制对数据和程序的读、写、修改、删除、执行等操作,防止因事故和有意破坏对信息的威胁,主要包括授权、确定存取权限和实施权限三个内容。

通过最小授权、存取权分离、实体权限的时效性和对存取访问的监督检查、访问控制表、访问控制矩阵和能力表等方法来实现。

密码技术。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加密基本上属于通信加密的类型,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通信保密技术,被加密的明文往往是程序或其他处理的原始数据或是运行结果,而形成的密文是静态的,一般不是执行中的程序,仅用以存储或作为通信输出。

一般密码系统包括明文、密文、加密、解密和密钥五部分,常见密码加密有换位加密、矩阵移位加密、定长置换加密、替代密码和DES加密、RAS加密、PKI和MD5等算法。

计算机网络安全。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递的信息普遍面临着主动攻击的危害,主动攻击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对信息进行修改,比如对信息的内容进行更改、删除、添加;改变信息的源或目的地;改变报文分组的顺序或将同一报文反复;篡改回执等。

而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信息的交换是其存在的基础。而从安全角度上考虑,就必须保证这些交换过程的安全和内容的有效性及合法性。对于网络安全的实用技术有:身份验证;报文验证;数字签名;防火墙。

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其本质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程序,具有复制性、传播性和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不同于生物医学上的“病毒”,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是人故意编制的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有极大的危害性,轻者可以增加系统开销,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者可使程序、数据丢失,甚至系统崩溃,无法工作,更甚者造成计算机主板毁坏,如CIH病毒等。


(3)换位密码网络安全扩展阅读

常用防护策略

1、安装杀毒软件

对于一般用户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为电脑安装一套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所安装的杀毒软件,打开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程序。

2、安装个人防火墙

安装个人防火墙(Fire Wall)以抵御黑客的袭击,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计算机,防止他们更改、拷贝、毁坏你的重要信息。防火墙在安装后要根据需求进行详细配置。

3、分类设置密码并使密码设置尽可能复杂

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密码,如网上银行、E-Mail、聊天室以及一些网站的会员等。应尽可能使用不同的密码,以免因一个密码泄露导致所有资料外泄。对于重要的密码(如网上银行的密码)一定要单独设置,并且不要与其他密码相同。

设置密码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有意义的英文单词、姓名缩写以及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泄露的字符作为密码,最好采用字符、数字和特殊符号混合的密码。建议定期地修改自己的密码,这样可以确保即使原密码泄露,也能将损失减小到最少。

4、不下载不明软件及程序

应选择信誉较好的下载网站下载软件,将下载的软件及程序集中放在非引导分区的某个目录,在使用前最好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以免遭受病毒邮件的侵害,这些病毒邮件通常都会以带有噱头的标题来吸引你打开其附件,如果下载或运行了它的附件,就会受到感染。同样也不要接收和打开来历不明的QQ、微信等发过来的文件。

5、防范流氓软件

对将要在计算机上安装的共享软件进行甄别选择,在安装共享软件时,应该仔细阅读各个步骤出现的协议条款,特别留意那些有关安装其他软件行为的语句。

6、仅在必要时共享

一般情况下不要设置文件夹共享,如果共享文件则应该设置密码,一旦不需要共享时立即关闭。共享时访问类型一般应该设为只读,不要将整个分区设定为共享。

7、定期备份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毋庸讳言,无论你的防范措施做得多么严密,也无法完全防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况出现。如果遭到致命的攻击,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可以重装,而重要的数据就只能靠你日常的备份了。所以,无论你采取了多么严密的防范措施,也不要忘了随时备份你的重要数据,做到有备无患!

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组织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安全管理,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发挥办公自动化的效益,保证工作正常实施,确保涉密信息安全,一般需要指定专人负责机房管理,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参考如下:

1、计算机管理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爱护机器,了解并熟悉机器性能,及时检查或清洁计算机及相关外设。

2、掌握工作软件、办公软件和网络使用的一般知识。

3、无特殊工作要求,各项工作须在内网进行。存储在存储介质(优盘、光盘、硬盘、移动硬盘)上的工作内容管理、销毁要符合保密要求,严防外泄。

4、不得在外网或互联网、内网上处理涉密信息,涉密信息只能在单独的计算机上操作。

5、涉及到计算机用户名、口令密码、硬件加密的要注意保密,严禁外泄,密码设置要合理。

6、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不得接入内网,不得操作、存储机密文件、工作秘密文件。

7、非内部计算机不得接入内网。

8、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互联网使用的管理规定,严禁登陆非法网站;严禁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等。

9、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计算机安全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觉性。计算机进行经常性的病毒检查,计算机操作人员发现计算机感染病毒,应立即中断运行,并及时消除。确保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工作。

10、下班后及时关机,并切断电源。

⑷ 换位密码的加密方法

加密换位密码通过密钥只需要对明文进行加密,并且重新排列里面的字母位置即可。具体方法如下

1、基于二维数组移位的加密算法

给定一个二维数组的列数,即该二维数组每行可以保存的字符个数。再将明文字符串按行依次排列到该二维数组中。最铅指李后按列读出该二维数组中的字符,这样便可得到密文。

2、换位解密算法(基于二维数组移位的解密算法)

先给定一个二维数组的列数,即该二维数组每行可以保存的字符个数,并且这个数应该和加密算法中的一致。接下来将密文字符串按列一次性排列到该二维数组中。最后按行读出该二维数组中的字符即可。

3、换位加密算法

首先按照密钥排列顺序:将想要加密的明文加密,然后列出表格,找出对应的字母,就是密钥。然后对他们进行换位加密,就是将表格的第二行依据密钥排列顺序进行排序以便得到加密后的密文。

(4)换位密码网络安全扩展阅读

数据加密技术的分类

1、专用密钥

又称为对称密钥或单密钥,加密和解密时使用同一个密钥,逗慎即同一个算法。单密钥是最简单方式,通信双方必须交换彼此密钥,当需给对方发信息时,用自己的加密密钥进行加密,而在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用对方所给的密钥进行解密。当一个文本要加密传送时,该文本用密钥加密构成密文,密文在信道上传送,收到密文后用同一个密钥将密文解出来,形成普通文体供阅读。

2、对称密钥

对称密钥是最古老的,一般说“密电码”采用的就是对称密钥。由于对称密钥运算量小、速度快、安全强度高,因而如今仍广泛被采用。它将数据分成长度为64位的数据块,其中8位用作奇偶校验,剩余的56位作为密码的长度。首先将原文进行置换,得到64位的杂乱无章的数据组,然后将其分成均等两段;第三步用加密函数进行变换,并在给定的密钥参数条件下,进行多次迭代而得到加密密文。

3、公开密钥

又称非对称密钥,加密和解密时使用不同的密钥,即不同的算法,虽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可能槐迟轻易地从一个推导出另一个。非对称密钥由于两个密钥(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各不相同,因而可以将一个密钥公开,而将另一个密钥保密,同样可以起到加密的作用。公开密钥的加密机制虽提供了良好的保密性,但难以鉴别发送者,即任何得到公开密钥的人都可以生成和发送报文。

4、非对称加密技术

数字签名一般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如RSA),通过对整个明文进行某种变换,得到一个值,作为核实签名。接收者使用发送者的公开密钥对签名进行解密运算,如其结果为明文,则签名有效,证明对方的身份是真实的。数字签名不同于手写签字,数字签名随文本的变化而变化,手写签字反映某个人个性特征,是不变的;数字签名与文本信息是不可分割的,而手写签字是附加在文本之后的,与文本信息是分离的。

⑸ 问答题:如何预防网络失、窃密

计算机泄密的主要途径与防范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把他们的社会由于广泛使用计算机称为“脆弱的社会”。计算机的脆弱性一般表现在计算机犯罪、敌对国家的破坏、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电磁波干扰、工作人员的失误以及计算机本身的缺陷等许多方面,突出表现是容易泄密和被窃密。
(一)计算机泄密的主要途径
1、计算机电磁波辐射泄密
计算机辐射主要有四个部分:显示器的辐射;通信线路(连接线)的辐射、主机的辐射;输出设备(打印机)的辐射。计算机是靠高频脉冲电路工作的,由于电磁场的变化,必然要向外辐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把计算机中的信息带出去,犯罪分子只要具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可以将电磁波接收,从中窃得秘密信息。据国外试验,在1000米以外能接收和还原计算机显示终端的信息,而且看得很清晰。微机工作时,在开阔地带距其100米外,用监听设备就能收到辐射信号。计算机电磁辐射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从计算机的运算控制和外部设备等部分辐射,频率一般在10兆赫到1000兆赫范围内,这种电磁波可以用相应频段的接收机接收,但其所截信息解读起来比较复杂。第二类是由计算机终端显示器的阴极射线管辐射出的视频电磁波,其频率一般在6.5兆赫以下。对这种电磁波,在有效距离内,可用普通电视机或相同型号的计算机直接接收。接收或解读计算机辐射的电磁波,现在已成为国外情报部门的一项常用窃密技术,并已达到很高水平。
2、计算机联网泄密
计算机网络化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它使计算机只能在机房里对不同信息的单项数据的分类、加工和整理,发展成为使信息的收集、加工、贮存、传输融为一体,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使计算机的应用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计算机网络横跨大陆和海洋,可将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联接起来,每个用户都可通过自己的终端,充分利用各个计算机存贮的大量文字、数据和图像资料。计算机网络化带来的信息交流、知识融汇,使人们能充分利用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将难以估量。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结构中的数据是共享的,主机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线路联络,就存在许多泄密漏洞。
首先,“数据共享”时计算机系统实行用户识别口令,由于计算机系统在分辨用户时认“码”不认“人”,这样,那些未经授权的非法用户或窃密分子就可能通过冒名顶替、长期试探或其它办法掌握用户口令,然后打入联网的信息系统进行窃密。
其次,计算机联网后,传输线路大多由载波线路和微波线路组成,这就使计算机泄密的渠道和范围大大增加。再者,网络越大,线路通道分支就越多,输送信息的区域也越广,截取所送信号的条件就越便利,窃密者只要在网络中任意一条分支信道上或某一个节点、终端进行截取。就可以获得整个网络输送的信息。
3、计算机媒体泄密
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贮功能。它可以对湖水般涌来的各种信息进行传递、加工和存贮,可以将大量秘密文件和资料由纸张介质变为磁性介质和光学介质。一个汉字至少要占55平方毫米,同样面积的集成电路存贮器可存贮50万个汉字。为了自动地、高效地加工和利用各种信息,越来越多的秘密数据和档案资料被存贮在计算机里。
计算机的存贮器分为内存贮器和外存贮器两种,内存贮器要求存取速度快,外存贮器要求存贮容量大。如前所述,存贮在内存贮器的秘密信息可通过电磁辐射或联网交换被泄露或被窃取,而大量使同磁盘、磁带、光盘、U盘的外存贮器很容易被非法篡改或复制。由于磁盘经消磁十余次后,仍有办法恢复原来记录的信息,存有秘密信息的磁盘被重新使用时,很可能被非法利用磁盘剩磁提取原记录的信息。计算机出故障时,存有秘密信息的硬盘不经处理或无人监督就带出修理,就会造成泄密。秘密信息和非秘密信息放在同一媒体上,明密不分,容易造成泄密。存有秘密信息的磁盘等媒体被盗或携带出国,就会造成大量的国家秘密外泄,其危害程度将是难以估量的。考试大收集
4、计算机工作人员泄密
(1)无知泄密。如由于不知道计算机的电磁波辐射会泄露秘密信息,计算机工作时未采取任何措施,因而给他人提供窃密的机会。又如由于不知道计算机软盘上剩磁可以提取还原,将曾经存贮过秘密信息的软盘交流出去,因而造成泄密。
(2)违反规章制度泄密。如将一台发生故障的计算机送修前既不做消磁处理,又不安排专人监修,造成秘密数据被窃。又如由于计算机媒体存贮的内容缺乏可观性,因而思想麻痹,疏于管理,容易造成媒体的丢失。
(3)故意泄密。外国情报机关常常采用金钱收买、色情引诱和策反别国的计算机工作人员。窃取信息系统的秘密。这比利用电子监听、攻击网络等办法有用得多。如程序员被策反,就可以得知计算机系统软件保密措施,获得使用计算机的口令或密钥,从而打入计算机网络,窃取信息系统、数据库内的重要秘密;操作员被收买,就可以把计算机保密系统的文件、资料向外提供;维修人员被威胁,就可对用进入计算机或接近计算机终端的机会,更改程序,装置窃听器等。
(二)计算机的保密防范措施
计算机的保密防范主要从技术、行政和法律三个方面着手:
1、技术防范
(1)使用低辐射计算机设备。这是防止计算机辐射泄密的根本措施,这些设备在设计和生产时,已对可能产生信息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和CRT等采取了防辐射措施,把设备的信息辐射抑制到最低限度。
(2)屏蔽。根据辐射量的大小和客观环境,对计算机机房或主机内部部件加以屏蔽,检测合格后,再开机工作。将计算机和辅助设备用金周屏蔽笼(法拉第笼)封闭起来,并将全局屏蔽笼接地,能有效地防止计算机和辅助设备的电磁波辐射。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可将计算机辐射信号的区域控制起来,不允许外部人员接近。
(3)干扰。根据电子对抗原理,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利用干扰器产生噪声与计算机设备产生的信息辐射一起向外辐射。对计算机的辐射信号进行干扰,增加接收还原解读的难度,保护计算机辐射的秘密信息。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也可将处理重要信息的计算机放在中间,四周置放处理一般信息的计算机。这种方法可降低辐射信息被接收还原的可能性。
(4)对联网泄密的技术防范措施:一是身份鉴别。计算机对用户的识别,主要是核查用户输入的口令,网内合法用户使用资源信息也有使用权限问题,因此对口令的使用要严格管理。当然,对用户的识别还有其它方法,如使用磁性卡片、指纹、声音、视网膜图像等对用户进行鉴别。二是监视报警。对网络内合法用户工作情况作详细记录,对非法用户,计算机将其闯入网络的尝试次数、时间、电话号码等记录下来,并发出报警,依此追寻非法用户的下落。三是加密。将信息加密后存贮在计算机里,并注上特殊调用口令。这样,窃密者突破一般口令进入计算机后,也无法将信息调出。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密(一次或二次伪装),窃密者即使截收到信号也一无所知。四是数字签名。
(5)对媒体泄密技术防范措施:一是防拷贝。防拷贝技术实际上是给媒体做特殊的标记,如在磁盘上产生激光点、穿孔、指纹技术等特殊标记,这个特殊标记可由被加密程序加以识别,但不能轻易地被复制。二是加密。对媒体中的文件进行加密,使其以常规的办法不能调出。由于密文加密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所以其加密方法繁多,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通常可以分为代替密码、换位密码和条积密码方法。三是消磁。考试大整理
2、行政管理
(1)建立严格的机房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随便进出机房,网络系统的中心控制室更应该有严格的出入制度。同时,机房选址要安全可靠,重要部门的机房要有必要的保安措施。
(2)规定分级使用权限。首先,对计算机中心和计算机数据划分密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秘密信息不能在公开的计算机中心处理,密级高的数据不能在密级低的计算机中心处理;其次,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情况,规定不同使用级别,低级别的机房不能进行高级别的操作;在系统开发中,系统分析员、程序员和操作员应职责分离,使知悉全局的人员尽可能少一些。
(3)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录有秘密文件的媒体,应按照同等密级文件进行管理,对其复制、打印、借阅、存放、销毁等均应遵守有关规定。同一片软盘中不要混录秘密文件和公开文件,如果同时录有不同密级的文件,应按密级最高的管理。同时,还应对操作过程中临时存放过秘密文件的磁盘以及调试运行中打印的废纸作好妥善处理。
(4)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因为设备由人操纵,制度由人制定并遵守。人员的问题,首先要牢固树立保密观念,使其认识到新时期保密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增强保守国家秘密的意识。保密教育要经常抓,常抓不懈;要抓好人员的选配和日常的考察,做到不合格的坚决不用,现有工作人员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坚决调离,以保证队伍的纯洁精干和效能;要搞好智力投资,不断提高使用和管理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使其真正了解所有设备的性能,掌握防止泄密的知识和防范措施;利用和创造机会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以防因无知而泄密;还要建立奖惩制度,定期考核,奖优罚劣,完善激励机制。
3、法律监督
计算机保密防范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目前我国已有《保密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按照规定和要求,做好计算机的保密防范工作,不得利用计算机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的违法犯罪活动
参考:http://www.examda.com/ms/jingyan/20081009/093915915.html

⑹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包括什么

系统地说应是:培养掌握系统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与病毒防范、黑客攻击手段分析与防范技术,能熟练应用信息安全产品,熟悉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具有开发、维护和管理信息安全系统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主要课程如下:

第1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1.1威胁计算森缓机信息安全的因素
1.2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内容
1.2.1计算机外部安全
1.2.2计算机内部安全
1.2.3计算机网络安全
1.3OSI信息安全体系
1.3.1安全服务
1.3.2安全机制
1.4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策略
1.4.1安全策略
1.4.2人、制度和技术之间的
关系
1.5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1.5.1避错和容错
1.5.2容错设计
1.5.3故障恢复策略
习题1
第2章密码与隐藏技术
2.1密码技术概述
2.2古典加密方法
2.2.1代替密码
2.2.2换位密码
2.2.3对称加密体制
2.3数据加密标准DES
2.3.1DES算法描述
2.3.2DES算法加密过程
2.3.3DES算法解密过程
2.3.4三重DES算法
2.4高级加密标准AES
2.4.1AES算法数学基础
2.4.2AES算法概述
2.4.3AES算法加密过程
2.4.4AES算法解密过程
2.4.5AES算法安全性
2.5公开密钥体制
2.6RSA算法
2.6.1RSA算法数学基础
2.6.2RSA算法基础
2.6.3RSA算法过此游模程
2.6.4RSA算法安全性
2.7NTRU算法
2.7.1NTRU算法数学基础
2.7.2NTRU算法描述
2.7.3NTRU算法举例
2.8对称加密体制与公开密钥体制
比较
2.9信息隐藏技术
2.10数字水印
2.10.1数字水印的通用模型
2.10.2数字水印主要特性
2.10.3数字水印分类
2.10.4典型数字水印算法
2.10.5数字水印应用
2.10.6数字水印攻击
习题2
第3章数字签名与认证
3.1数字签名概述
3.1.1数字签名原理
3.1.2数字签名标准DSS
3.1.3PGP电子邮件加密
3.2单向散列函数
3.2.1单向散列函数特点
3.2.2MD5算法
3.2.3SHA算法
3.2.4SHA-1与MD5的
比较
3.3Kerberos身份验证
3.3.1什么是Kerberos
3.3.2Kerberos工作原理
3.4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
3.4.1数字证书
3.4.2PKI基本组成
3.4.3对PKI的性能要求
3.4.4PKI的标准
3.5用户ID与口令机制
3.5.1用户认证ID
3.5.2不安全口令
3.5.3安全口令
3.5.4口令攻击
3.5.5改进方案
3.6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3.6.1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组成
3.6.2指纹识别
3.6.3虹膜识别
3.6.4其磨拆他生物识别技术
3.7智能卡
习题3
第4章计算机病毒与黑客
4.1计算机病毒概述
4.1.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4.1.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4.1.3计算机病毒的产生
原因
4.1.4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途径
4.1.5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4.1.6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现象
4.1.7计算机病毒程序的一般
构成
4.2计算机病毒制作技术
4.3计算机杀毒软件制作技术
4.4蠕虫病毒分析
4.5特洛伊木马
4.5.1黑客程序与特洛伊
木马
4.5.2木马的基本原理
4.5.3特洛伊木马的启动
方式
4.5.4特洛伊木马端口
4.5.5特洛伊木马的隐藏
4.5.6特洛伊木马分类
4.5.7特洛伊木马查杀
4.6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的防范
习题4
第5章网络攻击与防范
5.1网络安全漏洞
5.2目标探测
5.2.1目标探测的内容
5.2.2目标探测的方法
5.3扫描概念和原理
5.3.1扫描器概念
5.3.2常用端口扫描技术
5.3.3防止端口扫描
5.4网络监听
5.4.1网络监听原理
5.4.2网络监听检测与防范
5.4.3嗅探器Sniffer介绍
5.5缓冲区溢出
5.5.1缓冲区溢出原理
5.5.2缓冲区溢出攻击方法
5.5.3防范缓冲区溢出
5.6拒绝服务
5.6.1拒绝服务DoS
5.6.2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
5.6.3DDoS攻击的步骤
5.6.4防范DDoS攻击的
策略
5.7欺骗攻击与防范
5.7.1IP欺骗攻击与防范
5.7.2IP地址盗用与防范
5.7.3DNS欺骗与防范
5.7.4Web欺骗与防范
5.8网络安全服务协议
5.8.1安全套接层协议SSL
5.8.2传输层安全协议TLS
5.8.3安全通道协议SSH
5.8.4安全电子交易SET
5.8.5网际协议安全IPSec
5.9无线网安全
5.9.1IEEE 802.11b安全
协议
5.9.2IEEE 802.11i安全
协议
5.9.3WAPI安全协议
5.9.4扩展频谱技术
习题5
第6章防火墙技术
6.1防火墙概述
6.1.1防火墙的概念
6.1.2防火墙的主要功能
6.1.3防火墙的基本类型
6.2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6.2.1筛选路由器结构
6.2.2双宿主主机结构
6.2.3屏蔽主机网关结构
6.2.4屏蔽子网结构
6.3防火墙技术
6.3.1包过滤技术
6.3.2代理服务技术
6.3.3电路层网关技术
6.3.4状态检测技术
6.4分布式防火墙
6.4.1传统边界式防火墙
6.4.2分布式防火墙概述
6.4.3分布式防火墙组成
6.4.4分布式防火墙工作
原理
6.5防火墙安全策略
6.5.1防火墙服务访问策略
6.5.2防火墙设计策略
6.6Windows XP防火墙
6.7防火墙的选购
6.8个人防火墙程序设计介绍
习题6
第7章入侵检测技术
7.1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7.2入侵检测一般步骤
7.3入侵检测系统分类
7.3.1根据系统所检测的对象
分类
7.3.2根据数据分析方法
分类
7.3.3根据体系结构分类
7.4入侵检测系统关键技术
7.5入侵检测系统模型介绍
7.5.1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7.5.2基于移动代理的入侵检
测系统
7.5.3智能入侵检测系统
7.6入侵检测系统标准化
7.6.1入侵检测工作组
IDWG
7.6.2通用入侵检测框架
CIDF
7.7入侵检测系统Snort
7.8入侵检测产品选购
习题7
第8章数字取证技术
8.1数字取证概述
8.2电子证据
8.2.1电子证据的概念
8.2.2电子证据的特点
8.2.3常见电子设备中的电子
证据
8.3数字取证原则和过程
8.3.1数字取证原则
8.3.2数字取证过程
8.4网络取证技术
8.4.1网络取证概述
8.4.2网络取证模型
8.4.3IDS取证技术
8.4.4蜜阱取证技术
8.4.5模糊专家系统取证
技术
8.4.6SVM取证技术
8.4.7恶意代码技术
8.5数字取证常用工具
习题8
第9章操作系统安全
9.1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9.1.1操作系统安全功能
9.1.2操作系统安全设计
9.1.3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
9.1.4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9.2Windows安全机制
9.2.1Windows安全机制
概述
9.2.2活动目录服务
9.2.3认证服务
9.2.4加密文件系统
9.2.5安全模板
9.2.6安全账号管理器
9.2.7其他方面
9.3Windows安全配置
9.4UNIX安全机制
9.5Linux安全机制
9.5.1PAM机制
9.5.2安全审计
9.5.3强制访问控制
9.5.4用户和文件配置
9.5.5网络配置
9.5.6Linux安全模块LSM
9.5.7加密文件系统
9.6Linux安全配置
习题9
第10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10.1数据备份概述
10.2系统数据备份
10.2.1磁盘阵列RAID
技术
10.2.2系统还原卡
10.2.3克隆大师Ghost
10.2.4其他备份方法
10.3用户数据备份
10.3.1Second Copy 2000
10.3.2File Genie 2000
10.4网络数据备份
10.4.1网络备份系统
10.4.2DAS直接连接存储
10.4.3NAS网络连接存储
10.4.4SAN存储网络
10.4.5IP存储技术
10.4.6数据迁移技术
10.5数据恢复
10.5.1数据恢复概述
10.5.2硬盘数据恢复
10.5.3EasyRecovery
10.5.4FinalData
习题10
第11章软件保护技术
11.1软件保护技术概述
11.2静态分析技术
11.2.1文件类型分析
11.2.2W32Dasm
11.2.3IDA Pro简介
11.2.4可执行文件代码编辑
工具
11.2.5可执行文件资源编辑
工具
11.3动态分析技术
11.3.1SoftICE调试器
11.3.2OllyDbg调试器
11.4常用软件保护技术
11.4.1序列号保护机制
11.4.2警告(NAG)窗口
11.4.3时间限制
11.4.4时间段限制
11.4.5注册保护
11.4.6功能限制
11.4.7光盘软件保护
11.4.8软件狗
11.4.9软盘保护技术
11.4.10反跟踪技术
11.4.11网络软件保护
11.4.12补丁技术
11.5软件加壳与脱壳
11.5.1“壳”的概念
11.5.2“壳”的加载
11.5.3软件加壳工具介绍
11.5.4软件脱壳
11.6设计软件保护的建议
习题11
第12章实验指导
实验1加密与隐藏
实验2破解密码
实验3网络漏洞扫描
实验4“冰河”黑客工具
实验5网络监听工具Sniffer
实验6个人防火墙配置
实验7入侵检测软件设置
实验8Windows 2000/XP/2003
安全设置
实验9系统数据备份
实验10用户数据备份
实验11数据恢复
实验12软件静态分析
实验13资源编辑工具
实验14软件动态分析
总的来说就是围绕着信息网络攻防所设立的一个学科。类似的还有信息对抗之类的学科。

⑺ 求高手解密码学问题! 急~

):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如今,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都需要采用密码技术来解决。密码体制大体分为对称密码(又称为私钥密码)和非对称密码(又称为公钥密码)两种。公钥密码在信息安全帆简中担负起密钥协商、数字签名、消息认证等重要角色,已成为最核心的密码。
当前,公钥密码的安全性概念已经被大大扩展了。像着名的RSA公钥密码算法、Rabin公钥密码算法和ElGamal公钥密码算法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有些公钥密码算法在理论上是安全的,可是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并非安全。因为在实际应用中不仅需要算法本身在数学证明上是安全的,同时也需要算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是安全的。比如,公钥加密算法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考虑选择明文安全、非适应性选择密文安全和适应性选择密码安全三类。数字签名根据需要也要求考虑抵抗非消息攻击和选择消息攻击等。因此,近年来,公钥密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证安全密码学正是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公钥密码在信息安全中担负起密钥协商、数字签名、消息认证等重要角色,已成为最核心的密码。目前密码的核心课题主要是在结合具体的网模轿胡络环境、提高运算效率的基础上,针对各种主动攻击行为,研究各种可证安全体制。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基于身份(ID)密码体制和密码体制的可证安全模型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影响非常巨大,例如公钥基础设施(PKI)将会更趋于合理,使其变为ID-PKI。在密码分析和攻击手段不断进步,计算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以及密码应用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发展密码理论和创新密码算法。
在2004年信息安全国际会议上,本文第一作者(即曹珍富教授)做了“密码理论中的若干问题”的主题报告,其中也介绍了密码学的最新进展。这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密码学的发展方向。
1.在线/离线密码学
公钥密码学能够使通信双方在不安全的信道上安全地交换信息。在过去的几年里,公钥密码学已经极大地加速了网络的应用。然而,和对称密码系统不同,非对称密码的执行效率不能很好地满足速度的需要。因此,如何改进效率成为公钥密码学中一个关键的问题之一。
针对效率问题,在线/离线的概念被提出。其主要观点是将一个密码体制分成两个阶段:在线执行阶段和离线执行阶段。在离线执行阶段,一些耗时较多的计算可以预先被执行。在在线阶段,一些低计算量的工作被执行。
2.圆锥曲线密码学
圆锥曲线密码学是1998年由本文第一作者首次提出,C.Schnorr认为,除椭圆曲线密码以外这是人们最感兴趣的密码算法。在圆锥曲线群上的各项计算比椭圆曲线群上的更简单,一个令人激动的特征是在其上的编码和解码都很容易被执行。同时,还可以建立模n的圆锥曲线群,构造等价于大整数分解的密码。现在已经知道,圆锥曲线群上的离散对数问题在圆锥曲线的阶和椭圆曲线的阶相同的情况下,是一个不比椭圆曲线容易的问题。所以,圆锥曲线密码已成为密码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3.代理密码学
代理密码学包括代理签名和代理密码系统。两者都提供代理功能,另外分别提供代理签名和代理解密功能。
目前,代理密码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亟需解决。一个是构造不用转换的代理密码系统,这个工作已经被本文第一作者和日本Tsukuba大学的学者进行了一些研究。另外一个是如何来构造代理密码系统的较为合理的可证安全模型,以及给出系统安全性的证明。已经有一些研究者开始在这方面展开工作。
4.密旦拦钥托管问题
在现代保密通信中,存在两个矛盾的要求:一个是用户间要进行保密通信,另一个是go-vern-ment为了抵制网络犯罪和保护国家安全,要对用户的通信进行监督。密钥托管系统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被提出的。在原始的密钥托管系统中,用户通信的密钥将由一个主要的密钥托管代理来管理,当得到合法的授权时,托管代理可以将其交给go-vern-ment的监听机构。但这种做法显然产生了新的问题:go-vern-ment的监听机构得到密钥以后,可以随意地监听用户的通信,即产生所谓的“一次监控,永远监控”问题。另外,这种托管系统中“用户的密钥完全地依赖于可信任的托管机构”的做法也不可取,因为托管机构今天是可信任的,不表示明天也是可信任的。
在密钥托管系统中,法律强制访问域LEAF(Law Enforcement Access Field)是被通信加密和存储的额外信息块,用来保证合法的go-vern-ment实体或被授权的第三方获得通信的明文消息。对于一个典型的密钥托管系统来说,LEAF可以通过获得通信的解密密钥来构造。为了更趋合理,可以将密钥分成一些密钥碎片,用不同的密钥托管代理的公钥加密密钥碎片,然后再将加密的密钥碎片通过门限化的方法合成。以此来达到解决“一次监控,永远监控”和“用户的密钥完全地依赖于可信任的托管机构”的问题。现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产生了构造网上信息安全角式问题,通过建立可证安全信息形式模型来界定一般的网上信息形式。
5.基于身份的密码学
基于身份的密码学是由Shamir于1984年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系统中不需要证书,可以使用用户的标识如姓名、IP地址、电子邮件地址等作为公钥。用户的私钥通过一个被称作私钥生成器PKG(Private Key Generator)的可信任第三方进行计算得到。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方案在1984年Shamir就已得到。然而,直到2001年,Boneh等人利用椭圆曲线的双线性对才得到Shamir意义上的基于身份的加密体制(IBE)。在此之前,一个基于身份的更加传统的加密方案曾被Cocks提出,但效率极低。目前,基于身份的方案包括基于身份的加密体制、可鉴别身份的加密和签密体制、签名体制、密钥协商体制、鉴别体制、门限密码体制、层次密码体制等。
6.多方密钥协商问题
密钥协商问题是密码学中又一基本问题。
Diffie-Hellman协议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在不安全的信道上通过交换消息来建立会话密钥的协议。它的安全性基于Diffie-Hellman离散对数问题。然而,Diffie-Hellman协议的主要问题是它不能抵抗中间人攻击,因为它不能提供用户身份验证。
当前已有的密钥协商协议包括双方密钥协商协议、双方非交互式的静态密钥协商协议、双方一轮密钥协商协议、双方可验证身份的密钥协商协议以及三方相对应类型的协议。
如何设计多方密钥协商协议?存在多元线性函数(双线性对的推广)吗?如果存在,我们能够构造基于多元线性函数的一轮多方密钥协商协议。而且,这种函数如果存在的话,一定会有更多的密码学应用。然而,直到现在,在密码学中,这个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目前已经有人开始作相关的研究,并且给出了一些相关的应用以及建立这种函数的方向,给出了这种函数肯定存在的原因。
7.可证安全性密码学
当前,在现有公钥密码学中,有两种被广泛接受的安全性的定义,即语义安全性和非延展安全性。语义安全性,也称作不可区分安全性IND(Indistinguishability),首先由Goldwasser和Micali在1984年提出,是指从给定的密文中,攻击者没有能力得到关于明文的任何信息。非延展安全性NM(Non-malleability)是由Dolev、Dwork和Naor在1991年提出的,指攻击者不能从给定的密文中,建立和密文所对应的与明文意义相关的明文的密文。在大多数令人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上,不可区分安全性和非延展安全性是等价的。
对于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等方案,我们可以建立相应的安全模型。在相应的安全模型下,定义各种所需的安全特性。对于模型的安全性,目前可用的最好的证明方法是随机预言模型ROM(Random Oracle Model)。在最近几年里,可证明安全性作为一个热点被广泛地研究,就像其名字所言,它可以证明密码算法设计的有效性。现在,所有出现的标准算法,如果它们能被一些可证明安全性的参数形式所支持,就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就如我们所知道的,一个安全的密码算法最终要依赖于NP问题,真正的安全性证明还远远不能达到。然而,各种安全模型和假设能够让我们来解释所提出的新方案的安全性,按照相关的数学结果,确认基本的设计是没有错误的。
随机预言模型是由Bellare和Rogaway于1993年从Fiat和Shamir的建议中提出的,它是一种非标准化的计算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任何具体的对象例如哈希函数,都被当作随机对象。它允许人们规约参数到相应的计算,哈希函数被作为一个预言返回值,对每一个新的查询,将得到一个随机的应答。规约使用一个对手作为一个程序的子例程,但是,这个子例程又和数学假设相矛盾,例如RSA是单向算法的假设。概率理论和技术在随机预言模型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随机预言模型证明的有效性是有争议的。因为哈希函数是确定的,不能总是返回随机的应答。1998年,Canetti等人给出了一个在ROM模型下证明是安全的数字签名体制,但在一个随机预言模型的实例下,它是不安全的。
尽管如此,随机预言模型对于分析许多加密和数字签名方案还是很有用的。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保证一个方案是没有缺陷的。
但是,没有ROM,可证明安全性的问题就存在质疑,而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直到现在,这方面仅有很少的研究。
密码学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问题。当前,密码学发展面临着挑战和机遇。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密码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密码理论、密码技术、密码保障、密码管理等方面进行创造性思维,去开辟密码学发展的新纪元才是我们的追求。http://jpk.dqpi.net/xxl/dzjg7.htm

⑻ 换位密码的举例

举例:周期为e的换位将明文字母划分。

换位密码就是一种早期的加密方法,与明文的字母保持相同,区别是顺序被打乱了。

古典密码:

从远古到1949年香农发表《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这期间人类所使用的密码均称为古典密码,本文主要介绍三种古典密码,分别为置换密码,代换密码和轮换密码。

置换密码(又称为换位密码):

是指明文中各字符的位置次序重新排列得到密文的一种密码体制。

特点:保持明=文中所有的字符不变,只是利用置换打乱明文字符的位置和次序。

置换定义:有限集X上的运算σ:X→X,σ是一个双射函数,那么称σ为一个置换。

即任意x∈X,存在唯一的x’∈X,使得σ(x)=x’。

解密的时候会用到逆置换σ’,即任意x’∈迅燃X,存在唯一的x∈X,使得σ’(x’)=x且满足σσ’=I。

对置换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和携我们来谈一下置换密码,置换密码有两种,一种为列置换密码,一种为周期置换密码。

列置换密码:

列置换密码,顾名思义,按列换位并且按列读出明文序列得到密文,具体加密步骤如下:

将明文p以固定分组长度m按行写出nxm阶矩阵(若不m倍数,空余部分空格补充)。

按(1,2,3…m)的置换σ交换列的位置,σ为密钥。

把新得到的矩阵按列的顺序依次读出得到密文c。

解密过程如下:

将密文c以固定的长度n按列写成nxm阶矩阵。

按逆矩阵σ’交换列的位置。

把矩阵按着行依次读出为明唤昌伏文。

周期置换:

周期变换密码是将明文P按固定长度m分组,然后对每组的字符串按置换σ重新排列位置从而得到密文。

周期排列与列排列思想是一致的,只不过列排列是以矩阵的形式整列换位置,而周期是在分组以后对每组分别变换。懂得列排列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周期排列。

代换密码(又称为替代密码):

就是讲明文中的每个字符替代成密文中的另一个字符,替代后的各个字母保持原来的位置,在对密文进行逆替换就可以恢复出明文。

代换密码有分为单表代换密码和多表代换密码。

单表代换密码我们分别介绍凯撒密码和仿射密码。

凯撒密码:

凯撒密码依据凯撒密码代换表对26个英文字母进行替换。

⑼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的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安全目标
1.1.1 机密性
1.1.2 完整性
1.1.3 可用性
1.2 攻击
1.2.1 威胁机密性的攻击
1.2.2 威胁完整性的攻击
1.2.3 威胁可用性的攻击
1.2.4 被动攻击与主动攻击
1.3 服务和机制
1.3.1 安全服务
1.3.2 安全机制
1.3.3 服务和机制之间的关系
1.4 技术
1.4.1 密码术
1.4.2 密写术
1.5 本书的其余部分
第Ⅰ部分 对称密钥加密
第Ⅱ部分 非对称密钥加密
第Ⅲ部分 完整性、验证和密钥管理
第Ⅳ部分 网络安全
1.6 推荐阅读
1.7 关键术语
1.8 概要
1.9 习题集
第Ⅰ部分 对称密钥加密
第2章 密码数学 第Ⅰ部分:模算法、同余和矩阵
2.1 整数算法
2.1.1 整数集
2.1.2 二进制运算
2.1.3 整数除法
2.1.4 整除性
2.1.5 线性丢番图方程
2.2 模运算
2.2.1 模算符
2.2.2 余集:Zn
2.2.3 同余
2.2.4 在集合Zn当中的运算
2.2.5 逆
2.2.6 加法表和乘法表
2.2.7 加法集和乘法集的不同
2.2.8 另外两个集合
2.3 矩阵
2.3.1 定义
2.3.2 运算和关系
2.3.3 行列式
2.3.4 逆
2.3.5 剩余阵
2.4 线性同余
2.4.1 单变量线性方程
2.4.2 线性方程组
2.5 推荐阅读
2.6 关键术语
2.7 概要
2.8 习题集
第3章 传统对称密钥密码
3.1 导言
3.1.1 Kerckhoff原理
3.1.2 密码分析
3.1.3 传统密码的分类
3.2 代换密码
3.2.1 单码代换密码
3.2.2 多码代换密码
3.3 换位密码
3.3.1 无密钥换位密码
3.3.2 有密钥的换位密码
3.3.3 把两种方法组合起来
3.4 流密码和分组密码
3.4.1 流密码
3.4.2 分组密码
3.4.3 组合
3.5 推荐阅读
3.6关键术语
3.7 概要
3.8 习题集
第4章 密码数学 第Ⅱ部分:代数结构
4.1 代数结构
4.1.1 群
4.1.2 环
4.1.3 域
4.1.4 小结
4.2 GF(2n)域
4.2.1 多项式
4.2.2 运用一个生成器
4.2.3 小结
4.3 推荐阅读
4.4 关键术语
4.5 概要
4.6 习题集
第5章 现代对称密钥密码
5.1 现代分组密码
5.1.1 代换与换位
5.1.2 作为置换群的分组密码
5.1.3 现代分组密码的成分
5.1.4 换字盒
5.1.5 乘积密码
5.1.6 两类乘积密码
5.1.7 关于分组密码的攻击
5.2 现代流密码
5.2.1 同步流密码
5.2.2 异步流密码
5.3 推荐阅读
5.4 关键术语
5.5 概要
5.6 习题集
第6章 数据加密标准(DES)
6.1 导言
6.1.1 数据加密标准(DES)简史
6.1.2 概观
6.2 DES的结构
6.2.1 初始置换和最终置换
6.2.2 轮
6.2.3 密码和反向密码
6.2.4 示例
6.3 DES分析
6.3.1 性质
6.3.2 设计标准
6.3.3 DES的缺陷
6.4 多重 DES
6.4.1 双重DES
6.4.2 三重DES
6.5 DES的安全性
6.5.1 蛮力攻击
6.5.2 差分密码分析
6.5.3 线性密码分析
6.6 推荐阅读
6.7 关键术语
6.8 概要
6.9 习题集
第7章 高级加密标准(AES)
7.1 导言
7.1.1 高级加密标准(AES)简史
7.1.2 标准
7.1.3 轮
7.1.4 数据单位
7.1.5 每一个轮的结构
7.2 转换
7.2.1 代换
7.2.2 置换
7.2.3 混合
7.2.4 密钥加
7.3 密钥扩展
7.3.1 在AES-128中的密钥扩展
7.3.2 AES-192和AES-256中的密钥扩展
7.3.3 密钥扩展分析
7.4 密码
7.4.1 源设计
7.4.2 选择性设计
7.5 示例
7.6 AES的分析
7.6.1 安全性
7.6.2 可执行性
7.6.3 复杂性和费用
7.7 推荐阅读
7.8 关键术语
7.9 概要
7.10 习题集
第8章 应用现代对称密钥密码的加密
8.1 现代分组密码的应用
8.1.1 电子密码本模式
8.1.2 密码分组链接(CBC)模式
8.1.3 密码反馈(CFB)模式
8.1.4 输出反馈(OFB)模式
8.1.5 计数器(CTR)模式
8.2 流密码的应用
8.2.1 RC4
8.2.2 A5/1
8.3 其他问题
8.3.1 密钥管理
8.3.2 密钥生成
8.4 推荐阅读
8.5 关键术语
8.6 概要
8.7 习题集
第Ⅱ部分 非对称密钥加密
第9章 密码数学 第Ⅲ部分:素数及其相关的同余方程
9.1 素数
9.1.1 定义
9.1.2 素数的基数
9.1.3 素性检验
9.1.4 Euler Phi-(欧拉?(n))函数
9.1.5 Fermat(费尔马)小定理
9.1.6 Euler定理
9.1.7 生成素数
9.2 素性测试
9.2.1 确定性算法
9.2.2概率算法
9.2.3 推荐的素性检验
9.3 因数分解
9.3.1 算术基本定理
9.3.2 因数分解方法
9.3.3 Fermat方法 248
9.3.4 Pollard p – 1方法
9.3.5 Pollard rho方法
9.3.6 更有效的方法
9.4 中国剩余定理
9.5 二次同余
9.5.1 二次同余模一个素数
9.5.2 二次同余模一个复合数
9.6 指数与对数
9.6.1 指数
9.6.2 对数
9.7 推荐阅读
9.8 关键术语
9.9 概要
9.10 习题集
第10章 非对称密钥密码学
10.1 导言
10.1.1 密钥
10.1.2 一般概念
10.1.3 双方的需要
10.1.4 单向暗门函数
10.1.5 背包密码系统
10.2 RSA密码系统
10.2.1 简介
10.2.2 过程
10.2.3 一些普通的例子
10.2.4 针对RSA的攻击
10.2.5 建议
10.2.6 最优非对称加密填充(OAEP)
10.2.7 应用
10.3 RABIN密码系统
10.3.1 过程
10.3.2 Rabin系统的安全性
10.4 ELGAMAL密码系统
10.4.1 ElGamal密码系统
10.4.2 过程
10.4.3 证明
10.4.4 分析
10.4.5 ElGamal的安全性
10.4.6 应用
10.5 椭圆曲线密码系统
10.5.1 基于实数的椭圆曲线
10.5.2 基于GF( p)的椭圆曲线
10.5.3 基于GF(2n)的椭圆曲线
10.5.4 模拟ElGamal的椭圆曲线加密系统
10.6 推荐阅读
10.7 关键术语
10.8 概要
10.9 习题集
第Ⅲ部分 完整性、验证和密钥管理
第11章 信息的完整性和信息验证
11.1 信息完整性
11.1.1 文档与指纹
11.1.2 信息与信息摘要
11.1.3 区别
11.1.4 检验完整性
11.1.5 加密hash函数标准
11.2 随机预言模型
11.2.1 鸽洞原理
11.2.2 生日问题
11.2.3 针对随机预言模型的攻击
11.2.4 针对结构的攻击
11.3 信息验证
11.3.1 修改检测码
11.3.2 信息验证代码(MAC)
11.4 推荐阅读
11.5 关键术语
11.6 概要
11.7 习题集
第12章 加密hash函数
12.1 导言
12.1.1 迭代hash函数
12.1.2 两组压缩函数
12.2 SHA-512
12.2.1 简介
12.2.2 压缩函数
12.2.3 分析
12.3 WHIRLPOOL
12.3.1 Whirlpool密码
12.3.2 小结
12.3.3 分析
12.4 推荐阅读
12.5 关键术语
12.6 概要
12.7 习题集
第13章 数字签名
13.1 对比
13.1.1 包含性
13.1.2 验证方法
13.1.3 关系
13.1.4 二重性
13.2 过程
13.2.1 密钥需求
13.2.2 摘要签名
13.3 服务
13.3.1 信息身份验证
13.3.2 信息完整性
13.3.3 不可否认性
13.3.4 机密性
13.4 针对数字签名的攻击
13.4.1 攻击类型
13.4.2 伪造类型
13.5 数字签名方案
13.5.1 RSA数字签名方案
13.5.2 ElGamal数字签名方案
13.5.3 Schnorr数字签名方案
13.5.4 数字签名标准(DSS)
13.5.5 椭圆曲线数字签名方案
13.6 变化与应用
13.6.1 变化
13.6.2 应用
13.7 推荐阅读
13.8 关键术语
13.9 概要
13.10 习题集
第14章 实体验证
14.1 导言
14.1.1 数据源验证与实体验证
14.1.2 验证的类型
14.1.3 实体验证和密钥管理
14.2 口令
14.2.1 固定口令
14.2.2 一次性密码
14.3 挑战—应答
14.3.1 对称密钥密码的运用
14.3.2 带密钥hash函数的应用
14.3.3 非对称密钥密码的应用
14.3.4 数字签名的应用
14.4 零知识
14.4.1 Fiat-Shamir协议
14.4.2 Feige-Fiat-Shamir协议
14.4.3 Guillou-Quisquater协议
14.5 生物测试
14.5.1 设备
14.5.2 注册
14.5.3 验证
14.5.4 技术
14.5.5 准确性
14.5.6 应用
14.6 推荐阅读
14.7 关键术语
14.8 概要
14.9 习题集
第15章 密钥管理
15.1 对称密钥分配
15.2 KERBEROS
15.2.1 服务器
15.2.2 操作
15.2.3 不同服务器的运用
15.2.4 Kerberos第五版
15.2.5 领域
15.3 对称密钥协定
15.3.1 Diffie-Hellman密钥协定
15.3.2 站对站密钥协定
15.4 公钥分配
15.4.1 公钥公布
15.4.2 可信中心
15.4.3 可信中心的控制
15.4.4 认证机关
15.4.5 X.509
15.4.6 公钥基础设施(PKI)
15.5 推荐阅读
15.6 关键术语
15.7 概要
15.8 习题集
第Ⅳ部分 网 络 安 全
第16章 应用层的安全性:PGP和S/MIME
16.1 电子邮件
16.1.1 电子邮件的构造
16.1.2 电子邮件的安全性
16.2 PGP
16.2.1 情景
16.2.2 密钥环
16.2.3 PGP证书
16.2.4 密钥撤回
16.2.5 从环中提取消息
16.2.6 PGP包
16.2.7 PGP信息
16.2.8 PGP的应用
16.3 S/MIME
16.3.1 MIME
16.3.2 S/MIME
16.3.3 S/MIME的应用
16.4 推荐阅读
16.5 关键术语
16.6 概要
16.7 习题集
第17章 传输层的安全性:SSL和TLS
17.1 SSL结构
17.1.1 服务
17.1.2 密钥交换算法
17.1.3 加密/解密算法
17.1.4 散列算法
17.1.5 密码套件
17.1.6 压缩算法
17.1.7 加密参数的生成
17.1.8 会话和连接
17.2 4个协议
17.2.1 握手协议
17.2.2 改变密码规格协议
17.2.3 告警协议
17.2.4 记录协议
17.3 SSL信息构成
17.3.1 改变密码规格协议
17.3.2 告警协议
17.3.3 握手协议
17.3.4 应用数据
17.4 传输层安全
17.4.1 版本
17.4.2 密码套件
17.4.3 加密秘密的生成
17.4.4 告警协议
17.4.5 握手协议
17.4.6 记录协议
17.5 推荐阅读
17.6 关键术语
17.7 概要
17.8 习题集
第18章 网络层的安全:IPSec
18.1 两种模式
18.2 两个安全协议
18.2.1 验证文件头(AH)
18.2.2 封装安全载荷(ESP)
18.2.3 IPv4和IPv6
18.2.4 AH和ESP
18.2.5 IPSec提供的服务
18.3 安全关联
18.3.1 安全关联的概念
18.3.2 安全关联数据库(SAD)
18.4 安全策略
18.5 互联网密钥交换(IKE)
18.5.1 改进的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18.5.2 IKE阶段
18.5.3 阶段和模式
18.5.4 阶段Ⅰ:主模式
18.5.5 阶段Ⅰ:野蛮模式
18.5.6 阶段Ⅱ:快速模式
18.5.7 SA算法
18.6 ISAKMP
18.6.1 一般文件头
18.6.2 有效载荷
18.7 推荐阅读
18.8 关键术语
18.9 概要
18.10 习题集
附录A ASCII
附录B 标准与标准化组织
附录C TCP/IP套件
附录D 初等概率
附录E 生日问题
附录F 信息论
附录G 不可约多项式与本原多项式列举
附录H 小于10 000的素数
附录I 整数的素因数
附录J 小于1000素数的一次本原根列表
附录K 随机数生成器
附录L 复杂度
附录M ZIP
附录N DES差分密码分析和DES线性密码分析
附录O 简化DES(S-DES)
附录P 简化AES(S-AES)
附录Q 一些证明
术语表
参考文献
……
-------------------------------------------------
作者: (印)卡哈特着,金名等译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
版次: 1
页数: 427
开本: 16开
I S B N : 9787302193395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计算机/网络 >> 信息安全 本书以清晰的脉络、简洁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加密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与实现技术等内容,包括各种对称密钥算法与AES,非对称密钥算法、数字签名与RSA,数字证书与公钥基础设施,Internet安全协议,用户认证与Kerberos,Java、.NET和操作系统的加密实现,网络安全、防火墙与VPN,并给出了具体的加密与安全的案例实现分析,是—本关于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的理论结合实践的优秀教材。
本书特点
本书语言表达流畅、简洁,使本书的阅读不再枯燥。
全书多达425幅插图,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学习和理解。
全书提供了丰富的多项选择题、练习题、设计与编程题,有利于加深读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1章计算机攻击与计算机安全
1.1简介
1.2安全需求
1.3安全方法
1.4安全性原则
1.5攻击类型
1.6本章小结
1.7实践练习
第2章加密的概念与技术
2.1简介
2.2明文与密文
2.3替换方法
2.4变换加密技术
2.5加密与解密
2.6对称与非对称密钥加密
2.7夹带加密法
2.8密钥范围与密钥长度
2.9攻击类型
2.10本章小结
2.11实践练习
第3章对称密钥算法与AES
3.1简介
3.2算法类型与模式
3.3对称密钥加密法概述
3.4数据加密标准
……
第4章非对称密钥算法、数字签名与RSA
第5章数字证书与公钥基础设施
第6章Internet安全协议
第7章用户认证与Kerberos
第8章Java、NET和操作系统的加密实现
第9章网络安全、防火墙与VPN
第10章加密与安全案例分析
附录A数学背景知识
附录B数字系统
附录C信息理论
附录D实际工具
附录EWeb资源
附录FASN、BER、DER简介
参考文献
术语表

⑽ 信息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问题——MM

通过相关检索,结合亲身经历,给出一个防火墙设计案例,包括:
1、应用背景
银行金融行业属于国家重点建设和保护的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各金融企业之问的竞争销如扰也日益激烈,主要是通过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和丰富多彩的服务,增强金融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影响力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由于服务的多样化,应用增多的同时网络安伞风险也会不断暴露出来,而且由于银行系统有大量的商业机密,如果这些涉密信息在网上传输过程中泄密,并且这些信息如果丢失或泄漏;其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近期,针对某银行系统特殊的业务需求和潜在网络风险,天融信公司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有力地保证了该银行网络系统的安全。
2、安全需求分析
目前该银行主要应用业务中,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系统都是通过Internet公网进行相关操作,由于互联网自身的广泛性、自由性等特点,其系统很可能成为恶意入侵者的攻击目标。银行网络安全的风亏旦险来自多个方面:其一 ,来自互联网的风险:银行的系统网络如果与Intemet公网发生联系,如涉及到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系统,都有可能给恶意的入侵者带来攻击的条件和机会。其二 .来自外单位的风险:而且该银行不断增加中间业务、服务功能,如代收电话费等,这样就与其它单位网络互联,由十与这些单位之间不一定是完全信任关系,因此,该银行网络系统存在着来自外单位的安全隐患。其三.来自不信任域的风险:涵盖范围广泛,全国联网的银行,各级银行之问存在着安全威胁。其四,来自内部网的风险。据调查,大多数网络安全事件,攻击米自于内部;有可能发生内部攻击、泄露;导致遭受攻击的事件发生。鉴于存在以上潜在风险,该银行网络需要防范来自不安全网络或不信任域的非法访问或非授权访问,防范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而造成信息的泄露;并动态防范各种来自内外网络的恶意攻击;对进入网络或主机的数据实时监测,防范病毒对网络或主机的侵害;针对银行特殊的应用进行特定的应用开发;必须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培训等手段来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技术及防范意识等等,将风险防患于未然。
3、方案设计(图、文字)
鉴于以上银行系统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客户需求,天融信制订出安全,可靠的安全解决方案。首先,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保障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这点涉及到网络环境的安全、设计的安全、媒介的安全.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另外,对系统、网络、应用和信息的安全要重视,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安全和应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结构安全、访问控制、安全检测和评估;应用安全包括安全认证和病毒防护;信息安全包括加密传输、信息鉴别和信息仔储.
其次,对于该银行系统可能会存住的特殊应用,要保护其应用的安拿性,必须通过详细 解和分析,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量体裁衣,才能切实保证应用时安全。而建立动态的、整体的网络安全的另外一关键是建立长期的、与项目相关的信息安全服务。安全服务包括:伞方位的安全咨匈、培训;静态的网络安伞风险评估;特别事件应急响应。
另外,除了上述的安全风险外,安全设备本身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为此,天融信安全解决方案中防火墙将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即,两台防火墙互为备份,一台是主防火墙;另一台是从防火墙。当主防火墙发生故障时,从防火墙接替主防火墙的工作。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用户网络的连通性。根据该银行的网络结构,天融信把整个网络用防火墙分割成三个物理控制区域,即金融网广域网、独立服务器网络、银行内部网络。

以上三个区域分别连接在防火墙的三个以太网借接口上,从而通过在防火墙上加载访问控制策略,对达三个控制区域间的访问进行限制。主防火墙与从防火墙之间通过CON一SOLE电缆线相连接,用以进行两台防火墙之间的心跳检测。
4、经验与教训(尽量加入自己的感悟)
我们此次做出的安全解决方案紧密结合该银行的实际应用,结合了用户需求,因此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防范系统漏洞:目前大多数操作系统都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后门,这些因素往往又是被入侵者攻击所利用橡闭。因此,对操作系统必须进行安全配置、打上最新的补丁,还要利用相应的扫描软件对其进行安全性扫描评估、检测其存在的安伞漏洞,分析系统的安全性,提出补救措施。加强身份认证:对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也应该进行安全配置,尽量做到只开放必须使用的服务,而关闭不经常用的协议及协议端口号。对应用系统的使用加强用户登录身份认证以确保用户使用的合法性,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全面网络安全控制:首先从网络结构布局上,对该银行系统业务网、办公网、与外单位互联的接口网络之间必须按各自的应用范围、安全保密程度进行合理区域划分,以免局部产牛的威胁,传播到整个网络系统。同时,加强访问控制:任内部局域网内通过交换机划分VLAN功能来实现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用户之间简单的访问控制;与外单位网络、不信任域网络之间通过配备防火墙来实现内、外网或不同信任域之间的隔离与访问控制;配备应用层的访问控制软件系统,针对局域网具体的应用进行更细致的访问控制;对于远程拔号访问用户的安全性访问,利用防火墙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机制,对远程拔号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实远程用户的安全访问。进而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配备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违规事件跟踪、实时报警、阻断连接并做臼志;从操作系统的角度,以管理员的身份对独立的系统主机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分析,找出用户系统配置、用户配置的安全弱点,建议补救措施。
密钥认证:我们引入了通过第三方来发放证书,即构建一个权威认证机构(Ca认证中心)。该银行系统可以联合各专业银行•同构建一个银行系统的CA系统,实现本系统内证书的发交与业务的安全交易。不同的加密传输:对银行普通业务系统,我们建议采用网络层加密设备,来保护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安全性。而对网k银行、网上交易等业务系统可以采用应用层加密机制来加密,以保护数据在网上传输的机密性。备份、恢复停储数据:保护数据库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备份与恢复系统。备份系统可以保存相当完整的数据库信息,在运行数据库主机发生意外事故时,通过恢复系统把备份的数据库系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状态,保证银行业务系统提供服务的及时性、连续性。
二、相关检索
1、防火墙的定义
防火墙是保障网络安全的一个系统或一组系统,用于加强网络间的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用户非法使用内部网资源,保护内部网的设备不被破坏,防止内部网络的敏感数据被窃取。
2、使用防火墙的目的
防止各类黑客的破坏,阻断来自外部网络的威胁与入侵,起着防备潜在恶意活动的作用。
3、防火墙的特征(或典型的防火墙的基本特性)
(1)、广泛性:通过将动态的、应用层的过滤能力和认证相结合,可实现WWW浏览器、HTTP服务器、 FTP等服务器支持;
(2)、对私有数据的加密支持:保证通过Internet进行虚拟私人网络和商务活动不受损坏;
(3)、客户端认证只允许指定的用户访问内部网络或选择服务:企业本地网与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和移动用户间安全通信的附加部分;
(4)、反欺骗:欺骗是从外部获取网络访问权的常用手段,它使数据包好似来自网络内部。防火墙能监视这样的数据包并能扔掉它们;
(5)、C/S模式和跨平台支持:能使运行在一平台的管理模块控制运行在另一平台的监视模块。
4、目前防火墙的局限性
(1)不能防范内部攻击。
(2)不能防范不通过防火墙的连接入侵。
(3)不能自动防御新的所有威胁。
5、防火墙的基本功能、增值功能
(1) 阻止易受攻击的服务进入内部网;
(2) 控制访问网点;
(3) 集中安全性管理;
(4) 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
(5) 检测扫描计算机的企图;
(6) 防范特洛伊木马;
(7) 防病毒功能;
(8) 支持VPN技术;
(9) 提供网络地址翻译NAT功能。
6、防火墙的类型
(1)概念分类:网络层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
(2)技术分类:传统防火墙、分布式防火墙、嵌入式防火墙、智能防火墙。
7、防火墙的主要技术
包过滤技术、代理服务技术、电路层网关、状态检测技术。
8、防火墙的常见体系结构
筛选路由器结构、双宿主机结构、屏蔽主机网关结构、屏蔽子网结构。
9、防火墙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设计原则:
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可升级性、兼容性
防火墙一般采用2个基本设计策略:
(1) 拒绝访问除明确许可以外的任何一种服务,即没有被列为允许的服务都是禁止的。
(2) 允许访问除明确拒绝以外的任何一种服务,即没有被列为禁止的服务都是允许的。

阅读全文

与换位密码网络安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打开5g网络vivo 浏览:503
校园网络安全保卫战 浏览:202
电信有线固话可以改成无线网络吗 浏览:460
网络代理在什么地方设置 浏览:801
计算机网络ipv4 浏览:582
泰捷盒子显示网络连接异常 浏览:704
电脑上的无线网络如何联通 浏览:208
手机拨号网络服务 浏览:282
新形势下的中国网络安全现状 浏览:385
家里的网络为什么老是信号不好 浏览:605
飞鱼星路由器网怎么登录网络账号 浏览:552
电脑网络中心以太网 浏览:446
交通运输部网络简称怎么写 浏览:40
移动数据看家庭网络连接 浏览:626
网络盒子设置在哪里 浏览:122
如何让扩网器的网络能上网 浏览:456
问卷调查您对网络安全满意吗 浏览:55
一个人如何控制网络黑产 浏览:513
亲你的网络英语是什么 浏览:405
小区监控接入公安网络由哪个实施 浏览:7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