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遏制网络造谣乱象
法治是遏制网络谣言的必由之路。
电信管理机构等网络行政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互联网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依法有效地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地采取责令改正、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手段,打击利用网络谣言进行的各种违法活动,防止网络谣言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对于利用网络谣言实施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活动,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应当及时追究刑事责任。
网络谣言的受害人在得知权利受到侵害后,应当及时地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向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报告,避免谣言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1)如何应对网络行动扩展阅读
谣言产生的各阶段应有不同的对策:
在出现谣言苗头的先期,要做到“三早”:一是早发现,加强对网上主要社区、论坛、贴吧、微博、QQ群等网络交流渠道的监控,强化敏感意识,全方位加强搜集整理,第一时间发现影响稳定、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谣言苗头。二是早研判,对于早期发现的谣言,要组织专门的警力进行分析筛查和风险评估,形成研判报告,为处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三是早报告,对于重要的网络舆情以及突出的谣言苗头,要迅速上报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为打击处理赢得主动。
在网络谣言开始传播扩散的时期,要做到“三快”:一是尽快删除,对于各个网站散布的谣言,要迅速上报业务部门予以删堵;二是尽快公布真相,协调相关部门快速发布正确的消息,将真相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布,澄清事实;三是尽快打击,对谣言散布范围较大、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要联合多部门开展打击行动,深挖幕后推手,严厉惩处造谣者。
平时要做到“三深”:一是深化机制,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管控和打击处理的工作机制,健全各类法规制度,制订完善工作方案、预案。二是深入教育,依托主流媒体以及宣传机构,加强对网民的教育,同时走进社区、学校、工地等开展专项宣传活动,有效提高应对网络谣言的免疫力。三是深度管理,对各主流网站以及论坛、贴吧等加强监管,落实网络管理责任制,从源头加强管理,防范谣言的大肆传播。
② 作为学生如何应对常见的网络诈骗行为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这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2)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
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
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3)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查其色,辨其行”,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
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
(4)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
有些同学习惯于把个人之间的交往看作是个人隐私。
有些你不能明白是不是骗子的事情拿给同学看一下,就可以从他那里得到帮助并避免损失。
(5)遇到说你银行卡涉及洗黑钱,家里出事要转账这种信息,不要着急转账,先确认一下信息,联系一下银行和父母,即使是真的也不耽误你多长时间,若是假的就避免了一大波损失,谨慎最重要。
(6)不办看起来很优惠的借贷。最近很火的大学生借贷,大家应该都有了解,那些骗子就是掌握着大家图便宜的心理来进行敲诈勒索的,父母给的学费是足以让你度过学年的,所以,不乱花钱是很有必要的。
遇到电信诈骗后,应该立即采用如下方式解决:
第一,收集被诈骗的证据,然后去当地公安局报警处理
第二,协助公安局去银行冻结对方银行卡,防止对方转移该笔财产
第三,如果公安不予立案的话,可以直接去法院申请诉请财产保全,冻结该银行开内容的存款,然后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返还。
第四,因为网络诈骗维权难,所以建议尽快采取法律行动,避免损失的不可挽回
第五,被骗后直接告诉父母并报警,以免之后再次被敲诈勒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③ 怎样制止网络不文明行为
1、树立正确网络观,做文明网民。网民是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把互联网建成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需要每位网民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呵护。
2、企业要遵守公约,争做网络安全的卫士。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的资源,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监督和防范不安全的隐患,维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3、国家必须出台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惩治网上违法违规行为。互联网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律建设的带头作用,完善自律规范,健全自律机构,积极开展网络信息公众评议、文明网站评选等活动。
(3)如何应对网络行动扩展阅读:
网络不文明现象的原因:1、对网络使用主体的制约不够,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被更大面积的普及必将受到相对应的制约。技术的进步是必须的,然而在技术进步的同时,管理手段和管理观念也要随之进步,避免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更不能让漏洞遍布而使其千疮百孔。
2、网络安全的不稳定性,即使有各种各样的“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出现并被大规模利用,但这些手段还是不足以防范和控制掌握着更高技巧却用心不良的网络使用者,况且,从来就没有一种真正有效的手段出现过,这是网络应用的一个巨大缺陷。
、相关互联网管理法律的缺失和不完善导致出现不文明行为以及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局面难以得到有效且合理的处理,这又在一定程上助长了该行为的日益嚣张。
④ 人们该如何制止网暴者
如何有效制止网暴者
近日。河北寻亲男孩刘学州去世的消息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其背后带来的是人们对网络暴力的思考和讨论。
随着科技进步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社交网络越来越紧密地将人们连接在一起,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互联网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网络暴力问题。无责任的恶语相向或是道德绑架使不少人在网络面前怯而止步。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网络暴力?
一、 犯罪成本低、打击力度轻。一方面,网络暴力犯罪成本低,大多数情况下相关平台和机构都不过是以封号、罚款论处,达不到震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人员身份信息难以核实,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落实难度大,打击力度轻,整治效果差。
二、 跟风热潮和猎奇心理。前有微博、微信,后有全民抖音。面对互联网技术发展,人人可做新闻报道者,身边发生的事随手一拍,附加简单说明便可引来无数关注,由于人们的猎奇心理,往往引发跟风热潮,导致一传十,十传百,还有的甚至断章取义、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从而让事件恶化发酵。
网络暴力往往杀人无形,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面对网络暴力,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制止网暴者呢
⑤ 平台要压实责任,给网络暴力行为亮红牌,网络乱象该如何彻底整治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网络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网络暴力这个问题积极突出。网络暴力就像一把尖刀,将人伤得体无完肤。平台要压实责任,给网络暴力行为亮红牌,网络乱象该如何彻底整治?
网络的发展,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便捷人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的精彩,但是很多人口无遮拦在网络上面恶意的发布言论,对他人进行网络暴力这样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所以一定要严加惩处这样的不良行为,将一个干净的网络,还给人民大众。
⑥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1、建立和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丰富信息公开形式,把传统媒体与网络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公开渠道,加快政府信息公开进程,让谣言止于公开。
2、完善管理体制。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指导和管理,互联网和网站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管理,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和应对。
3、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公权力、传媒和知情方面的优势,理性引导舆论。充分发挥政府信息优势和宣传部门媒体优势,正确地引导舆论,营造网上主流舆论话语权。二是建立"网上统一战线"。
4、增强舆情预警意识。一是客观认识网络舆论,认识舆情预警作用。要认识到网络既是社会危机的放大器也是社会情绪的减压阀,不必把网络舆情视为洪水猛兽而反应过度,但也不能对潜在的负面舆情信息置之不理,酿成舆情危机。
5、通过利用一些舆情监测工具,比如乐思舆情监测系统,提高舆情预警能力,争取舆情负面信息早发现早处理,防危机于未然;二是指导思想上从"堵"向"疏"转变。
⑦ 如何面对网络的诱惑
网络时代,WiFi无处不在。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面对经常上网聊天、购物、刷抖音、玩快手的家长,潜移默化中会效仿家长的举动。