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小知识
1.如何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决定》对深化国防和改革作出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是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军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军民共建巩固国防和强大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
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做法。国防建设往往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组织能力,需要集中国家最精锐的科研和生产力量。在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军民脱离,资源过分向军用倾斜而忽略一般社会需求,导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头重脚轻,最终经济无力支撑过分强大的国防而垮台。另一方面,如果强大的经济力量无法形成必要的国防实力,也会影响国家安全,影响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提高。长期以来,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国防和军事方面的差距,很大程度上也与还没有形成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健全的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密切相关。
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是我军长期的光荣传统,是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科技水平要求的提高,人民战争思想如何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多年来的不懈探索,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 *** 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科研生产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这些论述不仅指明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本方向,而且拓展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路和范围,提出了统筹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新的改革发展要求。
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紧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深度融合。要合理利用资源,控制军费规模,不仅要“民拥军”,还要“军拥民”,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围绕提高国防科研和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优质社会资源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推动军工产业升级,为铸造强军“利器”提供物质技术支撑。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模,提高人才培养效益。拓展保障社会化范围和领域,减轻“办社会”负担,同时发挥社会化保障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国防动员是军民融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桥梁,要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优化后备力量规模、结构、布局,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等法规制度,增强打赢未来战争的国防潜力。深化民兵预备役体制改革。调整理顺边海空防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边海空防建设水平和综合管控能力。
2.如何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在边境地区广泛开展爱国守边教育,大力宣传人民边防 为人民、人民边防靠人民,筑牢人民边防的铜墙铁壁。
在边 境建设中贯彻国防巩固要求,同时合理兼顾民用需要。坚持 军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共享、平战结合、沿边沿线衔接, 加强军地在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统筹发展。
实施军 民融合发展工程,增强基础设施军民共用的协调性。加强边 防基础设施建设。
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 固防,提高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维护边境地区安全 稳定。(公安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 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民委)。
3.如何做好国防动员工作,结合军事思想
信息化局部战争条件下国防动员,是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特别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军队武器装备、编制体制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现代信息化战争对做好国防动员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国防动员必须确立军民融合发展的理念 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思想是信息化条件下提高国防动员整体水平唯一的正确道路。首先是国防动员的融合。
这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首要。第二是科研技术的融合。
这是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支撑。发达国家在高技术武器研发方面具有超高的军民融合度,比如美国的关键技术中有80%左右军民重叠。
第三是信息共享的融合。这是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平台。
提高国民经济数字化动员水平,实现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力量野外“动中通”,逐步建成集防空预警、通信警报、指挥控制、监视定位于一体的防空信息系统。第四是后勤保障的融合。
要打破军地、部门之间的界限,共同完成物资、装备、交通、生活、医疗等保障任务;逐步探索任务衔接、梯次保障的模式,明确各保障力量在联合封控边境、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行动中的运用时机、数量和方式,确保任何情况下保障有力。 二、国防动员必须在有限的时空内加快平战转化的速度 未来战争爆发突然,战略、战役界限模糊,战区部队在连锁反应背景下遂行作战任务,而动员速度与质量是遂行任务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紧贴作战需求,健全快速动员预案。快速动员预案,是兵员战时快速高效动员的基本依据。
应充分考虑军事斗争中对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着眼实质性动员准备的细化、量化、具体化,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完善精确实用动员预案,明确动员任务、程序,并将任务分解细化,确保预案实用、管用。二是军地联演联训,加强动员演练。
加强涉战区军地实战性国防动员演练,提高国防动员的平战转换能力。当前应重点抓好涉战区城市防空分队、战勤保障分队、科技支前分队、应急分队成建制应用训练和快速动员演练,使其达到动员编成一体化、模块化,提高快速动员能力。
三是增强首批作战的抗击力和攻击力。必须注重预备役部队动员的爆发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动员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在局部地区形成压倒性的对敌力量优势,在有限的时空内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三、国防动员必须把科技力量作为动员的重点 一是加强涉战区对口专业技术分队动员建设。按照“建为战”、“建为用”的要求,逐步将动员重心由农村向城市和交通沿线转移,做到“三增三减”。
即:减少一般专业分队,增加高技术专业分队;减少不对口的专业分队,增加对口的专业分队;减少“战斗型”专业分队,增加战场勤务、战斗勤务“保障型”专业分队。二是合理确定涉战区后备力量结构。
目前,涉战区空军、炮兵预备役部队的后备力量建设比较薄弱。未来从作战后备力量建设情况看,现在总体结构类型还不是技术型。
为此,必须以作战任务为牵引,重点加强涉战区空军、炮兵预备役部队等专业技术兵种的后备力量的比例。三是军民融合,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全面准确地掌握涉战区民用通信网、数字微波传输网、广播电视网等信息化人才的潜力情况,建立军地一体、平战结合、纵横相接的人力信息资源数据库,把军民通用专业技术兵员、计算机网络人才、电子技术人才编入民兵预备役组织,不断提高国防动员的科技含量。 四、国防动员必须保证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扩编和多维保障的需要 联合作战是各军兵种在多维空间展开的一体化作战。
满足现役部队组扩编和参战支前需要,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动员的基本任务。首先,满足精确化联合作战诸军兵种组扩编需求。
战争一旦爆发,边防部队、各参战部队、预备役部队及后勤保障部队都需要进行程度不同的扩编和补充。为此,必须以联合作战的需求为牵引,打破军兵种动员各成体系的模式,按照军地一体、联合行动的要求,动员各种力量,实施联合补充。
其次,满足精确化联合作战诸军兵种战场勤务保障的需要。未来作战,涉战区地势险峻,气候酷寒,交通不便,一旦战事发生后,兵员、物资投送保障量比较大。
为此,必须强化“军民融合式”保障的观念,突出科技力量参战支前重点,逐步实现由单一保障陆军作战向保障诸军兵种作战转变;从保障陆战场向保障立体作战转变。 五、国防动员必须把提高信息作战能力作为组扩编动员新的增长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战争中制信息权成为制胜的关键。
一是建立横向连通、纵向一体的“网状”动员指挥体制。必须按照“完善动员机制”的要求,着眼“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需要,构建网状国防动员体制,实现树状指挥向扁平状指挥转化,从根本上提高国防动员指挥的实时、高效。
二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动员工作效率。实现对动员潜力全范围、全领域、全内容快速查询和综合汇总,解决“一目了然”的问题;实现数据信息实时、动态、在线更新,解决“变化准确”的问题;实现根据不同军事需求自动生成国防动员计划方案,解决“辅助决策”的问题。
三是动员信息力量积极配合主力作战。
4.什么是军民融合式发展
军民融合,是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所谓融合,是指几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体,使其比单一事物更有价值或更具效能。胡 *** 总书记在 *** 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党的 *** 提出的要求,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时代赋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篇大文章,应区分好主次先后、轻重缓急,抓住关键环节下功夫,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推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军民融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 *** 的宏观调控作用,推进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互动发展,统一通用型军民产品的技术标准,深化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革。
推动军队人才培养体系的军民融合,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的体制机制,拓宽利用国民教育资源和国家人才资源渠道,吸引社会高层次人才到军队工作。推动军队保障体系的军民融合,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保障体系,全面建设军队现代后勤,积极稳妥地把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
推动国防动员体系的军民融合,建立健全国防动员组织领导制度,完善军民结合、平战一体的工作格局,加强国防动员应急功能。推动科技资源体系的军民融合,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促进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科技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形成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国防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强大牵引力。
㈡ 建设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平台需要哪些技术
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光缆、微波、卫星、移动通信等国家公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技术体制先进、覆盖地域广、传输容量大,有大量富余资源可用。而我军现有的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国防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依托国家、地方信息基础设施资源,专设保密设施,解决军队高速数据、宽带业务、多媒体业务以及移动通信。信息资源方面:导航定位、气象水文、海洋环境、地理空间、标准时间和社会人文等公用信息,以及电磁频谱、军事物流、作战保障与应急动员等专用信息资源开发,国家和军队各有优势,具备较强的互补、共享性。信息技术方面:近年来,我国民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但军事信息技术研发相对封闭、力量分散、未能有效利用社会科技研发资源,核心信息技术落后,关键芯片、核心器件、操作系统等技术仍然依靠进口,未能实现自主可控。迫切需要建立军民融合的信息科技创新体系,从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产品设计等方面整合军地科技资源,形成优势,实现军民信息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扶持地方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投入军事信息技术研发。人力资源方面: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人才素质已成为影响信息化武器装备研制与效能发挥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国民教育资源,建立信息化人才军地接力培养、联合使用、流动管理的体系,满足军队在总体规划和装备科研中的创新领军人才、信息化装备研发与维护骨干人才、信息装备技术培训人才以及网络安全等特殊人才方面的需求。拓宽军地之间人才兼容、储备和交流使用渠道。信息动员方面:国防实力和军队战斗力不仅产生于军队自身,还蕴含于国防动员潜力。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国防动员,有别于传统的常规兵力与消耗性物资动员模式,更需要高科技人员、技术与设施的动员,有些还要直接参与作战保障。我国迫切需要在国防动员总框架下,大力加强信息化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突出信息化装备维护、作战技术保障和应急研制生产等方面的人才资源、技术装备动员能力建设,重视信息领域对口、定点单位的协同支援与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